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时间:2019-05-13 22: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第一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师:熊珂 职称:中教一级

学校单位: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

课题名称: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并板书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和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 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生:看书理解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附)课堂练习反馈表 班 级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六、课后拓展

1、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2、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方法: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第二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思路来欣赏美术作品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一种开放性的眼光。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四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对一幅作品进行赏析,对美术作品的意境、形式特征、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美术鉴赏方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的理解,并且多角度去综合鉴赏一幅作品。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熟练运用四种欣赏方法进行赏析作品。

三、教材分析

1、每个人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赏析一幅作品,同时不同的角度赏析出来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

2、理解四种欣赏方法,并且要知道它们是相互渗透的。

四、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美术作品的以及美术鉴赏的能力都是非常浅 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并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实习老师,我姓李,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非常好玩的短片,看看我们从中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播放视频,《视觉差做出来的奇特3D运动效果》。

好,同学们,这个视频非常的有意思啊,这是一个老外利用我们的视觉差,用一些平面的东西,做出来的一个具有3D效果的短片,很厉害啊,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是不是会欺骗我们,让我们来产生一定的错觉,那么,在面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呢?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首先,请同学们翻开美术课本第七页,把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先大致浏览一下。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接着,老师还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很神秘的传说故事,看看哪位

同学比较聪明能够回答出老师故事后所提出的问题。

公元前800多年,古埃及有一个叫哈歌布苏的女祭祀,非常美丽,可以预测未来。她为了给法老祈福并获得永生,她自愿被做成木乃伊,葬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队开启了她的石棺,可里面什么也没有!他们还发现,墓室墙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祀给自己留下的预言:她在300年后会复活,然后会有一个来自佛罗伦撒芬奇镇的画家莱昂纳多把她的微笑画下来,好,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幅画有可能是什么呢?

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啊,没错,它就是达芬奇所画的那幅非常著名的《蒙娜丽莎》,同学们也应该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幅画,那么,它究竟有怎样巨大的魅力来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睛呢?同学们来一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提示一下啊,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到的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中的一些内容,先自己来分析一下。

挑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印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一下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人物,构图,明暗,还有所传达的一些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性的一些背景知识,让同学们对这幅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好,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课本第七页下面所列举出来的一个表格,对比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部分,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然后教师作出总结:

1、同一幅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不一样 的。

2、除了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信息之外,我们应该仔细去品味一下作品所包含的内在信息。

其实我们刚才对《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分析就是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其中一个鉴赏方法,它就是社会学式鉴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社会学式鉴赏的意义,还有哪类作品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去鉴赏。

(一)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小结: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故事性或者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的鉴赏。

(二)感悟(感悟式鉴赏)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曲子,在此同时,请同学们来欣赏这幅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大家能从这幅画面和老师的音乐当中体会感觉到什么东西。

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后,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从墨点,墨团,墨线和整幅画面的长形构图,引导学生们一起来感悟这幅画面的带给我们的意境。

得出小结:感悟式鉴赏,是一种,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的欣赏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一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最

能表现的是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境。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些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一种鉴赏方式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来欣赏一幅作品,就是形式鉴赏。

(三)观察(形式鉴赏)

同学们生活在武汉这个城市,对于武汉长江大桥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过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么把水波给表现出来的。

观赏马远的《水图》,同时思考这些水波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怎么去描绘出来的,还有这位艺术家的构图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出艺术家在描绘作品时候,不同形态的线条描绘出水波在不同的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变化。同时对比《梅石溪凫图》,体会出艺术家在构图方面的大胆取舍,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大片留白突出了景观,表现出空间感和一种浓郁的诗意。然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外国的艺术家在表现莲池的时候又会用什么样的笔法,引导学生分析莫奈的的不同的两幅莲池作品,了解到艺术家在描绘植物时垂直和水平的不同笔法,同时体会到印象画派的画家画面的色彩斑斓,揭示了大自然光色的一种奥秘。总结:形式鉴赏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欣赏方式,因为我们看到一幅画的时候,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也正是因为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体会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美。

活动:练一练。课本第九页中间的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来联系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四)比较(比较式鉴赏)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最后一种鉴赏方式。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比较式鉴赏有两种比较方式,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同一个主题,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比较。

纵向: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

好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样是江南水乡图,一样的题材,又同样是现代艺术家的两幅作品,他们都用了什么样不同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一起来比较分析两幅画的异同点。好,接着,我们接着再来看两张仕女图,我们来看看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是怎样把这两位美女给描绘出来的。

展示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图还有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从纵向来比较分析,领略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品的魅力。

归纳总结,强化认识。

课堂总结: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啊,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种不同的欣赏作品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感悟式赏析、形式赏析、社会学式赏析还有比较式赏析,四种赏析

方法呢,都有各自比较适合的作品类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当我们用我们的眼睛来观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综合运用四种方法,这样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是用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去仔细品味每一位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画作想要为我们传达的信息,真正去发现每一幅艺术品当中的美!

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以及比较式等鉴赏方式。美术作品给人以美好,让我们了解到本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外国艺术。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与探索。

第三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与反思

桃源三中

张 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能力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难点——结合实例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1、导入:用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由说出不同见解: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故事:2011年六月一号分散了三百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历史性的合壁展出„„)

2、明确: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3、揭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欣赏探讨阶段:

1、欣赏《蒙娜丽莎》:先让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这幅画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的不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从而提出:美术鉴赏是要通过感悟、观察、研究、比较的方法才能全面的认识美术作品。教师指出美术作品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1)感悟式鉴赏

(2)形式鉴赏

(3)社会学式鉴赏

(4)比较式鉴赏

(明确:社会式鉴赏不能凭想象完成,而需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2、感悟式鉴赏:

(1)集体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现代)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

(2)明确: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3)小组欣赏、交流感悟:《荷花影》——齐白石(现代)

3、形式鉴赏:

(1)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同时对其中的构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莲池》——(法国)莫奈

《水图》——(南宋)马远

(2)完成P9“思考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形式鉴赏的认识。

4、社会学式鉴赏:

(1)学生自行研修教材上关于“社会学式鉴赏”的内容,并欣赏作品:(播放轻音乐)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夜巡》——伦勃朗(荷兰)

《墨龙》——陈容(南宋)

《乾隆帝月白缎绸云龙袷朝袍》

(2)集体交流:社会学式鉴赏着重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写生珍禽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社会背景影响)

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帝王权势的象征。(意义)

明确: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适合对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3)完成教材p10“思考与交流”

5、比较式鉴赏:

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

(1)师生集体比较《丽人行》与《宫女》,完成表格。

题材 材质 构图 线条 色彩 人物 画风

(2)学生分组比较《竹子》与《丛竹》,从表现手法、材质、色彩、画风、等方面进行。再集体交流比较结果。

6、阶段小结: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多种鉴赏方式综合运用的。

(三)发展体验阶段

1、再次展示《蒙娜丽莎》,并播放轻音乐。

2、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或多种鉴赏方式,用150或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四)品评总结阶段: 丽人行(皮纸)

(长方形,空页)(明丽,清雅)(格调 高古)

宫女(生宣)

(正方形,塞满)(忧郁,强调令暗)(典雅的抒情)(公主,宫女出行)(宫女群像)

(细劲圆转,舒缓)(简练流畅,潇洒)(面目丰盈,秀美)(拉长变形,宁静)

第四篇: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故事导入:马远和夏圭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史称“马一角”和“夏半边”,在中国山水画占有重要位置。可是,特别喜欢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这么看。有一次,有人称赞了几句马远和夏圭的作品,朱棣听了十分生气,遂斥之曰:“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同样的作品,为什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要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就要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及地域性。

·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只有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个时代。

·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可能在这个地区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都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案例一:问: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罗中立的《父亲》)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案例二:作品产生于什么时代?哪个国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案例三:问:两幅画的构图形式上有哪些差异?两画的创作相距100年,达?芬奇等大师们在文艺复兴盛期追求平衡、和谐的审美趋向。而丁托列托时代追求激烈交错的“动”感,这也是当时正在流行的“风格主义”样式美术形式也受到时代性、地域性的影响。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先分析一个案例:根据《圣经》故事,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少年英雄,因战胜巨人哥利亚的入侵成为以色列国王,因而被作为民族英雄成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争相表现的重要题材。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二座不同时代、不同雕塑家所创作的《大卫》像

两座《大卫》塑像对比给予我们的启示

·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意义和价值。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小。

·多纳太罗的《大卫》在当时有价值,但到米开朗基罗时代就相形见绌。可见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有许多角度,和许多方法,同时也可以做出许多解释。

美术鉴赏的方法

分小组一、二、三、四组讨论并回答。

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1、感悟式鉴赏

欣赏《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的作品。问:作品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使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小结。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教材为感悟式鉴赏所提供的几件作品都是中国画。中国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讲究“意境”,也就是虚实互生,为思维、联想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画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使人仿佛能够听见蛙声;而《荷花影》上的小蝌蚪则是围着一株荷花的倒影在嬉戏。《富春山居图》对学生可能稍微有点难度,因为需要对笔墨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但仔细看的话,全图交响乐般的雄浑构图、笔画墨色的深浅变化也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2、形式鉴赏

问:形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片赏析存在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可以结合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来理解。相对来说,形式鉴赏跟感悟式鉴赏相比,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教材提供了马远的两幅《水》图和莫奈的《莲池》作为形式鉴赏的例子。因为描写的都是水这种常见的自然景物,因此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例如,马远的作品强调线条,仔细描写水的各种形态变化;而莫奈则用色彩来表现,如果眯着眼睛看,可以发现它具有很强的阳光和空气感。此外,还有一个“思考与交流”也是针对形式鉴赏的,这种“对号入座”的方法应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讨论,适当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答案分别是:九色鹿;《红楼梦》人物;《红楼梦》人物;九色鹿;秋的节奏。

3、社会学式鉴赏

画面有哪些不同?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学生回答。

在社会学鉴赏方面,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教材上所列举的《写生珍禽图》和《夜巡》,反映了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这里也有一个“思考与交流”,目的是用龙和古代冕服上的图案来说明其象征含义和它们所代表的等级秩序。龙虽然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但也是皇权的象征,所以只有极少数的特权阶层可以穿“龙袍”。而且,在古代中国,官员和老百姓的服装是有区别的,服装上的图案和色彩也随着职位的高低而变化。

4、比较式鉴赏

两幅作品有哪些异同?请简短叙述。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教材提供了2组比较的例子,一为人物,一为竹子。可以仿照教材中人物画的比较方法来对比两幅竹子。可以看出,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不是任意的?

·由于评价的角度、方法、角色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件美术作品的评价都会各异。这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美术作品本身也是多义的,批评者的不同观点的相冲撞,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足。

·但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是任意的,他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集体讨论:用两种鉴赏方法来对该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吗?

课后延伸

活动建议一:尝试选择课文中所述的一种鉴赏方式,用15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活动建议二: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用多种鉴赏方式对<<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资料

夜巡(荷兰)伦勃朗

伦勃朗(1606.7-1669.10)是荷兰莱顿一家磨坊主的儿子,父亲让他上大学,想使他成为法律家。由于天性爱好绘画,伦勃朗只上了六个月大学就休学了,进入一位崇尚意大利画风的、很有名声的同乡画家拉斯特曼的画室。功成名就之后,伦勃朗的第一批作品是画他父、兄、母、姐的肖像,其中以他的一幅戴金盔的兄长肖像最出色,显示出了画家新的探索成果: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这种画法使主题鲜明,尤其受光部分的质感极为强烈,画面的其余部分则很暗,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之是“紫金色的黑暗”。不久,他的巨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年作)的集体肖像画,又确立了他的艺术声誉。这种带风俗性的集体肖像画,是时代的需要。在照相术未问世以前,资产阶级同业公会都喜欢悬挂这种画。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画的一幅《夜巡》(1642年),竟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油画《夜巡》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1640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保安武装,受商行雇佣,他们自己组成一个职业公会)请伦勃朗绘制一幅巡警生活的群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里。题目原来并不叫《夜巡》,伦勃朗在画上把这批射击手巡警处理成以班宁·柯克为中心,整个射击手连在白天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出发前的情景。画面涂上的一层亮油由于年久而呈现黄褐色,才被误认为是“夜景”。画家没有按照订货者的要求,细致地画出每一个人的肖像,而是有节奏地处理这些巡警们,使画面成为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整体:右侧击鼓者的神气,左边挑着旗帜的巡警形象,班宁·柯克正在与他的少尉威廉·凡·雷伦勃克谈着话;其余人物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有的在擦枪筒,有的在举长枪,大有当年荷兰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那种阵势。可是由于明暗变化强烈,有的人就被处在暗影中。这样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由于每个人的形象的清楚程度不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因为出同样的钱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向画家提出抗议。画幅遭订货者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进行大肆攻击;加上伦勃朗曾以他的妻子莎士基亚的裸体为模特儿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历史画,而遭到维护旧道德的人们的非议。伦勃朗很快蒙受事业上的严重挫折,从此,订画者疏远了他。不久画家妻子莎士基亚去世,虽经双重打击,画家没有动摇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遗世独立,不去迎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胃口。油画《夜巡》无论从艺术性或思想性上看,都是无可指责的。伦勃朗坚持不修改,是坚持他的艺术信念和为人民所敬仰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

春(意大利)波提切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有相当多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春》(1476~1478年),也属于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这里,人物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是维纳斯情绪欢乐,左边三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行,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只是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倒很象是中间美神维纳斯的仆役,而画面上惟一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像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总是与他所处的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佐·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却并不长久;让我们尽情歌舞吧,莫问明天是否吉祥!(《亚丽安德妮咏》)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瓦解„„这一切,使他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了.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实风格以五代宋时最为精工,这幅《写生珍禽图》可以说是花鸟写生的力作。这幅图画从物象的安排方面来看,鸟虫等大多互不呼应,构图也没有一定的章法。由左下方小字“付子居宝习”来看,此图当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但这行字墨色玷污绢面,似为后添。然而从画面工整而无序这点来判断,此图系课徒示范之作无疑。图中画有各类珍禽、昆虫等二十余种,造型准确,颇有生气。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是,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填以轻色染成,着重于色彩的表现。由于是双勾敷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仅以五彩布成,所以这种画法被称为“写生”。画家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在西蜀时,还任翰林待诏、权院事等职,掌管皇家画院。黄筌最擅长画禽鸟,他十分重视写生,家中多养鹰鹘,注意观察,故能得其神俊。他善于把握禽鸟瞬息变化的姿态,使之跃然绢壁之上,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所画之鸟羽毛丰满,光洁俊俏,画风精工富丽。筌子黄居寀、黄居宝,承继家法,作品格调富贵。父子三人形成一派,开院体之先,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家有重大影响,与江南画家徐熙的时野逸风格形成对比,并称“黄徐”。

墨竹图(宋代)文同

文同虽不是“始用墨”来写竹的第一人,但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墨的作用,而且创造性地表达了竹子的神韵个性,所以历来研究墨竹者,都视其为开宗立派之人。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又称锦江道人。梓州永秦(今四川盐亭)人。他出生于一个父祖三代皆“儒服不仕”的士族家庭。元丰初出知湖州,途中病殁,虽未及到任,却使他的墨竹赢得湖州竹派之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一席。文同平生喜竹,以“竹如我,我如竹”自许。他赞美竹子“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把所居之地命名为“墨竹堂”、“竹坞”、“竹君庵”。每到一地,必种竹、观竹。知湖州期间,他在筼筜谷竹林里构建亭子,朝夕游处其间,悉心观察竹子的真实形态,充分掌握竹子的生长变化规律,“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云龙图(宋代)陈容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一种由不同种类动物综合而成的图腾标志,也是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在中华民族的想像之中,龙被赋予变幻无穷的能力,特别是兴云作雨的能力,故龙总是与云和水相联系。龙是权力的象征,是人们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的神物,“龙水”、“云龙”因之也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南宋画家陈容作的《云龙图》便参用了泼墨画法。此图是用两幅绢拼接后画成的。图中描绘一条巨龙腾跃云天,龙身曲折盘旋,龙首高仰,须目怒张。画家以泼墨写意的笔调表现周围的云气,又用细腻的笔线刻画龙体,让龙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从而强化了龙在云中舞动、驾云疾驰的效果。图画右下角还配有陈容自题诗一首,并署“所翁作”三字,所翁为陈容的号。画家陈容,字公储,号所翁,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主簿,出任福建莆田太守,能诗文,风格豪壮,也是当时的画龙高手,得变化隐显之状。

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他早年仕途失意,后入道归隐,云游于江、浙、沪一带。黄公望学画时已年近五十,但大器晚成,一改宋代院体山水之习气,力承五代画家董源、巨然遗风,其山水画呈“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特点,后人将他与同时期的倪瓒、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并推他为元四家之冠。黄公望流传至今的作品很少,这幅《富春山居图》堪称他的传世杰作,同时也是元代山水画之精品。黄公望于1347年起笔,为“无用和尚”作此图。从他自己的题跋上看并非一次完成,而是“逐渐填札,阅之四载,未得完备”。富春山是黄公望晚年隐居之所,依傍于富春江边,虽无陡壑峭岩之险貌,但山峦绵长,苍松掩映,伴以江上烟林平沙,景色秀美宜人。黄公望为描绘这一带景色,“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实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耗尽多年心血观察、构思,终于成就了此图,其水墨长卷的形式恰好表现富春山起伏连绵之特点。纵观全图,峰峦平坡,云山烟树,丛林远渚,渔舟村舍,溪桥浅滩,美不胜收,笔墨技巧堪称精湛之极。在这里黄公望汲取了前贤各家之长。由董、巨首创的披麻皴已被他运用得极为纯熟,并辅以淡墨渲染,勾皴结合看似不经意,实却简洁自然,充分发挥了纸上作画的效果。他的用笔变化多端,中、侧锋互见,干、湿笔相融。他在高峰平坡间用浓淡朦胧的横点描写丛林,实是变化了的“米点画法”,他还搀以苏轼的“干笔皴擦”来表现山峦丰富的层次和质感。整幅长卷毫无重复之感,一峰一状,一树一态,极尽变化。《富春山居图》在画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堪与书法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董其昌称其“规摹董、巨,天真烂漫,为子久最得意笔”。黄公望的画风在明清时期影响极大,吴门派、四王、金陵八家、新安画派几乎人人都临习他的作品,作为经典的《富春山居图》更是众人临摹之范本。此图是将文人画中超逸洒脱之意味和精湛的笔墨技巧相结合的完美典范,难怪有人把它形容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

水图(宋代)马远

马远的《水图》以勾线为主,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院待诏。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的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时人称之为“马一角”。在用笔上,他扩大了斧劈皴法,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有棱有角。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人们过分地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人们惊叹:列奥纳多,惟有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才能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人们既愿意栖身她的庇荫,吸取滋润的营养;又渴望走出她的阴影,呼吸自由的空气。多少年了,无数醉心绘事的人,都为这一重矛盾所困扰。

这是一个神话,它与达.芬奇无关,完全是后人制造的。神话像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滚动,无限膨胀,最终连神话的制造者也被吞没。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问题是五花八门,许多与蒙娜丽莎并无关系。有人会问:蒙娜丽莎究竟是画中人的名字,还是微笑的别称?画中人究竟是银行家乔.贡多的妻子,还是伊萨贝尔王妃?此画确有真人模特,还是凭想象画成?画中人物没有眉毛,这是当年佛罗伦萨的审美时尚,还是像某人所说,其人正在怀孕,是妊娠反应?画中人是否刚经历流产的伤痛,所穿衣裳是丧服?蒙娜丽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吗?难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蒙娜丽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达.芬奇本人?问题越问越离奇,距离画本身越来越遥远,不仅无助于解读该画,反而将人不断引向迷途。

第五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分析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分析

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的感悟式、形式鉴赏方式,利用所学习到的鉴赏方式对作品的形式特征、内在精神进行具体的鉴赏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启发,分析作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鉴赏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作品的感悟式、形式鉴赏方式,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去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习到的鉴赏方式对作品的形式特征、内在精神进行具体的鉴赏分析。

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视频欣赏、合作探究等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设计目的一、导入新

1、教师讲述《小王子画绵羊》的故事,利用故事启发学生。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王子会对箱子里的绵羊表示满意。

教师利用小王子画绵羊的故事启发学生,告诉学生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不是像与不像,而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引出本次题。

二、讲授新

1、图片欣赏《呐喊》蒙克,提问同学们:这幅作品画面上表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们观看《深山藏古寺》的视频,并请两名同学上台以深山藏古寺为主题作画一副。

3、试着对《蛙声十里出山泉》利用感悟式进行鉴赏。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幅画的意境。

4、形式鉴赏,请同学们回忆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对比《长江万顷》和《黄河逆流》

找一找这两幅画面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6、利用形式鉴赏方式欣赏莫奈《莲池》分析它的构成要素。

通过对图片的第一感觉进行分析鉴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堂中加入故事情境,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热爱。

利用前面所学习到的感悟式鉴赏方法来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加深学生对感悟式鉴赏的理解。

题中积极带领学生联系上节的内容,利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三、活动

1、请同学们讨论本第9页思考与交流部分。

通过学生积极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充分了解美术鉴赏。

四、知识小结

1、感悟式鉴赏:借助感官者的经验,通过凝想,想象的方式来欣赏美术作品。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兴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2、形式鉴赏:点、线、面、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通过在现的方式,再次小结本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感悟式鉴赏

二、形式鉴赏

下载《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3课_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版本: 《美术鉴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三、授课人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

    第 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中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节课是美术鉴赏的入......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

    美术教学案之“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使用时间:2011-11-15 主备人:陈志海审核人:郇庆文 学习目标: 1、培养审美意识,学会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从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突破思维定势和惯常的欣赏态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点评(程明太老师)

    通过欣赏的教育 ——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程明太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 《中国美术教育》2013年第4期 一、关于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 美术欣赏是一项......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采薇图 鉴赏》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采薇图 鉴赏》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振奋:回眸本学期的授课历程,《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采薇图 鉴赏》—课令我......

    保护我们的眼睛教案(精选合集)

    保护我们的眼睛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我们的眼睛教案,希望......

    保护我们的眼睛 教案

    保护我们的眼睛 教学目的: 1、从了解眼睛入手,向大家宣传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使同学们重视并保护眼睛。 3、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同时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4、提高学生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