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3:0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包府办发〔2008〕114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四日

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我市是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市区环境空气中70%的一氧化碳、60%的碳氢化合物、49%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我市大气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包头市环境保护条例》、《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4〕1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为基础,以推行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为手段,以强化路检执法和停放检测为保证,以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放维修和报废为辅助,以发展可持续交通为根本,全面推进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陶永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白春光(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 晔(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姚卫华(市环保局局长)

张 莽(市交通局局长)

石 磊(市公安局副局长)

马 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成 员:吴士忠(市环保局副局长)

康卫东(市发展与改革委副主任)

和 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李世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

魏占荣(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

高海荣(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任由吴士忠兼任,日常工作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

三、职责分工

市环保部门是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包括贯彻国家关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的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实施机动车排气检测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和维修治理单位进行环保资质认证,推广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将机动车排气检测纳入机动车管理。

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站实施监督管理,抓好维修治理站的建设和资质管理。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可,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对机动车油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管理,确保在用车尾气达标排放。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制度。列入检测范围的在用机动车必须到环保部门认证的检测单位进行排气污染年度检测,符合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发给《机动车排气合格证》,加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公安交管部门不予核发安全年检合格证。

建立在用机动车过户环保检验制度。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在用机动车过户前必须进行排放检验,过户时应出示排放检验合格证明,不合格的机动车不得予以过户。

建立在用机动车路检和停放地检测制度。除实行机动车排气年度检测外,环保部门应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路检和停放地检测,经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到通过环保部门和运管理部门共同认证的机动车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治理,经复检合格后,方能行驶。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制度。凡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均应进行环保维修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经复检合格,方可发证。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站应具备环保部门和运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排气测试资格,配置符合要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测试仪器,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环保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二)严格执行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

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在用车淘汰制度,对达到报废期符合延期使用的机动车在审批时应进行排放检验,合格的方可延期报废。运行里程已达到出厂设计指标治理无望或尾气排放检测未达标,经多次治理复检无望达标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不予年检,并按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予以淘汰。

(三)积极推进全市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制定包头市在用机动车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方案,加强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类型、定期检测线、检测频率、达标率、标志发放数量、燃料消耗量、空气达标天数等环保信息的管理,并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和自治区环保局报送年报,定期发布机动车污染防治信息。

五、检测办法

(一)检测范围:包头市范围内的在用机动车,近期主要针对汽车,今后逐步开展摩托车和农用车的检测工作。

(二)检测方法: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尾气检测线全部采用简易工况法,路检和定点检测采用双怠速法。

(三)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烟气黑度和光吸收系数。

(四)检测执行标准: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

(五)检测流程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筹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主要包括宣传、建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市环保、公安交警等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要抓紧完成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的建站工作,并同步完成网络系统建设。市环保、公安、交通、质监等部门要积极推动,严格把关,特别是要做好资质认证工作。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对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取得《机动车尾气检测员合格证》及相应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

(二)试运行阶段(2008年6月)。

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的试运行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检测要求。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产品要筛选原国家环保总局认证推荐并经市环境监测站检测合格的产品。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工作程序、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特别是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要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正式运行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正式运行阶段(2008年7月以后)。

要合理安排检测日程,科学调剂检测流量,持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数量,满足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

浙政发„2009‟56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章)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的通知‣(环发„2005‟1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8‟7号)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车油联控、标本兼治,强化法治、创新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强化检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强机动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使用、年检、维修、淘汰以及机动车燃油供应等环节的污染防治与监管,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二)主要目标。

1.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鼓励各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淘汰未达到国家第I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I标准)的机动车,逐步淘汰未达到国家第Ⅲ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Ⅲ标准)的柴油机动车。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等重点城市(简称7个重点城市)力争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2.2010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2012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供应符合国家第Ⅳ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Ⅳ标准)的车用成品油。

3.7个重点城市和舟山以及其他臭氧浓度监测超标的城市,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限要求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各设区城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4.2010年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上述目标,国家如有更高要求的,从国家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登记管理,提高机动车环境准入门槛。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和转入我省车辆,公安机关不予注册登记或办理转入手续。公务用车、公交车、营运客车要率先执行环保达标要求,各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把关,严格监管。(二)加大检测力度,强化定期检测和抽测。

1.实行定期检测。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检测条件,采取相应的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方法,并逐步改进。对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在杭州市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2010年10月1日起,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城市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县(市)加快采用这一检测方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在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之前,各地必须采用双怠速法。对重型汽油车定期检测,统一采用双怠速法。对柴油车定期检测,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7个重点城市应逐步采用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法。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规定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期限进行。经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公安机关不得核发牌证,不得通过年审。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可实行社会化服务。检测机构应依法取得计量认证资质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与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报告,并定期将检测情况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收费政策和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检测机构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并视需要向检测机构派驻监督员。要加强检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线要尽可能依托现有的机动车安全检测线建设。确需选址另建排气检测线的,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尽量靠近现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做到高效、便民。

2.实行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机动车排气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由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公安机关应当对道路抽测予以配合。道路抽测重点检测在城市道路行驶的高排放车辆以及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停放地抽测重点检测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地或用车大户(指拥有10辆以上机动车的单位)的机动车。道路抽测和停放地抽测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机动车所有人或驾驶人员应当配合,抽测应当快捷、便民、文明,不得收费,不得扣押车辆,不得处罚,并保持道路交通的畅通。

经道路抽测、停放地抽测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维修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跟踪监管。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未在限期内维修合格即上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机动车环保达标水平。

1.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对在用机动车按阶段性排放标准发放环保标志,实施分类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按环保分类标志,对机动车采取相应的限制行驶区域、时间或车型的交通管制措施。

2.鼓励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各地可因地制宜制定激励政策,鼓励高排放机动车提前报废。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44号)和财政部等10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333号)的要求,鼓励提前报废老旧汽车和“黄标车”并换购新车。7个重点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应当制定促进公交车更新淘汰的激励政策,鼓励公交车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排放标准,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和新能源机动车,减少公交车排气污染。

3.加强超标排放机动车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对超标排放机动车的管理。各地可建立超标排放机动车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冒黑烟车辆。加强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机动车维修企业必须按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交通部今2005年第7号)获得所在地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并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机动车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维修企业弄虚作假的,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污染物排放超标且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四)建立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各地应依托现有检测资源,加快现有检测设备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快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加强检测数据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尽快形成全省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我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联网技术规范,编制网络传输及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本地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机动车定期检测、抽测信息,方便群众查询。

(五)提高油品质量,完善车用成品油供应体系。按照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期供应不同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加强燃油品质管理,大力推广清洁车用成品油,不断提高车用成品油油品质量。积极向出租车和公交车等高频使用的车辆推广清洁燃料和替代燃料。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和中石化浙江分公司、中石油浙江分公司,及时确定我省不同阶段的成品油供应方案,并切实加强油品质量的市场监管。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出台我省不同阶段的车用成品油价格政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制订实施•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技术指南‣,加快推进油气回收综合治理,确保按期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和部门协作。省里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组织协调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省发改、经信、公安、财政、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商、质量技监、法制、物价等部门和中石化浙江分公司、中石油浙江分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地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加强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订我省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早制订出台•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划‣、•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委托工作程序‣和•浙江省在用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加快制订并实施•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加载减速烟度排放法)‣等机动车污染排放地方标准。

(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组织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各设区市和机动车保有量较大的县(市),应根据当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管力量,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保障。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统一监管职责,并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和委托管理,指导督促各市、县(市)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四)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各地应鼓励开发、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积极引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检测设备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技术,鼓励研究开发适合我省实际的排放检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大力培育和扶持省内相关检测、治理设备生产企业,积极推进设备国产化。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机动车所有人和驾驶人员加强机动车维护保养,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大力倡导“少开一天车”和“绿色出行”等活动,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和新能源机动车,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努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主题词:环保 污染 车辆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8月19日印发

第三篇: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北京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

(1989年8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6号令发布 根据1997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号令修改)

第一条 为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本仁大气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加油站和制造(含安装,下同)、销售、维修、使用的各种机动车辆(电驱动车辆除外,以下简称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机动车扩气净化装置(以下简称排气净化装置),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 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是本市对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对机动车进行初次检测、检测和道路行驶中的检测(以下简称初检、年检、路检)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检测和监督管理。

市经济委员会、市交通局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机动作制造、维修行业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加油站必须销售无铅汽油,禁止销售含铅汽由。

第五条 凡制造、维修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从国外违口机动车,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排放标准)。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市环境保护局制定。

第六条 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排气净化装置的新产品鉴定,必须由市环境保护局参加、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不合格的排气净化装置,不准投产。

经销外地生产的新型机动车、车用发动机,经营单位必须将该产品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的技术资料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不准在本市销售。

第七条 机动车、车用发动机的制造、维修企业和排气净化装置生产企业,应严格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制度,出厂的产品应分别符合本条二、三、四款的规定,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和排气净化装置不合格的,不准出厂;已经出厂的,在下列规定的期限内,按《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和本市有关规定处理。制造出厂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二年或者行驶五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维修出厂的机动车和车用发动机,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一年或者行驶二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制造出厂的排气净化装置,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在二年或者五万公里内不超过排放标准。从国外引进机动车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应当同时引进排气净化技术。第八条 机动车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加强在用机动车的保养和维修。机动车数量较多的单位,应当配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设备,定期对本单位的机动车进行检测,发现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应当及时保养和维修。安装排气净化装置的,应当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安装使用。

第九条 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登记制度。机动车检测厂(站)、维修企业以及机动车数量较多的单位,必须按照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对机动车污染物的检测情况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并定期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情况报告市环境保护局。

第十条 机动车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车辆检测,并在规定期限内妥善保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核发的《检测记录单》。车辆初检时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车辆牌照;年检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不予核发年检合格证。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市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的路检,路检时,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法对机动车驾驶员处以警告、20元以下罚款或者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的处罚,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治理或者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对机动车的路检,凡不超标者不收检测费。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制造、维修和在用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应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检测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发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方法。机动车检测的单位从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业务的,须经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批准,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含铅汽油的,由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局处以1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第十四条 制造、维修出厂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或者制造的排气净化装置不合格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改正,处责任单位1000元至1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责任单位1万元至3万元罚款,处责任单位负责人500元以下罚款。

在用机动车经抽查、检测(路检除外)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并按每超过一项标准处以100元罚款”超标一倍以上的,加1倍处罚。未经市环境保护局审核批准,经营单位在京经销外地生产的机动车、车用发动机和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由市环境保护局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拒绝接受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局处责任单位1000元罚款,处直接责任人200元罚款。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执行本办法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组织执行本办法的机关和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严肃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89年9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XX〕1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强化在用车污染控制,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实施高排放车辆逐步淘汰、全面供应清洁高品质车用成品油、完善法规体系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提高机动车排气排放达标率,逐步过渡到明显削减单一车辆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明显降低机动车污染物在大气污染源中的排放分担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安全的目标。

(二)具体任务。

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注册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全省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逐步淘汰其他高排放机动车。

2010年1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ⅲ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2010年10月1日起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成品油,2012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全部供应符合国iv标准的车用成品油,其中柴油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

2010年1月1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2012年1月1日前,全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覆盖全省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在用车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1.建立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制度。

自2010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型汽油车定期检测采用稳态工况法(asm)检测,其他地区采用双怠速法检测;重型汽油车全省统一采用双怠速法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型柴油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定期检测均采用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lugdown)检测,其他地区柴油车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检测。asm和lugdown检测线按照每条每年检测1万-1.2万辆车的数量规划建设。

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全部社会化,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省质监局的资格认证,并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取得省环保局排气检测的委托资质。取得委托资质的检测机构名称由省环保局向社会公告。检测机构排气检测的日常监管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负责,有条件的市可以向检测机构派驻场监督员。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必须选择具有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排气污染检测,并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缴交相应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费。

排气定期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规定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期限进行,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检测机构不能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报告,公安机关不得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车辆不得上路行使。

2.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

道路抽检按照《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由各地公安机关会同同级环保部门进行。重点对在城市道路行驶的高排放车辆及排放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机动车,由公安机关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停放地抽检由各地环保部门会同同级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营运车辆集中停放地或用车大户(指拥有10辆以上机动车的单位)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抽检,抽检不合格的车辆,由环保部门责令车主或使用者限期维修,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营运车辆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协助环保部门督促营运公司加强车辆检测与维护管理。

对汽油车的抽检采用双怠速法;柴油车的抽检采用自由加速烟度法;摩托车的抽检采用怠速法或急加速烟度法;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城市道路开展遥测法抽检。

道路抽检和停放地抽检不定期进行,抽检不得收取检测费用,道路抽检不得妨碍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各地要充分调动公众力量,设立超标车举报制度,积极举报冒黑烟车辆,对超标排放车辆必须进行跟踪核查。

3.加强超标车管理。

对定期检测、经道路或停放地抽检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册,输入监督管理数据库,并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各地环保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对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进行跟踪监管。被责令限期维修的机动车未在限期内维修合格的,不得上路行驶,违法上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依据《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其进行处罚。各地环保部门可以组织专项行动对旅游营运大车、校车、超市免费班车等集中检测,督促车主及时维修超标车辆。

4.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制度。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规定标准且无法修复的在用机动车由各市公安机关依法将其交由有资质的报废车回收企业强制报废并办理注销登记。省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高排放车辆目录。各级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公共交通行业情况、大气环境容量及财力情况,设立鼓励高排放出租车和公交车提前报废补偿专项资金,对车辆可正常使用,未达到国家关于出租车和公交车报废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包括延缓报废期限内的汽车)的车辆提前报废实施补助,逐步淘汰国ⅰ和国ⅱ以下在用营运车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济政策将补助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类型车辆,包括非营运车辆。

5.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

在用机动车按阶段性排放标准发放环保标志,实施分类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没有标志或者持有特定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采取限制行驶区域、限制行驶时间或限制行驶车型的排气污染防治的交通管制措施。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环保局会同公安、质监、交通等有关部门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外省车辆在我省内城市道路行驶的,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志管理规定。

6.加强尾气治理维修机构的管理。

落实检测与维护制度,以检测为主,带动维护工作,维护工作以维修机构为重点。从事与尾气治理相关的总成维护经营活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所在地的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许可。维修机构可以采用双怠速法、自由加速法或简易工况法,判断竣工出厂车辆的尾气是否达标。维修机构必须将维修检测数据通过网络发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二)严格新车登记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实施机动车新车源头污染控制制度,落实国家机动车阶段性排放标准公告,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新车,公安机关不给予注册登记。2010年7月1日起,按国家要求,全省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全面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珠江三角洲新车登记力争提前执行国iv标准。省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保达标车型核准公告,公布符合本省执行的新的机动车达标环保车型目录。各地政府必须重点把好营运车辆环保准入关,对营运车辆选型实行排放达标环保审核监督。有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当制订促进客运公交车辆更新淘汰激励政策,鼓励客运公交车辆提前执行国家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削减客运公交车辆的排气污染。

(三)全面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逐步推进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

2010年1月1日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加油站推广供应符合广东省车用汽油地方标准(db44/345-XX)及车用柴油地方标准(db44/346-XX)的车用成品油,并逐步将供应范围扩大至全省。符合国iii排放标准要求的车用汽油及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出台后,执行国家标准。为完善车用成品油的供应体系,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确定符合国ⅲ标准成品油供应方案;省物价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出台全省国iii标准车用成品油价格政策,省经贸委、质监局、环保局分别提供符合国iii标准的成品油供应方案、油品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省环保局牵头会同省经贸委、质监局等有关部门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制订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和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技术指南并组织实施。臭氧浓度监测超标城市应当提前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四)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省环保局制订我省机动车排气检测联网技术规范,编制网络传输及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省、市环保部门负责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网络,对检测数据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与有关部门数据管理中心联网。各检测和维修机构收集的检测和维修数据必须传输到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各地级以上市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情况,并将数据及时集中传输至省机动车排气检测数据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召集人,成员为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公安厅、建设厅、交通厅、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法制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中石油华南销售分公司等单位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要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工负责、务求实效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落实。

(二)加强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我省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加快编制和实施《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稳态工况法)》、《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加载减速工况法)》、《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等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三)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信息化建设。

鼓励科研单位研究相关排放检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检测规范的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油气回收治理技术,并推进设备国产化,鼓励开发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相应设备,培育和扶持省内相关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检测数据共享,提高行政监督管理效率。

(四)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机动车污染的危害性、防治污染的意义及对策,提高人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教育公众加强对机动车维护保养,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使用节能型低排放机动车,共同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篇: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xx年第8号令)、国家环保总局《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

下载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颁布单位:省九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 (第85号) 颁布时间:2000年7月28日 实施时间:2000年9月1日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 环境,......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文档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

    233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7-09-0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本市大气环境,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1年10月26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江西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7-27 【生效日期】201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全]

    榆政发〔2009〕54号 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榆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00年5月26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最终定稿)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西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0(2009年10月20日西宁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10月29日西宁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