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柯坪县政府办风险评估工作办法
柯坪县政府办风险评估工作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重大事项实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是指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
第三条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的原则。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项目的建设主管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单位的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确定评估直接责任单位。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点领域: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
第五条 凡重大事项决定之前,都应围绕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评估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科学评判后果的风险程度和可控范围,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㈠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㈡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㈢可行性评估。主要审查是否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具体、可操作。㈣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估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事的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
第六条 责任单位组织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工作,应遵行以下程序。
㈠确定评估项目。需要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一般由责任主体自行确定,对于涉及面广、职能部门多的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项目由党工委、管委会指定或由领导小组确定。
㈡设立评估工作组。对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责任主体应成立风险评估工作组,或商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风险评估工作组,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评估工作,工作组组长由责任主体单位主要领导担任。㈢制定评估方案。工作组应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㈣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及其他相关问题,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民意测验等形式,深入实地、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情况,征求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对重大复杂疑难事项,视情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㈤形成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分析预测评估后,工作组应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涉评估内容的基本情况,预测评估情况,预防化解涉稳隐患的工作预案,对评估事项的综合评价和建议意见。评估报告形成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工作组长向领导小组报告,由分管该重大事项的领导召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进行专题研究,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意见。㈥确定实施意见。责任单位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确定重大事项是否实施或其他优化方案,并将相关情况报告党工委、管委会以供决策,同时报县委维稳办备案。
㈦落实维稳措施。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单位要根据分析评估报告精神,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重大不稳定因素,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对重大事项作出调整,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项的发生。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
第七条 对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实施或组织实施不力,引发大规模或群体性事件的,以及对应急事件处置不力的,对有关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此办法由政府办负责解释。
2011年3月14日
第二篇:风险评估办法
兴政通〔2011〕16号
兴隆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兴隆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兴隆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兴隆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为加强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社会稳定风险控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河北省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关于建立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暂行办法》,及河北省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原则
(一)坚持“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先评
估后决策”的原则;
(二)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民主权利,维护群众眼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并重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评估内容
1、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各项
法定文件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2、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如征收计划和方案是
否制定,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房地产市场行情和相关补偿安置政
策规定,补偿资金、安置房源是否落实到位,对困难户的综合保障条件是否具备等。
3、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引起征收范围内和周边居民的严重不
满,计划补偿安置标准是否与同类地区的其它项目存在明显的不公平。
4、拆除施工安全文明防护措施是否完备。拆除施工是否有
障碍和安全风险隐患,是否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否对
周边造成群众生产、生活、交通较大的不便,拆除工地管理能
否符合规定要求。
5、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其它方面的情况。
三、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张成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张玉占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于会田县国土局局长
成员:谭振东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刘贺军县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孟凡春县发改局局长
高春青县住建局局长
张立东县环保局局长
霍文军县信访局局长
贾永县安监局局长
杨晓林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主任
项目所在地乡、镇、村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由杨晓林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社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启动评估
项目启动前由项目承办单位申请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梳
理,经领导小组会议审批启动评估,明确涉及参加的评估单位,确定评估人员。
(二)组织评估
项目承办单位对房屋征收事项内容进行宣传、公示,必要
时组织听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论证,形成评估报告。
(三)提交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要综合参考各方意见,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基本
情况、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的群众信访态势进行科学预测分析,根据潜在信访风险,提出完善决策的建议,制定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处置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的工作预案后,提交县评估领导小组进行决策。
(四)评估结果运用。房屋征收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国有土
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审批事项的主
要依据之一。对存在较小社会稳定风险或风险隐患在可控范围内的审批事项,准予实施或分步实施;对未经评估或经评估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审批事项,不予实施或暂缓实施。同时,将确定的实施意见,连同评估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并报县维稳办备案。
主题词:房屋征收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通知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兴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4月13日印(共印50份)
第三篇:舆情风险评估制度办法
舆情风险评估制度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W(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W(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舆情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评估原则、评估范围、评估程序及责任追究,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工作目标。
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在党W、政府重大事项实施前,重点围绕可行性、民众认可度、媒体关注度等方面,预判可能引发的公众舆论炒作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负面舆情风险,采取风险防范与处置措施,切实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的舆情风险,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二、重大事项范围。
本办法所称重大事项是指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较大,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重大决策。
落实上级党W、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及乡镇即将出台实施的决策。(二)重大会议。
各部门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文化交流会、旅游推介会、业务培训会等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组织在异地召开的参与人数在*人以上的会议。(三)重大项目。
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四)重大活动。
各部门承办或举办的各类活动。(五)其他。
涉及民族宗教、民俗事务、历史遗留问题等涉及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可能会引发舆情风险的事件等。凡属评估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组织进行舆情风险评估,把舆情风险评估作为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开展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先调研、再决策,先评估、再实施”。
三、评估重点。
(一)是否在重大事项工作开展前通过上门动员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方式开展前期宣传解释工作。(二)是否有化解舆情不稳定因素的对策措施和制定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三)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社会负面舆论、网络不稳定事件诱发因素和恶意炒作等舆情风险点。
(四)是否设立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负责开展舆情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置工作。
四、评估程序。
(一)设立评估工作组。对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责任主体应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二)制定评估方案。
领导小组应全面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民众对实施事项的意见、建议和主要诉求,在准确把握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态度基础上,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三)开展分析评估。
主要针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特别是对实施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作出评估预测,作出总体评估结论,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分析评估工作应在重大事项实施前*个工作日完成。(四)形成评估报告。
责任主体单位根据舆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作出的总体评估结论和意见建议,形成评估报告,完善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个工作日内将评估结果及评估资料向县W网信办报备。(五)跟踪评估事项。
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责任主体要全程对相关热点话题做好信息跟踪、搜集,对其进行倾向性与趋势分析,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引导舆论,确保实施事项顺利推进。五、责任追究。
(一)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要将舆情风险评估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二)对应纳入评估范围的事项,未组织开展评估的,或评估结果严重失误而引发舆论公众压力特别是重大负面舆情的,按照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三)按照“分层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评估”的原则,重大事项的组织实施单位是舆情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应负责重大事项实施前舆情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四篇: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办法(范文)
勤政廉政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要求,为扎实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风险评估和监控,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考核评价、纠错整改、责任追究等勤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制定本办法。
一、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种类
勤政廉政安全风险防控涉及的主要风险种类有:
(一)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权力观、利益观、工作观不正确等,可能造成个人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导致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二)岗位职责风险,是指因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三)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因工作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或执行不力,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四)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因制度机制缺失或不健全、不按制度办事、影响制度机制有效运行,权力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约监督,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制度失灵,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五)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因行政管理对象在业务往来中对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导致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二、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等级
根据权力大小、安全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等情况,由高到低将勤政廉政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一级安全风险,是指直接行使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二)二级安全风险,是指直接行使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三)三级安全风险,是指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权力,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可能发生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
三、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程序
市局及所属单位勤政廉政安全风险体系按照市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处室(分为综合管理类和执法业务类)、局属各单位等三种类型进行风险等级评估,评估程序如下:
(一)查找风险点。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对照主要风险种类,认真分析并查找出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各单位、各部门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等级,应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职权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现状,组织召开会议,研究拟定本单位、本部门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等级。
(三)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各单位、各部门应根据查找出的风险点和拟提交市局党组纪检组审核的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各项措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达到预防为主、风险防控的目的。
(四)备案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的勤政廉政安全风险评估材料须加盖印章后提交市局党组纪检组审核,并进行统一备案。
第五篇: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办法
腐败风险等级评估办法
为扎实推进我局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腐败风险评估和监控,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腐败风险种类
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涉及的主要风险种类有:
(一)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权力观、利益观、工作观不正确等,可能造成个人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导致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
(二)岗位职责风险,是指因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
(三)业务流程风险,是指因工作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或执行不力,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
(四)制度机制风险,是指因制度机制缺失或不健全、不按制度办事、影响制度机制有效运行,权力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约监督,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制度失灵,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
(五)外部环境风险,是指因行政管理对象在业务往来中对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可能造成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导致失职渎职、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腐败风险。
二、腐败风险等级
根据权力大小、腐败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等情况,由高到低将腐败风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一级腐败风险,是指直接行使执纪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项目审批及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二)二级腐败风险,是指直接行使部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等重要权力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三)三级腐败风险,是指基本没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权力,较少或基本不掌握人、财、物管理权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
三、腐败风险等级评估程序
(一)查找风险点。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对照主要风险种类,认真查找腐败风险,按下列程序进行评估、备案。
1、查找岗位或科室腐败风险。各岗位人员、各科室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或科室腐败风险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报所在单位党组(党委、支部)评估备案。
2、查找部门或单位腐败风险。各部门(单位)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并查找出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腐败风险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报上级党组(党委、总支)评估备案。
(二)腐败风险等级审核确定。岗位、科室、部门(单位)的腐败风险等级,按下列程序予以审核确定:
1、岗位或科室腐败风险等级的确定。各岗位人员、科室根据工作职责自报,经单位分管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审核后,由部门(单位)党组(党委、支部)会议研究决定。
2、部门(单位)腐败风险等级的确定。各部门(单位)根据本部门(单位)的职权和反腐倡廉工作现状,召开党组(党委、支部)会议,研究确定本部门(单位)的腐败风险等级。
(三)防控措施审核备案程序。岗位、科室的防控措施,报所在部门(单位)党委(支部)、局纪检组审核备案。一级腐败风险部门(单位)的防控措施,报局党组审核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