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实验报告
语文《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实验报告
语文《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实验报告
一、概述
一九九九年九月,我校得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和省市普教室的帮助和支持,根据《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章程》正式向“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九五’课题规划领导组”、“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指导中心”提出了承担“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子课题的实验研究申请,99 年 9 月 20 日得到全国语文学习实验指导中心的批复,成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组建了二级子课题“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组。由进修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郭金棠,学区校长涂大庆任名誉组长兼顾问,由校长郑惠懋(高级教师)担任组长、县进修学校小学教研组和教导处有关人员为课题指导负责人;由颜丽珠担任实验研究负责人,以徐少玲、刘扬秀、林玲玲、陈青萍、颜喜莲为成员的实验研究工作组。
二、领导重视
我校的课题始终得到省、市普教室、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镇党委、学区和总课题组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金棠为我们的课题申报牵线搭桥,县教研室同志们对我们的实验方案、研究过程、阶段总结、结题工作进行悉心教授和江敬润、马文光老师曾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指导,在各次年度研讨会上,他们时刻关心我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使我们增添了对课题研究的动力和信心。
三、课题的确立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社会对学校总是寄予较高的希望,但因为我们的生源并非优秀,而承受的压力和社会舆论却不比其他县直学校轻。尽管学生们学习很努力,教师也都教得很辛苦,可结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效率的学习方法迫在眉捷。我校教研组老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为了学生的终生负责。于是,我们确立了《自能学断送方法的指导》实验课题,希望通过单位范围里的实验,摸索出规律,与大家共讨。为此,我校申请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语文自能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自能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
四、实验的理论依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教学的目的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发挥出来,学会学习,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五、实验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自能学习的方法,独立自学各种体裁的文章,构筑学法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
六、实验对象与方法:、对象:二⑷,四⑵。、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对比法。
七、实验前测
实验初期(1999 年 10 月),对两个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卷面测试,并统计了其在各年级上学期末语文测试成绩,情况列表如下:
实验
班级 喜欢
作文 喜欢
阅读 会阅读
文 章 有良好的
阅读习惯 愿意当众
发言表态 读过文学 作 品 阅读速度 3
300字/分钟 阅读
能力
成绩测试
(50分)
二⑷ 25% 30% 15% 15% 2% 0% 0% 差 15 四⑵ 28% 31% 35% 30% 10% 11% 10% 较差 28
数据证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也不太喜欢阅读,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微,语文学习被动性强,语文阅读能力及成绩测试极为不理想。
八、实验的操作过程:
㈠ 加强管理,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组织保证:
① 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成员包括校长、教导、县进修学校小学组教研员、六名青年骨干教师,并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②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实验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③ 实验教师优先评比选模。、实验原则:
① 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和特点进行对症下药式的指导,这也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
② 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归纳学习方法要精炼、简要、通俗易懂,重在领悟,解决读写中的实际问题。
③ 一体化原则:要求加强学法指导的计划性、系统性,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一体化。
④ 从扶到放、方法转化的原则:在实验的过程中,由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及时进行能力迁移,进行课内训练,再由课内转化到课外练习,巩固方法、扩展方法,变方法为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施保证:学校购置了价值 8000 多元的工具书和课外读物,优先向实验班学生开放阅览室。共投入价值 35 万元,为各个班级安装电视机、影碟机、投影仪、录像机等电教设备,建立校园闭路电视网,投入 14300 元建立多媒体教室。
㈡ 分三步开展实验活动。
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学法式课堂教学模式雏形、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 召开实验班全体学生动员大会 , 讲清实验的目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动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⑵ 进行课前说话训练。首先是教师提前一周要求所有学生自行收集成语、典故、寓言、优秀短文等材料,能创造性表述,然后是在第二周的每天课前 3 分钟由教师或学生推荐,请同学到讲台前表述所有内容,最后是师生谈体会并加以评价。
⑶ 定期举办手抄报活动。在图书馆的有力配合下,定期开展读书、手抄报活动。首先教师讲清要求:全员参与、两周一期,各组所编辑的报纸要有个性,内容、版面设计、字体色彩等都要突出小组的特色,力求与从不同。其次,学生自愿结组,推荐组长,由组长依据个人的特长、能力等分配任务,自找时间办报。最后,教师将各组报纸贴在教室后墙上,聘请美术教师为评委,评出等次给予奖励。
⑷ 利用校园电视台《作文赏析》栏目,每周展播 2~5 名学生的作品,并让小作者在电视上露面,谈创作感受和思路。另外,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走上屏幕。、运用“三种模式”,指导学生自能学习。
先将预习移至课堂,教师出示“三种模式”:以读为主、以练为主、以导为主。通过这“三种模式”指导学生依法逐步自学,形成自学笔记。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问检测,遇到难点,大家讨论完成,待预习思路和方法明确后,将预习真正地移至课外,作为新授课前的必然环节,课上只集中讲解学生疑难问题,侧重学生谈感悟或收获。通过如此反复的训练,构建学法式课堂教学模式雏形。
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完善学法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能学习”的基本模式
“自能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整体感知——自学理解——讨论释疑——点拨归纳——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这个基本模式,力求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⑴ 识字教学的模式。
明标——自学——反馈——完善——巩固。
⑵ 听说教学的模式。
⑶ 阅读教学模式。
渗透——实践——评议——矫正——扩展。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我们构建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① 以读为主的教学模式:初读——细读——精读——熟读——赏读。
② 以学法指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导学——自学——说学——评学——结学——用学。
③ 开放式教学模式:自读——自悟——自议——自得——自练。
此外,还有“导——练——用”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疑——议——导——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对不同体裁的课文,还可以采用灵活合适的教学模式。⑷ 作文教学模式
我们摒弃单一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作文教学结构模式,根据不同的类型的作文训练要求,构建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模式。
① 看图作文教学模式:观察——口述——习作——评议——自改。
② 命题作文教学模式:审题——选材——构思——起草——评改。
③ 作文评改教学模式:明确目标——赏析习作——对照评改——归纳方法——自改习作。
此外,还有“拟题——构思——口述——导拨——成文”即兴作文的教学模式,“观察——取材——构思——口述——评议——成文——评改”的生活(活动)作文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单纯为老师的教服务的,应当是为学生的学而构建。“要科学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序化„„”,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最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模式指导学生学习
阅读文章,无非是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分散难点,逐项突破式的指导方法,将以上三项内容逐项攻破,然后再将三项应用于同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从而形成完整的阅读思路。教学模式为:交代学习目标——出示学法——教师示范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生独立依法自学(自学的内容可为课内文章,也可为课外文章)——以讨论式进行检测——学生总结、谈收获。训练思路为训一练三,即课堂上讲授课文归纳学法,由老师指导学生依法自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学习文章,形成自学笔记,最后教师在课上解决疑难。课堂授课模式为:交代学习目标——出示学法——师生研讨运用此法——学生总结谈感悟。
第三步:检查学生自学能力发展情况,总结实验研究成效。
在这个阶段里,教师通过印各种文体的文章,让学生自学形成笔记,再由教师出示配套习题,让学生答卷,最后师生共同研究答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们陈述自己对文章内容、中心、写作特色的理解——教师总结形成共识——学生质疑、师生讨论完成——师生共同处理阅读习题——谈心得——写文章(600 字以上)。
以上三个阶段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教给学生学法,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质疑、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
九、实验后测
实验两年后(2001 年 6 月),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卷面测试,并统计了三、四年级学期末语文测试成绩,列表如下:
实验
班级 喜欢
作文 喜欢 阅读 会阅读
文 章 有良好的
阅读习惯 愿意当众
发言表态 读过文学
作 品 阅读速度 3
300字/分钟 阅读
能力 成绩
测试
(50分)二⑷ 75% 90% 92% 88.5% 75% 35% 20% 良 41 四⑵ 28% 31% 35% 30% 10% 11% 10% 较好 46
通过对比,实验班学生对语文及阅读的兴趣大大增强,课外阅读的数量明显增多,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十、实验收获:、课题实验教给了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学到会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地学。实验班学生说:“实验使我掌握了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也可以阅读。”“实验使我喜欢上语文,我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可见,实验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课题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实验班的历史科任老师说:“实验班的学习圈点批注、记笔记、书写的习惯要好于非实验班。”可见,语文实验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已渗透到了其他学科,这个结果是我们实验前未想到的。、课题实验促使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实验班的学生说:“由于我会阅读了,所以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很清楚,在写作文时思路就特别清晰,技巧也能运用一些。”“由于平常积累,我的词语也丰富了,作文也生动了。”实验老师说:“讲清了阅读方法,省去了写作指导。”这也是我们实验前未能想到的收获。、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至 2001 年 7 月止,我校教师多次承担省、市、县教学研讨会示范课。全校有 20 位教学能手,5 名县级先进教师。全校教师的 70 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27 篇论文受各级奖励。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自己学生语文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观察、表达、书写等能力;能够的课堂教学中大但质疑、勇于辩论,培养自己的参与竞争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各种文章,谈出独到的体会,扩大了阅读视野面,增加了阅读数量,近两年来,学生作文在各级刊物发表、获奖达 31 人次。扎扎实实地提高了语文素养,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篇: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北京80中学高考语文状元老师-------李伟玉
加强阅读,厚积薄发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多,知识变深、变广,再延续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够的,高中语文更强调主动、自主学习,也就是说自学显得非常重要,否则将与高分渐行渐远。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平时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学习经验,就会少走弯路。语文学习途径可以分为“正途”与“小道”。所谓“正途”,就是抓住语文考试的根本,提高你的素养。“小道”就是针对各种题型,依靠一些方法,尽量多得分,摸索一些做题的技巧。这就要求该死记的知识点一定死记,不断重复,有个牢固的印象,常考的知识点,不该失分的一定不要失分。每次考试要学会分析试卷,不断扩大会做的知识点,缩小不会做的知识点,不断积累,这样进入高三才会有“底气”。
二、提高语文素养
素养是在平时培养起来的,那么,怎样培养素养呢?“素”就是平素之意,它是一个积少成多,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说,很简单,你只需上课跟着老师一起分析文章、思考问题、表达看法,该背诵的就背诵,只要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在不知不觉中一定会有收获的,所以“语文课无用论”是错误的。另外,要想再提高一层境界,就必须借助课外阅读了,因为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完全是自生自灭。素养培养好了,就有了”底气“。
三、有深刻的思想感悟
这是语文的命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想感悟要正确、深刻、个性,语言表达还要简明、连贯、得体。有深刻感悟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四、主动学习的意识
⑴预习成为课前的必修课
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要重点预习,自己不会的就是重点的,其次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和质疑。
⑵背诵成为我们每天的例行公事
背诵文章包括课内的背诵篇目和课外的精彩片段
⑶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佐餐
如我们每天的摘抄本
⑷写作成为自己一天生活的集结号
如:聚沙集自己的感悟
总之,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慢慢地你的语文成绩就提高了,如果你真的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你会有所启发的,平时你自己也会想办法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篇: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比如,有的同学说,我很努力去学了,怎么学习就是学不会,我很努力去记了,怎么就是记不住,我很用心做题了,怎么老是做错等等,怎样才能减轻我们这方面的烦恼,有没有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同学们游刃有余地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呢,如果让我回答,老师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同学们失望,因为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才能有收获。当然我们在辛勤付出的时候,能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学习的方法问题。
一、调适心态
尽管同学们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尤其是理科的学生),其原因主要基于同学中普通存在的两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水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
2、认为语文考试完全靠碰运气,与平常的学习用心程度无关
态度决定高度。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下面所讲的学习方法才能对同学们发挥作用,才能学好语文。
二、四个坚持
1、坚持阅读
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朱熹在《观书有感》里说,“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从阅读中获得,没有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致散文,看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或看一篇文学类、实用类的文章,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当然,阅读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精读是基础,也就是必须把文章读懂读透,最好是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化为己有,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泛读是拓展,面越宽,见识就越广。没有广泛的涉猎,就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深刻的认识。精读是求“深度”,泛读是讲“广度”。“深”“广”结合,语文的功底才扎实,语文能力才能形成。
2、坚持积累
高考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没有一样可以轻忽,1
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苦功夫,尤其平常我们要注意点滴积累。
(1)基础知识的积累。在高三阶段,需准备一个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的例子呢?一般来说,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角度)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哪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如项羽既可以说他的英雄气概也可以讲他的刚愎自用,还可以说他儿女情长对爱情的忠贞等等。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科技、财经等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20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3、坚持写作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到的就是每天都要坚持练笔。俗话说,打不离手,唱不离口。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写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都能写一写,长短不限。如我们晚上看了新闻之后有感而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可以有感而发,偶尔心灵的触动有感而发等等。但不论怎么写,都应从应试作文的角度来考虑,如加快写作速度,锤炼语言,为自己的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
4、坚持做题
有杂志曾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三语文教师、高三快毕业的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的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看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不科学,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练,作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三、强化记忆
语文学习离开了记忆的话,将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去想想。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提高不快,就是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在死学而不是巧学,学习效率提不起来,所以进步就不快。那么有没有提高学习效率的记忆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记忆,但是善于利用它的则极少。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记忆的技巧,记忆力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列举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要有“记住”的紧迫感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提问前看书,记忆效果比较好;考试之前学习,记忆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记忆的目的明确,因为害怕记不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这种非记住不可的紧迫感,使得记忆的效果大大提高。
学习实践证明,记忆任务明确,目的端正,就能发掘出各种潜力,从而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一般来说,重要的事情遗忘的可能性比较少,就是这个道理。
不少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能力太差,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学习缺乏强大的动力,不善于给自己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时,就没有“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记忆效果很差。可是自己又不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记忆力差,再去学习时,又缺乏“一定要记住”的信心,结果就更加记不住了,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有了“一定要记住”的认识,又有了“一定要记住”的信心,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好的。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记忆就是要尽量通过思考,待对知识理解之后再记忆,这就不是死记硬背了。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体系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板上写了20多个名词:信封、纽扣、杯子、碗、邮票、线、茶叶、勺、糨糊、剪刀、水壶、碟、信纸、针、炉子、筷子、笔、衣服、火柴、酒杯。让学生记三分钟后,进行默写。结果,凡是默写比较好的,都把20个名词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组:与喝茶有关的(杯子、茶叶、水壶、炉子、火柴)写在一起;与缝纽扣有关的(纽扣、线、剪刀、针、衣服)写在一起;与吃饭有关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写在一起;与通信有关的(信封、邮票、糨糊、信纸、笔)写在一起。由于这些学生能联系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识,找到了这20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好。
3、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为什么要及时复习呢?因为遗忘过程有它的规律。科学实验证明,在学习材
料刚刚记住的时候,经过1小时再检查,发现只能记住学习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内容全被忘记了;经过一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33%的内容,而67%的内容被忘记了,六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内容的25%左右。
可见,在学会和记住了某些知识后,紧接着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遗忘。因此,必须在还没有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反复记忆,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综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课后复习,反复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对策。
4、注重兴趣、系统概括记忆
可通过编故事、口诀、谐音等方式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可感,有利于记忆。如我们学过的句子成份口诀:主谓宾来定状补,各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又补。碰到定补难分清,与谁密切就属谁。
在对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用列表、提纲的方式,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5、读写忆用,协同回忆
在记忆过程中,手、脑、口、耳等共同参与,效果更好。我们的要求的边读边写,边记边忆道理就在于此。如我们要求的“忆”,就是在重复识记的过程中,回忆再现。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不断重复,直到背熟为止。不少同学在学习时,一遍遍地看书,很少合起来回忆一下书中的要点、思路等。结果书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由于书一看就懂,不费脑筋,所以大脑兴奋不起来,常看到有的同学看着书就睡着了。如果在学习时不断尝试回忆,把想出来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看书使头脑处于一种 积极活动的状态,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很好。当然,有的同学担心尝试回忆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好内容,看起来天天都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如果算总帐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6、文理交替,适时休息
要想提高记忆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不要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超学,而是将文理相互交错安排,减轻大脑的过度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善于学习的同学,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很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历史等等。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若穿插上一些文体活动,进行积极的休息,对记忆也是十分有利的。
四、能力培养
各位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科学安排课前、堂上和课后学习的三个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首先是自己独立地阅读新内容,初步理解,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准备过程。实际了预习是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过程。它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哪里是重点、难点,便可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
(2)注重堂上听课环节
同学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是同学们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一节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学科的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听课中还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息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要力求当堂理解,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一堂课连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那肯定是失败的一堂课。
(3)抓好课后复习练习环节
课后应及明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记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课后要整理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加强记忆。在前两者的基础一做适当的练习题,提高复习效果。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个阶段总结一遍。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第二个问题是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实在做不了,也不能拖太长时间,还是要及时问同学问老师,以争取更多时间做其它的功课。
2、加强思维训练,反复咀嚼答题要领、技巧
每个考点的题型一般都有规律可循,当然,答题也就有规律可循。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总结出符合规范的答题方法。如,做一道鉴赏诗歌手法的题目,我们先做题,然后对答案,比较异同,我们答题的方向与出题者的思维方式还有哪些出入的地方,再去比较同类型的题目。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类题的答题规律,第一步是分辨出技巧,第二步是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技巧,第三步是讲有何效果或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所有的主观题一般来说答题都有那么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它整理出来,灵活运用,就能够提高我们答题的正确率,提高我们的分数。
又如,我们可以把所有做过的题装订成册,重点在错题上反复背诵练习,这是使基础分讯速提高的有效途径。一种题型每做三道题就总结一次,再把总结出来的东西通过做题印证一下。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最重要的是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答题方法。它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3、答卷注意信息准确,卷面整洁,答题规范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我认为,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点就是广泛地涉猎,艰辛地付出,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订好计划,分配好时间、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第四篇: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课程解读
审核:主备:邵琼书副备:姜秀丽
我希望同学们带上“热情”、“爱”、“美”、“语感”、“技巧”上路,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之旅成为追寻诗意的旅程。
——新学期寄语
一、学习目标:
1.全面了解初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特点。2.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二、重点、难点:
1.初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梳理。2.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三、重点解析:
1.全面了解语文这门学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它的实用功能。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外壳,情感的载体
人文性,是指语文的情感熏陶功能。
教育要培养的,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灵动的、感性的人 心中有爱、有恨、有幻想,更有梦想。
善良、真诚,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一个用心灵生活的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人。
2.带上“热情”,就是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朗读能力的培养、说话能力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上要满怀热情。
第一单元主题战争以叙事作品为主 阅读要点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3.带上“爱”,就是要珍惜爱、感受爱、抒写爱。第二单元大家作品,文质兼美 阅读要点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提高语言能力
4.带上“美”,就是要学会发现美、感受美。第三、四单元说明文
阅读要点
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使用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第五、六单元诗文 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阅读要点诗歌品鉴
5.带上“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地整体地领悟与感受。
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感悟能力。
第五、六两个单元古文 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
6.带上“技巧”,主要是老师给大家总结的学习方法。
(1)温故知新。《论语》的第一句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看来,孔子是把温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学习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温故,是巩固已学到知识的一种好办法;同时,由于“温故”对原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有新的收获、新的见解。
(2)举一反三。《论语》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两句话强调:只会背诵、记忆一些文章,那是不能做别人的老师的,学习应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许多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结果“记不得,说不出”。要根除这个问题,一定要下功夫熟读一些文章,要熟读到这些文章仿佛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在此基础上还要精思,在没有疑问的地方找出问题,然后逐一地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4)循序渐进。孟子特别强调要循序渐进。他讲了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反面指出不循序渐进带来的危害。朱熹非常赞同孟子的观点,他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他还打了一个比方,一个饿慌了的人见到酒席,便不顾一切地把食物塞进口里,结果是什么美味也尝不到的。杂乱无章地读书毫无收获,要真正学到知识,那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逐步地学习。
(5)劳逸结合。《学记》上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它的意思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学习正课,课外休息时也要有相应的作业;上正课时要认真学习,休息时应轻松愉块地娱乐和游戏。劳和逸的结合,使学习有了节奏,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6)持之以恒。《苟子·劝学》中有几句非常有名的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靠长期的积累,长期的努力,所以持之以恒就显得特别重要。
(7)实习实用。这是清初颜元提出的学习方法。他反对宋儒主张的静坐读书,穷谈论理。他认为,要学得真知,非躬行实践不可,要在实践中学习,在运用中学习,这种方法摒弃了那种学究式的静坐读书的方法,很有意义。
(8)浓缩提炼。许多学习得法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把知识加以浓缩,容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便于掌握和运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经说过,他初演戏时,往往戏演得不长,后来,戏越演越长,最后,加以提炼,又演短了。梅兰芳大师的这些话对语文学习很有启发。短—长—短,这个过程中第二个短与第一个短有了质的变化,这是去粗存精的短,这是扬弃了杂质后的短。学习语文往往会经过薄—厚—薄的过程。起先,语文知识很少,经过刻苦学习,知识越学越多,而后吹尽沙石始见金,留下的金,从量上看确实少了,从质上看却有了飞跃。在薄—厚—薄的链条上,我们特别要重视由厚变薄这个环节。换句话说,会学习的人应该会提炼知识,应该独具慧眼,把握住最本质的东西。
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我只向同学们介绍这八种,希望大家掌握好这些方法,并琢磨、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有了好方法,再加上勤奋,还怕学不到知识吗?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学习方法。不过,我最后还得补充一句:不是每种方法对你都管用,要学好语文,你得找到最适合你的方法。
当我们带上“热情”、“美”、“亲情”、“想象”和“技巧”踏上语文学习之路,我们的旅程就会奇妙无比,语文学习就变成了诗意之旅。
语文是一座感性的精神家园。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语文课程的内容是感性的。语文不是科学定义、抽象概念、逻辑命题集合的知识体,语文是用形象作“词”,情感谱“曲”的一首歌;语文是用色彩作“图”,情感写“意”的一幅画。“大江东去”的豪放图是语文;“小桥流水”的婉约画是语文;对诚实守信、可敬可佩的形象“审美”是语文;对吝啬成性、可鄙可憎的形象“审丑”是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满眼皆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皆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图画。哪怕只是一个字,象形也好,指事、会意、形声也罢,皆与形象共生,与情感共存。作家冯雪梅的儿时体验便可佐证:“小时候母亲教我认字:红色的红,我的眼睛里不是字,而是奔跑着的火光,是漫山遍野的鲜艳花朵。”(引自潘新和先生著作《语文:表现与存在》)语文学习,应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学习。因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你们,掌握语文的方式是感性的。有学者说,“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而“对人的教育就跟种树一样,应遵循树的成长规律,小心翼翼地‘养护’它,顺应它成材的自然趋势,尽量排除不利于它成长的因素,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扭折它。唯有这样,蕴涵在一棵小树稚嫩生命中所有的美丽才得以尽情展露。”因此,从顺应你们语言习得规律的维度看,语文的学习应行走在感性学习的通道上。
尽管“语文学习是一种感性大于理性的学习”,但实际上诗意的语文并不排斥理性的学习,只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规避那种我们通常觉得快捷的知识讲解的理性模式,尽可能地张扬感性学习的大旗,回归你们的本体生活,养护你们的语言生命,以防止形象的淡化、情感的稀释、想象的禁锢与灵性的扼杀。
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象,那些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被化成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激荡着人的心灵,引发着人的思考。有些科学小品文本身的叙述是理智而平静的,这正是一般科学小品文的典型风格,但要敏锐地触摸到这些平静的叙述后面那一颗颗滚烫的心,并最终与之碰撞、交融。只有顺应语言习得规律,直面语言的感性存在,积淀起一整套活生生的语言,方能提升你们的语文素养。
这样地亲近了诗意,这样地亲近了文学,这样地亲近了属于你们的心,这样地亲近了永恒的生活。就像布莱克的诗句: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当然,语文的诗意决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诗意地生活,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诗意盎然的心。所以,我们要诗意地去感受与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调动一切感觉器官去诗意地欣赏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一俯首一回眸,一顾盼一蹙眉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处处留心,步步为营,才能把语文的诗意渗透到学习以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愿我们大家能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世界里。
第一单元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1.积累字词
2.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 3.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二、预习点拨
明代教育学家顾宪成曾在东林书院门前题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学生不仅要刻苦攻读,也要关心社会生活、国家大事,不能做两脚书橱。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平时可从哪些途径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呢?当然是从报纸、电视、广播等途径了,而从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就是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我们学习的《新闻两篇》中的新闻属于后者。
新闻在文体上既属记叙文,又属应用文,因此在写作上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它一般包括标A.即B.既
2.欢()佳节()来()去 A.踱B.度 3.拒()()裂 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和字形把握程度!(既快又准哦!)
溃()退歼()灭荻()港锐不可当()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殷()切殷()红殷()勤朱殷()A.yīnB.yān 2.当()选妥当()当()面恰当()A.dāngB.dàng
3.要塞()阻塞()堵塞()边塞()A.sài
B.sè
C.sāi
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1.签()()鉴()()2.泄()()泻()()3.溃()()馈()()4.协()()胁()()
四、解释下列词语: 1.锐不可当: 2.击溃: 3.业已:
五、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B.纷纷馈退锐不可当 C.横渡长江 毫无斗志D.都很懈气英勇善战
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立()()然
芜()湖 A.决B.绝
七、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九、语文常识填空:
1.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_____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五个部分。3.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还可以穿插适当的和。
十、阅读理解(朵朵浪花,扮靓知识海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_________;这些内容说明了。2.其中“百万”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3.导语点明的事件是,“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____________ 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去掉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6.“„„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kuìjiāndí
二、1.A、B、A、B2.A、B、A、B3.A、B、C、A
三、1.qiān签字
dāngwú
jiàn鉴定
2.xiè 发泄xiè 腹泻 3.kuì 溃退kuì 馈赠 4.xié 协作xié 威胁
2.打垮,打散。溃:溃败。3.已经。已:已经。
四、1.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阻挡。
五、C
六、1.A、B2.B、A3.B、A
七、顽强、激战、击溃、控制。
八、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顽强、歼灭、击溃。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九、1.消息、及时、新近。
2.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十、1.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2.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不行,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气势,没有感染力。3.横渡长江;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5.不包括;不可以,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这样写语意准确。6.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背诵
1.背诵时要理解内容,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背,其记忆量也越大。2.要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未读熟之前不要急于背诵。3.找出背诵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易于背诵。4.根据自己的实际,拟定背诵的“量”,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背出。
5.边读边记,比只读不记效果好,单纯地读一般要40遍才能背出,读记结合 10遍就足够了。
6.背诵时,要注意间隔一段时间后的复背,这样便不易忘记。
7.背诵要有恒心。开始背诵时,往往前记后忘,这是难免的。这时千万不要被 暂时的困难所吓倒。
8.两个同学为一组,你背我听,我背你听,互相提示,互相纠正,这样加深印 象,更易背出。
9.选择最佳时间进行背诵,一般清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头脑清晰;临睡前,背好即入睡,有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
10.躺着背诵比坐着背诵更易于记忆,因为这时的大脑供血情况良好,但注意不要睡着。
二、阅读
1. 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过程中,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来。在你读不懂的地方随时用笔作个记号,待通篇读完后再认真思考或向别人请教。2. 勤查字典、词典 课外阅读时一般没有老师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很可能会遇到许多 “拦路虎”。这时你可以请教你的第二任老师——字典,“他” 能帮你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3.勤记笔记或写阅读心得
在读书过程中,把书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读完书后,可以把你的感受、受到的启发写在笔记本上。这样不仅提高了你的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4.勤于思考,积极讨论
读完一篇文章要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别的同学也读一读那篇文章,然后共同讨论。发挥大家的力量,可较好地解决疑问。
三、作文
读中学就是要读懂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结构、文章所要表达得情感。写就是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
1、围绕一个意思去写,要把步骤交待清楚。
2、可以运用“先、然后、接下来、最后”等关联词语。
3、还可以抓细节、抓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按方位的变化写景
1、我们看到的景物不是静止不动的一个画面,没有一个单纯的景物,我们要注 意方位的变化要交待清楚。
2、写各处的景物要抓住特点。
3、注意详略得当。动静结合写植物
1、文中不但要有静态描写,还要有动态的衬托,这样形象才生动。
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如:ABB、ABAB、AABB式。
3、运用恰当的数量词,如:一根根、一朵朵、一条条等。抓住特点写动物
1、描写动物要抓住它的特点。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其非他物。
2、描写动物的外形要按顺序。
3、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警示语
人性化的警示语,对人们有提示的作用,有易于让人们接受。读后感
可概括为概——联——议——结。概就是概括你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或特受感动的句子,这部分是“读后感”的次要内容;联就是联系自己或社会举例谈感受,举1-2个事例即可,正反事例都行,这部分是“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议就是议论,将你所感的内容与原文相联系,这部分是“读后感”的精华所在,1-2句话即可;结就是总结,谈自己的感受,对“读后感”的总结。
看图作文
如何写好看图作文,主要有两点(以记事作文为例)
1、正确理解把握图意
1)明白图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图画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2、加入合理的想象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是静止的画面,如何让画面活起来,使图中的内容还原于生活呢?就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我们的头脑中要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就是途中的主人公。想象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所想、所言、所闻、所感。这样你的文章就会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