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3: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

第一篇: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

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

baiduwenku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含义: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语文学习开始的.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让学生“学好”。以本人的教学体验为依据,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

语文

素质教育

基础

兴趣

乐学

培养

能力

会学

发展

个性

学好

正文什么是素质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基础,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认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实质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贯彻落实的更高的要求,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化。[1] 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各科教学。而语文学科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贯彻始终的主要学科,课时最多,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最为突出。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2]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我认为,首先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学好各门功课,首先应打好语文基础,要能识字、能读书、能作文。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它学科会产生积极影响,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工具。全国小语会会长高惠莹也谈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统一体。基础工具性是它最基本的属性,由于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本中多是经过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辨证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的优势,就能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小语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出自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朴实语言,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这句话也影响着我对素质教育的探讨,我逐步摸索出一些思路与见解,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识到,兴趣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的作法是: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遭同学们饥笑、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教学时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学生,既送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的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而且,我总是教育学生,学习是个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即使错了,他们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敢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大胆地朗读了。即使课堂上出现同学说错了,同学们发出的笑声是友善的。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教学时,经常设计有趣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如在《太阳》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之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一段童年趣事:我小时候从报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登上太阳。话说到此,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问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具有离地球远、很大、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 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在笑声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还有很多,如巧设学习障碍、巧用板书、开展竟赛、设置小组学习,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等。教学时,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会学”。从未来世界发展看,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为未来社会新知识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就不能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远远不够用了,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已,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所以说,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

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如果离开了或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力任务则难以实现,所以,要利用课堂教学结构,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或以教师活动为主,以学生活动为次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如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从教改实践中总结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结构,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是一种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或学生运用方法独立自学的教学结构。它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完全体现以学生自学为主,自已读书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会学语文”,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3] 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很多,特级教师刘中林总结了小学生应具备10大阅读能力:1,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备整体上把握自已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2,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具备正确迅速理解词句的能力;3,掌握抓主要内容的方法,具备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4,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具备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5,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具备揣摩文章思路的能力;6,掌握文章结构的简单知识,初步具备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7,掌握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方法,具备相应的能力;8,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即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9,初步掌握速读技巧,初步具备快速吞吐信息的能力;10,掌握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围绕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4] 我认为,这十大能力,实质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获得要靠激活学生的思维,长期的语文训练才能获得。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问题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能使学生心理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心理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谈不上有主动性,更无创造性可言。下面是我培养

学生质疑的一些作法。

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说来,应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无疑处求疑、易错处求疑。如《白杨》一课的教学,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表白自已的心。”这个关键句子时,我点拔:“请同学们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提出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向我介绍白杨树”?一系列颇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生从哪些方面质疑。究竟提哪些方面的问题呢?不能只提“**词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一类的问题。质疑内容范围很宽,一般说有四类:(1)疏通性问题,主要指文章表面的疑问;(2)深究性问题,主要提有关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如在《蝙蝠和雷达》教学中,学生提出“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3)鉴赏性问题,主要提有关表达方式的疑问;(4)评价性问题,可以提出对课文的不同看法,甚至修改意见。总之,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掌握从哪些方面质疑,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内容到形式,由理解到评价,逐步学会学习。

教学生学会解疑。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但毕竟还另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谁来解疑呢?不能满足于学生质疑,师解疑,课堂成了“答记者问”培养学生解疑能力也很重要,我教学时,容易的问题发动学生互相解疑,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疑,学生要解疑,就得读书,得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思考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逐渐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发展个性,让学生“学好”个性是人的社会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少年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5]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课文课外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内容上不受教学计划和大纲的限制,有较大的伸缩性,有很大的灵活性。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的语文课外活动有: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进行朗诵、讲故事、演讲、猜谜语等比赛活动等。下面结合我指导办手抄小报谈谈我的体会。

办手抄小报,可促使学生阅读。学生想办好一张自已设计制作的报纸,他们知道需要更多的知识,于是,他们便投身去阅读课外书刊杂志,他们为追求新意更需要到文山书海中去猎奇,这样一来无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为了广泛地获取知识,他们会追着老师问读哪些书,怎样阅读……老师又不时机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书刊,并有计划地点拔读书方法,教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学会写读书心得,让学生学会积累“佳词”、“佳句”、“佳段”、“读后感想”,从积存“砖”、“瓦”、“砂石”等原料做起,进而延深“写作方法”、“修辞方法”、、“逻辑方法”……等构建文章的方法。学生因创办自己的报刊需要,不畏艰难地跋涉书山学海之中,并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不到一年他们便悄悄地读了几十本课外读物,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佳词”、“佳句”、“佳段”,储存了大量的“趣闻”、“乐事”、“古今杂谈”,这些既为他们办好手抄小报坚定了信心,也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办手抄小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指导学生办手抄小报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它是一项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观察、作文、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好方法。小报的编写,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采集到文章的编写,报纸的命名等,每一步都是“逼”着学生去实践,学生在编写过程中,又得运用阅读、积累、观察、作文等各个手段,实实在在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我所任教的年级一般从四年级开始,我便指导学生办手抄小报,开始有些学生也有畏难情绪,但都有想试一试的动机,我对班上学生办报没有统一标准,开始只要肯动手、肯办报就行,哪怕写得简单,甚至用画充版面,千万不能责怪,鼓励他“贵在参与”,慢慢地,我将学生制作的好小报在班上传阅,贴上墙,起到褒扬优秀,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学期后,我将学生制作的小报建立起“小档案”,可以是一小组装订一册,也可以一人几期装订一册,放在教室的版报栏内,供学生参观。教师毋须评述,学生便自觉地改进自已小报的制作质量,办手抄小报也一期比一期好。学生经历了多次的设计、绘画、书写于是他们的阅读、观察、思维、操作能力便得到综合提高,语文不就慢慢地“学好”了?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样是当今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首要科研课题,也是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拔尖人才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只有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让出类拔萃的人才成批涌现,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完)致谢梁教授,谢谢您读完我的拙作,真诚地希望您赐教!我将虚心地接受您的教诲!谢谢!

附参考文献:[1]白中兴《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搞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95/5 P8 [2]崔相录《素质教育》---(山东教育出社)P179 [3]同[2] P188 [4]刘中林《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分析》

[5]屠大华《现代师德修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P129-130

让农村的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谈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构建与营造海盐县城郊中心小学

张拥军

刘京海在介绍他的成功教育经验时曾说,他试图在校园中构建一种“梦想的文化”,因为有梦想才会有自信,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我们深有同感。造就一所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的内驱力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基于传统和现实,前瞻未来的校园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的核心则是学校把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执着追求融合在一起,形成使教育活动洋溢激情、诗意与活力的理想和信念(或有说是积极向上的、合平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我们把这种理想信念称之为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构建校园文化之网的纲,在促进学校的发展的过程中起灵魂和核心的作用。因此,要营造新世纪特征的校园文化,首要的任务是构建崭新的办学理念。下面仅以我们学校近几年的发展为例谈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构建与经营及由此而形成的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办学理念的构建与校园文化的定位

1、学校特点。

我们学校是一所地处海盐经济开发区,隶属武原镇的农村中心小学。

98年,为制订学校跨世纪的发展规划和给学生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点,我们对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①我校连续多年毕业班统考名列前茅。②师资合格率高,年轻教师比例高。③学区共10所村校,8所为复式教学,其中三所还是十几人的单班复式。④学区中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家长当官的,自己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借读到县城学校。

这样的分析结果迫使我们进行反思:既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是好的,教学成绩是好的,那些学生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转学到县城?这个趋势反映了什么?

经调查,家长认为:①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比不上县城,他们有电脑房,教室里有彩电,而我们没有。②我们学校的考试成绩是好的,可孩子光成绩好是不够的,还应有多方面的发展。

这使我们再次正视学校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即将来临,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家长希望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学校应采取怎样相应的对策?

2、时代背景。

我们当时对全国的教育发展形势,我县的教育发展形势,我们学校地理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①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下岗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知识的价值逐步得到体现;教育成为人们对提高自身和下一代生活质量的最大期望;信息社会的来临,全球化趋势,使实施素质教育必将成为主流。

②、我县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城镇明显地快于农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而农民们对于孩子受到优质教育的期望已超越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农村教育是滞后的。

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广阔的前景,而且有很强的内动力,顺势而为,主动而为,也许可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理念的形成。

这期间,我们全体教师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增强开放意识、品牌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充分认识我校地理位置的特点,发挥它的积极因素,给学校一个准确的预期定位和战略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经教代会讨论,我们制定了办学的近期目标:在2002年前,把我校建成设施先进、师资优良、管理科学、质量上乘的省级农村示范小学、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确定了实现目标的办学策略:创名牌教师、创名牌学科、创名牌活动、创名牌学校。也提炼了实施办学策略所应有的办学精神:创新、协作、求真。

预期的理想境界让全体师生振奋,可现实又让我们清醒: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凝聚家长的力量、社会各界的力量。我们可以生产优质的产品,但优质的产品必须得到广大的认同。我们的办学理念必须作一个简洁而富感染力的传达。诺基亚说:“科技以人为本”;菲力浦说:“让我们做得更好!”海尔说“真诚到永远!”……那么我们说:“让农村的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

而目前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受到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认为,除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同外,关键在于受到的学校教育的不同。比如,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差异,教师观念导致的教育方式的差异,师资结构、硬件设施导致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差异等,一句话,校园文化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的差异导致农村孩子受到的教育和城里孩子受到的教育有明显的差距!

改变它!这对我们这所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台21彩电、一台录像机和一些幻灯机的学校来说是多么的浪漫主义!可是我们想,我们为了热爱而来,能够把基于梦想层面的激情和冲动,纳入到现实的理性轨道,并一步步去付诸实施,这将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

二、办学理念的经营与校园文化特征的凸现。

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交互作用,使我们在思索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研究一些经济现象。比如“海尔”-----他们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比如“脑白金”----史玉柱向人们推销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年轻态健康品”的概念……

我们的办学理念如果是先进的,与人们的需求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来经营它,产生它应有的文化的精神力量,和经济的物质力量。

1、物态环境的建设要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趋势。

策略之一:扩建中心校园,进行大规模村校撤并。

98年底,我们的办学总体构想得到了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开工兴建综合楼、行政楼,修筑200M田径场和校园道路。与此同时,我们去各村召开村领导、全体家长的座谈会,向他们描绘新校园的美景,阐述学校的发展规划,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99年9月校舍工程、绿化工程如期完工,6所村校如期撤并。在家长委员会的努力下,农村的孩子也乘公交车上学了。

村校撤并工作彻底改变了原先一所学校、一名教师、一个班级、二个年级、十几名学生的落后面貌,为学生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策略之二:装备现代化的教育设施。

帮助家长实现孩子受现代化教育的梦想,这是我们这一策略的指导思想。

我们向家长、向企业家“推销”我们的办学理念,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捐资助学的规定。“我们不办特色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家长的热情超乎我们想象。586的电脑房装起来了,标准的语音室装起来了,教室里的大彩电挂起来了,校园里的音响响起来了,看得见,摸得着。当然,家长会也是现代化的了。多媒体教 公关的目的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获得公众对本组织的充分认同。其间,必要的形象策划及沟通说服技巧,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公关艺术,力求在年级、学校和社会面前树立本班良好形象。一

班级形象设计:奠基定调,突出特色。这是班级公关的出发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而班级文化的核心成分之一是班级形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形象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班主任应对本班学生各方面情况作尽可能充分的了解,如城乡学生比例、原毕业学校、家世背景、学生爱好特长、以前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情况等,均应不厌其详,深入摸底,为确立班级形象基本风格作充分准备。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原则。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好奇好胜的心态,设计班级形象。在命名方面,求新求美,响亮易记,具有充分的激励作用,如“爱心大使班”、“比尔·盖茨班”等。

3、量力而行的原则。形象设计力求有特色、有新意,而不求尽善尽美,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否则,会叫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却激励作用。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做“优秀的人”。不可以要求学生做“完美的人”;可以要求学生做“有特长的人”,不可以要求学生做“均衡发展的人”。二

班级形象工程:协同整合,形成合力。这是班级公关的着力点。确立班级形象基本风格,形成班级形象设计方案后,班主任就应带领全班师生,协同整合,形成合力,认真实施班级形象工程。工程的以下几个环节应特别注意:

1、设计好班旗、班歌、班训。此三者是班级文化建设重点。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训,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从而达到增强本班师生自豪感、自信心,大家一致致力营造良好班级形象的目的。

2、注重整体形象,突出个体特色。班级整体形象是班级形象的核心、主体、灵魂,全体学生的纪律面貌、学习态度、清洁卫生工作、班级各项竞赛之团体总分,是形象工程之基础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班级成员的个体特色,亦是班级形象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有时影响还很大。若一个班级无论学习、体育、文娱、美术、演讲、写作、管理均无突出的尖子,这个班级的形象必然大为逊色。所以,在班级形象建设工程中,应注重整体形象,同时又突出个体特色,一个个鲜活优秀的个体是构成一个朝气蓬勃的班级的不可缺少的因子。

3、构建民主治班的机制,搞好形象工程监管。顺时代潮流,从先进理念,民主治班机制的构建是班级建设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民主的良好形式。班主任应花大力于此,建立班干部产生机制、班级议事规则、班委会监督机制,民主治班就大致可以成立了。有了民主治班的机制,就可以实施对班级形象工程的有效监管。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班会上,对前段工作的总结、评议,可以促进形象工程的进展;对不好的人事的批评、指正,可以有效抵制、消除对班级形象的破坏。

4、班主任应增强公关意识,当好班级“形象大使”。班主任由于其在班级与学校只所处的特殊地位,故其对班级形象工程有决定成败之作用。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现代公关的重要作用,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认真负责的班级管理者,而应增强公关意识,自始自终,时时刻刻不忘当好班级“形象大使”。这个“形象大使”的重要工作有:①树立开明、有活力、思想敏锐的新型教师与班主任形象;②利用各种场合适时宣传本班特色及各方面成绩,提高班级知名度;③有效沟通学校党政工团、学生会等各部门,争取其对班级工作的支持;④学习其他班级形象建设的经验教训,有之于本班形象工程。三

班级形象维护:及时反馈,善于“借力”。这是班级公关的难点。良好的班级形象树立不易,它凝聚着全班师生长时间的心血和汗水。但班级形象的维护就更加不易,因为“毁树容易栽树难”。班主任要整合调动全班力量,并善于“借用外力”,对各种有关班级形象的信息及时反馈,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方能维护好班级形象。

1、借“科任教师”之力。科任教师一般不只担任一个班级的功课,故其对各任课班情况了解较多,对本班班级形象必有感受、评价与意见。借助其力量,就能很有针对性的维护好班级形象。

2、借“外班学生”之力。这里有三个由里到外的圈层:本年级学生干部、本年级其他学生、其他年级干部及学生。他们对本班情况的关注与了解一般呈递减趋势。若能很好的利用学生中的民间舆论,也能对班级形象维护起到良好作用。

3、借“学校部门”之力。学校个主管部门,尤其是教务、政教、团委,跟班级形象建设关系紧密,因为教学、教育、思想政治本是他们各自的工作。他们组织的各项检查、比赛、活动等,是展示班级形象的很好舞台,同时也是维护班级形象的战场。但应注意,不能过分依赖这些部门,因为他们毕竟不能提供很细致的信息。

4、借“学生家长”之力。今日之家长,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且教育意识极强,非常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他们对班级形象肯定极为关注,且由于从子女处掌握的信息较多,对此也很有发言权。充分发挥这一部分资源的作用,借助家长在社会上宣传本班形象,借助家长监督破坏本班形象的人和事,应是大有可为的。

综上所述,借助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以促进了解为基础,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台湾公共关系专家祝振华语),开展适当的班级公关活动,实在非常有助于在年级和学校树立本班的良好形象。二○○三年四月一日星期二

第二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普安小学 杜冰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它需要我们去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不但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共性,更要研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夯实课堂教学这个基础。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课堂教学要更好地实现它的素质教育,必须与课外、校外活动进行沟通和配合。课堂教学着重在学习中研究、生活化活动。语文课堂有效地延伸至生活,重短时效、重生活体验、重实践积累。从成语推介,歇后语解析、谚语收集、名言故事,到话说新闻、评论时事、美文推荐、佳作点评,还有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班级博客圈、班级日记联播、自写小说联播、当地文化介绍等等,通过多彩的形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生活感悟。

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本着生活的需要、课中能练的原则,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到生活中提炼语文,以课堂为基点,向四周辐射,这样课堂教学可得到充实,同时也高效。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后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探索、主动改进、主动提高。语文活动形式多样,如经典美文诵读、钢笔字比赛、“做新时期的好少年”演讲活动,课本剧表演大赛、“错别字大搜捕”活动、想象作文大赛、“亲近母语”阅读大赛、古诗文诵读等。通过这些语文学习活动开展,可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1)教学内容要精选。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却很多。如果我们对诸多的教学内容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个教学要求,表面上一点时间也没浪费,实际上这种没有重点的教法,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授课效率的课,实际上是浪费了教学时间,是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因此,要改变这种“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就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人。教师应紧扣年级及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等内容,从一个章节蕴含的诸多教学要求中,认真分析,仔细筛选,舍弃那些零碎的、片 面的、非重点的教学要求,紧紧围绕中心要求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时才能紧紧围绕重点内容,精心组织教学环节,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节省教学时间。

(2)紧凑教学环节。一般的课堂教学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如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形成技能等,但这些教学程序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个优化组合,及时调整,详略取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教师有拖堂现象,这主要是他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能好好衔接每个环节,浪费教学时间造成的。如提问时,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太深,学生一时无法答出,教师又缺乏点拨的艺术,往往一喊一大片,到头来仍是教师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白白浪费了几分钟。因此,从备课人手使教学环节精简,从上课着手使教学环节严密紧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推敲每个教学步骤,认真计算每个步骤所需的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步步紧随,在授课时做到能“一针见血”的决不“绕圈子”,这样才能防止节外生枝,偏离中心,才能克服重复单调、拖泥带水的弊病。

总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课内省时,教师就必须在课外费时,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查阅资料、制定教案、课前准备、组织教学等环节上花力气,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口语表达等方面了功夫,在优化教学目标、结构、手段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大的矛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隐性过程。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我认为,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素质教育是爱(包括情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辩证唯物主义及人生观的教育,是行为习惯的教育,又是养成及成才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隐性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这段论述说明了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它既有教养,也有智力训练,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世界观的形成,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和创造方向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劳动、社会积极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就不能片面地认为就是给学生以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必须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而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也应是以人为本的,切忌生搬硬套,穿靴戴帽。例如:在教学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时,老师往往机械地告诉学生本文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沙俄统治的腐败,而忽视了本文散发的“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和现实主义特征。因此,学生在续写此文时,往往脱离现实,要么写成“人间地狱”,要么编成“美丽童话”。“在地主渔霸和资本家的残酷压迫下,一家人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在世界日益开放融合的今天,这种“排外仇资”的情绪合时宜吗,有市场吗?“渔夫的孩子娶了美丽的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诚然,我们的孩子要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如此天真幼 4 稚的他们又怎么去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呢?我们要有永远的善良,但不能要永远的天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使学生从幼小的年纪开始,就得到一种信念,生活和学习中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有许多事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脑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遭遇困难才能给人打开通往幸福之路。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要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正是在遭遇困难中萌发出能力——一种具有深刻道德性的能力,即珍惜年长一代所给予他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遭遇困难是一个人的幸福和欢乐的泉源,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解决一个一个的困难,解答一个一个的难题,从而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低,我们正是要运用语文学习的过程,训练他们这方面的思维品质。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进行这一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该是长期的渗透,否则,欲速则不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呢?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并养成良好的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他们从就有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作业和检查的习惯。小学生几乎天天做作业,学生的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水平,表现教学效果,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表现出思想品德和教育的结果。良好的作业习惯 包括:态度认真、独立完成、富有创见、思路清晰、先复习后作业、及时检查、书写工整、清洁等。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是长期、艰巨、细致的综合教育的过程。

总之,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让他们身心健全,为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准备;要给他们一种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能力和习惯。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切实改革并扎扎实实做好课堂教学,进而超越课堂在人的生存空间里,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有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了解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他们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1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1.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1.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2小学语问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2.1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一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2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①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②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③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3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①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②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一语文的课堂教学;二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三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四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③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2.4学生――一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①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②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③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④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09-04-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再次,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

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潜移默化的。

还有,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如何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

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智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与学必须和谐。即必须遵循教师善教和学生会学乐学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的原则。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

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但每一课的新知识却不及数理学科明显,一些知识还是循环的,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滑坡。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知识。一方面可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如,作者的创作谈,有关课文的争议、评论,甚至课文中某些词句用法的优劣比较,或浓度训练改变行文构思等。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一般有“你是怎样思考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作者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现性总结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联系发散性的“这类文体与其他文体特征异同如何?阅读欣赏或写作该类文体时如何把握?”——当然,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 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导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3、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

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善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和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过

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形象思维(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和逻辑思维(层次结构、中心思想表现等)相结合的典范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了鲁迅的几篇杂文后,对鲁迅这一立场坚定、嫉恶如仇的革命家、文学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有学生提出,鲁迅措辞严厉是不是近乎刻薄呀?有的学生提出,《雷雨》除了人物之间矛盾冲突,还应该有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雷雨》和《窦娥冤》的故事悲剧究竟个人因素大还是社会因素大?„„

显然,学生的疑问,牵涉到作者的思想、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政治与文学、艺术与生活等问题,也关系到欣赏品味的差异、时代隔阂等问题,学生能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虽有时难免肤浅或怪异,却是善于思考的良好表现,更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只要教师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甚至不怕学生推翻自己的见解,这便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4、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交流是掌握良好学习策略,具有良好学习交往素质的表现

学生在教师启发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

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

另外写作也是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形式。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训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冲动,使之愿意动笔写;或者通过练笔将思维条理化、逻辑化。特别是课外的自由写作和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写日记、报道、随感、评论、文学小创作以及应用文体等,都是学生敢于积极交流、掌握学生策略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使学生具有观察细、立意新、构思巧的写作能力,而且写作思维的展现合乎语文的规范,保持写作的强烈兴趣,保持思维的积极活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我见

刘晓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 1 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下载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论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论文中心23295[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贯彻在口头上,应试教育落实在行动上”的双轨现象使素质教育成为舆 论中的热点,实际中的盲点。本文注意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的......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口孜镇三里小学 李忠浩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 贯彻素质教育的经验总结 沐集横龙小学魏大冬 2008.7 小学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这几年中,我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积极......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庙头小学李淑芬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

    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推荐]

    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人才需求,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这是小学......

    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规范化之我见

    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规范化之我见广东省肇庆市第八小学 俞伟明 【内容摘要】一篇结构完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一般包含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论、主论、结论......

    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关键是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

    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商智商素质教育愉快教学【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指包括传统智力因素发展之上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体现为提倡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