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质量分析发言稿
2013-2014学年下学期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质量分析发言稿
初一历史组 王冰
时间:2014年7月3号
一、试题特点
1.试题体现基础性。本次考题设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教材、本地学生实际水平,考点分布很广,基本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六年来所要达成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
2.试题突出历史性。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积累、历史能力积累与运用、语言主观表达等。引导教师把历史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作为考查历史水平的主要指向。另外,考察也适当地触及了延伸阅读与综合实践,意在强调“处处留心皆学问”。
3.试题能动性增加,强调方法运用。与以往几年不同,例如今年的第三大题材料分析题的第一小题增加图表分析题。强调了知识的运用,考察的知识依旧是书本的知识但已不限于正文主体部分,问题的设置也不再是“一问一答”的机械形式,而是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然后调用已有知识答题,对能力和方法的要求提高。这种命题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二、测试结果 1.学生答题情况
一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从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如“历史常识”、“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时期的启示意义”等。
另一方面,在答题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的一些问题:如对知识内容的转换存在着一定的水平差异,无法灵活运用,存在着一定死记硬背现象;审题习惯不是很好,根据以往习惯性思维,盲目答题。
三、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1.着重加强教学常规建设
(1)规范教学制度。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各环节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切实规范落实。上课,特别要强调追求目标与效率;考试,特别要强调师生反思与教学校正,逐步形成科学评价制度;辅导,则要突出针对性。
(2)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毕业班历史课堂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条:第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明确历史教学的总目标,把握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第二、抓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确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第三、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第四、重视材料分析,适当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强化材料分析题训练。
2.改变定势思维适应命题新形势
此次历史考试,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题测试方面表现都还不错,所以及格率和良好率都较高,但是知识迁移能力和延展阅读量欠缺,材料分析第一题和选择题中相关知识迁移的试题得分率都较低。同时要注意的是不仅学生存在问题,我们的历史学科老师也受“定式思维”的影响,犯了墨守成规,疏忽大意的错误。根据历年的考题分析,认定初中阶段的历史考试重点是熟记书本知识,忽视了对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方法的运用。因此我们要根据,强调方法和能力,增加新题型这一命题趋势做改变,实现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方法的转变,适应命题新形势。
第二篇: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孝义十中七年级历史王爱香联系电话:1383474443
5一、试题分析 :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45分)、简答题(19分)、材料分析题(10分)、探究题(16分),卷面分(10分),满分共100分。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答卷情况分析 :
学生整体答卷能力较弱,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习巩固不到位,本次考试成绩情况如下: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93分,最低分22分,平均分67、5分,及格率72%,其中59分以下人数为43人,60-69分数段为20人,70-79分数段为52人,80-89分数段为29人,90分以上为9人。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简答题中17题小4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18题小4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第19题的小
3、小4学生失分现象比较严重。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三、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4、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5、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通过引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型学习、合作自主学习,能够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点的延伸、整合、培养思维能力。
第三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蓬莱市小门家中学赵红刚2013、5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第二学期教科书中。大部分都是考察学生的能力。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
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
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初一5个班,总体考试成绩:
6.1班:平均分43.8,优秀率0,及格率为17.4%;
最高分80分;最低分9分
6.2班:平均分42.4,优秀率0,及格率为11.4%;
最高分84分;最低分14分
6.3班:平均分39.5,优秀率0,及格率为6.8%。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6分
6.4班:平均分43.2,优秀率0,及格率为13.6%。
最高分80分;最低分15分
6.5班:平均分44.4,优秀率0,及格率为15.9%。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9分
5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6.3班的成绩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
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
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第四篇: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15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阳安中学李凤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学年教科书中。大部分都在县自测题。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初一3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初一(一)班平均分51.8,优秀率44.9%,及格率为55%;初一(二)班平均分52.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64.1%,初一(三)班平均分53.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54.2%。三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和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下步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第五篇: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
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 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 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 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 了得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 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 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 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 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 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 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 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央拉吴生辉2013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