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小镇地下空间建设模式(参考)
特色小镇地下空间建设模式
根据领导交办,9月4日政府办召集发改、国土、住建、规划和特色小镇指挥部进行专题会议讨论,对特色小镇地下空间建设工作作了具体研究,提出以下建议,请领导审阅。
一、项目概况
特色小镇地下城市交通综合体项目投资额暂估25亿元,为单体式地下空间,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配建两层商业面积(标高6米和4.8米)。
建设目标:打通特色小镇片区地上交通瓶颈,将特色小镇地下空间作为“到达站”设计,成为重要交通枢纽站,紧抓”后峰会、前亚运“的重大历史机遇,成为我市向亚运会献礼的重点项目。
二、开发模式对比分析
1、传统建设模式: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通过土地招拍挂、设立指挥部开发的传统建设模式,包括政府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投资建设或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建设、运营。
2、新型ppp模式:新型ppp模式是一种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关系,确保商业发展的业态能够得到国际先进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
3、主要区别
3.1融资方式: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方负责融资。
3.2建设方式:PPP模式要求社会资本方负责融资、建设、运行,社会资本方通过其专业的管理能力加强建设进度和保证质量。3.3运行方式:PPP模式引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三、PPP模式特点以及政策依据
减少政府负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收益、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以争取市政府政策,通过划拨土地后期补缴土地出纳金的方式,实现特色小镇地下空间开发政府最大程度的参与和引领,防止出现开发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出现。
1、《市利用管理办法》市政府令 第某某号: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地下空间;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发建设和运营地下空间。
2、《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建城[2016]193号:充分挖潜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3、《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 :对于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鼓励尝试运用PPP模式,注重项目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四、建议
一、本项目是以提供地下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为主,带有商业地下空间的交通综合体项目。商业开发要求高,同时地下空间开发难度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因此,特色小镇地下空间开发商业发展需要知名大企业予以拓展和提升,需要引入优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初步建议采用PPP模式引入具有专业地下空间建设能力和地下空间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负责本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
二、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和关于印发《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三、要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综合组、设计协调组、前期审批组,会同发改、国土、住建、规划、特色小镇指挥部等各相关单位,按照现有工作进度安排,各组各司其责,抓紧推进各项工作。初步计划如果10月30日前确定设计公司。同时要求规划分局及时指导,确保选址论证在9月中旬报相关单位审批。倒排时间9月底选址论证和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方案要确定,招标公告发布。项目建议书、可研和选址论证报告咨询单位要抓紧确定。
第二篇: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蒋伟涛(方塘智库学术委员、《豫村里的中国》作者)
目前来讲最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三位一体”模式,可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红色资源、历史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
“驿站”模式,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10月底,我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彰显衢州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围绕我省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具有我市特色及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水资源、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茶叶、根雕、赏石、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借助金融+、文化旅游+、互联网+、治水+等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自2015年开始,全市按照“分级培育、分类管理”和“谋划一批、创建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启动特色小镇“5281”工程:5年内形成50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其中20个以上达到市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8个以上达到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努力实现1000亿元固定资产有效投入的目标,形成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投入、小载体大产业的新格局,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篇:**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龙江县头站镇尹波干菜特色小镇
建设情况
头站镇位于龙江县东南部,距县城60公里,北与景星镇毗邻,南与内蒙扎赉特旗相连,齐乌线、景头线贯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幅员面积600.71平方公里,人口3.0万,下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全镇拥有30万亩肥沃的黑土地,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是龙江县粮食主产区,同是也是齐齐哈尔市蔬菜和干菜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大力培育全国特色小镇的历史机遇,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予以扶持,重点支持干菜小镇建设发展。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规划
(一)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头站镇处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腹地,第一积温带下限,年积温在2750℃,年降雨量在400毫米,自然景观优美,生态资源良好,境内三河一湖,水质优良,灌溉水源为瓮泉湖水,水质检测为弱碱水,种植环境无污染,周边绿水青山,半径50公里内无工业企业,是蔬菜种植的“黄金区域”。(二)有突出的特色产业基础。
头站镇多年以来农民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头站白罗卜、小辣椒远近闻名,近年来,我镇将蔬菜种种植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全镇10个行政村每村都有扶贫小菜园,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主要以小辣椒为主,种植的收益为全镇贫困户分红,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技术,为发展干菜项目奠定了基础。尹波干菜项目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其中:架油豆2000亩、胡萝卜3000亩、大白菜2000亩、水果萝卜和白萝卜2500亩、桔梗500亩,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下一步重点以架油豆、胡萝卜和药食两用桔梗为主栽品种,扩大生产规模,2020年辐射到团结村,基地种植面积计划达到2万亩以上,2021年辐射到南华村、二沟河村,基地面积种植计划达到3万亩以上,2022年辐射到全镇适合种植蔬菜的村,基地种植面积计划达到5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的16.7%。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头站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干菜生产和批发基地。
二、目前推进情况
头站镇尹波干菜项目于2017年落户,是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项目。项目投资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20平方米,2019年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其中:架油豆2000亩、胡萝卜3000亩、大白菜2000亩、种植水果萝卜2500亩、桔梗500亩,在基地生产方式上,采取品种、育苗、技术培训、生产指导、检测销售五个统一,保证每一株蔬菜都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基地建成干菜生产线2条,鲜菜生产线3条,生产工艺国内领先,日产干菜1万斤,鲜菜3万斤,年产干菜总量可达1000万斤,鲜菜3000万斤。产品加工过程中实现了全程无污染、零添加、干菜有外观美、口感好、耐储存的特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
三、工作推进中的经验做法
一是建基地,壮大干菜产业种植规模。
依托头站镇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积极建设蔬菜产业现代化种植基地,全面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目前尹波干菜基地面积已达1万亩,要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村屯,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的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干菜生产和批发基地。二是建企业,提升干菜产业服务水平。
为全面提升干菜产业化发展水平,尹波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干菜加工车间,上干菜生产线2条,鲜菜生产线3线,年产干菜1000万斤,鲜菜3000万斤,并对干菜购销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进行了完善,有效促进了干菜交易市场经营商户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基地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效对接,尹波干菜可就地转移劳动力47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2017到2019年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创品牌,提升干菜产业品牌影响力。
为全面提升干菜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镇抢抓“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战略机遇,正在积极注册“尹波干菜”“寒地干菜”“驿站干菜”“老区干菜”等品牌,有效提升了头站干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我镇积极申报欧盟农产品质量认证,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驰名商标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力争打造干菜产业全国知名品牌。以便产品日后打入国际市场。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前期投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协助推动的模式,受资金影响,特色小镇做大做强资金是发展的瓶颈;
二是特色小镇在“特”上还不够明显,缺乏高大上,在差异化、个性化上进一步做文章不足不深;三是特色小镇的产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强。五、下步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是采取“特色小镇+”多元化发展模式。
一是“特色小镇+电子商务”模式。
借助龙江电商平台、龙江鲜生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进网络营销,把注册的“尹波干菜”“寒地干菜”“驿站干菜”“老区干菜”挂到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组建头站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整合现有网商资源,为尹波干菜搭建网络平台,同时全镇镇村干部利用微信、QQ、微博等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头站干菜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年销售额实现300万元。二是“特色小镇+小菜园”模式。
现在各家各户小菜园,不上肥、不打药,土壤无污染,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小菜园资源,采取为农户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指导、统一检测销售的“五个统一”模式,企业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生产蔬菜交由企业回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同时将各村扶贫小菜园纳入特色小镇范围,2020年计划带到全镇1000户,小菜园种植面积达3000亩,2021年带到全镇3000户,小菜园面积达5000亩,2022年带到全镇5000户,小菜园面积达8000亩以上。要将蔬菜产业打造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三是“特色小镇+观光旅游”模式。
要将特色干菜发展成集蔬菜种植、农业观光、采摘、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静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现代化的参与性的外出休闲模式,备受认同和青睐。人们对良好的休憩环境的渴望,小镇恰恰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心里要求。大大缓解了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压力感,观光采摘休闲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而且正形成一种潮流。由单一的蔬菜种植转向采摘与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的开发,使特色小镇更具活力和生机。第四篇: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为中国城镇化走向献计献策
8月22日,2017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金诚集团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
当天的活动安排分为媒体发布会、媒体群访和高层研讨会三部分。
在媒体发布会上,主办方金城集团董事长韦杰首先致辞。韦杰说:特色小镇是当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升级的意义,不仅仅是空间与要素的集合,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重要体现。
全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大量的企业和大量做特色小镇的集团在做以PPP为盈利的变相地方债务。有部分房地产企业假借特色小镇为名,行大的房地产投资为实。
金诚集团一直坚持产业为王,金诚的组合型产业明确,和地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整体的资金平衡,推动整个地区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的最有效的模式。
城镇化建设可以有3条主线:第一条是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为主线,第二条是以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线,第三条是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线。
韦杰还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1.0、2.0、3.0版本。1.0版本就是新农村建设,主要在解决温饱问题,就是把产量做大。2.0版本就是在整个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以整个产业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为主线,同时考虑配套的整体产业的运行。3.0版本即是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掀起了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一些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引领,最后实际上面临类房地产的倾向。
清华大学与国家发改委、中国保监会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的PPP研究中心,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希望能够推动PPP的研究。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项目主任周凯波认为: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他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新型城镇化,以重视民生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未来应该遵循的主导原则。
第二个就是以逆城市化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第三,以绿水青山的保护作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第四,PPP和新型城镇化的结合。
打造新型城镇化和金融业合作发展的示范项目。一定要靠金融来推动特色小镇的基本建设,包括运营管理,带动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市场经济所所长任兴洲认为: 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找新的路径和新的模式。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它带来了效率和聚集效应,使我们国家整体上的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
另外,从政府的政策层面上,特色小镇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扭转各类资源过度的,原来向行政中心聚集,有利于改进政府的管理,有利于供给侧的改革。更重要的,从发展的动力来看,也迎合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发展和建设,包括小规模的土地开发等等,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金诚集团给了我们一个模板,现实的样板,能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促进我们特色小镇的发展。
媒体群访环节,韦杰回答了来自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个媒体记者的提问。
下午的研讨环节,专家们就“特色小镇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一、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及发展趋势,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杭州市市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强调:
特色小镇有三点决定成败,一个是有没有特色决定成败,二是过程决定成败,三是如何避险决定成败。特色小镇首先就是要有特色,没有产业没关系,没有特色最要命。
何为特色,有深度、广度两个价值链,所谓深度的价值链,这个特色是不是具有国际的,中国的,或者是本地的几个维度。。。第二,特色的广度,你有特色的深度,又有特色的广度,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产业没关系。
发改委指的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也不是某一个社区的名字,就是有一个企业投资的,在地理上具有独特性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第四代小镇,小镇进入城市起到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三修”功能。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大家都感觉到小镇有风险,风险是什么呢?第一,房地产开发,第二,地方举债,这两个东西都不可承受了,房地产不能再搞了,为什么呢?中央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第二,我们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法国、日本的水平,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封顶了,你再造就是浪费了。第三,地方的举债已经到了极限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觉得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PPP促进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金融与全球化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凯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建设部和发改委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是道路不同,目标一致。建设特色小镇要明确你的初心是什么,要保护生态,这是我们的原则。要让民众享受到自豪和满足感。
对以人为本的这种核心观念应该更加注重。我们发动小镇建设的方式和方案要精准,土地开发利用上,一定要有先期的土地开发利用报告,不要盲目的就进行投入。很多土地我们是不能用的,所以在一般用地、山林、林地、荒地、森林用地,这些地我们所有的国家政策,包括地方政策,都应该很清晰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叶恒先生:
在政策上(土地政策)我们发现各个部委的文件有一些矛盾。政府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土地,我们土地通常是通过公开招拍挂的形式来获取,虽然政府土地收入进财政,是收支两条线,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愿意把土地收入定向用于项目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这样的话,政府出了一块地,我把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了,还引进了产业,还使周边的地价都有所提升,其实是不希望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压力,有可能财政没有压力,甚至还有可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我们的模式。但是新的一些文件里面也有提到,不鼓励政府以土地来平衡自己的财政。我们实际操作当中可能会有些困惑。
金诚新城镇集团副总裁 谷德耀先生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选定的地块,或者是政府提供给我们操作这个产业小镇的地块,可能前期会碰到一些拆迁安置,一些居民补偿的操作。第二个困惑,我们在小镇落地的过程当中,牵扯一些土地供给方面的平衡问题。
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赵全厚指出:
87号文对现实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不容否定,87号文通篇只有一个事情,就是校正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内容界限在哪儿,列了一些负面清单,第一,他还是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二,政府购买服务仅限于在经常性资助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属于轻资产的范围之内,不能有重资产。
特色小镇在融资这方面,应在特色上来做文章。因实际上政府在特色的过程,一方面鼓励你投资,长期运营,全生命周期这种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鼓励你作为投行式的,设计出来以后,吸引下一步的投资者,这两种特点都要考虑的,而不是一旦介入就永生不退了。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淮则认为:
特色小镇不可能,也不需要给一个专门特色小镇的土地政策,不要把基金小镇想成是一个房地产的集中建设项目,也别动不动
基金小镇怎么样给一个土地,或者是什么样的特殊政策,这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二、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及项目IP打造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
特色小镇首先还是特色,特色还是源于民众,源于市场,主张企业以企业家的视野和眼光去观察,要尊重老百姓的创造能力。他坚决主张中央政府要给地方政府留个口子,发展是要“两个积极性”,一个是中央,一个是地方,要地方有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个条件,让他有能力、有实力干这件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兴洲提出:
企业可以来组合社会的资源,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平台,有一个好的理念,有组合资源的能力,特别是高端资源的能力。从运营的角度来讲,将来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资源组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一点很重要。
三、标杆项目实操分享,特色小镇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与实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PPP)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洁提出:
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跟PPP政府付费的方式重合了,所以大家一说政府购买服务,到底是政府付费的PPP,还是国务院推广的政府购买服务,导致现在概念的混淆。
对特色小镇的运营,可以通过运营来弥补这个项目在政府支付当中的不足,要通过运营产生收益。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讲到:
特色小镇,完全靠当地的老百姓是不可能的,完全靠当地的政府,也不太可能,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第三方的力量,就是投资者。
如果一个特色小镇还需要政府长期的支持,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种小镇不做也罢。你自己要能够通过特色小镇实现自我融资,使它可持续,要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
因为PPP并不是天上掉馅饼,投资者并不是慈善家,如果这个项目融资出现问题,那就说明你选的这个项目是不对的。资产证券化,说的是债权的证券化,而不是股权的证券化,股权可以证券化,但是一定是要受约束的。
最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恒指出:
不是所有的政府跟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都是PPP,必须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PPP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目前PPP
呼吁私营企业参与。PPP,包括特色小镇盈利根本的来源,是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实际上回答了一个中国式城镇化的问题,它让中国现有的这些城市、农村的资源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产业创新的“发动机”,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当中必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将是既能面向未来又能承载历史的新创举。
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发展雷同的患“城市病”的大城市,小镇因承载的内容没有大城市多,因而其发展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一个有产业引领作用的小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大过周边的大城市,并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缺陷,任何一个城市都需要修补,如果你找到一个地方,能修补空间的不足,你就有了致胜法宝。从全国范围看,小镇的类型正在不断丰富中,有绿色小镇、温泉小镇、养老小镇、创业小镇等等。找到差异性和互补性,是小镇成功的关键。
金城集团以浙江为出发点,创造了“PPP+产业化+金融化”的小镇投资、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里,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容小觑。财政部87号文件的出台,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部委认真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产业化则需要与各地已有的产业类型匹配,扬长避短。
金融化方面,目前看来,ppp的投融资模式,仍是特色小镇投资者可选择的比较好的模式。当然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相关政策也没有制定好,仍在逐步完善中。
对于企业来讲,要关注法律风险的问题,一定要在合同条文拟定的时候,把所有的风险点都考虑到,哪怕这个风险点只有1%的机会,也要把它当作100%的可能性拟定到合同条款里面去。国务院正在制定的PPP条例,法学界基本认同它是一个民法性质的。既然是民法性质的,便意味着你和政府在这个时候谈判地位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跟政府讨价还价。
PPP在国外学术界里面,机制设计最核心的内容是促进两个目的,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增效,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里面,政府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的资本不足,所以我们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缓解产能压力,这是第一种诉求。更重要的实际上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通过这个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这是PPP的灵魂。
特色小镇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PPP引入特色小镇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引入企业的创新和效率。但是国有企业本身也是公共部门,他的效率和创新是不如民营企业的,如果民营企业不参与的话,最后的结果,PPP很难达到真正的目的。
第五篇:政策 案例 模式:如何玩转特色小镇?
政策+案例+模式:如何玩转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分布2016年,1000个特色小镇国家目标提出,7个省(直辖市)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发展原因探析动力一:基于国情的政策意见推动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出台,提出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继十七大之后,十八大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十八大提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年全国两会热点之一: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魅力小镇。《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举措、新模式”动力二:基于实效的财政土地支持国家层面专项建设基金、适当奖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浙江省土地支持: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或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财政支持:特色小镇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行政支持: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权。山东省财政支持:山东省财政厅拨付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启动资金1.1亿元,用于支持特色小镇发展。说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相对起步较早,制度措施较为完善,其他各省旅游小镇建设刚刚启动,奖励制度与措施暂未成熟,但初现端倪。动力三:基于浙江的成功示范效应
五大战略意义1.有效扩大投资2.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实现小空间大作为、小平台大发展3.推动经济产业的融合、创新和升级,引领经济新常态4.弘扬传统优秀文化5.推进新型城镇化,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多方借鉴研讨与学习动力四:基于现实的特色发展需求特色小镇研究特色小镇概念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与文化内涵,生产、生活、旅游、居住等功能叠加融合,呈现产业特色化、功能集成化、环境生态化、机制灵活化,具有明确空间边界的功能载体平台。特色小镇特征产业特征涵盖范围广,核心锁定最具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的产业,如浙江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支柱产业和广东的轻纺、制造等产业。功能特征通常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 一体化的复合功能载体,部分小镇旅游功能相对弱化。规模体量视产业规模而定,其中浙江省特色小镇的规划标准: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形态特征既可以是行政建制镇,如贵州旧州镇、湖南的百个特色旅游小镇,也可以是有明确边界的非镇非区非园空间,或是一个聚落空间、集聚区。特色小镇类型举例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旅游小镇有何独特的内容特征,又具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呢? 旅游小镇是什么概念产业特征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核心产业、主导产业或最具潜力/特色产业,小镇或可同时兼有其他特色产业存在。功能特征旅游功能是旅游小镇的必备功能,小镇或可兼有文化、人居、生产、商业、服务等其他功能,多功能融合共存。规模体量根据产业规模而定,即规模不确定。形态特征可以是小城镇,风景区、产业园、旅游区(景点)集合地,也可以是综合体及非行政建制小镇。特征比对怎么玩通过对浙江、湖南、贵州等地的旅游小镇进行统计研究,根据旅游产业在旅游小镇中的产业地位,确定旅游小镇发展三大模式:“旅游聚焦”模式、“旅游+”产业模式、“产业+”旅游模式。中环国投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为大家具体介绍旅游小镇发展的三大模式,并以三个代表案例为例进行研究。模式一:“旅游聚焦”模式古北水镇下面以“古北水镇”为例进行研究。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是典型的北方旅游度假小镇。项目区位: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与河北交界,距离北京市1.5小时,距离承德市约45分钟车程。项目规划: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含2个五星级酒店,6个小型精品酒店,400余间民宿、餐饮及商铺,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原有守卫长城军民混建而居的古堡基础上发展起来,其现存的“司马台古堡”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古镇”是罕见的雄伟自然、文化景观混合在一起的历史人文风景区。项目定位:“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营销策划:以北京、华北地区为主,全球营销。开发基础:开发基础好,乌镇的设计经验和整体运营开发成为古北水镇项目的品质保证
开发基础优越资源优势:古北口镇紧邻京承高速,古北口景区素有小承德之称,司马台、雾灵山等为燕郊观光型景区,本身已经具备近郊旅游基本的观光及度假元素。市场广阔:北京短途休闲旅游潜在市场规模约为5000万人次/年,而其周边缺乏优秀休闲旅游目的地,休闲市场广阔。政策支持:2012年,获得密云县财政局4100万元基础建设补贴,参与古北项目融资的京能集团也是北京市政府的全资子公司。渠道完备:可利用中青旅本身的旅行社资源来引导团队游客,中青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商务会议旅游服务商,会议旅游客源广。规划布局景区主体+司马台长城,各有千秋的景区组合开发历程:
模式三:“产业+”旅游模式产业特征:旅游业是小镇的特色引领产业,依托小镇内的核心产业,如食品工业、制造业、文创产业、艺术产业等发展并受其影响较大,旅游业既是核心产业的衍生产业也是其品牌推广宣传的载体与窗口。功能特点:与核心产业相关的“体验、文创、科普、购物、休闲、演艺”功能为主体,兼有观光、商务等功能。开发模式:企业自主开发运营模式占绝对主体。盈利模式:产业收益占主体,旅游收入相对弱化,旅游收入以“大门票/小门票+旅游经营性收入”为特点。适配条件:品牌产业、工艺技艺、艺术文化等资源优势明显且具有较强的旅游转化、延展能力之地。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集“产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巧克力特色旅游地区位概况:位于浙江东北部的嘉善县,从小镇出发5分钟到达嘉善南站,高铁到上海仅需23分钟,从杭州出发也仅需34分钟,2014年对外营业。发展概述:小镇以巧克力文化为核心,以巧克力生产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手段,充分挖掘巧克力文化内涵,拓展巧克力文化体验、养生游乐、休闲度假等功能,打造成为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文化、游乐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经济综合体。发展成就:2015年5月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目前,小镇旅游市场已辐射到长三角地区乃至东北、广东等地。建设布局:生产中心+体验中心+浪漫板块…构建甜蜜浪漫世界盈利模式:一个收入主体—巧克力产业/销售收入,特色收入补充—旅游收入歌斐颂巧克力小镇门票价格及人均消费门票:35元;成人票:70元;门票+巧克力DIY制作成人票:120元;门票+DIY制作亲子票1大1小:155元。购物消费+私人定制巧克力收费+餐饮消费+游乐消费≈250元/人(成人)三大模式特征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