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23: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齐心协力,负重拼搏,取得了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盘点去年的主要成果和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60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20亿元,增长4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1.1亿元,增长27.9%,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固定资产投资1640亿元,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五优一新”工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2%,服务业占到经济总量的38.8%。黄河金岸效益凸显,中心城市快速成长,山城建设全面展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十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全部超额完成。35万生态大移民全面启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城市低保户廉租房等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5%。四是长远发展赢得新机遇。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成为宁蒙陕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撑。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届初提出的“五个翻番”目标有四个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1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狠抓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构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增效。“三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总产358.9万吨,实现8连增,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水稻70万亩、灌区冬麦56万亩、脱毒种薯16万亩。设施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提前两年完成目标。畜牧水产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8%。120个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引进中粮、中石化、法国轩尼诗等知名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4.7%。宁夏大米等43个农产品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贝兰”等地产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塞外香”等9个粮油品牌荣获国家金奖,特色农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青铝30万吨电解铝、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水洞沟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36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270万吨,外送电突破260亿度。并网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分别达150万千瓦、5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7%。攻克超低灰纯净煤等一批关键技术,甲醇制丙烯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镁冶炼技术装备、智能模压淬火机床全国领先,高精度铍青铜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纯射频超导铌腔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四大体系”带动服务业兴起。“三大口岸”全部投运,“六大物流园区”建成使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126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上市再融资27.3亿元;新增小贷公司50家、村镇银行4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70亿元和2920亿元,增长15%和20%。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名牌战略扎实推进,又有9个品牌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流通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造一批农家店、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城乡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7亿元,增长18.2%

(二)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了“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为抓手,打开了山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率达49.8%。沿黄城市带辐射力不断增强。编制实施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华黄河坛、地质博物馆、水利博览馆、青铜古镇、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五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全部建成,以银川为核心的黄河金岸与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经济区形成呼应之势。山区大县城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6亿元,实施一批市政、产业和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区各县城特色日益彰显,重点中心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聚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总量占到全区的53.9%,6个县市跻身西部百强县。与2007年相比,13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1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

(三)围绕提升开放竞争力,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新渠道。发挥人文、地缘和产业等优势,巩固扩大传统开放区域,重点推进向西开放,提升了整体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谱新篇。隆重举办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76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个企业机构、8500余名国内外嘉宾云集盛会,签约项目164个,合同投资840亿元,规格、规模、成效、影响均创历史之最。启动建设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论坛永久会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宁夏平台”加快形成。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成功举办香港周、文博会、园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凝聚了商气和人气。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等6个市、州建立友城关系,与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机制,与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签订战略投资协议2000亿元。多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中东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增长40%。立体交通达海通边。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对外经贸快速发展。设立境外销售中心7个,签订对外合作服务合同3172万美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30.4%。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15.1%。

(四)围绕提升环境竞争力,优化了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积极打造西部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省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在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直管县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一体化管理、农垦等改革步伐加快。城乡一元化户籍改革稳步进行。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取得实效。文化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宁夏演艺集团和储备粮公司挂牌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发挥作用,8项教育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启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机制,建成自治区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110个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施行政许可“并联审批”,拓宽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风行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561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管理,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开展“千人万件”矛盾预防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解决。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实施“六个百万亩”工程,加快构筑沿黄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四大绿色屏障,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89%。连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71个乡镇(农场)受益。深入推进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成为首个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省区。

(五)围绕提升形象竞争力,迈出了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大步伐。高举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旗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宁夏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让社会更温暖。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投资26.7亿元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新村75个、住房2万套,3万移民入住新家。建设“黄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产业园落地项目12个,投资7.4亿元,破解贫困的经验引起国际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新岗位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高龄津贴范围,城镇职工“五险”参保396.5万人次,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标准,3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涨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17.5万套,40多万城乡群众喜迁新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亿元;构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销网络,适时调控食品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7.7%降到3.6%。均衡服务让社会更公平。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前实现。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儿园9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教育强县(区)全部达标;安排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0.2万人,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惠及37.8万学生,宁夏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校15亿元债务得以化解;宁夏大学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新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血管医院等建成使用;中医药、回医药稳步发展;以县为单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乡镇医务人员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万妇女儿童。“少生快富”提标扩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内。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现代演艺、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田径项目实现全国赛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团结让社会更稳定。认真开展“五个十”创建和宣传教育“六进”等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评选了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位代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清醒。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二是缩小山川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推进扶贫开发尤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压力很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切实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四、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在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务求更大实效

我区工业正处于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做大煤电化主导产业规模。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石槽村煤矿、中卫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火电装机150万千瓦;实施宁夏至浙江直流输电工程,打通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煤电化一体加工,加快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二套、宝丰烯烃等项目建设,延伸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产业链条,在深度开发中催生新产业,形成竞争力,实现高效益。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银星能源等风机制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装备本土化率达到90%。发挥中色东方钽铌铍技术优势和中电投青铝产能优势,拉长铍青铜、铝镁合金、铝板带箔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产业链条,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矿山设备、小巨人数控机床、青年汽车等项目为龙头,提高大型装备制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投资220亿元,实施宁钢320万吨特钢、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锰、中银绒业特种纺纱等100个技改和新产品试产项目,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一手抓大企业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支持神华宁煤、宁夏石化、中电投青铝等旗舰企业扩张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中色东方、国电英力特等骨干企业借力发展、裂变扩张,尽快实现培育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20家的目标。壮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力量,继续实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长”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免收注册登记费,缓解融资困难,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松绑”,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围绕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

强壮“五大十特”,促进园区组团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园区设施,梳理优惠政策,整合要素资源,在引进项目、聚集产业等方面当好先锋,在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确保资产投入和工业产值增幅均达到30%。支持宁东建设国家级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煤基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开工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极。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用好灵武羊绒“国字号”品牌,提升“软黄金”的国际话语权。抓好淄山工业园等东西共建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广申能源及化工项目全面开工,迈好“疆煤进宁”第一步。

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循环式发展。变节能减排压力为结构调整动力,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新标准,对腾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间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实施等量置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石嘴山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和能耗评估制度,继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内、企业中和产业间循环,延长产业链,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严格执行“十大铁律”,办好环保实事,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五、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务求更大实效

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继续以“三大示范区”为载体,以“一优三高”为引领,再夺农业好收成、再促农民收入快增长。

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粮食高产种植示范力度,发展以“宁粳43号”为主的水稻65万亩、专用玉米15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稳步推进冬麦北移;引进改良高档畜禽品种,加速推广水产名特优品种,加快扩繁优质苗木,良种推广率超过90%,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确保总产330万吨左右,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兴水”工程。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良机,突出抓好关系生存的水源工程、关系生活的饮水工程、关系生产的节水工程、关系生态的治理工程。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180万亩。实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治理沙漠化土地150万亩,力争“十二五”期间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启动“三大效益倍增计划”,培育现代农业增长极。把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以调结构、提品质为重点,挖潜力、抓改造,确保每年新增10万亩、两年完成旧棚改造,实现效益翻番。二是“畜牧业效益倍增计划”。强化母畜、设施、饲草料三个基础,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盐池滩羊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巩固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村,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倍增,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汇源、雨润等领军企业的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产、加、销紧密联接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建基地、搞直销、打品牌、联农户,形成链条完整、装备先进、分工合理的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打造“一带一廊”,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建设黄河金岸特色农业经济带。围绕沿黄经济区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黄河金岸集聚,加快壮大特色农业区域板块。拓展现代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植以银川市为核心、沿黄市县和农垦为多极的适水、林果、休闲“三大产业集群”,继续抓好枸杞、红枣、水产等产业,尽快分别达到100万亩规模,彰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培育农垦和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五大基地;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依托宁夏大学创办葡萄研究院;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宁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庄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宁夏酿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个特色小镇、百个特色酒庄、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葡萄产业长廊,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5183”农业科技工程,力争把120个示范基地建成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高标准建设宁夏现代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园、银川农业科技园。健全完善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力促农业与科技无缝对接,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和60%。

六、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消费需求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腾格里沙漠湿地、黄河大峡谷、须弥山、苏峪口、六盘山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功能。办好黄河金岸马拉松赛、国际汽车摩托车节、航空旅游节等活动,开发阳光沙疗、自驾车游、冬季冰雪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施沙湖经阅海至金沙湾快速通道、滨河大道与贺兰山东麓连接线、须弥山至火石寨旅游专线等工程,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旅游路网。加大宣传营销,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拓阿盟等海外市场。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主要景区办好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打造以沙湖、沙坡头为龙头的沙漠生态游,以中华黄河坛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游,以西夏王陵为核心的历史探秘游,以中华回乡文化园为标志的回族风情游,以六盘山长征景区为主体的红色胜利游,叫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使我区真正成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综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争取设立银川开发区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开通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启动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飞地保税区”和“飞地物流园”;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至哈尔滨、合肥等客运航班,健全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园区”,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规模,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打造龙头物流企业群。全年完成物流总额3900亿元,增长15%以上,逐步把我区建成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

做新做特现代金融。做好宁夏银行上市准备,推进石嘴山银行与战略伙伴合作,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昆仑、进出口等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试点设立伊斯兰投资基金,争取引入10家私募股权基金。支持宝丰能源、上陵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做好日晶电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零突破。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形成资金聚集“洼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乡市场。吸引沃尔玛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进入宁夏市场,鼓励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全区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贸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集中配送率,营造便捷、廉价、安全的购物环境。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新型消费产品,引导发展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七、进一步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在带动山川统筹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要统筹兼顾,整合要素,实现两大区域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速推动沿黄城市带崛起。抓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提高沿黄城市带的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拓展黄河金岸。启动建设银川园博园,加快实施华夏石刻艺术园、回族文化博览园、《上下五千年》雕塑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览园等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工程,保护性开发银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吴忠黄河外滩、中卫黄河公园等湖泊湿地,构筑精品景观和生态节点,绘就黄河玉带缀玉珠的金岸美景。推进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吴忠青铜峡相向发展和中卫大枢纽建设,完善各市县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乐、迎水桥、青铜峡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风格迥异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同城一体。开通银川至宁东、石嘴山、吴忠、中卫城际大公交,建设无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形成黄河金岸“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体系。放开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在保证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的基础上,为自愿进城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加大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公租房供给,引导人口向沿黄城镇聚集,城镇化率达到51%。打造黄河善谷。高起点编制规划,举办慈善博览会、光彩事业宁夏行等活动,设立慈善投资基金,创办国家级慈善产业试验区;加快“三大慈善”产业园建设,新建2—3家慈善产业园,引进更多的慈善产业和投资企业,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重点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设。要用战略眼光和现代化标准来规划建设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集中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组团发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区大县城建设热潮。开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扩建固原扶贫发展试验区,提速盐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闽宁、泾源轻工业等园区建设。支持并推进中铝集团电解铝、国电英力特盐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矿等重大项目。发挥土地、冷凉等资源优势,提升肉牛、西芹、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和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切实增强各县城自我发展力。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标准编制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实施扶贫开发“六大工程”,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万个示范户。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使留在中南部的66万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与全区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和“四个总量”控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建设六盘山、南华山等水源涵养林基地,提高节水型社会示范效益。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三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创建生态村镇、社区,建设清洁田园和美好家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个百万亩”工程,新增造林15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00万亩,在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上取得重大进展,让青山和绿水长在、生态与发展共赢。

八、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内陆开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的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提升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效益。一是办好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加快永久性会址建设,承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大活动,全面增强这一平台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设立3家海外销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设中国商贸城,引进阿拉伯国家商会设立办事处,实现与主要伊斯兰市场点与点的对接。支持建工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探索与央企合作、参股开发中东石油资源新模式,支持发展易货贸易。开展清真食品、能源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和推进工作。三是推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设计、博览和质检中心建设,争取宁夏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认证,搭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平台,加快宁夏清真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四是加强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实施援建毛里塔尼亚农业和巴林太阳能合作等项目,密切双方教育、治沙等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开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

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完善提升穆斯林商贸城功能,筹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际产业园,引进大企业大品牌,打造国家级清真产业开发区。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承办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九次会议、清真美食节等活动,筹办2013年伊斯兰合作组织展览会,提升“10+3”经贸推介影响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10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有偿流转;支持平罗县农村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完善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信息化监管平台;改革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探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模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招标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大兴文化产业,强壮文化之“柱”。启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业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国民经济新的特色支柱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自治区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大力度推进华夏河图、银川动漫基地、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影视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设,壮大黄河出版、演艺等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办好图书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民歌演唱会等大型文化节会。组建文化投融资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规范完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艺术品拍卖等中介服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唱响文化品牌,绽放文化之“葩”。推进黄河金岸主题艺术创作工程,创排话剧《大移民》、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回族歌舞、服饰、剪纸等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国际,唱响回族文化。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和遗址公园、西夏博物馆建设,启动拜寺口双塔保护开发,复原西夏王宫,重现神秘历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和西征时留下的丰富资源及宝贵遗产,组织创作《巍巍六盘》等影视力作,提升胜利之山的影响力,做优做美红色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让民族特色文化绽放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全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回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让各族优秀儿女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智慧迸发。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国内引才312计划”和“百人计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银川“人才特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国内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驾马车”,着力解决好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一、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和谐之基。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计划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实施生态移民纾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穷根。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开工建设9万人移民项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搬迁定居7万人;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1.9万亩,安排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每个家庭有一座设施温棚、一亩水浇地和一名稳定务工人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夯实民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创办小微企业3000个,培养小老板6000名,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实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继续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基层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以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保体系。全面推广社保一卡通,力争持卡人数突破400万。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参保率分别超过70%和90%。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最低工资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扩大老龄和孤儿津贴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袋”伴随着宁夏跨越的进程逐步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乐。安居方能乐业。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市场健康发展;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87万套,逐步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4万户。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车,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让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

稳定物价水平解决民忧。物价牵动着百姓的心。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扩大城郊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支持每个市县区建设一个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新建社区蔬菜直销店200个,完善农超、产销对接机制,实行直供直销。合理保持粮、油、牛羊肉和应急蔬菜等动态储备数量,调整提升投放和轮换节奏。清理整顿教育、医疗、银行等领域不合理收费。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平安宁夏”创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宗教人士培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共建和谐家园。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关怀,承蒙人民厚爱,承蒙时代给予,几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理念,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办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实事,破解了一些影响和谐的难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务必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执法,做到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

务必坚持阳光执政。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持续推进效能建设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完善区市县乡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务必坚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对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从源头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为民之责,树立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务必坚持高效施政。始终保持锐意进取之风,以世界眼光谋划宁夏,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执政为民之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保持狠抓落实之风,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不扯皮,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宁夏这片热土,是全区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酿造幸福的美好家园,也是我们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二篇:2012王正伟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王正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齐心协力,负重拼搏,取得了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盘点去年的主要成果和变化:一是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60亿元,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20亿元,增长43.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1.1亿元,增长27.9%,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固定资产投资1640亿元,增长3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3%,“五优一新”工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72%,服务业占到经济总量的38.8%。黄河金岸效益凸显,中心城市快速成长,山城建设全面展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

新提高。十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全部超额完成。35万生态大移民全面启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和城市低保户廉租房等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5%。四是长远发展赢得新机遇。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成为宁蒙陕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撑。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届初提出的“五个翻番”目标有四个提前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1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狠抓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构建起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优三高”引领农业增效。“三大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粮食总产358.9万吨,实现8连增,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优质水稻70万亩、灌区冬麦56万亩、脱毒种薯16万亩。设施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提前两年完成目标。畜牧水产快速增长,占农业总产值的38%。120个示范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引进中粮、中石化、法国轩尼诗等知名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4.7%。宁夏大米等43个农产品跻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贝兰”等地产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塞外香”等9个粮油品牌荣获国家金奖,特色农产品远销92个国家和地区。“三大千亿”计划助推工业升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青铝30万吨电解铝、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水洞沟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火电装机36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270万吨,外送电突破260亿度。并网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分别达150万千瓦、5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23个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7%。攻克超低灰纯净煤等一批关键技术,甲醇制丙烯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镁冶炼技术装备、智能模压淬火机床全国领先,高精度铍青铜材料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高纯射频超导铌腔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循环经济试点成效显著。“四大体系”带动服务业兴起。“三大口岸”全部投运,“六大物流园区”建成使用,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126家。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发行企业债券37亿元,上市再融资27.3亿元;新增小贷公司50家、村镇银行4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70亿元和2920亿元,增长15%

和20%。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25%。名牌战略扎实推进,又有9个品牌荣获全国驰名商标。城乡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流通工程全面实施,新建改造一批农家店、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城乡消费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7亿元,增长18.2%

(二)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推进了“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为抓手,打开了山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率达49.8%。沿黄城市带辐射力不断增强。编制实施沿黄经济区总体规划,中华黄河坛、地质博物馆、水利博览馆、青铜古镇、中华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五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全部建成,以银川为核心的黄河金岸与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经济区形成呼应之势。山区大县城建设初见成效。各级政府投入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46亿元,实施一批市政、产业和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设、大发展热潮。固原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区各县城特色日益彰显,重点中心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聚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总量占到全区的53.9%,6个县市跻身西部百强县。与2007年相比,13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17个县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发展态势。

(三)围绕提升开放竞争力,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新渠道。发挥人文、地缘和产业等优势,巩固扩大传统开放区域,重点推进向西开放,提升了整体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谱新篇。隆重举办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76个国家和地区、2300多个企业机构、8500余名国内外嘉宾云集盛会,签约项目164个,合同投资840亿元,规格、规模、成效、影响均创历史之最。启动建设了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论坛永久会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宁夏平台”加快形成。内引外联不断拓展。成功举办香港周、文博会、园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凝聚了商气和人气。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等6个市、州建立友城关系,与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机制,与神华集团等15家央企签订战略投资协议2000亿元。多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中东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增长40%。立体交通达海通边。启动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通银川至迪拜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线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西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银川新站投入使用,铁路年发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万人次。银川至巴彦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总里程达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对外经贸快速发展。设立境外销售中心7个,签订对外合作服务合同3172万美元,是上年的4倍。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增长30.4%。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15.1%。

(四)围绕提升环境竞争力,优化了跨越发展的支撑条件。积极打造西部服务优、审批少、效率高的省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在

全国率先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区直管县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务一体化管理、农垦等改革步伐加快。城乡一元化户籍改革稳步进行。医药卫生改革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取得实效。文化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宁夏演艺集团和储备粮公司挂牌成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发挥作用,8项教育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启动政府部门履职评估机制,建成自治区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110个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实施行政许可“并联审批”,拓宽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风行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6件、政协委员提案561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管理,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开展“千人万件”矛盾预防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解决。狠抓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实施

“六个百万亩”工程,加快构筑沿黄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四大绿色屏障,完成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89%。连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71个乡镇(农场)受益。深入推进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成为首个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省区。

(五)围绕提升形象竞争力,迈出了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大步伐。高举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旗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宁夏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让社会更温暖。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规划,投资26.7亿元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新村75个、住房2万套,3万移民入住新家。建设“黄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产业园落地项目12个,投资7.4亿元,破解贫困的经验引起国际关注。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新岗位4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高龄津贴范围,城镇职工“五险”参保396.5万人次,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医保补助标准,3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商品房价格涨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17.5万套,40多万城乡群众喜迁新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

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亿元;构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销网络,适时调控食品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7.7%降到3.6%。均衡服务让社会更公平。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前实现。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儿园93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教育强县(区)全部达标;安排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40.2万人,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惠及37.8万学生,宁夏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校15亿元债务得以化解;宁夏大学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治区新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心血管医院等建成使用;中医药、回医药稳步发展;以县为单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乡镇医务人员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万妇女儿童。“少生快富”提标扩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内。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主体完工;农家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现代演艺、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田径项目实现全国赛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团结让社会更稳定。认真开展“五个十”创建和宣传教育“六进”等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评选了一批“和谐寺观教堂”,回汉各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各位代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中,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有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长远

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兄弟省市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清醒。在开拓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保增长与调结构、转方式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二是缩小山川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推进扶贫开发尤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颈制约、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压力很大;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切实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

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

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

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四、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在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务求更大实效

我区工业正处于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做大煤电化主导产业规模。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石槽村煤矿、中卫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火电装机150万千瓦;实施宁夏至浙江直流输电工程,打通第二条电力外送通道。推进煤电化一体加工,加快神华宁煤煤制烯烃一期二套、宝丰烯烃等项目建设,延伸煤炭液化、气化、焦化等产业链条,在深度开发中催生新产业,形成竞争力,实现高效益。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银星能源等风机制造和昂立光伏等硅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装备本土化率达到90%。发挥中色东方钽铌铍技术优势和中电投青铝产能优势,拉长铍青铜、铝镁合金、铝板带箔等高端有色金属合金产业链条,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以天地奔牛大型矿山设备、小巨人数控机床、青年汽车等项目为龙头,提高大型装备制造的成套化、高新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投资220亿元,实施宁钢320万吨特钢、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锰、中银绒业特种纺纱等100个技改和新产品试产项目,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突出大中小配套,促进企业集约式发展。一手抓大企业提档升级,一手抓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发挥大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合作,支持神华宁煤、宁夏石化、中电投青铝等旗舰企业扩张发展、做大做强,鼓励中色东方、国电英力特等骨干企业借力发展、裂变扩张,尽快实现培育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50亿元以上的20家的目标。壮大中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力量,继续实施“百家培育千家成长”工程,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免收注册登记费,缓解融资困难,为中小微企业“定向松绑”,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围绕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集群,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

强壮“五大十特”,促进园区组团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五大十特”园区设施,梳理优惠政策,整合要素资源,在引进项目、聚集产业等方面当好先锋,在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上作出表率,确保资产投入和工业产值增幅均达到30%。支持宁东建设国家级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力争“十二五”末煤基烯烃产能超过500万吨。开工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极。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用好灵武羊绒“国字号”品牌,提升“软黄金”的国际话语权。抓好淄山工业园等东西共建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广申能源及化工项目全面开工,迈好“疆煤进宁”第一步。

狠抓节能减排,促进工业循环式发展。变节能减排压力为结构调整动力,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新标准,对腾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空间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实施等量置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石嘴山市规范发展煤炭市场。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和能耗评估制度,继续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内、企业中和产业间循环,延长产业链,力促清洁生产、减量排放。严格执行“十大铁律”,办好环保实事,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五、进一步壮大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务求更大实效

农业是安天下、稳人心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继续以“三大示范区”为载体,以“一优三高”为引领,再夺农业好收成、再促农民收入快增长。

实施“三大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良种”工程。加大优质粮食高产种植示范力度,发展以“宁粳43号”为主的水稻65万亩、专用玉米150万亩、马铃薯种薯20万亩,稳步推进冬麦北移;引进改良高档畜禽品种,加速推广水产名特优品种,加快扩繁优质苗木,良种推广率超过90%,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确保总

产330万吨左右,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兴水”工程。抓住国家加快水利发展良机,突出抓好关系生存的水源工程、关系生活的饮水工程、关系生产的节水工程、关系生态的治理工程。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180万亩。实施“治土”工程。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治理沙漠化土地150万亩,力争“十二五”期间整治土地400万亩,增加耕地60万亩,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启动“三大效益倍增计划”,培育现代农业增长极。把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新的增长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一是“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以调结构、提品质为重点,挖潜力、抓改造,确保每年新增10万亩、两年完成旧棚改造,实现效益翻番。二是“畜牧业效益倍增计划”。强化母畜、设施、饲草料三个基础,发展优质肉牛、高产奶牛、盐池滩羊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巩固提升一批养殖示范村,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倍增,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三是“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汇源、雨润等领军企业的优势,催生特色产业产、加、销紧密联接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建基地、搞直销、打品牌、联农户,形成链条完整、装备先进、分工合理的加工产业集群,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响品牌、占领市场。

打造“一带一廊”,再创现代农业新优势。建设黄河金岸特色农业经济带。围绕沿黄经济区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黄河金岸集聚,加快壮大特色农业区域板块。拓展现代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植以银川市为核心、沿黄市县和农垦为多极的适水、林果、休闲“三大产业集群”,继续抓好枸杞、红枣、水产等产业,尽快分别达到100万亩规模,彰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培育农垦和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五大基地;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依托宁夏大学创办葡萄研究院;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宁投资,建设一批高档酒庄和特色小镇,培育一批“宁夏酿造”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十个特色小镇、百个特色酒庄、百万亩种植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优质葡萄产业长廊,把我区建成全国最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基地。

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推进“5183”农业科技工程,力争把120个示范基地建成先进技术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样板区;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高标准建设宁夏现代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科技园、银川农业科技园。健全完善农民欢迎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力促农业与科技无缝对接,科技贡献率和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和60%。

六、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拉动发展、优化结构的关键,着力构建消费需求旺、经济带动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做优做精特色旅游。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腾格里沙漠湿地、黄河大峡谷、须弥山、苏峪口、六盘山等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进一步提升旅游功能。办好黄河金岸马拉松赛、国际汽车摩托车节、航空旅游节等活动,开发阳光沙疗、自驾车游、冬季冰雪游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施沙湖经阅海至金沙湾快速通道、滨河大道与贺兰山东麓连接线、须弥山至火石寨旅游专线等工程,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旅游路网。加大宣传营销,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开拓阿盟等海外市场。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支持主要景区办好一台特色文艺节目,打造以沙湖、沙坡头为龙头的沙漠生态游,以中华黄河坛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游,以西夏王陵为核心的历史探秘游,以中华回乡文化园为标志的回族风情游,以六盘山长征景区为主体的红色胜利游,叫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使我区真正成为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综合物流。完善“三大口岸”功能,争取设立银川开发区陆

路口岸出口加工区,开通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启动惠农陆路口岸与天津港铁水联运项目,建设“飞地保税区”和“飞地物流园”;支持银川航空口岸成立航空货运公司,开通国际货运航线,新增至哈尔滨、合肥等客运航班,健全立体化交通物流体系。建成完善“九大物流园区”,扩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等大宗商品物流规模,增强物流辐射能力。加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支持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打造龙头物流企业群。全年完成物流总额3900亿元,增长15%以上,逐步把我区建成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

做新做特现代金融。做好宁夏银行上市准备,推进石嘴山银行与战略伙伴合作,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昆仑、进出口等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培育更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试点设立伊斯兰投资基金,争取引入10家私募股权基金。支持宝丰能源、上陵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做好日晶电子、伊品生物、泰瑞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零突破。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快速形成资金聚集“洼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做活做旺城乡市场。吸引沃尔玛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进入宁夏市场,鼓励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全区布局。继续实施“万村千

乡”和“新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集贸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家店集中配送率,营造便捷、廉价、安全的购物环境。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新型消费产品,引导发展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模式,促进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七、进一步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在带动山川统筹协调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保增长、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要统筹兼顾,整合要素,实现两大区域齐头并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加速推动沿黄城市带崛起。抓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全面提高沿黄城市带的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引领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功能。拓展黄河金岸。启动建设银川园博园,加快实施华夏石刻艺术园、回族文化博览园、《上下五千年》雕塑馆、塞上江南博物馆、黄河古渡坊和沙漠博览园等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工程,保护性开发银川艾依河、石嘴山朔方湖、吴忠黄河外滩、中卫黄河公园等湖泊湿地,构筑精品景观和生态节点,绘就黄河玉带缀玉珠的金岸美景。推进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石嘴山环星海湖开发、吴忠青铜峡相向发展和中卫大枢纽建设,完善各市县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抓好李俊、陶乐、迎水桥、青铜峡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优势互补、风格迥异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同城一体。开通银川至宁东、石嘴山、吴忠、中卫城

际大公交,建设无线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加速形成黄河金岸“一小时经济圈”“半小时通勤圈”。建立全区统一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体系。放开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在保证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的基础上,为自愿进城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加大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的公租房供给,引导人口向沿黄城镇聚集,城镇化率达到51%。打造黄河善谷。高起点编制规划,举办慈善博览会、光彩事业宁夏行等活动,设立慈善投资基金,创办国家级慈善产业试验区;加快“三大慈善”产业园建设,新建2—3家慈善产业园,引进更多的慈善产业和投资企业,走出一条公益慈善与经济发展、扶贫济困与产业培育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重点突破中南部山城建设。要用战略眼光和现代化标准来规划建设山城,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集中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拉开城市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形成“1+9”的组团发展模式,再掀固原和山区大县城建设热潮。开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扩建固原扶贫发展试验区,提速盐化工、通用航空、西吉闽宁、泾源轻工业等园区建设。支持并推进中铝集团电解铝、国电英力特盐化工、中石化援建地膜、王洼煤矿等重大项目。发挥土地、冷凉等资源优势,提升肉牛、西芹、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和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切实增强各县城自我发展力。

全面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标准编制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实施扶贫开发“六大工程”,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万个示范户。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计划、分步骤,使留在中南部的66万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与全区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和“四个总量”控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建设六盘山、南华山等水源涵养林基地,提高节水型社会示范效益。深入开展重点地区和行业“三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创建生态村镇、社区,建设清洁田园和美好家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禁牧封育,全面完成“六个百万亩”工程,新增造林15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00万亩,在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上取得重大进展,让青山和绿水长在、生态与发展共赢。

八、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交流,在内陆开放区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

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迫切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内陆开放的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提升中阿经贸论坛品牌效益。一是办好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加快永久性会址建设,承办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大活动,全面增强这一平台的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二是新设立3家海外销售窗口,支持在巴林建设中国商贸城,引进阿拉伯国家商会设立办事处,实现与主要伊斯兰市场点与点的对接。支持建工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探索与央企合作、参股开发中东石油资源新模式,支持发展易货贸易。开展清真食品、能源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和推进工作。三是推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认证、设计、博览和质检中心建设,争取宁夏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认证,搭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平台,加快宁夏清真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四是加强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实施援建毛里塔尼亚农业和巴林太阳能合作等项目,密切双方教育、治沙等专业技术人员往来,开展中阿文化交流,架起中阿文明对话的桥梁。

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综合保税区和临港经济区,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完善提升穆斯林商贸城功能,筹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际产业园,引进大企业大品牌,打造国家级清真产业开发区。办好“六大”节会,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承办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九次会议、清真美食节等活动,筹办2013年伊斯兰合作组织展览会,提升“10+3”经贸推介影响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

资金突破1100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规范土地有偿流转;支持平罗县农村改革试验示范项目。完善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药物信息化监管平台;改革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探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模式。深化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探索公共文化活动招标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系。

九、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繁荣,在提升发展的软实力上迈出更大步伐

文化引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推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构筑精神高地,塑造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定要渗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法律尊严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巩固强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完善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扎实开展农村民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文化之“基”。开展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银川市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宁夏美术馆、工人文化宫、回族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体育运动学校迁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城乡文化示范点等惠民工程,力争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公共电子阅览室街道乡镇无空白、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和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大兴文化产业,强壮文化之“柱”。启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兴业态,确保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打造国民经济新的特色支柱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区内外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自治区文化创业创意示范园,大力度推进华夏河图、银川动漫基地、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华夏影视城、固原文化城等建设,壮大黄河出版、演艺等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企业。办好图书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民歌演唱会等大型文化节会。组建文化投融资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规范完善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艺术品

拍卖等中介服务,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唱响文化品牌,绽放文化之“葩”。推进黄河金岸主题艺术创作工程,创排话剧《大移民》、交响组曲《黄河金岸》等精品力作,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回族歌舞、服饰、剪纸等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国际,唱响回族文化。积极推进西夏陵申遗和遗址公园、西夏博物馆建设,启动拜寺口双塔保护开发,复原西夏王宫,重现神秘历史,擦亮西夏文化。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和西征时留下的丰富资源及宝贵遗产,组织创作《巍巍六盘》等影视力作,提升胜利之山的影响力,做优做美红色文化。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让民族特色文化绽放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上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事业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大情怀、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跨越。实施“1255”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陕西等科技强省的合作,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构建全面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围绕“三大千亿”计划

和“五优一新”产业,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基地、企业园区创新创业,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教育是第一公平,让每个孩子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幼儿园39所,切实缓解入园难问题。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69万平方米,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园警务工作站500个,打造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的校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水平,在西部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改善37万山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加快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继续支持宁夏大学“211工程”和宁夏医科大学博士点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各类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健康是第一幸福,让城乡群众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开工建设自治区血液供应中心和22个市、县级卫生监督所,全面完成18个县级医院、19

个急救中心和5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033个行政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000名乡村全科医生,逐步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全科村医,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加强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医药、回医药。将妇幼卫生扶助政策扩大为“六免一救助”,让城乡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疾控中心达到基本标准。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让各族优秀儿女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智慧迸发。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认真抓好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完善人才储备制度,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国内引才312计划”和“百人计划”,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和银川“人才特区”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形成海外引才、国内引才和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三驾马车”,着力解决好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的问题。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十一、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更大步伐

改善民生是发展之本、和谐之基。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计划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实施生态移民纾解民困。走出大山才能拔除穷根。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培育特色化、移民新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开工建设9万人移民项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搬迁定居7万人;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1.9万亩,安排务工就业2.2万人,确保每个家庭有一座设施温棚、一亩水浇地和一名稳定务工人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创业带动就业夯实民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创办小微企业3000个,培养小老板6000名,创造新岗位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次。实施“三支一扶”等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继续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更多的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基层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以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健全覆盖全区的社保体系。全面推广社保一卡通,力争持卡人数突破400万。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参保

率分别超过70%和90%。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最低工资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扩大老龄和孤儿津贴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袋”伴随着宁夏跨越的进程逐步鼓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乐。安居方能乐业。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措施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和市场健康发展;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87万套,逐步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和危窑危房改造,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4万户。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实现46%的行政村有招呼站、97.5%通客车,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让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

稳定物价水平解决民忧。物价牵动着百姓的心。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主要食品蔬菜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扩大城郊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自给能力。支持每个市县区建设一个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新建社区蔬菜直销店200个,完善农超、产销对接机制,实行直供直销。合理保持粮、油、牛羊肉和应急蔬菜等动态储备数量,调整提升投放和轮换节奏。清理整顿教育、医疗、银行等领域不合理收费。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

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平安宁夏”创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宗教人士培训,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共建和谐家园。

各位代表!承蒙中央关怀,承蒙人民厚爱,承蒙时代给予,几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理念,尽心竭力,不敢懈怠,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办成了一些事关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些关乎民生的实事,破解了一些影响和谐的难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新要求、新期盼,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得更好。

务必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公正文明执法,做到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检验。

务必坚持阳光执政。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持续推进效能建设这一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完善区市县乡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推行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务必坚持廉洁从政。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化对商业贿赂、“小金库”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努力从源头预防腐败。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恪尽为民之责,树立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务必坚持高效施政。始终保持锐意进取之风,以世界眼光谋划宁夏,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执政为民之风,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保持狠抓落实之风,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不推诿,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不扯皮,敢作敢为、敢担责任,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宁夏这片热土,是全区各族人民耕耘生活、酿造幸福的美好家园,也是我们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以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三篇:王正伟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准旗一中 王正伟

我于2011年8月份参加工作以来,任教语文的同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弹指间四年过去了,恰如一场旅程,走了一段后,需要静下心来,做一次深刻回味,这既是对已往的封存,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所以在带班四年后,很有必要做一回深刻的经验总结。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能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带班的机会,我一直带着一种诚惶诚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心态对待这份工作,然后迈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步伐走完了这四年,四年中,我犯了不少的错误,走了不少弯路,特别要感谢学生的包容,包容我的坏脾气,包容我的苛刻,包容我那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四年后的今天,当班主任对我来说,还算不上得心应手,但起码已经轻车熟路,尤其通过四年中的一些专业化培训,一些老班主任的优秀经验传授,我认识到了当好一个班主任真不容易,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具体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主要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树立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见,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不要自己觉得没什么、无所谓,其实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呢。他们在心中评价你,在背后议论着你。如果老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老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二、积级引导参与,充分发扬民主

高中班学生比初中时更在意自己的学校和班级。班主任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做班级的主人。班级有事班主任应多学生商量,多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也可解脱班主任一些无谓的琐事,形成良好的班风。比如班级文化墙装饰,班级评优评先,班委会人选等都要分配给学生来完成。学生犯错误了,也可以征求学生如何解决再予以实施,要比老师直接批评这些同学、限制这些事情发生,其效果好得多。排座位问题常常困扰班主任,我们班采取抓纸条的方式,即给每个座位编号,然后学生自己组织抓纸条对号入座,然后座位每周一换,前后左右大循环,最后达到的目的是每个学生在班级每个位置都要坐一回,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认为班主任会在排座位时偏心的想法。

三、细化管理,常抓不懈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其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业情况、社交情况、兴趣特长等等,这样就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对于学生所犯错误高中班主任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但也不能大声呵斥,予以白眼,这样容易把学生推到老师的对立面。而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促膝谈心,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用诚恳、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经常会犯错误,尤其部分学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上课睡觉,迟到,上课吃东西,针对这种学生,除了耐心的教育之外,让其在犯一次错误的同时为班集体做一次好事,那就是当一回值日生,打扫教室或者环境区一周,学生很乐意,在干完好事之后我在班级公开表扬一次,使其充满成就感,这种教育手段比较有效。

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学问很大,我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较少。班级文娱活动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团结气氛,由于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加之出于安全考虑,很多该开展的集体活动就因咽废食而偃旗息鼓了。其次,优秀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是严慈相济的,而我是一名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小伙子,很容易和学生走得太近而丧失“威严”,很多地方体现出的是慈,因此很多学生喜欢我的班级是因为喜欢我“管的松”,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再次,因为我带三个班级的语文课程,还有社团指导,元培课,还有一些学校的事务,每天特别忙碌,所以班主任工作上容易分心,导致某些工作不细致,教育学生上求快。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需要将班主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努力向前辈学习,勤于自我反思总结,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学生,争取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第四篇: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1月7日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 刘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稳中求进,迎难而上,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总要求,攻坚克难,务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3%和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0亿元,增长27%。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加快发展,六大高载能行业占比降到6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增长13%。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农产品加工率58%。旅游带动、出口拉动作用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亿元,增长12.5%。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增幅超过30%,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和滨河新区、固原西南新区建设全面铺开,中卫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全区城镇化率52%。启动建设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0个、重点小城镇22个、幸福村庄95个,新农村建设经验全国推广。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淘汰落后产能229.4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完成国家下达指标。生态修复21.6万亩,造林1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6%。我区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石嘴山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吴忠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开展优美环境洁净城乡行动,宁夏成为全国两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区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6922元,增长12%。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925亿元和3900亿元,增长12.3%和1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一年来,面对国际市场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推动发展中做到这样几点:

一是力求以深之又深的思考,研究重大问题,出台政策措施。理不清不定调,想不透不决策。坚持问题导向,决策要有针对性,必须经得起检验,必须管用有效。针对年初工业经济滑到低谷的困局,我们把工业企业分类排队,解剖麻雀,对症下药,出台17条政策,同时,建立自治区领导和部门联系园区、帮扶企业责任制,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企业停产数和库存逐月减少,工业经济逐月回升,增速从年初最低的5.8%提高到年底的13%。针对农业和服务业增速放缓的趋势,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及时召开加快一产和三产发展的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出台《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适时调整种养结构,加大畜禽保种补栏,畜牧业和特色农业收益提升,粮食生产实现10连丰,农民收入保持了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势头。出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启动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建设,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港澳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宁夏形象宣传,我区成为国际媒体推荐的全球24个必游地之一。针对产业层次低、能耗高的问题,深入企业和市县(区)座谈讨论,分16个专题开展研究,制定出台了《全区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针对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诚聘国内顶级规划机构,开展前瞻性研究,立足全区一盘棋,按照五十年不落后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今后的城乡布局、产业集聚、交通体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绘制了基础性蓝图。针对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如职能交叉以及管理错位、越位、不到位等情况,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深入研究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界定与层级功能,制定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整合了一批政府部门的职能,减少了一批政府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清理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3项,为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

二是力求以实之又实的精神,抓住重点难点,推动全面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机制,自治区和各市县(区)、部门都制定了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责任分工推进方案,跟踪督查,完成销号。狠抓重大项目不放松。想方设法争取国务院和国家部委支持,捋出重要项目36个,领导包抓,部门包干,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十年磨一剑”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正式开工,河东机场三期、西线高速和西吉至固原高速以及宝丰煤制烯烃、宁夏国际会议中心等加紧建设,锦宁巨科铝板带箔、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工、捷美丰友合成氨和尿素等建成投用,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狠抓重点工作不放松。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推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4个部委给予政策支持,对阿联酋开放第三、四、五航权获批,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与福建、北京、天津、浙江等省市对口合作迈出实质步伐,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宁夏(中卫)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挂牌启运。启动实施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拆除破旧及违规违章建筑1429万平方米,整治出绿化用地10.8万亩,高速公路两侧、机场出入口、立交桥周边等重点部位景观初步呈现。在认真调研论证基础上,研究成立海兴开发区,创新管理模式,积极稳妥地为海原新区谋划了出路。狠抓重要活动不放松。务实、高效、节俭和安全办好首届中阿博览会,对精心梳理出的41项活动,一条一条地捋,一环一环地抠,67个国家、地区和1200多家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参会参展,签约项目158个,合同投资1059亿元。主动对接国资委年中会,与神华、中石化等9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助办好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部省协调推进会,支持固原市与23个部委达成帮扶意见。成功举办香港经贸文化旅游等重大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8.2%,外贸进出口增长44%。

三是力求以诚之又诚的情怀,办好为民实事,保障改善民生。实施十项民生计划,全心全意办好为民实事。千方百计解决饮水困难。把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及连通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畏艰,不怕难,一次次上北京,一遍遍找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力促全面开工,西吉县12万群众先期喝上了放心水。全力以赴推进扶贫攻坚。生态移民搬迁安置8.6万人,加强闽宁对口支援,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区2个百分点。特事特办解决百姓难题。大旱时节及时为近万名农村五保老人、军烈属和敬老院送去了救急水。为困难群众建成保障性住房6.8万套,为59.2万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2亿元,为7.76万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津贴7690万元,免费提前和延时供暖20天。持之以恒做好公共服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了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专利信息利用试点。开展“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取消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秦腔《花儿声声》等剧目摘得国家大奖,卫星电视户户通受益群众76.4万户。全民创业带动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70.3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总之,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政府都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就是要用一件件、一桩桩的实事,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

四是力求以细之又细的作风,盯住既定目标,确保落在实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努力使各项工作达到目标精确、对策精准、效果精致的要求。

为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推广中卫市“以克论净”的城管经验,从种好每一棵树、栽好每一株花、铺好每一块砖干起,从微型景观、卫生死角、果皮纸屑抓起,坚持不懈、认真细致地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塑造干净美丽的城市新形象。支持银川市老城区改造和畅通工程建设,打通了新华西街和湖滨西街断头路,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为确保全民健康安全,从医院卫生间抓起,制定标准,细化管理,在全区开展专项整治,并进行多次明察暗访和突击检查。我们就是不见变化不放手、不出结果不松劲,通过对“卫生场所不卫生”的整治,带动了全社会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和对脏乱差状况的治理。为巩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一遍一遍排查,一个一个分析,筛选确定信访积案81件,化解率超过95%。抓源头、抓细节、抓日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质量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专项行动,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案件952起,关停保健食品违法经营企业19家,安全生产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拓宽法律援助范围,突出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宁夏”。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和国防教育。同时,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文史参事、地质气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五是力求以严之又严的纪律,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政府效能。不负众望,担当作为,是我们始终谨记在心、勤勉尽职的动力。严格按制度办事,年初在修订《政府工作规则》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规范文件流转的通知和政府会议、财政资金、投资项目、行政奖励、因公出国五项制度。加强各类政府性资金管理,重申并严肃领导干部外出和会议请销假纪律,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确保政府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0件、政协提案625件,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8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转变作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若干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改文风、改会风,讲短话、讲实话,坚决清理节会论坛、考核评比及表彰活动,节会论坛由19个调整为2个,考核评比由39个压缩为21个,表彰活动由128个减少为53个,议事协调机构由292个缩减为79个,全年文件简报和自治区级会议分别减少50%和40%。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面清理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三公”经费预算在普遍削减5%的基础上,实际支出继续下降,特别是公务接待下降35%。严控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加大审计、监察和政务公开力度,实行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开展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发展稳中有进、经济上升向好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稳中也有忧、进中也有险,宁夏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高耗能多,服务业活力少,科技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发展基础薄弱,山川城乡不平衡问题没有根本转变;三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五是节能减排任务重、难度大。对于这些,我们将加强研判,找准根源,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敢于担当,不辱使命,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

本届政府的任期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负重拼搏,紧握接力棒,创造新业绩,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世界经济虽然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把政府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两优”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民生改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突破惯性思维,跳出条条框框,在关系宁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必须立足实际、加快发展。既不盲目追求速度,也不能不讲速度、滑出底线。既要保增长,更要保就业,努力让发展的步子稳中求快、快中求好。必须调整转型、提高质量。欠发达地区更要追求发展质量。要利用环境、能耗、资源等倒逼压力,坚决调,果断转,狠抓技术进步和创新,下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对人民负责,对子孙负责,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增长。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自觉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尽可能多的财力用在民生事业上,实实在在做一些老百姓期望的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多年发展的能量积聚,有历届政府的实践探索,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勤奋和智慧,我们一定能克服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实现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

三、以改革统揽各项工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政策,持续跟进监管,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开放助推发展。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全面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三月份完成自治区级的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六月份完成市县(区)的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规范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推行行政审批目录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审批服务一门受理、多证联办,最大限度简政放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三是厘清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在制定和审批各部门“三定”方案中,一定要贯彻“把该放的放开放活,该管的管住管好”这两句话的要求,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打造“两优”投资发展环境。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项目,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资产、资本、资源经营管理,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新成立的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局的职能作用。拟定出台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施办法,消除隐性壁垒,实现各类投资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扩大营改增试点。规范政府举债,出台调控办法,把政府性债务纳入科学使用、规范可控的轨道。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清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优惠政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健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研究制定煤炭和油气资源有偿开采办法。健全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批后监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统筹社会领域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支持民营医院建设和发展。理顺文化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促文化转变。创新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机制,引导行业自律,严格依法监管,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扩大对外开放。开放也是改革,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高起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安排试验区建设资金10亿元,进一步完善银川综合保税区功能,健全中阿博览会办会机制,办好系列活动,争取阿拉伯国家在宁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中阿商贸、能源、金融以及文教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构筑中阿合作宁夏渠道,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把宁夏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争取把试验区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建设的整体之中,探索建立与沿线省区及欧亚国家交流合作新机制,加强与中东、中亚地区合作与联系,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用好航权开放权益,开辟更多国际航线,争取国际中转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加快形成西向出境的空中走廊。宽领域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国家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盯住发达地区,深化宁夏与福建、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合作;盯住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选商选资,引才引智,推进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举措。要全面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做优做强工业,做特做精农业,做活做大服务业,平稳迈过调整转型的坎,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要在培育、延伸、壮大上做文章。工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柱,是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要着力打造一批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今年安排新型工业化资金27亿元,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做强三大主导产业。煤电产业,突出宁东基地龙头作用,全面推进现代化煤矿建设,加快推进宁东至浙江输电工程,开工建设电源点项目,整体提升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现代化水平。现代煤化工产业,着眼形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三大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重点抓好神华宁煤煤制油、国电中石化煤基多联产、宝丰煤制烯烃等项目,构建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和中国烯烃之都。石油化工产业,用好过境管线资源,深化与央企合作,积极推动宝塔石化120万吨pTA等大型炼化项目,力促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融合发展。二是壮大三大特色产业。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发挥数控机床、重载轴承等名优产品优势,加快形成从部件生产到主机成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以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园为抓手,扩大规模,丰富品种,完善研发、检测、认证体系,打造国家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以国家级生态纺织示范园和灵武羊绒产业园为依托,壮大中银绒业、山东如意等龙头企业,打造中国羊绒纺织之都和西部生态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培育三大新兴产业。依托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推进东方钽业、天元锰业等项目,形成有色金属、碳基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带。在风能、光能富集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新能源电站,建成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依托宁夏(中卫)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银川IBI育成中心等,引进奇虎360、阿里巴巴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形成西部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四是加大节能降耗。提升化工、冶金、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限制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低层次扩张,淘汰焦炭、铁合金、电石、化肥等行业落后产能,分解细化节能降耗任务,年内减少220万吨标煤能耗。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宁东和石嘴山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中的循环,促进固体废物、污水等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生产低碳化、清洁化、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率年内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要在特色、优质、高效上求突破。发展现代农业正当其时。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一特三高”之路,加快形成辐射周边、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突出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自治区安排资金10.2亿元,重点发展葡萄、草畜、瓜菜园艺等产业,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葡萄产业,以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为主,配套旅游设施,培育文化元素,实施保税政策,努力实现10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100公里旅游文化长廊、100个列级酒庄、1000亿元综合产值的目标,打造世界高端葡萄酒产地。草畜产业,以清真牛羊肉、优质奶和饲草料为主,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变“大量采购无货可供”的窘境。瓜菜园艺产业,以枸杞、设施果菜、供港蔬菜、冷凉蔬菜和硒砂瓜为主,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蔬菜育苗中心和供港蔬菜基地,使宁夏枸杞、硒砂瓜等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县(区)长负责制,每个市县(区)都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永久性蔬菜基地。突出灵武长枣、平罗制种、西吉马铃薯、隆德中药材、青铜峡优质大米等产业特色,支持“一县一业”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扶优扶强,提升市场带动力。围绕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关键环节,构建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流通主体和外销窗口,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禽标准化生产率、农产品加工率分别达到35%和60%。三是固本强基,提升综合生产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守耕地红线,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改良盐碱地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0万亩。建设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6%。

服务业要在做活、做大、提升上下功夫。现代服务业是转型升级的潜力所在。今年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13.8亿元,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加大形象宣传,做好银川、中卫、固原三大组团。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城乡建设融合,激活旅游消费大市场。全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二是构筑西部金融高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培育银行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业态。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成立证券公司和股权交易中心,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和规范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发展,释放多层次资本市场活力。三是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十大物流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更多物流投资者,形成企业集群。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完善口岸功能,推动惠农、中宁等陆路口岸与天津、新疆、内蒙古等口岸互联互通,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空地联运,形成辐射周边、联接国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四是构建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抓好银川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健康、育幼、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城乡商务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特色商圈,使现代服务业真正成为新的增长极。

创新驱动要在研发、引进、转化上想办法。全年投入科技和信息化资金14.4亿元。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鼓励发展企业主导、市场需求、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先进铸造技术等30个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年引进高层次国内外专家300人次,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建立5个国家级引智示范点,打造西部人才高地。推动三网融合,普及4G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完善电子政务和民生服务平台,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四化”同步。

五、实施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关系现代化全局。用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的理念来统筹空间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协调发展。我们有条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完善规划体系。规划是龙头,是未来建设发展的总纲。自治区编制的《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区域定位、发展布局、生态体系、文化脉络等有机结合,这是我区空间发展的大战略,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各地各部门都要有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这个规划,今年修编并实施分类总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起到引领和规范各项建设的作用。

实现核心带动。把沿黄城市带及黄河金岸、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作为我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亿元,打造银川、吴忠、宁东组成的大银川都市区,发展石嘴山、固原、中卫等副中心城市,带动全区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明确城市功能特色。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银川要突出开放和现代化城市特色,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嘴山要突出工业城市特色,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吴忠要突出回乡特色,重点发展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仪器仪表、新材料及现代制造业;固原要突出生态环保特色,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当地资源,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中卫要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高效利用各类建设用地。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稳步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城镇三分建七分管,要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消除管理盲点和死角,解决交通拥堵、地下管网零乱等问题。建设区域大交通。今年自治区安排综合交通建设资金65亿元。加快骨干公路建设,打通省际、市际、县际断头路。完善连接城乡的快速通道,实现城市重要节点的直达畅通。加快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工银西、甘武铁路,推动银川至北京列车提速,启动太中银铁路银川至定边增建二线和银川至宁东轻轨的前期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宁夏,不仅城市要美,农村也要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加快生产要素和人口向沿路、沿河聚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继续推进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开展城乡环境脏乱差治理活动,逐步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村容村貌管理新模式,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

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好环境,功在当代,福泽子孙。倍加珍惜“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的自然禀赋,全年安排生态建设资金18.6亿元,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保护为先。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空间管制区域,扩大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草原等核心生态区域,建立水资源配置体系,增强水源涵养,提高环境容量。坚持修复为主。实施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年造林120万亩,生态修复65万亩,荒漠化治理50万亩。坚持治理为重。实施自治区环保行动计划,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发展了,社会事业也要赶上来。全年安排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2亿元,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均衡,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学前教育是启蒙性的。推进公建民办、民建民办和民办公助,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关爱体系,让孩子上好教育第一课,走好人生第一步。基础教育是普惠性的。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名校普校联办合办等方式,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孩子。职业教育是关键性的。建设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统筹全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面向市场的西部现代职业教育高地,让更多的学生一技在手、生计不愁。高等教育是全局性的。推进内涵式发展,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读好书。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幸福生活从健康开始,保障群众看得起病是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开展对口支医,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看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疾病应急救助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普惠性健康档案和体检制度,增加大病统筹病种,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全民健康行动,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适时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妇幼卫生“七免一救助”,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使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文化大餐,是时代的召唤、群众的心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中国梦、宁夏精神凝聚团结鼓劲、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和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拓展投融资渠道,做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培育创意、动漫等文化新业态,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经验。注重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服务。深化平安创建,加大法律援助,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做好外事侨务、防震减灾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地军民融合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把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巩固好、发展好。

七、全面完成十项民生计划,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群众谋福祉,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十项民生计划,切实办好30件为民实事,确保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扶持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抓手是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今年投入资金21亿元,搬迁生态移民7万人,两年内完成全部任务。搬迁完成后,要把工作重心转到确保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上来。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用足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政策,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投入资金8.5亿元,整村推进500个重点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并实行考核销号。继续抓好黄河善谷建设,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重要作用。推进基层科普行动,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

以全民创业带动充分就业。就业是安身立命之本,自己挣钱自己花,心里才踏实。稳定就业是我们工作的优先目标。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安排资金6.7亿元,强化培训,创造岗位,支持自主创业,让广大成功的创业者带动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要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促进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稳定器”,关键要兜住底、兜好底,多做百姓需要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五险合一”,实现城乡居民医保自治区级统筹和大病保险的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关心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织好社保网,温暖群众心。

进一步改善群众安居条件。让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是政府必须抓的一件大事。安排资金13亿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45万套,改造棚户区7.84万户,确保质量,公平分配。安排资金3.4亿元,改造危窑危房4.5万户,三年内改造完现有危窑危房和土坯房。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220个,全区98%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客车,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营造更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安全感是政府给老百姓最起码的保障。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织好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让群众吃得放心。规范基本药物使用,严查药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心。加快实施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及连通工程,三年内让这里的110万缺水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体系,突出抓好企业生产、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和聚众活动场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一年,我们深之又深研究问题、实之又实狠抓发展、诚之又诚为民办事、细之又细督查落实、严之又严强化纪律,对于克服社会上和我们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作风飘浮、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以及庸懒散软等现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些好方法、好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各级政府及广大公职人员 一定要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夙夜在公,为国家尽好责、为人民服好务。

要把科学执政贯穿始终。治理现代社会,要求各级政府在出政策、搞建设、办事情时,必须讲民主、讲科学、讲程序、讲效率。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等制度,加强调查研究,注重集思广益,不拍脱离实际的板,不做违反规律的事,特别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定要把账算明白,把前因后果想清楚,不能按下葫芦起来瓢。各级政府都要按定位功能,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创造性地抓好份内的事。自治区将更加注重统筹全局、兼顾上下、协调各地,更加注重科学研判、制定规划和政策,更加注重颁布标准、加强监管。市县(区)以及乡镇要立足基层,狠抓落实,用心做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总之,各级政府都要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关键时刻能决断,困难面前顶得住,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

要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这是一条红线,也是一条底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切实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公民。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多主动通报,少被动应急,提高工作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监督政府。

要把务实勤政贯穿始终。“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多开展下访谈心、结对帮扶、上门办理,将行政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健全常态化制度,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遏止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开管用的会,讲管用的话,行管用的文,文件和会议数量再压缩20%以上。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要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和处置复杂矛盾能力。

要把廉洁从政贯穿始终。政府过紧日子,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标准,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三公”经费预算再压缩5%,让社会明显感到政府改进作风的力度,让百姓明显感到勤俭戒奢的成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六不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监督职能,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政风行风问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亿元,增长10.3%,人均突破1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4.7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9元,增长8.1%。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

“三化”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势头强劲。我们努力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新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18.5%,实现利润26.7亿元,增长31.3%,完成技改投资57.5亿元,增长22.4%,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20%”的目标。特别是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快、起点高、前景好,标志着我区工业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环境,基本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四个地级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集镇为基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功能互补、环境趋美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2%。旅游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公共交通、餐饮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了城乡互促,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面对严重旱情、动物疫情多发、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等严峻形势,实施并完善了“五补一免”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达1.4亿元,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7000万元。实施了“581”等一批农林水重点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旱之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仍达299.8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稳定提高,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6.1%,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2%。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自治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驱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2005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的57.9%。各市县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放宽政策、依法保护、加强服务、创新机制,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草畜、马铃薯、劳务经济、旅游等优势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山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增长13.4%。

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在国家对部分行业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盯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合理增长,能源、交通、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2.8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590万吨。我区已被国家确定为4个“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自然村全部通电,城乡同网同价。全区高速公路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所有市县1小时内上高速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河东机场改扩建正在加紧进行。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5.6万亩,解决了19.3万人的饮水困难。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禁牧封育、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湖泊湿地保护与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5%,缺林少绿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免征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粮食、农垦、林业、供销社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引黄灌区农村水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分离办社会职能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三奖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对社会投资项目实施了核准制、备案制改革。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进展。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稳步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乡超编人员分流工作有序进行,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和人员实行了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67亿美元,其中出口6.87亿美元,增长6.3%。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实施项目674个,实际到位资金153.6亿元。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712万美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来我区合作开发势头良好。

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我们在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目标考核等多项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务输出7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再次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7.5万人、64.5万人、37万人、23.5万人、2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和规范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04亿元,有21.3万城镇居民享受了城市低保,享受农村特困灾民最低生活救助和农村低保的农民分别达到19.7万人和3.1万人。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南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以及农垦系统职工住房改造工程。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44.5万平方米。在中部干旱带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缓解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困难。认真做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初步建立了应急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增长13.6%。依法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7个。“8613”农业科技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36项,申请专利516项。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全区有54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有16个县市区完成了“两基”攻坚目标,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了十大基础教育重点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基础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中课改顺利实施。民族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高等教育联合办学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四馆三中心”等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话。制定实施了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城乡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了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县市区,参合率达70%。初步建立了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制度。我区被卫生部列为农村和社区卫生建设联系点。进一步完善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长效机制,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加以推广。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98‰以内。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1件、政协委员提案434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8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在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政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和审计专门监督,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维护了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总结去年,回顾“十五”,这五年是我区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五年,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与时俱进的五年,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面貌焕然一新的时期。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不仅为“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

(一)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与时俱进,务实苦干,不断开创了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视山区的开发建设,努力使我区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认真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的难点、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使我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中央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我们应对的物质条件和措施仍然不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较多,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驱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本着改革、创新、开拓的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简要说明及2006年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努力缩小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乘风扬帆正当时,凌峰阔步展宏图。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精心谋划,沉着应对,把握得当,千方百计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

“十一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达到2000美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0亿元—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增长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十一五”末,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基本解决山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达到宽裕小康;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区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必须要实现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好可能妨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

二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宁夏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民智民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纲要(草案)》提出,在抓好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快速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难得机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

三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对我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切实创新发展模式,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是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区仍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的特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列入《纲要(草案)》重点项目库的主要建设项目有282个,计划投资2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与“十五”相比,增速虽然降低了,总量却翻了一番。今后五年的重点项目建设,既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能源、化工、电力等基础产业项目,还有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川区和山区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协调互动的合作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山川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六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宁夏建设。《纲要(草案)》提出,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和谐。

各位代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可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7.7亿美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基本任务是: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历史性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领“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农力度。按照加大、规范、整合、提高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区市县三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去年。继续对农民实行“五补”,粮食直补标准一律提高到每亩15元。今后,凡涉及农民的补贴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发放。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防止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被抵消。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占用水浇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万吨以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争取在规模、效益、品牌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等36个农林水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紧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唐徕渠西干渠合并、西夏渠、红墩子扬水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保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581工程”,新增水浇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修旱作基本农田35万亩。加快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步伐。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荒漠化土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搞好灌区农田林网建设和环村庄绿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农村“六大工程”,努力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今年,川区土坯房改造、山区危窑危房农民迁居、全区饮水安全问题和中部干旱带百姓的饮水困难、行政村通油路、农村收看8套电视节目、农村沼气入户率、山区太阳能入户率,都要按要求完成任务。部分县级卫生医疗机构达到部颁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深化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对乡镇脏乱差的状况进行重点治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垦系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者。

(二)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托我区新材料产业带,做大做强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电解铝及铝材加工、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产业,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力争经济规模或产品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坚持抓大促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重点支持30户国有骨干企业和30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力争培育神华宁煤集团等6户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10户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各市县也要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资源加工型、专业配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吸纳就业的主体、民间投资的主体。

三是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整体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服务效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培育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产业聚集、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样板工业园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更加注重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山川差别较大,川区是我区的精华地带,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宽裕型小康目标。经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经济强县,争取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西部百强”。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要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加快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转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向统筹城乡、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劳务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依托山区资源,兴办煤电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项目,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继续落实对口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山川共同繁荣进步。

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银川市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要在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努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稳定持久。要适应消费结构整体升级和多样性变化趋势,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引导适度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通信、旅游、教育、交通、文体、保健等消费热点,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邮政村村配送市场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激活规范房地产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突出特色景区建设,构建“一带二区六线”的区域旅游总体格局,把我区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国家鼓励和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今年将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一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进入建设的关键阶段,要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努力实现小省区也能办大工业的夙愿。年内要实现羊场湾、枣泉煤矿建成投产,马莲台、灵州电厂2号机组、石嘴山电厂技改工程全部并网发电,25万吨甲醇项目基本竣工,西部聚氯乙烯公司热电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梅花井、清水营、任家庄、石槽村煤矿,灵武电厂,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等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开工建设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合成氨、92万吨尿素,红柳、麦垛山煤矿,西夏热电厂、贺兰山风电场四期、红寺堡、长山头风电场,宁东热电项目等。加快宁东和银川城市电网建设,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努力实现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和宁东至华北±5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准和建设。加快煤炭间接液化、六盘山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搞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太中银铁路建设,做好神朔铁路延伸至宁东的前期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固原至沿川子段、银川绕城西北段、中宁至孟家湾段建设,开工建设盐池至中宁、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加快河东机场扩建工程,做好固原六盘山、中卫沙坡头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城市道路、防洪、供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使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四馆三中心”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及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固原师专新校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宁夏理工学院、宁夏育才学校等建设进度,新建扩建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

(五)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管理和购销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推进灌区供水体制和水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垦、林业和供销社改革步伐。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和办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财政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不断规范各项税费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决策责任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加强银企、银地合作,支持金融业稳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商品及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宁夏”。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强东西合作,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推进我区产业升级。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注重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今年要确保航空口岸开放。

(六)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跃升的重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势头,必须把科技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贡献率。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转企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建立一批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联合攻关,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筛选一批关键领域重点技术和制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区经济竞争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体,发挥领军作用。

努力夯实教育基础。科技创新,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从今年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打好山区“两基”攻坚战,到明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3133”等重点教育工程,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构建民族教育优质办学体系。职业教育要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培养奖励机制,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七)努力构建和谐宁夏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医疗、环保、安全等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继续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各类企业的参保率。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时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做好救济、救灾工作,解决城乡特困群众住房、医疗、生活等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十二届全区运动会。积极申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高度重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并实行全额拨款。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规范的卫生室,适当提高村医的补贴标准。乡村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零利润。从今年起,对山区乡镇医务人员实行定向招生培养。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区所有社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卫生服务中心(站)。抓好平罗、隆德农村公共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药品招标、配送、价格三统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覆盖面,继续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开展川、山“三无”、“一无”乡(镇)创建活动。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完善体制、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增加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制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气象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努力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八)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及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积极培养、使用回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减轻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负担,引导信教群众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劳动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上来。

深入推进“平安宁夏”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区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改进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把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发挥好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参谋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对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自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责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强政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力戒空谈和浮夸。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促进发展的本领,提高攻坚克难、推动改革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确保完成各项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

我区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发奋图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宁夏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下载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作2012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defstzu王正_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011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王正伟主席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 同志们: 这次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最终版]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报告共分十一个部分。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 王正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稿(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9日在松木坪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镇长 黄兴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人大代表、......

    王伟简介

    王伟简介王伟,性别:女,出生时间:1977年5月26日,1996年毕业于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师范专业,2006年学习汉语言文学,2009年毕业于渤海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广采他......

    邀请函王伟

    主办单位:清镇市新发现信息周报 承办单位:待定 赞助单位: 支持单位: 合作单位: 贵州天运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六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清镇市市政府诚信办(拟定)尊敬的董事......

    宁夏王正伟主席在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仪式上讲话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王正伟主席在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启动大会上讲话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9】67号 2009年4月9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