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州市梅县申报广东省教育
梅州市梅县申报广东省教育
强县督导验收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组于2011年1月10日至12日,对梅州市梅县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县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验收组观看了梅县教育发展专题片,听取了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丹玲代表县政府所作的自评报告以及梅州市委副秘书长陈锐锋所作的推荐意见;召开了5个不同类别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专访了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查阅了各类档案资料,核对了有关数据;实地考察了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和文化机构等42个单位。督导验收组在充分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认真讨论,形成了以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梅县县委、县政府秉承梅县人民在源远历史长流中形成的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顺应梅县人民群众渴望优质教育的强烈意愿,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领导重视、思路清晰、效果明显。围绕创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努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文化。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郁,为梅县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一)党政领导重视,营造“创强”氛围,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梅县历届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要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本届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提出了并实施加快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县委、县政府及县人大、县“两办”、财政局、教育局、人事编制等部门为教育“创强”建立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优惠减免等形式,着力解决教育经费、学校建设、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学校布局调整、各镇“创强”启动资金、学校发展用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有力推进了全县“创强”工作。
为推动“创强”,县委、县政府充分调动各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性,签订了“创强”责任书,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落实“创 强”启动资金,全面铺开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为了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参与“创强”,县、镇两级政府大力弘扬客家人民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了热烈、浓郁的“创强”氛围,有效地解决“创强”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在推进“创强”工作中,县党政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召开专题会议,亲临学校调研指导,亲自做乡贤和群众的工作,远赴县外、海外筹资,为各级领导树立了榜样。
(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快速发展 梅县坚持“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财政再困难也要保教育”的教育投入理念,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近三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用于教育的比例达到69%;依法征收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县级财政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职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县领导承诺每年提高教师待遇得到落实,连续3年为教师提高工资待遇。
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多渠道筹措“创强”资金。县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给每个已通过验收的镇拨付“创强”资金300万元,并与市配套奖励50万元,给正在“创强”的镇已拨付100万元。各镇压缩其它开支,集中财力创建教育强镇。同时,充分发动华侨、“三胞”、外出乡贤和县内企业捐资办学,支持“创强”,近三年全县累计筹集资金近1亿元。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全县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改造了中小学生活设施、添臵大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常规教学仪器,推动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三)调整学校布局,建设规范化学校,落实教育均衡发展 梅县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大规模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县、镇两级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先后撤并了小学103所、初中4所和2所完全中学高中部,基本实现了“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向镇政府所在地集中,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或中心镇集中”的办学布局。在撤并的学校中,有很多学校是乡贤、华侨或知名人士出资捐建的,为保护捐资者的办学热情,县、镇两级领导做了大量艰苦的解释工作,并邀请助学者返乡亲历教育面貌的崭新变化,顺利推进布局调整工作。
在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各镇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建设校舍,完善场室,配齐设施,花大力气建设好镇中学、中心小学和保留的完全小学。同时整合师资队伍,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规范的教学秩序、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增强集中办学的说服力,减少了学校撤并过程中的阻力。
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规模的教育资源整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了优质学位覆盖率,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强化队伍建设,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梅县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放在核心位臵。加强学校领导班 子建设,完善校长选拔、聘任、考核、监督、培训、交流等机制,一批业务骨干成长为学校领导,有80多位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20多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培训,10位校长参加北师大组织的校长培训,5位校长参加名校长培训,涌现了一批名校长。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全县组织了36000多人次的各类培训。建立了岗位培训、省级市级培训、转换培训、名教师培训等机制,并通过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开展群众性的教研教改活动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梅县注重不断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努力改变过去载体单调的方式方法,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三礼”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重视以科研促教改,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对学校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指导,调动全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实践的积极性。
依托客都梅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优势,积极倡导“一校一特色”活动,引导学校发掘客家传统文化精髓,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诗化校园、山歌校园、足球校园”。客家山歌,诗教活动等被多所学校开发为校本课程,各校每年均组织“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专场活动,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梅县教育的软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 提高,青少年学生得到了健康成长。
(五)抓好普及教育,发展各类教育,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建立“防流控辍”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加强办学行为的检查监督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通过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完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牌。通过做大做强县内职校,深化校企合作,实施 “定单式”培养,积极落实“双转移”战略,促进了职业教育较快发展。目前,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8%,并于2010年通过了“普高”验收。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设社区文化。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并通过政府提供闲臵校产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办好民办幼儿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县城中心区域,建设了人民广场、文化中心大楼、人民体育场、博物馆、林凤眠纪念馆、县情展览馆、文体中心、体育馆等设施。镇村两级共建立了20个镇级文化站,13个镇的文化活动中心,157所农家书屋,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依托众多的文化场所,结合梅县的文化传统,发挥客家人村居、祖屋、名人旧居等教育功能,文化与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开展成人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目前,梅县基本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三、后续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充实设备实施,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在政策、经费、指导等方面支持尚未通过验收的镇建设成为省教育强镇。实施“城乡联动”,在管理、师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稳妥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督导验收结论
督导验收组一致认为,梅州市梅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 各项指标,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县的验收标准,可以依程序报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组 二0一0年一月十二日
第二篇:对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对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我们验收组一行九人于2010年10月27日至29日对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了督导验收。三天来,督导验收组听取了镇党委书记马名扬同志的自评报告和平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凌峰同志、梅州市科教系统党委副书记陈运坤同志的推荐意见,观看了上举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专题片;召开了4个类型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5个教育机构;对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了专访;查阅了全部有关档案资料。在大量采集信息的基础上,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如下督导验收意见。
一、总体评价
上举镇地处平远县北部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资源优势,被誉为“物种宝库、粤东明珠”。上举镇文化早开,英才辈出,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仁人志士,如中国古汉语学家、诗人吴三立、我国著名园艺专家吴应祥、著名政治家丘定侯等,他们从这里走向广东、全国,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举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 展”,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实施“经济强镇,科教兴镇”战略,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近几年来,上举镇先后被评为“梅州市平安镇”、平远县“表扬镇”、“文明镇”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举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优先发展教育,争创教育强镇的共识和合力。目前,全镇办学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教育普及程度较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经验和成效
(一)党政领导重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领导班子认识到位。上举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工作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并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上举镇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教育管理责任制,把教育工作作为镇主要领导和村委书记、主任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镇政府要求全体干部群众在创强工作中做到思想认识要到位,宣传发动要到位,任务分解要到位,工作落实要到位。由于镇领导重视,并切实加强领导,全镇形成了一个重教支教促教的大环境。二是创建措施到位。镇党委、镇政府把创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制定出符合上举镇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创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和镇、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强管理系统。上举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有方,工作成效大,各职能部门也积极参与,支持创强工作,全镇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是教育经费到位。近几年来,在镇财政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上举镇仍然做到教育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教育财政性拨款分别是205万元、256.6万元、332.8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3.5%、25.2%、29.7%,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三年来,上举镇先后投入309.6万元用于创强工作,完善学校、镇文化体育场所、实践基地的设备设施。镇政府建立健全社会捐资助学管理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全社会踊跃捐资助学金额达163.3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的进程。
(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上举镇原来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学校比较分散,教学设备设施简陋。近年来镇政府加大投入,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建设规范化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上举镇的学校原布局存在点散、线长、规模小的状况,办学资源分散,严重阻碍了全镇办学水平的提高。为 了整合学校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上举镇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加大对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强政策宣传,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全镇小学由原来的11所合并为1所,原上举中学全校学生仅260多人,县镇两级政府本着不浪费教育资源的原则,将上举中学撤并到东石镇铁民中学,促进了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积极创建规范化学校。在创建省教育强镇过程中,上举镇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实施布局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镇中心小学,近年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更新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篮球场、羽毛球场、60米塑胶直跑道,还添置了图书和教学仪器,新建了食堂、教学楼,拓宽了校园面积,重新设计、建设了校园文化设施,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高水平巩固“普九”成果。上举镇制定了“防流控辍”工作规定和措施,在全镇营造了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氛围,形成了镇、村、校齐抓共管的局面。2007年至2009年,上举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小学非正常辍学率为零。上举镇教育普及程度高,巩固了“普九”成果,推动了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工程。上举镇近年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上举镇建立健全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考评、奖惩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每年对校长和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有效地激发了校长、教师的进取心和充分展示才华的热情。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充分发挥了人事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
二是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和名师。镇积极实施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以学科组为单位,以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镇重视名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后备人才”等教师成长的五级阶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目前,全镇24名教师中有县级名教师2人,县骨干教师4人。近三年来,全镇教师共有4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纳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其中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堂实录获得了奖励。
目前,全镇教师学历均达标,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4%。
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上举镇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激励教师安心工作。镇政府在培训学习、工资福利、住房条件、医疗体检、工作条件等方面全面关心教师,真正做到了教师收入“两相当”。在上举镇,教师已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近年来教师队伍稳定,教师也没辜负上举镇人民的信任,自尊自爱自强,安教乐教,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
上举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形成了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努力实现家校的同步教育,建立了2个德育基地,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较强,大力加强以“三礼”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三年来,全镇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均达88%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
学校按“素质教学、特色教学、综合提升”的发展思路,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大教研力度,在抓好学生德、智的同时,抓好学生体、卫、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能较好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建立了5个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
上举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近三年,全镇学生参加各学科和体艺各类竞赛、竞技活动,获市、县级奖励40多人次,有32篇作文获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奖励。
上举镇把幼儿教育事业纳入基础教育发展与管理的重要范畴,对全镇幼儿园进行优化整合,从现代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农村孩子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大力发展幼儿启蒙教育。镇政府投入40多万元为镇中心幼儿园添置保教设施设备;重视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幼儿教育要“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幼儿教育健康发展,为幼儿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均为86%。
二是培扶结合,扩展成人教育。上举镇投入40多万元建设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打造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地,以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服务的办学宗旨,举办各种长短班、特长班,开展各项技术教育、上岗培训工作,开设了林木管理、种养技术、烤烟技术、计算机技术、果树栽培等多项实用型专业技术培训,共举办44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4335人。
三是镇村联合,打造学习型社区。为了丰富全镇居民的文化学习生活,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上举镇政府与各村委会联合,共建了多个功能较完善的社区文化活动室。不断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投入150多万元完成了上举圩镇“洁、绿、亮、美、畅”工程,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镇篮球场、文化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闲健身场所。此外,镇政府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对群众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婚育新风进家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后续发展建议
通过督导验收,我们认为上举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为今后教育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的需要出发,我们对上举镇的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督导评估组建议镇政府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充实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促进各类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二)进一步建设学习型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督导评估组建议上举镇要加大教师学科转岗培训,推广普通话教学,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此外,要适当引进青年教师,建设一支具有生机活力,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以上是验收组对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意见。督导验收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已完成各项验收议程,验收组将按程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何维孜副组长:车慈晖组 员:庄武准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陈鸿鑫
符 伟 何秋浪 张康寿 余松阜 巫旺清
第三篇: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反馈意见
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我们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于2009年6月15日至17日对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督导验收。三天来,我们听取了罗涤权书记代表城北镇所作的自评报告,梅江区委李思平常委、梅州市教育局陈丽霞局长分别代表区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所作的推荐意见;召开了职能部门负责人、村(居)委支部书记、主任、校(园)长与教师、学生家长等4个代表座谈会,并对镇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了专访;实地察看了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德育及劳动实践基地等9个单位;查阅了档案资料,核对了有关数据。在大量调查和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的指标要求,验收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全面分析,作了量化评分,并形成如下反馈意见。
一、基本评价
城北镇位于素有文化之乡的梅州城区北部,地处城乡结合部,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全镇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先后被梅江区委、区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等。与此同时,城北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镇”,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动力,切实履行政府办教育的责任,通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镇、村、部门和社会力量 的作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被梅州市评为尊师重教先进集体。
二、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1、党政重视,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镇近年来,城北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强化政府办教育的意识,落实办学责任,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镇。通过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制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镇、村、部门单位及学校的职责,落实责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和支持“创强”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切实做到“五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事务优先办理、教育人才优先引进。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定期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工作,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各村(居)委也有干部分管教育。镇财政、国土、公安、综治、城管、安监、交通、社保、文化、宣传、关工委等职能部门也全力支持教育工作,社会热心人士、侨贤、乡贤也大力捐资助教。同时镇党委还把教育工作列入镇、村(居)
委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评价,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经济上倾斜,工作上支持,上下齐心,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确保“创强”工作顺利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2、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城北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三年来,全镇投入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25.8%,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全镇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及教师生活待遇也逐年提高。为从根本上解决全镇学校分散、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效益低的状况,城北镇坚持“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采取撤销、合并、扩建等形式,对全镇中小学进行认真的布局调整。近三年来,经过多次调整,将全镇原有的25所中小学撤并为1所初中,2所完小,4个教学区或教学点。单用于基建和增添设施设备达1300多万元,全镇新增校园面积12890平方米,扩建校舍面积6764平方米,新增一批教学设施设备,使学校常规及现代的教学设施设备都得到较好的充实,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全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全镇各学校设备设施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校园环境优美,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文化特征也很鲜明。几年来,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在城北镇得到很好的落实,中小学各有关入学率、完成率、辍学率等均达到或超过验收指标的要求。
3、坚持教育,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近几年来,城北镇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抓好抓实。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开展一系列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通过坚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立足镇、校的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促进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共同提高、进步,使全镇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表彰先进、奖励优秀的教师,并尽可能提高教师生活福利待遇,解决好教师的后顾之忧。目前,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教师的学历都达到验收标准的要求,并涌现出一批区以上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少教师在市、省甚至是国家级的有关教学比赛中获得奖励,全镇还有32名教师被列为市、区名教师培养对象。一支敬业爱岗、业务优良、安教乐教、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4、德育为先,科研促教,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城北镇各中小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网络,设立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制定具有不同特色的德育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各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近
三年来,全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均超过验收标准的要求,违法犯罪率均为零。与此同时,通过重视抓好教学科研,规范教学管理,着重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三年来,全镇教师有一批教育科研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城北中学中考成绩连年攀升,一直居全区前茅,该校2007年还被评为“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城北镇中心小学也曾被评为国家“十五”课题优秀实验学校。此外,各学校能结合实际,通过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文艺、体育、美术、书法、写作等,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学生在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及征文、绘画的作品,多次获得奖励,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全镇小学生毕业考试合格率、中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优秀率、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等均达到了验收标准要求。
5、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 城北镇在切实抓好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积极统筹协调发展幼儿、成人及社区教育,不断增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一是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全镇幼儿园办园条件,发挥社会力量办园并加强管理,同时抓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确保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验收标准的要求,办园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二是通过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各分教点为教学基地,结合实际,把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参加培训的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达39000多人
次,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北镇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区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主体规划。通过以镇文化部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地,以村文化中心、党员活动室、文艺团队、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妇女学校、婚育学校等为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包括送戏、送电影下乡,适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目前,城北镇各类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习型社区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发展建议
1、继续完善办学条件,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城北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是很大的,学校的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建议继续加大投入,抓紧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一些后续工程的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合理、稳妥地解决个别分教点设置问题,优化办学资源,促进义务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城北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但个别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学科缺少专任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较少,教学科研水平仍有待提高。建议积极、合理、引进部分学科专任教师,妥善解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情况;加大名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力度,以名师带动全镇教学科研,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
深入改革,抓好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3、继续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
目前,城北镇幼儿教育相对薄弱,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希望大力扶持幼儿教育,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带动全镇幼教工作。继续加大成人教育及社区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全镇教育综合实力。
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 组
长:谢帝明
副组长:麦农俭、成员:郑飞卡、陈海玉、邱必雄、陈瑞全、梁培根、岑兆雄、余进泉
二00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四篇: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材料(定稿)
梅州市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材料
整合教育资源 建设人文秀区
平远县上举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中共平远县上举镇委员会平远县上举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2
(一)自然条件
(二)经济建设
(三)人文环境
(四)教育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4
(一)党政领导重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4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2、制度健全,措施有力
(二)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教育稳步发展„„„„„„„„„„„5
1、保障教育经费,落实政府责任
2、实施“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3、维护校园秩序,创设良好环境
(三)调整学校布局,完善办学条件„„„„„„„„„„„„„ 8
1、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2、完善设施,规范办学
(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提升教育实力„„„„„„„„„„„10
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2、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12
1、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安教乐教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 1.积极丰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2、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体、卫、美、劳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社区文化十分活跃„„„„„„15
1、发展幼儿教育,规范办园行为
2、重视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活跃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家园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7
四、自评结果„„„„„„„„„„„„„„„„„„„„„„„18
成县下达任务的256.16%,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834万元,比增9.2%;工农业总产值9344万元,比增9.6%(其中工业总产值4093万元,比增10.4%,农业总产值5251万元,增长9%);农村人平纯收入5759元,比增6.8%。名列全县第一。
(三)人文环境
上举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中国古汉语学家、当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诗人吴三立是我镇畲脑村人。上举乡贤吴应祥先生是我国著名园艺专家、兰花专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兰花品种注册登记委员会主任,在国内外兰花界享有盛誉。被尊为“国兰泰斗”。丘定侯先生是我镇又一杰出乡贤,历任陆丰县政府秘书、潮阳县地方法院推事,代理潮阳县县长、浙江省政府秘书、浙江省丽水、平湖等五县县长。1937年后任第八集团军少将军法处长兼平湖县长。杰出乡贤的奋斗轨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上举人勤学不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四)教育发展
我镇现有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上举中心小学始建于1934年7月,是县一级学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为县一级幼儿园。现有小学教师24人,幼儿教师6人,在校小学生179人,在园幼儿31人。
校园师生人身安全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我镇教育管理体制科学,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推动了教育事业有序有效发展。
2、制度健全,措施有力。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把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形成党政会议定期和不定期研究教育问题制度。主要领导每年都主持召开二次以上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重点研究教育创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规范化建设、学生安全、学校食品安全等问题。二是建立镇主要领导与学校、村委挂钩联系制度,镇主要领导挂钩学校。我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村、学校调研,对教育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教兴镇”的发展观,把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工程和民心工程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镇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经费,确保了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依法履行职责,确保教育稳步发展。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积极调整财政开支结构、拓宽经费来源,千方百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依法“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法实施义务教育的氛围。二是强化政府行为,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并列入镇、村干部考核内容,形成镇、村、校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扶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我镇每年都通过政府补助和民间资助等方式帮助一批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避免失学。据统计,近三年来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扶助贫困家庭子女184人。四是各校建立“防流控辍”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对于流动儿童,我们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与当地学子享受同等免费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2007-2009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5周岁完成率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为100%。
3、维护校园秩序,创设良好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制订了《上举镇关于维护学校周边环境,保护校园师生人身安全的若干规定》,加大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源呈锐减趋势,在重建与撤校的两难选择中,县镇两级政府本着不浪费教育资源的原则,于2004年8月将原上举中学撤并至百年老校东石镇铁民中学,学生大部分转入铁民中学就读,一部分学生转入县城学校。铁民中学基础施舍完善,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氛围浓郁,校风学风优良,连续多年获得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上举镇的初级中学学子都接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
同时,我镇及时出台了《上举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对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群众讲明布局调整的意义;二是落实“三对一”责任制,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教师负责做通一名需撤并学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寄宿的学生的要求;四是落实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的政策,减轻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帮助解决边远学生学习、生活、交通等问题。通过落实布局调整政策,我镇2004年撤销了上举中学、文昌小学、创新小学、赤大小学、赤城小学、咸水小学、龙文小学,2008年撤销了符坑小学和八社小学,2009年撤销了下举小学,2010年撤销华宝小学等11所学校,保留1所完全小学,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2、完善设施,规范办学。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完成以后,我们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标准做大做强中心
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举全镇之力,提前完成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任务,并及时召开上举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动员会,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村委和学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上举镇掀起了全民参与、万众一心办教育的“创强”热潮。
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我镇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创强”工作,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组长,镇长、党群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协管教育领导、镇属部门负责人及学校领导为成员。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现场办公,着力解决学校在“创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到各村、学校驻点挂钩,做好布局调整、建设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测算、资金筹集等方面工作,保证了创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创建教育强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镇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发放“致上举镇群众一封信”、各村设臵创强宣传拦、悬挂创强横额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科技兴镇,教育领先”等先进理念深入民心,形成了全民参与,万众一心办教育,全社会踊跃捐资办学的局面。香港太平绅士何冬青先生捐资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近三年,社会各界捐资办学金额就达67.7万元。
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目前我镇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4%;成人校教师学历合格率91.6%。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要求全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如今,85%以上的学科都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以上。
3、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名师队伍,我们把思想素养好、学识修养高、有能力、有才干、有独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中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依托市、县“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并在思想上给以关心鼓励,在教学上为其搭台唱戏。目前我镇有县级名教师2人,县级名班主任4人。
(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镇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丰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镇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努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挖掘本地德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拓展教育渠道,办好家长学校,近三年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培训率达80%以上,并通过
3、体、卫、美、劳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镇在抓好学生德、智的同时,抓好学生体、卫、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严格执行省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我镇小学基本配备了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功能场室、设备设施和相应师资,每年每期都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措施。三是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发展成才。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学校每年都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锻炼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四是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我镇建立了2个德育教育基地,5个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团结合作、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近三年我镇学生参加各学科和体育、艺术方面的各类竞赛、竞技活动,获市、县级奖励40多人次。2008年“六一”文艺汇演,学校文艺队表演的相声《趣话》获县三等奖;学生作文(或作品)获县级以上奖励或发表的有32篇。
(七)幼儿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社区文化十分活跃。我镇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重视加强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活跃社区文化,促进了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长效管理机制;投入20多万对圩镇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此举也得到了乡贤肖义松先生的大力支持,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垃圾清运车辆5台;大力抓好街道花木绿化、组织人力彻底清理街道路障等一系列圩镇环境整治和美化亮化工程圩镇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有机结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近三年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上举镇篮球场、文化室,添臵了一批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虽然我镇教育工作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学校的个别功能场室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
2、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将积极承担办学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探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718-
第五篇: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资料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资料
齐心协力办教育 兴学育才结硕果
平远县中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中共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委员会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1
二、主要做法…………………………………………………………………2
(一)教育优先,实施教育强镇战略
1、加强领导,确保‚创强‛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方案,确保‚创强‛工作有序推进
3、加大宣传,确保‚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4、保证投入,确保‚创强‛工作经费到位
(二)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1、撤并调整,合理布局
2、倾心尽力,夯实基础
3、社会支持,聚沙成塔
4、扶困助学,防流控辍
(三)强化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实行聘任,强化管理
2、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3、以人为本,尊师重教
(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以德育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2、落实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抓好体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4、‚三化‛入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五)均衡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1、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2、提升幼儿教育档次
3、和谐发展社区教育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15
四、自评结果……………………………………………………………16
齐心协力办教育 兴学育才结硕果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打造山区教育强镇为目标,着眼教育基础,夯实教育根基,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全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格局。现将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行镇位于平远县的西部,距县城14公里,206国道贯穿其间,东邻河头镇,西接江西省寻邬县留车镇和丹溪乡,北靠八尺镇,南连大柘镇。界域面积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95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经济强镇、科教兴镇‛战略,取得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5357万元,增长10%,农村人均收入4361元,比增5%。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镇先后荣获‚广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南粤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梅州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县四个文明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因此,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在2009年提前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举全镇之力兴办教育,不
断提升我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我镇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小学分教点3个,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劳动实践基地2个。在校中小学生共1030人,其中初中学生447人,小学生583人,在园幼儿118人;全镇教师98人。
二、主要做法
(一)教育优先,实施教育强镇战略
中行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为按期实现教育强镇的目标,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确保‛。
1、加强领导,确保‚创强‛工作落实到位。为切实抓好‚创强‛工作,镇党委、政府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为宣传、筹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小组,从镇有关部门、中小学校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具体负责‚创强‛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分工挂钩联系学校的制度,坚持每星期一次深入学校听取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各校同时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使‚创强‛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四是通过镇领导班子会议、领导现场办公会等各种形式经常性研究‚创 2
强‛工作,镇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2009年在建设中行中学教学楼过程中,所要征集的土地有一农户正准备用来新建住房,抵触情绪大,为了使征地工作顺利开展,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多次上门做该农户的思想工作,并想方设法为该农户解决宅基地,农户最终同意征用,从而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
2、制定方案,确保‚创强‛工作有序推进。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涉及基础设施、校舍、功能室建设、添臵教育教学设备、资料整理、提升办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此,镇党委、政府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评估标准,及时制定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决定》、《中行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明确‚创强‛的工作目标,落实中小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责任,齐抓共管,积极为‚创强‛献计出力。
3、加大宣传,确保‚创强‛工作家喻户晓。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全镇‚创强‛动员大会,利用广播、宣传标语、横幅、宣传栏、制作‚创强‛专题光盘、画册等形式宣传‚创强‛工作,并在中行镇政府网站开设‚创强‛专栏,及时报道‚创强‛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创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保证投入,确保‚创强‛工作经费到位。中行镇属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企业的引进受到极大限制,镇内有实力的企业不多,财政收入有限。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每年均保持在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最高的一年达到60%,这 3
让曾来调研的省政协领导为之震惊,并为之赞叹:‚小小的穷乡镇如此重视教育,实属不易!‛这些年来,镇领导形成了共识:凡是涉及教育开支、学校建设,镇财政都将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今年,镇政府为改善机关干部的办公环境和住宿条件,决定改建一栋办公楼。但当党政主要领导得知正在兴建的中行中学综合大楼资金出现短缺,工程一度面临停工时,马上召开党政联席会,决定暂停办公楼的建设,将建镇机关办公楼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教学楼建设中,从而保证了教学楼的如期竣工。
近三年,镇党委、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压缩行政开支,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了教育财政性拨款、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教育财政性拨款分别为154.4万元、172万元、192万元,增长率为10.2%、11.4%、11.6%。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也逐年增长,分别为1706元、2045元、2722元,增长率为17.2%、19.9%、30.4%;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560元、586元、683元。从1997年至今,通过多渠道筹资,我镇总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各学校的基建、教育信息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工程。
(二)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整合优化办学资源,是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自2005年开始,本着‚结合实际、加大力度、科学整合、着眼长远‛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1、撤并调整,合理布局。2004年,镇内原有小学9所,学 4
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紧缺,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足。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2005年起,对全镇小学进行撤并调整。2005年,撤销黄坑小学、合华小学;2006年撤销官坑小学、下村小学;2007年撤销快湖小学。同时,逐步将儒地小学、仲石小学、良畲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合并到中心小学。
2、倾心尽力,夯实基础。近年来,我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教育,按照省《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五项工程‛》要求,共投入500多万元,坚持不懈地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改建、扩建,充实常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辖区内所有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三年来,投入86万元新建中学综合教学大楼;投入80万元改建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投入40万元改建中学食堂和学生浴室;投入52万元建设中学运动场河堤工程;投入20万元扩建小学运动场;投入26万元新建中心小学食堂;投入60多万元购臵教学仪器和图书,完善各校生活设施;筹措10万多元修缮中小学破旧的校舍、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大力发动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出乡贤捐资助学。2007年,得悉旅台同胞张拱星先生回到广州,镇主要领导立即驱车四百多公里抵达广州,登门拜访张拱星先生,向张拱星先生反映了中行中学教学楼由于年久失修,校舍残旧不堪,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困难。张拱星先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遂慷慨解囊32万元人民币对中行中学 5
教学楼进行全面改建。2008年初,总投资68万元的改建工程全面完成,一幢崭新的楼高三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拱星教学楼‛雄伟地矗立在中行河畔。张拱星先生的善举受到了前来参加拱星教学楼改建竣工剪彩的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宁丰同志的高度赞誉。此外,侨胞张涌泉先生捐建了‚物理实验室‛,易权衡先生捐建了‚化学实验室‛,外出乡贤张泉香先生、刘良基先生及易美云女士慷慨捐资助学,并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海外乡亲、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中行镇各中小学的规划建设更加合理,功能室齐备,常规教学仪器能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图书数量达规范化学校要求;校园‚三化‛和校园文化建设都得到明显加强。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大投入增添现代化教学装备,重点放在加强校园网建设、增设计算机室、增加教学平台和学校电脑拥有量。到目前为止,全镇中小学校已建立校园网2个,计算机室2间,计算机能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多媒体电教平台按要求配臵。现代化教学设备已达到教育强镇的标准,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社会支持,聚沙成塔。为进一步改善我镇教育教学环境,达到‚教育强镇‛标准,需要投入大笔资金,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弥补资金缺口,中行镇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印制2000多份《倡议书》,分发到各村委会、企业和中行乡贤、校友及热心人士手中。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率领‚创强‛筹资小组成员,将筹款活动延伸到珠三角地区,发动中行外出乡贤、校友 6
关心支持教育强镇的创建工作。全镇上下掀起了捐资‚创强‛的热潮,各部门单位、机关企业、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强‛,人人支持‚创强‛的浓厚氛围。在广州务工的52名乡亲虽然收入不高,但当得知家乡‚教育创强‛信息后,自发组织捐资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到今年8月底,我镇收到来自乡贤、企业老板、社会群众、镇、村两级干部、教师捐出善款共计82万元,捐赠图书2000余册,电脑23台。社会的支持成为推动中行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4、扶困助学,防流控辍。我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做好防流控辍工作。镇、村及学校对特困学生十分关注,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障弱势群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每学期做好对特困学生的调查,采取政府补贴、学校减免、社会资助等措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为解决贫困家庭就读子女学习生活费问题,我镇于2008年出台《关于印发中行镇开展对困难家庭‚三个一‛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了‚三个一‛帮扶工程,对2007年底镇民政办统计登记在册的88户低保户的50名就读子女,由帮扶干部和镇财政共同负担给予一定的生活费,从而减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压力。至目前为止,该活动帮扶资金已达到6.3万元。
(三)强化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一直以来,我镇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臵,在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 7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实行聘任,强化管理。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目标责任制,推行中小学干部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转变观念,营造了‚能者上,庸者让‛的氛围。建立全镇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制度,每年都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学校管理。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型培训班的学习。
2、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我镇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的优秀团队。一是重视师德建设,抓好师德、行风教育。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纪律教育月等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查摆不足,书写心得。建立健全中小学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坚持依法治教,规范从教行为。近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中没有出现违法犯罪人员、没有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二是重视学习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镇坚持每年派出校长到县一小、县二小、县三小和平远中学、城南中学等学校挂职培训。每学期坚持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大比武‛、‚课件制作比赛‛等竞赛类活动和‚说、评课比赛‛等评价类活动,通过加强学习、外出考察、继续教育培训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各种成长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不断加强。三是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中行中学、中心 8
小学为平台,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组织全体教员开展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培训。全镇45岁以下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的教师达100%,45岁以上教师基本掌握使用技能,各学科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标。四是重视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制定名师培养计划,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有关的学习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全镇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率7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率44%;幼儿教师合格率达100%。全镇有县级以上名师及骨干教师共10名。
3、以人为本,尊师重教。我镇历来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蔚然成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改善教师生活环境,近年来,我镇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兴建了10套跃层式的教师住房以及改造中小学教师宿舍,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环境。1995年,镇党委、政府率先在全县制定了奖教奖学制度,印发了《关于中行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的奖励规定》的文件,每年拨出2万多元,对各中小学教学质量优胜者及评出的2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对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给予奖励。镇党政领导虽然变动了五任,但奖教奖学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教师节成为中行镇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教师节,外出工作人员、社会乡贤和各届校友自发地汇聚在一起,到各中小学慰问老师,与老师们共同联欢,欢聚一堂。香港太平绅士何冬青先生听闻此事后,对此颇感兴趣,2008年教师节,他专程到我镇参与此节日 9 的活动,并对全体老师进行了慰问,期间,他说:‚中行镇的尊师重教氛围非常好,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中行外出乡贤易美云女士事业有成,不忘回报家乡,设立了‚美云奖教奖学基金‛,对每年的先进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三年来,我镇累计发放奖教奖学金16万元,奖教奖学力度在全县都是屈指可数的。同时,我镇还注重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近三年,有2名教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3 名教师当选为县党代表,5名教师当选为镇人大代表,9名教师当选为镇党代表,有5名教师参加县公选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职位。
(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根本。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以德育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全镇各学校坚持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六〃一‛节、国际禁毒日、读书月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学校要求老师们从四个方面去赏识学生:课堂教学中赏识学生、作业批改中赏识学生、集体活动中赏识学生、学业报告中赏识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才能,毫不吝啬地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在鼓励声 10
中健康成长。在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各中小学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贴近学生的原则,从‚感恩教育‛入手,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中心小学在‚母亲节‛期间积极开展‚感恩母亲‛主题活动,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向母亲感恩:送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写一篇赞美母亲的文章;说一句感谢母亲的心里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在外务工的母亲写一封感谢的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中行中学开展了以‚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五个方面的‚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同学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谢自然赐予我。并以感恩为主题出板报,悬挂感恩主题条幅,播放感恩歌曲,制作感恩贺卡、开展手抄报比赛,并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营造校园感恩氛围。2006年至2008年,中小学德育考核优良率达88%以上,后进生转化率均达87%以上,全镇中小学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镇中小学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文明和谐学校‛、‚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
2、落实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镇各中小学校坚持‚以学科为单位,教导处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教研组为联结‛的方针,以常规为基础,向教改要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全面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近三年,中小学共承担6项县级立项科研课题,并取得初步成效。教师撰 11
写的论文每2年结集一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有11篇。各中小学更新了教学观念,加强了课堂教学管理,树目标,比成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行镇小学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县的‚教学质量优胜单位‛,中行中学连续五年获得‚初中系列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中小学成绩齐头并进,是众人心目中的‚老先进‛,更是全县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臶。据统计,2008年高考成绩中,全县进入第一批重点院校的78名学子中,中行籍的学生就有7人,约占10%(中行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3.4%)。2009年中考成绩位于全县前列,有44人考入重点中学,有6人进入市东山中学分数线。同时,中小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也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获县级以上奖励的有78人次。
3、抓好体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我镇各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体育、卫生各项工作制度健全落实。能正常开展‚两课两操‛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镇各中小学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书法绘画比赛、体育竞赛和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中行小学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大热身‛活动,举行了踢毽子、跳绳、拔河等比赛,让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校园内焕发了青春活力,更好地活跃了学校的文化体育活动。中行中学结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纪念‚五〃四‛运动,开展了篮球、羽毛球、田径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积极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12
增强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县级田径运动会上,我镇中小学连续五届获得全县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好成绩。近三年,我镇中小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达96%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32%以上,全镇中小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控制在0.7%以下。
4、‚三化‛入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载体。中行镇各中小学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坚持‚寓教育于环境之中‛,以‚三化‛建设为抓手,突出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特色,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绿化方面,各学校因地制宜,广栽花草树木,扩充绿地,营造园林化的自然景观,全镇校园绿化率达到93%。中心小学先后投入30多万元绿化资金,在校内栽种大量品种优良、稀有的花草树木,并且注重因地制宜更新植物品种。如今,校内乔木参天、鸟语花香,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真正打造成为‚花园式‛学校。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师生自己种、自己管,师生们在劳动中既得到了锻炼,又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在实践中陶冶了情操。1999年,中心小学荣获梅州市‚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县首间‚广东省绿色学校‛。美化方面,从细微处着手,每个学校均建起了校园橱窗或宣传栏、宣传长廊,教室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教育方针政策、办学理念、育人宗旨、科普知识和师生优秀作品等。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布臵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将学生的各种作品上墙、上宣传栏、上橱窗,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净化方面, 13
各校结合我镇创建生态文明镇工作,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和保洁工作,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温馨的校园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站在学校操场上,沐浴在鸟语花香之中,感受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传统精神和现代教育的融合、碰撞,学生在感受与熏陶中完成精神家园的一次又一次自我洗礼。
(五)均衡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我镇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认真突出成人教育,发展幼儿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努力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
1、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于1991年,2009年被评为‚梅州市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以来,成校狠抓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6个行政村非文盲率都达到100%。为切实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成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计算机、油茶种植、家禽养殖技术等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班,同时邀请市县农艺专家、科技人员举办科普讲座,受训人员达2160人,受训面达36.7%。有效地提高了农民从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全民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蓬勃发展。
2、提升幼儿教育档次。今年年初,我镇通过公开招标,引进老板投资50万元,重新选址改建中心幼儿园,完善幼儿园设备设施,改善办园条件。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相关制度,严抓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接送等环节,使中心幼儿园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达到县一级幼儿园标准。全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8%。
3、和谐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推进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的覆盖面,逐步构建成我镇全民终身教育服务网络体系。‚中行镇社区教育中心‛经过两年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将各类创建活动纳入社区教育计划中。在开展‚‘五无’平安村‛、‚五好党支部‛、‚生态文明示范村‛等创建活动中,将创建活动的内容纳入到社区教育计划中,作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进一步扩大 了社区教育的活动平台。二是将各类精神文化活动融入社区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五好家庭户‛和‚文明家庭户‛评比活动;结合镇‚三下乡‛活动,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进村活动,组织了全镇各村的篮球、拔河比赛;同时,村一些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了民乐队、山歌表演队,利用空闲时间,为村民表演,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群众的学习意识和生活质量。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去年,我镇以开发大河背生态旅游区为契机,开展了‚情系大河背‛景点名称、风景图片大征集活动,组织镇内部分摄影和文学爱好者、退休教师、老干部等近90人到大河背风景区采风,通过入选者的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全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先进教育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教育的投入仍然不够;常规教学设施设备档次总体不高,办学条件还 15
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的文化建设力度仍然不够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重点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使中行镇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三是继续加强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特色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镇认真的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9分,发展水平215分,自评总分共计494分,奖励分加3.5分,总分497.5分,占总分值99.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行镇已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恳请专家予以督导验收,并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中共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委员会 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