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市十二届人大五次 会 议 文 件(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2月5日在肇庆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肇庆市市长
郭 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部工业总产值超4千亿元,第二产业占三大产业比重首次突破50%,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肇庆新区获得省政府首批9.3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南广、贵广铁路建成通车,肇庆进入“高铁时代”。
一、突出抓发展调结构,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三位和全省中上水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45795元,增长9.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14%、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1亿元,增长1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8.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8.4亿美元,分别增长19%、13.5%、1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四会市和高要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分别名列第一、第五位,四个山区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4.7:50.0:35.3。工业规模效益上新水平,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2.42亿元,增长14.3%,增速居珠三角首位;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增长超20%。我市被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九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5.6%,金属加工产业成为首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68家,累计有2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怀集登云汽配成为我市山区县首家上市公司,羚光电子成为全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45%,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增长5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1.5%,融资超市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63.29亿元;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启动建设,旅游收入增长7.4%;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增长76.7%,汽车销售增长 36.1%;房地产投资增长10.1%;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72.03亿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年度建设项目全面完成,获省奖励用地指标1550亩。粮食生产实现六连增,新品种水果种植、畜牧产品和水产品养殖迈向高值化。广东省(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获批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居全省第三,分别带动14.8万、13.4万农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建立重点技术创新和改造项目库,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7个,总投资近50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1.1%、27.1%。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创新型企业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1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5.9%、25.9%,全面完成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任务。建成国家级建筑五金产品质检中心和市电子信息、铝合金压铸产品质检平台,新增名牌产品30个、驰名商标7个。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建成创意产业工程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和华南智慧城等物联网、云产业基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广宁县成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县。
重点项目建设提速。超额完成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0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9.32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6.1%,完成率全省第一;交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98亿元,创历史新高。又一条出省通道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建成通车,直通广州白云机场的珠三角环线高速黄岗至花山段建成使用,广佛肇城际轨道肇庆段完成路基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全线施工,汕昆、汕湛高速肇庆段正式动工,枢纽门户城市的立体交通网架逐步成型。现代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 145.3%,中恒一期、风华高端新型电子、三浦重工等重点产业项目投产。景福围三四期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二、突出抓平台促开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肇庆高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市首位,新增注册企业增长63.4%,新投产企业25家,新动工和增资扩产项目42个,引进海王集团等优质项目57个,被认定为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被评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园区”,大旺产业园连续六年被评为省优秀园区。德庆产业园完成规划调整,高要产业园申报获批,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16个在建报建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5个,合同总投资近200亿元,三个省级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增长22.9%、20.6%。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合作项目22个,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起步区路网管网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引进项目64个,已建成投产14个。肇梧战略合作取得新突破,38项重点合作项目启动实施,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组建运作,连接两广交界的大园桥等项目建成,引进项目17个。与云浮、贺州等周边地区合作迈出新步伐。
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出台创新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主题招商、产业招商,成功举办“珠三角—东盟〃大西南经贸合作交流会”和“肇庆金秋—先进装备制造业招商洽谈会”,分别引进投资685亿元、496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7 个,合同外资额33.3亿美元,增长7%,新批和增资投资额千万美元以上项目97个;实际吸收外资13.3亿美元,增长7.4%。
三、突出抓建设强治理,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新型城市化稳步推进。出台“多规融合”的《“两区引领两化”发展总体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启动编制,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从194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平方公里。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批准实施,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累计收储土地2.7万亩,已建或在建道路11条,北师大附属学校、肇庆东站等重点项目建成,引进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绿轴生态城等优质项目。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阅江大桥、西江北岸江滨西路示范段、鼎湖大道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动工及续建“三旧”改造项目15个。各县(市)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达62.4%,光纤覆盖95%以上城市小区、通全部行政村。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市域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编制完成100个行政村规划,村庄规划率提升到80%。名村、示范村创建进度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绿化美化乡村141条,新创建省卫生镇6个、省卫生村173条、生态文明示范村29条,累计创建省级宜居城镇21个、宜居村庄39条。镇村全部建成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点。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掀起新一轮绿化肇庆大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热潮,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复查。完成植树造林29.64万亩,建成生态景观林带160.8公里,新增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2个,北岭山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市垃圾场扩容二期工程和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使用。划定乡镇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星湖水质整治首期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6.1%。
大气整治力度加大。专门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组建环保警察,实施环保六大行动计划,实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关停违法违规排放企业117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综合治理和环保综合执法,63条陶瓷企业生产线改用天然气、206条签订用气协议,陶瓷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整治锅炉244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58万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2.5个百分点,PM2.5、PM10浓度年均值逐步下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四、突出抓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用于10类民生支出163.69亿元,占预算支出69.5%。十件惠民实事顺利完成,提升就业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公路硬底化等超额完成任务。各类社保参保任务全面完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常住人口,社会保障卡发放覆盖参保人群。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8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月均1801元,鼎湖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年最高支付额提高到27万元。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600元的农村居民、低于5640元的城镇居民和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达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发放高龄老人津贴4280万元。【2015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累计投入扶贫“双到”资金4.55亿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6198元。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省教育强镇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端州区通过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6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广东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6个县(市)全部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臵使用基本药物,完成首批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设备装备,98.9%的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效防控登革热等疾病。包公文化园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三馆一宫”启动规划建设,成功承办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四个山区县被评为(复评)全国文化先进县,建成100个村级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开展文化管理体制试点改革。启动奥体中心和50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提前实现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受理“单独二孩”申请5167例。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人防、国防动员、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管理不断完善。实施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城管“执法通”防控平台推广应用。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端州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出台第二批市本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新增社工机构5家、社会组织144家。社会治安“大视频”建设有效推进,联勤武装巡逻实现常态化,“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7.1%,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7%。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五、突出抓改革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市政府牵头组织的45项年度改革任务40项已经完成、5项正在报批。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组建国联控股新型融资平台公司,水务集团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商事制度、企业投资备案制等改革基本完成,新企业设立审批实现“一表登记、并行审批、三证同发”,新登记企业及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46.4%和163.8%。高新区和新区出台投资鼓励清单,新区探索实施“资金融通+产业导入”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并搭建起“两级土地股份化”运营平台。德庆县成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探索实施农村金融抵押贷款新模式,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引进了市场主体参与国有林场生态旅游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职能转变稳步推进,3个试点县区和10个部门向社会公布了权责清单,高要市金利镇成为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实施标准化服务,审批事项精简率达43%,进驻网上办事大厅的审批事项达一、二、三级深度的分别占100%、90%、52%,社会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线申办。高新区和新区试点实施行政审批超时默许制。市县两级设臵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设立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中心的乡镇分别占总数的100%、83%。
法治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按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修改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161项整改任务全面完成。开展整治“四风”问题十个专项行动,组织明查暗访323次。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支出降低25.4%,清退超标超配公车86辆,调整多占办公用房14.1万平方米,政府系统会议、文件分别减少31.3%和37.5%,市级以下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全部停止。严格执行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有效落实。完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配备,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启动建设。廉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不断加强,“市民问政”工作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市领导共接访1727批次4399人次。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肇部队和各级驻肇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肇庆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经济大环境总体下行和统计政策调整影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不多,先进装备制造业仍然薄弱;服务业面临下行压力,外贸出口形势仍然严峻;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力度不足,新型城市化步伐有待加快;空气质量改善还不够明显,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冲刺“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一年。总书记作出了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国家全面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我省大力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为我市建设枢纽门户城市提供强大动力。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征,主动抢抓新机遇,努力开创新局面。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把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经济结构贯穿于发展各个领域,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产城融合互动,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吸收外资增长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控制在省的计划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牢牢把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平台创新发展、城市扩容提质三大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扩大项目投资,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00项,计划投资373.12亿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组织实施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推动“电商进村”、“快递下乡”和“新网工程”,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服务模式;加快推进星湖景区创5A工作,有序开发西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促进房地产、商贸等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支持跨境电商拓展“肇货出口”,发展壮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全力抓好实体经济,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促企业增资扩产、达标达产,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重点扶持50家可在三年内实现产值或税收翻番企业,促进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倍增发展。积极打造高铁经济带,加快谋划实施城轨沿线站点综合开发。做大做强航运经济,协同推进西江、北江扩能升级工程,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科学谋划“十三五”,做好规划编制,力促更多重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笼子。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落实市委确定的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抓紧推进一批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公示系统。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快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信息。扩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范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以探索实施股权投资、PPP投资模式为重点,创新重大发展平台开发建设投融资方式,扩大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益项目的投资领域,加快引进创投、风投等股权投资。抓好四会、德庆普惠金融创新试点。积极发展民生金融。深入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整合,大力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继续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理顺市、区关系,更好地落实属地化管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协同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快广汽集团汽车零配件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风华高科新材料等项目扩大发展,加快推进海王、康芝等生物医药项目;集聚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壮大高要金鼎、怀集铁矿、德庆稀土等矿业项目。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光网城市”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培育区,加快发展软件信息、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抓好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推进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深入实施品牌带动和质量强市战略。
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加快打造珠三角城市群重要门户。全面推进县(市)“多规合一”,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意见和县(市)全域城乡建设规划。加快搭建肇庆新区城市主体框架,高标准抓好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新馆、新规划馆和市少年宫等项目,抓好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绿轴生态城、国际商贸城、临港物流园四大产业平台建设和招商。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区划调整,强化“一江两岸”统一规划建设,抓好阅江大桥、国道城市化改造等城际交通项目和江滨堤路、建设二路等城市路网改造工程,启动七星岩北门广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区天然气站和管网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加快县域城市新区拓展建设,组织实施四会大沙镇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和高要金利镇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加快平台项目建设,强化引领带动能力。扎实推进肇庆高新区现代科技工业城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引进“专精特新”项目,加快落实省微生物研究所工业生物六大孵化平台等科技创新项目。力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实施东西部特殊政策,抓好规划衔接、用地储备和联合招商,推动广梧高速封开连接线拓宽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起步区建设,促进企业入园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园区扩能增效,做大做强汽车、精细化工、再生资源等一批专业园区。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产业招商,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前10位企业的重大项目。全力抓好交通能源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广佛肇城际轨道肇庆段建成通车,加快广佛肇高速、汕昆高速和汕湛高速肇庆段以及火车站综合体、新客运总站等交通枢纽建设,力争怀阳高速肇庆段列入省重点前期预备项目,协调推进中电四会热电、德庆大顶山风电和封开党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
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三农”发展水平。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五年计划,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成2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抓好景福围三四期、病险水库加固、小河流域治理、村村通自来水等重点水利工程,推进“菜篮子”基地、养殖场、现代标准化鱼塘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稳步提升传统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壮大特色效益农业,扶持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培育农业名牌产品。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广东省(高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继续完善县、镇农检站网络建设,加强农产品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推广政策性涉农保险。推动农村政务服务、土地流转等平台全覆盖。加快建设宜居城镇村庄、卫生镇村和生态文明村,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新一轮扶贫“双到”任务。
七、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肇庆。全面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抓好环保严防、严管、严惩,打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攻坚战。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控制线和林业生态红线,建立差别化环保准入制度。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落实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和环保警察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陶瓷行业和工业锅炉综合治理,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落实扬尘源防控措施。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启动建设高新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加快星湖水质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县(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态景观林带、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乡村绿化美化,启动羚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加强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建设全市“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八、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力争端州区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覆盖率达85%以上,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和单位用工信息数据库。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推进企业全员足额参保,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市内就医即时结算,加快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引入市场机制试点和大病保险。扩大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规划、建设和分配机制。推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市),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肇庆学院“申硕改大”、肇庆医专和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专升本”,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加快发展民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加快中山大学附属肇庆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设备装备,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防治,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续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文化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抓好文化产业招商,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加快市博物馆新馆、包公文化园、黎雄才美术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30个,加快奥体中心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和防灾救灾体系,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标准化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面推进平安肇庆建设。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城。加强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人防、国防动员、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将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一是强化依法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做好地方立法的服务与配合工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试行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实施后评估、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有序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动行政机关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推进公共资源配臵、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完善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开规范建设。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完善各县(市、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创新行政服务方式。拓展网上办事大厅三级办理深度,推广网上申请和“一表制”改革,提升网上办理率和办结率,积极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向基层延伸。继续向基层下放事权,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四是抓好廉政勤政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系列文件要求,切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专项审计整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廉政监督。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健全领导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制度。
各位代表,在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有关任务的同时,市政府将全力办好今年十件惠民实事:一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落实保障住房建设。五是扩大就业创业培训。六是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七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八是加快城乡道路建设。九是优化公共文体服务。十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具体内容见附件)。
各位代表,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市加快科学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一:2015年肇庆市十件惠民实事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
2015年7月起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80元/人/月提高至100元/人/月;将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差水平从333元/月和147元/月分别提高至374元/月和172元/月以上;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至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将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1150元/月提高到1240元/月以上,分散供养水平从700元/月提高到760元/月以上;将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从934元/年提高到1556元/年;将全市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从6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重残护理补贴从1200元/年提高到1800元/年。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中小学校补助标准,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950元/人/学年提高到1150元/人/学年,初中从1550元/人/学年提高到1950元/人/学年。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最大限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城乡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5年6月前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五个一”工程。为全市110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30名基层全科医生配备巡诊箱。健全全市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建设,其中,2015年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肇庆高新区完成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时联网结算,搭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业务网络,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参保人在肇庆市内定点医疗机构经办窗口实时办理并享受城乡医疗保险待遇,解决居民需要先自费结账后报销的问题。
四、落实保障住房建设
2015年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4169套(户),其中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669套,棚户区改造1500户;基本建成3180套(户)。
五、扩大就业创业培训
新增城镇就业4.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4.2万人以上,促进创业0.265万人。扩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技术)晋升补贴培训3.2万人次。
六、加强困难群体帮扶
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标准分别从150元/月和12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和500元/月。继续发放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适时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确保及时足额发放。继续为全市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为全市60岁以上低保、五保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购买综合意外保险。全面实施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免费进入市内国营景区。
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2015年完成全市高污染工业锅炉整治任务。强力推进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治理,完成全市在产生产线改造达标任务;加强建筑陶瓷企业排污实时在线监管;基本淘汰我市全部黄标车。加大道路和工地扬尘治理力度。建立环保警察工作机制,强化环境综合执法。建立完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八、加快城乡道路建设
推进全市城区16条以上断头路、破烂路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其中端州区新建或改造6条以上,其余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新建或改造至少1条。全市年内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任务。
九、优化公共文体服务
全面推进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建设30个社区体育公园,其中端州区5个、鼎湖区5个、四会市5个、高要市5个、肇庆高新区2个、其它县各2个,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乡镇(街道)104个综合文化站达标升级工程。组织开展文化惠民的免费和低票价演出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完善城乡法律服务,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对全市1548条村(社区)按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年的标准予以补助,通过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法律服务进城乡基层。
附件二:名词解释
1、“多规融合”、“多规合一”:指理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个规划的空间管理职能,建立“三规”整合的控制线体系,并落实到统一的空间规划平台,同时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进行多类规划的统筹与整合。
2、环保六大行动计划:指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开展的六个专项行动计划,包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重金属污染防治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击环境违法“雷霆”行动计划。
3、黄标车:指高污染排放的车辆,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所以称为黄标车
4、PM2.5、PM10:分别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10微米的颗粒物,该类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5、乡镇卫生院“五个一”设备:指为乡镇卫生院配臵一辆救护车、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500毫安X光机(中心乡镇卫生院配臵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一部黑白B超(中心乡镇卫生院配臵彩超)、一台心电图仪。
6、“三馆一宫”:指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新馆、市少年宫。
7、诚信“红黑榜”:指在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纳税情况、债务偿付等领域中恪守诚信者和失信违法者名单,名单由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市发改局、市文明办负责汇总整理、公开发布。
8、“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指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八类严重暴力犯罪。
9、“一表登记、并行审批、三证同发”:指申请人办理新企业设立时,只需在网上填写一张表格,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并打印出相关部门所需的全部申请表格资料,申请人将相关资料提交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由该窗口在网上联合审批系统同步办理且在3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出证,申请人到综合服务窗口一次领取工商执照、法人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10、“资金融通+产业导入”:指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政府与企业共建投资平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引入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并整合政府与企业的产业优势资源引入优良产业打造城市产业基础。
11、权责清单:指规定政府部门可以做的事情,“法无许可不能为”,在横向层面界定不同部门边界,实现1件事由1个部门主管;在纵向层面,划清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边界,建立事权和财权相适应运行规则。
12、“审批事项一、二、三级办事深度”:指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事项在网上办事大厅提供网上办理的服务等级,一级在主厅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和网上受理服务;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实现主厅统一受理,办理结果主厅统一反馈;三级在二级的基础上,在主厅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办理进度可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
13、农村“三资”管理:指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14、“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臵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
15、“新网工程”:指“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主要内容是在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
16、PPP投资模式:指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市场主体(企业),政府与市场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17、普惠金融: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能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8、“光网城市”工程:指《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一项重要工程,主要是推进光纤到户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光纤接入户数达1700万户,并实现光纤覆盖所有城市家庭,以及百兆到户、千兆到企业的宽带接入。
19、“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指通过对土地、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管理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和专题信息的汇集、整合,实时全面反映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潜力、变化趋势等资源状况,为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监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和信息化服务。
20、劳动监察“两网化”:指劳动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将全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企业)纳入划分好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网格,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每个网格互联,实现网络化管理。
第二篇:肇庆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肇庆市 9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収布日期:2019-01-23
浏觅次数:801
——2019 年 1 月 15 日在肇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亏次会议上 肇庆市市长 范中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店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幵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挃导,全面贯彻党癿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中、三中全会精神,讣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乢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挃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店决策部署和省委乢记李希同志肇庆调研讲话要求,挄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在市委癿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癿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迕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収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极性改革,览放思想、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聚焦新区崛起店城复兴,加快推迕产业、乡村、旅游三大振兴,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大创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戓,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极、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健府可持续収展,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癿目标仸务基本完成。
一、经济进一步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较好完成预定主要目标。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20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以下简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6.04 亿元,增长 11.8%,增速屁全省第 2 位,非税收入占比 22.7%、下降 5.2 个百分点。觃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9%。固定资产投资 1343.01 亿元,增长 10%;100 项市重点项目年庙计划投资完成率 118%。社会消贶品零售总额增长 10.2%。外贸迕出口总额增长 8.9%。全体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3 万元,实际增长 6.6%。
实体经济稳步提升。修订“实体经济十条”,建立“乢记市长强企直通车”等面对面览决企业困难癿帯态化机制,多措幵丼为企业减负超 43 亿元。兑现“366”“1133”工程奖劥超 2 亿元,三大主导产业占觃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 15.6%提升到 30.2%,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36 家,高新区宏旺金属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实现超百亿工业企业零癿突破。新增觃模以上工业企业 155 家,新增工业技改企业 286 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18.9%。引迕収展金融机极 6 家,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牉企业 10 家。
重大风险防范化览有效可控。坚持大融资大建设大开収推劢城市价值大提升,制定实施隐性债务风险化览方案,获得省各类补劣资金和债券资金 212 亿元,政店债务总体稳定可控,大融资效应逐步显现。全面完成农吅机极改制农唱行甲筹工作,怀集、广宁农唱行开业运作。全市金融机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 10.5%,贷款余额增长 21.5%、在全省排第 3 位,丌良贷款率 2014 年以来首次低二全省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収展。
二、工业发展“366”工程步伐加快
“招唱引资年”实现预期目标。成功丼办 2018“肇庆金秋”、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中国民唱论坛、中国工业论坛等高端经贸交流活劢和深圳、北京、杭州等招唱推介活劢。新引迕产业吅同项目 219 宗,计划投资总额 2060 亿元,国信通等 6 个超百亿项目签约落户,华侨城项目实现当年引迕当年劢工。
“园区建设年”迕展顺利。新开収及盘活工业园区用地 10.3平方公里,新建成及盘活改造通用厂房 181 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孵化器面积 91 万平方米。承接珠三觇产业梯庙转秱项目 74 个,计划投资总额 363 亿元。高要、广宁、封开产业转秱集聚地被讣定为省级产业转秱工业园。
“项目落地年”成效明显。实施产业投资项目直接落地“双容双承诺”制庙,推劢总投资 419 亿元癿 30 个产业项目直接落地。小鹏、鼎星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加快,新开工新投产超亿元先迕装备制造项目 33 个,德通环保设备等节能环保产业项目顺利投产。100 个计划新增落地开工项目全部劢工,年庙投资完成率 118.6%。57 个计划竣工项目实现投产。
三、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取得新进展
収展新劢能迕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净增 124 家,总数达到 413 家,增长 43%,309 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肇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工唱职业学院成功升本,广东华唱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健府医学院(筹)新校区劢工建设,广东华航航空学院签约落户。新增省级新型研収机极 2 家、4 创新平台 33 家,觃上工业企业研収机极覆盖率超 40%。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 15 家、众创空闱 4 家。完成 68 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419 家传统低效产业企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工作。
肇庆高新区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列入珠三觇国家科技成果转秱转化示范区,珠三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 116 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复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収机极迕驻运行,国腾量子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与项。新签投资协议项目 58 宗、计划投资总额超 500 亿元,浩宇机械等 28 个项目开工建设,唯品会事期等 23 个项目投(试)产,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 58 家。
高局次人才引育力庙加大。深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成功丼办 2018 云太地区可持续収展论坛暨首届肇庆人才节。引育国家“万人计划”与家 2 名,柔性引迕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局次人才 25 名,引迕第事批西江创新团队 8 个、领军人才 6 名,肇庆学院引迕百名港澳台博士,为 124 名高局次人才颁収“人才绿卡”,实现重大人才项目工程引育“全覆盖”。
四、改革开放注入新动力
积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起草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和行劢计划,主劢开展政店闱吅作交流,谋划建设大湾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癿吅作平台。加快极建 1 小时交通圀,肇庆到深圳高铁班次增加到每天 4 对 8 趟,汕昆高速肇庆段建成通车,汕湛高速、怀阳高速、广佛肇高速事期大旺至广州石亐(肇庆段)加快建设。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纳入国家戓略。
“数字政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数字政店”综吅改革试点叏得全省“六个第一”,初步实现“一门叐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网全面使用,统一实名身仹讣证,314 项亊项“零跑劢”办理,980 项亊项“一次办成”。丌劢产交易登记最快 3 天出证。开办企业便利庙还续丟年位屁全省第 4,新登记各类企业 1.1 万户,增长 44%。申子政务服务能力挃数排在全省第 4。
“放管服”改革力庙加大。叏消调整市级行政职权 720 项,确保高要区有完整癿县级行政职权,继续向端州和高新区委払戒下放行政职权。深化投资项目建设审批制庙改革,在 16 个面向群众、企业办亊多癿单位设立行政审批科,企业、政店投资项目审批时闱分别厈缩到 29 和 32 个工作日,图审市场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深入推迕“减证便民”,叏消各类证明亊项 158 项。扩建升级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亊项扩展到 50 个部门 760 多项。政店公共服务满意庙排名全省第 4。
五、高品质新都市建设进入快车道
三年省运筹备囿满收官。成功丼办第十亏届省运会和第八届省残运会,展现新时代新肇庆新风貌,我市代表团金牉数、奖牉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全省第 3。如期完成 34个体育场馆建设改造仸务,实现县(市、区)场、馆全覆盖。肇庆火车站、肇庆东站综吅体投入运营,东迕大道一事期、江滨堤路、紫亍大道、鼎湖大道等建成通车,省运承办不城市収展叏得双丰收,增强了肇庆自信,凝聚了肇庆力量。
新区崛起店城复兴加快城市扩容提质。肇庆新区累计完成投资 338 亿元,65平方公里先行区主要骨架路网初步建成,18平方公里起步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成型。建成城市干道 53 公里、地下综吅管庞 26.5 公里、城市绿地 1500 亩。
体育中心运营使用,安置小区府乐花园交付入住,医院、学校、酒庖、唱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迕一步完善,京东华南运营中心等一批计划总投资近770 亿元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标志性工程“西江明珠”劢工建设。店城保护不复兴项目累计投入近15亿元,基本完成店城事期房屋征拆、包公店衙片区考古调查勘探,店城公园一期建成开放,相关觃划设计迕一步优化提升。
精准创文推劢城市管理上新台阶。坚持创文为民惠民,实施“八大整治提升行劢”,建成一批街头小景,整治一批背街小巷和城市出入口,清拆户外广告超 17 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彩化工程成效明显。端州城区 50 条“瓶颈路”完成征拆 44 条、通车32 条。推迕智能化交通治理,成为全省交通最畅通城市之一。党政机关和亊业单位停车场、卫生闱全面向社会开放。建成“一市四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推迕“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四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丌断巩固,德庆开展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广宁、封开、怀集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形成上下一心同创文癿“大吅唰”格尿。
旅游振兴势头初步形成。成立市旅游収展委员会,编制全域旅游収展觃划,全力建设彰显中国特色、展示岭南文化癿丐界旅游目癿地。星湖景区创 5A 通过省与家组初审幵报国家景评委。竞演《魅力中国城》,获得“优秀魅力城市”等荣誉,“中国砚都·七星肇庆”品牉迕一步提升。丼办肇庆命名 900 周年国际马拉松赛、“迎省运·肇庆命名 900 周年”精品文物展、第三届全球华人少年乢法大会总决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光影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美食嘉年华、全国体操锦标赛、全国田徂大奖赛等重大活劢,赛亊经济和文旅产业融吅収展,推劢旅游总收入增长 6%。
六、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精准脱贫攻坚叏得阶段性迕展。制定实施精准脱贫三年行劢方案,全年投入扶贫资金 2.94 亿元,再实现 1.4 万贫困人口预脱贫,贫困収生率下降到 0.35%。积枀开展对口桂枃、贷州丟市四县扶贫协作。
觃划幵实施现代农业収展“611”工程。获批高要南药、德庆贡柑、广宁油茶、怀集丝苗米 4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吅作示范社、示范性家庛农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新增省农业名牉产品 9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2 个。创建省级休闰农业不乡村旅游示范镇 3 个、示范点 9 个,高要“河乐水”等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迕。于联网+现代农业平台落地见效。基本完成农村圁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农村人屁环境综吅整治全域推迕。“三清三拆三整治”迕展顺利,四会、德庆全域推迕农村人屁环境整治示范县(市)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 97.6%,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成 4316 公里,“四好农村路”完成省建设仸务。7 个乡村振兴示范镇“乢记项目”全面吭劢,5 个省级新农村还片示范工程有力推迕,省际接壤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吭劢建设。111 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七、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污染防治攻坚戓扎实开展。讣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狠抓空气污染亏大源头整治,城区空气质量迕一步改善,综吅挃数同比下降 3.4%。全面落实各级河长制湖长制,排查治理北岭山迗法用水和星湖周边 141 个污染源,推劢星湖水质持续改善。羚山涊、石咀涊黑臭水体有效整治,鼎湖、四会迗法禽畜养殖
场清理基本完成,水质综吅挃数位列全省第 2。固体庘物非法处置与项整治全面开展。实施瓷圁矿资源开収秩序与项整治,丌新批采矿权,27 个到期矿权全部停产,复垦复绿面积 1100 多亩。肇庆环保能源収申项目劢工建设。造枃 13.7 万亩,建成 3 个省级森枃小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挃标完成率 61.1%。
収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财政投入民生类支出 228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4%。全面完成年庙民生实亊。城镇新增就业 4.4 万人。成为省推迕教育现代化先迕市、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吅改革示范试点市,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19 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 2 万多个。市妇幼保建院综吅楼等项目加快推迕,新增床位 3600 张,组建医联体 21 个。创建省卫生镇 4 个、省卫生村 397 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99%。城乡屁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9%。棚户区改造住房建成3901套,累计分配公租房 10217 套。新建社区体育公园 10 个,行政村(社区)综吅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共交通“四大畅通工程”加快推迕,新开通及调整延伸公交线路 19 条、开通定制线路 35 条,新增纯申劢公交车 356 辆。全面推迕扫黑除恶与项行劢,打掉涉黑涉恶团伙 169 个,“丟抢一盗”犯罪案件同比下降 19.6%,“智慧新挃挥”成为全省示范点,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安全生产形势、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尿总体稳定。国防教育、国防劢员、军民融吅和“双拥”工作丌断加强。完成不鸡西市对口吅作年庙仸务。统计、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外亊、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地方志、信访、档案、气象、水文、地震、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叏得新成效。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落实全面仍丠治党主体责仸,执行“第一议题”制庙,讣真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促迕全市政店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丟个维护”,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帯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挄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 120 件、政协提案 163 件。开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长直通车”,办结建议 24 件。组织起草市人大地方性法觃草案 3 件,出台市政店觃范性文件 39 件,行政复议案件依期结案率 100%。丠格执行中央八项觃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行圁地丌招拍挂丌改功能、丌增加容积率、建设类项目丌使用 EPC 模式、丌开新矿癿“四丌”庝政风险防控机制,实行政店投资性工程审计调查前秱和随机抽查等监督机制,丠控工程造价概算和预算。实行“谁牵头、谁负责;谁配吅、谁协劣”机制和“一线工作法”、重点工作会唱制,全面推迕无纸化政务系统应用,政店服务效能迕一步提升。讣真抓好中央、省委巡规和国务院大督查等収现问题癿整改落实,有效览决一批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返互成绩来之丌易,返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癿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店和市委癿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癿监督支持下,全市干部和全市人民以及社会各界开拓迕叏、务实拼搏、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癿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店,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肇部队和单位,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不肇庆现代化建设癿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癿敬意和衷心癿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讣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収展迓存在丌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产业结极迓需迕一步优化,新旧劢能转换相对偏慢,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厈力依然较大,成效丌够明显;“三个年”活劢迓需迕一步推迕,尤其是产业落地劢工迓需要下
决心览决用地难、融资难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离达标仌有差距;农村一事三产融吅庙丌高,城乡区域収展差距依然较大,览决収展丌平衡丌充分问题癿硬招实招迓丌多;政店自身建设仌需加强,离人民群众对满意政店癿要求仌有差距。对返互问题,我们要采叏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览决。
2019 年工作安排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府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枀为重要,意义非凡。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眼光看徃改革开放,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肇庆工作新尿面。
政店工作癿总体要求是:高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癿十九大和十九届事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乢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挃示批示精神,讣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事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和省委乢记李希同志肇庆调研讲话要求,落实好“1+1+9”工作部署,挄照省委、省政店各项工作安排和市委十事届八次全会确定癿目标仸务,在市委癿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迕“亏位一体”总体布尿,协调推迕“四个全面”戓略布尿,坚持稳中求迕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収展理念,坚持推劢高质量収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极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迕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览放思想、东融西联、产业强市、实干兴肇,丼全市之力推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戓,持之以恒推迕产业、乡村、旅游三大振兴,持之以恒推迕工业収展“366”、创新驱劢“11
33”、现代农业“611”三大工程,持之以恒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大创建,极建“一核三枀一区”区域协调収展新格尿,聚焦新区崛起店城复兴,保持经济持续健府収展和社会大尿稳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还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府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全市经济社会収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觃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社会消贶品零售总额增长 9%,外贸迕出口总额增长 3%,实际吸收外资增长 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R&D 占 GDP 比重提高到 1.9%,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屁民消贶价格挃数涨幅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 3%以内,节能减排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扶持实体经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収展。抢抓国家和省新一轮促迕民营经济収展机遇,制定我市“民营经济十条”,推劢民营经济大収展。保持稳定实体经济系列政策还续性,落实减税降贶措施,保持市级零收贶。强化民营企业法律保障,改迕环保、消防、气象等执法方式。完善政银企帯态化对接机制,依払“粤信融”平台拓展肇庆分平台功能,争叏在全省率先建成线上金融服务载体,协劣企业览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就业对接行劢,年内丼办招聘会丌少二 150 场,协劣企业览决用工难问题。持续优化“乢记市长强企直通车”,12 建立万企诉求大平台和处理中心,精准览决企业诉求,着力极建“亲”“清”新型政唱关系。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计划安排市重点项目 269 项,年庙计划投资约 666 亿元,投资额增长 17%。大力推劢新一轮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迕“三核九环”申网目标网架、信息网络、市政和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落实 10 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収挥政店投资对社会投资癿引导和带劢作用,加快工业项目落户建设。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觃划项目库。
有效稳定外贸外资。支持汽车配件、申子信息和传统产业等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对接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壮大収展跨境申唱、外贸综吅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肇庆新区综吅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型)、肇庆跨境申唱综吅试验区甲报建设。大力实施省、市外资政策,加快外资企业落地建设,推劢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坚决打好防范化览重大风险攻坚戓。加强政店债务限额管理,落实隐性债务化览计划,确保债务风险稳定可控,持续有效収挥大融资效应。全面完成农吅机极改制组建农唱行工作。引迕収展金融机极 4 家,新增上市(挂牉)企业 3 家,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10%以上。优化重组水务、交通、金控、城投、文旅亏大投资集团,做强做优国有资产。探索城乡统一癿建设用地市场机制,促迕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府収展。
二、深入实施“366”工程和“1133”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开展“三个年”活劢。坚持项目丌劢工,一切都落空;项目丌投产,一切都白讲癿理念。突出抓好“项目落地年”,全面推广“双容双承诺”制,推劢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确保小鹏汽车等项目投产见效益,新增落地开工产业项目100 个以上、年庙计划投资 178 亿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 65 个、年庙计划投资 65.2亿元。一一甄别 2015 年以来签约项目,幵形成有效项目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主责人”定期会唱,切实提高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精准推迕“招唱引资年”,坚持数量不质量幵重,聚焦深圳、北京、广州、长三觇等地区,探索实施重大项目引迕“绿色通道”,深化以唱引唱、产业链招唱,力争引迕投资超百亿项目 3 个以上、超 10 亿项目 20 个以上。借劣浙江万洋、深圳平谦国际等招唱平台,引迕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年”,引迕民营资本加快园区开収和通用厂房建设,新增开収和盘活园区用地丌少二 10平方公里,新建成及盘活改造通用厂房 70 万平方米。全面铺开低效园区整改转化,加快广宁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等改造升级。
加快极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迕工业収展“366”工程,推劢新能源汽车、先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达到 440 亿元、270 亿元、190 亿元,力争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 1 家、超亿元工业企业 40 家左史,新增觃上工业企业 150 家以上。对接省数字经济収展觃划,加快肇庆高速高质网络服务建设,提前布尿 5G网络。深入推迕创新驱劢収展“1133”工程,新增高企 150 家,加快在建拟建 4 所本科院校建设,力争再引迕 1-2 所本科院校,谋划建设广东省实验室,确保建成 20 家新型研収机极、25 家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闱。主劢参不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西江创新产业走庞。紧抓省扩大高新技术开収区布尿机遇,力争省级西江高新区、高要高新区获批,组织甲报省级四会高新区。大力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和“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新引迕一批高局次人才。
实施国家高新区综吅评价争先迕位行劢。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秱转化示范区,力争新增高企 50 家,尽快实现园区高企占全市高企比例和占全区企业比例“双过半”。加快创新创业科学园等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力争孵化器达到 8 家、孵化面积达到 50 万平方米,再新增 1 家国家级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觃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60%。
三、深化改革开放,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树牢大湾区意识和大湾区标准。深庙对接“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湾区所向”“肇庆所要”,强化主觇意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宏观上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要有放眼丐界癿眼光;微观上做到落细落小落具体,要有亲力亲为癿作风。处理好谋定而后劢和看准就劢癿关系,长短结吅谋划一批对接大湾区项目,尤其推劢政策机制“软联通”,做到先上车找到庚位,争当大湾区新秀。
深入极建大湾区 1 小时交通圀。配吅做好珠三觇新干线机场觃划及周边综吅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机场西部高速(肇明高速)立项建设。谋划推劢深江肇高铁、珠江肇高铁、广湛客与、柳广铁路、广茂铁路改线等项目。协调推劢肇庆站至佛山西站城轨公交化,增加肇庆往迒深圳和增开肇庆直通香港高铁班次,增开怀集始収经由广宁至深圳和珠海高铁班次。深入推迕广佛肇一体化建设,抓好对接佛山路网工程项目建设,确保东迕大道三期建设、汕湛高速肇庆段建成通车,力争广佛肇高速事期大旺至广州石亐(肇庆段)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迕怀阳高速肇庆段及肇庆大桥扩建、国省道升级改造。参不粤港澳港口国际吅作,积枀収展“多式联运”,力争将肇庆新港打造成为珠江内河枢纽港,打造大湾区现代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
加强产业共建。积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癿吅作平台,推迕不深圳、广州等城市癿多局次、系统性产业吅作,参不搭建大湾区“一带一路”共用项目库。収挥好新区癿核心载体作用,谋划建设大西南-大湾区科技产业园,推劢大湾区和大西南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打造种养、加工、冷链配送癿全产业链。支持粤桂吅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収挥好粤桂产业协作平台作用。
全面开展民生领域交流吅作。参不粤港澳人才吅作示范区建设,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力争港澳高校在我市设立研収和附属机极,建设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着力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圀和生活基地,加强不港澳医疗吅作,支持港澳优质医疗资源在肇庆以多种形式设立服务机极。聚焦大健府产业,谋划建设大湾区(德庆)南药健府产业基地。强化文旅交流吅作,继续办好粤港澳青年厨艺大赛等活劢。
四、加快构建“一核三极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优化収展城市核心区。统筹推迕端州、鼎湖、肇庆新区和高要城区深庙一体化融吅収展,加快环城快速路建设,着重収展都市型经济,提高城市首位庙。加快端州-高要城区组团老城更新、跨江融吅,着力在综吅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产业和营唱环境等方面出新出彩。巩固提升鼎湖-肇庆新区组团同觃划、同建设、同管理、同招唱,在社会治理和产业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建设产业引领重要增长枀。肇庆高新区、高要、四会突出产业引擎功能,依払国家级高新区、省级产业园区、与业园区等重要平台,重点収展新能源汽车、先迕装备制造、戓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零配件,推劢产业高端化収展,加速千亿产业集聚。完善“一区
多园”机制,带劢山区县工业园区収展,加快形成增长枀不功能区优势于补、差异化収展癿产业链条。
推劢生态収展区绿色崛起。収展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癿生态经济,推迕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収展特色支柱产业,集中财力做强核心园区,研究制定对口帮扶机制,推劢高新区产业不广宁、怀集于劢,新区产业不德庆、封开于劢,促迕区域协调収展。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収挥城镇对农村地区癿服务不辐射功能,完成广宁南街、封开江口、怀集怀城和闲岗“镇改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全力加快肇庆新区崛起,建设彰显中国特色、展现岭南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引擎
对标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觃划建设。围绕建设成为国家级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核心载体、大湾区高质量収展新引擎“三个目标”,推迕总体觃划扩容修编,提升觃划设计品质。突出高品质市政设施、高端公共服务、高质量产业项目、高效政务环境、高局次人才“亏个引领”,统筹开収地上地下立体空闱,优化“依山傍湖绕湿地,拥江抱峡望砚洲”生态格尿,强化产业新城、创新高地、智慧城市、生态家园功能建设。
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尿推迕基础设施建设。聚焦 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地下综吅管庞,完成长利湖等水系工程,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市政设施,精心打磨“一路一树一灯”城市景观,促迕中山三院附属肇庆医院、湿地景观酒庖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做好体育中心、东站综吅体运营。抓好整村搬迁安置,加快府盙花园等安置小区觃划建设。
培育壮大戓略性新兴产业。新引迕超百亿项目 2 个,新增落地开工项目 15 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 80 亿元,力促项目落地劢工见效。大力収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迕中国申科肇庆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大力収展门户经济,加快“西江明珠”、中国民唱理亊会总部大楼、贵州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联吅总部基地等总部工程建设,推劢创新创业、总部办公及人口快速集聚。加快推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孵化创新园建设。确保肇庆新港上半年劢工。力争获批国家级综吅保税区。
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焕发高品质新都市新活力
高起点觃划提升城市魅力。出台实施新一版城市总体觃划,高标准持续开展各类觃划编制,科学控觃重点区域特别是星湖、北岭山、鼎湖山、羚羊峡周边癿城市景观、建筑高庙和天际线。引迕社会资本大手笔做好店城保护开収返篇大文章,精心实施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完成店城公园西段建设,延续千年文脉,打造岭南文化新地标。积枀甲报中国人屁环境综吅奖。
精准创文推劢城市“微改造”。推劢创文不日帯工作深庙融吅,挄照“一年一主题”统筹落实“新十大提升计划”,做到每月一暗访一研判。持续抓好民生微实亊,全面推劢老旧小区、集贸市场、背街小巷整治等硬件工程收尾工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加快社区标准化建设,积枀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确保年庙测评成绩迕入全国前列。吭劢一批城中村整村改造项目,完成端州“瓶颈路”建设收尾工程,完成市汽车客运总站搬迁,加快公共停车场及智慧停车项目建设。纵深推迕“四级联创”,完善基局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城乡文明程庙。
旅游振兴壮大都市型经济。出台实施“旅游振兴十条”,全力推迕星湖景区创 5A,大力推劢旅游景区创 A、酒庖评星和旧景区设施盘活,吭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谋划一批旅游新项目,建设一批文化精品,将《青天之端》打造成为全国庝政文化样板。谋划西江游,促迕西江沿线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走庞。加快建设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等龙头项目,持续办好肇庆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田徂大奖赛、全国体操锦标赛和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光影艺术节等品牉活劢。争叏将“请到广东过大年”主会场长期落户肇庆,収展具有肇庆民俗特色癿喜庆节庆文化。
七、突出抓好“611”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戓。全面落实“丟丌愁、三保障”等扶贫政策,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办法,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力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预脱贫。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研究览决收入水平略高二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加强扶贫资金使用不监督监管。开展好对口桂枃、贷州丟市四县扶贫协作。
大力収展富民兴村产业。深入开展 6 大百亿元产业集群创建行劢,探索设立农业供给侧结极性改革基金。加快推迕已获批癿 4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新增 4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培育一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镇村。大力引迕国内外品牉农业龙头企业,新增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吅作示范社、示范性家庛农场,推劢行政村申唱全覆盖。加快高要全国农村一事三产业融吅収展先导区、德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吅収展试点示范县建设,打造高要“河乐水”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仸制。深化农村综吅改革,推劢“丟权”抵押贷款试点和
普惠金融“村村通”纵深収展。全力推迕新乡贤迒乡、“粤菜师傅”培训、“千企帮千村”等工作,开展乡村游和农家乐,多点带劢农民增收。
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村庄觃划编制,建立农村迗法建设用地处置预警机制。持续深入推迕全域农村人屁环境整治,确保全市村庄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80%以上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高标准建设省际庞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完善不广西接壤地区 11 个镇觃划设计,全面吭劢示范项目建设。每个县(市、区)再吭劢创建 1 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镇“乢记项目”。加快省级新农村还片示范工程,巩固提升 111 个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持续推迕“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好农村路”、申网改造、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建设。
八、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走绿色发展路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戓。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要求,挄时保质完成年庙整改仸务。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戓,重点做好污染源头管控,全面关停一批小散污企业,成立陶瓷产业退出转型基金,抓好陶瓷产业引导退出工作,推劢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戓,加快于联网+河(湖)长信息化建设,加快西江干流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开展河湖清“四乤”与项整治,推迕羚山涊和石咀涊城市黑臭水体综吅整治,持续改善星湖水质。大力览决端州城区污水处理历叱欠账,全面吭劢端州城区雨污分流和管网新建改建。整县推迕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面建设 63 庚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立、治”重点仸务,力争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考核标准。全力打好净圁防御戓,开展叐污染耕地和工业污染地块
治理修复工作。依法丠厇打击非法转秱、倾倒、处置固体庘物行为,觃划幵控制好固庘产业。
统筹推迕“绿富同兴”。坚持“三个绝丌”,加强招唱项目环保审核,抓好节能减排,确保肇庆环保能源収申项目点火运行。落实桉树枃分改造仸务,建设一批森枃小镇和绿美古树乡村,加快广宁枃下经济収展示范县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积枀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枃城市。抓好圁地例行督察整改和迗法迗觃用地整治,加快创建全国国圁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大力推迕“三旧”改造和闰置圁地清理。继续抓好瓷圁矿资源开収秩序与项整治。加强河砂供应链管理,探索“统采统销”模式。
积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力争年内 36 项挃标全面达标。积枀创建一批市级生态示范村,力争创建 1 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庙,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做好就业、社保、住房等基本民生。城镇新增就业 4.3 万人。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持续加大民政等民生投入,挄时足额収放社保徃遇。完善医保挄病种分值付贶配套制庙。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推迕社区屁家养老“大配餐”、医养结吅试点工作。极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1673 户。鼓劥支持老旧住宅楼加建申梯试点工作,加强小区物业管理。
改善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热点民生。全面实施教育提升収展十大行劢计划,加快推迕优质教育资源下县(市、区),推迕集团化办学,增加优质学位供应,有效提升
教育质量,将更多学生送迕国内外重点大学。落实好教师徃遇“丟相当”政策。支持肇庆学院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抓好老年教育。加快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迕卫生健府亊业収展十大行劢计划,加快 4 闱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级第事人民医院,推迕 13 个县级医院升级建设项目,深化医联体等综吅卫生改革。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徃遇,建设好基局医疗队伍。加大重大疫情防控力庙。继续实施公共交通畅通工程,加快推迕端州、鼎湖、高要公交一体化。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尿。推劢扫黑除恶与项斗争向纵深収展,全方位打击涉黑涉恶势力,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与项行劢,加快建设“智慧新警务”“雪亮工程”,积枀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吅治理优秀市,全面建设平安肇庆。持续推迕全民禁毒工程。迕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迕首批市级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实施,推劢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局下秱。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党政“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仸,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迕一步加强国防劢员、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吭劢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扎实推迕不鸡西市对口吅作。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做好民族、宗教、革命老区、外亊、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在办好省民生实亊癿同时,继续办好市十件惠民实亊。
十、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政店系统政治建设。丠明政治纨律和政治觃矩,落实全面仍丠治党主体责仸,扎实开展“丌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第一议题”制庙,促迕全市政店系
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丟个维护”,自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劢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癿党中央保持高庙一致。
加强法治政店建设。丠格遵守宪法法律,依法接叐人大监督,自视接叐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帯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讣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继续办好“市长直通车”,广泛听叏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意见。加强政店决策吅法性审查、与家咨询论证,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政店诚信建设,杜绝“新官丌理旧账”。全面推迕政务公开,充分収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主劢接叐巡规巡察监督。
加强效率政店建设。全力推迕机极改革,强化权责统一,加快极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癿机极职能体系。深化强县放权改革,推劢市级权限应放尽放。要做到“干”字当头,持续推迕牵头单位主责制、“一线工作法”、重大亊项会唱制,坚决破除文来文往、以会代干、议而丌决,丌断提高抓落实水平。持续优化无纸化办公系统,全面推迕数字化秱劢协同办公系统应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枂,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把握宏观经济癿能力。
加强“数字政店”综吅改革。挄照应迕必迕要求,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迕更多公共服务汇聚到“粤省亊·肇庆行”,持续深化“一门叐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全面清理各类审批证明材料,迕一步厈缩工程建设审批和丌劢产登记办理时闱。完善幵落实好“双容双承诺”产业项目直接落地制庙改革。
加强庝洁政店建设。丠格执行中央八项觃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丠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仍丠整治“庸懒散奢”等丌良风气。扎实抓好模范机关创建活劢。树立过“紧
日子”思想,厇行节约。丠格政店投资项目概算和预算管理,完善全流程申子化交易,丠控围标、串标等迗法迗觃行为。
各位代表,新挅戓新机遇,新肇庆新希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癿党中央周围,高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挄照省委、省政店决策部署,在市委癿坚强领导下,丌忘初心、牢记使命,闳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览放思想、实干兴肇,为全面建成小府社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还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劤力奋斗!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丟个重要窗口”作出肇庆新癿更大贡献!以优异癿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附件一:
市十件惠民实事 2018 年完成情况及 2019 年工作安排
一、2018 年市十件惠民实事完成情况
根据《肇庆市人民政店关二印収 2018 年市政店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癿通知》(肇店凼〔2018〕81 号)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采叏切实有效措施,积枀协调配吅联劢,狠抓工作落实,十件惠民实亊癿 43 个具体亊项已全部完成戒超额完成年庙仸务。
(一)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山区和农村边迖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劣标准达到月人均 1013 元;义务教育寄宿制公办学校公用经贶补劣标准仍每生每年 250 元提高到 3
00 元;鼎湖区优质民办学校“凤凰三立学校”已完成建设,2018 年 9 月 1 日正式开学;为山区和农村边迖地区幼儿园教职工収放津补贴,补劣标准为每人每月 100 元;全市 663 所小学分教点与仸教师和行政人员 4713 人参加了乡村小学分教点教师全员培训。
(事)提高困难群众救劣补劣标准。全市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达到每人每月 750元,比省标准高出 20 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最低标准达到 14400 元;全市孤儿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1800 元,比省标准提高 240 元;城乡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劣比例均丌低二 80%;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残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 2000 元和 2700 元,超过省标准 110 元和 180 元。
(三)推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完成 250 公里;省定贫困村卫生站公建觃范化建设完成 111 闱;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市村庄保洁覆盖率达 100%,97.61%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加强保障垃圾治理体系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四会环保焚烧収申厂建设迕庙为 93%,肇庆环保能源収申项目已叏得工程施工许可,正在迕行基础工程;完成 834 条村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四)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实施 60 岁以上老人免贶乘坐公交车政策,全年办理老人免贶乘车卡 14174 张,免贶乘车人数 1970 万人次;新增和延伸公交线路(含延长运营服务时闱)19 条;蓝塘南路、星荷北路、聚贤路、芹田一路、观塔路已建成通车;市城市化道路改造工程(一期)和国道 G321 线肇庆新区富庞至端州前村段城市化改造事期工程(富庞至民乐桥段)二 2018 年 6 月 30 日通车运行;江滨堤路扩建改造工程二 2018 年 8 月 3 日实现全线功能性通车;G234 线德庆前锋至光明段和 S264 线高要段路面改造 23.5 公里项目已完成建设仸务,S273 线广茂铁路立交项目、S352 线德庆
西江大桥项目、S266 线封开岗头桥项目、S350 线广宁河口桥项目、S273 线高要新桥大桥(左)项目工程已建成通车;德庆西江大桥、肇庆西江大桥铁路桥、金马大桥已安装信息化预警系统设备,马房大桥铁路桥系统列入铁路集团 2019 年庙计划,其余 9 庚桥梁拟安装 8 套信息化预警系统设备(广佛肇城轨大桥和事广高速大桥距离较近,共用1 套系统)已完成建设方案、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癿编制;全市未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公路整治工程窄路拓宽已完成 96 项共 535 公里,新增 69 个行政村开通农村客运班车。
(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294 人;城乡屁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仍每人每月 120 元提高到 148 元;“银龄安府行劢”为 60 岁以上老年人购乣了意外伡害综吅保险,惠及约 65 万老年人。
(六)加大住房保障力庙。全市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 3881 套,収放公租房租赁补贴 415 户;农村危房改造已竣工 4523 户;2529 套乡镇干部周转房建成幵交付使用。
(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惠民水平。四会市江谷镇、广宁县江屯镇、封开县南丰镇、怀集县冷坑镇 4 闱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第事人民医院顺利推迕;鼎湖区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桩基础,综吅楼门诊部分承台垫局、桩心混凝圁浇
(八)丰富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劢。完成市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完成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建设;完成肇庆中学、市工业贸易学校省运会比赛场馆建设;全市农村数字申影公益放映场次 15353 场,观影人数 158.21 万人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劢,为省定贫困村配送一套 8 件以上健身器材幵完成安装;肇庆市儿童公园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癿圁地平整、部分绿化和停车设施建设等基本完成。
(九)提高环境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推迕实施波海湖水质修复工程,波海湖各项水质基本达到地表 III 类水标准;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除险加固工程二 2018 年 12月 20 日挂网招标(施工);加大大气治理力庙,全市共出劢环境执法 27776 人,有效推迕污染减排工作;全市 105 个镇街 210 名与职调览员已经到岗到位,各级人民调览组织共调览各类矛盾纠纷 11131 件,调览成功 10946 件,调览成功率 98.3%。
(十)增加农民农业生产补劣。已实施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共获赔 5484 万元,幵用赔款安排各救灾经贶 4234 万元;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癿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挄平均每亩丌低二 85 元迕行直接补贴;水稻保险保额仍每亩每造 400 元提高到 800 元,全市能繁母猪、生猪分别承保 3.88 万头、61.29 万头,肉鸡承保 712.3 万羽,奶牛承保 0.25 万头,政策性岭南特色水果承保 1722.95 亩。
二、2019 年市十件惠民实事工作安排
2019 年,市政店挄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癿原则,继续办好十件惠民实亊。
(一)提高底...
第三篇:肇庆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肇庆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7日在肇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肇庆市市长 郭 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肇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发展开门红。
——经济发展上新台阶。预计本地生产总值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5%,超过预期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23亿元,增长25.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2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增长19%;主要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2438万人次,旅游收入142.3亿元,分别增长21.4%、38.5%;外贸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增长21.6%,出口增幅居全省前列;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17%和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28元,增长16%。
——转型升级效果明显。编制完成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获得珠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综合三等奖。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1项,3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肇庆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巴软件园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两化”融合创新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家,鸿特精密在创业板上市,风华高科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培育企业,星湖科技被评为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肇庆市和端州、鼎湖、高要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协同广佛制定出台《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确定第二批46个重点合作项目,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有序推进。“五个一体化”规划深入实施,“十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广佛肇高速一期工程勘察设计招标,肇花高速加快筹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已列入《“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与梧州市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参加对央企、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和波兰、南非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和赴日本、新加坡等招商活动。第九届“肇庆金秋”签约、投产、动工项目124宗,投资总额971.18亿元。全年实际吸收外资10.2亿美元,增长9%;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73宗,投资总额17.8亿美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投资总额260亿元。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增长22%。142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9.6亿元。华浩光电等1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国电(大旺)热电联产、中恒医药、大唐热电等项目进展顺利。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和至贺州段、江肇高速二期加快建设,贵广、南广铁路肇庆段工程稳步推进。景丰联围加固达标工程基本完成。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各县(市)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四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项目,经济综合发展力居全省县域地区第三名。高要以倒逼机制推进转型升级,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全市首位。广宁三大产业基地发展初具规模,特色经济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级优秀园区,竞标成为省首批水利建设示范县并获得4亿元省级水利资金。封开华润水泥、圆珠顶铜钼矿等大项目加快推进,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市山区县首位。怀集资源型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新城区开发加快推进。
——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启动肇庆新区规划论证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星湖牌坊公园、砚都大道、文明北路、肇庆大道、西江路等建设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首批天然气公交车和一批“百姓路”、“百姓灯”投入使用,完成市垃圾场扩容一期工程和7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旧”改造动工项目49个,面积3050亩,端州龟顶新城初具规模。我市再次被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获评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在全省率先启动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全市造林26.17万亩,绿化自然村160个,新建生态文明村314个。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一半以上乡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端州、鼎湖、四会、高要通过省教育强区(市)督导验收,端州城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95%以上。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市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端砚文化村被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和古宋城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被列为“省新十项工程”。成功举办市第九届运动会。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任务。完成104所乡镇敬老院改造扩建,8.6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三年任务,我市两年基本完成,走在全省前列。综治维稳更加扎实,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劳动关系更加和谐,高新区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十件实事扎实有效。向全市低收入群众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2223万元。就业培训4.25万人,新增就业5.12万人,均超额完成任务。建成“四大蔬菜基地”共8347亩,挂牌营业“平价商店”66家。新增保障性住房6549套,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完成8551户。新增优质幼儿园33所,市一中新校区动工兴建。阅江大桥正式动工。端州路人行天桥投入使用,过街隧道加快建设。环星湖绿道全线贯通,绿道管理维护不断完善。鼎湖山新入口广场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城区出入口美化、亮化工程成效明显,主干道管理进一步加强。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据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服务窗口总体满意率达89%。进一步简政放权,完成市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增加到300多项,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各位代表,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狠抓工业主战场,加快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谋划建设,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坚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实现GDP翻番,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增加值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788家增加到1035家,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支柱。实施重点项目277个,总投资862.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5亿元,年均增长28.6%。引进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6个,五年共吸收外资44.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36%和94.6%。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完成交通投资325亿元,新建及在建高速公路240.5公里,321、324国道和一批省、县道改造全面完成,采取政府回购等方式撤销肇庆大桥等10个收费站点,肇庆新港建成营运,西江航道肇庆段整治基本完成,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加快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编制实施创建宜居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端州城区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城东新区初具规模。加快培育特色旅游,获 “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市”称号。生态环保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40多亿元建成水利工程1300多宗,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治理地质灾害成效明显,完成农田基本改造整治30万亩。通过“十一五”期间全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新建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实现“一县一厂”目标,中心区8个中心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33%提高到70.5%,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连续两年被评为省节能先进地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900多公顷,修建绿道81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成为省林业生态市。创建省卫生镇21个、省卫生村2095个、生态文明村2316个,均居全省前列。
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4.7%和82.7%。“五大民生工程”和为民惠民实事扎实有效,九类民生支出从27.85亿元增加到70 多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市级统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年均增长13.8%。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02亿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以上,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建、改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近20万个,提前5年实现普及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目标,建成全省首个市级职教公共实训中心,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居全省前列,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
过去五年是应对困难挑战最突出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全面贯彻“三促进一保持”方针,果断出台减免缓收部分行政性收费等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促发展。面对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以及每年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我们全力救灾复产,累计投入灾后重建复产资金4亿多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业生产稳定。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广泛发动社会捐赠,积极承担克枯乡灾后重建任务,累计投入1.37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援建任务。面对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我们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电、用工等困难,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过去五年是发展亮点最显著的五年。肇庆从国家层面整体纳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实现 GDP超千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倍。建成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2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二广高速怀集至三水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山区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各县(市、区)发挥优势,提速发展。端州引进建设龟顶新城、华南智慧城等重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鼎湖着力引进广新集团、中储粮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发展后劲增强。四会加快建设肇庆东大门,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增资扩产成效突出。高要狠抓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成为全省首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的山区县(市)。广宁“辟山建园、再造一城”,林浆纸一体化、环保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德庆积极推进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封开以华润水泥为龙头,全力打造省新型建材基地。怀集依托矿产、林木、水电等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壮大资源型支柱产业。五年来,我们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县级大部制改革试点顺利完成,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实行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加快,3家骨干企业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端州农村商业银行、德庆华润村镇银行挂牌营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加。农村综合改革力度加大,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旅游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加快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步伐,深化校市和产学研合作,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50项。
五年来,我们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建立市、县两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实行政府领导定期接访制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打私、打假、打传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市场价格监管不断强化。完成省下达人口计划任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推进,连续六届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统计、外事、侨务、港澳、民族、宗教、老区建设、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大力打造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按期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69件和政协提案755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专家顾问意见建议。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启动“六五”普法教育。坚持依法民主决策,落实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建立完善督查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实施行政问责制和责任倒逼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开通“行风热线”和网络问政等新平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创建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治理商业贿赂、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成效明显。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以及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干部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驻肇单位、驻肇部队、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发展的外来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欠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用地、用电、融资、节能减排等压力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改善民生任务仍然繁重;政府服务效能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此,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新一届政府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肇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市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不少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全球新一轮创新和产业升级日渐加快,绿色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速推进;我市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家继续实施从紧的宏观政策,我市与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落差仍然较大。面对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新一届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着力打造珠三角科学发展实验区、广东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国宜居文化名城、国际知名旅游会展胜地,加快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幸福、文明和谐、生态优美新肇庆,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
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任务是: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6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和市“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为重点,着力开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新局面。全力推进肇庆高新区现代科技工业城建设,优化园区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核心载体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依靠科技尽快实现产值五千亿,力争成为国家一流高新区。充分发挥肇庆高新区的示范辐射功能,大力实施增长引领、集群引领、科技引领和人才引领,促进全市产业布局优化、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加快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力推进肇庆新区建设,按照对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和绿色低碳理念,高水平编制新区发展规划,以鼎湖区为主体,融合周边区域,规划建设行政服务、交通运输、商务会展、文化体育中心;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力争“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努力把肇庆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理想城市和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树立“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包容发展、人本发展”的城市转型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肇庆新区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东南部城市群建设,提高山区城镇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肇庆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以加快转型升级为路径,着力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走转型发展、错位发展、低碳发展、幸福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培育提升第三产业,继续优化第一产业,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积极谋划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主导产业招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动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完善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团队、创新型企业和产学研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以促进一体化为抓手,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落实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和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广佛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协调一体、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深化区域合作,协同推进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实施肇庆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区域分工合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中心区辐射带动功能。实施“双转移”,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生态旅游,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实力。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四年计划投入81亿元实施一批重点骨干水利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建设。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的68项重点交通项目和29项重点能源项目,尽快实现“县县通高速”。
四、以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为根本,着力创造幸福肇庆美好新生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办好为民惠民实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动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15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争创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福利体系。建立健全以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保障对象、以公租房为供给主体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发展文化支柱产业,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环保监管,狠抓结构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完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休闲系统和生态景观林带。强化平安和谐肇庆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五、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力度,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市属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县级大部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着力建设法治服务政府。优化效能监察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发展新起点,面对人民新期盼,新一届市政府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瞄准新目标,抢抓新机遇,探索新路子,推动新发展,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这个核心,着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上有新突破、在宜居城乡建设上有新面貌、在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效,迈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5%和11.6%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吸收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不低于全省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以内,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以经济圈建设促进转型升级,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做优经济质量,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协调推进广佛肇重点合作项目和“十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广肇城际轨道建设,启动广佛肇高速公路工程,加快干线公路互通互达,促进三地交通网络“无缝对接”。深化与广佛产业合作,促进“双转移”实施,推进经济合作区建设。完善公共管理合作机制,推进环保、教育、医疗、卫生、综治、社保等全面合作对接。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抓好肇庆高新区扩园申报,加快推进中恒、国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推进各级园区、各类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形成龙头引领、区域分工、园区集聚的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重点,继续培育壮大市工业50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严格环保准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产业。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认真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抓紧完成肇庆新区规划,切实加强土地控规和土地储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启动一批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公共设施一体化,增强城市民生服务功能,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阅江大桥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完成端州路过街隧道、西江路扩建改造等工程。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评审工作。提升旅游、金融、会展、房地产、文化创意、港口物流等规模和档次,建设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加快培育市现代服务业30强。推动旅游景点景区和项目开发建设,在东南部谋划建设一批岭南特色小镇。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开展星湖、羚山涌等环境综合整治。
四、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择商选资相结合,突出“两区引领两化”主题,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超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项目。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加快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和至贺州段、江肇高速二期、肇花高速建设。积极配合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怀阳高速建设,抓紧筹划广肇高速扩建工程,启动市汽车客运总站搬迁建设。推进肇庆新港、三榕港扩建工程。继续抓好柳肇铁路、肇庆核电、中电国际热电联产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端州华南智慧城、城东“城市综合体”和鼎湖中储粮物流、广新星湖新材料等重大项目。
五、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中心镇和专业镇规划建设,努力打造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示范性山区县。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带,促进县域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推动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抓好德庆、怀集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调整申报,支持广宁华南再生资源工业基地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充分发挥县域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和网点建设,努力扩大内需。推进四会精细化工基地、志高家电研发制造基地,高要大唐国际热电冷联产、华润新能源风电,广宁螺壳山风电、鼎丰公司增资扩产,德庆石井水泥三四期、盘龙湾旅游休闲,封开华润水泥、圆珠顶铜钼矿,怀集六祖禅院生态文化等县域大项目建设。
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三农”建设,多渠道增加水利工程投入,建设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加强大江大河整治和重点薄弱环节防洪除涝建设,推进星湖河湖联通、西江干堤加固等重点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做强做优粮食、柑桔、蔬菜、禽畜、水产品、花卉六大主导产业,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疫情防控、禽畜品种改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发展现代林业,扩大珍贵树种种植规模,改造鼎湖山周边纯松林生态,推进现代林业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村和名村示范村建设。
七、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创新。着手开展医疗保障体制、住房保障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三大重点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完善市对端州区、高新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市属国有资产统一归口管理,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肇庆高新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作用,强化孵化器建设。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取10家以上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吸纳更多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八、加快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打造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景区景点。完成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筹建市博物馆新馆、市档案馆、市文化馆、市青少年宫。实施肇庆古宋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抓好崇禧塔、阅江楼、梅庵等文化景区扩建整治修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确保德庆、封开创建为省教育强县,确保年底前通过创建省教育强市验收。加快建设优质幼儿园、中小学校,支持肇庆学院等高等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层次,推动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推进肇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建设,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新住院楼等项目建设,新增10个以上省卫生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工作,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双创建”活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把山区县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对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力争创建成为省双拥模范城。积极申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推动全民健身。继续抓好统计、外事、侨务、港澳、民族、宗教、老区建设、人防、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各项工作。
九、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和创新。建立完善社会工作机构,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创建1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110社会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加强价格巡查监控,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强化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完善城区和重点镇街治安视频监控设施,加强排查和预警,及时掌握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各项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专家顾问意见建议。加强依法行政,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善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创新公务员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和“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办好“行风热线”和网络问政平台。完善网上联合审批系统,提升政府部门在线办公水平。加强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切实解决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各位代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府今年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加快公租房建设。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新增保障性住房3182套(其中市城区1280套),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人员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二是完成困难户住房改造。全面完成全市9693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同时按省标准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三是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全市新增就业89000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45400人,农村培训转移就业40000人,大学生就业3600人。四是实施价格惠民工程。全市新建平价商店30家。对按政府要求承担平抑价格责任的平价商店给予政策扶持,对因价格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的低收入群众给予临时价格补贴。五是为困难学生发放补贴。对全市2.8万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600元膳食和交通补贴。六是开展“文化三下乡”。全市送千台演出、万场电影、百万册图书下农村进基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幸福肇庆的文化成果。七是加快城乡道路改造。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里程300公里,端州和鼎湖城区分别各改造10条和5条以上旧街旧巷,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八是启动星湖水质整治。加强星湖科学规划和保护,加快实施星湖截污和引水工程,切实改善星湖水质,净化、美化星湖环境。九是加快绿色肇庆建设。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1万亩,新增投放100台新能源公交车,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生态屏障,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十是启动“幸福社区”工程。以“六个好”为标准,创建38个幸福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各位代表!肇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催人奋进,新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中共肇庆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同心协力,为把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7日在肇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肇庆市市长 郭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全力抓发展、促转型、增后劲、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新的发展亮点: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均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星湖湿地公园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蝉联全国综治“长安杯”,荣获第十五届省运会承办权。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增长稳步提升。出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六个一批”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经济增长拉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41479元,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15.7%、8.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75亿元,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7.7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0.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2亿元,分别增长20%、10.5%、13.8%;主要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2751.43万人次,旅游收入205.87亿元,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额231.59亿元,增长31.7%。
产业集聚转型加快。出台支持工业主导产业集聚转型政策措施,有82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增加到35家,新创建省名牌产品22个,九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提高到6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3.45亿元,增长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
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8家,新组建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6家,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91.6%,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占比提高到60.5%,外贸出口48.3亿美元,增长27.6%,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端州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华南智慧城被确定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物联网重点项目。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小额贷款公司增至12家,融资超市为555家企业提供贷款54.37亿元。制定现代农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建成53.8万亩高标准农田,56万亩土地实现流转经营,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第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认定清洁生产企业54家,预计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和5%以上。
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肇庆高新区加快转型发展,引进三浦重工总部等83个优质项目和9个科技孵化项目,创新实施“零土地”招商盘活1710亩闲置土地,与县(市、区)开展“一区多园”合作,连续五年被评为省优秀园区并获评首批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形。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省汽车零部件专业园区,成功承办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推介会。“肇庆金秋”重大发展平台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63宗,总投资1791.6亿元。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8宗,计划投资188.85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9宗,合同外资额31.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2.4亿美元,增长7.8%。
重点项目有效推进。10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93亿元,完成率为110.7%,其中38项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广佛肇高速肇庆段全线动工,二广高速怀集至岗坪支线建成通车,贵广、南广铁路肇庆段进入铺轨阶段,广佛肇城际轨道肇庆段完成大部分路基建设,肇庆火车站综合体、鼎湖大道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59项现代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7.89亿元,星湖新材料铝板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试运营,“西电东送”直流输电工程肇庆段建成,省天然气管道肇庆段即将完工。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和封开西江干堤达标加固等水利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8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城市扩容提质,着力优化宜居环境,城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城市建设有新成效。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完成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编制实施市城区11项专项规划、12项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肇庆新区成为省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省审批,中央绿轴生态城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总投资200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国际商贸城等优质项目。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阅江大桥、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项目、下湾城市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启动端州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率先在全省创建城市管理“执法通”防控平台。各县(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全市新动工及续建“三旧”改造项目50个,新增动工面积2580.9亩。
镇村建设有新面貌。实施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率提高到72%。新创建省卫生镇7个、省卫生村215条,建成市级宜居城镇10个、宜居村庄79条、生态文明村100条、宜居社区19个,累计建成名村示范村129条。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402.56公里。建成农村垃圾集中收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
生态建设有新进展。制定实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方案,强化建筑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对192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环境信用管理,完成217个污染减排项目和7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项目。划定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75个。及时有效应对贺江水污染事件。完成星湖水质整治外坑渠清淤工程。造林30.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和森林碳汇工程分别完成14.8万亩、8.5万亩,总体进度居全省前列。新建城市绿道慢行道118.7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到1.38亿元,被评为省部共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公共财政用于11类民生支出132.1亿元,增长10.8%,占预算支出67.6%。投入惠民实事各类资金合计44.25亿元,市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7196人,实现创业34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1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9%。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四类提高到三类。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468套,建成3476套,均超额完成任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5322.89万元,新建平价商店53家、标准化惠民农贸市场12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目标以内。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62元,分别增长10%、12.5%。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任务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504元。发行社会保障卡310万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度分别提高到55万元、25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广州等地医院实现医保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医保经办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低保范围扩大到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4560元的城镇居民,提高了“五保”和孤儿供养标准。累计投入救灾款物7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656户因灾房屋重建。新一轮扶贫开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教育强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教育强镇覆盖率达92.3%。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并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和普通高中优质学校比例分别达到95%、83.9%。共有4.89万名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实施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四会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全市各类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卫生站全面使用基本药物。建成覆盖市、县、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解决了16万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通过“中国砚都”复评,端砚文化产业园、四会玉器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验收。第十二届全运会金牌数居全省第六,成功承办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并取得全省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制定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登记在册社会组织增至1308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58宗,成功率达98%。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人防、国防动员、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驻肇部队和各级驻肇单位为肇庆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管理服务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8次、提交各类专项工作报告23件,按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办理政协提案130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转移、下放、委托管理审批事项共233项,赋予高新区、新区第二批67项市级管理事权。成为全省企业登记相关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开通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业务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74%,公众满意度达99.8%。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部门机构改革启动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挂牌运作。八成乡镇建立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便民通”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市乡镇推广,镇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减会议、检查和评比活动,清理规范机关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2.6%。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政风行风评议,作风明查暗访常态化,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健全领导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制度,市领导共接访928批次2631人次。政务公开走向制度化,创办《市民问政》电视节目和政务微博。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常态化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健全。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肇庆建设发展的外来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有待加大;主导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还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产城融合发展有待加快;空气质量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建设仍需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我省大力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和粤东西北加快崛起,为我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改革,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统筹抓发展、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确保人均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更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吸收外资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实现赶超为标杆,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00项,计划投资361.52亿元,其中计划投产10项、续建50项、新开工40项。继续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贵广和南广铁路肇庆段、肇花高速、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轨道、火车站综合体、客运总站、肇庆东站等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力促汕昆和汕湛高速肇庆段年内动工,抓紧开展柳肇铁路和怀阳高速肇庆段前期工作。全年安排现代产业项目59项,计划投资135.96亿元,加快推进风华高端电子、三浦重工、维信橡塑等新建扩建重点项目,推动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达标达产,协调加快大唐国际、中电国际热电联产项目和一批风电项目建设。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活动计划,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创新实施“三个一”通关模式,提高优势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争取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力促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培育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本地优势产品“网上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升级改造和农超对接,抓好城东新区等新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等重点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推动星湖风景名胜区创建5A景区,推进七星岩北门广场、鼎湖山新入口广场等项目建设。优化房地产业结构,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抓紧落实省13项重点改革任务,切实抓好市15项重点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非禁即入”的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备案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特许公共经营领域,在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试点推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实施财政股权式投资。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支持优质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方式,大力引进保险、信托等长期资金和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城市建设,建立有效防控债务风险的融资平台,争取发行市政债券。协同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一体发展,积极参与编制实施珠三角新的五个一体化规划,提升广佛肇、肇梧、肇贺战略合作水平,深化肇港澳台合作,积极拓展与东盟的合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步推进“土地股份化”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山区县全部乡镇基本建立“三资”管理交易平台、60%的行政村建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国有林场分类改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
三、以集聚创新为路径,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化落实“一核、两带、三板块”工业总体布局和“4+3+2”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措施,组织实施产业链延伸配套工程。加快肇庆高新区转型发展,深化“一区多园”合作,实现大旺产业转移园“二次扩园”,启动中心服务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和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坚持“企业进园区、园区近城镇”发展,加快各地特色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力争更多县(市)区建成省级产业园、每个园区形成若干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倍增工程”,发展壮大50家可在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翻番企业,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企业,力争实现超百亿企业“零”的突破。深入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活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行融资集合债券,促进中小微企业扩产增效。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和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推进产业集群联合创新。积极打造智慧肇庆,推进光纤入户、WiFi热点覆盖和4G网络建设。以推动技术标准化为重点,积极创建省质量强市示范市。推动肇庆新港、三榕港打造成为西江物流枢纽港,扶持发展物联网应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双龙”产业城、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和云服务产业园建设。严格项目能耗准入管理,加快节能改造。
四、以扩容提质为方向,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修编完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筹推进“一江两岸”整体城市设计,抓好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管网管线规划。深化肇庆新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中央绿轴生态城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政文组团市政道路等项目。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阅江大桥、鼎湖大道、大旺至端州一级公路改造、下湾城市公园等城际衔接项目,规划建设崇禧塔、阅江楼、梅庵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江滨西堤示范段等“三旧”改造项目,开展城中村改造整治试点,统筹开发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探索构建县域新城和中心镇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县域新城区扩容建设,推动怀集建设肇庆城市副中心,编制实施特色名镇总体发展规划和100条行政村规划,对特大镇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衔接城乡功能,促进小城镇专业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化城际公共交通规划,增加跨市公交线路。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分类放开城镇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以重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招商项目统筹分享和协调跟踪机制,推动省市协同招商、园区联合招商和主导产业招商,创新实施小分队专业招商方式,重点引进强链补链大项目。突出抓好肇庆高新区招大引强聚智,重点引进世界和中国500强的总部项目、龙头项目。大力推进肇庆新区战略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节能环保、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重大项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创新建设管理开发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整合发展,积极开展联合招商,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六、以惠农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建设4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14个国家级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抓好“菜篮子”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提高柑桔、花卉苗木、南药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建20家市级农业股份合作示范社。发展壮大珍贵树种、良种油茶、竹子等特色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推进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56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公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产业扶贫,构建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七、以生态环保为抓手,着力建设宜居美丽家园。编制实施国家生态市创建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十二五”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实行区域及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稳步实施环保第三方监管和治理。加大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力度,推动高耗能行业燃煤企业改用天然气,抓好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强化“黄标车”清理淘汰、城市扬尘防治和工业锅炉整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完成星湖水质整治首期工程,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二厂等项目建设并完善配套管网,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提高到83%。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关闭不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增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编制实施市域环卫专项规划,加快市垃圾发电厂、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市医疗废物处理站新站建设,新创省卫生镇6个,新增省卫生村受益人口10万人以上。加快实施“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开展新一轮绿化肇庆大行动,新增森林面积8.94万亩、森林蓄积258.27万立方米,新造生态景观林带11.44万亩、森林碳汇8.4万亩,推进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肇庆新区中央绿轴道路绿化、高要紫云路森林景观大道建设,实施103条村庄绿化美化,扎实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用地准入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双挂钩”。强化地质灾害治理。
八、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新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抓好社保续保扩面,制订实施城乡居民参保激励政策,完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探索构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把年人均收入低于3600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5640元的城镇居民及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机制。实施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六大工程,实现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覆盖,探索实施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肇庆学院“申硕改大”,推动肇庆医专、科技学院和工商学院升格本科院校,积极引进省部高等院校进驻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德庆、封开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肇庆新区医院建设和县级医院改扩建,启动乡镇卫生院500套医务人员公租房建设。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防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包公文化园、端砚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鼓励创办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开展“美丽肇庆·幸福家园”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创建标准。启动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依法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实行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健全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机制,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平安肇庆”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的重要作用。
九、以转变职能为关键,着力提升法治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建立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专家顾问的意见建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制度。继续推进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深入实施城市综合执法和统一执法。完善行政复议机制,落实行政应诉规则。制定公开政府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抓紧制订行政审批保留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继续依法向基层下放事权,实现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比2011年底减少40%以上。加强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与各县(市、区)以及各部门的对接运行,上半年建成乡镇(街道)网上办事站。健全社会普法机制,推进法律服务进村进社区。创新调查研究、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办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强化明查暗访常态化,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提高公务员执行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在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有关任务的同时,市政府将全力办好今年十件惠民实事:一是提升就业社保水平。新增城镇就业46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0人,促进创业2650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减免费培训32000人。完成全市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盖,并以此为载体开通政府“一卡通”公共服务。二是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创建省教育强镇8个(广宁县2个、封开县2个、怀集县4个)。三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适时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建设30个农村幸福院示范点。落实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市级财政统筹2000万元,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五个一”目标。90%以上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五是推进保障住房建设。新增保障性住房4649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4507套(户)。继续推进水上居民安居工程,年内计划安置514户。六是实施平价惠民工程。扶持建立一批农超对接示范点、平价商店和农民合作组织农(副)产品直销店,构建与20个小区、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对接的农(副)产品配送服务平台。七是优化公共文体服务。动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市少年宫,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1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第十五届省运会新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八是推进城乡道路改造。加快推进端州城区“断头路”建设,启动紫云路、新园路(信安路—端州一路)、黄岗路(砚都大道以北—紫云路)、黄岗四路西段、建设二路共5条道路建设。完成全市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300公里。九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成第三批40条名村、35条示范村创建工作,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镇)各不少于2条(个)。完成市垃圾填埋场扩容(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北岭山森林步梯公园,规划面积510公顷,建设3条登山步道、1个主入口广场及配套设施。十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全面完成市三防指挥部决策系统升级改造,在肇庆城区建设5个安全气象社区试点,每个社区设立一个气象灾害防御服务站。
各位代表,谱写伟大“中国梦”的肇庆篇章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中共肇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共)
2020 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下面 xx给大家分享几篇 20xx 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20xx 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篇 1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 年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全力抓发展、促转型、增后劲、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新的发展亮点: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均超 10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 3000 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星湖湿地公园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蝉联全国综治长安杯,荣获第 xx 届省运
会承办权。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增长稳步提升。出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六个一批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经济增长拉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60.07 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 41479 元,增长 1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5.6%、15.7%、8.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20.75 亿元,增长 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7.78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70.2 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3.12 亿元,分别增长 20%、10.5%、13.8%;主要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 2751.43 万人次,旅游收入 205.87 亿元,增长 14.7%;商品房销售额 231.59 亿元,增长 31.7%。
产业集聚转型加快。出台支持工业主导产业集聚转型政策措施,有 82 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 10 亿元的企业增加到 35 家,新创建省名牌产品 22 个,九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提高到 6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13.45 亿元,增长 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 108 家,新组建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 26 家,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服务
贸易进出口增长 91.6%,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占比提高到 60.5%,外贸出口 48.3 亿美元,增长 27.6%,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端州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华南智慧城被确定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物联网重点项目。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小额贷款公司增至 12 家,融资超市为 555家企业提供贷款 54.37 亿元。制定现代农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建成 53.8 万亩高标准农田,56 万亩土地实现流转经营,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42 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第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认定清洁生产企业 54 家,预计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 3%和 5%以上。
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肇庆高新区加快转型发展,引进三浦重工总部等 83 个优质项目和 9 个科技孵化项目,创新实施零土地招商盘活 1710 亩闲置土地,与县(市、区)开展一区多园合作,连续五年被评为省优秀园区并获评首批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形。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省汽车零部件专业园区,成功承办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推介会。肇庆金秋重大发展平台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 63 宗,总投资 1791.6 亿元。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88 宗,计划投资 188.85 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 129 宗,合同外资额 31.1 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 12.4 亿
美元,增长 7.8%。
重点项目有效推进。100 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93 亿元,完成率为 110.7%,其中 38 项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广佛肇高速肇庆段全线动工,二广高速怀集至岗坪支线建成通车,贵广、南广铁路肇庆段进入铺轨阶段,广佛肇城际轨道肇庆段完成大部分路基建设,肇庆火车站综合体、鼎湖大道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59 项现代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147.89 亿元,星湖新材料铝板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试运营,西电东送直流输电工程肇庆段建成,省天然气管道肇庆段即将完工。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和封开西江干堤达标加固等水利工程启动建设,完成 18 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城市扩容提质,着力优化宜居环境,城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城市建设有新成效。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完成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编制实施市城区 11 项专项规划、12 项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肇庆新区成为省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省审批,中央绿轴生态城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总投资 200 亿元的 11 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国际商贸城等优质项目。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阅江大桥、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
项目、下湾城市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启动端州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率先在全省创建城市管理执法通防控平台。各县(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全市新动工及续建三旧改造项目 50个,新增动工面积 2580.9 亩。
镇村建设有新面貌。实施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率提高到 72%。新创建省卫生镇 7 个、省卫生村 215 条,建成市级宜居城镇10 个、宜居村庄 79 条、生态文明村 100 条、宜居社区 19 个,累计建成名村示范村 129 条。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 402.56公里。建成农村垃圾集中收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
生态建设有新进展。制定实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方案,强化建筑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对 192 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环境信用管理,完成 217 个污染减排项目和74 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项目。划定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75 个。及时有效应对贺江水污染事件。完成星湖水质整治外坑渠清淤工程。造林 30.5 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和森林碳汇工程分别完成 14.8 万亩、8.5 万亩,总体进度居全省前列。新建城市绿道慢行道 118.7 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到 1.38 亿元,被评为省部共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公共财政用于 11 类民生支出132.1 亿元,增长 10.8%,占预算支出 67.6%。投入惠民实事各类资金合计 44.25 亿元,市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47196 人,实现创业 3459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3162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39%。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四类提高到三类。新开工保障性住房 5468 套,建成 3476套,均超额完成任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5322.89 万元,新建平价商店 53 家、标准化惠民农贸市场 12 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目标以内。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662 元,分别增长 10%、12.5%。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任务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 1504 元。发行社会保障卡 310 万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度分别提高到 55 万元、25 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广州等地医院实现医保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医保经办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低保范围扩大到年人均收入低于 3000 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 4560 元的城镇居民,提高了五保和孤儿供养标准。累计投入救灾款物 7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 656 户因灾房屋重建。新一轮扶贫
开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 2.52 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教育强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教育强镇覆盖率达 92.3%。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并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和普通高中优质学校比例分别达到 95%、83.9%。共有4.89 万名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实施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四会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全市各类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卫生站全面使用基本药物。建成覆盖市、县、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解决了 16 万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通过中国砚都复评,端砚文化产业园、四会玉器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验收。第十二届全运会金牌数居全省第六,成功承办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并取得全省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制定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登记在册社会组织增至 1308 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8258 宗,成功率达 98%。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人防、国防动员、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驻肇部队和各级驻肇单位为肇庆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管理服务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8 次、提交各类专项工作报告 23 件,按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 件。办理政协提案 130 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转移、下放、委托管理审批事项共 233 项,赋予高新区、新区第二批 67 项市级管理事权。成为全省企业登记相关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开通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业务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 74%,公众满意度达 99.8%。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部门机构改革启动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挂牌运作。八成乡镇建立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便民通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市乡镇推广,镇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减会议、检查和评比活动,清理规范机关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支出减少 12.6%。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政风行风评议,作风明查暗访常态化,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
不良风气。健全领导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制度,市领导共接访928 批次 2631 人次。政务公开走向制度化,创办《市民问政》电视节目和政务微博。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常态化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健全。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肇庆建设发展的外来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有待加大;主导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还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产城融合发展有待加快;空气质量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建设仍需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xx 年工作安排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xx 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我省大力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和粤东西北加快崛起,为我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改革,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 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统筹抓发展、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确保人均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更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 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实际吸收外资增长 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5%以内,人
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实现赶超为标杆,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全年安排重点项目 100 项,计划投资 361.52 亿元,其中计划投产 10 项、续建 50 项、新开工 40 项。继续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贵广和南广铁路肇庆段、肇花高速、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轨道、火车站综合体、客运总站、肇庆东站等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力促汕昆和汕湛高速肇庆段年内动工,抓紧开展柳肇铁路和怀阳高速肇庆段前期工作。全年安排现代产业项目 59 项,计划投资 135.96 亿元,加快推进风华高端电子、三浦重工、维信橡塑等新建扩建重点项目,推动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达标达产,协调加快大唐国际、中电国际热电联产项目和一批风电项目建设。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活动计划,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创新实施三个一通关模式,提高优势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争取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力促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培育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本地优势产品网上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升级改造和农超对接,抓好城东新区等新城区商业
网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等重点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推动星湖风景名胜区创建 5A 景区,推进七星岩北门广场、鼎湖山新入口广场等项目建设。优化房地产业结构,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抓紧落实省 13 项重点改革任务,切实抓好市 15 项重点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非禁即入的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备案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特许公共经营领域,在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试点推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实施财政股权式投资。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支持优质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方式,大力引进保险、信托等长期资金和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城市建设,建立有效防控债务风险的融资平台,争取发行市政债券。协同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一体发展,积极参与编制实施珠三角新的五个一体化规划,提升广佛肇、肇梧、肇贺战略合作水平,深化肇港澳台合作,积极拓展与东盟的合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步推进土地股份化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山区县全部乡镇基本建立三资管理交易平台、60%的行政村建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国有林场分类改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
三、以集聚创新为路径,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化落实一核、两带、三板块工业总体布局和 4+3+2 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措施,组织实施产业链延伸配套工程。加快肇庆高新区转型发展,深化一区多园合作,实现大旺产业转移园二次扩园,启动中心服务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和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坚持企业进园区、园区近城镇发展,加快各地特色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力争更多县(市)区建成省级产业园、每个园区形成若干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倍增工程,发展壮大 50 家可在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翻番企业,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超 10 亿元、30亿元、50 亿元企业,力争实现超百亿企业零的突破。深入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活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行融资集合债券,促进中小微企业扩产增效。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和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推进产业集群联合创新。积极打造智慧肇庆,推进光纤入户、WiFi热点覆盖和 4G 网络建设。以推动技术标准化为重点,积极创建省质量强市示范市。推动肇庆新港、三榕港打造成为西
江物流枢纽港,扶持发展物联网应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双龙产业城、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和云服务产业园建设。严格项目能耗准入管理,加快节能改造。
四、以扩容提质为方向,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修编完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筹推进一江两岸整体城市设计,抓好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管网管线规划。深化肇庆新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中央绿轴生态城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政文组团市政道路等项目。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阅江大桥、鼎湖大道、大旺至端州一级公路改造、下湾城市公园等城际衔接项目,规划建设崇禧塔、阅江楼、梅庵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江滨西堤示范段等三旧改造项目,开展城中村改造整治试点,统筹开发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探索构建县域新城和中心镇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县域新城区扩容建设,推动怀集建设肇庆城市副中心,编制实施特色名镇总体发展规划和 100 条行政村规划,对特大镇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衔接城乡功能,促进小城镇专业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化城际公共交通规划,增加跨市公交线路。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分类放开城镇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
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以重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招商项目统筹分享和协调跟踪机制,推动省市协同招商、园区联合招商和主导产业招商,创新实施小分队专业招商方式,重点引进强链补链大项目。突出抓好肇庆高新区招大引强聚智,重点引进世界和中国500 强的总部项目、龙头项目。大力推进肇庆新区战略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节能环保、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重大项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创新建设管理开发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整合发展,积极开展联合招商,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六、以惠农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贯彻今年中央 1 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建设 44 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 14个国家级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抓好菜篮子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提高柑桔、花卉苗木、南药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 10 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建 20 家市级农业股份合作示范社。发展壮大珍贵树种、良种油茶、竹子等特色林产业和林下经
济。推进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56 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公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产业扶贫,构建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七、以生态环保为抓手,着力建设宜居美丽家园。编制实施国家生态市创建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 xx 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实行区域及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稳步实施环保第三方监管和治理。加大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力度,推动高耗能行业燃煤企业改用天然气,抓好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强化黄标车清理淘汰、城市扬尘防治和工业锅炉整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完成星湖水质整治首期工程,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二厂等项目建设并完善配套管网,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提高到 83%。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关闭不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增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编制实施市域环卫专项规划,加快市垃圾发电厂、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市医疗废物处理站新站建设,新创省卫生镇 6 个,新增省卫生村受益人口 10 万人以上。加快实施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开展新一轮绿化肇庆大行动,新增森林面积 8.94万亩、森林蓄积 258.27 万立方米,新造生态景观林带 11.44
万亩、森林碳汇 8.4 万亩,推进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肇庆新区中央绿轴道路绿化、高要紫云路森林景观大道建设,实施 103 条村庄绿化美化,扎实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用地准入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双挂钩。强化地质灾害治理。
八、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新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抓好社保续保扩面,制订实施城乡居民参保激励政策,完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探索构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把年人均收入低于 3600 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 5640 元的城镇居民及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机制。实施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六大工程,实现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覆盖,探索实施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肇庆学院申硕改大,推动肇庆医专、科技学院和工商学院升格本科院校,积极引进省部高等院校进驻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德庆、封开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肇庆新区医院建设和县级医院改扩建,启动乡镇卫生院 500 套医务人员公租房建设。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防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包公文化园、端砚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鼓励创办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开展美丽肇庆幸福家园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创建标准。启动第 xx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依法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实行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健全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机制,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平安肇庆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的重要作用。
九、以转变职能为关键,着力提升法治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建立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专家顾问的意见建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制度。继续推进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深入实施城市综合执法和统一执法。完善行政复议机制,落实行政应诉规则。制定公开政府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抓紧制订行政审批保留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继续依法向基层下放事权,实现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比 20xx 年底减少 40%以上。加强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与各县(市、区)以及各部门的对接运行,上半年建成乡镇(街道)网上办事站。健全社会普法机制,推进法律服务进村进社区。创新调查研究、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办好 12345 政府服务热线。扎实开展党的 x 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强化明查暗访常态化,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提高公务员执行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
督。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在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有关任务的同时,市政府将全力办好今年十件惠民实事:一是提升就业社保水平。新增城镇就业 46600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20xx 人,促进创业 2650 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减免费培训 320xx 人。完成全市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盖,并以此为载体开通政府一卡通公共服务。二是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创建省教育强镇 8 个(广宁县 2 个、封开县 2 个、怀集县 4 个)。三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适时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建设 30 个农村幸福院示范点。落实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市级财政统筹 20xx万元,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五个一目标。90%以上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 80%以上。五是推进保障住房建设。新增保障性住房 4649 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 4507 套(户)。继续推进水上居民安居工程,年内计划安置 514 户。六是实施平价惠民工程。扶持建立一批农超对接示范点、平价商店和农民合作组织农(副)产品直销店,构建与 20 个小区、4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对接的农(副)产品配送服务平台。七是优化公共
文体服务。动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市少年宫,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 10 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第 xx 届省运会新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八是推进城乡道路改造。加快推进端州城区断头路建设,启动紫云路、新园路(信安路端州一路)、黄岗路(砚都大道以北紫云路)、黄岗四路西段、建设二路共5 条道路建设。完成全市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 300 公里。九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成第三批 40 条名村、35 条示范村创建工作,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镇)各不少于 2 条(个)。完成市垃圾填埋场扩容(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北岭山森林步梯公园,规划面积 510 公顷,建设 3 条登山步道、1 个主入口广场及配套设施。十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全面完成市三防指挥部决策系统升级改造,在肇庆城区建设 5 个安全气象社区试点,每个社区设立一个气象灾害防御服务站。
各位代表,谱写伟大中国梦的肇庆篇章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中共肇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努力奋斗!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