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

时间:2019-05-13 23: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

第一篇: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

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作者: 日期:2012-04-11

2012年4月11日上午9:30分,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做客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就所得税相关政策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们踊跃提问,积极参与。[2012-04-1109:26:30]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与我的同事非常高兴来到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与大家沟通交流,回答网友提问。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税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12-04-1109:28:01]

[主持人]卢巡视员,已经有很多网友向您提出了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回答问题好吗?[2012-04-1109:30:06]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好的,欢迎大家提问。[2012-04-1109:30:06]

1、关于国税函2009年3号文中的福利费范围问题,文件中的列举内容是部分列举还是全部列举?目前有的税务机关执行时是按全部列举来执行的,也就是文件中列举的内容可以做为福利费在限额中扣除,不在范围内的内容,属于与收入无关的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仅列举了职工福利费的部分内容。没有列举提问中提到的的费用项目如确实是为企业全体属于职工福利性质的费用支出目的,且符合《税法》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对支出税前扣除合法性、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和确定性要求的,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可以免征、减征证企业所得税。请问:这个所得是净所得=收入-成本后吗?是整个这个所得免税吗?还是收入免,成本费用可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所称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该项目净所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该项目净所得为该项目取得的收入减除各项相关支出后的余额。

3、国税函[2010]79号文件第五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请问:仅调整计税基础还是连同已提折旧一起调整?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五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此条所指的调整包括,根据发票调整企业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折旧额。但从财会角度而言,该项项调整仅适用于未来适用法,不追溯。

4、补充医疗保险是否交纳个人所得税?是否比照补充养老保险方法交纳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单位替职工缴纳补充医疗保险,应与当月工资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暂不能比照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方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5、财税[2011]50号文件中,“关于企业促销展示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企业赠送礼品免征个税如何界定征免界限?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一条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在促销展业过程中赠送礼品不征个人所得税的情形。具体如下:

“1.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除上述规定情形外,其他赠送礼品的情形,均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无因收入均应征税

6、企业增资扩股、稀释股权是否征收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及其实施条例相关条款规定了企业所得税收入的不同类型,企业增资扩股(稀释股权),是企业股东投资行为,可直接增加企业的实收资本(股本),没有取得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做为企业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也不存在征税问题。

7、如何理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第五条规定: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凡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的规定执行的,不再适用本通知第一条至第四条的规定。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金融企业将贷款进行分类后,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类贷款适用财税2011年104号文的规定,剔除上述贷款后的其他贷款依然可以按照财税2012年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第五条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凡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金融企业凡需选择执行财税[2011]104号)文的,首先要将各类贷款区分为两类:一类为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类贷款;另一类为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类贷款以外的其他贷款。对于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类贷款,只能按财税[2011]104号文的规定计算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执行的,对于其他贷款,则按财税[2012]5号文的规定执行。

(二)金融企业可以选择不执行财税[2011]104号文。如果不执行财税[2011]104号文,可就其全部贷款余额按财税[2012]5号文的规定计算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不再适用本通知第一条至第四条的规定。”是指,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规定,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在税前全额拨备的,不再适用财税[2012]5号文相关规定。

8、单位给出差人员发的交通费和餐费补贴是否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计征个人所得税?每月通讯费补贴是否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计征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单位以现金方式给出差人员发放交通费、餐费补贴应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如果单位是根据国家有关一定标准,凭出差人员实际发生的交通费、餐费发票作为公司费用予以报销,可以不作为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于通讯费补贴,如果所在省市地方税务局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规定了通讯费免税标准的,可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所在省市未规定通讯费免税标准,单位发放此项津贴,应予以征收个人所得税。

9、纳税人从两处以上取得收入应该在哪处交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自己选择还是在收入多的那处缴纳?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您所述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6]162号)第十一条第一款有明确的规定,对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可以自行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纳税申报事宜。

10、申请加计扣除的研发费是否必须在管理费用核算?有何文件规定?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可申请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必须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项目范围进行归集。至于是否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税法对此没有具体要求。

11、我公司(集团)下属的一家子公司系先进技术企业,所得税执行15%的优惠税率,该子公司五年前与外商合资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外资出资比例为25%(下称孙公司),子公司与孙公司生产同类产品,孙公司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给子公司,由子公司集中对外销售。现集团拟准备整体上市,为规避内部交易、减少同业竞争,子公司准备吸收合并该孙公司,外资股份不撤出。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足十年的,已享受“二免三减半”优惠不用追回。我的问题是国家税务总局令【2011】23号已宣布国税发[1997]71号文失效,目前操作合并,对已享受的定期税收优惠怎样处理?

我们认为,子公司合并外商投资孙公司后,只要外资股份不撤出,“二免三减半”不应追回,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恳请总局专家、领导给予解答!谢谢!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由于尚存在按原税法规定享受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形,因此,在具体执行中原则上应按原税法中相关规定的法理原则来处理。按照原国税发[1997]71号文件的规定原则加以判断,外国投资者持有的股权在企业重组业务中没有退出,也符合存续经营的条件的,不属于经营期不足十年的情形,不适用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关于补缴已免征、减征的税款的规定。

12、研发费人工支出中受雇的其它支出是否包括社保、住房公积、福利费?有何文件规定?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的规定,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不包括社保、住房公积、福利费等项费用。

13、《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尚没出台,发改委令商务部令2011年第12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可否作为外企申请2011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申报依据?

[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公布前,企业符合原产业目录规定范围的,经税务机关确认后,其企业所得税可暂按15%税率预缴,但在进行汇算清缴时,原则上应按税法规定适用税率25%进行年度汇算清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公布后,符合该目录范围且已按税法规定的25%税率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企业,可在履行相关程序后,按15%税率重新计算申报。

14、请问在收到加油站、超市开具的卷筒发票未加盖发票专用章,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开具发票应该加盖发票专用章。另外,所谓加油站、超市开具的卷筒发票很可能只是销售水单,不是发票,请到加油站、超市换取发票后,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15、我公司2010年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是否可以直接继续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2010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三年内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因此,企业在2011年及2012年是否可享受15%优惠税率,需要依照国税函[2009]203号文件规定的条件进行逐年判定。16、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税总在答疑时回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属于‘国家允许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可以适用此文件”。而新出台的能否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小额贷款公司是否适用呢?

2、税总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3号)公告“逾期贷款利息以实际收到利息确认收入;逾期90天仍未收回,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额。”,小额贷款公司是否适用呢?

3、《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小额贷款公司是否适用呢?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鉴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资金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第2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等三个文件均适用于金融企业,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金融许可证,虽然从事贷款业务,但国家有关部门未按金融企业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在没有新的政策规定之前,不得执行上述三个文件。即:小额贷款公司不得按财税[2012]5号文和财税[2011]104号文的规定税前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也不得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第23号的规定,将逾期90天的利息收入冲抵当期利息收入(应纳税所得额)。

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在促进经济繁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我局将和财政部共同研究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税收政策。

17、现在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是不是只要是发给员工的福利都要纳入当月的薪酬计算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原则,对于发给个人的福利,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目前我们对于集体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现金方式的福利,原则上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8、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微利行业,且风险较高,关于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应享受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新疆甜菜制糖企业到目前为止均未享受到该政策,主要原因是在财税【2008】149号文件中对“糖料植物初加工”描述为“通过对各种糖料植物,如甘蔗、甜菜、甜菊等,进行清洗、切割、压榨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制糖初级原料产品”导致在执行该政策时对我国的制糖行业制成的制糖初级原料产品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我国的制糖行业生产的产品均是白糖,没有类似国际上的原糖,在财税【2011】26号文对初加工的范围补充通知中对制糖行业也未进行明确,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48号文件中对财税【2008】149号文件中“糖料植物初加工”的工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这恰恰完全符合我国北方甜菜制糖的工艺,在最近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需国税总局再次明确。[2012-04-1110:20:22]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目前适用于农产品初加工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需按照财税[2008]149号、财税[2011]2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等文件执行。是否属于农产品初加工,需同时依据所用原材料、加工工序及产成品等环节来判定。实际判定中经常会遇到十分复杂的情形。因此,具体到该个案,需要税务部门具体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后再研究确定。

19、针对根据《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免税项目“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各地政策执行不一,后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第二条进一步进行了明确。但是,该公告发布以后,还是各省政策执行仍然不一,关键问题是“生产、初加工、销售”“三位一体”,还是“选育、生产、初加工、销售”“四位一体”才能享受享受该优惠?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第二条已经做出明确规定,生产、初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是在选育形成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20、在进行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审核过程中,一般一个研发项目中会有一个或若干个项目负责人,分工职责为:全面主持(或协调)项目进行。请问类似于此类的人员算不算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如果不算那又如何理解“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此问题需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判定。原则上,如上述人员属于为研发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管理人员,则属于“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范围。

21、我公司成立后从2007年起执行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2011年是最后一个减半征收年度,2010年12月我公司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企业所得税可按15%的优惠税率,请问2011年度的所得税我公司是否按原未执行完的减免政策执行,即减半征收,2012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可否按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征收?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财税[2009]69号文件的规定,该企业2011年度可继续按过渡期优惠政策执行,即按企业适用税率(应为24%)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该企业已选择了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因此,2012年度企业仍处于过渡期内,不能按高新技术企业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继续按过渡期适用税率(2012年为25%)缴纳企业所得税。

22、请问,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由此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要交个税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设区的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要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你所说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由此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金,由于双方的劳务合同关系已经终结,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不符合上述文件精神,为此,实际上不应界定为补偿金,对这部分收入应按照规定需要缴交纳个人所得税。

23、新办软件企业政策从2000年开始就有,2008年1号文件是对老政策的延续还是重发?因为国务院对发展软件企业的鼓励方向是一贯的,但因为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在税收具体解释上出现了政策断层。如:2006年前设立的企业在2009年后取得软件企业证书,能否享受两免三减半?获利年度是从认定年度开始算起还是取得营业执照开始生产经营算起?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按目前规定,企业享受定期减免税的获利年度,应依据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进入获利的年度加以确定。企业在取得软件证书前已进入获利年度的,应就取得软件证书后的剩余优惠期内,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24、1、国有学校学历教育是否免征企业所得税?

2、国有非学历教育是否免征企业所得税?

3、民办学历教育是否免征企业所得税?

4、民办非学历教育是否免企业所得税?

5、国有民办学校是否免企业所得税?如果前4个问题答案不一致,最后这个问题可能复杂,希望至少得到指导意见。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依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企业能否适用税收优惠,不再按照教育性质或方式划分,而应按照有关对非营利组织的所得税政策规定执行。具体请参阅财税[2009]122号和财税[2009]123号文件,并且我们还拟在此文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教育事业做细化规定。

25、请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小区内建造的地下停车产所的成本企业所得税前是否可以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公摊成本处理?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第17条规定,地下停车场产权归属于业主的,可以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公摊成本处理。产权归企业所有的,或者没有明确产权关系的,应按照开发产品或者固定资产进行税务处理。

26、想请详细解释一下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7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中第二条

(二)项中3.将股权转让给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对转让人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这其中如妻弟的关系是否包括在近亲属中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妻弟关系不包括在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7号公告第二条第二款所述情形范围内。

27、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能否比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递延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处理,目前个人所得税法没有相关规定。

28、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您好!请问个人所得税各税目之间如果有亏损是否可以抵免有收入的税款?或者一个税目内是否可以抵扣?比如财产转让所得科目里,如果有股权投资损失,同时又有房产转让收益,财产转让收益能否抵免股权投资损失,如果可以,是否有年限的规定,还有具体操作程序。因为相关法规及文件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请给予答复并指出相关依据。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分11个应税项目,适用不同的减除费用和税率,分别计征个人所得税。由于在分类所得税制下,每一类所得都要单独征税,因此,不同的所得项目之间不得互相抵免,同一所得项目下不同所得也不可互相抵扣。

29、财税〔2011〕58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中第二条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上述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另行发布。”

请问税局领导:《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何时发布。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制订工作具体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积极参与目录的研究制订工作。目前有关工作正加紧进行,待履行有关批准程序后,将正式对外公布。

30、您好,公司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期限是40年,公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请问该土地使用权可否按10年摊销?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条例》第67条,该土地使用权应当按40年摊销。

31、请问,由于汇率变动,期末根据实际汇率调整形成的未实现汇兑损益,是否进行纳税调整?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条例》第39条规定,期末根据实际汇率调整形成的汇兑损益,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无论是否实现,均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纳税调整。但该项项调整对汇算清缴显然提出了较高要求。

32、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二条第二款的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免征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该条一直没有公布废止,请问福利企业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免征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是否应当继续执行?该条规定实际和新企业所得税法抵触,是否继续执行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税法及财税[2008]151号和财税[2011]70号文件的规定,上述收入应当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目前浙江省汇算清缴政策视同免税

33、我们公司在同一市不同县区分别成立了几个分公司,按要求所得税汇算在总公司汇算缴纳。请问:对于福利费、教育经费、对外公益捐赠、业务招待费等这些标准是以总分机构合并后的收入总额乘以相应比例还是只已分机构的收入乘以相应比例计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你公司应该按照总分机构实现的收入总额,乘以相应比例计算扣除限额。

34、卢巡视员:您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和“关于证券行业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11号”。我相问一下“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财税[2009]62号已于2010年12月31日止到期,2012年是否也会出相关的政策?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目前我们已有初步意见,拟会同相关部门形成正式规定,在对财税[2009]62号文件修订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延长这一政策的执行期限。2010年底原文失效,新政要待2012年某一时间出台,这一段对于信用担保机构确实很煎熬。

35、有个问题请教:ABCD四个自然人设立了一个甲有限合伙企业,主要的经营活动就是购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股票,假设甲合伙企业在2011年度拿出10万元人民币投资购买了上交所上市的a公司股票1万股,截至2011年12月31日获得分红100万元人民币,然后甲合伙企业在取得前述100万元人民币分红后,将所有的股票又在交易所卖掉了,获得了300万元人民币的转让所得,请问:(1)针对100万元人民币的分红,ABCD四个自然人是否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按多少的税率缴纳?(2)对ABCD四个自然人就前述100万元分红的纳税义务,甲合伙企业是否有代扣代缴义务,还是a上市公司有代扣代缴义务;(3)对于前述300万元的股票转让所得,ABCD私人是否有纳税义务,谁是扣缴义务人?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合伙企业名义对外投资分回利息或者股息、红利的,应按财税[2000]91号第五条规定确定各个投资者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分别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扣缴。对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股票转让所得应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由ABCD四人自行纳税申报。

36、企业将购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在自有或租用的场地进行育肥、育秧等再种植、养殖,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使其生物形态发生变化,且并非由于本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而明显增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可视为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项目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请问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具体为多少时间?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由于所涉及的种植、养殖品种种类不同,其生长周期也会长短不一,需要差别化对待。因此,税务总局在相关规定中没有对“一定的生长周期”划定统一标准。在具体操作掌握中,应主要依据生物形态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或其使用价值是否明显增加等因素,来确定其是否符合“一定生长周期”的要求。

37、个人转让自建房该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建造的材料等也没有发票什么的,那是按核定征收还是收入减去税金直接按财产转让20%征收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于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如果纳税人无法提供财产原值,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核定财产原值,并据此征收个人所得税。38、2012年所得税起征点是多少?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你所说的起征点实际是指减除费用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目前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减除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3500元。

39、对于3月计提的工资4月份发,是在4月份申报还是5月份申报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在次月15日内申报缴纳。所以4月份发的工资应在5月份申报。

40、您好,我们是一家普通合伙生产出口企业,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的退税方法,请问我们收到的退税款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吗?如果需要缴纳,依据是什么,不缴纳,依据是什么?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合伙企业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的退税方法取得的退税款,不属于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不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41、安置残疾人福利企业收到的先征后退增值税并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不符合财税【2011】70号规定的确认不征税收入的三个条件,因此,应当作为征税收入对待。该问题其实与第32问的解答与评述同出一辙。

4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附件归集表中,把企业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专项拨款从可加计扣除数中减除。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是不是不征税收入?还是免税收入?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但根据目前企业的实务操作情况而言,很难达到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核算要求,各地税务机关的要求也不尽统一,有待税务机关对此进一步明确。因为将不征税收入纳入收入,对其成本与费用的动态监管要求将相当高。有地方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将不征税收入至于往来,相应成本费用与其对冲,虽不符合财会制度要求,但也确实属于无奈之举。

43、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可以免征、减证企业所得税。请问:这个所得是净所得=收入-成本后吗?是整个这个所得免税吗?还是收入免,成本费用可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此项优惠属于针对企业从事特定项目取得的所得实施的减免税优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02条的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期间费用的合理分摊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实务中争论很大。

44、公司借其他法人的资金,支付利息入账凭据有那些?借款合同,利息收据可以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所以,对外支付利息应该取得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据。

45、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如何判断?如在A员工在总公司任职,总公司发工资,后总公司派A员工到分公司工作,跟分公司不再签订合同,此时,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各自发工资给A员工,那么A员工是否属于两处取得工资、薪金?如同样的情况,总公司派A员工到的不是分公司工作,而是派到别的不相关的B公司工作,A员工从B公司取得的是属于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还是按“劳务报酬”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否有相关文件依据?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第一种情况属于两处以上工资薪金。第二种情况要区别情况处理,如果该员工以个人名义到B公司工作,并且未签订劳动合同,按劳务报酬所得征税。如果该员工以A公司的名义到B公司工作,原则上应认定为A、B公司之间的交易,B公司的支付款应属于公司间的服务性支出;如果B公司对该个人属于雇佣关系而发放报酬,为两处以上工资薪金所得。这是一个很理论的话题,实务中应该参照着做,不过执行好坏值得商榷。

46、软件生产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会有变动吗?[2012-04-1110:59:38]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发[2011]4号文件的规定,该项税收优惠将继续执行。

47、《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加计扣除50%。我司以前年度的研发费用未加计扣除,请问能追补享受前五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吗?如果能,请问具体怎么操作?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原则上可以。但具体追补年限和操作程序应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执行。

48、请问,多个个人成立的合伙公司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出让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在合伙企业注册地?以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还是个人身份证所在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第三条规定:“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地税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仅指“个人股东股权转让”,并没说是合伙企业。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对您所提问题,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规定确定纳税地点。

49、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要缴纳个税不?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289号)的规定,对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均应依法纳税。

50、境内孙公司授予员工境外母公司的股票期权,但员工还未行权前,母公司被其他境外公司收购。现原境外母公司股东支付收购价与行权价的差额给境内孙公司员工,请问孙公司员工取得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酬缴纳个税,还是按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该种情形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51、自然人将技术评估后投资设立公司,请问此时是否认为应视同个人转让技术且需要缴纳个税,尽管个人并未取得现金?还是等将来股权转让获取现金后,视同股权成本为零,对其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自然人将技术评估后投资设立公司,应视同个人转让技术且需要缴纳个税。事实上也有背纳税必有资金原则,当然自税总2010年19号公告之后,这个原则已渐渐淡出税总的视野。

52、请问公司发放的交通、通讯补贴,需要全额并入员工工资薪金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吗?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文件规定,只有经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的实际发情况调查测算后,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的一定标准之内的公务交通、通讯费用才可以扣除。除此之外,或者超出这一标准的公务费用,一律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53、我公司是有限公司,原股东A,B两个自然人,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A出资60万,B出资40万,2011年12月自然人股东C对本公司增资300万,其中20万为实收资本,280万计入资本公积,2012年3月准备将280万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转增后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其中自然人A为200万,即增资140万,自然人B为133.33万,即增资93.33万,自然人C为66.67万,即增资46.67万,请问,自然人股东A,B,C需要就增资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

[按照国税发[1997]198号和国税函[1998]289号等文件规定的精神,对股份制企业用股票溢价发行收入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其他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征收个人所得税。有限责任公司不被视为股份制企业,确实在情理上难以说通。

54、公司每月给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20元的独生子女津贴(三优费),请问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吗?如何计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独生子女补贴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征税。但这里所述的“独生子女补贴”,是指各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数额发放的标准之内的补贴。

55、年终职工奖金的一次性发放计提个人所得税,我们通常使用填单的方式上缴个人所得税。请问可不可以在网上进行完税。(是否有这个程序)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是否可以在网上进行完税,应视当地信息化建设情况。您可以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询问。

56、我单位现向引进的研究生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请问是否需要代扣个人所得税?如需代扣,应如何代扣?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之“七”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暂免征收纳个人所得税。你单位向引进的研究生发放一次性安家费,如符合上述规定,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如不符合上述规定或以“安家费”名义向员工发放收入,应作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由发放单位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国家统一规定究竟是什么?纳税人感到困惑

57、对于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其所得税是否与总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分支机构在法律意义上不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照国科发火[2008]172号、国科发火[2008]362号文件规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包括总机构和非法人分支机构。

58、单位每月发放给职工的误餐补助是否并入工资薪金计征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的规定,对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合理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不征税;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59、个人所得税起证点能再提高吗?起码也得到5000呀!3500元现在也就是中等低下收入水平啊!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个人所得税3500元费用减除标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确定的。该标准基本符合当前实际情况。

60、Y企业从事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一个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但该项目是2006年批准的,2010年才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请问Y企业能否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10号文)规定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该情况可以按照财税[2012]1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即:从2010年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1、研发费加计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8】116号)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税发【2008】362号)中所指的研发费口径是否一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扣除及加计扣除过程中研发费的口径是怎样规定的?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上述文件中研究开发费的归集口径并不一致。具体口径及归集范围可参照上述文件的规定。

62、针对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事项,国税函[2009]212号规定:“技术转让成本是指转让的无形资产的净值,即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在资产使用期间按照规定计算的摊销扣除额后的余额。”在实际中公司都未对转让的技术进行资本化处理而是费用化处理了,因此无法从账面取得无形资产净值,请问应如何确定技术转让的成本?

[所得税司巡视员卢云]企业应按照国税函[2009]212号文件的具体要求确定其无形资产的净值,未按规定处理的,应通过账目调整或其他合理方式加以确定。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

张伟老师《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为财税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处理所得税问题的思路,大家都很受启发,下面把基层税务机关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介绍给大家,使大家能在处理具体业务时,把握分寸,合理规划,减少风险,以利于汇算清缴工作。

一、在同一县区设有两个以上分支机构,总机构在其他地区,是否可以在本县的某一分支机构汇总预缴企业所得税?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虽然税法没有明确界定,但是认为应该允许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没有违反税法的任何禁止性规定。

肖宏伟:一般征收局不会同意一个县区内不同的二级机构汇总预缴的,因为一是国税发(2008)28号第九条

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就地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文件有明确规定,要分别预缴;二是多一个纳税单位,税务机关的权利调整空间要大一些。有利于管理。

二、查补收入是否可以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能否弥补以前亏损?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查补收入是否可以作为计提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问题,其实由于当期纳税的时候是按照原来的收入作为基数的,已经对三费进行了调整,如果允许作为基数,意味着稽查是否同时要对企业进行调减处理?例如:某企业2008年收入为1000万元,发生了广告费20万元,企业纳税调增5万元广告费,2010年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该企业2008年隐瞒收入500万元,如果允许查补收入作为三项费用基数,则意味着2008年应该调增500万元所得额,同时调减5万元所得额,汇总调增495万元所得额。建议,如果发文件的时候,最好将这层意思说清楚。

是否允许弥补以前亏损问题,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已经明确规定允许弥补。

肖宏伟:实际稽查工作中,查补收入大都不允许作为计提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

基层征管稽查一般认为三项费用是以企业在汇算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中填列的第一行营业收入为准。所以查补收入不能补提。

涉及稽查的文件,大多是管理性和程序性的,没有新的规定应适用以前的政策。

广西国税答疑:计算广告费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用扣除限额的时候,查补的收入可否计入计算限额的基础?2008-07-03

所得税答复:

你好!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079号)第一条规定,企业纳税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

三、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及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允许扣除。由于各金融企业的浮动利率不一致,在计算利息扣除时如何掌握?

首先该问题不但是向个人借款时存在,向其他非金融企业借款的时候也存在该问题,因此应当增加“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目前全国各省对该问题规定不一:

1、天津市国、地税、河北地税规定,只能在基准利率内扣除。

2、上海市税务局规定,在总局没有规定之前,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只要不超过司法部门的上限,均可以扣除。

3、大连国、地税规定:如果该企业既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借款,就按照该金融机构的利率,如果全部都是向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则按照基准利率扣除。

4、河南省地税局规定:按照该企业开户行的利率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上海市的规定比较合理、人性化。

肖宏伟:实际操作中,上海市税务局“不超过司法部门的上限”很难把握,没有多少可操作性。“在基准利率内扣除”是基层税务机关的处理尺度。建议大家使用基准利率,避免风险。

增加问题:企业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是否需要地税局代开的发票在税前扣除?对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支出,是否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凭证作为企业所得税扣除的凭证?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所有的费用发生都应当提供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的凭据,资金借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应当提供代开的利息发票,向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应当提供代开的利息发票及个人所得税扣税凭证,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无发票不能扣除。所得税司解释可以扣除。但(2008)80号文规定不能扣除。

实际执行,基层税务机关大多会以征税的角度理解文件。安全第一,要取得发票。

四、查账征收企业改为核定征收后,以前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如何处理?以后如再转为查账征收能否继续弥补?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以前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如果以后再转为查账征收的时候,如果没有超过5年应当允许延续弥补,核定征收期间应当延续计算弥补期限。

肖宏伟:实际管理是:查账征收企业改为核定征收后,企业所得税管理如同新办企业一样,所有所得税税收优惠以及所得税事项均不能延续,基层局大多不会允许弥补以前尚未弥补完的亏损。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文件规定,从事电信业务的企业,其用户应收话费,凡单笔数额较小、拖欠时间超过1年以上没有收回的,由企业统一做出说明后,可作为坏账损失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单笔数额较小”如何界定?

肖宏伟:实际操作中,各省市都有规定,请大家一定要按照本地区规定处理。

如:青岛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青地税发[2009]82号 2009-5-15 “

四、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数额大小的具体量化问题

1、《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中涉及的“单笔数额较小”,具体量化标准为:单笔数额在5000元(含)以下的应收款项确认为“单笔数额较小”。等等。

六、农业种植企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能否按照从事农林牧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不能免征企业所得税。财税【2008】151号文件明确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属于财政性资金,应当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政策上该问题并无异议,但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应当注意,免征增值税是对增值额部分的免征(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是对销项税额的免征,例如:某企业2009年进项税额为500万元,销项税额为600万元,应纳增值税额为100万元,则减免的增值税应当为100万元,而不是600万元,即使企业未按此进行会计核算,也应当按此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财政性资金。

肖宏伟:“财税【2008】151号文件明确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属于财政性资金,应当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政策上该问题并无异议”,此项有争议,而且争议非常大。

实际执行一些省市县区按照财税【2008】151号“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的规定处理了。由于财税[2009]87号规定了:“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的条件,实际上财政部和总局把这个问题减免税的权力下放给县级政府了。而且对一些特殊企业减免退增值税征收企业所得税,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所很大多省市县区减免退增值税按不征税收入执行,对其对应的成本费用不允许扣除,结果是:减免退增值税部分正常在成本费用中用掉的部分不用征税了。未用了的部分少量征收了一些税。按不征税收入处理税务局和企业都能接受,下一步可能会发文明确。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未签订预售合同收取的定金是否征税?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规定,签订预售合同或销售合同的收入为销售收入,因此签订销售合同之前收取的定金不属于销售收入,不应当征税。对于收取的定金将来签订预售合同时,一并纳入预收账款核算,作为销售收入,如果客户不再要房子,而没收的定金,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如果企业虽然没有签订制式的预售合同,但是签订了相当于预售合同的协议,也应当认定为已经签订了预售合同,对此定金应该作为销售收入征税。

此前,大连地税局的大地税函【2009】77号文件规定,将定金纳入销售收入范围征税,个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肖宏伟:大连的做法是基层局的通行做法,是正确的,同时是符合(2009)31号文件规定的。

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的通知

大地税函[2009]77号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包括预收款定金、预约保证金、合同保证金)等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后,作为纳税调整增加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将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结转为完工开发产品收入并按规定结算其计税成本,同时对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扣除相关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后,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来源于:31号文的原话,我们理解31号文也是这个精神:31号“第九条

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特别注意:这里先也是说“收入”而不是“销售收入”。在计算实际毛利率时用的是“销售收入”而不是“收入”。大连地税局的大地税函【2009】77号文件规定并未将“定金”纳入销售收入范围,只是按照总局31号文规定纳入的“收入”范围。

纳税人未将定金计算预计毛利额,可能面临补税风险。

八、供水、供热企业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如何处理?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企业所得税除另有规定外,上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应当对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在服务合同期限内摊销,服务合同未规定期限的,应该按照3年摊销(3年的时间是参照其他省份的规定说的,并没有法律依据,这个期限值得商榷)

肖宏伟:这是河北地税冀地税函(2009)48号文的规定,总局今年19号公告以后,是否涉及此项业务还有待于实际执行的博弈。大家要密切关注。

本人观点:供水、供热企业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如何处理: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对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在服务合同期限内摊销,服务合同未规定期限的,应该比照文本合山煤业收取补偿款,按照10年均匀计入收入。时间性差异。持续经营一般不影响十年的税收总额。

九、企业购进货物估价入库,至次年汇算清缴结束前仍未取得发票,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没有取得发票的存货,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具体计算应该按照该企业存货结转方法,视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数调整。例如,该企

业采取个别计价法,该笔货物当年尚未领用,未进入销售成本,则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领用,则要根据约当产量法计算进入销售成本的比例,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肖宏伟:实际执行中,征管和稽查人员对企业购进货物估价入库,至次年汇算清缴结束前仍未取得发票,一定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合法的发票是征管稽查中对存货进行税前扣除的唯一依据。

十、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认定证书的当年,主动放弃到税务机关备案或未及时备案,至次年才去备案,能否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肖宏伟:能享受,但证书有效期是一定的,本批次少一年优惠,对企业不利。

十一、企业发生的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是否允许冲减工程成本?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2008年以前,财税【1996】79号文件规定试运行收入应当计入收入,而不是调减工程成本,新税法实施后,对此问题没有明确界定,但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精神,试运行收入也是收入的一类,收支两条线,不能相互抵顶,因此不应当允许冲减工程成本。

肖宏伟:实际操作:会计处理冲减工程成本。税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列入收入和成本项目中,计算所得税。

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将影响折旧,并且可能影响房产税。

十二、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如何确认收入?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财会函【2008】60号文件规定: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在目前税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财会函【2008】6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肖宏伟:实际操作:不能按财会函(2008)60号文件执行。基层税务局从来都不会认为税法规定不明确。

“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实质上就是买一赠一销售,应按照:国税函[2008]875号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这里的“买一赠一”包括了“买一赠二”、“买二赠一”等多种形式。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简化处理,赠品做成本扣除,商品销售收入按实际取得的收入计算。

十三、离退休人员返聘支付的工资如何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且报劳动部门备案,可以按照工资扣除,否则应当按照劳务费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单位雇佣返聘的离退休人员,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部门也不给备案。况且有的省规定,单位支付的工资总额做为缴纳单位负担部分的社会保险基数。附着在工资总额上面的附加支出总比例也在25%以上。无论从合法性还是从合理性出发,为离退休人员返聘支付的工资是企业的错误决策。实践中,支付劳务费是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很多渠道。支付工资是最不可取的。

十四、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发放的报刊费以及报销的医疗费如何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离退休人员已经纳入社会统筹,为其发放的报刊费以及报销的医疗费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就是这样执行的。

十五、企业为职工报销通讯补贴,如何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该纳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拿发票报销,这是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通讯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直接发放现金补贴,计入职工福利费,并缴纳个人的得税。

提示:报销与补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号文、242号文及各类政策文件对福利费的提法均称:“补贴”。其实质就是发现金。

十六、企业为离家远的职工租房负担的租金,如何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纳入福利费在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以单位名义租房,计入管理费;以职工个人名义租房,单位负担,计入职工福利费。

理由:单位租房,是单位生产经营用房。职工在租房里工作,顺带着休息,也是正常的。在家里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谁能区分工作还是生活?如睡觉就是生活,那么单位在租用的办公室楼里给领导和员工提供休息的房间,可不可以计算房租,计入福利费呢。

基层执法者应懂得善意的疏忽。这个问题还是主管税务机关的取向问题。

十七、有的单位未参加社会统筹,单独设置一个医疗中心,按照国家规定计提医疗保险,对在职职工发生的医疗费凭票报销,如何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只能按照福利费在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1;计提医疗保险,不能税前扣除。

2;在职职工发生的医疗费凭票报销,在福利费中列支。

十九、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股权转让所得、转让土地使用权等非经常经营所得,是否可以减除其股权成本?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国税函【2009】377号文件规定。即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一些核定征收的企业,取得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股票、股权所得,或许是平价转让,如果完全按照文件执行,对纳税人不利,应当如何执行?尤其是在大小非解禁检查中,核定征收企业如果取得大小非解禁的股权转让所得,按照什么样的征收方式征税,对企业利益影响极大。

这个问题,政策其实很清楚。一个纳税人不能有两种征收方式,但是一些地方从实际出发,出台了照顾纳税人的规定。

河北省地税、宁波市地税、辽宁地税,规定这些偶然所得可以扣除其成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单独计算。即:允许一个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两种征收方式而,北京国税、青岛地税、大连国税、苏州地税局,则规定,必须严格按照国税函【2009】377号文件处理。

肖宏伟:实际操作:一个纳税人不能有两种征收方式?没有法律支持。

核定自由裁量权太大,要按主管税务机关规定办。

二十、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中的搬迁补偿收入税收政策应当如何理解?属于免税收入的范畴么?假设某企业土地使用权计税基础为1亿元,取得政府补偿为1.5亿元,该企业用该笔款项在异地重建支出款项1.4亿元,是否可以理解为只需要将1000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可。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虽然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没有明确说明搬迁补偿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但是其政策含义其实就是免税收入,因此以上案例中应当将1000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1.4亿元作为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二十一、福利企业返还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否作为财政性资金缴纳企业所得税?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8】151号文件规定,直接减免或返还的财政性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应当纳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

肖宏伟:实际操作:很多地区将福利企业返还的增值税做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其对应的成本费用不允许扣除。这样比较合理一些。

二十二、向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的无偿借款是否需要核定利息支出,纳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例如:某公司借款1000万元给关联企业,没有收取利息。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第一,如果两个公司不是关联企业,没有法定依据核定利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第二,如果两个公司是关联企业,则按照《特别纳税调整办法》处理,如果两个公司均是居民企业,且税负相同,不宜进行关联交易调整。

肖宏伟:实际操作:调整的案例还不多见。所得税一般可不用调整。但:前些天有一房地产,稽查调整了利息。依据的是征管法和营业税条例。补营业税。

二十三、计提的利息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借款1000完元,年利率10%,借款期限3年,合同约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企业借款第一年记账,借:财务费用100万,贷:应付账款100万。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除非特别规定,企业所得税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归属于当年的费用,无论是否支付均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该项利息收入应该按照书面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确认营业税收入的实现,因此当年债权人没有营业税纳税义务,不应当开具发票,因此企业可以凭借合同协议扣除。但是如果该企业在第三年按照合同规定应该支付利息费用,债权人应当确

认营业税义务并开具发票,如果债务人未支付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应当调整前期已经扣除的应纳税所得额。

肖宏伟:实际操作:未支付的利息不允许扣除。

二十四、计提的租金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租赁房屋,租赁期限3年,每年租金100万元,合同约定到期一次支付租金,该企业借款第一年记账,借:营业费用100万元,贷:应付账款100万元。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47条规定,租金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摊销。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该项租金收入应该按照书面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确认营业税收入的实现,由于当年出租人没有营业税纳税义务,不应当开具发票,因此企业可以凭借合同协议扣除。但是如果该企业在第三年按照合同规定应该支付租金费用,出租人应当确认营业税义务并开具发票,如果承租人未支付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应当调整前期已经扣除的应纳税所得额。

肖宏伟:实际操作:无发票不能扣除;未支付也不能扣除。

二十五、赔偿金支出,没有发票是否允许按照合同协议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A公司和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全资子公司M公司转让,A公司违约不再转让,根据合同规定A公司应当支付违约金100万元,A公司支付的违约金,由于B公司对此笔收入没有流转税义务,不能开具发票,A公司是否可以允许按照合同协议在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取得收入一方在当年具有纳税义务的,支付一方应当取得发票作为合法扣税凭证在所得税前扣除,取得收入一方在当年没有缴纳流转税义务的,支付方无法取得发票,应该允许以合同协议以及支付凭证在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必须有发票才能扣除。因为现行税收体制下,“支付方无法取得发票”的情况不存在,除非不想取得。

二十六、2009年12月已经计提的工资,在2010年3月支付,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期仍未支付的,是否允许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支付的工资方可扣除,而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实际支付的工资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但是为了减少过多的税收同会计差异,如果在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的,应当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结束后仍未支付的,应当在支付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二十七、2009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计提,但尚未支付的五险一金,如果在2010年5月31日前缴纳的,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期仍未支付的,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五限一金的性质同工资相似,因此应当比照工资费用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即:在实际缴纳扣除,但比例应按照所属比例计算扣除限额。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二十八、以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视同销售后,是否允许按照视同销售价格作为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以自己的生产的原值为6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产品做为宣传品赠送,企业记账,借:营业费用—广告宣传费60万元,贷:库存商品60万元。企业对该笔业务视同将成本为60万元的产品销售,销售价格为100万元,然后将100万元用作广告宣传,因此企业应当视同销售调增40万所得额,然后营业费用按照100万元扣除,即:再调减4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肖宏伟:实际操作:是否将产品认同为广告宣传费,还在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一)广告费支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

2.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

3.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二)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宣传费支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

2.通过一定的载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

二十九、房地产企业的未完工收入是否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6条规定,已经签订预售合同的收入为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未完工收入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但是,待完工该项收入结转为会计收入时,不能再次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

此前,北京市国、地税、江苏国地税、大连国地税等省局在转发31号文件过程中,均发文件明确未完工收入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

肖宏伟:实际操作:以主管税务机关规定为准。不允许扣除的地区也有一些。关键在于对何谓“已销开发产品”理解不同。

十、地产企业以地下人防设施作为地下车库出售或出租,是否作为计算计税成本的可售面积?计算有产权的地下车库是否作为计算计税成本的可售面积?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33条规定,企业以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停车场所的,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处理,而公共配套设施在计算计税成本时,是不作为可售面积的,因此无论是无产权的地下人防设施,还是有产权的地下车库,都是以地下基础设施建造的停车场所,因此均可以不作为可售面积计算。

肖宏伟:实际操作:看是否属于单独建造的地下车库。

十一、财税【2008】001号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购买的软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按照2年计提折旧,税务机关的核准手续如何办理?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在纳税申报时附情况说明即可,即:采取事后备案的方式,无需专门履行报批手续。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二、企业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是否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作为前提?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要件之一为已经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发放的工资薪金如果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能证明其工资薪金支出的属性,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包括自行缴纳、未达起征点等。履行义务就可以扣除。

十三、企业购买一年期以上的国债,每年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国债利息收入,但在国债到期前将国债转让,该企业取得的持有利息收入是否可以享受免税优惠?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按照国债净价交易单上列明的国债利息,允许享受免税优惠。

肖宏伟:实际操作:如何理解持有“到期”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何谓“到期”?

十四、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超过未分配利润部分,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例如: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份,M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0万元,2009年M公司分配了80万元利润,A公司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如果M公司分配了160万元现金,A公司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超分配利润部分应当作为投资的冲回处理,如果超过投资成本部分应当作为股权转让所得处理。例如,上例中,如果分配了80万元,则50万元作为利润免税,30万元冲减投资成本,如果分配了120万元,则50万元作为利润免税,100万元冲减投资成本,10万元作为股权转让所得处理。

肖宏伟:实际操作:股权未做变更登记,税务处理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与损失。分配全部做为投资收益处理。

十五、善意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善意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是合法的扣税凭证,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企业能够重新从实际销售货物方取得发票,可以在税前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六、企业接受捐赠所得、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如果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是否允许在5年内递延纳税?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国税发【2004】82号文件曾经规定,接受捐赠所得、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所得如果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50%可以在5年内递延纳税,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税发【2004】82号文件已经作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七、纳税人当年发生了费用、成本支出,但取得发票在第二年,是追溯调整扣除在费用发生,还是扣除在发票取得?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为,企业所得税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如果企业的发票是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的,允许在当年扣除,如果企业的发票在汇算清缴结束时仍未取得发票的,不允许在当年扣除,待以后取得发票时,追溯调整扣除在费用发生,不允许改变税款所属。

肖宏伟:实际操作:汇算清缴期以后取得发票时,在取得扣除。是合法性原则。

十八、企业支付的差旅费补贴,按照什么标准在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当由企业自行制定标准,并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附报税务机关,按照该标准发放的差旅费补贴,并且有规范的领取手续,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执行一致。

十九、企业为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还是作为财务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7条规定,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而为投资发生的借款费用,未纳入资本化范围,因此为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财务费用扣除。

企便函【2009】33号文件规定,为投资发生的利息应该资本化,但是该文件并不是正式的税收文件,只是内部便函,且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7条有抵触,因此不应执行。

肖宏伟:实际操作,计入财务费用,合法但不合理。迟早会按企便函【2009】33号文件规定执行

十一、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共用水电,无法取得水电发票的,是否允许用分割单作为企业所得税的扣税凭证?电信部门、金融机构租用房屋作为营业厅无法取得发票情况很多。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共用水、电,无法取得水、电发票的,应以双方的租用合同、电力和供水公司出具给出租方的原始水、电发票或复印件、经双方确认的用水、电量分割单等凭证,据实进行税前扣除。

这一点,企便函【2009】33号文件中对大企业自查的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二、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属于劳务收入,应当作为应税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三、企业购买古董陈设在展览室,是否允许计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只有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支出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企业购买古董计提的折旧,属于同企业经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四、企业计入生产成本的当年未发放的工资、或者机器设备低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提取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是否需要区分是否该项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是否影响损益,以视是否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无需区分该项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是否影响当年损益,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即可。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必须调整。

十四、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受60%和千分之五的限制?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条例并未区分计入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还是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因此即使是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也要受条例43条比例限额的限制。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五、企业筹办期的结束以什么作为标志?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当以企业取得第一笔收入作为标志,在此之前的作为开办费处理,在此之后的作为正常的费用处理。

肖宏伟:实际操作:取得第一笔收入作为标志无法律依据,以正式经营的营业执照成立日期为准。

参考:(国税函[2003]1239号)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 北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执行以来,各地对新办企业、单位生产经营之日理解不一,为便于各地具体执行和掌握,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的执行口径统一为纳税人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

十六、国税发【2010】79号文件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如果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后仍未取得发票的,是否需要追溯调整此前计提的折旧,还是只需要调整之后计提折旧的计税基础即可?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当参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无须对此前计提的折旧进行追溯调整,只需要调整之后计提折旧的计税基础即可。

肖宏伟:实际操作,无发票不能扣除。基层一般会调整折旧补税。依据(2008)80号文精神。

十七、国税发【2010】79号文件规定,从事股权投资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及转让股权的所得允许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该项收入是否允许作为计算广告宣传费的扣除基数?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从事股权投资的企业,股息红利所得及股权转让所得即是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因此该项收入不但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也

可以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的扣除基数。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八、煤矿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只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准计提的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外,其他行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均不得税前扣除”。因此,煤矿提取的安全费用未实际发生,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但不合理,以后政策会调整。

十九、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费用是否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计算扣除的基数?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解聘费用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不允许作为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计算扣除的基数。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税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所得税纳税人,稽查局是否可以对分支机构发起检查,如果允许发起检查,查补的收入或调减的费用,是否可以就地补税?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该问题一直困扰着稽查局,国税发【2009】114号文件规定,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应当配合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对汇总纳税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对查出的隐匿收入行为可以就地入库。从这个规定来看,依然得不出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稽查局可以发起检查的结论。因此分支机构所在地不能对分支机构单独发起检查,而应当由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发起检查,分支机构税务机关应当配合检查。

这个问题,只能深化分级分类税务稽查制度进行解决。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一、企业向个人支付佣金,如果个人没有从事中介行业的合法资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医药企业向没有资质的个人支付手续费。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9】29号文件规定,企业只有同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签订合同或协议,才允许佣金手续费按照不超过合同交易金额的5%在税前扣除,因此支付给个人的手续费,个人应当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否则企业支付的佣金手续费,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肖宏伟:实际操作:一般按服务费开发票,允许列支。按佣金开发票,不能列支。

十二、企业实行劳务外包,支付给劳务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的工资是否可以作为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基数?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支付给劳务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的工资,实际上是支付劳务费的一部分,企业未同派遣人员签署劳动合同,派遣人员不属于企业的正式职工,因此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不得作为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基数。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如果土地出让合同规定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企业是否可以按照10年进行摊销?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因此,土地出让合同规定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合理性原则,企业应当按照50年摊销,而不能按照10年摊销。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四、企业自有房屋的装修费,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0条规定,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3年摊销。因此自有房屋的装修费如果是发生在投入使用前的,应当纳入房屋原值,如果是发生在投入使用后,应当在下一次装修前的期间内摊销,摊销年限不短于3年。

肖宏伟:各地执行不一,有的规定计入房产原值。涉及今后的房产税。五

十五、企业组织职工赴革命圣地接受教育的支出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该项支出应当纳入职工教育经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肖宏伟:实际操作:看票据的取得,如列支机票、车票、宿费票据,计入差旅费。餐费计入业务招待费(虽然看起来好象不合理,实际就这样)。景点门票――自费。培训费――职工教育费。旅游公司发票计入职工福利费。五

十六、企业组织职工旅游的支出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旅游具有舒缓身心、增强心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属于同其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支出,其性质属于属于非货币性福利,根据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应当纳入职工福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肖宏伟:实际操作同上。旅游、学习、培训、出差、革命教育、出国考察都用票据说话。什么票据,进什么科目。

十七、企业购进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当如何确定?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乘以成新折旧率确定

折旧年限,该项折旧年限不得短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经使用过的年限。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八、接受投资的房屋,是否需要发票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在税前扣除折旧?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件规定,房屋对外投资,不征收营业税,因此接受投资的房屋无法取得发票,应该凭投资合同协议以及评估报告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无发票折旧不能扣除。无合法计税基础。

十九、企业只为部分高管支付的保险费,是否允许按照工资总额5%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财税【2009】27号文件规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如果企业仅为部分人员支付上述保险费,则不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企业的房屋会计上按照40年计提折旧,税务上按照20年计提折旧,并且在年末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调减,是否允许?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按照最低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会计折旧年限和税法最低折旧年限有差异的,如果会计折旧年限长于税收折旧年限,应当允许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做纳税调减处理。

江苏某上市公司为了会计利润的需要,会计上按照40年计提折旧,税收上按照20年计提折旧,江苏税务部门要求纳税调整,该企业提出申诉,经过总局所得税司、纳税服务司几次磋商,确定最低折旧年限是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有权做纳税调减。

肖宏伟:实际操作,不能调减。基层局一般按会计与税法孰长的原则计算允许扣除的折旧额。

十一、集团公司资金转贷的扣税凭证问题?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0】00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集团公司资金转贷不缴纳营业税,集团公司无法为下属企业开具营业税发票,因此总机构按使用银行借款金额分配给下属企业的利息,可以凭借款合同协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不过原因不是无法开具发票,而是规定如此。想开发票就可以开到。

十二、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是否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定,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并不一定能够符合资产损失扣除的条件,因此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如果债权方没有将该项应收债权作为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债务人无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不过有些纳税人为了增加当当期利润而将三年应付款转为收入,想减少利润时再确认支付。

十三、企业借用汽车发生的汽油费、维修费问题?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借用个人的车辆,企业与个人之间必须签定租赁协议,如租赁协议中明确规定该车发生的汽油费、修车费由企业负担的,则相关的汽油费、修车费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天津苏州好象不可以。

十四、手机等价值较小,使用时间不等的资产,是否认定为固定资产?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一般应认可企业会计账簿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分类,如果企业分类明显不合理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七、关于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税问题?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在税收上没有无偿划拨的概念,无偿划拨的资产,划出方应当视同销售,对划拨资产公允价值同计税基础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划拨资产不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无偿接受划拨资产方按照公允价值接受捐赠处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河北省地税认为可以按照资产的计税基础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个人认为这种处理不符合税法基本原则,相当于自定义递延纳税待遇)

肖宏伟:河北地税正确,828号、875号、以购入价格做为视同销售价格。六

十八、法院判决书是否可以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

个人意见:法院判决书法律效力较强,属于合法的扣税凭证,能够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企业牵涉经济纠纷或民事案件,未取得相关合规票据、凭证的,可以按照判决或其他司法文书内容,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肖宏伟:实际操作中,只有判决书不可以,还要附发票,或类似的实际支付凭

证。

十九、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股权支付,4号公告将控股企业解释为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这里的控股企业控股股份是否有比例限制?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这里的控股企业应当是相对控股的概念,即:被投资企业持有股份最大的企业。

如果不对控股公司的股份比例进行限制,资产收购方可以购进股票作为股权支付的对价,实际上属于现金支付,违背了59号文件的立法本意。

肖宏伟:立法本意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实际操作,基层税务机关只能按文件的字面去解释,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59号文件和4号公告执行中会发生变异,最终要向有利于地方政府利益和基层税务机关方便征管的方向转变。

十、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75%比例,是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还是按照资产的计税基础比例,抑或是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应该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

肖宏伟:实际操作,按照资产的计税基础计算。历史成本原则。原因方便征管,其它方法容易造假,执法风险大。

十一、打包收购资产时,资产包中的负债是否属于非股权支付额?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资产收购是收购净资产的概念,如果资产包构成业务,则资产包中的负债不属于非股权支付额。例如,A公司收购M公司100%资产,资产公允价值为1亿元,负债为6000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A公司定向增发价值4000万元的股票进行收购,应该理解为股权支付比例为100%,而不能理解为股权支付额4000万元,非股权支付额6000万元,股权支付比例为40%。

此前何道成处长到我省授课时,明确打包收购是收购净资产的概念,即上述案例中股权支付比例为100%,但是财政部税政司郭垂平处长在上海授课时表示这里的资产收购不是净资产收购概念,上例中股权支付比例应为40%。个人还是赞同何处长的意见。

肖宏伟:实际操作:如正常处理,基层税务机关一般会认定资产收购不是净资产收购概念,上例中股权支付比例应为40%。从基层局的角度看,文件字面就是这个意思。

十二、企业在重组未在税务机关备案的,自行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如果以后稽查局查到该问题,是否允许企业补充备案,从而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国家税务总局4号公告规定,在4号公告出台前没有备案的可以补充备案,但是4号公告出台后,没有按照要求备案的,根据财税【2009】

59号文件第11条规定,一律不得按照特殊性税务处理。

资产重组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没有在重组备案即选择了一般性税务处理,不允许以后补充备案。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三、在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中,收购方如果以控股公司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其收购的股权或者资产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应该按照支付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而不是按照收购资产或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否则就会出现在特殊性税务处理中,股权支付部分居然会出现损益问题。

肖宏伟:实际操作:计税基础应符合一贯性原则。原有计税基础不变才能进行特殊重组。

十四、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合并,如果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4号公告第28条,税收优惠按照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的资产比例分别计算,这里的资产比例是按照公允价值还是按照计税基础计算?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需要支付对价的,由于企业资产可能不进行评估,因此可以按照账面计税基础确定资产比例。

虽然评估价值有被操纵的可能性,但是理论上公允价值更能代表资产的盈利能力,以公允价值比例来享受税收优惠在理论上更为合理。肖宏伟:实际操作:只能按计税基础计算。

十五、企业分立中,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如果在12个月转让股权,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

张伟老师个人观点:企业分立分为让产分股与让产赎股,前者为企业分家股东不分家,后者是企业分家股东也分家。59号文件明确规定,原股东要按照原持股比例取得新股,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即让产赎股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如果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在12个月转让股权,实际上是让产赎股的变形,不符合59号文件第5条第6款规定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能转让取得的股份,因此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如为持股比例超过20%的原主要股东,在12个月内转让股份的,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六、房地产企业预售是否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12条规定,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肖宏伟:实际操作:按各地主管税务机关规定执行。扣和不扣没有对和错之分。31号文:第十二条

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已销开发产品”是指完工产品,还是包括未完工产品,各地理解不同。

十七、暂时性差异在纳税调整中,是否考虑税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例如:房地产企业2007年为预售,其预计毛利按照33%的税率缴税,而2008年以后纳税调减时,按照25%抵减税额,是否考虑调整税率变动因素?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暂时性差异在税率变动时,不需要考虑税率变动因素带来的影响。

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八、房地产企业是否允许在完工对整个项目进行汇算,多退少补?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对整个项目进行汇算,税款多退少补,是过去外商投资企业税款计算方式,国税发【2009】31号文件对未完工收入按照预计计税毛利率征税,是实际征收的概念,不存在对整个项目清算,多退少补。即使完工亏损,也只能用以后的所得弥补亏损,而不能退税。肖宏伟:与实际操作一致。

十九、园林绿化工程是否允许作为公共配套设施预提成本?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26条规定,园林绿化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造费,不属于公共配套设施,因此不允许预提成本。肖宏伟:与实际执行一致

十、房地产企业完工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允许按照合同额的10%预提,这里的合同额按照分合同计算,还是总合同计算。例如:某公司有两个出包合同,一个合同为600万元,另外一个合同未400万元,其中600万元的合同已经取得全额发票,400万元的合同未取得发票,是按照总合同金额1000万元预提100万元,即:税前扣除700万元,还是按照未支付的分合同400万元预提40万元,当年税前扣除640万元呢?

张伟老师个人意见:这里的合同应该为总合同,即:按照700万元在所得税前扣除。这一点何道成处长在2010年4月长沙全国省局所得税处培训会上做了明确说明。

肖宏伟:各地意见不一。本人支持张伟老师观点。感谢张伟老师的观点,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

企业所得税80个问题及其解答(张伟)

一、在同一县区设有两个以上分支机构,总机构在其他地区,是否可以在本县的某一分支机构汇总预缴企业所得税?

个人观点:虽然税法没有明确界定,但是认为应该允许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没有违反税法的任何禁止性规定。

二、查补收入是否可以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能否弥补以前亏损?

个人观点:查补收入是否可以作为计提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问题,其实由于当期纳税的时候是按照原来的收入作为基数的,已经对三费进行了调整,如果允许作为基数,意味着稽查是否同时要对企业进行调减处理?例如:某企业2008年收入为1000万元,发生了广告费20万元,企业纳税调增5万元广告费,2010年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该企业2008年隐瞒收入500万元,如果允许查补收入作为三项费用基数,则意味着2008年应该调增500万元所得额,同时调减5万元所得额,汇总调增495万元所得额。建议,如果发文件的时候,最好将这层意思说清楚。是否允许弥补以前亏损问题,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已经明确规定允许弥补。

三、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及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允许扣除。由于各金融企业的浮动利率不一致,在计算利息扣除时如何掌握?

首先该问题不但是向个人借款时存在,向其他非金融企业借款的时候也存在该问题,因此应当增加“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目前全国各省对该问题规定不一:

1、天津市国、地税、河北地税规定,只能在基准利率内扣除。

2、上海市税务局规定,在总局没有规定之前,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只要不超过司法部门的上限,均可以扣除。

3、大连国、地税规定:如果该企业既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借款,就按照该金融机构的利率,如果全部都是向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则按照基准利率扣除。

4、河南省地税局规定:按照该企业开户行的利率扣除。

个人意见,上海市的规定比较合理、人性化。增加问题:企业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是否需要地税局代开的发票在税前扣除?对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支出,是否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凭证作为企业所得税扣除的凭证?

个人观点:所有的费用发生都应当提供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的凭据,资金借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应当提供代开的利息发票,向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应当提供代开的利息发票及个人所得税扣税凭证,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查账征收企业改为核定征收后,以前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如何处理?以后如再转为查账征收能否继续弥补?

个人观点:以前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如果以后再转为查账征收的时候,如果没有超过5年应当允许延续弥补,核定征收期间应当延续计算弥补期限。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文件规定,从事电信业务的企业,其用户应收话费,凡单笔数额较小、拖欠时间超过1年以上没有收回的,由企业统一做出说明后,可作为坏账损失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单笔数额较小”如何界定?

六、农业种植企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能否按照从事农林牧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个人观点:不能免征企业所得税。财税【2008】121号文件明确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属于财政性资金,应当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政策上该问题并无异议,但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应当注意,免征增值税是对增值额部分的免征(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是对销项税额的免征,例如:某企业2009年进项税额为500万元,销项税额为600万元,应纳增值税额为100万元,则减免的增值税应当为100万元,而不是600万元,即使企业未按此进行会计核算,也应当按此计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财政性资金。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未签订预售合同收取的定金是否征税?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规定,签订预售合同或销售合同的收入为销售收入,因此签订销售合同之前收取的定金不属于销售收入,不应当征税。对于收取的定金将来签订预售合同时,一并纳入预收账款核算,作为销售收入,如果客户不再要房子,而没收的定金,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如果企业虽然没有签订制式的预售合同,但是签订了相当于预售合同的协议,也应当认定为已经签订了预售合同,对此定金应该作为销售收入征税。

此前,大连地税局的大地税函【2009】77号文件规定,将定金纳入销售收入范围征税,个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八、供水、供热企业收取的一次性入网费如何处理?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企业所得税除另有规定外,上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应当对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在服务合同期限内摊销,服务合同未规定期限的,应该按照3年摊销(3年的时间是参照其他省份的规定说的,并没有法律依据,这个期限值得商榷)

九、企业购进货物估价入库,至次年汇算清缴结束前仍未取得发票,是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意见:没有取得发票的存货,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具体计算应该按照该企业存货结转方法,视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数调整。例如,该企业采取个别计价法,该笔货物当年尚未领用,未进入销售成本,则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领用,则要根据约当产量法计算进入销售成本的比例,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十、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认定证书的当年,主动放弃到税务机关备案或未及时备案,至次年才去备案,能否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一、企业发生的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是否允许冲减工程成本?

个人意见:2008年以前,财税【1996】79号文件规定试运行收入应当计入收入,而不是调减工程成本,新税法实施后,对此问题没有明确界定,但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精神,试运行收入也是收入的一类,收支两条线,不能相互抵顶,因此不应当允许冲减工程成本。

十二、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的形式销售商品,如何确认收入?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财会函【2008】60号文件规定: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在目前税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当按照财会函【2008】6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三、离退休人员返聘支付的工资如何扣除? 个人意见: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且报劳动部门备案,可以按照工资扣除,否则应当按照劳务费扣除。

十四、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发放的报刊费以及报销的医疗费如何扣除?

个人意见:离退休人员已经纳入社会统筹,为其发放的报刊费以及报销的医疗费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五、企业为职工报销通讯补贴,如何扣除? 个人意见:应该纳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十六、企业为离家远的职工租房负担的租金,如何扣除?

个人意见:纳入福利费在税前扣除。

十七、有的单位未参加社会统筹,单独设臵一个医疗中心,按照国家规定计提医疗保险,对在职职工发生的医疗费凭票报销,如何扣除?

个人意见:只能按照福利费在税前扣除。

十八、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是否包括浮动利率?

十九、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股权转让所得、转让土地使用权等非经常经营所得,是否可以减除其股权成本?

个人意见:国税函【2009】377号文件规定。即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一些核定征收的企业,取得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股票、股权所得,或许是平价转让,如果完全按照文件执行,对纳税人不利,应当如何执行?尤其是在大小非解禁检查中,核定征收企业如果取得大小非解禁的股权转让所得,按照什么样的征收方式征税,对企业利益影响极大。

这个问题,政策其实很清楚。一个纳税人不能有两种征收方式,但是一些地方从实际出发,出台了照顾纳税人的规定。

河北省地税、宁波市地税、辽宁地税,规定这些偶然所得可以扣除其成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单独计算。即:允许一个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两种征收方式而,北京国税、青岛地税、大连国税、苏州地税局,则规定,必须严格按照国税函【2009】377号文件处理。

二十、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中的搬迁补偿收入税收政策应当如何理解?属于免税收入的范畴么?假设某企业土地使用权计税基础为1亿元,取得政府补偿为1.5亿元,该企业用该笔款项在异地重建支出款项1.4亿元,是否可以理解为只需要将1000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可。

个人意见:虽然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没有明确说明搬迁补偿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但是其政策含义其实就是免税收入,因此以上案例中应当将1000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1.4亿元作为免税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十一、福利企业返还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否作为财政性资金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8】151号文件规定,直接减免或返还的财政性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应当纳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

二十二、向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的无偿借款是否需要核定利息支出,纳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例如:某公司借款1000万元给关联企业,没有收取利息。个人意见:第一,如果两个公司不是关联企业,没有法定依据核定利息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第二,如果两个公司是关联企业,则按照《特别纳税调整办法》处理,如果两个公司均是居民企业,且税负相同,不宜进行关联交易调整。

二十三、计提的利息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借款1000完元,年利率10%,借款期限3年,合同约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企业借款第一年记账,借:财务费用100万,贷:应付账款100万。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除非特别规定,企业所得税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要归属于当年的费用,无论是否支付均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该项利息收入应该按照书面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确认营业税收入的实现,因此当年债权人没有营业税纳税义务,不应当开具发票,因此企业可以凭借合同协议扣除。但是如果该企业在第三年按照合同规定应该支付利息费用,债权人应当确认营业税义务并开具发票,如果债务人未支付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应当调整前期已经扣除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十四、计提的租金是否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租赁房屋,租赁期限3年,每年租金100万元,合同约定到期一次支付租金,该企业借款第一年记账,借:营业费用100万元,贷:应付账款100万元。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47条规定,租金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摊销。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该项租金收入应该按照书面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确认营业税收入的实现,由于当年出租人没有营业税纳税义务,不应当开具发票,因此企业可以凭借合同协议扣除。但是如果该企业在第三年按照合同规定应该支付租金费用,出租人应当确认营业税义务并开具发票,如果承租人未支付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应当调整前期已经扣除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十五、赔偿金支出,没有发票是否允许按照合同协议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A公司和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全资子公司M公司转让,A公司违约不再转让,根据合同规定A公司应当支付违约金100万元,A公司支付的违约金,由于B公司对此笔收入没有流转税义务,不能开具发票,A公司是否可以允许按照合同协议在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取得收入一方在当年具有纳税义务的,支付一方应当取得发票作为合法扣税凭证在所得税前扣除,取得收入一方在当年没有缴纳流转税义务的,支付方无法取得发票,应该允许以合同协议以及支付凭证在所得税前扣除。

二十六、2009年12月已经计提的工资,在2010年3月支付,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期仍未支付的,是否允许扣除?

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支付的工资方可扣除,而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实际支付的工资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但是为了减少过多的税收同会计差异,如果在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的,应当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结束后仍未支付的,应当在支付扣除。

二十七、2009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计提,但尚未支付的五险一金,如果在2010年5月31日前缴纳的,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在汇算清缴期仍未支付的,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五限一金的性质同工资相似,因此应当比照工资费用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即:在实际缴纳扣除,但比例应按照所属比例计算扣除限额。

二十八、以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宣传视同销售后,是否允许按照视同销售价格作为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某公司以自己的生产的原值为6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产品做为宣传品赠送,企业记账,借:营业费用—广告宣传费60万元,贷:库存商品60万元。企业对该笔业务视同将成本为60万元的产品销售,销售价格为100万元,然后将100万元用作广告宣传,因此企业应当视同销售调增40万所得额,然后营业费用按照100万元扣除,即:再调减4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个人意见: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二十九、房地产企业的未完工收入是否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6条规定,已经签订预售合同的收入为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三项费用的扣除基数,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未完工收入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但是,待完工该项收入结转为会计收入时,不能再次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此前,北京市国、地税、江苏国地税、大连国地税等省局在转发31号文件过程中,均发文件明确未完工收入允许作为三项费用扣除基数。

十、地产企业以地下人防设施作为地下车库出售或出租,是否作为计算计税成本的可售面积?计算有产权的地下车库是否作为计算计税成本的可售面积?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33条规定,企业以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停车场所的,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处理,而公共配套设施在计算计税成本时,是不作为可售面积的,因此无论是无产权的地下人防设施,还是有产权的地下车库,都是以地下基础设施建造的停车场所,因此均可以不作为可售面积计算。

十一、财税【2008】001号文件规定,企事业单位购买的软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按照2年计提折旧,税务机关的核准手续如何办理?

个人意见:企业在纳税申报时附情况说明即可,即:采取事后备案的方式,无需专门履行报批手续。三

十二、企业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是否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作为前提?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要件之一为已经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因此企业发放的工资薪金如果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能证明其工资薪金支出的属性,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三、企业购买一年期以上的国债,每年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国债利息收入,但在国债到期前将国债转让,该企业取得的持有利息收入是否可以享受免税优惠? 个人意见:按照国债净价交易单上列明的国债利息,允许享受免税优惠。

十四、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超过未分配利润部分,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例如: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份,M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0万元,2009年M公司分配了80万元利润,A公司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如果M公司分配了160万元现金,A公司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个人意见:企业超分配利润部分应当作为投资的冲回处理,如果超过投资成本部分应当作为股权转让所得处理。例如,上例中,如果分配了80万元,则50万元作为利润免税,30万元冲减投资成本,如果分配了120万元,则50万元作为利润免税,100万元冲减投资成本,10万元作为股权转让所得处理。

十五、善意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善意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是合法的扣税凭证,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果企业能够重新从实际销售货物方取得发票,可以在税前扣除。三

十六、企业接受捐赠所得、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如果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是否允许在5年内递延纳税? 个人意见:国税发【2004】82号文件曾经规定,接受捐赠所得、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所得如果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50%可以在5年内递延纳税,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税发【2004】82号文件已经作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七、纳税人当年发生了费用、成本支出,但取得发票在第二年,是追溯调整扣除在费用发生,还是扣除在发票取得?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为,企业所得税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如果企业的发票是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的,允许在当年扣除,如果企业的发票在汇算清缴结束时仍未取得发票的,不允许在当年扣除,待以后取得发票时,追溯调整扣除在费用发生,不允许改变税款所属。

十八、企业支付的差旅费补贴,按照什么标准在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应当由企业自行制定标准,并且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附报税务机关,按照该标准发放的差旅费补贴,并且有规范的领取手续,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九、企业为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还是作为财务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7条规定,企业为购臵、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臵、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扣除。而为投资发生的借款费用,未纳入资本化范围,因此为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财务费用扣除。

企便函【2009】33号文件规定,为投资发生的利息应该资本化,但是该文件并不是正式的税收文件,只是内部便函,且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7条有抵触,因此不应执行。

十、金融机构超过90天的利息收入是否允许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960号)规定已失效。因此,金融机构超过90天的利息收入不允许冲减应纳税所得额。这一点企便函【2009】33号文件对大企业自查的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

十一、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共用水电,无法取得水电发票的,是否允许用分割单作为企业所得税的扣税凭证?电信部门、金融机构租用房屋作为营业厅无法取得发票情况很多。

个人意见: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共用水、电,无法取得水、电发票的,应以双方的租用合同、电力和供水公司出具给出租方的原始水、电发票或复印件、经双方确认的用水、电量分割单等凭证,据实进行税前扣除。这一点,企便函【2009】33号文件中对大企业自查的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

十二、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意见: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属于劳务收入,应当作为应税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十三、企业购买古董陈设在展览室,是否允许计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只有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支出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企业购买古董计提的折旧,属于同企业经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四、企业计入生产成本的当年未发放的工资、或者机器设备低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提取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是否需要区分是否该项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是否影响损益,以视是否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意见:无需区分该项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是否影响当年损益,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即可。

十四、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受60%和千分之五的限制?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条例并未区分计入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还是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因此即使是计入开办费中的业务招待费,也要受条例43条比例限额的限制。

十五、企业筹办期的结束以什么作为标志? 个人意见:应当以企业取得第一笔收入作为标志,在此之前的作为开办费处理,在此之后的作为正常的费用处理。

十六、国税发【2010】79号文件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如果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后仍未取得发票的,是否需要追溯调整此前计提的折旧,还是只需要调整之后计提折旧的计税基础即可?

个人意见:应当参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无须对此前计提的折旧进行追溯调整,只需要调整之后计提折旧的计税基础即可。

十七、国税发【2010】79号文件规定,从事股权投资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及转让股权的所得允许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该项收入是否允许作为计算广告宣传费的扣除基数? 个人意见:从事股权投资的企业,股息红利所得及股权转让所得即是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因此该项收入不但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也可以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的扣除基数。

十八、煤矿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只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准计提的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外,其他行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均不得税前扣除”。因此,煤矿提取的安全费用未实际发生,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九、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费用是否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计算扣除的基数? 个人意见:解聘费用不属于工资薪金支出,不允许作为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计算扣除的基数。五

十、《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税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所得税纳税人,稽查局是否可以对分支机构发起检查,如果允许发起检查,查补的收入或调减的费用,是否可以就地补税?

个人意见:该问题一直困扰着稽查局,国税发【2009】114号文件规定,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应当配合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对汇总纳税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对查出的隐匿收入行为可以就地入库。从这个规定来看,依然得不出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稽查局可以发起检查的结论。因此分支机构所在地不能对分支机构单独发起检查,而应当由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发起检查,分支机构税务机关应当配合检查。

这个问题,只能深化分级分类税务稽查制度进行解决。

十一、企业向个人支付佣金,如果个人没有从事中介行业的合法资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例如:医药企业向没有资质的个人支付手续费。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9】29号文件规定,企业只有同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签订合同或协议,才允许佣金手续费按照不超过合同交易金额的5%在税前扣除,因此支付给个人的手续费,个人应当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否则企业支付的佣金手续费,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二、企业实行劳务外包,支付给劳务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的工资是否可以作为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基数?

个人意见:企业支付给劳务公司派遣劳务人员的工资,实际上是支付劳务费的一部分,企业未同派遣人员签署劳动合同,派遣人员不属于企业的正式职工,因此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不得作为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基数。

十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如果土地出让合同规定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企业是否可以按照10年进行摊销?

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因此,土地出让合同规定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合理性原则,企业应当按照50年摊销,而不能按照10年摊销。五

十四、企业自有房屋的装修费,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0条规定,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3年摊销。因此自有房屋的装修费如果是发生在投入使用前的,应当纳入房屋原值,如果是发生在投入使用后,应当在下一次装修前的期间内摊销,摊销年限不短于3年。

十五、企业组织职工赴革命圣地接受教育的支出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该项支出应当纳入职工教育经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六、企业组织职工旅游的支出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旅游具有舒缓身心、增强心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属于同其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支出,其性质属于属于非货币性福利,根据国税函【2009】003号文件规定,应当纳入职工福利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五

十七、企业购进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当如何确定? 个人意见: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乘以成新折旧率确定折旧年限,该项折旧年限不得短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经使用过的年限。

十八、接受投资的房屋,是否需要发票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在税前扣除折旧?

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件规定,房屋对外投资,不征收营业税,因此接受投资的房屋无法取得发票,应该凭投资合同协议以及评估报告扣除。五

十九、企业只为部分高管支付的保险费,是否允许按照工资总额5%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意见:财税【2009】27号文件规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如果企业仅为部分人员支付上述保险费,则不得税前扣除。

十、企业的房屋会计上按照40年计提折旧,税务上按照20年计提折旧,并且在年末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调减,是否允许?

个人意见:按照最低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会计折旧年限和税法最低折旧年限有差异的,如果会计折旧年限长于税收折旧年限,应当允许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做纳税调减处理。

江苏某上市公司为了会计利润的需要,会计上按照40年计提折旧,税收上按照20年计提折旧,江苏税务部门要求纳税调整,该企业提出申诉,经过总局所得税司、纳税服务司几次磋商,确定最低折旧年限是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有权做纳税调减。

十一、集团公司资金转贷的扣税凭证问题? 个人意见:根据财税【2000】00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集团公司资金转贷不缴纳营业税,集团公司无法为下属企业开具营业税发票,因此总机构按使用银行借款金额分配给下属企业的利息,可以凭借款合同协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二、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是否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定,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并不一定能够符合资产损失扣除的条件,因此超过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如果债权方没有将该项应收债权作为资产损失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债务人无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十三、企业借用汽车发生的汽油费、维修费问题? 个人意见:企业借用个人的车辆,企业与个人之间必须签定租赁协议,如租赁协议中明确规定该车发生的汽油费、修车费由企业负担的,则相关的汽油费、修车费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

十四、手机等价值较小,使用时间不等的资产,是否认定为固定资产?

个人意见: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一般应认可企业会计账簿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分类,如果企业分类明显不合理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

十五、企业支付的电力增容费、管网建设费、集中供热初装费摊销期限如何界定?

个人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0条规定,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发生之日起,按照不短于3年摊销。因此对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如果有合同规定服务年限的,应该服务合同年限内摊销,如果合同没有规定服务年限的,作为其他长期待摊费用不短于3年摊销。六

十七、关于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税问题?

个人意见:在税收上没有无偿划拨的概念,无偿划拨的资产,划出方应当视同销售,对划拨资产公允价值同计税基础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划拨资产不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无偿接受划拨资产方按照公允价值接受捐赠处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河北省地税认为可以按照资产的计税基础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个人认为这种处理不符合税法基本原则,相当于自定义递延纳税待遇)

十八、法院判决书是否可以作为合法的扣税凭证?

个人意见:法院判决书法律效力较强,属于合法的扣税凭证,能够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企业牵涉经济纠纷或民事案件,未取得相关合规票据、凭证的,可以按照判决或其他司法文书内容,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六

十九、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股权支付,4号公告将控股企业解释为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这里的控股企业控股股份是否有比例限制?

个人意见:这里的控股企业应当是相对控股的概念,即:被投资企业持有股份最大的企业。如果不对控股公司的股份比例进行限制,资产收购方可以购进股票作为股权支付的对价,实际上属于现金支付,违背了59号文件的立法本意。

十、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75%比例,是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还是按照资产的计税基础比例,抑或是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

个人意见:应该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七

十一、打包收购资产时,资产包中的负债是否属于非股权支付额?

个人意见:资产收购是收购净资产的概念,如果资产包构成业务,则资产包中的负债不属于非股权支付额。例如,A公司收购M公司100%资产,资产公允价值为1亿元,负债为6000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A公司定向增发价值4000万元的股票进行收购,应该理解为股权支付比例为100%,而不能理解为股权支付额4000万元,非股权支付额6000万元,股权支付比例为40%。

此前何道成处长到我省授课时,明确打包收购是收购净资产的概念,即上述案例中股权支付比例为100%,但是财政部税政司郭垂平处长在上海授课时表示这里的资产收购不是净资产收购概念,上例中股权支付比例应为40%。个人还是赞同何处长的意见。七

十二、企业在重组未在税务机关备案的,自行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如果以后稽查局查到该问题,是否允许企业补充备案,从而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个人意见:国家税务总局4号公告规定,在4号公告出台前没有备案的可以补充备案,但是4号公告出台后,没有按照要求备案的,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第11条规定,一律不得按照特殊性税务处理。

资产重组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没有在重组备案即选择了一般性税务处理,不允许以后补充备案。

十三、在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中,收购方如果以控股公司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其收购的股权或者资产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个人观点:应该按照支付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而不是按照收购资产或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否则就会出现在特殊性税务处理中,股权支付部分居然会出现损益问题。

十四、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合并,如果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4号公告第28条,税收优惠按照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的资产比例分别计算,这里的资产比例是按照公允价值还是按照计税基础计算?

个人观点: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的比例计算。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需要支付对价的,由于企业资产可能不进行评估,因此可以按照账面计税基础确定资产比例。

虽然评估价值有被操纵的可能性,但是理论上公允价值更能代表资产的盈利能力,以公允价值比例来享受税收优惠在理论上更为合理。

十五、企业分立中,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如果在12个月转让股权,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

个人观点:企业分立分为让产分股与让产赎股,前者为企业分家股东不分家,后者是企业分家股东也分家。59号文件明确规定,原股东要按照原持股比例取得新股,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即让产赎股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如果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在12个月转让股权,实际上是让产赎股的变形,不符合59号文件第5条第6款规定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能转让取得的股份,因此取得股权支付一方如为持股比例超过20%的原主要股东,在12个月内转让股份的,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七

十六、房地产企业预售是否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12条规定,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十七、暂时性差异在纳税调整中,是否考虑税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例如:房地产企业2007年为预售,其预计毛利按照33%的税率缴税,而2008年以后纳税调减时,按照25%抵减税额,是否考虑调整税率变动因素?

个人意见:暂时性差异在税率变动时,不需要考虑税率变动因素带来的影响。

十八、房地产企业是否允许在完工对整个项目进行汇算,多退少补?

个人意见:对整个项目进行汇算,税款多退少补,是过去外商投资企业税款计算方式,国税发【2009】31号文件对未完工收入按照预计计税毛利率征税,是实际征收的概念,不存在对整个项目清算,多退少补。即使完工亏损,也只能用以后的所得弥补亏损,而不能退税。

十九、园林绿化工程是否允许作为公共配套设施预提成本? 个人意见: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26条规定,园林绿化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造费,不属于公共配套设施,因此不允许预提成本。

十、房地产企业完工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允许按照合同额的10%预提,这里的合同额按照分合同计算,还是总合同计算。例如:某公司有两个出包合同,一个合同为600万元,另外一个合同未400万元,其中600万元的合同已经取得全额发票,400万元的合同未取得发票,是按照总合同金额1000万元预提100万元,即:税前扣除700万元,还是按照未支付的分合同400万元预提40万元,当年税前扣除640万元呢?

个人意见:这里的合同应该为总合同,即:按照700万元在所得税前扣除。这一点何道成处长在2010年4月长沙全国省局所得税处培训会上做了明确说明。

第四篇:浙江地方税务局关于2009年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解答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2009年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解答

各市、县(市)地方税务局(不发宁波),省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一分局、稽查局、直属税务稽查局:

为便于各地统一掌握和理解所得税政策,我们对各地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归集,提出了处理意见,并在2009年12月的全省所得税工作会议上专门进行了讨论,统一了意见,现以问答的形式印发你们。

一、企业所得税部分

(一)企业资产损失相关问题

1、股权转让损失是否需要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税前扣除?其损失的税前扣除额是否需要以股权投资收益为限?

意见:在国家税务总局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发生股权转让损失除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等发生的损失外,需要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在税前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资产损失在实际发生当年全额申报扣除,不再以股权投资收益为限。

2、《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对无形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未涉及,2009年无形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如何把握?

意见:企业无形资产正常转让损失,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允许按税法规定扣除。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无形资产损失,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批时,对企业提供的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

据,应从严审核。

(二)总分机构相关问题

1、省内跨县市经营建筑安装企业以总机构名义外出经营,未在当地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已按当地的规定(如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地缴纳的所得税款(在省局[2009]52号文件下发前),如何处理?

意见:为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对省内跨县市经营(在省局[2009]52号文件下发前)的项目经理部(包括指挥部等)已按当地的规定就地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款,应作为预缴税款处理,但当总机构出现亏损或总机构盈利但汇缴后应纳税额小于各项目经理部就地预缴税款时,可由总机构出具证明,经总机构所地在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向项目经理部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多缴的所得税。

(三)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相关问题

1、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差旅费是否可以加计扣除?

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8〕116号第四条已经列举了可以加计扣除的费用,未列举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2、如果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在研发结束后继续用于生产是否属于非专用,不得加计扣除?

意见: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可以加计扣除;研发活动结束后,该仪器、设备用于生产经营后所发生的折旧费不得加计扣除。

3、国税发[2008]116号第十条要求“专账管理”,企业研究开发费

账面上未归集,只有备查账簿是否可以加计扣除?

意见:允许企业用备查账簿作为专账管理的账簿。

(四)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问题

1、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填报说明中“销售收入”是指产品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之和。这里的产品收入是否就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取得的收入?

意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有关规定,产品收入主要是针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产品而言。因此,产品收入就是指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取得的收入。

(五)福利费相关问题

1、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人人享受的节日费、节日福利,在计算所得税时如何扣除?

意见:对企业发放给职工并按国家财务管理规定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节日补助,在税收上也允许纳入实际发生的职工工资总额处理。

2、我市地处海岛,有许多单位在海岛都有职工,发放了住勤补贴,应在工资总额还是福利费列支?

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因此,上述住勤补贴应计入工资总额。

3、本企业职工因工致残,企业按一定标准所支付的残疾补偿金、营养费等支出属于职工福利费支出还是营业外支出在税前扣除?

意见:允许作为营业外支出在税前扣除。

(六)其他问题

1、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工资薪金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此规定未明确税前扣除时间,也未明确必须实际发放。请省局予以明确。

意见: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已经实际支付给其职工的那部分工资薪金支出,尚未支付的,不能在其未支付的这个纳税内扣除,只有等到实际发生后,才准予税前扣除。

2、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利息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为方便管理,对纳税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利息支出,只要在汇算清缴前已实际支付,建议允许在纳税内税前扣除,在汇算清缴前未实际支付,建议在支付时的纳税内税前扣除,是否妥当,请省局予以明确。

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利息支出税前扣除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即:属于当期的利息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均作为当期的利息费用在税前扣除;不属于当期的利息费用,即使在当期已经支付,也不作为当期的利息费用扣除。

3、不征税收入所形成的支出,不能在所得税前列支,比如油价补贴作为不征税收入,其用于油价支出的部分,从税前扣除项目中转回,造成计税所得额增加,对企业来说,视同征税,这怎么理解?

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的不征税

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

4、福利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营业税是否继续按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执行?

意见:福利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增值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福利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的免税收入“其他”项目中填报。

5、出口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是否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是实行免、抵的企业,实际抵减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部分是否并计应纳税所得额?

意见: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应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6、对企业向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发放的劳动报酬,是否计入工资总额?

意见:工资薪金的发放对象是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这是判断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是否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主要依据。

7、对于企业享受的购置环保设备、节能节水设备、安全生产设备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由于税务机关在此方面没有专业性,所以只能就企业提供的资料,按图索骥,无法真正提出有针对性意见,所以可否请有关部门配合,在技术层面上给予指导?还包括企业自主立项的技术开发项目,其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我们都没有办法核实。

意见:(1)考虑到实际执行中,基层税务人员对企业购置并实际

使用的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专项设备是否属于优惠政策范围,难于确认,并将增加税务执法风险,对此省局在制定《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9]64号)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方面因素,因此专门商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局、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同意,要求企业在报送备案时,应出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认定材料。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环保局、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在各自系统内还专门印发了浙地税函[2009]64号文件,要求各地遵照执行。(2)对于企业研发项目,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第十三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要求企业提供政府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书。

8、企业所得税以核定征收方式的单位,其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能否按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进行所得税处理?

意见:可按财税〔2009〕118号文件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搬迁补偿收入,应适用于具备建账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其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暂不适用按财税〔2009〕118号文件进行所得税处理。

9、企业购入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花卉树木,是否为公益性生物资产?是否可以理解为购入公益性生物资产发生的支出可作为费用直接扣除?以保护企业财产为主要目的的防护犬是否也认定为公益性生物资产?

意见: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处理。

10、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企业在年末保留预提费用科目余额,其中主要列支集资利息、物业费、水电费等(有合同,但支付期有的明确,有的不明确),上述费用在没有收到正式票据以前是否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

意见: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者外,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即在会计上将应当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在税法上也允许据实扣除。

11、税务机关在工资薪金比对中发现企业未足额代扣代缴,对未足额扣缴的工资性支出,如果企业跨补扣缴了个人所得税,这部分工资性支出企业能否税前扣除?

意见:补扣缴了个人所得税后,允许在工资薪金实际发生税前扣除。

12、园林企业购买植物,一次性支出较大,应作为固定资产列支还是作为成本一次性转入成本,其平时的养护费用可否直接进入成本?

意见:园林企业购买的植物,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应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13、对租赁收入目前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新税法出台前已预收的租金是否要一次性并计收入,计算企业所得税;二是现在新招标的市场摊位一次性计入收入确有困难,原因为有的市场摊位使用期较长,达十年以上,在一次性计入收入后,后期的管理人员工资,市场维护

修理支出等如何列支?

意见:第一种情形国税函〔2009〕98号已有明确规定;第二种情形,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十九条已有明确规定,即: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14、国税函[2009]377号第一条第五款中的其他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是否包括拍卖公司、工程监理、质量监督、招标代理、担保公司?

意见:根据国办发〔2000〕51号规定,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是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对经济组织或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及有关资料进行鉴证,发表具有证明效力的意见,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或组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接受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委托,出具鉴证报告或发表专业技术性意见,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法律责任的机构或组织;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经济组织或经营者代理委托事项,出具证明材料,实行有偿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或其他责任的机构或组织。

15、商业企业销售的购物卡已售出,但货物不一定已售出,购物卡的销售收入时间如何确认?

意见:根据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16、新税法实施后,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给对方的违约金和引起经济纠纷时支付的诉讼费是否税前扣除?

意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但不包括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和诉讼费。

17、财税[2009]87号对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作了规定,对企业收到的财政性资金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的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主管税务机关是否要求企业在年终时报送有关符合三个条件的证明资料进行控管?

意见:申报时不需提供相关证明,由企业根据财税[2009]87号文件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时,可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18、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时,是否可以享受税率优惠,即:浙地税函〔2008〕147号文件是否继续执行?

意见:浙地税函〔2009〕80号已有明确规定。

19、因政府原因拆迁取得的补贴收入,用于重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后的余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反映对拆迁前已购置的土地用于拆迁厂房的搬置,可否考虑当作重置固定资产来处理?

意见:不可以。

20、根据财税[2009]34号文件的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问2009年1月1日前已转制的企业是否继续按此条款在2013年12月31日前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意见:浙财税政字[2009]22号已有明确规定。

21、根据财税[2009]62号文件第一点的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请明确计提口径?一是按照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算可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如上年年末担保赔偿准备余额已超过该金额,则不得补提并将超过部分冲回;如上年年末担保赔偿准备余额未超过该金额,则按差额补提。二是不管以前担保赔偿准备余额,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全额计提担保赔偿准备。

意见:纳税人当年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22、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个人之间的借款利息支出在2009是否仍暂按浙地税函[2004]548号文件规定执行?

意见: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明确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包括企业和自然人)的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仍暂按省局浙地税函[2004]548号规定执行。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须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规定。

23、投资控股企业(主要以收购及买卖股权获利为目的),在报表反映无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反映亏损的情况下,该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如何税前扣除?

意见:无法税前扣除。

24、企业在一个纳税发生的转让、处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

权投资所得、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所得和捐赠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政策2009年还有效吗?

意见:在未有新规定前,可继续执行

25、企业将自有资金(不包括银行借款)无偿让渡他人使用,即借出方没有取得任何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否一定要确认利息收入?

意见: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关联方,如是关联方,相关交易应受特别纳税调整相关规定的限制;否则,确认收入没有法律依据。

26、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在报批时,除了双方签署的债务重组协议外,还需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意见:对于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根据国税发[2009]88号第三十四条第(十)款规定,企业依法进行债务重组而发生的损失,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债务重组方案。

27、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取得的所得可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果初加工的农产品是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该农产品初加工可否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意见:在国家税务总局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对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农产品进行的初加工,若符合《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暂允许享受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政策。

(七)税友2006相关问题

1、当前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中,有一些企业对不需纳税调整的项目(如工资等),在附表三的账载金额、税收金额等栏目中均未填写,导致系统取数工资等项目为零,建议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系统中进行关联,减少企业漏填或不填。

意见:已经提请信息中心修改,对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除“*”外均设为必填项,若纳税人申报不填,由系统进行提示。

2、目前“税友2006”中尚无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的功能,这既增加了纳税人汇算清缴的工作量,也使“税友2006”缺少相关认定信息,进而影响税务机关对其所得税的长效管理。

意见:在纳税申报表中,已经设置了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即:只有在企业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三项同时符合政策规定要求时,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4行中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才允许纳税人填写,否则为不可填入项。

二、个人所得税部分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违约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865号)的规定,购房个人因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而取得的违约金收入,应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违约金的房地产公司代扣代缴。是否对各种未完全履行合同而取得的违约金(赔偿金)收入,都比照上述规定,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意见:国税函[2006]865号规定的所得情形较为具体,政策适用

上不宜扩大到对所有未完全履行合同而取得违约金(赔偿金)的情形。

2、对于实报实销的通讯费是否要受到限额的制约?

意见:浙地税发[2001]118号已有明确规定,即:个人取得各种形式(包括现金补贴和凭票报销等)的通讯费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自然人股东在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后按评估后净资产的比例进行增资,是否要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是继续按照未实现现金流,暂不纳税的政策操作,等股权实际转让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意见:浙地税函[2006]82号已作明确,即:企业将其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企业注册资本,属于个人股东的评估增值部分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股东转让其股份或企业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

4、对于向外地工作的职工发放的住勤补贴,是否要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税范围?

意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因此,对于向外地工作职工发放的住勤补贴,要并计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5、我市有许多海运企业,由于季节性的影响,海员工资普遍较高,但不是全年都在海上工作的,一般情况下能取得4-6个月的工资,其他月份在岸上休整,只取得基本工资,如果按照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会出现大月和小月的情况,是否可以全年统算,先预缴,年终

结算的办法?

意见:符合《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远洋运输业,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

6、根据财税[2008]7号文件:“对高级专家从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取得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向职工统一发放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视同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我市某区有一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属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经劳动人事局批准,延期五年退休。经了解,该企业是工效挂钩企业,该人员延长退休的五年期间,社保局不对他发放退休工资,由企业自行发放。那么他的工资薪金所得是否可以按照财税[2008]7号文件精神,免征个人所得税,如何理解文件中的“国家有关规定” ?

意见:根据财税[2008]7号、财税字[1994]20号、国发[1983]141号、国办发〔1991〕40号等一系列文件规定精神,对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取得的国家没有规定具体标准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如果已经国资委、劳动人事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可视同离休、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7、根据浙地税函[2006]82号文件规定,“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请问:投资企业接受上述资产的计税基础是评估后的价值还是评估前的价

值?如果是个人独资企业发生上述投资行为,其评估增值部分将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意见:接受投资企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相关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执行。个人独资企业发生上述投资行为参照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执行。

8、个人唯一生活用房满5年免税问题,赠与或法定继承的房产再转让,其起始时间是否可参照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执行,还是必须受赠人或继承人自己居住满5年?

意见:符合财税[2009]78号文件第一条规定情形的受赠房屋再转让,在判断“个人唯一生活用房是否满5年”时,其起始时间可参照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所得税司2009工作要点

所得税司2009工作要点

2009年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工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继续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四一三”工作思路和社会保险费“十六字”工作方针。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完善和落实所得税政策,大力组织所得税和社保费收入,进一步推进所得税和社保费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做好全年各项工作。

一、切实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一)做好收入计划的确定和分解工作。根据2008年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收入完成情况,配合收入规划核算司研究提出2009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收入计划。、(二)跟踪各地收入组织入库情况。在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基础上,按月跟踪各地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对完成收入计划较慢的地区,实施重点督导,确保完成全年收入计划。

(三)深化收入分析预测工作。在坚持按月收入分析的基础上,拓宽分析数据来源渠道,进一步改进收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深化按行业、按经济类型、按地区的细化分析,通过收入分析发现征管漏洞,改进和加强征管。继续做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征管措施等因素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深化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长下滑趋势、金融危机、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影响的分析预测工作。加强对暂免征收利息税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等减收因素的分析,重视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制度取消后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影响的预测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性措施,进一步规范社保费征收工作,保证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四)探索所得税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收入入库工作。研究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分级跟踪管理制度,探索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指导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月度收入分户台账管理。

二、进一步研究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

(五)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非营利组织管理办法,规范非营利组织减免所得税的制度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所得税加速折旧管理办法。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解释指导工作,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税收优惠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切实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六)研究完善涉及纳税人界定相关制度。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研究制订实际管理机构具体判定标准。会同国际税务司,界定对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纳税义务、研究

非居民企业在境外取得财产转让收益征免税管理以及特殊纳税体(如信托、创投、QFII等)的征免税问题等。

(七)完善收入确认相关制度。研究制定非货币性收入公允价值方法和特殊交易的收入确认方法,明确其他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和确定原则,切实加强收入的税收管理。

(八)进一步规范税前扣除政策。研究制定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及与收入无关支出区分的原则和方法,细化完善资产计税基础和税前扣除政策。

(九)研究完善特殊事项和特殊行业的所得税政策。研究完善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的所得税政策。完善细化金融衍生产品所得税、股份支付的税前扣除等金融行业和金融工具所得税政策。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管理费(服务费)税务处理,研究制定矿业行业和其他特殊行业税收政策。

三、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十)做好企业所得所税征管范围调整的落实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方案,协调各地国、地税机关做好征管范围调整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密切关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十一)做好起草企业所得税管理规范和行业操作指南工作。研究起草企业所得税管理规范,广泛征求意见,成熟后下发执行。及时了解《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操作指南》的执行情况,不断加以完善。研究制定其他行业操作指南。

(十二)做好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工作。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征收工作,确保税款均衡、足额入库。跟踪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贯彻落实情况,及时研究完善。研究制定下发企业所得税清算所得纳税申报表,会同国际司下发关联企业交易情况表、特别纳税调整情况项目表。整合原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制度和办法,研究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修订下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修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软件。组织完成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在汇算清缴相关事项审计鉴证工作中的作用,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统计、总结的通报工作。

(十三)研究完善企业所得税分行业征管办法和纳税评估。对金融保险、建筑安装等行业完善相关征管办法,加强对各地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研究推进全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各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十四)加强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调查了解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提出解决的办法。加强对国务院批准的合并纳税企业的审核和管理。

(十五)研究完善企业所得税后续征管问题。加强高新技术认定、集团分摊技术开发备案管理,非营利组织免税审核、非执行核定征收行业划定等后续管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新税法实施后的有关征管问题,及时加以明确。

四、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

(十六)做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研究工作。按照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相关改革方案的修改、完善和数据测算等工作。积极研究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急预案。

(十七)研究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积极研究商业养老保险延迟纳税个人所得税政策及在有关省市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年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规范外籍人员取得股息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完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修订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明确股权奖励(包括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收入个人所得税政策,完善资产评估增值和有关股权转让所得特别是低价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政策。明确采暖费等补贴征免税政策。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政策。明确农垦企业职工承包收入征免税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或制定相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五、做好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

(十八)做好2008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以自行纳税申报专项检查为突破口,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加强宣传,优化服务,完善目标考核,确保2008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十九)积极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工作。通过对各地的督导,必要时采取检查、通报、考核的方法,抓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落实,在2009年底全面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保证收入增长。

(二十)切实加强非劳动所得的征管。总结各地近年来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一些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在加强对传统高收入行业管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医院、重点学校、中介机构的征管,堵塞征管漏洞。主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作,研究加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措施。利用财务报表比对分析,查找股东分红信息,加强股息、红利所得征收管理。加强拍卖所得、偶然所得等的征收管理。严厉查处以发票冲抵个人收入偷逃个人所得税行为,防止税款流失。

六、加强社保费的征管工作

(二十一)做好社保费征收的扩面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工作,围绕《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做好社保费征收扩面准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指导重点地区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社保费征收工作。

(二十二)进一步加强社保费征管。继续推进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工作。理顺社保费征管体制,坚持以法制化、规范化推动社保费征管制度的完善。继续做好社保费基础工作,督促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好社保费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督导各地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全国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农村改革政策的发展,解决社保费收入缴入国库问题,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组织各地进行互动和经验交流。有条件的地区适时开展缴费评估工

作。落实好中央关于社保费缓缴工作的有关政策。

(二十三)大力做好社保费征管的宣传、培训工作。争取与报社和出版社及相关媒体协商,通过此类媒体介质使各部门了解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工作动态。抓好社保费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十四)做好企业所得税相关管理软件的业务需求编写工作。按照“金税”三期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在纳税申报的基础上,完善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审核审批、汇算清缴、纳税评估、分类管理等环节的业务需求。根据下发的企业所得税业务政策和征管文件,研究完善总局征管系统业务需求。

(二十五)完善、推广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深入研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汇算清缴信息系统升级及企业端纳税申报软件开发、推广应用工作,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申报。在2008年试点的基础上,总结使用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信息交换平台的经验,下半年推广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管理工作。

(二十六)大力推广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将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推广进度和时间表,加大对各地推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研究解决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逐个突破难点,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奠定坚实基础。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做好培训、会议组织工作

(二十七)做好培训工作和各类会议组织工作。多方位组织所得税和社保费有关政策、征管政策培训,加大所得税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所得税和社保费人才库,为完成好各项税收任务提供人力保障。组织完成计划内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全国会议。

(二十八)做好日常工作。完成日常文件运转、意见汇总(答复)、人大代表意见回复、税务年鉴编写、会议纪要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下载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解答所得税政策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所得税政策问答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问答 2011年1月 一、原政策的效力问题 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六十条的规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2年度最新企业所得税政策

    单项选择: 1. 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是(股票期权)。 2. 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注销情况报所......

    2012年度最新企业所得税政策

    单项选择: 1. 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是(股票期权)。 2. 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注销情况报所......

    新华网: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相关负责人解答个税热点问题

    新华网: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相关负责人解答个税热点问题【发布日期】: 2012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字体:【大】 【中】 【小】4月11日,正值全国第21个税收宣传月期间,国家税务......

    企业所得税问题

    企业所得税问题 安徽: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发布 日前安徽国税发布了《商品批发与零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旨在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一、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2009年4月30日)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

    2010年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9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04-29 根据2010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与《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政策(5篇材料)

    企业所得税政策摘编 《企业所得税政策摘编》主要收录了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的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如另有规定和要求,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