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棚下罐在加油站经营中的利与弊
浅谈棚下罐在加油站经营中的利与弊
棚下罐是近几年兴起的加油站建设油罐设臵新模式,棚下罐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节约场地,防止油品被盗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弊端。棚下罐对损耗控制,加油站安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宜昌分公司第一座棚下罐加油站子龙加油站开业已近三年。三年内兴起了枝江北区,大公桥,茂源等等一批棚下罐。综合这几座加油站我们发现,棚下罐在建设中,建设难度要大于一般罐区掩埋罐。对于场地允许的加油站,采用棚下罐建设技术无论从投资成本还是使用可行性都不太合理。一,损耗控制方面
棚下罐由于位于加油现场以下,在建设中为达到设计安全要求。必须掩埋较深,而且在固定时候,要进行现浇混凝土才能更好的保护地罐。遇到地壳运动,长期重力碾压,随着混凝土的整体挪动,不能很好的保证地罐的位臵是否发生偏移。对于建成后标定的容积表。遇到油罐变形,地壳运动发生倾斜,容积表不能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对加油站的损耗控制形成一定的阻碍。
其次,棚下罐由于掩埋较深,使用混凝土现浇。随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一年四季处于常年低温状态。油库多为地上立式罐,温度相对较高,运输途中温度也会升高,到加油站卸入棚下罐以后,温度骤降,对损耗控制难度加大。二,安全隐患方面
棚下罐量油口一般在加油现场,遇到雨天天气,有可能从量油口的窨井盖漏到操作井内,对油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第二,棚下罐清洁卫生难于打扫,打扫清洁卫生时候,车辆如果辨识不清,从操作井上行驶,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棚下罐由于长时间车辆污水,雨水渗入,操作井不能长时间打开或者通风,长期潮湿,容易造成油漆腐蚀,井壁易生污垢。
第三,棚下罐在夏季安全隐患更为严重,夏季车辆在现场加油,发动机温度较高,加上夏季油气更容易挥发,如果油气积聚到一定的浓度,遇到灼热的发动机,极易产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第四,由于加油现场长期车辆通行,油罐操作井盖强度会受到影响,使用寿命会不稳定,有可能造成井盖跌落,操作井塌陷。形成交通事故,甚至导致油罐人孔盖损坏。综上所述,棚下罐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弊大于利,在后期加油站建设中,建议受到场地局限性不大的加油站,优先考虑采用集中在加油现场外安全区域设臵油罐区。确保损耗及安全。
第二篇: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大 同 师 范 大 学
毕
论 文 题 目:专 业 名 称:层 次:学 生 姓 名:完 成 日 期:
业 论 文
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
教学中的利与弊 语文教育
专科 王会珍 2011-7-24
新课标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了。它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学习效率;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关键词:多媒体 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语感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因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 通常是“满堂灌”“填鸭式”“一言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就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多媒体的出现则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鲜活靓丽,多姿多彩。而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呈现新知识,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使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马上调动起来了。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2、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时空跨度大的人文学科,如何更好地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轻松快乐地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多媒体教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平台。因为多媒体具有大容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和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增强课堂的密度,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两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其他形式、内容怎样合理,这堂课都是失败的。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图、文、音并茂,却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病
1.教学中的人文思想不足。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即使一个设计精良的教学课件,一个由一流计算机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等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个掺入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某种时髦“教学策略”的以替代
教师为目标的教学课件,其教学效果也难以与一个教师能做到的通过他的感官,从学生的体态、表情、语言、和声调等等数个方法获得大量的信息,及时、微妙、有人情味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相媲美。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层面上的交互,恰好是现代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人文精神浓厚的东西。这个对计算机显示出难以忍受的简单、苍白和低能。
2.课件制作费事、费时、费力。
很多课件的制作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很多都废寝忘食,夜不能寐,连续几天都不能正常休息,可见,一个精美的课件耗费一名制作老师的多少时间啊!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他就会比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课件。所以,我认为堂堂课都用多媒体是不可取的,既浪费时间也有害于学生的眼睛。
3.设备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
一套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价格上是不菲的,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缺少人才,或者课件制作过于得简单,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导致资源的浪费,又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这样又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
4.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忽略了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像其他科目越直观越好,学语文需要发挥大量的想象,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念、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缺少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这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5.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的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6.多媒体教学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用多媒体上课时,更多的是借用别人的课件,而其所用的课件也只是文字加图片,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会造成大量浪费。另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一样,借用别人的课件,就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约束,这不利于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其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失误,就一概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摸索、思考、探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从而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
总之,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上强大的优越性,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把我们的教学搞得更好,而且要认识到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教学工具,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别的教学工具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用。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其他的教学模具,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 王慧芳主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 [4]王志军、刘宗青撰稿.缤纷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电脑报2001年第30期 [5]谭浩强.多媒体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2000 年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成为现代地理教学重要手段之一,但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主要分析多媒体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利和弊 ,探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优势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使原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可以同时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使学生能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1.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强大的动力,他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这些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学生不可能都去过,而我们也没有条件带学生去实地考察,如果仅仅依靠语言来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容易疲劳。然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景观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一课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学生难以及时掌握,可利用多媒体制作类型拼图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动手操作进行拼图训练,这样就会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情趣盎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
1.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大家看不到的、无法想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由静到动使学生感知大量无法观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仅靠语言和静止的图片来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讲课时把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正确的表象,理解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一个很难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亲自感知一目了然,掌握难点。又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我们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黄河“地上河”形成过程的河道横剖面示意图和河床高出地面的“地上河”的清晰画面结合起来制成教学课件,就能把黄河中游泥沙淤积、逐渐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的过程及原因,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1.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可以这样说: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还能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与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技能、能力培养要求带知识进步”,更加突出地理教学对技能、能力培养的关注。通过多媒体图文、动画、视音频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和地理图像的观察能力,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开展地理实践和社会地理调查的能力等。
1.4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外,还要在课堂完成大量的板书、板图,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图文结合一些图形的变化过程用语言来描述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又能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即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即加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果,减轻了学生负担。2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固化了教与学,无法完全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而目前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精心制作好的,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部分课件华而不实,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生动直观固然很好,但有时候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课件的制作过分注重观赏性,华而不实,导致学生上课时如同观看电影或动画片,难怪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来的扎实。
2.3多媒体技术往往过分降低知识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被引入中小学课堂后,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表达出来,确实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但由于课件的速度过快,使许多善于思考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地去接受,而不是通过理解来记忆。即使课件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只是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2.4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专注于课件的演示而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着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学生们只有听的份了,学生对教师有非常大的依赖关系。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放映员,没有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的应用也没有起到激发和引导的作用,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笔者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依然要充分体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师生要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去,不能为了形式的严谨,而忽视了课堂气氛的营造,忽视了教师肢体及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力。
3改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3.1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2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避免出现“画蛇添足”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在幻灯片上,整堂课是在教师不断地敲击键盘中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边讲边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又如学校里有矿物、岩石实物标本时,观察实物标本更直观、有效,若再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其图片就是画蛇添足。
3.3深度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伴随着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及自然、得体的态势语(教师的态势语包括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教师准确传递教学信息,并随着教学情景与学生的感情共鸣,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确,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多媒体课中,应该深度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多媒体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地理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王晔.对高中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认识[J].池州师专学报,2005:19.[3]赵树然,王艳荣.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6.[4]丁金叶.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09-23.[5]季仁沛.现代教育技术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J].中小学教学研,2003(6).[6]庄玉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J].福建地理,2003(18).[7]张克霞.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7(1).
第四篇: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与弊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与弊
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条件已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不相同,因此,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对社会主义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不仅要受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支配,而且也要受价值规律的调节。价值规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安排和贯彻计划时,必须利用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
②对商品流通也具有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同一个经济过程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表现,两者是紧密联系着的。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是通过价格机制对商品需求的变化贯彻其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资料价格的降低或提高,在劳动者购买力既定的条件下,会极其灵敏地影响需求的变化。生产资料需求变化的弹性虽然较小,但是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求调节价格,价格也调节需求,并相应地也调节生产。
③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科学依据,它对于督促社会主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必须充分利用价值、成本、利润、税金等经济杠杆,来确定企业对国家的经济责任和国家考核企业的标准。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规定有科学依据的价格,使社会主义责任制有合理的衡量赏罚的标准,从而有效地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不论对于同一生产部门的不同企业或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企业,反映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合理价格,都是督促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正确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
而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才能达到节省劳动耗费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正确理解价值规律就必须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新认识
首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其次,以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制约或节省劳动耗费。再次,就同行业各企业来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之间按其价值量等价交换。
②运用价值规律就必须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平等竞争,价值规律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主要有两个前提要求,一是通过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价值规律的要求: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的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这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显示出来的作用。二是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价值规律的又一个要求:每个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由社会总劳动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生产部门和社会必要劳动总量决定。要使价值规律得到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必须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
③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就必须用全球化眼光来发挥比较优势
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商品交换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进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运用价值规律,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发挥好中国企业以下五大比较优势:即具有相对垄断优势的企业、具备比较成本优势的企业、受惠于多样化与高成长内需优势的企业、享有中国传统文化优势的企业以及充分发挥中国自然资源优势的企业。从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等优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经济学原理(曼昆 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11
4、王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专题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这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多媒体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利与弊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传统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学生毫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形的,可知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化、交际化,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日、看病、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配以对话性的文字,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描述生日时,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当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他们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地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完全没有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和词汇的学习,忽视句型的具体应用。因而,不少学生能从原型例子和教材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而通过多媒体,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如我在教句型“Can I help you ?”时,通过PowerPoint设计了几个情景:(1)你去商店买东西;(2)一个学生帮助一位老人提篮子。(3)一个中学生主动帮助一位外国人认路。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 ?”而且知道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环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在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 ?”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
中学英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以前我们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中还要将内容用粉笔写出来,这样一来,中间浪费大量时间,也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一节课内容往往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在这一环境下,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这样既切实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节约了老师板书的时间,也增加了上课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英语的创造和发现学习提供了条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对农村英语教学,农村孩子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多媒体给他们提供了机遇,给他们打开了世界大门。又如,英语学科进行了基于局域网的听力教学尝试,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全年级统一播放录音,进行听力的学习和讲解,这样既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使用,又便于集中教学,统一测试。不少教师还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声资料给学生练习,效果明显。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的特点。如“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a lot.”和“You are welc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一来,通过多媒体我们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复习了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知识整合、灵活运用的能力。
3.有利于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处于实践探索中,所以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偏差,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进行的仍然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所以,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科课程实施教师更多的看重媒体形式的应用,而忽视了思想理论方法的转变与应用。
2.整合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造成了课程教学活动可行性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没能很好的发挥整合过程中认得这一要素的能动性作用。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超量、超限、超时地进行“信息轰炸”。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PowerPoint、投影齐上阵,使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3.有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三、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要注意在使用的过程中发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要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迷失方向。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的教学技术,要求的是教师不仅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还要求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学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要求教师懂得一些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融入到课件之中。
2.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不排斥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传统教学。因为系统的英语教学,不仅包含语言交际和操练,还包含语法教学。而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未必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必要,未必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说,并不是有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是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的,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每一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即使知道没必要,也要牵强放进来,就像一些协作形式的课,可以大声在课堂上发言的,就没必要在论坛中用敲击键盘取代发言。比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是以话题为主线,着力于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学、译的能力,每完成一个话题的时候,学生都能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七年级下册 Uint7是以价格为话题的,传统话题不外是熟读单词,教师以单纯的句型操练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 PowerPoint,电子表格 Excel、Word文档以及 Flash动画等手段进行整合,使学生可以从展示中、操练中、主动参与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价格,学以致用,这就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优势。
3.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说是作为一种“电教”方式,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将“灵气”和“主动性”赋予学习者,教师进行教学和阐明问题只是初步,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与教的过程中,接受并体会学习的快乐。因此,课件的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而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时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学生思维转变处、困惑处,传统媒体难以解决处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在句型 How much be……?的教学中,我创设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的顾客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及顾客的不同角色,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商品,用该句型进行实际操作,学会运用系动词 be,这样就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细心观察情境变化、判断、分析、归纳,思维能力不但得到锻炼,而且对英语语法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也能梳理清楚,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整体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