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3: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近9亿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中国目前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希图提早准备应对未来的养老难题。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较于旧农保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新农保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实施过程控制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效果的保证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求更好地完善现行制度。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China'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bu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the state, society and families are facing more heavy pressure on pension, pension issue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especially the pension problem in China in the last 900 million of the farmers, it is become a big problem now China never be ignored.This has b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o prepare to deal with future pension problems.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lthough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ol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ut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lso not perfect, whether it is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in power system, there are still imperfec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guarantee, which requires us to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system.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and problems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The countryside;Old-age insurance system;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目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全国各省市的新农保新农保参保率持续提升.............................................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坚持的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一、引言

人口众多是中国国情的最大特色之一,而该其中大部分人口又是农村居民。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当时农村居住人口超过六亿七千四百万,超过我国当时总人口的一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进步,而医疗卫生条件也发生了巨大改善,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但受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因子女数减少而照料不足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经济体制变革所带来的农村家庭子女价值观念变化的冲击。但是,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优先保障制度送种大环境和制度背景的影响,再加上大多数农民群体知识水平低下以及资本匿乏这两大客观事实的影响,占中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的这一庞大群体的合法权益往往遭到整个社会的忽略,很难得到保障。

因此,对于国家和政府而言,若要切实保障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村人口的切身权益,切实解除这一群体和我国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则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保体系存在最大不足的地方。正因如此,如何高效科学地探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显然成了摆在国家和政府面前迫在眉睫的大事。它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广大农村人口的利益维护和农村社会稳定,都可谓意义非凡。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持续推进和落实,有效缓解了家庭养老的沉重负担,实现了养老主体的多元化,提高了养老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对保障老人的晚年幸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新型农保制度在全国试点方面的现状

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到2010年年底,在全国三十一省(市、自治区)的八百多个县(市、区)组织实施国家新农保试点,其适用范围包括十六周岁以上的农村人口近一亿八千万,其中六十周岁的老年人口三千五百万,覆盖面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各地也相应的出台了有关新农保实施的意见,例如:2009年9月,陕西省出台了本省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并于当年12月在四十五个试点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2009年12月,黑龙江省制定实施了本省的实施意见,并在十四个试点县区组织实施。近年来,除中东部省份外,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也都就那些了新农保的试点„„

(二)全国各省市的新农保新农保参保率持续提升

据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底,江西省的新农保试点参保率超过五成,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参保率超过八成,甘肃省的金塔县则超过九成,陕西省的宁陕县为九成。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辉县新农保参保率超过八成,高居河南省之首。2010年,西藏自治区的新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农保覆盖面超过两成,2011年的覆盖范围超过五成,到2012年年底,甘肃省庆阳市的参保率超过八成。

(三)参保者中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

据我国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9月底,全国的农民工参保人数超过三千一百万,比上年底增加447万人。

从上述情况看来,虽然新农保无论是在各省市出台的政策方面还是参保率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新农保制度并未形成统一体系,而进城务工者的养老保险转移面临巨大的困境,久拖不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是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些情况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养老保险的普及。农民养老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新农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我国现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众所周知,在新农保制度中,我国国家财政担负了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人五十五元,这是该制度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很多农民参加保险的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五十五元,看似不多,但对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来说,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新农保制度吸引了广大的农民群众参保。但是,就替代率而言,五十五元实在是太少了,远远不能够确保这一群体年老时的基本生活条件,其意义很小。因此,笔者认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应该果断提升缴费比例,增加补贴力度。它还远不能保障农民的基础生活。

2.基金管理运营困难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在现实运行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层经办机构人员少,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金融知识,而有关的专业金融人才就更少,这些机构的基金投资能力和水平显著不高,整体投资效益很低;第二,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整体的基金规模较小,很难产生如发达地区的规模效应;第三,现实中,机构自身不具有独立性,基金管理经常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甚至出现基金被政府有关部门挪用的情况;第四,当前我国现行制度对于农村新农保基金的管理者不明确,管理分散,而且相应的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基金管理控制和安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基金运营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使得基金在地方上的运营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导致有些地方的基金运营难以为续。

3.地方财政补贴不足

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新农保要求政府给予每人每年三十元的地方财政补贴。也就是说,在外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每月可获得两块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显然是太少了,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在农民个人的养老金中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农民群众的眼中,每年三十元根本就看不见,有时所交保费甚至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实质性消失,当然大家对参保也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不过,与旧农保完全没有硬性规定相比,新农保强制性要求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贴三十元,还是有所进步的,尤其是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新农保的吸引力还是存在的。因此,我国新农保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的农民养老工作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对于中东部特别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来说,三十元实在是微不足道,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也无法对农民养老发挥丁点作用。因此,总体上看,我国地方补贴一刀切的模式需要调整。

4.制度衔接存在着问题

(1)新旧农保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比较明显,无法有效衔接。尽管《指导意见》对前后制度的衔接问题做了规定,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目前两者的衔接尚不协调,虽然中央明确要逐步实现两者的衔接一致,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转轨政策和措施,如何实行两者的对接和是否能够实行两者的衔接还是一个问题,这也涉及到新农保试点能否推广并最终向城镇养老保险平稳过渡,同其顺利对接的问题。

(3)新农保制度在不同省区的实施情况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知道,近年来,我国东部省区根据自身情况对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很多尝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划分统筹层次、保险档次,确立不同的保险费负担机制,这些为我国新农保制度改革创新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成功做法。部分地区采取四级分担机制,即区、街、村、个人分别承担相应比例的保费;有些地区依据年龄的不同划分档次。各地区也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自的补贴力度。毋庸置疑,这些因地制宜的尝试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地区的局限性,它们很难对流动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作出合理规定。因此无论从各省区,还是各县区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农保制度的衔接问题是当前新农保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人员流动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果新农保制度不能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那么势必影响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合理统筹、科学规划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是当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5.统筹层次过低

当前,我国的新农保主要是县级统筹模式。一方面,这种较低的统筹层次给国家对新农保的统一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首先,县级统筹层次不利于国家对新农保的普及情况的及时掌控,新农保中产生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很难及时反映到中央政府手中,这就导致中央很难掌握地区新农保推进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利于新农保制度的改革和推进。其次,这种低层次的统筹,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中央获得的有关新农保落实情况的数据是地方政府直接报送过来的,也许是经过一系列粉饰过的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过于夸大的新农保进展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县级政府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相对比较匮乏,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即使有些官员真正想办好普及新农保这件大事,却由于手边资源的匮乏、能力的有限,导致其丧失自信心。由此看来,较低的统筹层次也不利于对真正想办实事的官员的激励。

(二)新农保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和财政投入差异巨大

首先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小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劲不足主要是由我国综合实力不强,特别是经济实力不够强造成的。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规模已高居世界第二,但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较低;这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见证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但是中国的人口基数之庞大这一点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因此虽然我国对新农保投入巨大,但被十三亿人口分,每人所得到的就很少。这在GPD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我国的GDP高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却不足全球的一半,不及日本的八分之一。我国新农保得到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积极支持,但由于我国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不高的制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遍的大量的财政补贴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支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新农保制度对于农村养老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是当前我们最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中央政府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财政投入不均衡,这也是造成农村养老金替代率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如前所述,中央对新农保的投入对于农村养老来说是杯水车薪,不能对农村养老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一直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和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另世人叹为观止。但我国的财政支出倾向于产业投资,对于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很小,其未来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新农保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2.管理体制不健全,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当前我国新农保基金运营管理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新农保管理体制落后。我们知道,新农保基金的管理运营,是一项商业性的金融活动,需要有安全保障,也需要金融和相关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其运营管理必须有专业的金融人才,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营制度,并配以相关的硬件设施支持。但如前所述,我国当前的新农保统筹为县级统筹,其人财物资源都很匮乏,特别是缺少专业的金融人才支持,这就导致其管理运营制度机制的落后和不完善。同时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水平差异巨大,在西部地区,很多县区至今仍然在用传统的笔纸记账方式来运营新农保基金,这给基金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境。第二,基金投资渠道单一。当前,对于新农保基金而言,其投资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者为购买国家债券,一者为存款获息。然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的态势仍然十分明显,长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这就使得购买国债和存款利息都无法填补因通货膨胀造成的基金的货币贬值,因此上述两种投资路径都无法实现基金的保值,更遑论增值。国家规定上述两种投资路径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稳定性,避免投资失败造成基金损失。但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危机形势日益严峻,新农保基金必须实现保值增值。因此,想方设法创新投资模式、增加基金收益是十分必要的。

3.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我国有关新农保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三十元,这是硬性的统一要求,虽然这个数字很小,但是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30元的补贴力度对于一些发达的市县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就西部贫困偏远山区而言,三十元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况且,除新农保外,政府还有其他的社保投资,农民也可从中获益,例如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等,在既要照顾到全县各地区经济顺利发展,又要保障农民的医疗补贴等需要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这些贫困地区的政府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也就是说,新农保覆盖率在未来会不断提高,而地方财政的压力也会持续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如青海西藏等地区的财政压力会比东部发达地区更大。倘若新农保的覆盖人群不断增加,那么很多贫困地方的财政可能会承受不起,甚至导致政府债台高筑,面临破产的可能。

除此之外,我国的新农保是国家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这种社保补贴额度在群众眼中往往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当前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可靠的增长,也可能有充裕的财力为农民养老保险提供补贴。但我们知道,我国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加之近年来环境整治导致很多企业停产停工,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出现显著减少,社会保障的刚性增加特点势必会对政府财政造成冲击。如果财政补贴无控制的、无计划的增长,最终有一天,养老保险的补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养老保险的开支数额巨大,会造成地方政府极大的财政负担,这也是在西方一些高福利的国家已经开始出现的现象。同时,社保福利的提升一定程度会增加社会公众的惰性,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4.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们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困境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也成为我国新农保制度地区衔接和统筹层次较低的根本性原因。首先,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我国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种阶梯状的发展区域,东部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中部地区发展程度一般,而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则十分落后。其次,即使在一个省内,也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像广东的山区、江苏的苏北等地就是发达地区的贫困地区。而与此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各地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政府补贴力度方面的不同,发达的地区,政府补贴力度较大,而农民也相对富裕因此选择地投保层次也会很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的情况恰恰与此相反,政府和群众都没钱,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双方对新农保的投资和支出都很少,这就使其无法与发达地区对接。因此可以说,区域经济差异是导致新农保制度衔接困境的根本原因。

此外,国家政策上对于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所倾斜。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采取不平衡的发展策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它却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在政策上的倾斜都导致了新农保提高统筹层次上的困难,高统筹层次就会要求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进行转移支付,这又容易导致地区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国家要提高统筹层次,必须要解决考虑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

四、我国新农保制度发展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一)应坚持的原则

1.适度保障原则

适度保障,也就是说保障程度应当符合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要与当地的基本生活水平相一致,确保能够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也就是说我国新农保的保费标准应当按照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考量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和最低生活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现有的储蓄存款状况。此外,养老金的标准应当根据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适时适当调整,确保农村老人生活质量不因物价和通货膨胀而受到影响。

适度保障还要考虑到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不能设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的财政补贴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大的负担甚至会造成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过度保障也会产生西方福利国家普遍出现的“福利病”,即纵容农民产生惰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出现不劳而获的现象,这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

综上所述,我国新农保要坚持适度保障原则,即确保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需要相符合、相一致。当然,坚持适度保障原则,需要政府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地区的农民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农民的收入、最低生活需求、现有储蓄等。虽然坚持适度保障原则会产生一些费用,但是适度保障对我国农村养老金的替代率和地方政府补贴力度的改善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这部分投入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应该投入的。2.差别性原则

如前所述,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十分明显,有鉴于此,我国当前的新农保制度改革完善,须坚持差别对待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应该由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新农保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须符合本地区的特点。特别是要在项目的设置,地方补贴额度以及基金的投资渠道和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推进进程上都应该突出地方特色。例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的地方补贴应该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多一些,养老保险的覆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盖面推进也应该相对快一些。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应该适当放慢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的推进步伐,地方财政补贴也可以相对少一些。

其次,新农保要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因为贫困地区,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相对发达地区都比较匮乏,因此在新农保中要把贫困地区作为特例对待,在这种情况下将贫困地区和发达经济地区一视同仁就是极不理智的做法。因此新农保的政策制定时就要体现出向贫困地区的适度倾斜,尤其是在财力投入方面要有所倾斜。

再次,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符合本地情况的农保模式。虽然,我们要求在国家整体的范围内要建立统一的新农保养老保险体系的组织结构,但是这与基层建立不同的更符合地区特点的地方组织机构并不矛盾。我们应该鼓励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因为他们比政策制定者更加了解自身所在县、乡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农民群众的智慧,鼓励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建立更适合具体县情、乡情的最优组织机构形式,以便达到最优工作效率。

第四,我们应借鉴日本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农民,分别建立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农民的需要,能显著提升我国的养老服务水平。另外,对那些已经退出劳动力队伍的老人,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保险,保障他们晚年的基本生活。3.多样化原则

如前所述,我国当前的新农保制度存在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和政府财政补贴偏少等突出问题。因此,坚持多样化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就目前看来,我国在较长的时期内,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因此,新农保对于农村养老和我国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村普遍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保障的效力会日益减弱。而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国家也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保障农民的各种养老需求的,包括生活上的照料、感情上的沟通需要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开发更丰富的保险产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养老的需求也会变得多种多样,这样暴露出了,我国在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方面的创新性的不足。由此看来,政府鼓励企业开发有特色的养老保险产品是具有很重要意义的。除了现有的家庭保险、基本保险、储蓄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之外,还应建立更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补充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全方位的保障农民日新月异的养老需求。4.法制化原则

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关新农保的法律制度,为农村养老的落实和执行提供法律依据。众所周知,当今中国乃是法治之中国。没有法治,农村养老便无法可依,相关各方就无法明晰各自的职责分工、缴费比例等等,政府和民间的合理分工也就无从着手,更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从欧美日等国的社会保障来看,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也都是先通过立法确立各项制度,然后依法推行和落实。我国新农保当前正在有序探索过程当中,农民养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老保险处于先行试点阶段,然后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慢慢推广的,再者由于各地农村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即便要推广,执行落实机关也必须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本地实际来制定实施细则。我们知道,我国地区经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统一化也是新农保发展的大势,因此推进新农保法治化势在必行。其他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相关的单项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也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进而不断完善。此外,还要通过立法要求政府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其次,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求各政府机构做到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做到严格执法,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更要做到依法办事。

再次,要发挥各级监督主体的作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加强对新农保制度制定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新农保工作在阳光下开展,新农保基金管理在阳光下运营。

(二)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多支柱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当前新农保中养老金替代率偏低,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提升政府的投入。我国中央财政应当持续增加对中西部地区新农保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这些地区广大农民群体的养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以克服当前我国地区不平衡的弊端。此外,除了中央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地方政府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现行新农保制度规定地方一年补贴新农保30元,这对于我国农民的生活支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中央财政要负担新农保的兜底责任。目前,上缴的养老金以及政府补贴的部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经常会因为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或者被一些地方官员挪用。因此,为了确保农民的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以及最终能够真正下发到农民的手中,中央政府必须在新农保中承担最终的风险。

从全球各国的新农保成功经验来看,多支柱的农保体系是一个共同的成功做法。根据我国的国情,特别是人口多这一国情,政府对新农保的高补贴确实有着很大财政压力。多支柱的农保体系无疑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多支柱的农保体系应当包括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商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个人储蓄等多个方面的养老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根本目的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吃穿不愁,但它无法保障老人能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补充商业性养老保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是由同农民自愿选择的,无论是缴费标准和缴费年限都可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进行选择。这对没有进入老年阶段,且在目前看来生活上还有富余的农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家庭养老保障还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保障方式,这种保障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金钱上的需要,还可以满足老年人在感情上的需要。个人储蓄也是一种很好的保障方式,这种方式也很符合我国传统的观念。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个或两个子女的家庭比较多,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年轻家庭的养老负担也变得更加沉重。所以,农民在可以参加劳动时,多增加一些个人储蓄,是很有必要的。

2.优化农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通货膨胀,这就使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变得困难起来。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实现我国目前农保基金的多元化投资。也就是说在确保基金有固定收益的前提下,也要进行适度的风险投资,确保基金的持续增值。就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投资组合,一方面保留现在的储蓄和购买国债的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将部分基金用于购买企业债券。这在欧美日等国都非常常见。但企业债券相对而言要比国债的风险高,但比股票、基金等风险低。要进一步减少基金的投资风险,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建立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股市有风险,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本无归。因此,农保基金不宜进入股票领域。除了企业债券外,投资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投资往往都以中央财政为保障和兜底,非常的可靠。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就采取了这一投资方式,效果很好。

此外,除了拓展基金的投资渠道外,设立一个专门的基金运营机构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建议,应当设立一个由国家控股的商业性基金投资公司,由其专职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为确保基金安全,笔者建议学习智利的经验,立法规定投资公司的盈利只能是获取基金管理费。若公司经营很差导致破产,基金的安全不应受到影响。政府可以适当的对这些基金投资公司进行规范和调控,保证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应该确保这个专门的基金运营机构不受地方政府控制,避免出现地方政府随意挪用基金的现象。3.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加大对农保的监管力度

要解决地方政府补贴困难,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财政补贴难以为继的现象,从根本上要增加地方财政和集体的收入,增强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强地方政府实力,有多种渠道。第一,可以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有交通便利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物流集散产业;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有些地区还可以发展养殖业,绿色能源产业等等。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向一些稳定发展的有保障的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投资,这些企业上缴的税收也可以增加地方政府收益。

监督是确保新农保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调动各个监管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对政府落实农保制度的监督。要让农保基金在阳光下运营,让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知道社保基金的流向。此外还可让一些有资质的民间组织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管中来,提高新农保制度落实的透明度和阳光化,有效遏制地方腐败,防止资金挪用。

4.搞好新农保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首先,在新农保与老农保的衔接问题上,要秉着将在老农保时期的保险金全部转入新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农保账户中,这也是为了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保护参加老农保农民的利益。其次要促进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的转移和对接。农民和城镇居民同为我国公民,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农民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在两者的对接方面,要坚持两大原则:一者为就高原则,也就是农民保险要按照城镇保险较高层次的标准来支付;二者相互折算,两者的缴费年限应当相互折算。做好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顺利对接,是一个缓慢的摸索的过程,需要我们倾注极大的精力和耐心。

如上文所述,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其根本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根本上要首先缓解这一矛盾。首先,要增强农民的谈判力量。我们知道,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三农利益都是被牺牲的,都是为城镇利益而服务的,农民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让位于其他利益,特别是让位于城镇居民的利益,究其原因,在于农民没有一个有组织的谈判力量。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深化等措施使农民意识到他们需要这种谈判力量,并且只有拥有这种谈判力量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其次,要对城镇居民进行广泛的宣传,农民在我国虽然占多数人口,但是他们并没有有组织的谈判力量,再加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他们在我国是属于弱势地位。宣传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城镇居民认识到农民的弱势地位,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能够主动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并且能够理解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对农民有所倾斜。5.提高新农保的统筹层次

如前所述,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中央、省级等财政较为充裕,在此情况下,对于新农保,有条件也应当提高其统筹层次。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中央财政收入长期以来都非常的大,一直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五成。因此县级政府位于县、市、省、中央这一金字塔的最低端,可想而知,所剩的财政收入就寥寥无几了。但是在事权分配上面,我国实行的却是层层下放的事权划分体制,县级政府要管理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在内的多项公共服务事业,这以县政府的仅靠有限的税源和很少的税种为来源的财力,是完全不能够进行有效地财政支持的。

由此看来,要想确保新农保中相关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提高新农保的统筹层次势在必行。在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大都实行的是全国统筹。这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层面上,这并不是单单靠一纸主席令就能够解决的。但我们也看到,提升统筹层次会加大中央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如何能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同时,不会造成中央政府过度的财政负担呢?我认为中央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对大型的国有企业的上缴利润,目前如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国电信这样垄断国企上缴利润仅为10%,这对他们每年相当高的盈利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有义务为9亿多农民多做一些贡献。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陈诗达.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8.[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13-18.[3]张开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逻辑,制度困境与政策前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宄生院学报,2012.1:108 [4]冯铭.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5]石秀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公报[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7月29日.[8]黄劲松.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4.[10]安增龙.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M].西北出版社.2013.[11]宋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12]陈昌丽.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2):5-8.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辅修专业学士学年论文

第二篇: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理念,长此以往,形成了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众所周知,我国的城镇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他,都明显比农村优越,社会保障方面则更是如此。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更甚之,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下,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首先从理论视角考察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渊源,其中包括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社会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人口老龄化,另外,界定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能;其次,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旧农保的介绍是对新农保出台做了铺垫,重点分析了新农保的内容及其特征,并且就新农保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考察了世界上三种养老保险类型的国家,包括现收现付制的德国、福利型的瑞典、强制储蓄型的智利和新加坡,分析了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建议;最后,通过对我国新农保的分析以及对国外部分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提出了我国新农保发展的政策建议,法制建设是保障,完善制度细节是关键,政府职能的发挥是必要,资金的保值增值是目标,基层机构建设是基础。当然,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如经济、政治或者其他不确定因素,仍然需要做新的调整和完善。鉴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并未达到高级阶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职能法制建设基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3.89;F842.6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导论12-191.1选题背景与意义12-131.2文献综述13-171.2.1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3-141.2.2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14-151.2.3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15-161.2.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16-171.2.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171.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191.3.1研究对象17-181.3.2研究方法181.3.3论文框架18-192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综述19-242.1相关概念界定19-202.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20-212.2.1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202.2.2社会公平理论202.2.3福利经济学20-212.2.4人口老龄化212.3我国农村存在的养老方式21-222.3.1家庭养老21-222.3.2自主养老222.3.3社会养老222.4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职能22-242.4.1立法职能22-232.4.2财政职能232.4.3监督职能23-24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24-333.1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24-253.1.1探索阶

段(1986-1990)243.1.2试点阶段(1991-1992)24-253.1.3曲折发展阶段(1993-2002)253.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25-293.2.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26-283.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28-293.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9-333.3.1法制建设落后,政策存在不稳定性29-303.3.2“捆绑缴费”问题与普惠式的悖论30-313.3.3基础养老金标准偏低,难以达到真正的“老有所养”31-323.3.4管理水平落后,经办力量薄弱32-334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33-384.1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条件分析33-344.1.1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33-344.1.2工业化程度进入中后期344.1.3城镇化水平较高344.2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介34-364.2.1德国模式34-354.2.3瑞典模式354.2.4智利、新加坡模式35-364.3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36-38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景与展望38-425.1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相关制度细节38-395.2明确政府职能,扩大财政投入力度395.3提高保障水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39-405.4完善筹资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405.5重视基层机构建设,加强账户基金管理40-42参考文献42-44致谢44-4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三篇: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发,通过对这一政策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几患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建议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并有加速趋势,而其中农村老龄人口占75%左右。这就意味着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养老保险制度是化解老年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现行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家庭+土地”为主的养老保障模式,农村老人的养老生活方式主要有多代同堂型、分居赡养型和独立生活型三种。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村人口加速老龄化;大量农用土地被国家和集体强制征收用于城镇建设,耕地减少,农民难以增收,土地养老模式被打破,失地农民亟待养老保障;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家庭规模加速小型化,农村家庭人口已经实现了由多子女家庭结构向“421”家庭结构的转变,目前逐渐出现“621”乃至“821”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子女养老的比例在下降,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冲击。这些给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国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试点的,主要依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性文件,基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的运营和保值增值;参加保险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由社会保险机构定期计发养老金。但是,“老农保”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大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处于非常薄弱状态,各地集体补助标准千差万别,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得不到落实,没有体现出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互助性以及公平性原则;税务系统并没有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规定可以执行;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均没有给予应有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投保金额基本上都集中在低档次的投保水平上,所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很难实现;缺乏有效的基金监督机制,以致造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和违反政策,强行拆借、挪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基金已被挪用多年,至今难以收回。这样,参保农民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80%人口在农村,因此,农民问题的解决便成了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而农民问题中养老保险又是重中之重。鉴于旧农保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停滞和落后,所以亟需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这一政策的出台和试点实施,意味着中国农民自古以来依赖土地和家庭养老的模式即将发生改变,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可谓是一件大事。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但是,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是否能就此解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怎样的生命力,有待探索。

三、“新农保”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对于“新农保”的宣传与推广,采用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本地政府宣传部门为主,并没有过多的借助其他媒体手段。而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劳动力流动频繁,且有部分是常年不在家,家中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对于政策的理解并不到位。

(二)缺乏指导各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政策。由于各部门认识不一致,具体规范新型农保制度的制度模式、筹资方式、政府补贴、待遇调整、工作机制等重要内容的具体指导意见一直没有出台,再加上乡镇缺乏专职、专业保障人员,且缺乏专业知识,对于新事物适应能力缺乏经验,群众有疑惑得不到及时答复和解决,影响到了政策的推行。

(三)部分地区融资压力较大。虽然“新农保”政策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但是,在一些西部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地区和贫困地区,个人缴费这块恐怕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农民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四)制度衔接问题。一方面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人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但是,有一些。„老农保”参保人以前缴纳的保险金以何种方式并人,资金以前运用产生的收益如何计算。另一方面,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意味着这一部分人的基础养老金将形成“国家债务”、“转制成本”,长期看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会形成多大的需求和财务压力。此外,不少地区还探索出农村独女户、双女户等特殊的养老保险制度,参加“新农保”后,这些制度怎样处理。

(五)资金运作与监管问题。由于新农保的建立符合中国农村养老需求,当期马上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加入进来,这样也会形成相当大的缴费收入,对于新农保的农村养老基金的管理、增值保值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要有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如何增值保值,资金的安全性有谁来保证,由谁来监管,这也需要在管理方面马上出台相应的新政策。

四、对策与建议

(一)采取积极全面的宣传政策。针对目前农村人口流动频繁,群体意识不强的现状,循序渐进,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采取办电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牌、彩装宣传车等形式,合理有效地宣传农村社保的政策,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教育群众树立防老、养老、敬老意识,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社会保险是养老的可靠保障,自觉、积极参保,使保险进入农民的思想里,成为生活的部分。同时也要将政策宣传到位,不能急于求成,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项工程非常浩大的工作。

(二)出台具体的指导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情况和人口结构,在全国性政策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新型农保制度的制度模式、筹资方式、政府补贴、待遇调整、工作机制等规范到位。同时抓紧建立专业的基层社保单位,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老年居民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保险制度,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缴纳一定的保费,缴纳保费的多少应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情况,设置多个缴费档次,鼓励当地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参保农民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对于特殊地区,国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变全年一次趸缴为分期收缴,以缓解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

(四)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新老制度的衔接是“新农保”政策开展的一个关键点,其制定和实施得难度比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度衔接的办法,兼顾公平与效率。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应可以相互转换、衔接。“新农保”在制度制定时需留有接口,以便将来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衔接。一是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详细转换办法在统筹区域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衔接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完善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把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都予以体现。

(五)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其中个人账户将会积累起大量的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将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大挑战。为了更有效率地运用农保基金,保证其安全性,必须提高新农保基金的统筹层次。要加强立法,为农保资金的运营和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监管,防治农保基金的挪用、挤占、挥霍与浪费。要加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培育,为农保资金的投资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公共财政

二、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新问题, 说明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并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

三、正文: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财政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新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1、农村居民生产方式分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

我国正处于从农业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

2、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模式改变。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老人已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且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老人典型的老龄社会。按国际通行的标准,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 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2003 年, 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是“城乡倒置”,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不仅是我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 也是老龄化程度和老年抚养比最高的地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中城镇有2873 万人, 农村有5938 万人,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城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7.35%,城镇为6.30%。因此,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并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 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2005 年,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已达3.22∶1。同时, 一些制度性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差别, 农民的弱势地位逐渐显现。如果考虑水电、交通、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差别,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际已达6∶1 左右, 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仅为1.5∶1。城乡差距大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普遍不具备进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承受能力, 而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中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稳定, 缺乏法律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1992 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 这些办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 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 保 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 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 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 缺乏稳定性。

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 难, 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 导致了本来就心存疑虑的农民更加不愿投保, 这也是缺乏法律保障的结果。

2、财政投入少, 资金来源单一, 造成农保覆盖面小, 保障水平低, 社会互济性差。

1992 年颁布的《基本方案》规定, 农保资金的筹集要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但多年来在实行过程中, 基本是由农民自己缴费自己养老, 集体和国家的责任基本没有体现, 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 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 而且不存在社会统筹。这样农村养老保险金只能由个人全部缴纳, 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个人自我储蓄积累保障。造成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少, 覆盖面小, 总体缴费水平偏低,养老待遇计发办法不合理, 每人平均月养老金只有十几元, 甚至几元, 这样的待遇水平远远不能使养老人员安度晚年。

由此可见,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低, 社会互济性差, 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a、没有建立起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还有仍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这些不同身份和背景的农村劳动力,其负担能力不同, 所以应因人制宜, 针对不同身份的农村劳动力, 根据其经济社会属性和负担能力的不同, 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b、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未能实现城乡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机衔接。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 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 根本无法衔接。但 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城市化的步伐将会加快, 有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流向城市, 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普遍不具备进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承受能力, 而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中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使他们成为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的真空阶层。

(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

1、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除了通过发行国债的部分收益和部分国有资产的部分收益进行融资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另一条新的融资当道,就是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转化为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但是,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之后,只能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如果把这仅有的补偿转化为养老保障基金是不现实的,对于建立养老保障基金也是杯水车薪。因此,今后应该提高征地补偿,从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障基金。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把这笔资金用来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基金。如果认为谁的土地被征用谁得益的话,这样又会制造出新的不公平。因此,征用土地的补偿应该为全体农民甚至全体城乡人民分享。

2、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 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变化无常, 不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在这方面也没有规范统一的业务、财务及档案管理 的规章制度, 都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稳定性。而立法是达到稳定政策的最好途径。同时, 注重制度化建设,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管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 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管理。

3、优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a、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围绕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目标, 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b、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使他们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中, 逐步从土地保障转换到现代社会保障系统。在制度设计上, 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社会保险权益可以方便地转移接续,并保证其流动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害。对于长期在城市就业并定居的农民工, 应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c、对于仍然固守在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则需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保障能力。明确政府在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主导作用,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变“个人缴费为 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 根据各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并同步增加保险的享受标准。

d、积极探索“城保”和“农保”相对独立, 又可以相互转换的运行模式, 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打好基础。针对传统农保保障水平偏低且固定不变的缺陷, 实行将最低缴费和给付标准与农村最低保障标准挂钩的方法, 建立缴费的增长机制, 缴费标准的可选择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政府对农民提供适当保费补贴的范围,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4、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扩大农保覆盖面和提高其社会保障功能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财力保障。过去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及其财力分配存在重大缺陷, 对农业的生产力投入不足, 对农村的社会性投入更为匮乏,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发展滞后, 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得以固化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精神,防止城乡差距过度扩大, 必须调整和改变现行财政分配不合理的现状, 切实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 要让公共财政逐步覆盖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弹性非常大,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都如此。少量的补助就能大大增加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率。从政策意义角度讲, 财政补助是农保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较少的投入就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 这对农保事 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 的要求, 以缴费补贴、老人直补、基金贴息、待遇调整等多种方式, 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建立农民参保提高待遇水平。

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降低农民参保门槛, 提高保障水平。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工作体系的投入,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不再提取管理服务费, 人员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尽快解决原制度从保险费中提取管理费, 用于人员和工作经费的问题。同时要以多种方式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 要降低门槛,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 以政府投资为主, 低水平起步, 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摘要:2010年初河北省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以对河北省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为基础,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之前政策相比较具有的优势,分析制度存在的缺陷,为今后新农保的普及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新农保养老保险农村

0 引言

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的重要措施,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缓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国务院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建立新农保试点,并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农民的全覆盖。本文依托于对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立足于新、老农保的对比,分析新农保的优势,对新农保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新农保与老农保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1.1 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强化政府责任 老农保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原则。在绝大部分地区,集体补助难以到位,实行的是个人的完全积累模式,本质上是农民的一个长期积累。这是老农保难以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改变了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账户累计的方式。要求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55元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其余50%有地方财政承担。另外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这一特点,使之与老农保相比,更具社会性、福利性,对农民更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保参保率低的问题。截至6月底18个新农保试点县(市)平均参保率达到91.4%,有82.3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领取了养老金。而在2008年,这一参保率只有4.7%。

1.2 建立了待遇调整机制 老农保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取决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积累额。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引入了待遇调整机制,会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动,适时地对基础养老金和缴费档次设置: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也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此外,政府会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待遇调整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好的增加农民参保的热情,能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居民收入、物价水平也在不断的增长。假如不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十年、二十年后,政策必定不能再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如老农保每月2元~20元的缴费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了。

1.3 政策的衔接性 老农保很少考虑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转化,并且片面的限制其他形式养老保险的开展。而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之初,既考虑了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此外也考虑了老农保与新农保的衔接问题。

1.4 强化基金管理与监督 老农保的基金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私自挪用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原河北省劳动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原处长就因挪用农村养老社保基金而被判刑。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

同时,基金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再从基金收入中提取。并且政策强调了社会保障、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新农保推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少,所

以农民的缴费能力很有限。鹿泉和枣强地区,选择100元缴费标准的人能占到80%左右。

按照大部分人群选择的100元的缴费标准缴费15年计算,其年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约65

元的养老金。按照最高档500元的缴费标准缴费15年计算,其年老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约

105元的养老金。而据河北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我省农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为3125.55

元,即每月约为260元。所以,65元或105元的养老金都很难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另外

鹿泉地区的农村低保金是每人每年1110元,即每月92.5元,远高于65元的养老金。可见

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2.2 新农保的集体补助难以到位 90年代我省大部分的村集体企业都已关停,加之农村整

体经济实力较弱,在绝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补助难以到位。在调查过程中,仅有发展集体企业的曲寨村,出租土地的北寨村等极少数几个村子对农民进行了新农保进行了补贴。面对这种

情况,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财

力实现“以工反农”,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的协调发展。

2.3 保富不保贫 采取自愿入保的方式实际上主要吸纳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而对于

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既没有经济能力的又需赡养老人的一部分困难群体吸纳不

进来,他们享受不到政府给予的养老补贴。应当考虑由财政为这一部分困难群体提供一些额

外的补贴,使其有机会享受的政府给予的养老补贴。

2.4 半强迫性质 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

见》,中明确规定了,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

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是很多农民产生了反感,同时也使

得一部分无子女赡养的老人领不到养老金。此外,地方政府存在逐级压任务、定指标的情况,各级干部为逐政绩,在考核中争佳绩,对农民半哄半逼要求其参保。

2.5 一县一策,不利整合 新农保中央发布了指导意见,但由县级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具体

政策,组织实施。虽实现了因地制宜,对当地农民有一定利处。但导致新农保在各地政策不

尽相同,存在一些差异,这就为以后制度的衔接和统筹层次的调高赠加了难度。例如鹿泉和

枣强地区,新农保的补缴情况相差很大。鹿泉有80%的进行了补缴,枣强地区仅2000余人

选择补缴。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6.7.[2]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人民出版社[M].2006.12.[3]刘海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4]陈美.制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5]李晓柄.司选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

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道路。

1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

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

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

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

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

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

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

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

农民。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

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坚持政府主导,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

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

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坚持预

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

治力度。加强农村药品配送和监管。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

国策,推进优生优育,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有效治理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難題は農村の老後対策

都市の高齢者対策も深刻だが、農村ではさらに困難に直面している。

中国高齢科学研究センターの調査によると、農村では60歳以上の高齢者が1億人を超え、全国の老年人口の75%を占めている。農村の高齢化率は都市に比べて1.24ポイント高く、この状態は2040年まで継続すると推定されている。都市と農村の高齢化率の差異は、両者の経済社会の発展過程と社会保障の格差を増幅し、農村部の高齢化問題をますます深刻にしている。

下载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

    试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试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6-17 16:39:00 ] 作者:李明 李丞北 编辑:studa090420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初进行试点,逐步在农村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缺......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黑龙江省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仍处于“制度真空”状态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达到规定年龄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 作者:张平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7期 【摘要】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事业起步晚,目前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自200......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