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本站推荐]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人教版三年级起点新标准三年级英语上册。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十六个字来总结教材研说的宗旨,那就是:以树为本,以说促教,深钻细挖,力图高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说课标,说学段目标,课程总目标,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间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来说一下小学段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三四年级要求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达到二级目标。那么具体来说,一级目标到二级目标内容的变化如下:听读方面一级目标要求能听读简单的英语小故事,二级目标则要求能听读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说的一级目标是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二级目标则是能互相交换家人朋友及个人的简单信息。写的一级目标是能书写字母和单词,二级目标则是能写出简单的英语句子。玩演方面,一级目标要求能根据指令做事情,二级目标则要求能表演对话和歌谣;文化意识方面,一级目标要求对异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目标则是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情感价值的一级目标是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人说英语,二级目标则是逐步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为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那么总体上说,一级目标到二级目标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零到整,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发展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课标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价值情感五个方面对本册教材的具体要求是:其中语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认读109个单词和7个短语,通过学习打招呼、介绍人物、学校教室、颜色数字、生日、家人朋友、身体部位等10个话题,接触四种句式结构:即陈述句、一般问句、特殊问句 和祈使句。学习这些语言知识,要求学生达到听、说、读、写、玩演视听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能听懂教材的各个话题的对话,能就各相关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读懂简单的对话,写出26个英语字母和常用的部分单词,能做游戏、表演,说唱10首歌谣、收看英语节目。为了达到这些技能,需要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即以自主学习为主,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大胆质疑,敢于开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价值情感,培养他们乐于了解英语,敢于与人交流,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以及细心观察、关心家人的良好品质习惯。
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新标准教材由中外专家合编,多媒体配套成龙,集科学性和易操作性为一体。通过设置与学生同龄的萨姆、艾米、大明和玲玲四个人物,话题全部来自学生实际生活,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教材美术设计新颖。但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是编写理念先进。它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原则,通过模块中的几个环节将知识与技能,听说与读写、功能与结构、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此我用几句顺口溜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内容生活化,学生接受容易了;话题设置进学生,学生交流简单了;倡导体验与协作,学习策略形成了;培养能力与情操,价值情感达标了。
教材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十个学习模块,一个复习模块和两个分别以模块顺序和字母顺序编排的词汇表。每个模块包含两个单元,Unit 1通过对话、核心句型、看图说话等环节学习基本语言知识,Unit 2则通过看听说、听后说、唱歌谣、玩游戏等步骤的任务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知识与技能及横向联系:
教材有十个学习模块,各模块知识与技能分析如下:Module1学习相互打招呼并问候以及自我介绍的知识。Module2学习询问他人姓名,复习互相问候并做介绍.Module3学习按指令做事请,接触祈使句的句式结构。Module4学习颜色的词汇,并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描述。Module5学习数字的英语词汇,并能够练习用英语数字表达数量。Module6学习有关学校的物品,能就身边事物进行问答。Module7给萨姆过生日,学习询问年龄。Module8询问物品所在的位置,学习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Module9介绍家人及职业,了解并关心家人。Module10 身体部位的英语名称,复习祈使句。
教材的横向联系:
简言之一句话:十个模块一线穿,是个话题互关联。教材以大明的活动为线,将十个模块穿在一起,1—5模块是大明新入学的活动,6---10模块是大明为萨姆过生日的相关活动。各模块之间在内容上体现出承前启后,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整册教材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将十个模块整合为四大部分。Module 1、2、9 整合在一起,是因为都主要是介绍自己和家人,要求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简单句式进行英语语言交流。Module 3.4.6、10整合在一起,学习祈使句和What’s引出的问句,要求学生能围绕学校物品,进行问答。Module 5、7、整合在一起,主要学习数字的英语表达法,教给学生如何询问人数和年龄,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Module 8则主要是学习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要求学生能运用两种句式问答身边事物。
教学建议:根据对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的解读,下面谈几点我的教学思想。
一、营造和谐氛围,关注学生情感。我建议英语教师一走进英语课堂,就要把自己变身为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和学生一起说一起做,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
二、加强策略指导,培养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平时养成四不习惯,即对所学对话、歌谣做到不读十遍不放书,不读十遍不放心,不演一回不深刻,不唱一口不过瘾。号召学生养成晨读晚诵的习惯。初学内容时领读齐读,学会后再自读自诵。然后在小组、班级、年级范围内开展诵读、表演、唱歌谣比赛。
三、加强任务训练,培养语言能力。我与学生约定每人每天至少说五次英语,每次与我见面,要用英语打招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号召学生勤动手制作图片教具,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钻研教育技术,探索有效方法。经常举行“一起串歌词,比比谁最棒”的活动。通过替换歌谣中的单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同时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的说唱,易学易记,效果相当不错。结合话题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兴趣,总结方法。评价建议:
根据课标中关于: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的建议,我主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动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评比榜,将每次课堂活动随时总结。如果小组成员带头诵读对话,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表演,就可为本小组赢得一颗红星,赢得三颗红星就奖励一朵红花。我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方法,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反思,力求达到自我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材料,题材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配插图、挂图、练习册、听力材料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建议教师要充分理解把握这些资源,运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资源优势。第二,有选择的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如媒体资源方面,我发动学生收看央视少儿英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模仿,自编游戏。第三,结合实际开发利用其他资源。动员学生从身边取材,积极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拓宽英语视野,同时积极动手绘制学习图片,在班级中成立英语角,定期举办英语小活动等。结束语:
老师们: 让我们一起潜心钻研教材,用心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为创设优质高效课堂而努力吧!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本次研说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树:课程总目标),首先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最后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件出示知识树:学段目标与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
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年段。(课件出示知识树:年段目标)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而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中年级,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在听人说话时抓住要点来做简要转述。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高年级的孩子习作要有一定速度,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可以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到了中年级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从这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第二部分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等8个主题单元,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川、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学会做人等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审美情趣及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人文底蕴深厚。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知识树:第一单元),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这一组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有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金色的草地》;有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爬天都峰》;有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槐乡的孩子》。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
童趣,学生们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知识树:第五单元)再如本册的第五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由描写古代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孔子拜师》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介绍古代建筑的《赵州桥》和描述古代绘画艺术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战士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课件分别出示第三组和第八组知识树。)
本册教材里面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下面我来谈谈本册书的教材特点和编写体例。
创新是一套教材的生命。事实证明,只有敢于否定自己,善于超越自己,教材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也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了务实的态度,只求形式的活不求内容的实。从一、二年级教科书中,我们已能看出这个特点,作为中年级第一本教科书的三年级上册,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呢?在初步阅读这一册教科书之后,感到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
(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在重视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他们没有丢弃自己既有的优势,而是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继续加强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从本册教材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特点。
在训练点的安排上,教材把课程标准关于词句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的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中。比如,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通过“吐泡泡”落实这一训练,如:“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科利亚的木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陶罐和铁罐》)
(3).在内容安排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册教材的文中学习提示和文后思考练习,都力求突出重点,便于举一反三;“资料袋”“宽带网”等都力求精要、有趣、富有启发性;“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都力求典型、实用;导语、连接语、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提示语,都力求抓住要点,言简意明,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整套教材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每个部分、每个栏目、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推敲,既简洁明了,实实在在,又给师生留有余地。
(4).在文化传承上求实。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册教材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同时,也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教材不但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古诗、成语故事、俗语、三字经、对子、春联、生肖邮票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专门安排了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的一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必然会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创新
(1).在课文选材上创新。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大幅度更新课文。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比如,反映儿童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反映名人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反映思想方法的《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反映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等等。这些新课文,不但语言规范,而且题材广泛,内涵丰富,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打动和美的熏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2).在组元方式上创新。
低年级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围绕专题组织内容,还体现了课程标准“加强整合” 的思想。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加强整合上又有不少创新。比如,每组的导语不但点明专题、激发兴趣,而且提示学法、布置任务,加强了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使导语既概括了全组的教材内容,又统领了全组的学习活动。在训练安排上,也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第四单元的导语“我们还要留心观察,看谁有更多的发现”,这个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随着本单元的学习,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便在后面的“口语交际”中交流“观察中的发现”。导语导学功能的加强,使得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凑,整个教学的开展也更为顺畅。
(3).在呈现方式上创新。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在与前几册教材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还体现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既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栏目设置和呈现方式,又开辟了新的栏目,创造了新的呈现方式;保留的栏目中,有的栏目调整了内容或增加了功能。历来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几个字简单呈现的朗读背诵训练,在本册教材中变得多样、灵活而富有个性,不但明确了训练任务,而且点明了训练重点,有的还指出了训练方法。比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们的民族小学》)“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金色的草地》)“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爬天都峰》)
通过“吐泡泡”提示要求、引导感悟、启发思考,这是低年级教材的创新设计。本册教材进一步提升了“泡泡” 的功能,在揭示训练重点、提示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比如:“李四光真会提问题!”(《奇怪的大石头》)“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秋天的雨》)
(4).在学习方式上创新。
为了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教材进行了许多创新的设计。比如,《风筝》一课在文中通过“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 这个提示,启发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培养学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能力。又如,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广泛采用了交流、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5).在学习领域上创新。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特别是与儿童生活的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追求。本册教材在体现开放性方面又有新的发展。比如,结合中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新要求,教材注意到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提示。
“资料袋”“宽带网”“趣味语文”等本身就具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功能,综合性学习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3.立体式整合
我将语文的十二册教材的专题进行了一下整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依次呈现)这其中有名人的专题,动物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生活、了解大自然、观察、爱、四季、爱护环境、科技、文化艺术、动脑思考这些专题。那么在“爱”这个专题当中呢,通过整合我们来看一看,主要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诚待人”。那么在“爱祖国爱家乡”这个专题中我们通过整合来看,有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引导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扇明亮的天窗。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凭借这样的教材拿到了打开未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将会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说建议 1.教学建议 ①识字写字教学方面
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保持加强识字兴趣,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做好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相结合。另外学生初学钢笔字,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要求书写工整美观,提高写字质量。
②阅读教学方面
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背诵,课堂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轮流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读书时还应该要求学生把读书与思考,读与说,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体验,思考。另外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通过找关键词语,分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③习作教学方面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鼓励学生课内外多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并将这些好词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每单元的课文为本单元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学习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师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④口语交际教学方面
本册教材分别安排了8次口语交际内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也易于交际。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教师要注重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随时练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综合性学习方面
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精神,与课例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紧密联系,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促成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扣学段目标和教学建议,充分把握和创造性运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领会教材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和展示方式,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2.评价建议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意义的情况,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在阅读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对精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再次举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在写作方面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语言结构是否详略得当,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同时也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写作,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在评价上几乎每一次习作提示都提到了写完以后读给别人听,非常重视写完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实际也是一种习作的方法的训练。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表达是否清楚,是否认真倾听,有没有养成养好的习惯等。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身边处处有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有效地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①“活动”资源
利用一些活动进行语文学习,如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趣味活动、语文创新活动、语文班队活动、语文竞赛活动等。
②“空间”资源
学校可以有新旧,教室可以有大小,但“空间”的存在却是一样的。可以在校园内的合适位置设立一些标牌,置“语文”于其内、于其上。特别是墙壁的利用,可以在教室外走廊的墙壁上布置一些专栏,出一些专刊;在教室内的墙壁上开辟“学习园地”。有的教师把上课用的黑板也“多功能”化了,左边写上一些格言警句,右边抄上一两首古诗,隔一两天就更换内容,把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到了“极致”。
③“资料”资源
如书籍、图片、标本、实物、信息、事件等。
④“文本”资源
有的教师读一篇课文,能够把课文读得越来越“厚”,学生也学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投入,这便是有效地开发了文本资源的缘故。如课文中的空白点、浓缩点、有趣点、关键点、矛盾点,都可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和整理加工,便会使课堂异彩纷呈。
⑤“主体”资源
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班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都应该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将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并利用好,教师可以省去好多“教功”。
以上是我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谢谢大家!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
一、说课标
查阅《课标》和《教参》,我们很容易得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本册教材的各单元目标:通读这些目标, 我寻找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发现处处可见,看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三单元“ 学会分析简单的数据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单元“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第八、九单元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个单元的目标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两个能力: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读这些目标,我寻找着课程目标与本册目标的联系与差别,看到了目标的层次性。从课程目标中的“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本册的“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小数加减法”,可谓是层层递进。同时我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在“数与代数”这块:首先是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再到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最后是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通读这些目标,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被《课标》的“四个维度”的表述所困惑,其实四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合体.例如: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是“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化, “情感与态度”体现在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体会到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该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二、说教材
(一)主要内容:
大家知道,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本册共有9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与计算”和“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量与计量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及换算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统计与概率领域学习两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综合与实践领域是通过数学广角来体现的,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对比其它几册教材,发现教材的全部内容都是按照这四块建构的,只是知识的学习逐步由易到难,每个板块的学习都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以“数的认识”为例:一上认识20以内的数,到了一下认识100以内的数,二下则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和以上的数则是四上认识的,在认识整数的同时还把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上,小数的认识放在了三下进行学习。并且这四个板块不是独立分割的,尤其是综合与实践它不仅包含了数与代数,还包含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随着年级不断增高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明显。
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怎样诠释课标理念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编写特点
(二)编写特点:
在注重课程目标整体实现的同时,不仅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培养数感。
①首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了教学步伐。本册与旧教材对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由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从16个减少为9个。
②其次,自主探索算理,不再概括法则。以除法为例,不再以文字的形式写出: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而是强调在情境中理解,避免了机械记忆。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与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总结笔算的方法。
③其三,在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植树节植树”的情境中,理解笔算除法,在“妈妈买一套书多少钱”的情境中,理解笔算乘法。这样,将计算时刻置于情境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为合理。④最后,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估算比笔算更具有实用用价值,教材加大了估算力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改理念。
2、注重实践,促进发展。
如在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编排中,教材呈现的学校未注明是哪所学校,显然,是要学生到本校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再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销量进行统计,让学生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的进货计划,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渗透方法,提高能力。
本套教材总体设想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本册教材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教学。在解决问题单元里,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通过练习,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能力。
4、彰显魅力,激发兴趣。
本册教材不仅从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虽有四大特点,但与其它年级相比,其体例却有着固定的格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编排体例。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以主题图、正文、练习、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在正文里又由例题和做一做组成。
首先,会出现主题图:让人一目了然地获取主要信息。
其次,呈现例题:这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最后,安排做一做和综合性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这是课时的体例,如果涉及到单元的结尾,还会在最后,安排整理与复习: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
(四)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各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面积计算;统计图中求平均数;等量代换中,都可以看到数与代数的身影。总之,数与代数是其他几块知识的基础,反之,其他几块知识也可以检测数与计算知识的运用。
刚才说到的是整册书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那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纵向整合。选取计算为例。
纵向整合:大家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计算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整数加减法:是按一年级20以内、二年级100以内、三年级万以内的顺序。紧接着,乘除法:是按二年级表内、三年级两位数、四上三位数的顺序,最后过渡到,四下整数四则运算。到了五六年级,将整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及负数中。本册计算教学的前期,学生已具备了10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而本册的学习只是一个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说建议
课标思想需要转化成教材理念,教材编排又需要靠教师转化具体的教学行为。接下来提供几点教学中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研究教材,用好课程资源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引导探索,促进合作,重视评价
4、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以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为例加以说明:
教材呈现的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是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扩大了。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可结合具体内容,以学校举行运动会为教学活动主线:书本例题(教材99页)出示的是学生体操方阵,我们可改为运动会开幕式每班的学生方阵,这样运用现实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并在例题的教学中采取个人独立尝试、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阐述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然后以采访运动会400米跑冠军为线索,引出教材习题101页第1题;在开运动会的过程中编发通讯稿,将教材习题第102页第6题很自然融入到全课活动主线之中。最后将教材习题102页第5题用运动会队员合影及相册为情景作为结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现行教材和学校资源,并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再创造”,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
一、说课标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现在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2、课程目标有所改变。
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12页第4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11页第3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12页第5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3)“做”中学
如:第7页做一做的第1、2题。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第21页做一做第1、2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
又如:第35~36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
还有第9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第11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
第12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
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
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
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听:要培养学生安静地、专注地、认真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话。说:举手发言,大胆地说,准确地说。
听和说密不可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后续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写: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用:会摆放收拾学具,会用数学工具,如:连线要用尺。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研说教材文字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袁召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学段目标、本册要求)、说教材(特点结构、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几个方面研说教材。下面首先说课程目标,新课标总体目标定位为:
课程目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三年级上册正好处于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过渡期,实现两个学段的高效衔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学段目标分为五部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识字与写字部分:
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部分: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词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口语交际部分: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习作部分:
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综合性学习部分: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现在谈一下课标对本册要求:
识字写字:会写300个字,会认200个字;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口语交际: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像;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综合性学习: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下面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编写体例:
教材包括:目录、八组专题、选读课文、生字表
1、生字表
2、词语表、后记。每组专题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
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组课例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点连接语,即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语文园地包括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两部分。固定栏目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机动栏目中,宽带网在4、6单元出现,展示台在1、5单元出现,成语故事在2、7单元出现,趣味故事在3、8单元出现。
三年级上册编写内容与意图: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他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合适到位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积累,养成会积累、爱积累的好习惯;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螺旋式上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特点:
专题组织单元,加强整合性。
以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为例,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一。课例包括3篇精读课文——《我们的民族生活》、《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1篇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展示台两大块。
通过导语,让学生提起兴趣,走进课文,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学习《我们的民族生活》,感受欢乐幸福的民族生活,体会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金色的草地》,感受儿童在大自然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爬天都峰》,感受儿童攀登天都峰的过程,感悟儿童对人生地思考;《槐乡的孩子》,感受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品质;口语交际、习作,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日积月累、展示台,通过熟读《小儿垂钓》,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自然,拓展学生知识面,品味别样的生活。
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次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密切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地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类型。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
语文题材丰富,有故事《灰雀》、诗歌《古诗两首》、神话《盘古开天地》、寓言《陶罐和铁罐》等多种体裁,语言活泼,生动兴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改进编排,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改进导学系统:
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手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改进练习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大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形式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
安排适量小练笔:
本册在二、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4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得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保持“园地”框架,加强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本册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更丰富、更有趣。
说建议:
教材建议分为五部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练习。
识字写字方面要注意:
鼓励学生多渠道、多种方式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再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乐趣,提高识字兴趣。对学生严加要求,形成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规范指导,板书示范,提升学生写字质量。
阅读方面:
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学习一篇精读课文,有如下5个步骤:
1.提示要点,自主预习。
2.汇报交流,梳理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4.老师指导,点拨深化。
5.巩固积累,拓展运用。
学习一篇略读课文,要做到:
1.让学生按照学习提示,运用精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2.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口语交际方面:
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第一要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要有层次性。以本册语文园地一里面的口语交际为例:主题是“我们的课余生活”。
比如:让学生翻翻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再回忆一下,前段时间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丰富,很有趣?让学生开始思考,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
第二要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
第三要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在双向或多项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第四要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学生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对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建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习作:乐于表达,增强信心。
写作建议:
1.扩大阅读量,做到腹有诗书。
2.丰富积累,提升文化底蕴。
3.学写生活日记,抒发真实感情。
4.办理班级博客,展示班级风采。
通过朗读古诗、背诵传统文化等经典文章、阅读课外书等方式扩大阅读量。认真书写阅读笔记,提升文化底蕴。结合生活实际,书写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日记。
观察美丽的秋天、感受秋天的收获——红彤彤的山楂、金黄的银杏叶,迎接着第一场雪的到来,走进冬天,感受雪花的美丽。
建立班级博客,学生共同参与,积极结合生活实际发表文章。如火红的枫叶、可口的地瓜、参观奇石展等,真正让习作与生活密切相连。
综合性学习:确定内容,制定计划,展示交流。
评价建议:
评价要及时。
每一堂书法课,对于学生地练字,第一时间批改,给以及时评价;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给以最佳发言评价,课堂上认真听讲的,给以最佳倾听评价。激励性评价,以鼓励、赏识为主。
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以记星表扬评价;对于纪律、卫生、学习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以喜报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同学,给以大拇指评价。多方评价,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对每一次书写,有学生评出表现最优异的同学,以及参加“故事大王比赛”,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实现教师与学生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的公正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重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学校创造条件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图书馆、图书角等;
3、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4、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上是我研说教材的全部内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