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

时间:2019-05-13 23: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

第一篇: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5]54号 【发布日期】2005-11-28 【生效日期】2005-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穗府办[2005]5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11月28日

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按照创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要求,为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着力解决市民关心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问题,积极营造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及重点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大,且呈逐年剧增趋势,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会迅速上升。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必须既要考虑环境保护,又要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通过降低新增车辆的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大幅度削减在用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排放总量明显下降,为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我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工作重点:控制新车源头污染,加大在用车监督执法力度,实施汽车环保标志管理,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为新增车辆腾出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实施时间

实施时间:2005-2007年。

三、总体方案

根据我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重点,总体方案包括新车源头控制方案、在用车污染控制方案、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方案、完善法规体系建设方案、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及宣传方案等五个污染控制方案。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对我市未来三年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四、新车源头控制方案

(一)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穗府[2005]22号)。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公布环保车型目录并加强宣传,引导市民购买排放标准更严格的新车(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2.建立新车环保目录核查制度,杜绝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Ⅱ标准的新车在我市登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新车上牌环节,核对车辆是否符合国Ⅱ标准;未达国Ⅱ标准的车辆不予办理登记手续(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3.重点加强营运车辆环保准入把关。由市环保局督促各有关部门,对新增、更新的公交、出租、道路客货运输、市政、环卫、邮政等车辆的选型实行排放达标环保审核(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交委、市市容环卫局、市市政园林局、市邮政局)。

(二)争取于2006年实施国Ⅲ标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继续跟进实施国Ⅲ标准的报批工作。待国务院批准后,提请市政府颁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2.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协调在广州的燃油供应企业供应满足新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物价局)。

五、在用车污染控制方案

(一)执行国家新颁布的在用车排放标准,逐步实施工况法检测。

根据国家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在用车排放标准的要求,逐步推进以下工作:

1.在用车定期排气检测分阶段实施工况法。

新标准规定了几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根据我市实际,在用车定期排气检测采用工况法,路检和抽检等日常监督执法采用双怠速和自由加速法。但鉴于目前我市机动车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市区,场地面积及布局等条件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工况法检测的要求,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选择1至2个条件较好的检测机构作为工况法检测示范点,同时按照逐步推开、分类检测的原则,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报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牵头部门:市环保局)。

第一阶段(2006年3月起):利用社会资源,建成4至8条工况法排气检测线,对被举报冒黑烟车辆、路检超标又不接受行政处罚车辆、需要提前淘汰的高排放车辆采用工况法进行检测;对其它车辆,汽油车及燃气汽车采用双怠速检测法、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法进行检测。

第二阶段(2007年9月起):全面采用工况法检测,全市建立80至100条在用车工况法检测线。

2.配套准备工作。

(1)市财政局根据我市实施新的在用车排放标准的需要,增拨财政资金,为各项相关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5-2007年)。

(2)提请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在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完成时间:2006年1月)。

(二)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强化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行业管理。

对全市在用车检测机构的排气检测工作实行规范化行业管理,确保政府职能部门使用合法的排气检测数据,依法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市环保局负责建立全市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在用车排气污染实施监管提供统一的排气检测数据和执法依据,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高度整合,节约行政成本,提高防治机动车污染的能力(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完成时间:2006年3月前)。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分别依据相关法规和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检测机构进行资质核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计量认证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安全技术检测方面的核准,环侏部门负责排气检测方面的核准。通过计量认证和取得环保部门核准的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其排气检测数据方可进入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完成时间:2006年3月前)。

3.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应包括安全和环保内容,同时使用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作为机动车辆通过定期审验排气检测的依据;排气检测不合格,应判断安全技术检验总评不合格,公安交警车辆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起)。

4.二手交易车辆由经环保部门核准的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进行排气检测,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才允许办理交易相关手续。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市经贸委及二手车交易管理部门制定具体方案并实施(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贸委、二手车交易管理部门;实施时间:2006年6月起)。

(三)完善路检、抽检排气超标车辆和被举报冒黑烟车辆的跟踪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约束措施,增强路抽检工作的威慑作用。

1.继续加强在用车路检和用车大户抽检工作力度。

(1)完善路检超标车辆的跟踪处理机制,增强路检威慑力。

对路检排气超标车辆按有关规定实施罚款并责令限期治理;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路检排气超标车辆,采用工况法进行检测,排气不达标的,不予办理定期审验相关手续(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起)。

(2)继续加大用车大户抽检力度。

继续加大对公交、出租、环卫和市政等用车大户的抽检力度;加强对公交、出租车辆的监督执法检查(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2.加大冒黑烟车辆的整治力度,建立义务监督员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市长办公会议(穗市长会纪[2004)35号)的决定,按照2004年市公安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制定的《广州市受理举报和巡查超标排放机动车辆工作方案》,由公安、环保部门联合通知车主接受环保部门排气检测;对排气超标的冒黑烟车辆加大跟踪处理力度。对经检测排气超标的车辆由环保部门依法处以罚款,并督促车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治理。对拒不接受处罚的车辆,指定采用工况法进行检测;排气不达标的,不予办理定期审验相关手续(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起)。

(2)建立机动车环保义务监督员工作制度。挑选我市当前部分举报冒黑烟车辆积极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经培训后聘请为机动车环保义务监督员,形成具备专业知识的举报队伍。市环保局负责将建立义务监督员工作制度纳入正在拟制的《关于整治机动车辆排放黑烟的通告》,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完成时间:2006年6月前)。

(四)建立汽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有条件地控制高排放车辆行驶。

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对在用车实行差别化管理、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2005―2007年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的通知》(环函 [2005)83号)的要求,从2006年起实施汽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按照汽车排放污染物水平实行分类环保标志管理。具体安排如下:

1.提请市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汽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从2006年开始实行环保标志管理(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完成时间:2006年6月)。

2.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实施(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方案完成时间:2006年6月,实施时间:2006年6月起)。

3.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市公安局、法制办等部门结合环保标志管理工作,开展可行性研究,对高排放车辆提出有条件控制行驶的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实施(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方案完成时间:2006年12月底前,实施时间:另定)。

(五)加强对在市区内行驶的外地车辆的监管。

加强外地车辆在我市市区内行驶的监管力度,禁止排气超标车辆进入市区使用,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1.市环保局和市交委联合开展对外地营运客、货车辆的专项整治行动。市交委对排气超标的货运和客运车辆要分别采取不予进入货运场和不予安排客运班次的措施(责任单位:市交委、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5-2007年)。

2.对常年在本市行驶的外地牌照车辆,由车主自愿申请并经排气检测合格,可获得本市汽车环保标志(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6年6月起)。

3.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由市环保、公安和交通管理等部门联合,与省内周边城市的相关部门协调,建立区域联动监管机制,重点对营运车辆实行联合监管(责任单位: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委;完成时间:2006年12月底前)。

4.进入市中心区域行驶的外地车辆应符合广州市汽车环保标志管理的规定。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违反规定、不符合我市汽车排气环保要求的车辆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实施时间:2007年起)。

(六)在现有环保专项资金数额的基础上,增大基数,用于对城市重点污染车辆的整治。

1.在2004、2005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支持LPG公交、出租车推广应用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市交委;实施时间:2005-2007年)。

2.由市环保局牵头,开展用车大户车辆排气污染状况调查,制定整治方案;由市财政局统筹,在现有环保专项资金数额的基础上增大基数,安排专项整治经费,支持用车大户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工作,重点解决环卫、市政等专用运输及施工车辆的污染问题(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市政园林局;实施时间:2006-2007年)。

六、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方案

本方案所指高排放车,是指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当前我市高排放车辆主要指尾气排放达不到国I标准的车辆。对高排放车辆,通过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有条件的控制行驶措施,促进车辆淘汰更新;同时,严格按照《汽车报废标准》和国家机动车使用年限的有关规定,坚持“排气超标一票否决”,严把车辆报废关,重点淘汰高排放车辆。具体方案如下:

(一)通过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对高排放车辆实施重点控制,辅以加大抽检力度和有条件控制行驶等手段,促使高排放车辆自觉淘汰更新。

1.建立高排放车辆排气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在定期排气检测、维护治理、车辆报废监督管理、延期使用车辆排放监控和跟踪等各环节对高排放车辆实施监控,并建立集排气检测数据管理、维护治理跟踪、车辆报废监督管理及措施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库(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

2.强化路检力度。路检执法重点要针对道路行驶中无汽车环保标志的高排放车辆和高频使用车辆(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

3.加强用车大户车辆的排气抽检力度。建立用车大户的车辆排放管理信息档案,重点监控在市区范围内行驶里程大、排量大、技术水平低的高频使用车辆,主要包括营运客、货车(如公交车、出租车、淤泥运输车、环卫车、邮政运输车等)以及大型柴油货车等(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交委等部门;实施时间:2006年3月)。

4.结合汽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制定市区范围内有条件(包括时间和区域)控制行驶方案(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

(二)强化车辆报废环节的排气检测监督管理力度。

1.自2006年起,对达到国家机动车使用年限的汽车,采用工况法进行排气检测,排气检测数据录入高排放车辆排气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使用高排放车辆排气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中的排放检测数据,作为车辆申请延期使用是否排放达标的依据。实施“排气超标一票否决”,对排气超标的车辆不予延期使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

2.对已延期使用的车辆,按照规定的排气检测周期采用工况法进行排气检测,在一个检测周期内,连续三次排气检测超标的,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给予注销登记,禁止上路行驶(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实施时间:2006年3月)。

七、完善法规体系建设方案

(一)颁布政府通告。

提请颁布《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关于实施在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关于整治机动车辆排放黑烟的通告》、《关于实施汽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等政府通告(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实施时间:2005-2007年)。

(二)加快修订《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将义务监督员制度、汽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一并纳入新修订的《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的立法范畴,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前)。

(三)制定《广州市汽车报废环保规定》。(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完成时间:2006年10月底前)。

八、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及宣传方案

(一)强化协调和督办机制。

进一步完善广州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的工作制度,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协调小组的协调监督作用。建立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督办、例会、重大事项通报等相应的工作制度(责任单位: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前)。

(二)明确部门职能分工及工作分工。

由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前)。

(三)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职的机动车排污监督管理队伍。

借鉴杭州、武汉、北京等地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专职监管机构的做法,尽快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执法的专职机构。结合《广东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方案》的实施,在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明确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执法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专职统筹管理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单位:市编委办、市环保局;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前)。

(四)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

利用财政资金,在市区范围内设立3-5个机动车污染防治宣传电子显示屏;在主要交通出入口设置禁止排放黑烟的警示牌(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公路局;实施时间:2005-2007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范文]

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穗常发(1997)106号 1997年9月26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制定,1997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1997年12月22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4号公告,从1998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是指以汽油、柴油或者其它可燃物质作为燃料的一切机动车辆。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向大气环境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包括机动车排气管、曲轴箱、油箱和燃油系统蒸发排放的污染物等所造成的污染。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在用机动车排汽污染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公共客运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公共客运交通营运车辆进行定期检测、维护检修。排气污染物不超过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方可上路行驶。

第六条 使用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的保养和维修,在用机动车的发动机及排放控制装置应当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使机动车排尾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七条 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情况的抽检,由市、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第八条 机动车生产企业进行机动车产品的一致性试验,其排气污染物检测结果应当同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汽油车应当按规定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和燃油蒸发控制装置。

第九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业务的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使用的排气污染物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定合格;

(二)排气检测必须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三)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情况档案。

第十条 机动车维修企业在维修发动机和排气系统时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控制指标纳入维修质量保证内容。汽车一、二类维修业户、摩托车一类维修业户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排气污染物检测设备。

第十一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业务的单位和机动车维修业户,应当按照检测技术规范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排气污染物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发给机动车排气检测合格证明。第十二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申领号牌、行驶证的机动车,经检测其排气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发给号牌、行驶证;经检测或者道路上抽查检测排气污染物不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在用机动车,应当责令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并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第十三条 生产、销售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净化效果和产品质量进行测试,符合要求的,方可销售。其销售价格和安装费用按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注:本条中关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销售的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和产品质量的测试”的行政许可项目已被《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取消广州市地方性法规中的部分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8月6日 实施日期:2004年8月6日)取消。

第十四条 生产、销售、安装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实施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产品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由生产者、销售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第十五条 机动车不得使用含铅汽油。

禁止加油站销售含铅汽油。销售无铅汽油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油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市、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罚:

(一)在用机动车经检测或者抽查检测排气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元罚款;

(二)没有按规定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和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安装装置,并按每项处以100元罚款;

(三)不符合规定条件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或者不按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排气污染物检测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机动车生产企业申请机动车一致性试验,排气污染物检测结果未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销售未经检测合格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六)加油站销售含铅汽油的,责令立即停止销售,不改正的,没收其含铅汽油,并处以10000元罚款。

第十七条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经市、县级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抽查检测其排气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每次处以200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本市机动车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测确认使用含铅汽油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元罚款。第十八条 已安装排气净化装置的机动车,其排气污染物经检测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由市、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对无法修复的车辆应当按国家规定强制报废,禁止上路行驶。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出具虚假的机动车排气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缴主管部门追究领导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监督执法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8年2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广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7年12月22日年02月01日(地方法规)

实施日期:1998

第三篇: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北京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

(1989年8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6号令发布 根据1997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号令修改)

第一条 为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本仁大气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加油站和制造(含安装,下同)、销售、维修、使用的各种机动车辆(电驱动车辆除外,以下简称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机动车扩气净化装置(以下简称排气净化装置),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是本市对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对机动车进行初次检测、检测和道路行驶中的检测(以下简称初检、年检、路检)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检测和监督管理。

市经济委员会、市交通局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机动作制造、维修行业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加油站必须销售无铅汽油,禁止销售含铅汽由。

第五条 凡制造、维修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从国外违口机动车,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排放标准)。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市环境保护局制定。

第六条 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排气净化装置的新产品鉴定,必须由市环境保护局参加、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不合格的排气净化装置,不准投产。

经销外地生产的新型机动车、车用发动机,经营单位必须将该产品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资料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不准在本市销售。

第七条 机动车、车用发动机的制造、维修企业和排气净化装置生产企业,应严格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制度,出厂的产品应分别符合本条二、三、四款的规定,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和排气净化装置不合格的,不准出厂;已经出厂的,在下列规定的期限内,按《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本市有关规定处理。制造出厂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二年或者行驶五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维修出厂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一年或者行驶二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制造出厂的排气净化装置,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二年或者五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从国外引进机动车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应当同时引进排气净化技术。第八条 机动车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加强在用机动车的保养和维修。机动车数量较多的单位,应当配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设备,定期对本单位的机动车进行检测,发现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应当及时保养和维修。安装排气净化装置的,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安装使用。

第九条 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登记制度。机动车检测厂(站)、维修企业以及机动车数量较多的单位,必须按照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对机动车污染物的检测情况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并定期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情况报告市环境保护局。

第十条 机动车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车辆检测,并在规定期限内妥善保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核发的《检测记录单》。车辆初检时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车辆牌照;年检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年检合格证。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市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的路检,路检时,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对机动车驾驶员处以警告、20元以下罚款或者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治理或者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对机动车的路检,凡不超标者不收检测费。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制造、维修和在用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应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检测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发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方法。机动车检测的单位从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业务的,须经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批准,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含铅汽油的,由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局处以1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第十四条 制造、维修出厂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或者制造的排气净化装置不合格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改正,处责任单位1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责任单位1万元至3万元罚款,处责任单位负责人500元以下罚款。

在用机动车经抽查、检测(路检除外)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并按每超过一项标准处以100元罚款”超标一倍以上的,加1倍处罚。未经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批准,经营单位在京经销外地生产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市环境保护局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拒绝接受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处责任单位1000元罚款,处直接责任人200元罚款。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执行本办法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组织执行本办法的机关和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严肃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89年9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XX〕1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提高机动车排气排放达标率,逐步过渡到明显削减单一车辆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明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在大气污染源中的排放分担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二)具体任务。

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注册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全省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逐步淘汰其他高排放机动车。

2010年1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2010年10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成品油,2012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部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其中柴油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

2010年1月1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在用车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1.建立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制度。

自2010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采用稳态工况法(asm)检测,其他地区采用双怠速法检测;重型汽油车全省统一采用双怠速法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型柴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定期检测均采用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lugdown)检测,其他地区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检测。asm和lugdown检测线按照每条每年检测1万-1.2万辆车的数量规划建设。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全部社会化,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省质监局的资格认证,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取得省环保局排气检测的委托资质。取得委托资质的检测机构名称由省环保局向社会公告。检测机构排气检测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负责,有条件的市可以向检测机构派驻场监督员。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必须选择具有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排气污染检测,并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缴交相应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费。

排气定期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规定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期限进行,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检测机构不能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报告,公安机关不得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车辆不得上路行使。

2.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

道路抽检按照《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由各地公安机关会同同级环保部门进行。重点对在城市道路行驶的高排放车辆及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机动车,由公安机关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停放地抽检由各地环保部门会同同级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地或用车大户(指拥有10辆以上机动车的单位)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抽检,抽检不合格的车辆,由环保部门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营运车辆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协助环保部门督促营运公司加强车辆检测与维护管理。

对汽油车的抽检采用双怠速法;柴油车的抽检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摩托车的抽检采用怠速法或急加速烟度法;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城市道路开展遥测法抽检。

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不定期进行,抽检不得收取检测费用,道路抽检不得妨碍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各地要充分调动公众力量,设立超标车举报制度,积极举报冒黑烟车辆,对超标排放车辆必须进行跟踪核查。

3.加强超标车管理。

对定期检测、经道路或停放地抽检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册,输入监督管理数据库,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各地环保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对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跟踪监管。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未在限期内维修合格的,不得上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依据《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其进行处罚。各地环保部门可以组织专项行动对旅游营运大车、校车、超市免费班车等集中检测,督促车主及时维修超标车辆。

4.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制度。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规定标准且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由各市公安机关依法将其交由有资质的报废车回收企业强制报废并办理注销登记。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高排放车辆目录。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公共交通行业情况、大气环境容量及财力情况,设立鼓励高排放出租车和公交车提前报废补偿专项资金,对车辆可正常使用,未达到国家关于出租车和公交车报废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包括延缓报废期限内的汽车)的车辆提前报废实施补助,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济政策将补助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类型车辆,包括非营运车辆。

5.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

在用机动车按阶段性排放标准发放环保标志,实施分类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没有标志或者持有特定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限制行驶时间或限制行驶车型的排气污染防治的交通管制措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环保局会同公安、质监、交通等有关部门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外省车辆在我省内城市道路行驶的,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志管理规定。

6.加强尾气治理维修机构的管理。

落实检测与维护制度,以检测为主,带动维护工作,维护工作以维修机构为重点。从事与尾气治理相关的总成维护经营活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所在地的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许可。维修机构可以采用双怠速法、自由加速法或简易工况法,判断竣工出厂车辆的尾气是否达标。维修机构必须将维修检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二)严格新车登记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实施机动车新车源头污染控制制度,落实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公告,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公安机关不给予注册登记。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省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保达标车型核准公告,公布符合本省执行的新的机动车达标环保车型目录。各地政府必须重点把好营运车辆环保准入关,对营运车辆选型实行排放达标环保审核监督。有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当制订促进客运公交车辆更新淘汰激励政策,鼓励客运公交车辆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削减客运公交车辆的排气污染。

(三)全面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逐步推进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

2010年1月1日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加油站推广供应符合广东省车用汽油地方标准(db44/345-XX)及车用柴油地方标准(db44/346-XX)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符合国iii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汽油及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标准。为完善车用成品油的供应体系,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确定符合国ⅲ标准成品油供应方案;省物价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出台全省国iii标准车用成品油价格政策,省经贸委、质监局、环保局分别提供符合国iii标准的成品油供应方案、油品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省环保局牵头会同省经贸委、质监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制订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和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技术指南并组织实施。臭氧浓度监测超标城市应当提前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四)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省环保局制订我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联网技术规范,编制网络传输及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省、市环保部门负责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对检测数据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与有关部门数据管理中心联网。各检测和维修机构收集的检测和维修数据必须传输到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各地级以上市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情况,并将数据及时集中传输至省机动车排气检测数据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召集人,成员为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公安厅、建设厅、交通厅、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法制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中石油华南销售分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要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工负责、务求实效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落实。

(二)加强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我省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加快编制和实施《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稳态工况法)》、《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加载减速工况法)》、《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等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三)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信息化建设。

鼓励科研单位研究相关排放检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检测规范的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并推进设备国产化,鼓励开发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相应设备,培育和扶持省内相关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检测数据共享,提高行政监督管理效率。

(四)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污染的意义及对策,提高人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教育公众加强对机动车维护保养,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机动车,共同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

下载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穗府办[2005]5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颁布单位:省九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 (第85号) 颁布时间:2000年7月28日 实施时间:2000年9月1日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 环境,......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文档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

    233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7-09-0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本市大气环境,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1年10月26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江西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7-27 【生效日期】201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全]

    榆政发〔2009〕54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0年5月26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最终定稿)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0(2009年10月20日西宁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10月29日西宁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