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算法及实施条例测试题(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实施条例》
测试题
答题人:得分:阅卷人:
一、单选题
1、我国的《预算法》通过于()。
A、198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8年
2、新预算法自()起施行
A、2014年9月18日 B、2014年8月31日 C、2015年 1月1日 D、2015年2月1日
3、预算法第四条第一款所称(),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所称(),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A、中央各部门、直属单位 B、中央各机关、隶属单位 C、中央各部委、下属单位 D、中央各部门、隶属单位
4、预算法第五条第三款所称(),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所称(),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A、中央各部门、直属单位 B、本级各部门、直属单位 C、本级各部门、下属单位 D、本级各部门、隶属单位
5、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预算组成。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应当纳入本部门预算。
A、下属各单位 B、内设各单位 C、所属各单位D、内部各单位
6、()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和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A、县 B、市 C、省 D、直辖市
7、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预算收支以外国货币收纳和支付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基准汇价折算。
A、当日 B、当月 C、当日平均 D、当月平均
8、预算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所称“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各部门和各单位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境内外()产生的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预算的部分。
A、资产 B、国有资产 C、固定资产 D、政府资产
9、预算法第十九条第二款所称“专项收入”,是指根据特定需要由()批准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项用途的收入。
A、中央 B、省政府 C、财政部 D、国务院
10、预算法第十九条第三款所称(),包括用于经济建设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出,支持企业的挖潜改造支出,拨付的企业流动资金支出,拨付的生产性贷款贴息支出,专项建设基金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以及其他经济建设支出。A、经济建设支出 B、专项建设支出 C、固定建设支出 D、政府建设支出
11、预算法第十九条第三款所称(),是指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工业、交通、商业、农业、林业、环境保护、水利、气象等方面事业的支出,具体包括公益性基本建设支出、设备购置支出、人员费用支出、业务费用支出以及其他事业发展支出。A、经济建设支出 B、专项建设支出 C、固定建设支出 D、事业发展支出
12、预算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所称(),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中央预算、地方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按照规定向中央上解的收入。A、中央预算收入 B、地方预算收入 C、国家预算收入 D、共享预算收入
13、预算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所称(),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纳入地方预算、中央不参与分享的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和中央按照规定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收入。A、中央预算收入 B、地方预算收入 C、国家预算收入 D、共享预算收入
14、预算法第二十条第二款所称(),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中央财政承担并列入中央预算的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A、中央预算支出 B、专项建设支出 C、固定建设支出 D、事业发展支出
15、预算法第二十条第二款所称(),是指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承担并列入地方预算的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和地方按照规定上解中央的支出。
A、中央预算支出 B、专项建设支出 C、固定建设支出 D、地方预算支出
16、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上级地方政府确定,并报()备案。
A、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
17、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应当实行预算管理;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应当逐步纳入预算管理。
A、专用基金 B、特殊基金 C、社会基金 D、国家基金
18、预算法第二十四条所称(),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A、计划草案 B、特殊草案 C、社会草案 D、预算草案
19、中央财政本年度举借的()和()应当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示。
A、国外债务、还本付息数 B、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数 C、国内外债务、还本数 D、国内债务、还本付息数
20、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A、政府预算 B、财政预算 C、政府公共预算 D、财政公共预算
21、预算法第三十三条所称“预算周转金”,是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各级政府预算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其额度应当逐步达到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总额的()。
A、1% B、2% C、3% D、4%
22、各级政府预算的上年度专项结余,应当用于()的支出;上年度净结余,应当用于补充预算周转金和下年度需要安排的预算支出。
A、本年度结转项目B、上年度结转项目 C、下年度结转项目 D、以后年度结转项目
23、国务院于每年()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中央各部门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提出编制预算草案的原则和要求。
A、11月1日 B、11月10日 C、12月1日 D、12月10日
24、中央各部门应当根据()的指示和()的部署,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提出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的要求,具体布置所属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
A、国务院、财政部 B、财政部、国务院 C、党委、政府 D、财政部、政府
25、中央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前报财政部审核。
A、11月1日B、11月10日C、12月1日D、12月10日
26、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的指示和()的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本行政区域编制预算草案的要求。A、国务院、财政部 B、财政部、国务院
C、党委、政府 D、财政部、政府
27、()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本级政府预算草案,汇编本级总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
A、县 B、市 C、省 D、直辖市
28、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汇总的本级总预算草案,应当于下一年()前报财政部。
A、1月1日 B、1月10日 C、2月1日 D、2月10日
29、()审核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A、财政部 B、国务院 C、人大常委会 D、人大
30、()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各部门的预算草案时,发现不符合编制预算要求的,应当予以纠正。
A、县 B、市 C、省 D、直辖市
31、汇编本级总预算时,发现()预算草案不符合国务院和本级政府编制预算要求的,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由本级政府予以纠正。
A、本级政府B、下级政府 C、省政府 D、国务院
32、中央预算草案经()批准后,为当年中央预算。A、财政部 B、国务院 C、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3、财政部应当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A、10 B、20 C、30 D、40
34、中央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A、10 B、15 C、20 D、30
3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
A、10 B、15 C、20 D、30
36、地方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A、10 B、15 C、20 D、30
37、预算法第四十四条所称“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是指上一年度同期预算安排用于各部门、各单位正常运转的()、业务经费等必需的支出数额。
A、人员经费 B、事业经费 C、公益经费 D、福利经费
38、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预算收入,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将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外设立的()帐户。
A、基本性 B、一般性 C、过渡性 D、封闭性
39、各项预算收入的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征、免征、()应征的预算收入。
A、不征 B、少征 C、缓征 D、多征
40、一切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库方式和期限缴入国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
A、借出 B、拖欠 C、缓入 D、少入
41、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即根据用款单位的申请,按照用款单位的预算级次和审定的用款计划,按期核拨,不得()办理预算拨款;
A、超期 B、缓期C、越级 D、无故
42、按照()拨款,即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情况拨付资金。
A、预期 B、年度 C、季度 D、进度
43、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A、缩小 B、改变C、扩大 D、更改
44、财政部负责制定与预算执行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加强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管理核算。
A、财政 B、审计 C、监察 D、财务
45、国库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的专门机构。国库分为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A、转移支付 B、上缴支付 C、转移支拨 D、库款支拨
46、我国国家预算收入的最主要部分是()。A、税收收入 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C、专项收入 D、其他收入
47、预算的批复是指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各部门批复预算。
A、上级B、本级C、下级 D、国务院
48、地方各级预算按照()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A、统筹兼顾、收支平衡B、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C、统筹兼顾、量入为出D、优先安排、重点支出
49、下列不属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管理职权的是()。A、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B、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C、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D、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50、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审计监督的部门是()。
A、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B、各级政府
C、各级政府审计部门 D、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
51、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是不作为一级预算。
A、上级政府 B、市级政府 C、本级政府 D、省级政府
52、预算是由()组成。A、收入和支出 B、收入和消费 C、审查和监督 D、计划和决定
53、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A、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B、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C、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乡镇、村(居)的转移支付
D、中央直接对乡、民族乡、镇等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和其他支出。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 B、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C、商品和服务支出 D、资本性支出
55、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A、地方融资债券 B、地方政府债券 C、举借国外债务 D、银行借贷
56、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A、审查和预算 B、审查和批准 C、审核和计划 D、预算和批准
5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发展改革委计划B、经济贸易部门列入计划 C、审计部门审计D、税务部门审核
58、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 C、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审议决定
59、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安排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别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和()内正式下达。
A、二十日、十五日B、三十日、六十日 C、三十日、三十日D、二十日、四十五日
60、各级预算由本级()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负责。A、政府组织、政府财政部门
B、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人民代表大会、政府财政部门
D、政府财政部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1、()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A、中央级B、省级 C、县级D、乡镇级
62、各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提出,报()决定。A、本级政府、上级人大B、本级政府、本级人大 C、本级政府财政部门、上级政府 D、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本级政府
63、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A、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B、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C、冲减赤字 D、预算周转金
64、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经批准的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备案。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上一级政府 C、本级政府D、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5、中央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退库的办法,由()制定。
A、全国人大
B、中央政府
C、国务院
D、财政部 66、对于年度预算执行中上下级财政之间按照规定需要清算的事项,应当:()
A、在决算时办理结算。
B、在发生时办理结算。
C、一并计入上级财政的决算。
D、只需提请上级财政备案
67、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至少()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A、1 B、2 C、3 D、4 68、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确定。
A、上级人大 B、上级人大常委会 C、上级政府 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
69、下列关于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一般设立五级预算
B、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C、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D、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但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补助的数额
70、有权决定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A、同级人大 B、同级人大常委会
C、同级人民政府 D、上一级人民政府
71、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以及上解、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上级政府确定。
A、核查
B、转移
C、划分
D、收缴 7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审核汇总。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73、各级政府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其额度应逐步达到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
A、1% B、4% C、5% D、8%
74、财政部批复中央部门预算的期限是自()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30日内。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财政部
75、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有权审查和批准县级决算的机关是:()。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财政部门
7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14年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文共()章()条。
A、11,79 B、10,80 C、11,101 D、10,79 77、《预算法实施条例》于1995年11月2日经国务院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令第186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条例共()章()条
A、11,79 B、11, 80 C、8,80 D、8,79 78、我国国家预算现设()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四级预算
B、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五级预算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三级预算 D、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村六级预算
79、我国国家预算年度是指()
A、自公历12月31日起,至次年12月31日止 B、自公历1月1日起,至次年1月1日止 C、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D、自公历12月31日起,至12月31日止
8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中央预算编制的是()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C、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D、上解上级的支出
8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拨款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按照预算拨款B、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 C、按照进度拨款,即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情况拨付资金
D、按照各单位需要拨款
8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是()。A、中央预算 B、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C、县市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预算
83、下列关于预算体系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A、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组成 B、部门单位预算是指部门、单位的收支预算
C、总预算包括本级预算和本级政府行政隶属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D、预算组成不受限制,可随意编制
84、各级政府依据法定权限作出决定或者制定行政措施,凡涉及增加或者减少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应当在预算批准()提出并在预算草案中作出相应安排。
A、以后 B、同时 C、后 D、前
85、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预算职权的是()。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B、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86、按照分享程度划分,我国的预算收入()。A、仅包括中央预算收入
B、仅包括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 C、仅包括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D、包括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87、根据我国《预算法》的规定,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的是()。A、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B、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决算 D、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88、乡级政府编制的决策草案,由()审批。
A、国务院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本级人大 D、县级人大 89、地方各级预算上下级之间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以及上解、返还或者()的具体办法,由上级政府确定。
A、退库
B、补贴
C、补助
D、划回
90、各级政府周转金从本级政府预算的结余中设置和补充,其额度应逐步达到本级政府()的4%。
A、决算收入额B、预算支出额C、预算收入额D、决算支出额 91、财政部批复中央部门预算的期限是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
A、10日内
B、15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9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1 月1日起施行。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93、()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审计署 94、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赤字。
A、可列 B、不列
C、可编 D、不可编
95、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前,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A、60日 B、30日 C、20日 D、45日
96、()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
A、财政部门 B、国库 C、税务部门 D、海关 97、各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权属于()。
A、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本级税务部门 D、本级政府
98、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A、15 B、20 C、30 D、45 99、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内至少一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做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A、会计年度 B、预算年度 C、自然年度 D、历法年度 100、在本级预算执行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及时()。
A、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情况
B、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协商处理
C、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批准
D、批准该使用方案并组织实施
101、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要求同级人民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
A、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D、政治协商会议
102、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确需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须经()批准。
A、国务院 B、财政部 C、省级人民政府 D、主管部门 103、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A、1%至3% B、2%至3% C、3%至5%D、5%至6% 104、《预算法》所称(),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A、预算事项 B、决算事项 C、预算草案 D、决算草案 105、各级政府预算的上年度专项结余,应当用于()的支出。
A、补充预算周转金 B、上年度结转项目
C、下年度需要安排 D、上解支出 10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审查和批准。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财政部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7、中央国库业务应当接受财政部的指导和监督,对()负责。
A、地方财政 B、中央财政 C、地方政府D、中央政府 108、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地方国库业务规程应当报财政部和()备案。
A、省政府B、省人大C、省人大常委会D、中国人民银行 109、各级国库和有关银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预算收入缴库的规定,不得()应当缴入国库的预算收入和国库库款。
A、延解、占压B、延迟、占压C、占压、少入D、延解、少入
110、各级国库必须凭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签发的()于当日办理库款拨付,并将款项及时转入用款单位的存款帐户。
A、拨款凭证B、拨款通知书C、收支证明书D、收支通知书 111、“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是指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调拨、周转、冻结、扣拨、退付已入国库的库款。
A、上级政府财政部门B、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C、同级政府财政部门 D、政府财政部门
112、中央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退库的办法,由()制定。
A、财政部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 113、地方预算收入退库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A、财务部门 B、经贸部门 C、预算部门 D、财政部门 114、各级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批权属于()政府财政部门。A、上级 B、同级 C、本级 D、县级以上
115、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国库的()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协调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与国库的业务工作。
A、管理、制约B、监督、约束C、管理、监督D、管理、约束 116、各级政府依据法定权限作出的决定和规定的行政措施,凡涉及财政()的,应当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中作出相应安排。
A、减支增收B、减收增支C、增收减支D、减收减支
117、在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制定新的减收增支政策和措施;确需制定的,应当采取()的增收节支措施。
A、相关B、相应 C、可靠 D、有效
118、各级()应当加强对预算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财政部门有关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A、党委B、人大 C、组织部门D、政府
119、政府财政部门有权对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对各部门预算收支的()和()进行考核。A、结果、情况B、情况、结果 C、情况、成果 D、情况、效果
120、政府财政部门有权对本级各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擅自减征、免征、缓征及退还预算收入的,()。A、责令退回B、限期改正 C、责令改正 D、责令改回
121、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具体报告内容和方式由本级政府规定。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12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下列期限和方式向财政部报告本行政区域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收支月报,按照财政部规定的内容编制,于每月终了后()日内报送财政部;每月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文字说明材料,于每月终了后()日内报送财政部;每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全面分析材料于季度终了后()日内报送财政部。
A、1、3、5 B、2、10、15 C、5、10、15 D、10、10、15 123、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和县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政府向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内容和报送期限,由()政府财政部门规定。
A、上一级 B、本一级 C、县级 D、市级 124、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应当每月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向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预算收入计划执行情况,并附说明材料。
A、收支明细 B、预算计划表 C、备注材料D、说明材料
125、中央国库与地方国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部门编报预算收入入库、解库及库款拨付情况的日报、旬报、月报和年报。
A、组织 B、纪检监察 C、审计D、财政 126、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A、检查 B、制约 C、审计 D、抽查
127、各部门应当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向()政府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有关预算收支、企业缴款完成情况等报表和文字说明材料。
A、本级 B、上级 C、同级 D、平级
128、预算调整方案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列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提请()审查和批准。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政府办公会 D、上级财政部门
129、政府有关部门以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拨付给下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专款,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并办理预算()手续。
A、划拨 B、移库 C、转移D、划转
130、预算法第五十九条所称(),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A、预算草案 B、决算草案 C、决算计划 D、收支草案 131、财政部应当在每年()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发中央各部门决算、地方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132、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据()的部署,部署编制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发本级政府各部门决算、下级政府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C、财政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33、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工作。
A、调整 B、核对 C、对账 D、对帐
134、决算各项数字应当以经核实的基层单位汇总的()数字为准,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
A、报表 B、汇总 C、财务 D、会计
135、各单位应当按照()部门的布置,认真编制本单位决算草案,在规定期限内上报。
A、上级 B、财政C、主管 D、管理
136、各部门在审核汇总所属各单位决算草案基础上,连同本部门自身的决算收入和支出数字,汇编成本部门决算草案并附决算草案详细说明,经部门()签章后,在规定期限内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审核。
A、主要领导 B、主管领导 C、行政领导 D、主要负责领导
137、财政部应当根据中央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财政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3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本级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市级 D、省级
139、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A、10 B、15 C、20 D、30 140、各部门应当自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日内向所属各单位批复决算。
A、10 B、15 C、20 D、30 14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之日起()日内,将本级政府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A、10 B、15 C、20 D、30 142、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对下级政府在预算执行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依法予以();对本级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A、制止和纠正 B、制止或纠正 C、制止 D、纠正
143、下级政府应当接受上级政府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及时提供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严格执行上级政府作出的有关决定,并将执行结果及时上报。
A、隐瞒 B、虚报 C、隐瞒、虚报 D、瞒报、虚报 144、各级审计机关应当依照()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A、《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 145、本条例自()起施行。
A、1995年11月22日 B、1995年11月23日 C、1995年12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146、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A、一月至三月 B、四月至六月 C、六月至九月 D、十月至十二月
147、()以上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A、县级 B、区级 C、市级 D、省级
14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和()预算、决算进行监督。A、上级、下级B、本级、下级
C、同级、下级 D、本级、同级
149、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A、会计科目 B、预算科目
C、预定科目 D、核定科目
150、国家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管理。
A、国库集中收付 B、国库集中支付 C、国库集中收支 D、国库集中收入
二、多选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A、对上一年预算执行和落实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情况作出评价
B、对本年度预算草案是否符合本法的规定,是否可行作出评价 C、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提出建议 D、对执行年度预算、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加强预算监督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下列支出:()A、上一年度结转的支出
B、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
C、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
D、突发公共事件、战争、自然灾害事件处理的支出
3、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地方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预算调整()
A、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收支的B、需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C、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的 D、需要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的
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决算草案,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A、预算支出情况
B、支出政策实施情况和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
C、结转资金的使用情况
D、资金结余情况
5、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A、未依照本法规定,编制、报送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部门预算、决算以及批复预算、决算的 B、进行预算调整的
C、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 D、违反规定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和其他财政收入项目的
6、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A、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的 B、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预算收入的
C、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的 D、违反本法规定,改变预算收入计划的
7、各级政府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
A、法律、法规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C、上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D、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8、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C、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D、地方上解的收入
9、下列()属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C、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
D、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10、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部署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规定()、()、(),并安排()。A、预算收支科目 B、报表格式 C、编报方法 D、财政收支计划
11、政府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主要任务是:
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B、制定组织预算收入和管理预算支出的制度和办法
C、督促各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收入任务
D、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合理调度、拨付预算资金,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管好用好预算资金,节减开支,提高效率
12、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部门包括()。
A、中央预算 B、部门预算 C、地方预算 D、单位预算
13、预算收入划分为()。A、中央预算收入 B、地方预算收入
C、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D、特殊预算收入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全国人大预算管理职权的有()。
A、审查中央预算草案
B、批准中央预算
C、监督中央预算执行D、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15、预算管理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
B、分税制原则
C、收支平衡原则D、统一管理原则
16、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骗取、使用的资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改变预算收入上缴方式的;
B、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预算资金的;
C、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D、其他违反财政管理规定的行为。
17、在《预算法》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B、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C、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D、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18、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征的预算收入的,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A、多征 B、提前征收 C、减征,免征,缓征 D、不征
19、国家实行国库()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A、集中收缴B、集中管理 C、集中发放D、集中支付 20、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A、抵冲赤字 B、冲减赤字
C、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D、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中央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中央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C、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未设立专门委员会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
D、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对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研究提出意见。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依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承担()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A、审查预算草案 B、预算调整方案 C、决算草案 D、监督预算执行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B、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C、国务院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D、国务院组织中央预算的执行
24、国务院财政部门()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B、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C、提出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25、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A、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B、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C、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D、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26、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D、提高效率
27、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和()。A、中央本级支出 B、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C、转移支付 D、重点事件支付
28、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A、地方本级收入 B、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C、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 D、其他收入入库
29、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或者()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A、调取 B、征收 C、收取 D、以其他方式筹集 3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和()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A、社会保险缴款 B、社会福利缴款 C、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D、其他方式筹集
31、各级预算应当遵循()、()、()、讲求绩效和()的原则。A、统筹兼顾 B、勤俭节约 C、量力而行 D、收支平衡的原则
32、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A各级政府 B、各部门 C、各单位D、各机关
33、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A、预算 B、预算调整 C、决算 D、预算执行情况
34、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及(),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A、草案 B、预算 C、决算 D、报表
35、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应当(),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A、规范 B、公平C、公开 D、透明
36、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建立健全()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设立专项转移支付。
A、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 B、退出机制 C、不得 D、可以
37、以下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3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无权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得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D、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9、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和()。
A、决定 B、命令 C、决议 D、文书
40、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
A、决定 B、命令 C、决议 D、文书
41、国家预算由()组成。
A、财政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中央预算
42、国家预算管理()。
A、主体是国家 B、客体是预算资金C、依据是《预算法》 D、完成国家预算收支任务
43、预算外资金()。
A、是一种财政性资金B、分配与政府权利相连
C、分配对象主要来自国民生产总值的剩余产品D、与预算内资金之间此消彼涨
44、下列哪些属于预算外资金?()
A、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B、国有企业税后留用资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国有企业的股息和红利
45、预算管理体制实质上是处理()。A、资金集散度 B、事权集散 C、财权集散 D、效率高低
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项()和其他收入。A、各项税收收入 B、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C、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D、转移性收入
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分类,包括()和其他支出。
A、工资福利支出B、商品和服务支出C、资本性支出D、军费支出
48、各级预算应当根据()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
A、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B、上年预算草案 C、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 D、跨年度预算平衡
49、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和()等方式筹措,举借债务应当控制适当的规模,保持合理的结构。A、发行国债 B、发行基金 C、举借国内 D、国外债务
50、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编制。A、分地区 B、分区域 C、分项目 D、分行业
答案:
一、单选题:
1-10 BCABC AABDA 11-20 DABAD BADBC 21-30 DBBAD AABAA 31-40 BDCBD BACCB 41-50 CDCAD ABBCC 51-60 CAAAB BCABA 61-70 CDABD AACDC 71-80 CDBAB CDBCD 81-90 DDDDC DDCCB 91-100 DBBBD BABBA 101-110 BAACB ABDAA 111-120 BADCC BBDDC 121-130 ACADD AABDB 131-140 DCDDC CABCB 141-150 DACAA CABBA
二、多选题:
1-5 ABCD ABC BCD BCD ACD 6-10 ABC ABD ABCD ABCD ABCD 11-15 ABCD AC ABC ABD ABC 16-20 ABCD ABCD ABC AD BC 21-25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26-30 ABC ABC ABC BCD ACD 31-35 ABCD ABC ABCD BCD ABC 36-40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41-45 ABC ABCD ABC AC AC 46-50 ABCD ABC ACD CD AC
第二篇: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考试试题
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全文共_____章_______条。()
A.11,79B.10,80C.11,80D.10,79
2.财政部应当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A.5日B.7日C.10日D.30日
3.对于预算执行中上下级财政之间按照规定需要清算的事项,应当()。
A.在决算时办理结算B.在发生时办理结算C.一并计入上级财政的决算
D.只需提请上级财政备案
4.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至少()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A.1B.2C.3D.4
5.有权决定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A.同级人大B.同级人大常委会C.同级人民政府D.上一级人民政府
6.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有权审查和批准县级决算的机关是()。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B.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县级人民政府
D.县级财政部门
7.《预算法实施条例》于1995年11月2日经国务院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令第186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条例共_____章____条。()
A.11,79B.11,80C.8,80D.8,79
8.我国国家预算现设()。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市、区)四级预算
B.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市、区)、乡(镇)五级预算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三级预算
D.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市、区)、乡(镇)、村 六级预算
9.我国国家预算是指()。
A.自公历12月31日起至次年12月31日止B.自公历1月1日起至次年1月1日止
C.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D.自公历12月31日起至12月31日止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财政部门预算拨款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按照预算拨款B.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C.按照进度拨款,即根据各
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情况拨付资金D.按照各单位需要拨款
11.按照分享程度划分,我国的预算收入()。
A.仅包括中央预算收入B.仅包括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C.仅包括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D.包括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12.地方各级预算按照()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A.厉行节约勤俭建国B.量入为出收支平衡C.统筹兼顾确保重点
D.统筹兼顾收支平衡
13.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前,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预算草案编制情况。
A.60日B.30日C.20日D.45日
14.()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
A.财政部门B.国库C.税务部门D.海关
15.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A.1%至3%B.2%至3%C.3%至5%D.5%至6%
二、多选题(共20分,每题2分)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坚持()原则。
A.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B.预算管理与预算外管理相结合C.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D.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2.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部门包括()。
A.中央预算B.部门预算C.地方预算D.单位预算E.本级预算
3.下列部门中,属于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有()。
A.审计B.税务C.财政D.海关E.工商.4.预算收入划分为()。
A.中央预算收入B.地方预算收入C.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D.特殊预算收入E.一般预算收入
5.下列各项中,属于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管理职权的有().A.监督本级总预算执行B.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调整方案C.撤销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D.定期向省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县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E.编制县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6.预算管理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B.分税制原则C.收支平衡原则D.统一管理原则E.集中支付原则
7.下列关于预算调整有关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B.预算调整方案由政府审计部门负责具体编制C.未经批准而调整预算的,由上级政府应当责令其改变或者撤销D.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8.预算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C.专项收入D.其他
9.下列预算收支变化必须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有()。
A.预计预算总收入减少额超过预算额5%的B.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决议中强调确保的预算支出项目预计需要调减指标的C.农业、教育、科技、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社会保障预算支出预计需要调减的D.调增调减预算收支涉及科目超过预算科目30%以上的10.按监督主体划分预决算监督包括()。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B.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C.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D.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实行的审计监督。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
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2.各级政府预算预备费的动用方案,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提出,报本级政府决定。()
3.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预算收入,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未经本级政府批准,不得将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外设立的过渡性帐户。()
4.地方政府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规章和规定的行政措施,不得涉及减免中央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不得影响中央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的征收。()
5.地方国库业务应当接受中央国库的指导和监督,对地方财政负责。()
6.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属于预算调整。
()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8.预算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
9.公民或者组织对违反预算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检举、控告。()
10.各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有权撤消批准预算的决议。()
四、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预算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2、预算外资金包括哪些内容
3、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包括哪些内容
4、各级政府编制预算草案的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预算调整
第三篇:党章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共产党章程》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_A_。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2.中国共产党以_C_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_B_。(A)发展空间;
(B)生命力;
(C)创新性
4.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_C_的基础上才能实现。(A)物质财富大量涌流;
(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分发展;(C)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5.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_B_。
(A)发展过程;
(B)历史过程;
(C)变革过程
6.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_C_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A)具有中国特色;(B)符合历史发展;(C)适合中国国情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_C_。(A)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B)立党之本、强国之基、力量之源;(C)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_B_,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A)可以逾越的历史阶段;(B)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C)不得不逾越的历史阶段。
9.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_C_。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B_。(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_A_,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C)解放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12.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B_。(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3.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_C_。
(A)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B)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并存;(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4.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_B_,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A)逐步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B)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C)逐步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15.发展是我们党_B_的第一要务
(A)以法治国;
(B)执政兴国;
(C)以德治国。
16.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_C_的新的发展阶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17.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_C_这个中心。(A)紧紧围绕;
(B)围绕和服从;
(C)服从和服务于
18.我国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是坚持_B_。
(A)深化改革;
(B)改革开放;
(C)扩大开放。
19.要坚持_B_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A)改革开放;
(B)对外开放;
(C)全面开放
20.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__,增强改革措施的__,在实践中开创新路。(_B_)
(A)科学性、全面性
(B)科学性、协调性
(C)全面性、协调性2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_C_。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发挥_C_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A)科技
(B)政策
(C)市场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_B_政治。
(A)和谐
(B)民主
(C)法制
24._C_,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B)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25.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_C_。
(A)法制化
(B)民主化
(C)法治化
2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_B_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以法治国和依德治国;
(B)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C)依法为主和以德为辅。
2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_C_。
(A)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B)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C)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8.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_A_)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B)马列主义、科学发展(C)爱国主义、科学发展
29.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_C_精神。(A)自爱、自尊和自强(B)自爱、自信和自尊(C)自尊、自信和自强
30.对党员还要进行_C_教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1.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C_社会主义文化。(A)繁荣和创新
(B)改革和创新
(C)繁荣和发展
3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__充满活力、__、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 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_B_)(A)诚实友爱、安定幸福(B)诚信友爱、安定有序(C)诚实互助、安定有序
33.按照共同__、共同__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_B_)(A)创造、享有
(B)建设、享用
(C)建设、享有
34.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_C_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B)最迫切、最实际、最关心(C)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35.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_A_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A)敌我矛盾
(B)对外矛盾
(C)外部矛盾
36.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_B_中的作用。
(A)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抵御外部入侵
(B)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7.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_C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团结互助合作共进(B)公平团结互助和谐(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8.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_C_、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39.按照_B_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A)“一个国家、两种机制”;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体制”。
40.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__的开放战略,统筹__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_C_)
(A)互利互惠、内地外地
(B)互惠互利、国内国际
(C)互利共赢、国内国际41.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__和__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_B_)(A)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C)科学发展、改革开放
42.在国际事务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努力推动建设_C_的和谐世界。(A)永久和平、共同发展(B)持久和谐、繁荣富强(C)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43.在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时,我们党历来坚持的五项原则是_B_。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 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独立自主、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平共处。
44.共产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_C_,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A)可以声明保留;
(B)可以不执行;
(C)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
45.共产党员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_A_,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A)请求、申诉和控告
(B)申辩、申诉和控告
(C)申诉、上诉和申辩。
46.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_B_的原则。(A)少数发展;
(B)个别吸收;
(C)稳步发展。
47.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_C_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A)两名预备党员;
(B)叁名正式党员;
(C)两名正式党员。
48.入党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_B_,向他解释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并向党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A)思想、道德、学习和工作表现;(B)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C)思想、品德、历史和工作表现。
49.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_C_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A)党内群众;
(B)党外有关群众;
(C)党内外有关群众。
50.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_C_,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A)同时
(B)以后
(C)以前 51.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_C_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一年;
(B)九个月;
(C)六个月。
52.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_B_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民主讨论、个别协商、会议决定;
(B)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C)民主讨论、充分酝酿、会议决定。
53.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_C_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A)人民的监督;
(B)党内外群众监督;
(C)党和人民的监督。
54.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_A_的意志。
(A)选举人
(B)被选举人
(C)全体代表
55.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_A_报告。
(A)党组织;
(B)上级领导;
(C)上级党组织。
56.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_C_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A)个人专决
(B)个人独断
(C)个人专断
57.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_C_,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A)领导建设
(B)执政能力
(C)党的建设 5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B_ 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A)四年;
(B)五年;
(C)六年。59.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_C_。
(A)两年至三年;
(B)三年至四年;
(C)三年至五年。
60.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_B_。(A)一年或二年;
(B)两年或三年;
(C)三年或四年。
6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_C_的基础。(A)凝聚力和战斗力;(B)战斗力和创新力;(C)全部工作和战斗力。
62.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有_B_。(A)七项;
(B)八项;
(C)九项.
63.党的基层组织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_A_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A)团结、组织党内外;
(B)领导、组织党内;
(C)团结、带领党外。64.党的基层组织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_C_,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A)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B)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
65.党的基层组织要对党员进行_C_,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A)教育、培养、管理和服务;(B)培养、管理、监督和服务;(C)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66.党的基层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_A_,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A)正当权利和利益
(B)长远利益;
(C)根本利益。
67.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_C_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A)发现和培养;
(B)培养和选拔;
(C)发现、培养和推荐。
68.党的基层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_A_发展党员。(A)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B)生产劳动第一线和青年中;(C)生产第一线和青年中。
69.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_C_的利益。
(A)人民群众;
(B)国家和群众;
(C)国家、集体和群众。
70.党的基层组织要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_B_作斗争。
(A)消极腐败现象;
(B)违法犯罪行为
(C)违法乱纪行为
71.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_B_,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A)政治领导作用;
(B)政治核心作用;
(C)政治保障作用。
7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_C_,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A)督促企业遵守国家法令;(B)督促企业遵守国家的宪法;(C)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73.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_C_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A)帮助
(B)督促
(C)协助 74.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_C_。
(A)年轻化、知识化、专家化、革命化;(B)年轻化、专业化、兼职化、革命化;(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75.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党章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还有__A。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76.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_B_,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A)讲学习、讲思想、讲道德;(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C)讲思想、讲政治、讲正气。
77.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_C_,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信念;(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78.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_A_,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79.党的纪律处分有_A_。
(A)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B)警告、撤销党内外职务;留党察看、取消党籍、开除党籍;
(C)警告、严重警告、撤职查办、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80.党员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_B_年。(A)一;
(B)二;
(C)三。
81.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_C_。
(A)申辩和上诉;
(B)申辩和申诉;
(C)说明情况和申辩。
82.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_C_,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A)申辩
(B)上诉
(C)申诉 83.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_C_方面失职,必须受到追究。(A)职责
(B)宗旨
(C)纪律
84.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应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作出_A_ 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A)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
(B)进行重组或予以撤换;
(C)进行重组或予以重新任命。85.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_C_的红旗。
(A)桔黄色党徽;
(B)橙黄色党徽;
(C)金黄色党徽图案。
86.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_B_。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A)形象和标志;
(B)象征和标志;
(C)显著标志。
87.十八大修改党章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_A_写入党章。
(A)战略思想;
(B)思想观点;
(C)实践观点。
87.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C_。(A)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出定位和阐述;(B)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C)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具体要求的表述。
88.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在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_B_。(A)先进性;
(B)先进性和纯洁性;
(C)纯洁性;
89.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强调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_A_建设、制度建设的内容。(A)反腐倡廉;
(B)纪律;
(C)领导力;
90.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把全面提高党的_B_水平的内容写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A)领导科学化;
(B)建设科学化;
(C)领导创新化;
91.十八大新党章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_C_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A)科学型;
(B)制度型;
(C)创新型。
92.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首次将尊重_B_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尊重、对推进党内民主的鲜明立场。
(A)党员权力;
(B)党员主体地位;
(C)党员权利。
93.十八大党章修正案中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_A_的监督。(A)主要领导干部;
(B)基层领导干部;
(C)群众领导干部。
94.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增写了_B_的内容,这是我们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的实际情况,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出的新要求。
(A)讲党性、重品德、作模范;(B)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C)讲原则、重德行、作模范。
95.十八大党章共11章_A_条。(A)53;
(B)50;
(C)58。
96.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党的十八大先后制定、修改过_C_次党章。(A)十六次;
(B)十七次;
(C)十八次。
97.充分发扬_A_是十八大修改党章的一个突出特点。(A)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B)人民民主、集中全党智慧;(C)党内民主、集中干部智慧。
97.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使发展成果_C_惠及全体人民,是坚持党的性质、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A)更公平;
(B)更多更平等;
(C)更多更公平。
98.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只有_C_,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对外交流;
(B)自我创新;
(C)改革开放。
99.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_C_,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A)指导原则
(B)指导思想
(C)根本方向
1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_C_这个根本问题。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篇:安全测试题(含答案)
安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每年的(B)月份。A.3 B.6 C.9 D.12 2.以下(D)不属于特种作业人员。A.电工作业 B.高出作业
C.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D.钳工作业
3.我国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C)分贝。A.50 B.70 C.80 D.90 4.下列时间中(B)不能视同为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B.醉酒上岗人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残疾的
C.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D.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5.下列气候条件中,(A)可以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A.五级大风天气 B.雷雨或暴雨 C.下雪 D.雾天
6.下列(A)项不是安全帽基本性能 A.导电性能 B.冲击性能 C.耐低温性能 D.耐燃烧性能
7.“安全第一”就是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实行(B)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安全优先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预防为主 8.(A)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A.个体防护 B.隔离 C.避难 D.救援
9.“三同时”是指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A)。
A.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结算 C.同时检修 10.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B)。A.学历 B.特种作业资格 C.安全工作资格
11.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B)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A.无权 B.有权 C.不得
12.能造成人缺氧窒息死亡的气体是(C)。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氮气 D.硫化氢 13.溺水者急救时首先应(C)。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胸外心脏按摩 C.畅通呼吸道 14.人体电阻一般在(B)Ω之间。
A.500~1500 B.1000~2000 C.1500~2000 15.生产经营单位()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A.不得使用 B.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以使用 C.经主管领导同意的可以使用 1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其他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B)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A.直接 B.协助 C.全面 D.单项负责 17.为了防止事故,应由(C)参与预防工作和担当责任。A.用人单位 B.工人本身 C.用人单位和工人本身两方面 18.我国目前常用的安全警示标志中的(C),以绿色为背景的长方几何图形,配以白色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并标明目标的方向。
A.警告标志 B.指令标志 C.提示标志 19.消除尘肺病,预防是根本,(B)是关键。A.个体防护 B.综合防尘 C.治疗救护。20.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高温、辐射、噪声属于(A)。A.物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 D.劳动心理因素
21.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C)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A.不能 B.无权 C.有权;22.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称(A)电流。A.感知 B.摆脱 C.致命
23.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C)。
A.追究民事责任 B.给予经济处罚 C.追究刑事责任 24.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B)工伤保险费。
A.缴纳 B.不缴纳 C.缴纳部分
25.有人触电导致呼吸停在、心脏停跳,此时在场人员应()。A.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 B.迅速做心肺复苏 C.立即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赶到
26.灭火器上的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灭火器的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A)。
A.正常 B.偏高 C.偏低
27.据统计,因火灾死亡的人中有80%以上属于(B)。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28.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C)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29.发生火灾时,正确的安全疏散主要有三个方向,向下可以跑到地面,向上可以爬到屋顶,还可以(B)。
A.躲到角落里 B.向外逃到阳台 C.钻到阁楼.大橱等处避难 30.“三违”行为指的是(C)。A.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 B.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31.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B)。
A.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B.C.综合治理、保障平安
32.凡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在金属容器内焊接时,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灯应采用(A)安全电压。
A.12V B.24V C.36V 33.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C)喷射。A.上部 B.中部 C.根部
34.如果有人处于高压电线意外落地的危险区内,下列(C)种脱离危险区的方法容易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A.并拢双足跳 B.单足跳 C.快步跑出 35.目前对我国工人健康威胁最大的职业病是()。A.尘肺 B.铅中毒 C.噪声聋
3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B)责任的交通事故才能认定为工伤。
A.本人主要 B.非本人主要 C.本人全部 37.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A)。
A.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8.下列属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C)。A.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B.无期限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使用前要做全面检查
39.(A)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4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A)。
A.数量 B.体积 C.质量
41.下列粉尘中,(A)的粉尘不可能发生爆炸。A.生石灰 B.面粉 C.煤粉 D.铝粉 4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不包括(B)。A.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B.化学品制造工艺 C.急救措施及消防措施 D.毒理学与生态学资料 43.化学危险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C)。
A.分离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隔贮存 D.隔离贮存 44.禁忌物料的含义是(B)。
A.化学性质相同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B.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C.化学性质相同且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D.化学性质相抵触而灭火方法相同的化学物料 45.经营剧毒品的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时应作相关纪录,以下几项中不需记录的是()。
A.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B.购买人员在其单位职务 C.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 D.所购剧毒化学品的用途 46.以下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说法错误的是(C)。A.托运人应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详细情况 B.托运人应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详细资料以及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等情况
C.所运化学品需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应提前添加,并保密 D.应委托有资质认定的运输企业
47.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B)人。
A.1 B.2 C.3 D.4 48.爆炸性物品的销毁方法有:爆炸法、烧毁法、(B)、化学分解法
A.石灰固化法 B.溶解法 C.填埋法 D.陶瓷化法 49.集装箱和成组货物的危险货物标志应该贴在(C)。A.侧面和顶端 B.两个顶端 C.4个侧面 50.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B)。A.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从而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如下(ABD)知识或技能是法律要求。
A.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B.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了解国家对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政策 D.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2.火场逃生的方法有()。
A.手巾或手帕捂鼻护嘴 B.四处乱跑 C.跳楼逃生 D.用疏散通道逃生 3.燃烧三要素(ACD)。
A.可燃物质 B.空气 C.助燃物质 D.火源 4.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ABC)。
A.消除危险源 B.个体防护 C.隔离 D.减少事故和失误
5.安全标志包括()。
A.禁止标志 B.指引标志 C.警告标志 D.提示标志 6.机器裸露的哪些部位必须安装防护装置?(ABD)。A.齿轮 B.传送带 C.按钮 D.皮带轮 7.下列由粉尘所引起的危害有(BD)。
A.黑斑病 B.降低能见度 C.皮肤灼伤 D.引起尘肺病 8.电气设备上安全工作的技术措施有(ABCD),由运行人员或有权执行操作的人员执行。
A.停电 B.验电 C.接地 D.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围栏
9、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ABC)条件
A、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B、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C、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D、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10、禁忌物料不能同库储存、同车运输,所谓禁忌物料是指(BC)。
A.化学性质相近
B.化学性质相抵触
C.灭火方法不同
D.物理状态不同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或者不判断的不得分。)
1.根椐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锅炉、高压容器、压力管道和起重设备属于特种设备。(√)
2、厂房、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3.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扑救。(×)
4.正确配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护措施。(√)
5.建筑工人安全帽和摩托车头盔可以通用。()
6.安全帽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物料下落击中头部及行进中碰撞突出物而受伤。()7.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可以不穿绝缘鞋。(×)
8、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乙种)可以经营甲类危险化学品。(√)
9.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时,不可直接用人的肢体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
10.危险化学品用完后就可以将安全标签撕下。(×)
四、填空题(本类题共20分,每空2分。)
1、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个体防护。
2、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据 四不放过 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 没动火证不动火、防护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护人不到位不动火。
4、化工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
5、高处作业“三宝”是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第五篇:行政管理测试题(含答案)
1、(C)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A、乡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 D、省级以上
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A)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A、存在的必要性 B、推行的重要性
C、项目的可行性 D、设置的合理性
3、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C)。
A、追究责任 B、给予处罚
C、给予补偿 D、给予赔偿
4、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无论受理还是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都应当采用()的方式进行告知。C
A、口头通知 B、电子邮件
C、书面 D、信函电报
5、设定行政许可应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C)。
A、实施时间、程序、效力 B、实施要件、程序、时效
C、条件、程序、期限 D、范围、程序、时效
6、申请人提交的(D)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A、申请材料详细 B、申请材料采用一般形式
C、申请材料明确 D、申请材料齐全
7、临时性的行政许可(B)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设定满一年 B、实施满一年
C、设定满两年 D、实施满两年
8、必要时,(B)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9、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C)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A、项目的可行性 B、推行的重要性
C、存在的必要性 D、设置的合理性
10、行政许可设定机关应当(A)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A、定期 B、长期
C、不定期 D、适时
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C)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A、民族事务 B、宗教事务
C、经济事务 D、文化事务
1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B)。
A、执行机关 B、设定机关
C、监督机关 D、审批机关
13、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B)负责。
A、可*性 B、真实性
C、权威性 D、完整性
14、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C)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A、精炼、划
一、高效 B、精简、划
一、效能
C、精炼、统一、高效 D、精简、统一、效能
15、行政机关应当对获得许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C)
A、进行全面考核 B、加强日常检查
C、实施有效监督 D、进行全面监控
16、行政机关在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A)。
A、予以公告 B、进行解释
C、通报消息 D、登记在案
17、行政许可由具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B)范围内实施。
A、法定职责 B、法定职权
C、日常管理 D、监督检查
18、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D)。
A、更换 B、延期
C、重选 D、回避
19、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由(B)签字后归档。
A、通报;监督检查人员 B、记录;监督检查人员
C、分析;被许可人 D、公布;被许可人
20、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D)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届满三十日后 B、届满二十日后
C、届满三十日前 D、届满二十日前
21、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无论受理还是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都应当采用(D)的方式进行告知。
A、口头通知 B、电子邮件
C、信函电报 D、书面凭证
22、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C)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A、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上级 B、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上级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D、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23、行政机关通过招标、(B)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具体程序,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A、转让 B、拍卖
C、出售 D、承包
24、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D)。
A、许可申请人 B、利益关系人
C、申请责任人 D、利害关系人
25、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D)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提供申请材料真实性 B、提供申请材料的先后顺序
C、申请人的资质情况 D、受理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
2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D),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A、管理整顿 B、检查评比
C、清理审查 D、监督检查
27、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A)。
A、定期检验 B、随机检修
C、不定期检验 D、不定期检修
28、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D)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A、人员 B、行业
C、地区 D、资格
29、行政许可法规定了(D)种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况。
A、五 B、六
C、七 D、八
30、属于法定可以撤销行政许可情况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C)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A、许可申请人 B、许可受益人
C、利害关系人 D、相关当事人
31、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C)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A、五年 B、三年
C、一年 D、两年
3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D)。
A、通报批判 B、刑事处罚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
33、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C)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A、期待利益 B、既得利益
C、合法权益 D、法定权益
34、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A)的规定给予赔偿。
A、国家赔偿法 B、行政处罚法
C、行政复议法 D、民法通则
3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C)。
A、刑事处罚 B、经济处罚
C、行政处罚 D、综合处罚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参考答案:
C A C C C,D B B C A
C B B C C,A B D B D
D C B D D,D A D D C
C D 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