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教案

时间:2019-05-13 22: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传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传统教案》。

第一篇:一年级传统教案

《笠翁对韵》(节选一)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板书:

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

《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1、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河、汉:奇:偶:吹竹:弹丝: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板书:

《笠翁对韵》(节选二)

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教后记:学生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译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板书:

小儿语(节选)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懂得了说话做事要从容镇静。

《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

《治家格言》(节选一)

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诵读内容,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明白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尽力去帮助。

《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

治家格言二

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6《 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板书:

6《 名贤集》(节选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教后记:这节课学习了名贤集一,学生懂得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得人一牛,还人一马,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 名贤集》(节选二)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板书:

7《 名贤集》(节选二)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教后记:这节课告诉学生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8《逢老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逢老人》,作者是唐代诗人隐峦。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4、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龟虽寿》(节选)

2、读一读,背一背

3、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老人的古诗。

板书:

8《逢老人

一里二里行

四回五回歇

教后记:学习了本课,学生了解了老人的样子,知道了老人的行路艰难。激发了孩子的同情之心,懂得了要孝敬老人。《 幼女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 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乞巧节的相关资料。《陶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蚕妇》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题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画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者是清代诗人白居易。《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江南》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莲叶的古诗。《关山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关山月》,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凉州词》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边塞风景的古诗。《棉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诗人马苏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童谣《棉花》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棉花的的资料。

15《小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小松》,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咏松》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松树的古诗。

16《神童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神童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给古诗配上图画,做个精美的书签。

17《神童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神童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清明》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18《绕口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绕口令的理解。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绕口令》的形式,喜欢绕口令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绕口令》, 《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富有生活气息。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绕口令

2、多种形式朗读绕口令。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绕口令。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朗读绕口令。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绕口令《水连天》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选择一个绕口令分组比赛。

2、搜集绕口令,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的多

第二篇:一年级传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1知礼而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与礼仪相伴,争做文明手里的小学生。

二、重点难点:

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学习礼仪习惯。

三、课前准备:

自己是怎样讲礼仪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是怎样讲礼仪的?

(二)、学习新课

1、范读。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文明礼貌并非个人的小节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知行合一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2亲师习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在课堂上怎样行礼仪的?

(二)、学习新课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温馨点击:上课时,要注意课堂礼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四)、知行合一

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课堂礼仪?

(五)、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3长幼有序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3明道喻理:无论吃饭喝水,还是行住坐卧,都要长辈优先,晚辈在后。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礼让为先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明道喻理: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和妈妈说再见,主动给老人让座等)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

(五)、自己评一评

第二单元第五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共食不饱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

3明道喻理: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吃饱,要检查自己的手是否干净。不要把米饭搓成团大口吃,也不要把吃剩的饭放回锅中。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比赛。

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人物长廊1曾子避席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曾子避席的故事,懂得一些礼仪。

2、在读懂的基础上在学习交流关于礼仪的故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讲述一些礼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有名的故事。“避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节。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在与人交谈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这种行为叫“避席”。现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起立,就体现了这种礼节。

(三)、活动广角:小组交流(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再例如“孔子拜师”的故事。

(四)、拓展: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五)、成长阶梯,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第七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人物长廊2颜回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颜回的故事,懂得一些礼仪。

2、在读懂的基础上在学习交流关于礼仪的故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讲述一些礼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课本温馨点击)

(三)、活动广角:小组交流(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再例如“孔子拜师”的故事。

(四)、拓展: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五)、成长阶梯,闯关摘星。

第三篇: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

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过说:“一所好的学校每一处都会说话、每一景都能育人。”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所以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尽量做到:布局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观雕塑、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校园的整体布局,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校训每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文化润心处处有 移步换景总是情”的优良校园文化。且各班级完善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修建“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同学们畅游在书的海洋,汲取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二、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目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少先队兼顾安排,在全班学生中展开《弟子规》的背诵活动。同时,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践行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沏茶”等践行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行孝的美德。每天晨会和中午的读书时间由班主任安排学生进行20分钟的朗诵经典活动;每周开设一节朗诵课;每月安排一次朗诵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这样系列的朗诵活动,让学生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酷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品质。除此之外,我班还利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博一搏、更自信。

三、笔墨挥洒 翰墨飘香满

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了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里,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确立“国学启迪智慧,笔墨传承文明”的教学思路与宗旨。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实行“诗书画一体教学”,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入手,从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再反哺于孩子。力争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其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爱好,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他们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传统纹样》教案

《传统纹样》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设计·应用”领域的一堂课。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传统纹样的丰富内涵,了解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认知传统纹样及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解读传统纹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最终能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习传统纹样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手脑并用将传统纹样装饰于日常用品,体会创意生活的乐趣。了解在人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纹样的艺术特点、能够识别并运用到生活之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纹样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纹样的形式与特点并制作纹样

教学难点: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四、学具准备:

第一组:固体胶,剪刀,油画棒,铅笔,橡皮擦,白色可绘画的塑料碗或盘或杯。

第二组:固体胶,剪刀,油画棒,铅笔,橡皮擦,20X30cm大、色彩对比强的卡纸3张。5寸相片1张、小刀。

第三组:油画棒,铅笔,橡皮擦,尺子,圆规。

第四组:绿豆、黄豆各一把,绳子1米,矿泉水瓶盖5个,固体胶,剪刀,2张色彩对比强烈的蜡光纸及一张白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一看、猜一猜。(自动放映片2-3)展示几张图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说出它们的寓意,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知识:

1、传统纹样的概念。(片4)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是劳动人民在常年累月的劳动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2、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或者什么物品上见过类似的图案?(片5)

3、谈一谈:对中国传统纹样的初步认识,你认为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哪里?

造型美、色彩美、寓意美(片6)

4、议一议:看谁更了解传统纹样?(片7-12)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自由纹样与适合纹样及理解其特点。明确单独纹样的含义。(片7)

(2)、通过图案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片8-9)(3)、通过图案学习四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统称为连续纹样。(片10-11)

(4)认识边框纹样、环式纹样、角隅纹样。(片13)

6、回固知识:小结传统纹样的分类及其特点并板书它的分类。(片13)

7、欣赏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片14-16)

(三)、用一用:(片17)设计制作:

1、创意手工组:

第四组:尝试用剪纸、拼贴的方式设计、制作一种纹样。

2、设计绘画组:

第三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绘制一种纹样。

3、美化生活组

第二组:尝试用学到的纹样知识,装饰一张相片。

第一组:尝试用学到的纹样知识,装饰一生活用品,碗、盘或杯。

作业要求:

1、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完成纹样制作,并说出你是怎么做的。

2、造型生动、美观,有传统韵味。

3、色彩选择合理。温馨提示:

使用工具的时候注意安全,设计制作时注意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示:

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篇:传统佳节 教案

传统佳节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多媒体播放春节晚会节目片断。(没有这个条件的可展示一些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指导预习,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各种资料,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课外作业:以“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巩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集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

4学生描红书写,展示交流。

下载一年级传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传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纹样》教案

    《传统纹样》教案设计 一、教学课题 《传统纹样》 二、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是劳动人民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用自己智慧创造出来的,具有悠......

    弘扬传统 传承家风一年级五班

    弘扬传统传承家风 一年级五班:余妍杉 一:家风家规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问到“家规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规?”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规。每户人家......

    一年级教案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 ☆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①入学教育,简单讲述学习语文的好处,引起学生的兴趣。②教读汉字拼音,完成单韵母(a、o、e、i、u、ü)的教学。③对上述的单韵母进行四个......

    一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要做好学生》和《你唱歌》。 3、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坐姿和立姿。 4、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开学啦!一年级的老师们又迎来了一批小朋友。 一、老师自我介绍(让孩子们认识老师。)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首先允许我作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一年级《左右》教案

    《左右》教学设计 李集小学 田静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教案

    课题:准备课——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