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方法指导 实现自能读书
注重方法指导
实现自能读书
龙林中心小学 陈秀真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皮萨略夫也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的,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学会泛读和精读。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平时的课外阅读,3、学会使用工具书。阅读文章、书籍,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内容上的障碍。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熟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百科知识全书》等各种工具书的名称、功能及查阅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检索书目、筛选书籍、浏览目录、选择材料。通过查阅释疑,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或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剪贴下来,储存进自己“采蜜集”中,丰富阅读积累。
5、读用结合。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读用结合,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阅读过程中心灵上的感触随时写下来,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悟,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出主题板报,编主题小报,写主题征文。通过系列活动,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平时的课外阅读,
第二篇:读书方法指导
第十一周读书指导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圣经》说,每早晨都是新的!确实,清晨有甘露,滋润万物,校园的清晨,有琅琅的读书声,润泽心田。
在这美好的清晨,我们又相聚在这里,我们师生一起来探讨怎样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常有老师对同学们说:要多读书,多读书能开扩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力,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似乎多读书就能解决一切的语文问题。事实上,多读书的收获比这更丰硕,培根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总之读书能改变我们,使我们整个儿人变得聪明又智慧。
听到这儿,同学们不禁要问了,书我们没少读呀,早上也读,中午也读,为什么我的阅读能力不见提高,作文呢还在原来的水平?至于明智,聪慧,精确更不见影儿?
其实,凡事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读书也是这样。
如果把书比做一方土地,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要想有收获,首先得耕耘。怎样耕耘呢?
1、用心。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心要宁静,眼要专一,要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同学们,问问自己吧,做到这一点了吗?当你读书的时候,外面的声响是否干扰了你,走过的人影是否吸引了你?如果是,那么至于看书,你还没入门。需要努力。
2、反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所以呀,当你挑到一本好书之后,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地读。看到书名,你可以猜想这本书会写什么内容。读完第一遍,你可以试着讲说故事大意。读完第二遍,你可以品味欣赏精彩语段,甚至可以把这些背下来。读完第三遍,你可以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读第四遍,你还可以接着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当然,你还可以读下去,继续寻找,继续发现。至于这种方法,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如果愿意,俗语说,人勤地不懒,如此耕耘,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最后希望每个同学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少年,让书充实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像清晨那样美好!谢谢!
第三篇: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天祝县朵什教育辅导站中心小学吴红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营养”,但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以下几种读书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年代哪个国家的纤夫生活?②纤夫们是心甘情愿拉纤的吗?③他们拉纤的动作、表情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的读。这种“问题法”,在我们班级也实验过,学校布置学生出一份关于“庆祝建国 80 周年”的手抄报,由于小学生对于“团”的了解不深,不懂得“建团”的历史意义,他们无从做起。于是,我拿给学生一些关于“团”的材料,让学生带着哪年哪月哪日诞生了团?建团有何意义?等问题,阅读之后,同学们对于“庆祝建团”这个概念理解得就比较透彻了,做起手抄报来也就有章可循了。
二、移位法。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出如此感人、逼真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种种幻象等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符合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和她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理想象”写作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学生阅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勾画、摘录法。
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桂林山水》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波澜壮阔的大海”“峰峦雄伟的泰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岣”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针眼里逃出的生命》的作者李凤杰这样介绍自己的成功之由:当他写完这部中篇小说后,觉得精疲力尽,修改不下去。于是参加了陕西省作协举办的读书会,花了三个月工夫,专门读书,把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速读了三遍,分析、体会、写笔记。后来动手修改自己的作品,奇怪地顺手和轻松,很快达到出版水平,并在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中获了一等奖,可见在阅读时勾画、摘录、做笔记的重要性。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新大纲中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默
读。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小青石》这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文特色。阅读课外中长篇小说,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读法,学会这种默读法,要靠平时经常地训练,认真地训练。读书的速度快了,获得的知识多了,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五、笔记法。
孩子们阅读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克服这个毛病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要做笔记。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同学们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列表式。如《琥珀》这篇课文,读书笔记可列表如下:学生们对于这类阅读课文,只要通过自学做到列表笔记,即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达到训练目的。同样的,如读童话故事《丑小鸭》,可做这样的列表笔记,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对于课内的,笔记一般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列表,而对于课外的,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列表,只要有收获即可。②提要式。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重点内容归纳出来,并写上点滴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文字要简明扼要。③摘录式。摘录内容包括: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④卡片式,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摘抄在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排列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使用。对于以上几种读书笔记,只要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他们必会掌握得很好。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第四篇:初中生读书方法指导
初中生读书方法指导
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活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作为初中生,我们每天都要读书。通过我的观察,不少同学读书只是把老师要求记忆的内容读会背就算完成任务,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状态,学习的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读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结合我们的学习实际,读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读教材——利用目录,连点成线。
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都有它的知识脉络,尤其是理科,只是的前后联系更强,每一个单元也是如此,而目录就是对这种结构体系脉络最好的体现。我们在学习一个单元后,对照目录,看能不能根据目录把每一节需要读记的概念、法则、性质、公使定理、习题类型及其解题方法等内容会议出来,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翻书再看看,如果能和同学相互再说一遍效果更好,或者自己默写一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么对某一小节的内容如何利用目录呢?每一小节的目录其实就是老师讲课的各个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自编一个“补充目录”会使你兴趣盎然的。例如:人教版《历史》课本第三册21课清代的文化——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清代小说:1《聊斋志异》蒲松龄2┅┅
清代诗歌:1《已亥杂诗》龚自珍2┅┅
清代绘画:1扬州八怪2八大山人3
京剧:1四大徽班2┅┅
我们在读这些目录的时候,一方面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了检查,另一方面所学的内容自然而然形成了系统。
二、读试卷——分门别类,温故知新。
不管是小测验还是月考、中考、末考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检查,其中每一道题都有命题老师特别的用意,一份好的试卷是对测试范围之内的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等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因此,试卷上的每一个试题都是茫茫题海中的精粹的展示,所以说读捐资是我们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要想读好“卷子”首先要订好卷子。准备文科、理科两个文件夹,在扉页上贴上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英雄人物的照片,下面写上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座右铭,再加上其他的修饰,总而言之,当我们打开这个文件夹三时候,一方面使我们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另一方面使我们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第二页,分科写上目录。如: 数学:
P1第一周教研试卷: 9月7日92分
P2第一章单元测验:9月20日87分
P3第一次月考试卷:9月30日90分
┅┅
每一科的试卷集中在一起,科与科之间用色卡进行区分,以便于查阅。其次,每一份试卷在老师批改后自己必须进行试卷分析,错题订正。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试题分级,在题号前用★表示,★的多少表示其难易程度,★越多代表越难,用这种方式便于我们有重点的读卷子。对于易错题,我们可用一个错题本进行记录,先把题目抄下,隔几天之后再做,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三,我们不要到考前再去读卷,要“周周读,天天翻”。即每周都要在周六周日评读,在小天天浏览,这样就会达到既深刻认识及时巩固,又节约时间,温故知新。
三、读课外书——多读书,读好书。
文科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的提高仅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大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需要相当的阅读积累。因此周日假期尽可能多读书,读好书:
1经典名著,名家名篇。2历史小说,人物传记。3科普读物。4智力游戏竞赛指导。5学习方法心得体会类。6杂文,散文,美文欣赏。7新闻时事方面的报纸杂志等。
在读这些课外书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时间的控制。从大的方面来说,七八年级的学生宜多看,九年级学生应少看,从小的方面讲,节假日宜多看,在校时宜少看。
2、写读书笔记。如果我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那么所读的书将会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淡忘,并且读过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分析,认识上会停留在表面。为了从读书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就需要些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写故事梗概,可以写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把你最欣赏的段落摘抄下来,过一段时间之后,看看自己的笔迹,你会对度过的内容产生会议,看看自己的感想,你会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与收获。
3、把握“评读”与“略读”的关系。对于经典著作、名家名篇要评读,优美的段落及诗词还要背诵,而有的内容尤其是小说类则只需要略读,我们更重视的是对文章所体现的思想的认同和欣赏。
另外,“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各类书籍良莠不齐,其内容的积极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印刷质量均不能保证;二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经典的作品,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三是因为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所以在读书时不能一味盲从,把书上的一切都当作至理名言,完完全全遵照执行,而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要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批判性地接受。
第五篇:一年级读书方法指导
一年级读书方法指导
余文森教授指出:“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文营养不良,阅读太少。”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把多读多写提高到重要位置。然而,许多人都认为一年级学生需要完全依赖于老师,不可能具备课外阅读的能力,可是,实验证明一年级学生通过培养,也能很快具有课外阅读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们体会到:把一篇课文读懂不是目的,学会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才是目的。也就是说,不是要学生“读会”而是要学生“会读”。那么要指导小学生会读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把他们带上路。“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这足以证明方法之重要,以不增加小学生的负担为前提,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来指导。反复诵读法。尽量提供给学生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它们大部分是全文注音,为指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反复诵读既培养了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读一两遍,也许弄不明白其中意思,多读了,意思也就搞清楚了。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注意因文而异。总之以读为本,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
定向思考法。一年级课本中大概有这么几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汉语拼音、看图读拼音识字、识字学词学句、课文、复习、口语交际)每一类型的教材我们都先下功夫,花时间“扶”着学生学习一、二课,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同类课文,从而又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去阅读课外读物。如: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读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即:⑴先看看课文里有几幅画,按顺序看看每幅图讲什么?然后连起来讲的是一件什么事?⑵大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多读两遍,再把生字词用笔画出来。⑶轻声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图上的内容并用序号标出来。⑷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⑸想想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教学中我们先按这五个步骤一步步带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体会总结学习方法,接着安排学生按步骤自学《自读课本》中的相关课文,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读课外读物。
图文结合法。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几乎每篇都有插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低年级注音版《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就画着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让学生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