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财政局长在半年度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努力实现财政地税创新创业
——***局长在全市财税系统“创新创业”读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为‚创新创业‛,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六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结合财政地税系统实际,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地税杠杆作用,推动创新,大力支持多个层面的自主创新,鼓励创新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自身创新,推进财政地税系统本身在管理、服务、理念、思维方法、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把自身创新融入到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与社会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
下面,我围绕‚创新创业‛,讲四个问题:
一、创新促创业,上半年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取得新业绩
‚创新‛一词,原来仅仅局限于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除了产品创新外,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组织收入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创新都在财政地税工作中有很大发展空间。创新是创业的核心,很重要的概念是‚究竟怎么干?‛,在干的过程中新颖性和独特性如何?
今年上半年,全市财税系统紧紧围绕省厅、省局‚三个三‛工作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围绕‚大兴五种作风、构建五型机关‛的工作目标,突出‚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基调,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科学优化收支结构,加快推进财税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收入预测
1、财政收入情况。1~6月份,全市财政收入继续实现稳步均衡增长。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29.06亿元,同比增长28.8%,完成年初预算的6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8.52亿元,增长29.9%,完成预算的64.1%。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2.41亿元,增长22.4%,完成年初预算的6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1亿元,增长20.7%,完成预算的66.2%。1~6月份,全市地
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78.87亿元,同比增长31.38%,其中:税收收入入库54.38亿元,完成省局年度计划65.43%,同比增长31.36%;五项社保基金入库18.24亿元,增长41.01%。市本级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23.2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6.93%,其中:税收收入入库15.85亿元,完成省局年度计划61.58%,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2.55%;五项社保基金入库5.85亿元,增长31.67%。
2、财政支出情况。1~6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3%,完成年初预算的52%。市本级完成13.4亿元,增长22.5%,完成年初预算的55.7%。
3、收支情况分析。一是从收入结构看,是‚稳中有优‛。所谓‚稳‛,就是上半年收入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8%、29.9%,分别超过时间进度11.2个百分点和14.1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所谓‚优‛,就是随着深入贯彻‚三个三‛工作措施,收入结构不断优化。1~6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53.09%,较去年同期上升0.4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税占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为56.90%,比去年同期上升1.67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比重达61.42%,比去年同期上升4.13个百分点,全市和市本级这一比重分别比全省平均比重高出4.88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是‚二稳三快‛。所谓‚二稳‛,就是第二产业收入增势趋于平稳,就市本级来看,第二产业的税收收入为4.63亿元,同比增长12.8%,收入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2.53个百分点。所谓‚三快‛,就是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实现比较高的增幅,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全市上半年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56.81%,比去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尤其是市本级这一比重达70.74%,比去年同期上升2.5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比重高出7.4个百分点。三是从税种结构看,是‚主慢辅快‛。所谓‚主慢‛,就是上半年全市和市本级三大主体税种增幅分别比同期税收增幅低了4.66个百分点和8.04个百分点,尤其是市本级企业所得税只实现8.71%的增长,大大低于其他税种的增幅,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下降3.03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入总量的增长。所谓‚辅快‛,就是上半年全市和市本级除三大主体税种外的其他地方小税种收入分别实现50.18%和59.57%的高速增长,高于税收增幅18.82个百分点和37.02个百分点,不仅促进了收入总量的增长,也有利于收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继续成为收入的‚亮点‛。四是从区域结构看,是‚市稳县快‛。所谓‚市稳县快‛,就是今年上半年,市本级无论财政收入还是地税收入,虽然呈现了‚先低后高、逐月回升‛的良好增长趋势,但与各县(市)相比,市本级收入增幅略微偏低。主要原因是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日益减少,导致建筑业税收增长乏力,同时市区房地产税收恢复增长相对慢于全市水平。五是从支出情况看,是‚民生优先‛。所谓‚民生优先‛,就是全市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三个三‛工作措施,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财力重点向保障民生需求、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平安***建设方面倾斜,其中,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分别增长40.7%、34.3%、26.2%、23.4%、109.5%、50.7%,均高于同期财政平均支出增幅,三个法定支出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4、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纵向横向比较的压力增大。纵向看,本级财政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与近三年来22.7%的平均增幅相比,总体增长放缓的趋势比较明显。横向看,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在加大。上半年本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分别居于全省十一地市本级中的第6位和第5位,从增速来看,都只居于全省第10位。二是优化收入结构的压力增大。由于我市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第三产业相对发展较慢,反映到收入结构上,来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在财政税收收入总量和增量中仍占据了绝对份额,而这两大行业恰恰是受宏观调控影响最大、增收潜力也相对较小的行业,依靠房地产局部带动的投资增长缺乏可持续性,上半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其中占总量近五分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9.2%,非房地产投资仅增长3.7%,由于房地产市场处于政策的敏感带,这种过度依赖房地产带动的投资回升风险性较大,而且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只是以短期效应为主,因此,不利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三是优化支出结构的压力增大。当前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对于部门预算资金的决算管理仍需深入探索,因此,平衡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结构的难度仍在不断增加。四是队伍建设方面仍需加强。虽然当前我们财税系统干部队伍整体是好的,没有重大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并且在各级行风评议中连续多年取得比较好的名次,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巩固现有成绩,把好的作风和传统发扬下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5、全年收入预测。尽管上半年我市财政地税收入实现了较高增长,但预计下半年增幅将有所回落,全年收入增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过,依托我市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结
构也不断调整和优化,都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认为全年收入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预计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0亿元,增长1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3.7亿元,增长19.7%。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57.3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增长21%。全市地税收入力争完成90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2%,其中,市本级地税收入力争完成2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9%。
(二)主要工作回顾
上半年,可以说是忙忙碌碌的半年,也是实实在在的半年。所谓‚忙‛,就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大,尤其是组织收入方面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肩负的改革任务确实很重,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情况比较多,有些改革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对领导能力和队伍战斗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所谓‚实实在在‛,就是大家都能够在忙碌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既确保了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提前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进度过半‛的目标,又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亮点,很多工作走在全省兄弟市县的前列,走在各部门单位的前列,多次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肯定。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业绩:
1、重发展,在构建“三个三”措施长效机制上有新思路。围绕推进经济结构的‚腾笼换鸟‛,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一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工业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政策,新政策涉及结构调整、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等七大方面内容,仅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6500万元,比上年增加近2000万元,其中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企业节能降耗的奖励。二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仅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4600万元,比上年新增1000万元,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支持发展楼宇经济和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新办现代服务业。三是整合完善财政扶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仅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5000万元,比上年新增1500万元,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大财政政策扶持的同时,还更加突出了扶持的导向性和实效性,注重企财共赢,建立起了财政扶持与对财政贡献的联系机制,凡实缴地方税收低于奖励或扶持额的企业不能享受有关财政扶持资金。各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财政地税部门认真调研和测算。
各县(市、区)局也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财税扶持政策,***县财政大力促进企业总部经济园建设,在节约集约发展中提出了‚以亩产论英雄‛、‚以亩产论税收‛的理念,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2、重和谐,在优化支出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上有新重点。围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今年以来,继续把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作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一是支持‚和谐***‛建设,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社保事业的投入,切实解决弱势、困难群体的工作、医疗、生活保障问题,市本级财政预算内社保资金投入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5%,占当期财政支出的9.67%;在政策上,落实了未成年人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财政扶持等政策,还草拟了《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实施办法》。二是支持‚文化强市‛建设,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重点扶持奖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基层文化建设,专门安排节会活动专项资金470万元,重点用于公祭大禹陵、兰亭书法节、水城风情旅游节、茶文化节等市委、市政府大型节会活动。三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今年,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侧算,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出台的《市本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市本级财政将投入资金1.16亿元,比去年实际支出数6670万元新增5000万元,实际增加支出3000万元,同比增长将近50%;在具体政策上,兑现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缴杂费、教师工资保障、困难学生资助、高校贫困学生助学贷款贴息等一系列助学政策。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7787万元,较上年增长10.2%,其中,安排市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875万元,增长15%;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扶持等政策专项资金1400万元,并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安排‚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还圆满完成了农民补贴网的建网工作。五是加大公检法司的投入力度,市本级建立法律援助专项资金40万元,司法救助专项资金150元。
3、重持续,在加强组织收入、做大财政蛋糕上有新举措。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围绕省厅、省局关于组织收入‚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按照‚一二三‛的地税征管思路,进一步加大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工作力度,确保了上半年全市财政地税收入的平稳、均衡、持续增长,确保了财税收入结构和政府财力结构的不断优化,确保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一是在完成收入任务方面,上虞、诸暨今年以来收入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较高增幅,对做大全市财政总量起到积极的推动
作用。二是在加强收入征管方面,完善了对组织收入的考核工作,突出了对收入进度、预测准确率、清欠等指标的考核,改进了收入分析方法和手段,还加强了与人行、国税、外经贸、统计及海关等部门的联系,各县(市)局加强了税源监控工作,重点税源监控面进一步扩大,全市纳入县级以上重点监控企业已达2996家,重点企业监控面达78.78%,***、诸暨、上虞、嵊州、新昌各局都有好的做法,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积极开展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切实加强了个人出租房税收的征管,出台实施了《个人出租房产税收征收管理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了社保费‚五费合征‛工作。自7月1日起,市区正式实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费‚五费合征‛,实现了规费收入与税收征管的有效衔接。进一步规范了‚二手房‛交易税收的管理,完善了交易最低计税价格。进一步规范了发票管理,重点开展了餐饮业发票的抽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稽查工作,改革了稽查选案办法和主协查制度,加强了税警协作,实施了涉税检举案件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涉税违法行为查处,上半年共检查企业473户,查补金额2946万元。三是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多项纳税服务举措,拓展了‚同城通办‛的服务内涵,在办税大厅推行了排队叫号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推广应用了‚纳税服务助手‛软件,还首次与国税部门联合发布全市纳税排行榜。四是在节约预算开支方面,各地围绕‚控、压、保‛的理财原则,在控制和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上虞市明确提出了五条纪律来降低行政成本;***县对机关干部福利补贴推行‚四统一‛。
4、重创新,在推进财税改革、强化财税监管上有新动作。一是积极推广运用‚税友2006‛征管软件。市本级、***、上虞、诸暨、新昌局先后于五、六月份实现‚税友2006‛的平稳上线运行;依托‚税友2006‛,应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大量的涉税信息,为加强税源间接控管,开展案头分析奠定了基础。二是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改革,实施了绩效评价工作联络员制度,完善了绩效评价工作考核办法,落实了‚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还首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诸暨、嵊州、新昌局做法值得学习。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村债务清理化解、中心镇建设等工作;尝试开展了开展财政‚支农管理年‛活动,从制度建设、创新机制、加强监督、规范预算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诸暨市进一步完善了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统一的财务核算会计
科目体系,对各镇乡(街道)财政记载的账、证、表进行实时查询、监督和管理。四是完善财政财务集中结算,加强对各部门资金的结报、审核,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五是稳步推进了收入分配改革,按照‚限高、稳中、托低‛的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规范市级机关在职人员津贴补贴分配》方案,为下半年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奠定了基础。六是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行供应商准入登记制度、诚信承诺制度和扣分评级制度,探索开展了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七是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诸暨、嵊州局实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值得借鉴。八是进一步强化了财政会计管理职能,出台实施了《***市会计人员工作考核办法》、《***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等办法,将会计管理工作融入到财政税务日常管理之中。九是全面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家底,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县局还在镇街一级推广实施了国有资产网络化管理;越城区全面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十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办法,诸暨、新昌局对政府投资项目加大了监督力度。
5、重效能,在开展作风建设、展现队伍形象上有新载体。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行风效能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一是全面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提出了‚三个确保‛、‚三个不能满足于‛的目标,即,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服务对象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根本好转,确保队伍建设、基层建设上新台阶;不能满足于比某某单位好一些,不能满足于听表扬当先进,不能满足于干部不出问题。活动期间,班子成员主动‚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亲自下基层蹲点调研,先后召开基层分局干部职工座谈会、局中层干部座谈会、服务对象座谈会和市直属七镇六街负责人座谈会等座谈会,面向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作风建设意见征求‛、‚我为创新献一策‛活动。各县(市、区)局也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推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了财税系统良好的形象,也促进了财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前些日子,省局常务副局长单美娟来我市调研‚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情况,对于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二是继续深化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组织开展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全局集中教育、全员业务轮训等活动,并积极筹建财税网络学校。
三是深入进行了财税业务的调研,开展了以‚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地方税源培育,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确定了十六个课题,这些课题贴近当前我们财税工作的实际,紧扣当前财税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这次会上也作了交流,效果很好。今后调研要形成机制,并要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四是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效能建设,在党风廉政方面,构建完善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抓、职能处室具体抓、作风办督查抓的工作格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诺廉、评廉工作,面向广大干部开展了理想信念、反腐败形势、党纪政纪条规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并依托纪检监察网站,坚持发送廉政短信和滚动播放警言警句。在行风效能建设方面,打响了‚让组织更放心,使群众更满意‛财税服务的品牌,市本级面向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服务市区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加强税源间接控管与优化服务?‛、‚作风建设十问自己‛‚三问‛大讨论活动。五是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市局对有关内部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实施了包括每周工作计划报送制、每月工作计划报送制和每月、季工作点评制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和国内学习考察活动管理的意见》、《财政检查内部工作规程》、《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银行存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还在第二税务分局探索建立全员业绩考核机制。
总之,上半年工作业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广大财税干部的心血,得益于在座的各位的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向大家的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也希望你们代表我以及班子成员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创新促创意,牢牢把握财政地税工作大局
‚创意‛一词,在新经济时代概括地说就是用脑子赚钱,创造别人想不到的商业模式。其原则有三:一是‚悟‛的原则,悟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悟‛就是专心致志地思考,埋头苦干,从一种思考进入到新的思考;二是帕累托平方原则,即抓住关键事物的20%,实现80%的效果,在新经济时代,这个原则需要平方处理,即20%的20%,即4%是事物的核心关键;三是知识管理原则,读书、交流、积累、共享是知识管理最基本原理,在新经济时代,在干中学,终生学习,有见识,才能有创意。联系财政地税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学习,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新创意。
‚创意‛来源于对发展大势、对政治大局的准确把握。下半年,党的十
七大将要召开,对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成为今后财政地税工作的主题。当前,首先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准确把握大局。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是十七大的主基调,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财政地税部门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历史责任,广大财税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四个坚定不移‛,铭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定要‛和‚三个始终‛,即,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一)学习贯彻落实‚6.25‛重要讲话,要认清形势,奋发有为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由偏快转为过热,经济运行呈现出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土地资源制约严重,据统计,今年我市工业项目实际用地需求在2.5万亩左右,而目前落实的用地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部分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地落实情况也不太理想。第二,资金压力不断增大,今年央行6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3次加息,从‚稳健‛转向‚稳中适度从紧‛。第三,多项税收政策、税制改革对经济变数增加。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平均下调出口退税率4个百分点(市区3个百分点),将直接减少企业所得税收入,预计下半年受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影响,将减少所得税收入2.06亿(其中市区0.29亿),减少地方财政收入8240万元(其中市区1160万元)。第四,影响企业生产和效益的因素日益增多。原材料价格上涨、银行连续加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谐社会成本增多、人民币升值加速、用地成本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降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层层叠加,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财政地税收入的增长。第五,节能降耗减排压力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财政地税收入的增长。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超前把握、主动应对,把‚创新‛作为当前乃至今后财税工作的主旋律,在破解难题中突出‚创新‛,正确把握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勤于创新,善于创
新,向创新要财力,进一步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不断提高生财、聚财、用财、理财水平。创新来自于对事物的思考,来自于对问题的怀疑,来自于对难题的破解。因此,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疲于应付,不能被动接受,更不能怨天尤人,而且要出动出击,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跃,保持工作中的激情,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本领,昂扬斗志、奋发有为。
(二)学习贯彻落实‚6.25‛重要讲话,要顺势而为,推动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提升区位优势。今年5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这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根据有关规划,长三角将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长三角的一员,***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站在长三角的高度来谋划***的发展,明确我们在区域内的分工定位,加快交通、产业的对接,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的区位优势。我们在接轨上海的同时,还要加快接轨杭州。杭州是长三角的次中心城市,杭州也在加快融入长三角,目前正在规划杭州都市圈,主要包括杭州、***、嘉兴和湖州。我们要进一步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快实现与杭州的同城发展,在竞争中实现一体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道路,对财政地税工作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线,未来发展将更加依靠创新来推动。财税地税工作要顺势而为,推动创新,支持经济科学发展。财税来源于经济,同时,财税要通过政策、管理、服务‚杠杆‛调节经济,对经济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并创造更丰裕的财源和税源。积极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不仅可以支持经济科学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经济与社会、文化、政治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因此,要更加关注财税政策在鼓励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就业、强化社会保障、规范收入分配、繁荣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在大局大势中积极做好促进和推动工作。当前,推动经济的‚创
意‛的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二产中的三产分离出来,把工业企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环节推出去成为独立核算的实体,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继续发展有优势的传统服务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传统服务业。关于主辅分离问题省厅、省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目前,市本级、***、上虞局都正在开展调研,希望各局都要确定试点单位,明确责任人,在调研基础上,从税收、财政方面提出可操作的实务性政策意见。财政地税工作要趋势而上,自身创新,重点是推进财政地税部门本身在管理和服务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创业。
(三)学习贯彻落实‚6.25‛重要讲话,要创新载体,清风正气 第三、四季度,是作风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的关键阶段,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查漏补缺,固强补弱,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争创‚让组织更放心,使群众更满意‛ 财税服务品牌。
1、要全力以赴参加各项评议活动。一是扎实开展行风‚两评‛活动。今年行风评议的目标,就是要力争进入全市优胜单位行列。为此,要认真搞好全市‚企业评部门‛、‚群众评行风‛、‚行风示范窗口‛、‚行风星级示范窗口‛和‚行风建设十大亮点‛等评比活动以及基层税务局(所)‚三创‛、‚两提高一降低‛等规定工作,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有财政地税特色的自选自创动作,争创有财税特色的‚品牌‛和‚精品‛。二是积极参加重点岗位评议。今年市里在31个部门中选择101个涉企涉民重点岗位进行民主评议。市局有第一税务分局、第二税务分局、稽查局、发票管理所、社保处、企业处等6个单位列为被评对象。对重点岗位评议工作,市局专门开了协调会议,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目标是:力争参加评议的6个单位全部进入前80名;确保有1个单位进入前15名。三是扎实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在全系统窗口单位开展争创‚双满意‛(最满意窗口、最满意工作人员)活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是全省性的评议活动,省地税局也专门下达文件,进行了部署,省局***常务副局长作为***市局的创建工作联系人,亲自前来检查指导,并对我局寄予了厚望。目标是:确保全市系统有1个单位进入全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行列;力争全市系统有4个单位进入市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行列;确保各县(市、区)有一个单位进入当地‚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行列。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在按照工作分工,抓好市本级分管单位相关工作的同时,建立市局领导联系县(市、区)工作制度。联系领导的具体职责是负责联系单位与市局重要工作的沟通与协调,负责党风
廉政、行风效能、作风建设等协调工作。
2、要全力以赴做好财政牵头重点工作。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工作意见市领导责任分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函告书》、《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推进计划责任分工》、《‚重民生促和谐、办实事为百姓‛ 活动安排表》等四个文件明确了由我局牵头的19项重点工作,责任已分解,任务已细化,还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和督办。各有关处室要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年底都要交好账,其它单位也要做好配合工作。
3、要全力以赴开展“两送两听”活动。‚送政策、送服务、听意见、听需求‛活动是作风建设特别是行风评议工作的配套措施,要通过这项活动,让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财税政策,理解财税工作,信任财税干部。一是走访。各单位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有计划、有分工、有组织地开展走访活动,领导要带头,以增强走访效果。要积极营造税企良性互动机制,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最新的财税政策和便民服务措施,同时搞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二是问卷。市局将继续组织‚千家企业评财税‛、‚社会各界评财税‛等活动,在企业、群众和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三是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搞好经常性的财税宣传,提高宣传的质量,发挥宣传的实效。
4、要一丝不苟地继续搞好作风排查和整改。在‚作风建设年‛活动第二阶段,进行了作风建设排查和自评工作,对领导蹲点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已基本得到了落实;对‚作风建设意见征求表‛和‚我为创新献一策‛中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局作风办也进行了梳理归类,分别落实到了相关职能处室,各单位要对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需要提交局研究解决的,要提出解决方案,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创新促创造,扎实推进下半年财政地税各项工作
‚创造‛一词,原意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业绩。创造,来源于对本职工作、业务工作的完善、充实和提高。根据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财税局长座谈会精神,结合年度工作计划,下半年我市财税工作要继续围绕‚以创新抓作风、以创新促工作‛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实施‚三个三‛工作措施和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为主抓手,积极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得发挥财政税收的职能作用,努力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支出结构的持续优化,确保财税职能的充分
发挥。
(一)要更加致力于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继续将贯彻落实省厅、省局组织收入‚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与构建‚三个三‛工作措施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破解当前难题,着眼长远持续发展,突出抓好组织收入的持续性、均衡性,突出抓好收入结构和财力结构的持续优化,突出抓好税源控管能力和纳税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1、着力加强收入的分析预测和调研工作,增强收入组织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一要在做好月度税收增减因素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开展今年税源情况的调研工作,提出收入盘子建议。二要加强改革政策调整对组织收入影响的前瞻性、针对性分析,密切关注增值税转型、‚两法合并‛、出口退税调整等改革进程,认真研究、分析改革对我市财政经济带来的影响,及时贯彻好落实好政策,确保我市财政经济平稳有序运行。三要积极开展2008年收入形势调研工作,预测2008年税源情况,尽早提出收入计划建议。
2、着力深化细化税源间接控管新模式,完善“数据采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横向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数据采集利用新方法,切实做好‚税源间接控管‛新模式;深化‚税友2006‛的应用工作,落实各项应用计划,市本级、***县要逐步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模块,建立行业预警指标体系和纳税人税源异常关注平台,以达到数据采集利用有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目的。积极运用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开展税负预警分析,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纳税评估工作,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类行业,建立行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建筑业专项评估工作,尝试应用目录式评估方法;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复评机制,实现宏观税收分析与微观纳税评估的有效结合。完善税务分局向稽查局移送稽查案源的机制,实现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互为补充。
3、着力完善一批税费征、管、查措施,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牢牢把握‚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的源头控制;加强对注销企业的清算,打击恶意注销、偷逃税流窜案;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管理。二要进一步加强个人出租房税收的征管,落实《个人出租房产税收委托代征单位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个人出租房产税收代征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三要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全面应用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的扣缴管理,认
真做好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后续管理工作。四要做好不动产、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确保软件试点成功;根据省局部署,做好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新政策的调整工作。五要进一步加强社保费的征管,做好‚五费合征‛改革的后续工作,制定《社会保险费注销清算办法》,完善《社保费操作规程》,各县(市)局也要加快推进社保费‚五费合征‛改革进程。六要认真开展专项稽查工作,特别是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和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设臵两套账以及账外经营等手段偷逃税款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采用调研式稽查、分类管理举报案件等稽查方式,以查促征;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4、着力提升纳税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需求型、人性化”的纳税服务举措。进一步整合现有的‚12366‛、地税网站、政策发布会等纳税服务资源,优化服务工作流程,适时推出‚纳税大礼包‛服务举措,提供税务登记免填单服务,扩大‚同城通办‛范围,科学合理设臵办税服务窗口,全面实施排队叫号系统,深化应用‚网税系统‛的各项功能,加强税收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方便。
(二)要更加致力于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机制,确保支出结构的持续优化
充分发挥财政地税部门经济社会的调控职能,积极探索‚收入一个笼子进,支出一个口子出‛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重点围绕‚腾笼换鸟‛,实施好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围绕‚以民为本‛,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重点围绕‚勤俭理财‛,千方百计节约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工作有:
1、提升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一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市政府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新政策;积极推进服务业(包括流通、旅游业等)信用贷款工作,积极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积极推进‚腾笼换鸟‛,落实‚优二兴三‛措施。二要深入开展培育服务业税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财政扶持主辅分离的政策建议。三要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和科技型企业培育等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07年度院校合作资金、重点技术改造资金等一批专项资金。
2、提升公共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一要重点围绕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等领域,按照财政支出‚普惠‛原则,切实兑现省、市有关政策,做到应付快付,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要加强政策的调研和经费的测算,整合大病医疗救助和惠民医院资金;做好市级离休人员及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无固定收入配偶(遗孀)医疗费的测算工作;完成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民健康体检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考核评估工作;在深入分析医疗机构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公共财政的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会同卫生部门做好2008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措方案及有关政策的调整工作和市级企业退休人员体检工作,落实相关资金。三要建立健全包括社保资金在内的有关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规范、透明、高效地运作。
3、提升公共财政的匹配能力,推进中心镇新农村建设。一要注重政策和资金的整合,新增财力将更多地投向中心镇建设,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构建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激励型财政体制。二要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结合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定乡镇政府债务的化解和防范机制,通过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乡镇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三要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标准河道整治建设资金、农村造林资金、农技推广资金及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粮农财政补贴政策、‚百千‛工程专项资金等农业政策性资金补助意见,并及时拨付资金。
(三)要更加致力于构建财政支出管理新机制,确保财税职能的充分发挥
要创新机制,着力完善财税体制机制;要创新理财,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性。
1、进一步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努力建设“精细”财政。一要在进一步完善预算定额体系、强化项目预算管理的同时,严肃部门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部门预算资金的决算管理,安排一定比例的部门进行财政支出检查,逐步规范部门预算资金相互的挤占问题。二要不断改进部门预算编制办法,提前调研,做好2008年度市级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2008年各项收支的测算、定员定额、公用经费标准体系、分类分档等工作。三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继续落实‚控、压、保‛措施,深入探索控制和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四要切实做好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加强与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并根据省政府方案和省厅的统一部署,完善《规范市级机关在职人员津贴补贴分配实施意见》。
2、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努力建设“绩效”财政。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在建立绩效评价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加快绩效评价的制度和体系建设,组建绩效评价工作中心,着手制定《***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出台《***市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细则》,研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依据,强化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
3、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努力建设“透明”财政。在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不断提升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探索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结余资金管理。牢固树立财政资金安全的政治意识,规范和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的存放管理,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4、积极推进财税制度建设进程,努力建设“法治”财政。调研并制定《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意见》,结合全员业绩考核,依托‚税友2006‛逐步建立起以人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基础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实现对税务执法全过程的监控。多渠道开展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第三届会计知识大奖赛,促使广大财会人员学习、贯彻、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保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到位。有重点开展‚主辅分离‛培训,做到会计培训与税收征收、稽查有机结合。
5、继续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土地出让金新的征管模式,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收缴力度,协调明确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缴拨关系;进一步完善内部的管理流程,制定《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出让金的对账、清算、分解工作。
6、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探索开展财政资金有效性的检查和监督,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按制度办事的机制;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的管理,规范举债行为,控制举债规模,完善偿债应急预案;做好2007年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及债务计划执行情况汇总,提前调研2008年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及债务计划编制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价单位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制;认真做好2008年城市维护资金计划的编制工作。
7、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心,研究资产配臵、处臵、评估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各环节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关注财政部、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及国资收益收缴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做好有关准备工作,重点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下属收益性、经营性国有企业情况的调查,加强对‚政府出资人‛的国资公司的管理,强化职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党政机关办公楼清理工作。
四、创新促创优,进一步提升财政地税系统的软实力
‚创优‛,就是人无我有谓之闯,凭借一股闯劲,创事业,创大业,创新业;人有我优谓之新,凭借无处不在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不断拓新;人新我强谓之优,要干就干最好,凭借争先创优的胆魄和魅力,不断刷新。事业是要靠人去做的,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因此,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单位的竞争力强不强,关键还是看这个单位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强不强。所谓‚软实力‛,就是一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配备、人才素质结构、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实力状况,更多的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为此,在创新过程中,关键是人。
(一)创新学习优素质,增强创新创业的底气
一个不爱读书的单位,必定是一个人文力缺乏的单位,一个不愿读书的单位,必定是一个创新力缺乏的单位,一个不要读书的单位,必定是一个文化力缺少的单位。创新创业必须不断创新学习,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学习必然是一种生活常态。读书学习则是保持优秀状态不可缺少的‚功课‛。一个人,一个想成为干部,一个想得到民众代行处理公共事务的领导干部,并且要想在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新发展环境下保持‚官本位‛,必须在能力、品行、学识等诸多方面保持优秀状态,否则无法面对竞争。在美国,读书和学习是个人的职业要求,更是文化和制度环境使然。既然官员的去留升迁,要看掌握选票的民众的脸色,不读书不学习,无识无能,滥权妄为之人,在充满竞争的游戏规则下怕是没法
混的。可以是‚草根‛,但绝不可以是‚草包‛。在古代,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当然,当今不能以此为翻版,只能是建立责任、法治、透明的必然要求,不读书、不学习、无德、无能、无才的人,成为干部和领导干部的概率首先就会大大降低。
作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创新学习,现实价值的创新点,把先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知识应用到财政地税领域。因此,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要多读书学习,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多运用书籍获得的知识思考工作;多读书学习,保持大脑的灵活运转,眼睛敏锐观察,精神振奋进取。
(二)创新管理优机制,增强创新创业的效能
1、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财税队伍,下半年全面开展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活动;加快建立‚财税网络学校‛,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以能力建设为主线,抓好全员培训,即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管理水平和岗位操作能力为重点的基层一线干部教育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业务骨干和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
2、创新反腐倡廉机制。继续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按照反腐倡廉‚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严格落实风廉政各项制度,加强对干部平时的廉政警示教育。
同时,要切实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机制,按照‚认真梳理一批制度,不断完善一批制度,创新改进一批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不执行就会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如同一纸空文。因此,要增强制度观念,提高制度执行力,着力规范制度运行,实施全面有效监督,全力维护制度权威,实行严格的执行问责。
3、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重文化、促绩效,重荣誉、讲责任的激励机制,以文化品位提升工作水平,以荣誉责任意识促进工作落实。实行重点工作提醒督办制度,积极实施目标考评,完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做到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到部门和个人,按季度、年度定期对机关和基层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点评、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干部个人的奖惩结合起来。
(三)创新理念优队伍,增强创新创业的功底
从财税系统队伍知识结构看,当前我们干部的学历层次和文化修养普遍较高,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税工作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具备财政、税收、财务、会计专业等财经类单一专业的人比较多,但是复合型人才则比较少。从系统队伍能力方面看,主要体现在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上办法不多,创新能力不够。从系统干部队伍作风看,虽然大多数干部作风是好的,但是也有的干部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和紧迫感;有的心态浮躁,政令不畅;有的协调沟通少,注重小范围、小团体言行。因此,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创新理念,优化队伍。
1、优化队伍,尽职工作是政绩。政绩是衡量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面明镜。政绩可以从‚显‛与‚潜‛两方面来看,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显绩‛,不显山露水的是‚潜绩‛。现实生活中,‚显绩‛看起来有气势、有说服力而备受重视,而‚潜绩‛因无法形成‚轰动效应‛而容易被冷落。但是,相比较而言,那些注重平时、注重细微,工作尽心尽责的人,那些潜心于打基础、谋长远的追求‚潜绩‛的干部,更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因此,追求政绩,树立政绩,不需要追求‚轰轰烈烈‛,追求尽善尽美,只要尽心尽责、问心无愧就是最大的政绩。不尽职,实现党的宗旨就无从谈起;不尽职,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每一个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用最大的力量、花最大的力气去做好本职工作,要带着责任做工作,带着激情做工作,带着感恩做工作,带着清醒做工作,带着正气做工作。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尽心尽职了,即使工作做得不够出色,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优化队伍,和谐共事是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只会干事,不能共事,是干不成事的。既能干事,也能共事,并且会团结共事、和谐共事,是每个同志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也理应成为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共事是大本事。和谐共事,道理虽懂,要做却难。真正会和谐共事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和谐始于内心,和谐离不开豁达。豁达是和谐的一种内在元素、外在表现。内心不豁达、身心难和谐,内心不和谐、表现难豁达。因此,学会和谐共事,心胸必须豁达。豁达首先要思想通达,想通了,才豁达;少私心,能豁达。其次要顾全大局,坚持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下办事,认真理事、扎实办事,多办实事、好事、大事,面对困难,战而胜之;面对矛盾,化而解之;面对挫折,泰然处之,信念坚定、意志挺拔、人格健全,自然豁达。再是要开阔
胸襟、宽宏气量,从善出发、与人为善、宽让他人、平易待人,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彼此包容,成事之人,重在容人。豁达还需要舒展情绪、达观乐观,少忙乱、多从容,去怨言、多理解,戒偏激、多沉着,忘委屈、多愿景。
3、优化队伍,清贫清廉是重点。在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有的人常常在成功中止步不前,在失败中一蹶不振,在赢了的时候得意忘形,在输了的时候垂头丧气,这都是缺乏平常心的缘故。因此,平常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只要怀有一颗平常之心,就能做到豁达而不失节制,恬淡而不失执著,宁静而不失勤谨。对于每个同志来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甘于清贫、操守清贫,在物质和诱惑面前,心无旁骛,视‚富贵如浮云‛,视奢华如无物,把心思用在工作中,用在事业上,以苦为乐,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下半年,根据国务院、省部署,将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要增强认识、正确面对,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学会清廉、主动清廉,自省、自警、自重、自勉,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抵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坦荡无私、秉公办事,才能腰杆直、声音响,才能带头创新创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得好、用得正。
4、优化队伍,优良作风是保障。好作风是党之所需、民之所盼,是事业之福、社会之福,也是家庭之福、个人之福。作风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一阶段‚作风建设年‛前面已提了要求,但要将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每个同志的自身建设。作为每个同志,有没有好的作风,是衡量其是否具有高尚品质和修养的试金石。同样,作风好坏决定了事业的成败,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好的作风,需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来保证,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做到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关心群众满腔热情;好的作风,需要以良好的人品修养来提升,做到为人诚实、正直、坦荡、表里如一;好的作风,需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来展示,着力强化对事业的执着意识,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地工作,敢于和别人的长处比,勇于和自己的过去比,工作中求新、求突破、求更好,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创新创业。
同志们,为期三天的读书会即将结束,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省厅、省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我市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发展战略,实现财政地税事业创新创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的讲话
市长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的讲话
这是我第三次到X工作,可以说一生都与X有缘份。今天参加会议的企业家,一多半都是熟悉的面孔。服务好营商环境,服务好企业发展,是我应尽的职责。刚才听了X位企业家的发言,感觉大家讲得都很好,也能够感受到我市企业家的宽阔视野、创业精神、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尤其是谈到未来的打算,大家信心很足、士气很旺、干劲很大,让人很受鼓舞,进一步提振了我们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我们X涌现了一支勇立潮头、开拓创新、敢想敢干的企业家队伍,引领带动了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像我们的龙成集团跻身于中国民营企业X强,X、X等X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X强,而且X养猪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上市企业我们也达到了X家,在各省辖市走得比较靠前,规上企业达到X家,成为X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创新的“主力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和财政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慰问!
一会儿,朱书记还要发表讲话,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先讲两层意思。
一、广大企业家如何干?怎样做大做强企业?
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资源禀赋、发展要素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家智慧、企业家精神的比拼。广大企业家要担当起时代使命,树立远大的目标,争创一流的企业,做最好的自己,为推动X高质量跨越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新篇。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X视察调研,为我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最近国家各部委和省直机关也不断到X来调研,为我们发展创造了各种条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减税降费的政策,也有利于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省委、省政府对X寄予厚望,明确支持X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X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有利于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我们一定要抓住、用好这些机遇。(二)勇于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现在很多企业从成长到衰落的过程很短暂,中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还不到X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持久创新的能力,是绝大多数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企业离市场最近,“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的感受是最深切的,必须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要推动思想创新,敢为天下先,敢走创新路,善于打破条条框框,以应变和善变的精神去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推进管理创新,刚才龙成集团的书成老总也讲了管理对企业的极端重要性,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努力在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机制上求得突破;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努力以高端产品赢得市场,抢占企业发展壮大的制高点。比如漯河市,一个辣条去年就销售了X多个亿。去年X月份,按照省委主要领导安排,我带队到X调研,就X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活力,给省委主要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这几年X也是在以几何倍数在扩张。想念食品把一根面条做到X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些好的经验,尤其是这种企业家精神,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在X米宽的地方挖X万米深,做足自己的主业,你就是最优、最强的。(三)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树形象。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守法诚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一旦失信、寸步难行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希望大家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自觉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树立X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四)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展风采。
X的企业家确确实实很有情怀。前两年我抓脱贫攻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具体制定了“千企帮千村”活动的方案。全市先后有X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受到了X多家企业的帮助,效果非常明显。当然,奉献爱心的前提是我们企业首先要做大做强,我们追求的是双赢、多赢的目标,只要企业做大做强了,群众就有就业的机会,企业员工就有收入,政府就有税收。二、各级政府要如何支持服务好企业家发展?
X文化厚重,人杰地灵,从来就不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优秀企业家,缺的是让更多创业者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土壤。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要下大功夫。
(一)要更加扎实地抓好政策落实。
把涉企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坚决防止贯彻执行政策过程中调门高、行动差、搞棚架、挂空档这些问题。上级的政策含金量都很高,我们一定要用足用好。在执行政策上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避免简单化、机械化。比如,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中,不能简单搞“一刀切”,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关了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更加精细化的举措,用心、用情、用智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邀请我们的企业家当“裁判员”“监督员”,对相应职能部门落实政策等情况进行打分,我们将根据评价情况奖优罚劣。近期,按照朱书记安排,我们还要制定工业强市行动方案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出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并适时开展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表彰。(二)要更加有效地提供要素保障。
大家刚才谈得比较多的“钱、地、人”等问题,这也是各地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破解的出路,一方面靠政府创新,另一方面靠企业挖潜,双方共同努力下功夫。比如,在解决“融资难”上,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要大力支持上市;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加强支持帮助,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出台一些引导政策,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在解决“用地难”上,要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在土地使用上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真正服务好这些大项目、好项目,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汇报对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在解决“用工难”上,要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继续开展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定向培训,在技能培训费用、缴纳社会保险费、稳岗离岗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三)要更加有力地优化营商环境。
这两年我们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垫底,不仅影响了X形象,更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有句话叫“知耻近乎勇”,要虚心向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向兄弟地市学习,强化服务保障意识,全天候、全方位为企业家干事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是建立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让企业家便捷创业。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环境。二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安心创业。要规范执法,将政府部门公权力置于法治监督之下,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水平,解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要公正司法,妥善处理涉企案件,保障企业合法经营。三是构建“亲”“清”和谐的政商环境,让企业家规范创业。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推动政商关系在依法依规、界限分明、公开透明的轨道上良性互动。对于刚才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整理,及时研究解决,或者纳入决策之中。我们将树牢“金牌店小二”意识,只要企业需要,随时上门服务,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同志们,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企业家奋发有为的时代。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服务企业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精准施策,搞好保障,让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合力推动XX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第三篇: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与陈副市长、相关部门到旅游局进行工作调研和工作探讨。我去年到桂林以后,对旅游也进行了一些了解,开了一些座谈会、查了一些资料,作了一些思考,但对旅游的真正调研还不够深。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样,怎么在现有的情况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怎样进一步发展新的业绩,大家要好好探讨和研究。实事求是的说,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局在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尽管现在大家对旅游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为提升桂林的地位、树立桂林良好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城市品牌的无形资产、对桂林就业的安排、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旅游的直接增加值不是很明显,在全市经济总量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0%。但是,它带动了整个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促进作用。尤其是直接解决了20多万旅游产业人员的就业,为政府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旅游业聚人气、带财气。桂林相关产业能够有发展,首先是有人气。只要有人进来,就能把信息流、资金流、先进的观念带进来。这一切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没有“桂林旅游甲天下”,没有旅游接待的这一千多万人,没有到访桂林的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没有旅游吸引过来的大量客商,桂林就不会有今天的知名度。桂林的知名度、国际旅游地位是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许多工业和农业 项目都是由桂林旅游考察带来的。是桂林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客商们来桂林投资。
旅游局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都旅游实现两位数增长,旅游收入高出旅游人数增幅8个百分点,今年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的发展,我认为重点不在于人数有多少,而是在于旅游收益有多少。政府对我们的旅游工作是满意的,尽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的,但总的来说政府是满意的。再次,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敬意、慰问和感谢。
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来之不易。我们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旅游的素质、质量和效益?今天要大家来,就是要和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着眼于桂林长期发展的宏观考量,如何进一步调整、修编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如何把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商务发展结合起来?
目前,我市旅游、文化、体育、商务等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强势资源,甚至在某些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力量太分散。旅游要主动融入和参与其它产业,提升旅游自身的素质。桂林旅游目前是整体素质不高,观光客偏多,旅游收益不高,就是因为没有没有与文化和体育、商务等相关有效结合起来,没有丰富的产品内涵,没有东西把游客留下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我建 议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旅游牵头,共同研究,修编时要将文化、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都结合起来。高尔夫、体育康复中心等都与旅游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名家引入桂林,必然就会活跃桂林书法等市场,形成古玩、书画、奇石、古董一条街。同时就会带来很多高素质的客人和一些有效的资金流等等。旅游规划不应该只是旅游的规划,而应该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要从规划入手,将相关项目结合起来。从而让游客在桂林形成二次消费、三次消费提升旅游收入,提升整个旅游的素质。
(二)认真研究政策和项目,并积极寻求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全面提升旅游素质、质量,我们就要争取旅游方面的政策,取得国家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要引起国家的重视。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来桂林强调过桂林要保护好环境,但是我们要看清楚,如果桂林不发展工业,我们的税收从哪里来,我们桂林人吃什么?我们就要从这里入手,我们桂林保护环境、抓旅游,国家应该给予桂林政策?能不能给予桂林财政转移?桂林有的是土地,国家能不能给予资金上给予支持?能否给予大的项目支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花一些钱从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请一些高手来,在国家旅游局请个副局长当个顾问,就发展桂林旅游进行研究,通过他们的声望、地位,通过他们的口说出桂林旅游发展的战略和需要来,以此向国家和自治区取得政策和各方面支持。只要能搞出七八条来,国家能给予两三条政策我们就好办了。我们能不 能把桂林搞成一个国家级的旅游发展试验区?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政策?需要怎么样的支持?把我们的发展战略做出来,再通过技术上操作一下,表明我们的旅游产品不够,争取一些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的支持。
(三)桂林旅游下一步的考核指标应该是什么?
国家民航总局把桂林机场定为中国面向国际旅游的枢纽机场。这是中国的第三个枢纽机场。这个枢纽机场不是靠国家民航总局给的,最后是靠我们的实际数字和事实说话的。我们要怎么做好这方面文章,与政府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系的。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桂林旅游下一步考核指标追求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提高旅游的素质和效益,关键不在于人数而在于收入和整体素质。人数增长关键则看重于海外人数的增加。桂林已经有1400万的人数基础和110万的入境人数,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收入。因为桂林发展旅游是存在容量问题,需要交通组织、社会管理等问题配套。下一步要重点考核旅游收入,收入能够增加多少才是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人数我们主要考核境外人数。要扩展中高档客源市场,要做好交通文章,开通国际航线、引来境外客源,要下定决心多开通国际航线和航班,并争取在5年内有新的突破,争取每年境外游客达到200多万。
(四)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品来吸引和留住中高端客人,形成他们的二次、三次消费?
我们机场改造、高速路修建、酒店建设等等都是产品的改造,我对桂林的旅游充满信心,说到这点我是很有底气的。桂林-广州列车、桂林-台湾航线开通后,我们的交通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大量客人将涌入桂林旅游。在交通交通解决后,我们的宾馆、商务会展设施、商业网点、球场、新景点、休闲度假中心等旅游及服务产品要留得住客人。商业方面我们要引进世界大的品牌。各种设施我们要不断完善。酒店方面桂林要建超五星级酒店和引进在全国配套成龙的连锁酒店。景区景点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新的客人。过段时间我们要通过国家旅游局向有关部门汇报我们的战略规划。
(五)桂林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拓展问题。
旅游产品要参与文化,让游客除了观赏山水之外,能够买一些具有纪念价值的东西走。桂林可以搞小吃一条街等项目,让游客体会风味,参与文化。可以搞一些高档的康复和按摩中心,可以组织开放一些有桂林特色、有经济价值的旅游商品。举一个例子,毛竹可以搞成有品位的工艺品,从而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
我们的景区管理方面在服务、环境卫生、设施上、景区特色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下一步要在景区的管理方面下功夫。我最推崇武夷山,因为他们的环境保护得特别很好,给客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一定要加强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一定要研究如何做出景区的特色。
(七)旅游统计口径和税收征管的问题。
桂林旅游在全国都是说得上话的。但是,现在南宁的旅游人数 和收入已经超过桂林,虽然他们的商务客人和开会的客人比较多。但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我们统计方法和口径的问题。我们要走出去好好的学习学习,回来好好研究一个适合我们桂林旅游统计的口径和办法。另一个问题是旅游税收的问题。在旅游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们要让旅游企业明白,虽然企业是他们的,但他们使用的资源是国家的,而且国家在旅游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的公共资源,如治安、管理等资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国家的税收不能流失,只有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对旅游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才会更大,企业收益才会更大。
(八)旅游人才队伍的问题。
我们策划旅游,就要有人才。我们要研究队伍培训、教育管理问题,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好文章。另一个是旅游市场规范整治管理的问题。我们在市场整顿方面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取缔一些违法企业,维护好桂林的整体形象。
二、近期需要落实的几件事
1、研究策划在桂林创办一个高层次、永久性的论坛活动。要着手研究首届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研讨大会怎样与东盟博览会相结合。桂林的突破口要从旅游开始。我们要研究策划创办一个每年在桂林举办的高层次、有较大影响的论坛活动,要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结合,积极融入泛北部湾旅游圈,将大旅行社引进桂林,将区内、国内和世界主流媒体吸引到桂林,为桂林做好宣传,以此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坚持每年都搞,而且层次 要不断提高。
2、打造一个桂林旅游文化的节庆品牌。
旅游要与文化部门联合,看怎样在桂林策划创办一个永久性品牌节庆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形成一个桂林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宣传桂林,最重要的是把桂林的招商引资带起来,通过这个活动搭建个平台。琢磨一下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节,应该如何办好,是应该一年办一届,还是两年办一届好,要办好这个品牌。做好准备以后明年就办,并且要很好的延续下去
3、研究制定今后的国内外航线开辟计划。近期拿出一个开通航线的五年规划出来。
4、多部门联合规划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商务、建规等部门联合起来对今后新建商场、酒店、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区的布点进行摸底,研究在雁山、临桂、市区哪里适合建酒店,哪里适合建连锁商场,将商务和旅游结合,做好初步规划,规划出旅游休闲度假带,做到招商引资心中有数。
5、制定漓江的短、中、长期的规划。
各部门要配合研究怎样保护,合理开发漓江资源,创新漓江游览方式。怎样设计阳朔和平乐的漓江游览航线,要把灵渠连接起来,把这个系统工程做好。好好研究古柳运河的开发、漓江下游开发等问题。还有就是漓江游船改造问题,解决好漓江游船污染、档次、旧、无特色的问题,要设计适合不同档次游客需求的游船。要好好研究两江四湖游船的特色问题(古香古色、大小多样等)。
6、完善城市及景区多语种标识。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开放城市,一定要解决好景区标识运用多种语言的问题,要增加景区和城市的英、日、韩,并逐步在全市逐步推开。
7、制定旅游营销规划。
要制订今后对外促销规划,突出桂林的重点和特色。我们的宣传促销不能老是跟着区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跑,我主张我们自己出去搞促销,突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重点形成几个热点地区,集中力量宣传。桂林旅游宣传片要充实内容,要突出宣传对交通条件的便利、区位条件以及投资环境,要重点宣传我们有什么产品,宣传桂林的历史文化内涵,打好文化牌。宣传桂林高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成果,以及汽车、轮胎、制造业、制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状况
8、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来促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服务业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加强部门的协调和融合,包括资金。今年我重点研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第四篇:市长在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市长在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1月日)
尊敬各位老领导、老同志: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在此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佳节。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并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
2013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坚持“ ”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的工作主基调,奋力推进“” “五大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工业增加值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招商引资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xx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xx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同比增长xx%;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同比增长xx%。
一是项目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项目开工xx个,完成投资xx亿元。Xx机场顺利开工,xx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亿元。成功争取xx高速。新引进xx等亿元项目xx个,新开工亿元项目xx个。Xxxx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1 —
二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达到xx家。新培育亿元企业xx户,达到xx户。xx产业园、xx产业园、创业园、xx产业园基本建成,xx产业园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Xx特色产业实现扩规增效,全市地标产品达到xx个;新增有机产品xx个、省名牌产品xx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xx个。新培育亿元农业龙头企业xx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xx家。第三产业突破发展。Xx古城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xx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展顺利,启动xx开发规划。旅游景点品质不断提升和完善,乡村旅游不断壮大。全年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x亿元,分别增长xx%和xx%。三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xx亿元,xx个民生项目全面完成。“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教育发展日趋均衡,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通过评审。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安全、信访、稳定工作不断加强。四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Xx新区和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石坝至马公路面硬化、余坝至观音店路基工程基本完工,新建通村公路xx公里,河堤9xx公里;完成地质灾害治理能力平台建设,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02处。全面完成农网改造。xx镇xx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村。xx镇xx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村。建成新农村综合体xx个,生态小康新村xx个、示范新村xx个、新村聚集点xx个。五是生态文明开创
新局面。成功创建为环境优美示范市城、省级文明市、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保持在100%。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植被越来越好。六是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xx件、政协委员提案xx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xx%。“六五普法”成效明显,省级法治市创建有序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形成。大力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查处案件xx件,收缴罚没款xx余万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八条要求”,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xx%,会议经费同比下降xx%,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文件同比减少xx%。
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稳步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在座各位老领导关心支持、帮助厚爱的结果!在此,我再次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2014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局之年,是加快发展振兴,实现“五大目标”的攻艰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xxxxx”工作主基调,把全面深化改革贯彻到经济
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突出项目支撑,加快产业培育,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民生保障,奋力实现“五大目标”。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的发展,是xx万人民的共同期待。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xx的发展,与我们一道,为全面建成小康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新春愉快、健康长寿、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市长在新农村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今天开始了。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推动落实。这次研讨会期间,将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市委书记赵春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献计献策,切实把这次研讨会开好。下面,我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加强农业这一薄弱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而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任务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新企望,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领会中央决策和把握全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市的基本市情,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但是,目前在全市整体发展中,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98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而x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4倍;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9倍,xx市为3.92倍;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倍,而xx市达到了4.5倍。这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25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不断拉大趋势,而且差距比例高于全国。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农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2005年,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9%,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55.1%低10.2个百分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曾非常接近,到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1%,比城镇居民的36.59%高14.62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5%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别,表明我市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三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服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40.91%,而城市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已达到64.4%,相差23.5个百分点。从卫生事业发展来看,现阶段我市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薄弱,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对的最大挑战。2005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虽较建市时的1985年的224元增长5.9倍,但与全国、全省2005年的平均水平3255元和1980元相比,则分别低1705元和430元。从农业基本条件看,人多地少、山多川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是xx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全市现有国土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承载量241人/平方公里。分别比全国(127人/平方公里)、全省(53人/平方公里)高1.8倍和4.11倍。2005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72.98万亩,占总面积的26.7%,人均1.88亩,耕地中山旱地占94.85%,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植被覆盖少,水地流失严重,并且“人增地减”的趋势还在加剧。全市人均水资源91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仅为全国人均的1/4,全省人均的1/2,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缺水率19.3%。xx虽是省内降雨较多的地区,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农业基础脆弱,还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粮食单产2005年为每亩176.4公斤,低于全国132.6公斤、全省39.2公斤;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8亿元,人均1050元,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998元和602元。在农业增加值中,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分别占69.9%和24.6%,非农产业比重很低。我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果农业基础不稳,农民收入不能提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同样,我市农村面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基本现状,也决定了农村稳定是全市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市安定和谐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为构建和谐xx、平安xx奠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二)正确认识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尽管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具备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发展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广大农民盼望农村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正视困难和制约因素,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新农
村建设。
(三)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这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比如,“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都要明显增加。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所有这些对我市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协调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深化认识,要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总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服务、服从于这个总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广阔道路。其突出的特点是,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现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使乡镇企业、乡村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突破区域界限,联系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而扩大产业群,联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而延长产业链,联系农村二、三产业而形成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它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又可大范围地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我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就我市而言,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缓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滞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加快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为保障,大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成为经济支柱,凡是经济支柱,都是因为产业具有特色。我市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的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我们在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上,要立足现有基础,把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大力推进畜牧业技术进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畜牧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上档次、上规模,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增强带农增收致富能力。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产业,还要特别注意一、二、三产业联动和合理布局,通过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增收展现广阔的前景。
(三)大力推进劳务经济超常规发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件事情做好了,不仅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减少农民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关系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务工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输转,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逐步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使自发盲目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组织有序的科学流动。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搞好信息、中介、法律和办证等全方位服务,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地域差异较大,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加强农村饮水、医疗卫生、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在继续抓好“两基攻坚”、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支撑。其次,农村卫生事业要突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医疗服务,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第三,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县乡文化馆站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要以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党的政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农民利益的具体
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首先,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其次,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要搞好乡镇职能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第三,切实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财政困难县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持政策,以及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最管用的,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欢迎的,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的农村政策的效力。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精心指导。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和方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县区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编制审核、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特别是综合部门、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逐年增大对农业的投入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各级政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工作,力求有更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尤其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整体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改变农村面貌,创造幸福生活。全市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动员和引导市县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五)狠抓落实,确保良好开局。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各项重点工作部署结合起来,立足各自实际,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作风,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经常深入农村,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