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才是深入人心!品味习近平讲话“十大经典比喻”
这才是深入人心!品味习近平讲话“十大经典比喻”
写在前面的话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说真话说实话,特别是本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智利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习近平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用“地瓜”妙喻中国扎根亚太,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喜闻乐见。梳理习近平的语言特色,我们发现,其实最深入人心的往往是那些朴素的大白话。今天思响哥整理了习近平讲话“十大经典比喻”,各位经常发言的领导干部还不赶紧借鉴一下!
妙喻1“地瓜”的根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宣示中国扎根亚太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这张照片是习近平主席19日出席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APEC)发表主旨演讲时的场景。照片定格的瞬间,习主席的脸上为何露出会心的笑容?
原来,在这篇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演讲中,习主席说:“大家都知道,拉美是地瓜等薯类作物的原产地。”讲完这句,习主席脱稿说道:“我特别爱吃这里的地瓜土豆。”此时,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习主席面带微笑向全场听众致意。习主席接着说:“我曾给中国一些企业家举过地瓜的例子。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同样道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会场上再次响起了热烈掌声。习主席讲话中提到的地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薯,野生种就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习主席巧用“地瓜”作比喻,既表达了中国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的理念,又有深耕厚植中拉友谊的意涵。妙喻2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要冲破观念和利益藩篱 “硬骨头”是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词汇,比喻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说:“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险滩”原意指江河中水浅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险的地方,现比喻前进中的困难和危险因素。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视察了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他用人们熟知的“硬骨头”和“险滩”打比方,旨在说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新的挑战,特别是深化改革将面临新的困难和风险。妙喻3打“老虎”,拍“苍蝇”——坚决查处不正之风 在日常生活中,老虎是人见人怕的凶猛野兽,苍蝇是人见人恨的讨嫌害虫。这里,“老虎”、“苍蝇”比喻的是腐败分子:“老虎”是指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及其相关的大案要案;“苍蝇”是指职位不是很高的腐败分子,他们小腐巨贪、吃拿卡要、徇私枉法,老百姓也深恶痛绝。
前几年,坊间曾有传言或担忧,反腐败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说法。针对百姓的这一担忧,习近平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查处腐败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中国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高层、实权部门的贪污受贿,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社会影响恶劣。如果不打“老虎”,上行下效,“苍蝇”就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国将不国。妙喻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
笼子,本为生活物品,是存放物品、圈养动物的器具,现代汉语中常比喻对某一对象的束缚、约束、限制等。比如“囚笼”,就意指监牢。习近平把制度比喻成“笼子”,意在强调制度之“笼”对权力,尤其是对一切滥用权力行为的约束与监督。古往今来,人们对“权力”的认识已很深刻。比如英国近代思想家阿克顿就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也说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妙喻5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最大命门
在谈到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当今世界互联网十强企业,中国占了四席。然而,我们的“命门”却并不在自己手中,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供应链严重依赖外国。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习近平用人人都懂的砌墙盖房子作喻:“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妙喻6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比喻理想信念缺失
在2012年11月17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对理念信念缺失问题作出了形象描述: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出这 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妙喻7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现代汉语里,“根”与“魂”是经常用到的两个词,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或民族的精神。习近平借用“根”与“魂”,旨在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虽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绵延数千年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例如,在家庭美德方面,强调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在社会方面,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在国家方面,强调民族大义,天下为公;在自然方面,强调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在个人品格方面,强调君子人格,仁者爱人。它不仅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甚至全世界。妙喻8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时说:“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 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妙喻9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亚太地区要构建更紧密伙伴关系
“意大利面碗”现象一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1995 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一书,意指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统称“特惠贸易协议”)下,各个协议的不同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样一根根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习近平借用“意大利面碗”这一经济学用语,旨在说明亚太地区要加强合作,避免经济、政治、安全等各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区域合作与发展进步。这一用语,也体现了习近平语言风格的另一特色:善于使用国际通用话语,言简意赅地阐述复杂的国际局势,并旗帜鲜明地表达中国的观点和立场。妙喻10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比喻有令不行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
第二篇:毛泽东的十大经典比喻
品读毛泽东炉火纯青的“十大经典比喻”
众所周知,毛泽东谈话和写文章爱“打比方”,他的许多比喻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以笔者之见,毛泽东以下十大经典比喻,炉火纯青,堪称世之极品:
一是用“小石头”比喻革命力量,把蒋介石比喻为“大缸”。据胡耀邦同志回忆:“我12岁在家乡文家市里仁学校上学时,正值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文家市集中。那天早晨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我第一次看到身材魁梧的毛主席给起义部队讲话,听到他说:‘我们现在力量还小,还是一块小石头,可是总有一天能够打烂蒋介石反动派的那口大缸!’他这话给我留下了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从小树立起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强信念。”
二是把革命根据地比喻为“屁股”。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形象地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的一番话,澄清了部分同志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大家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认识。
三是用“朝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结尾在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时是这样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样的语言尽管极富诗情画意,却一点不朦胧,因为那些意象全来自百姓的生活,人民大众一听就懂。
四是用“汪洋大海”比喻人民战争。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
五是用“打扫和洗涤”比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
六是用“上帝”比喻人民。1945年6月25日,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做了大会闭幕词,意味深长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提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赋予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毛泽东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的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的人民大众。”
七是把共产党比喻为“种子”。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是党的七次代表大会的方针,我们要为这个方针奋斗。”
八是用“零敲牛皮糖”比喻积小胜为大胜。1951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即将赴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的陈赓和参谋长解方时说:“美军的‘磁性战术’,就是企图让我军吃不掉他们又甩不掉他们,以达到疲惫和消耗我军力量的目的。我们也要来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湖南家乡用稻米精制的一种粘力很强的传统糖块,一般是几斤或十多斤一块,名叫牛皮糖,糖味很甜,群众很喜欢吃,但必须用铁锤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才便于吃。”就这样,志愿军坚决贯彻“零敲牛皮糖”的原则,集中兵力打小歼灭战,一块一块地“敲”掉了敌人。
九是用“纸老虎”比喻反动派。对于任何强大的敌人,毛泽东从来都没有表现出胆怯,而是勇敢地面对。1946年8月他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就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发言中,毛泽东再次提到这一观点。他说:1946年蒋介石向延安发动侵犯时,“我们有一条信心。那时一个美国记者到延安,名字叫安娜鍐路易斯·斯特朗,我同他谈话的时候谈了许多问题,蒋介石、希特勒、日本、美国、原子弹等。我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
十是用“苍蝇”、“蚂蚁”、“蚍蜉”比喻反华势力。1963年1月9日,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诗词中,对反华势力痛加鞭笞:“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表现了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有人做过粗略统计,仅《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五卷中,比喻就有150多例。综观华夏数千年历史,历代语言大师层出不穷,譬之最妙,效果至佳,影响至广者,当推语言巨匠毛泽东。其精到的语言艺术,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鼓舞党和人民胜利前进的巨大动力!
第三篇:品味企业家讲话中的精彩比喻
已发表于广西大学《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9期
品味企业家讲话中的精彩比喻
张宏梁
企业家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不仅有看准航向、把稳航船的本领,而且有广泛的社交能力,因此,很多企业家也是谈笑风生、伶牙俐齿,不时口吐莲花。笔者注意到,不少企业家在讲话稿和即兴讲话中善于打比方,配合题旨,精彩纷呈,很值得大家玩味。像我们这些非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品味这些精彩比喻,也如同品茗,馨香留口不绝。企业家精彩比喻的喻理价值和审美价值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启人心志 催人奋进 曾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的竺延风,在多次报告或演讲中谈到中国汽车工业转型问题时打过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这个比喻又是从他们一汽集团的徽标图案说起的。一汽集团公司的徽标图案:一个扁圆圈,里面是个断了笔画的“丰”字,有点像老鹰!这个图案取一汽为核心元素,构成雄鹰视觉景象;寓意一汽集团搏击长空,展翅翱翔。竺延风接着联想到老鹰这种动物的特点: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之一,可以活到70岁。然而要活这么长的寿命,它要在40岁时经历一番痛苦的更新过程─ ─为期150天漫长的重生。它必须飞到山顶,在悬崖的高处筑巢。它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让又长又弯的喙完全脱落,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随后,它会把老化的指甲一根一根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自己又浓又厚的羽毛全部连根拔掉。五个月后,老鹰便如脱胎换骨般,又能展开轻快的翅膀自由翱翔,获得30年的新生。竺延风借老鹰“涅槃”重生来比喻企业转型需要面临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是必须经历的。
这个比喻十分精到,启人心志,催人奋进。由于一汽集团的徽标形似老鹰,所以将企业的转型比如老鹰的艰难换爪、换喙、换毛,就更加具有妙趣和亲近感。
江苏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徐源在一次演讲中也曾用老鹰再生的感人事实告诫企业,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必有其成功之处,如鹰的利爪。但企业也正因为“大”了,其喙其爪使得其“执行力”衰退,其毛使得其“肌体”日益臃肿,其“敏感度”日益迟钝。我们需要客观地自我评估,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抛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徐源副总裁使用老鹰的比喻旨在说明,只要企业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就能发挥企业的潜能,创造新的未来。企业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与再生的决心,保持坚韧的忍耐力。
二、熟中求僻平中见奇 我们常听到这样近似格言的话:“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笔者推演道:一般说来,比喻,作为一种前人研究已很多、体现着修辞“科学”的修辞方式,往往也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比喻也叫譬喻、比方、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虽然有些比喻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譬如许多隐喻(尤其是包含着隐喻的隐语)、为了增加审美价值而使用的博喻等,实在是把本来比较明显的东西反而复杂化了,但总体上讲,比喻的能指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浅显的东西比附比较深奥的道理。在熟中求僻,在平中见奇。
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总裁兼首席行政执行官葛鲁夫博士在一次报告中讲,“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态。所以当自己还是一只马时,不要将自己摆成一副骆驼的模样,骆驼不光是体积大,是要过沙漠要负重的。别人是一只驴(下面大笑),你是一匹马,你说你比别人有多大优势,驴当然不服,叫起来比马声音还大。”他用“骆驼”、“马”、“驴子”分别比喻三种拥有不同规模的企业,“马”就是“马”,“不要将自己摆成一副骆驼的模样”,也不必嘲笑“驴子”,“驴子”也有它的特点,会做广告,会宣传,“叫起来比马声音还大”。
马、驴子、骆驼,都是人们熟悉或知道的动物,以这些词语为喻体来比附企业规模和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规模大小的各自特点,就更加形象化。
三、新颖独到 发人深思 “新”与“旧”、“新”与“老”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时期、一定的复读、复看、复听次数内,我们感到某个比喻构思新颖,过了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复读、复看、复听次数,信息量就趋减了,人的大脑皮层需要获得新异的刺激,求得新的精神兴奋。美国历史上有个外交官,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忆录里写到:他看过三百遍《天鹅湖》。即使在芭蕾舞剧中《天鹅湖》是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 身为外交官,有些应酬是推不掉的,所以这个戏他只能一遍遍地看,看到后来很有点吃不消,后来他拿到调令离开苏联时,如释重负地说道:这回好了,可以不看《天鹅湖》了。经典作品是好的,但看的次数太多,总想换换口味。我们听人运用比喻也是这样,陈旧的比喻使人厌倦,而新颖独到的比喻往往使人眼前一亮。
著名企业家尹明善先生在“股市婚姻论”中有几个围绕婚姻问题展开的精彩比喻,他把IPO上市比喻为“结婚”,并分为“早婚”和“晚婚”。据他说,由于资本市场允许“重婚”,很多以前比“力帆”小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娶房纳妾”,渐渐都赶超了他的企业,于是他对自己的“晚婚”决定懊悔不已。„„前几年的暴跌,就是对中国股市“圈钱”、“赌场”、“老虎机”等竭泽而渔式的畸形规则给予最直接的回应,经过了漫漫熊市的休养生息和股改的刺激,市场终于开始信心恢复,可是在中国股市尝到“早婚”和“重婚”甜头的上市公司,现在又纷纷“狮子大张口”、疯狂再融资,让战战兢兢的中国股市一度陷入了“圈钱恐惧症”,投资者信心极度下滑。
尹明善先生以“结婚”、“早婚”、“晚婚”、“重婚”、“娶房纳妾”为喻体,比喻复杂的股市变化和股市规 律,新颖独到,发人深思。有的辞书将比喻的构成分为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解就是对比喻的理解。尹明善先生的“股市婚姻论”的妙处,也只有介入股市和对股市有所了解的人,才更能心领神会,更具有对此系列妙喻的喻解能力。
四、凝聚感叹 浓缩真情 企业家有风光,有成就感,也有艰难的负重感、面临各种困难及竞争的危机感。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社会需求增长变慢、生产能力过剩、市场渠道的快速变化、价格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都使企业的压力与日俱增。企业固然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但过重的负担,如税收以外的政府摊派、企业被某些媒体强拉广告的纠缠、企业对社会过重的资助,使得有些企业如牦牛负重。过去有一个常见的比喻,有企业家常感叹社会上把企业当成了“唐僧肉”。
笔者看到,有些企业家的比喻确实带有苦涩的幽默感。企业管理专家赵民在谈到企业家与企业的关系时,曾做了三个精彩的比喻: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老婆养,不容任何人插一足;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儿子养,小时候宠爱有加,淘气时巴掌伺候,青春躁动期严加管束,长大了稍加指点,自己老了则依靠儿子;有的企业家把企业当猪养,养大的目的是卖,养一个,卖一个;养一群,卖一群。这三个比喻,不仅仅是对中国企业家现状的有感而发,也是企业家及企业高管人士应思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竞争风险实在是太多了。用万通地产冯仑先生那句比喻:“中国企业家就像人在黑夜里走路,光着身子没事,但是这时突然有人将灯打开了,就会暴露无疑,多么无奈,多么尴尬”,这就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有些地方难免捉襟见肘,这是不适应各种挑战与竞争风险的。
这些比喻都是真情的吐露,虽然带有苦涩的幽默、自嘲的意味,但确实包含着企业家复杂的感情,是对现实问题感叹的浓缩。
五、转为术语 扩大使用 如果对企业家讲话中的精彩比喻作些类别的研究,笔者注意到,有些企业家或研究企业经济的专家所打的比喻,已变为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专业术语。比如: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与莫博涅两位教授合著的《蓝海战略》将商业竞争的两种形式,比喻为“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两种海洋。“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市场空间的“血腥”厮杀,而“蓝海战略”则指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避开竞争者的利刃,以此来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的目标。研究证明,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永 远保持卓越,而改变这个企业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运用差异化策略,开创无人竞争的新市场。按照这种思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商海中,产品若无法实现差异化,就会落人“红海”的血腥价格竞争之中。“蓝海战略”所倡导的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于“避开竞争者的利刃”,探索还没有被开发的差异化市场,以及还没有被创造的消费者需求。“红海思维”是以价格竞争为核心,“蓝海思维”则是以差异化和价值创新为核心。“红海思维”的结果往往会使市场越来越窄,公司获利越来越小,成长越来越慢,甚至出现萎缩。“蓝海思维”探索的是尚未开发的市场和消费者内心潜在的需求,其市场空间可以不断成长,公司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在媒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比喻为构成因素的术语和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哑铃型经济结构”、“哑铃型经济格局”、“哑铃型经济带”、“企业瘦身”、“企业转身”、“咸鱼翻身”、“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筑巢引凤”等等。有些以“效应”为中心词素的专业术语,其实质也是比喻,如“木桶效应”、“鲶鱼效应”、“跳蚤效应”、“森林效应”、“蝴蝶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但有些企业家的个别比喻分寸则有所失度。复星 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北京举行的一次高峰论坛上讲:呼唤社会对我们宽容的同时,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说:“我有一次在公司里面董事会发言的时候跟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大家调整心态,做小企业就做一小部分人的孙子,做中型企业就做更多人的孙子,大家做大企业学会做所有人的孙子。心态调整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把企业搞好。做孙子没有什么不好,首先大家会觉得你还在学习的状态,对你的缺点可能会稍微给一些建议,不会一棍子打死。”作为称谓之一的“孙子”,本意是儿子的儿子。但人们在说话时有时使用“孙子”这个词,则指名份、地位更低一些的,甚至指一种被老子的老子出气的对象。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高峰论坛上打这个比喻,虽然意思是说,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心甘情愿当客户上帝的服务者。别人给你提建议,也应该虚心接受。但连续几个甘做“孙子”,实在有些“自虐”了。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你死我活的战场,“充满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性,零和游戏的教条”。此类比喻似乎都有失分寸,情感有些异化了。
(作者为宿迁学院二系教授)
第四篇:人心是容器美文
容人之长。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文笔一流,有的人耳聪目明,有的人胆大心细……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容人之长,就是要懂得欣赏和悦纳,而不是嫉妒和仇恨。这样,心才能平,气才能静。都说“人比人,比死人”,其实,比死也活该,谁叫你和别人比呢?如果说你不容,别人的长就变短,不容倒还有几分意义,可你再怎么不容,长的照样长,短的依旧短,不容也无用。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聊争比上,不如修心养性,提升自我。
容人之功。心胸狭窄的人,对别人的成功,往往耿耿于怀,甚至咬牙切齿。这实际上是嫉贤妒能、嫉名妒利的心理在作怪。这种人,要么眼红别人得的好处多,要么害怕别人有了功自己受威胁,所以总不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成功。其实,冷静想想,如果别人如己、胜己,是靠努力、实力和机遇而成功的,那么有什么不能容?如果别人逊己、劣己,是靠投机、使诈和关系而获胜,岂不更可容?前者是名至实归,后者是徒有虚名,哪一个都可以容。容,则心宽体胖;不容,则心劳日拙。
容人之得。人都有欲望,说无欲那是自欺欺人。当然,欲望有大有小,不同时期、不同处境,欲望也不相同。要容人之得,多半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毕竟,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别人能吃到,你吃不到,心里舒服吗?房子不缺了,还有庄园别墅,别人能住到,你住不到,心里服气吗?薪水提高了,还有日进千万,别人能赚到,你赚不到,心里爽快吗?因此,如果你不容,老感觉上天不公平,老抱怨日子不好过,那就真的越来越难过。相反,尽心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愉快。
容人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就是容的最高境界。梁宋就不怒楚人搔瓜,反而帮其浇瓜,从而梁楚结为友邦;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反而任用管仲,从而为国得一能臣;唐太宗不咎谋害之计,反而提擢魏征,从而为己树一镜子。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不和时,主动忍让,换位思考,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以诚心感人,以宽心容人,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菜根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可见,容人之仇,实有必要,更为可贵!
总之,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你的容量有多大,在于你的心有多大。
第五篇:李克强十大“强”比喻帮你看懂2014中国经济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及政策受到极大关注,作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言一行同样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中国经济和经济政策时,李克强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和点评,希望您在笑声中对于中国经济及政策的了解更深一层。
“强”比喻1:铲除“牛皮癣”
2014年,李克强曾经至少两次提到“牛皮癣”。
原声一:对政府性楼堂馆所这个屡治屡犯的“牛皮癣”,必须要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3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落实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求的措施时表示。
原声二:这次的审计结果,有些是新问题,但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这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7月2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时,用“牛皮癣”比喻审计查出的问题。他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逐个“对账销号”,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各部门的整改工作,不仅要交出‘对账销号’的结果,还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点评:如果“牛皮癣”老揭不掉,就该考虑从体制机制上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如总理所言,“构建长效机制”。
“强”比喻2:面子里子
原声: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
——5月22日,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对企业负责人说。
点评:“穿衣服”的老百姓虽然感到“里子”不舒服,但是对于钱花在“面子”还是“里子”上缺乏足够发言权,保障和增强其参与权利是关键。
“强”比喻3:大水漫灌 喷灌 滴灌
原声: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这是区间调控方式的深化。
——7月15日,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他提出,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既要关注经济增长,保持今年经济增速在7.5%左右,也要关注物价水平,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更要突出就业、收入等民生内容。关于如何实施“喷灌”“滴灌”,李克强指出,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要支持实体经济做强。
点评:大水漫灌的弊病和滴灌、喷灌的好处自不待言,不过水往低处流,大水漫灌的话水会首先流到低处。而要想发挥滴灌和喷灌的高效率高效益,要求条件自然也高。
“强”比喻4:企业“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原声: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7月25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5个月后,李克强与10位改革后新注册的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他强调,政府今后要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
点评: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为小微企业减负,但如何使这些利好真正落地,明年见分晓。
“强”比喻5:啃“硬骨头”、驱“拦路虎”
原声:从过去习惯审批“画圈圈”,到不断自我消权,进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自我革命”。今后越向纵深挺进,越要啃“硬骨头”、驱“拦路虎”。必须“痛下决心”,持续协同推进“放权”与“监管”,真正打造现代政府。
——8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新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会上,他两次用“画圈圈”比喻行政审批。他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画圈圈”、搞审批,如今职能转变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
点评:有人对市场机制有极大的误解或苛求,认为其可以自动发挥配置资源作用。但纵观中外历史可以看出,市场机制的发挥需要前置性、基础性条件,那就是受到法治化约束的政府的“守夜”。
“强”比喻6:“打呼噜”的沉睡资金
原声:唤醒趴在账上“打呼噜”的沉睡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增加对革命老区和民族、边疆、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四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
——9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三个“强化”,开展两项“行动”,做到两个“规范”。一是强化预算约束。二是强化预算公开。三是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四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滴漏”。五是规范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六是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
点评:作为政府核心权力和利益,预算权却被部门分割,财政资金“打呼噜”不奇怪。“强”比喻7:中国经济 单科 总分
原声: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9月10日,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在国际国内经济出现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并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
点评:要下决心把“主科”成绩保住、提上去,其他副科不要太偏科。“强”比喻8:中国经济新“双发动机”
原声: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等新业态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可以培育新的成长力。但这并意味着不重视传统产业,“双发”难道不比“单发”更好吗?传统产业要“老树发新芽”,但新芽要成苗,成参天大树。如果有两个“发动机”,不仅会让经济运行平稳安全,而且能行稳致远。
——11月3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把脉”当前经济形势。李克强表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业态、新产业,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培育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双发动机”。
点评:这两台发动机需要相互协调,力量朝一处使。
“强”比喻9:互联网潮流的“弄潮儿”
原声:互联网发展就像“钱塘潮”一样,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希望你们继续站在“潮头”,成为互联网潮流的“弄潮儿”、引领者!
——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杭州会见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李克强以杭州著名的“钱塘潮”鼓励参会者。会上,李克强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依托于互联网经济的新兴业态,将会培育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他还提出,活力和秩序是互联网的“两翼”,信任和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保障。
点评: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其背后更多是制度创新,更是基于人的心灵自由基础上的创新之迸发。
“强”比喻10:“减法”与“乘法”
原声:必须加快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这有利于激发人们尤其是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12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8.33,-0.04,-0.48%)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加大对农村金融的税收支持,助力“三农”改革发展。
点评:一方面要做政府权力“减法”,另一方面要使政府权力处于法律的制约之下,如此,全面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才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