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
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封闭的地块。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应当由承包方提出申请,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和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登记备案。
3、申请人申请土地流转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4)其他证明材料。
4、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流转登记的,除提交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5、对承包方提出的土地流转登记申请,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和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申请;
(2)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4)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土地流转登记申请。
6、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对受理的土地流转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1)根据对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核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记表”;
(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后,根据“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记簿”的相关内容,需要填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要进行微机录入并在原证上打印记录。
7、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簿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土地承包方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土地流转期限及流转价格;
(3)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土地承包合同号、土质状况、水浇条件;
(4)地上附着物情况。
8、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簿采用纸质和电子介质两种方式备份存挡。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1)土地承包权属有争议的;
(2)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3)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4)申请登记的土地流转期限超过规定期限的;
(5)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不予登记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10、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自受理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办结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审查手续。
第二篇:土地流转相关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职责
一、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性规划。
二、组建全镇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网络,建立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依法组织土地流转交易活动。
三、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服务,负责采集发布流转信息和各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的培训。
四、免费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书,指导流转合同签订及清册、台账的建立和归档等工作。
五、组织实施流转土地的地价评估,制定阶段性土地流转交易的市场指导价格。
六、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动态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全镇土地经营情况,宣传推广土地流转中的好典型、好经验。
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1、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并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土地流转规程。
3、及时将出让方和受让方供求土地的位臵、面积、价格、流转方式、期限等资料输入微机,并在电子显示屏或公布栏上发布信息。
4、24小时内通知符合条件的出让方和受让方进行洽谈对接,并提供洽谈场所。
5、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督促合同履行。将合同资料信息输入微机存档。
6、做好土地流转档案保管,免费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关政策规定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工作。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合法权益。
3、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
4、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农村“四荒”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的,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形式流转。
5、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
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经村民委员会和镇级土地承包管理机构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请求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须知
1、土地转出方和土地转入方分别向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提出书面申请。转出申请书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面积、地名、地类、土地坐落、四至、价格、期限、流转方式、联系电话等。土地转入方申请书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单位、住址、需求面积、地类要求、意向流转价格、意向流转期限、意向流转方式、拟从事经营项目、联系电话等内容。
2、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对流出流入双方土地流转申请材料及流出方流出土地资格、有无权属纠纷和流入方经营能力、经营项目等予以初审,符合条件的由村民委员会盖章后及时将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上报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
3、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对村上报的材料进一步审查登记后,分别在土地流转信息显示屏和镇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栏上发布。流入方直接到镇流转服务中心申请土地的,申请材料及资信、经营能力、经营项目等由服务中心负责审核登记后予以发布。
4、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或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将有意向的供需双方信息及时互通,并约请双方到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村进行洽谈协商。对同一宗土地有多个需求主体的,在审核的基础上,由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组织竞标。
5、土地流转双方协商一致,达成流转意向后,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全市统一的合同文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合同一式四份,经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鉴证后,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其余两份由镇村备案建档。
第三篇:土地登记审批制度
土地登记审批制度
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科
责 任 人:承办人A、承办人B、科长、主管局长、局长
二、审批权力行使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因依法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而使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更换土地证书。依法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3、《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城乡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垦区所属农、牧、林场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内的土地,国有森工林区内建设用地以及中、省直和部队所属农、牧、林、渔场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4、《土地登记办法》第三条规定:“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但土地抵
押权、地役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三、审批条件和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请应予以批准:
1、土地权属来源合法;
2、土地权属无争议的;
3、无违法用地行为或者违法用地行为已经处理的;
4、依法足额缴纳土地使用费和其他税费的;
5、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力没有超过规定期限的;
6、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所需材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3、权属来源证明;
4、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5、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7、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五、受理
承办人A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修改补正内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书面告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六、审查和决定
1、承办人A审查并起草审批意见后,经承办人B 会审后,报科长审核后,并呈报主管局长审定。
2、经集中审核的土地登记申报材料审批后,加盖市人民政府土地登记审批专用章,返还申报单位。
七、公开公示
本制度文本在“鸡西市国土资源局网站”长期公布。网站:
(http:///039jxlr/index.htm)
土地登记结果在鸡西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公示和公告7个工作日。
八、审批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办结。
九、监督检查
执行《鸡西市国土资源局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十、责任追究
执行《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违反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附件:土地登记审批流程图
土地登记审批流程图
第四篇:土地流转各项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土地流转方针政策、管理、监督和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第一条负责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指导各村土地流转,负责工作计划、总结、统计汇总必报表。
第二条负责提供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政策。
第三条主要负责建立50亩(含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及进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建立土地流转储备库。
第四条负责办理有关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变更手续,审核流转报告,指导签订流转合同及其鉴证,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档案资料。
第五条定期召开月报会,及时总结经验,负责各村推广,做好各村土地纠纷的调解。
第六条负责调查核实奖励扶持申报材料。
二、信息发布制度
第一条建立5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信息储备库;
第二条定点收集、定期发布,定时上报土地流转信息;
第三条及时更新土地流转的信息发布内容;
第四条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市、镇两级土地流转信息联网;
第五条指导培训镇、村两级信息员,及时采集信息资源,增强信息服务功能。
三、备案审查制度
第一条加强对土地流转内容、程序、用途的合法性、规范性、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二条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流转程序和内容真实、完整、合法有效;
第三条依法审查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期限、流转费用的合理性;
第四条对申请合同鉴证的,依法进行鉴证;
第五条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备案登记,为土地流转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四、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业土地流转资料的管理,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使用有序、保管安全,特制定本
制度;
第二条档案柜要合理放置,统一编号,档案资料排放做到科学、整齐、统一。
第三条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应及时办理移交、接交手续,防止档案遗失。
第四条 档案管理人员对土地流转资料应做到妥善保管,强化责任;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整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相关资料,并按规定装订归档。
第六条加强治安保卫工作,严防档案资料被盗,确保档案资料安全。
第七条室内要经常清扫和通风,保持整齐、整洁、干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强光辐射和鼠咬虫蛀档案资料。
第八条非本单位工作人员查阅档案资料,须经单位主管领导同意批准,外借资料须履行登记归还制度。
五、调解仲裁制度
第一条为了及时公正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特定本法。
第二条凡因订立、履行、变理、解除和终止土地流
转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双方不积极履行合同义务,造成合同违约;因自然灾害影响造成合同违约等均属调解仲裁范围。
第三条解决土地流转纠纷,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进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土地流转发生纠纷,流转双方可自愿协调解决,也可与第三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可以申请调解再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发生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应积极主动地提供和搜集证据,交仲裁机构核查。
第七条调解土地流转纠纷,办案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第八条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不成或一方申请仲裁的,应组成仲裁庭进行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第九条仲裁人员资质以及仲裁庭组成、庭裁决等事项,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法》。
六、风险预警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的稳定性,防止流转纠纷发生,特制定制度。
第二条加强对流转双方诚信履约意识教育,督促流转双方严格依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职责。
第三条帮助解决生产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条宣传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帮助协调支农惠农资金、项目等措施落实。
第五条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开发,搞好协调服务工作。
第六条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防止改变土地用途,摞荒等现象的发生;随时掌握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妥善处理,避免纠纷发生,降低流转风险。
第五篇: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
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掌握本县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提高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工作质量,确保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工作有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工作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报送的《重大危险源申报表》及相关附件资料进行核查、登记、备案和建档工作。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工作。
第四条 安监局指导、监管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大危险源备案、核销等工作,负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信息的更新与管理,依法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根据有关规定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送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及有关信息。
街道、乡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协助安监局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备案等工作,了解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督促重大危险源单位及时如实申报。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辨识和确定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措施。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申报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含事业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申报登记。申报工作由重大危险源所在的法人单位负责。
第八条 中央驻本市企业、省属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报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其下属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温州市市属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报市安监局登记备案;其下属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安监局备案。
市行政区域内的其他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报安监局登记备案。
第九条 依据国家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范围包括: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规定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二)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煤矿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属非金属矿井:
1.瓦斯矿井;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四)尾矿库
全库容≥100万m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第十条 登记备案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申请表;
(二)重大危险源有关信息表,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详细情况表、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表;
3(三)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操作手册文本及电子文档;
(五)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清单文本及电子文档;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如企业已做安全评价,且安全评价报告覆盖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的有关内容,也可用安全评价报告代替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企业厂区平面图(标注重大危险源分布、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等分布情况)、重大危险源关键设施、设备及场所图片、反映重大危险源周边主要状况的照片等有关图纸和图片电子文档。
第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申报采用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报送相结合的方式。重大危险源单位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信息录入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同时,上报书面登记备案材料。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安监局在收到重大危险源单位提交的书面登记备案申报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对登记备案内容进行符合性及完整性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表;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申报单位修改、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对登记备案资料有疑义的,应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有关资料进行核查、论证,必要时组织现场核查,确保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资料的真实有效。对核查中发现不能反映重大危险源真实情况的应立即通知生产经营单位补充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 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的有效期为3年。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按规定申请重新登记备案。
第十五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核销重大危险源的,安监局要及时办理重大危险源核销备案手续,向生产经营单位发给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核销凭证。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安监局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重大危险源,应当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登记建档,并按要求规范管理。
第十七条 安监局应加强对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十八条 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管理档案。
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资料。
第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每季度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备案信息进行确认,每年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确认情况和总结报告及时录入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
第二十条 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基本信息变更的,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及时向登记机构上报变更情况。
(一)单位名称;
(二)法定代表人;
(三)单位地址;
(四)联系方式;
(五)危险源种类及数量情况;
(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在1个月内对发生变化的内容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一)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较大变化的;
(二)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国家有关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二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在通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办理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手续。
第二十三条 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及时向安监局提出书面核销申请报告。安监局在收到重大危险源单位提交的书面核销申请报告并进行核实后,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
第二十四条 安监局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未按规定开展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安监局举报,本局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