第一篇:葡萄教案
一、课前谈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笔畅作文的课堂,开始我们今天的作文之旅。我是笔畅作文的老师,我姓于,大家以后叫我于老师就可以了。
介绍“真棒印章”和“小精灵”。
3个“真棒印章”=1个“小精灵”
6个“小精灵”=小礼物
二、寻找“六宝”
(1)看——物品(2)闻——香水
(3)触——笔(强调全身的感觉,比如,夏天感到热,冬天感到冷)(4)听——动物叫声
(5)尝——糖果(说说糖的味道)(6)想——脑袋(统领大将军)
(出示幻灯片——观察六宝)
三、导入新课:
1、说话训练
师: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什么呢?用上“我喜欢吃„„因为„„”来说。
2、(出示幻灯片——水果超市)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吃水果,昨天啊,老师就去逛了水果超市,哪里水果可多了,有红彤彤的苹果,还有„„(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3、谜语导入
师:老师在超市里选了一种水果,准备带给小朋友们吃,你知道老师选的是什么吗?
(出示幻灯片——谜语)
四、用方法来观察
师:想得到于老师带给大家的葡萄吗?那可是有要求的,你们必须把葡萄的样子说清楚,才能得到它。有信心吗? 引导学生观察
(一)外部
1、用上第一宝——眼睛。
(1)一串颜色(出示幻灯片——葡萄)
板书:看:颜色:红艳艳的、紫莹莹的、淡青色的、暗红色的、淡绿色的、淡红中带绿的、半红半紫的、紫的发黑„„(五光十色、五颜六色„„)(2)一串形状
师:一串串葡萄挨挨挤挤地挤在一起,像什么呢?
板书:形状:像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挤在一起玩游戏,像一座座珍珠塔。像一串串水晶球。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它们挨挨挤挤的,像——,又像——】
2、用上第二宝——手和身体
一颗
(1)观察:大小、形状、像„„(2)触:光滑、凉凉的
【轻轻摘下一颗,只见它像桂圆一般大小,圆圆的,凉凉的,像一颗颗巨大的珍珠。握在手里很光滑。就像抹了一层厚厚的蜡。】
(二)剥开——内部
1、师边剥边讲:让我们来轻轻剥开它的外衣,哦,一股粘粘的汁水涌了出来,真是汁水四溢啊!
2、找同学来试着剥葡萄。
说感受(板书:剥开:汁水丰富、粘粘的„„)
观察葡萄内部的样子,像什么?
(板书:形状:翡翠、绿宝石、晶莹的水晶球„„)
闻一闻(板书:闻:香甜的味道、酸酸的味道„„)
(真想吃个够、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老师送词语:垂涎欲滴、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他的外衣,里面水汪汪的果肉冒了出来,粘粘的汁水沾满了我的手指。一股香甜的味道立刻钻进了我的鼻子里。里面的果肉和外面完全不一样,好像一块翡翠。看着这诱人的葡萄,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3、学生舔一舔,师问什么味道,再尝一尝呢?
师: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你们“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吧。
4、尝一尝
师发葡萄,生品尝。
谈感受。(板书:汁水四溢、酸酸甜甜、凉凉的„„)
【我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了舔,酸酸甜甜的,很好吃!舔完我又忍不住轻轻一咬,一股冰冰凉凉的汁水一下子充满了口腔。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师总结观察顺序以及内容。
师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去观察了葡萄的颜色、形状;用鼻子闻了葡萄的味道;用手和身体触了葡萄的外衣;用嘴巴尝了它的味道。现在,该用我们的大将军来想一想,做个总结了。
(三)用途 板书:(葡萄干、糕点、葡萄酒)(幻灯片——用途)
(四)结尾、开头
1、结尾:
写感受;
【我爱葡萄晶莹剔透的样子,更爱它酸酸甜甜的味道】
写用途;
【葡萄的用途很大,能制成葡萄干,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糕点,还能酿成美味香甜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尝。另外,它还具有美白皮肤的作用呢!】
2、开头: 列举式;
【我爱吃的水果很多,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香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酸酸甜甜的葡萄。】 谜语开头;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玲。水晶玲,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葡萄。】
(五)题目
我爱吃的水果很多,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香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酸酸甜甜的葡萄。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玲。水晶玲,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对!这就是我最喜欢吃的——葡萄。】
每到夏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镶嵌在绿叶底下,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颗颗葡萄挨挨挤挤的,像——,又像——。我轻轻摘下一颗圆溜溜的大葡萄,只见它像桂圆一般大小,圆圆的,凉凉的,像一颗巨大的珍珠。握在手里很光滑。就像抹了一层厚厚的蜡。
我慢慢地剥开他的外衣,里面水汪汪的果肉冒了出来,粘粘的汁水沾满了我的手指。放到嘴边,一股香甜的味道立刻钻进了我的鼻子里。里面的果肉和外面完全不一样,好像一块碧绿的翡翠。看着这诱人的葡萄,我的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了舔,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又忍不住轻轻一咬,一股冰冰凉凉的汁水一下子充满了口腔。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葡萄的用途很大,能制成葡萄干,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糕点,还能酿成美味香甜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尝。另外,它还具有美白皮肤的作用呢!
【我爱葡萄晶莹剔透的样子,更爱它酸酸甜甜的味道】
第二篇:葡萄教案
葡萄
执教班级:高二(9)班
执教老师:洪暖、陈祥贤、林富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背诵《葡萄》、《白梅》。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主旨并进行课外拓展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咏物诗的学习,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了解诗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接受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诵读以前学过的一首咏物诗:于谦《石灰吟》
2、讲解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3、如何鉴赏咏物诗?
步骤:
1、提炼所写对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诗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常用写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拟人等
二、探求新知:
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2、诵读诗歌(注意停顿)
3、赏析诗歌
①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高架支离倒复扶——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②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 若欲满盘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
莫辞添竹引龙须。——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果实。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广东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五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三、学以致用: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探究: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意象特点:耐寒、洁白清高、芳香四溢、报春。
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手法: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2、背诵《葡萄》、《白梅》
四、课后作业:请用这节课学到的咏物诗鉴赏方法赏析《咏物诗四首》的其他三首。
第三篇:葡萄教案
手指点画:葡萄
活动目标:1.学习用手指点画成串的葡萄,尝试用点画的形式表现葡萄的特征。
2.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手指点画成串的葡萄。活动难点:尝试用点画的形式表现葡萄的特征。活动准备:1.范画、实物葡萄一串、图片等。
2.紫色颜料,湿毛巾,以组为单位准备 3.白纸、记号笔、绿色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串水晶铃)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葡萄,了解葡萄圆与圆之间既有空隙又有相互联系,上大下小的关系。
师:看,今天老师带了什么水果来?(出示实物葡萄)仔细看看,葡萄是什么样的?(紫色的,圆圆的)再看看,一串葡萄是怎么长的?(上面多慢慢少最下面最少。)
2.出示范画,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师: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猜猜用什么方法画的?(师先示范用右手的食指,在指腹的位置蘸上颜料,注意蘸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蘸好了手指在颜料盆上面停一停,不滴水了就可以开始作画)今天我们也用手指来画葡萄,而且是一串葡萄。怎样画,画出来的葡萄才是一串一串的呢?(上面画的多一点,下面慢慢的少一点)看看一串葡萄的样子像什么图形?(三角形)3.示范、讲解。
师:先从上面开始点画,食指按一下变一粒葡萄,注意一粒葡萄和一粒葡萄之间要相互联系但又不能靠的太紧了,一个一个排下去;接着从第二排开始再画葡萄,从上面两粒葡萄的中间开始画,一个一个往下,每一排都是这样都从上面一排两粒葡萄的中间画,最下面最少,这样就成一串葡萄了。
4.引导幼儿集体书空练习。再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下面的幼儿检查评价。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从第二排开始画在上面两粒葡萄的中间,这样才能慢慢的减少,到最后点画最少。
(2)你可以画几串,画好以后别忘了给葡萄画上叶子。(3)最后用绿色蜡笔笔画上叶子,就更像一串葡萄了。
三、结束部分
展示和相互欣赏作品,边等颜料干透,请部分幼儿交流作画的感受。
第四篇:葡萄教案
第6课 画葡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画中花鸟画的形式、特点及方法;体会国画作品中托物言志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临摹或创作写意葡萄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国写意花鸟画特点,并教导学生去理解葡萄向征收获的季节,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向葡萄一样硕果累累.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绘画手法来表现美.难点: 国画花鸟画的技法.线条,构图运用.三.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四.教学教法: 这节课内容知识面比较广,利用多面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讲授、范画,主要由老师讲解和范画,学生参与到课堂练习中。用1课时完成.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面体课件,范画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3分钟)老师在补充相关内容.在引入今天的课题-----葡萄画法.2.葡萄的产地: 新疆吐鲁番。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区,降雨少,昼夜温差大,新疆盛产绵羊、棉花、葡萄、无花果、香梨、番茄、西瓜、哈密瓜、甜菜。
新疆有充足的光热和土地资源,具有发展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苹果、叶城的大籽石榴、阿克苏的薄皮核桃、阿图什的无花果、库车的白杏等,都是美味佳品,令人陶醉。葡萄除了生吃之外,还可以加工成葡萄干和酿造成美味的葡萄酒.3.葡萄通过加工可以变成葡萄干和酿制成美味的葡萄酒.那么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中国花鸟画葡萄。老师在讲解讲授内容过程中,一边给学生讲解知识点,一边进行范画讲解,让学生一起跟随作画步骤进行练习,老师在一边辅导讲解和作画的技巧.4.作画作画方法与步骤:
①作画时要仔细观察线条的运用.②运笔时注意线条的巧妙灵活运用。③把握好图形的基本构图。
④在画葡萄串时,要注意颗粒的变化等。
5、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老师进行辅导。
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写意花鸟画葡萄画,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后,对中国写意花鸟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还是不够,在今后学习中,我们还要加强美术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练习,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修养道德素质。愿同学们像葡萄一样硕果累累.作业: 画一幅白描葡萄作品.
第五篇:葡萄教案
葡萄月令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3、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汪曾祺朴实自然的行文风格,亲切口语化的语言,很有意思。以此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来体会语言的朴素自然之美。然后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山东作家李木生曾在一篇文章(《世纪绝唱汪曾祺》)里对一个人有着如此的评价:“一个随和的老头,不经意间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谁知这不算丰硕的文字,竟然天雨般隐于云彩里,时不时就淋湿了天下人(尤其是普通人)干涸的心。”“他个性恬淡,却因善良而对普通人敞着炭火一样的心怀;他不事张扬,喜静守独,又因热爱而全身心地融入生活并对生活始终怀着深深的眷恋。”“他好似一泓水,自由自在地流淌就是了,浇着了菜菜青了,灌着了树树绿了,或者浸活了种子长出了庄稼,甚至什么都没润泽只自个儿活泼出一曲天籁,都顺其自然。”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的文章文字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走近汪曾祺。
二、作者与题解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作为沈从文的嫡传弟子,他的文风也明显地烙着沈从文的印记。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的散文可称上真正的散文,他的散文少有宏大题材,多为闲情逸致,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汪曾祺注重散文的文化传承,他的作品在较成熟的层面上接通了与明清散文和五四后闲适散文的传承文脉,他被戏称为20世纪最后一个“士大夫”。在新时期文学拥有了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之后,他以其散文创作提供了文人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从容地表现文人的性灵与雅致的情趣,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全诗如下: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月令”这个名称来自《礼记》,把一年里该做的事,按正规常例逐月加以安排,最初它只包括一些月份的天象、物候以及和季节有关的农事活动等,后来又添加了按月别时分,上起天子、百官等为政者应行的起居、祭祀、礼仪;下至被统治的劳苦大众应守的法令、戒条等政治措施。正因如此,有人也把“月令”的“令”字解释为“政令”。但是“月令”的主要意义在于农事,所以还是解释为“时令”更好。
用月令体裁写作农书是中国传统农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成就,它用以时系事的体例,把纷繁的农事活动加以编排,使之井然成序,而又极为简便易行,所以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代几乎没有间断过,一直有人用这种体例编写撰著农书。有人统计过有21种,还有人认为要更多。“月令”成为农书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艺创作题材,文艺本来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令”又为文艺提供了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结构。
“葡萄月令”,也就是“葡萄十二月令”。
三、夯实基础 给加点的字注音:
茵陈蒿()葡萄窖()铁锹()摽紧()泱泱()园 圃(pǔ)嘬奶(zuō)一铰(jiǎo)笤帚()玛 瑙()慵懒()瘪果()筑成垄(lǒng)沁人心肺()琳琅满目()()
四.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
1、通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月份 栽种过程(人)
生长过程(物)一月(检查)
“睡”在窖里 二月 挖窖
出窖 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
上架
四月 浇水
喝水、抽条、长叶
五月 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喝水、抽条、长叶、开花 六月 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结果 七月 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
“膨大” 八月 喷药、下果、装筐
“着色” 九月 喷药 十月
十一月 拆架、剪枝
下架 十二月 挖窖、入窖、检查
入窖
2、从图表中我们发现本文内容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1)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葡萄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头与结尾呼应,栽种过程与生长过程年复一年,人与物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不是。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4、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声明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写。板书(详略行文,张弛有度)
五.问题探究
1.本文是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
(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3)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特点)
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2、语言特色
1)短句、单字,节奏明快; 2)俚俗方言,亲切自然;
“小孩喂奶似地拼命往上嘬”、“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刘绍棠曾说,俗到家也就雅到家,平淡的文字也具有无穷的魅力,3)拟人比喻,生动活泼
3.点拨主题
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作者以时间为序,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它的结构和内容是紧密相关,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板书:热爱生活 乐观积极)
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4、那么汪曾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呢?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通俗说法:“随遇而安”。“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1958年夏,因本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在右派劳动改造的日子里,汪曾祺照例会成为“喷波尔多液的能手”,还居然奉命画出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他以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这《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第二人。”他的最后一篇遗稿,也是为即将写而未写成的《旅食集》的题记,这篇题记的末尾写道:“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板书:活着多好呀)
心有汪曾祺,世上无难题。世事无需恼,美善心上记。
六、总结
是的,活着就是山,是水,是阳光,是空气,是天上的流云,是地上的泥土。物我同在,江山共适,这才是至善至美。汪曾祺的这篇散文,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玄妙的哲理,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没有发人深省的警句,有的只是平常的劳作,平淡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平静的人生!但它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温暖、喜悦和幸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活着的乐趣。事实上,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所以我重复上课一开始就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七.作业布置
试用“十二月令”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写一写你一周的生活。
提示:都说读书的生活够乏味,一周仿佛一天,一年也仿佛一天,不值得写。但是你能像这篇课文作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一定就能发现很多的趣味: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课程会不同,上课的内容会不同,来上课的老师会不同,对于具体的一门课,或一节课,你的喜好感觉会不同,你的收获会不同,每天的课余生活会不同,更不用说双周日的活动,回家或不回家,都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何况一周内的天气会有不同,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足以发生细微的变化。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平淡无奇,那才考察我们的语言能力呢——如何把平淡无奇的事叙述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