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角色游戏《袋鼠妈妈》
大班角色游戏《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模仿怀孕时的妈妈,发展幼儿跳的动作。2.喜欢参与游戏,能与同伴轮换玩具玩游戏。活动准备
1.四个不同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2.平衡木。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动物模仿动作。
《袋鼠妈妈》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二、分散活动:提供大口袋。
指导幼儿带着大口袋模仿袋鼠妈妈的动作,扮演角色进行袋鼠妈妈跳跳跳的游戏。
第二篇:游戏教案:《袋鼠妈妈》
游戏名称《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模仿袋鼠妈妈,发展学生跳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球若干<和班级人数相同>、障碍物2个<每队一个>、容器四个
活动内容:
规则及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2队,每一队排头的学生模仿袋鼠妈妈双手抱球向前跳,跳过障碍物,然后将球放到容器里,接着下一个学生进行,如此反复,相同的球数,比赛哪队的速度快
注意事项:
在设置障碍物的时候,尽量不要设置太高,学生双手抱球跳跃有难度
游戏结束:
对赢的小组进行点评和表扬,并对另一组进行鼓励。老师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第三篇:中班音乐游戏:袋鼠妈妈
中班音乐游戏:袋鼠妈妈
中班音乐游戏:袋鼠妈妈
设计意图
《袋鼠妈妈》是一首表达母子之间相亲相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创造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合作、分享、交往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重、难点: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活动前熟悉歌曲内容,幼儿事先围成一个大圆圈,歌曲《袋鼠妈妈》、袋鼠妈妈头饰、大灰狼头饰、大灰狼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1名老师扮演袋鼠妈妈跳入场地。
二、袋鼠妈妈找宝宝
1.谁来了呀?袋鼠妈妈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引导幼儿双手手臂弯曲放胸前,两只手下垂,双脚并拢跳。
3.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按节拍蹦跳步。
4.播放音乐,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5.提问:刚才我是怎么找宝宝的?
6.讨论游戏规则:第一句歌词时,袋鼠妈妈去找一个袋鼠宝宝跳到它面前,第二句歌词请到的袋鼠宝宝站起来,第三句歌词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7.师:歌曲最后一句是“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相亲相爱”,相亲相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8.根据幼儿回答,师幼示范“相亲相爱”的动作。
9.播放音乐,请一名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10.播放音乐,请一半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三、大灰狼来了
1.师:袋鼠妈妈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宝宝,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2.教师扮演袋鼠妈妈与幼儿示范两人蹦跳步(袋鼠宝宝在前,双手弯曲放胸前,两手自然下垂,袋鼠妈妈在后,双手搭在袋鼠宝宝肩上,双脚并拢一起跳)
3.播放音乐,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按节拍蹦跳步,在“相亲相爱”处做一个动作。
4..感受大灰狼的音乐,“听!好像是谁来了?”
5.师:大灰狼来了,袋鼠妈妈怎么办?引导幼儿听到大灰狼的音乐时,袋鼠妈妈要保护自己的袋鼠宝宝,赶快蹲下来躲到草丛里面!
6.播放音乐,再次进行游戏。
7.大灰狼已经走了,袋鼠宝宝们跟着袋鼠妈妈回家吧!
第四篇:中班音乐游戏活动:袋鼠妈妈(定稿)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袋鼠妈妈 中班音乐游戏活动: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创编向同伴表达“相亲相爱”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游戏歌曲内容。
2、袋鼠妈妈和宝宝活动的课件
3、扮演袋鼠妈妈用的大口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跟妈妈一起跳进活动室。
二、通过看课件了解袋鼠的特征,并练习跟音乐有节拍的双脚并拢跳。
1、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拍一拍练习跳。
师:袋鼠怎样走路?谁能来学学?们一起来学一学。
2、设置情景,幼儿扮演乖乖,老师扮演妈妈。请乖乖跳到妈妈这里来,跳过来的,妈妈抱抱乖乖亲亲乖乖,并和妈妈做一个拥抱的动作。
三、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相亲相爱的姿态、动作和表情,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1、师引导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提问:什么是相亲相爱?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相亲相爱的理解。
2、一部分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部分幼儿扮乖乖,乖乖跳到妈妈这里要和妈妈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四、完整随音乐进行游戏。
1、师和幼儿2人示范表演一遍(手拉手)
2、全体幼儿拉手一起表演游戏。
3、幼儿2人手拉手进行游戏。
五、巩固游戏情节,增添游戏趣味。
老师和一名幼儿在一个大口袋里扮演袋鼠妈妈和乖乖,玩游戏。
六、活动延伸:
幼儿2人一组继续用口袋玩游戏。
第五篇:《袋鼠妈妈》音乐游戏教学反思
2月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音乐活动:《袋鼠妈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我找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也就是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这个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袋鼠妈妈关爱袋鼠宝宝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学习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
《纲要》中说: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等。
但这节课我的目标定位:
a、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教育幼儿要热爱自己的妈妈。
b、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双脚跳的动作。
c、培养幼儿喜欢参与游戏。
在这次的活动当中我为此也做了相当的准备:
动物头饰、呼啦圈、泡沫、小树、蛇皮袋。
首先我通过一个游动开始时我让幼儿猜猜哪种动物的身体前面有个大袋袋的,孩子们猜了几次没有猜出来,我强调了动物二字,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了,很快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于是我再出示图片以此来加深幼儿对袋鼠这一动物特征的印象,《袋鼠妈妈》的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袋鼠的生活习性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袋鼠是吃树叶和小草之类的东西为生,接下来让幼儿学唱歌曲,然后根据袋鼠的特征做些相应的动作,最后做游戏。然后我就请大班的幼儿充当“袋鼠妈妈”进行情景表演,袋鼠是怎样跳的,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就是教育幼儿怎样学习袋鼠跳,之后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语言来表达,让“袋鼠妈妈”来告诉孩子们做妈妈的“感受”之后就是老师的总结:每个妈妈都是非常非常地爱自己的宝宝,动物们也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都不怕辛苦、不怕累。接着就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发展幼儿双脚跳的动作,在这一环节,本来是想先让每个幼儿来试着尝试一下袋鼠跳,还只跳了没几只袋鼠,可个别幼儿好像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故在此环节我就索性让每个孩子用育儿袋(蛇皮袋)来一起游戏,此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兴奋不已,期待着能够与袋鼠妈妈一起来做游戏。通过此游戏,从中也让幼儿感知到袋鼠在跑跳时的动作,并愿意从中去模仿。
小班幼儿对动物的认识与了解是有限的,他们的认知限度只限于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而袋鼠这个词对与幼儿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加上平时的接触并不多,所以对之也不为了解。通过故事怀孕袋鼠妈妈的辛苦育儿来教育幼儿做妈妈的辛苦,为此让幼儿对动物(袋鼠)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也就得靠我们老师来打开他们知识的大门,我想这点也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