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课读书方法指导活动资料
阅读课读书方法指导活动资料
1、通过读书,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激发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好奇心(即想读书)。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即爱读书)。
3、教会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即会读书)。
4、构建学习型班级,让班级弥漫书香,形成追求高雅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品位的提升(即培素养)。
五步读书法介绍: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
发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发问 题目上否获得了正确的理解。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方法。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必须得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渗透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叙述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渗透。)
② 你觉得应该向书中的哪些人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看法?……(这是感想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挥,说内容,谈感受,渐渐地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时,就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 ① 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同样的,这样的训练使读书笔记成于无形当中,不枯不燥、不厌不倦,而又不折不扣,一切水到渠成。
2、专门的阅读课中指导。阅读课做些什么?有的老师不知所措,觉得阅读课,只是让学生看看书,教师也没什么用。其实,阅读课,除了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维持秩序外,更重要的就是指导做读书笔记。没有什么比在实践中指导更有效的途径了,学生在自己阅读的过程当中直接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的体会真切、深刻,对读书笔记的方法掌握熟练。主要的指导方法与阅读课中基本相似,只是更加集中,更具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还可以现场交流。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方案一:可以先统一推荐学生看某篇文章,在根据文章的特点,或摘记,或说要点,或谈感受等;再应用此方法,学生自主看书,做笔记,再交流。
方案二: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自主看书、做笔记,教师不断巡视观察,时刻进行个别指导,选取典型例子做具体指导。
3、日常阅读笔记批阅中指导。毕竟像阅读课中这样面对面指导的机会很少,因此,读书笔记的批阅就可以作为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有效途径。那么批阅的次数是多少?批阅中又应该写些什么呢?
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在做读书笔记的初期阶段,学生对读书笔记不很了解,每周就可以批阅3-4次,评语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如“可以摘记好词好句”、“真正优美的句子才记下来”等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做摘记的概念,直至渐渐熟悉方法;如果是中后期阶段学生,他们对这些方法比较熟练,主要是写一些能够指明今后努力方向的评语,如“除了摘记,可以写一些自己读了文章后的看法”、“多看些文学类的书”等等,每次批阅一定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
4、课外不定时的指导。这种课外不定时的指导,是指利用课间、放学前等一些非上课时间,到学生中间去,与个别学生做交流过程中的指导。这一方式作为指导方式的补充,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学生容易与老师拉近距离,平等对话,容易接纳,效果更佳。
二、读书笔记习惯的深化。
(一)多方位交流,深化习惯。
1、阅读课即时交流。在阅读课中,即时地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既直观又感性,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熟悉读书笔记的方法,深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还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读笔记内容、谈感受,或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等。
2、专门汇报课交流。专门的“读书汇报课”并不是教务处安排的由教师任课的,而是由语文老师提议,班委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安排的集中交流的形式,一般都会要求语文老师到场。主要内容是,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读书的收获、想法等等进行交流,主要会有演讲、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不怎么插话,只有等到快结束时,做一点小小的总结。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较为喜欢,跟“谈天说地”有些相仿。
3、平时交流与展览。平时读书笔记的交流,有在课前课后的,也有在课余的,是老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不受什么时间限制。这些交流往往与一定的展览相结合,用活生生的例子示范、参考,更有效果。
(二)采用多种措施,保持动力与积极性。
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从游泳中学习游泳”的道理。方法指导固然好,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惯的培养中更加具有动力和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各种不同的激励措施,使学生会做笔记、爱做笔记。
1、定期评比展览。定期举行评比活动,评出优胜读书笔记,并给予展览。这不但增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知道,只有竞争才有进步,学生在这种评比中,与同伴竞争,产生了足够的动力,促使自己去追赶别人,超越别人,使做读书笔记成为自己的一种“吃饭般”的学习方式,渐渐形成一种舍之不去的习惯。同时,这一过程,会使得那些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感到一些自豪、满足,不至于学生对此丧失了乐趣。
2、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表扬和鼓励是评价的艺术,在任何的领域都有实践的重要意义。在做读书笔记方面,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学生取得好成绩,进步了当然要表扬,不表扬以后就不会缺少乐趣,消损动力。那么,后进的呢?鼓励,则会成为一种魔幻般作用的手段,它同样会产生神奇般的效果,使所谓的“后进生”渐渐与先进拉近距离。
第二篇:读书方法指导课
名家名作导读课
——走进《稻草人》
史建华
教学意图:
我重点想通过这节课激发孩子们阅读《稻草人》的兴趣,掌握课懂这本书的方法,教会他们怎样读懂、读好一本课外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读懂《稻草人》书中的故事《稻草人》,为感受整本书的思想内涵打基础。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叶圣陶的童话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能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书吗?生:
那读的可真是不少呢!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了一位益友。
2、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读书方法!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生:
3、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除了大家刚才说到的读书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读叶圣陶爷爷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出示封面、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过渡:常言道:看书看皮,皮就是封面。拿到一本书时要先看书的封面。(出示各个版本的封面)
① 请大家仔细观察封面,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题目、作者、版本、书内容特点(童话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
② 如果你到书店去买书,会选择哪本?为什么? 生:最新版的,内容可能最全
师:说的没错,选书时要选最新版的,内容更全,设计更精美。不过可能你坐在后面看的不清楚,这是本拼音版的,那你现在还会选这本吗?
小结:高明的封面设计是书的内容概括或精华展示,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过渡:看了封面,我们知道了作者是叶圣陶,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课件)
指名读,听了这段话后,你对叶圣陶又有了哪些了解? 生:很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图)
生: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叶老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离得较远。(数字)师:所以我们为了更快读懂他的文章,那就需要了解他的写作背景,了解他的写作意图。(出示课件,了解当时的中国处境)
写作《稻草人》之际,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窘迫。
三、出示序言(节选片段)、目录、插图 过度:看了封面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书中的序言。(课件出示)什么是序?
序言又称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这本书的序是郑振铎先生写的,表达了一些他读后的体会感受。
1、对于这本书的思想内容方面,郑振铎先生在他的序中是这样说的:“圣陶最初动手做童话时还梦想着一个美丽的童话的人生,一个儿童的天真的国土。后来的作品色彩已显出十分灰暗。如《眼泪》《瞎子和聋子》《稻草人》等。及至写到《快乐的人》时,他的悲哀已造极顶。”“我们看圣陶童话里的人生的历程,即可知现代的人生怎样的凄凉悲惨。”
2、艺术特点方面,序中这样写道:“在描写方面,几乎无一篇不是成功之作。”“我们便不知不觉的惊奇起来,而且要带着敬意赞颂他完美而细腻的描写。”“在描写儿童的口吻与人物的个性方面,也是很成功的。”“《稻草人》的文字很浅明,没有什么不易明了的地方。”
3、小结:通过阅读郑先生的序,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叶老的创作历程,这本书的写作特点。
过渡:书中还有目录(出示目录)谁来说说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生:通过目录可以很快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师:没错,许多章回体的书目录是对每一章的的概括,连起来就是输的全部内容。但还有一种书,它里面的故事是各自独立的,比如童话 集,有许多个童话故事组成。那还有小说集,散文集,诗集
4、眼中有目录,心中有规划,读书要有计划,根据目录页数大致给自己定一个时间,并能在规定时间里读完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小结: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对这本书有个整体印象。但是光读这些能不能算读一本书?这本书中就有一篇《书的夜话》来讽刺这种人。
四、共读、共享《稻草人》
(一)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大家,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提前读过手里的故事了,那我们就再快速浏览一下,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出示填空的提示。(出示课件)提示快速读的方法 同桌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师:这篇文章读完了吗?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来概括一下?指名说
了解故事的梗概是阅读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点你们已经很不错了。
(二)师:读了故事,你们一定发现了,文中的心理描写特别多。那就让我们走进稻草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稻草人。
请同学们抓住一件事中的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的句子或段落,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稻草人?(生交流)生:富有同情心,善良,想帮助那些可怜的人。
哪些小组找的是第一件事。指导感悟
师:与其说这是稻草人的内心活动还不如说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如果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这个稻草人就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以及对受苦受累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同学们,文中像这样的心理描写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课后去仔细品味,进一步感受稻草人的人物形象。
小结: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大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过度:作者除了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特殊的环境描写。(出示课件)生读 师:你觉得作者写的好吗?哪里好?
生:排比,拟人,生动,写出了稻草人看到的美丽田野景色(那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名读)
师:我们知道环境描写都是有一定作用的,猜猜在这个故事中它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说
师:美丽的田野与接下来田野里发生的悲惨的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突出下文人们生活的悲惨做铺垫。这样强烈的对比更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同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确实,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应深入细致地读,抓住重点语段精读,如果大家坚持不懈地这样读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四)师:那你想不想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
师:没错,其实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的,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阅读课外书正是一个积累的好机会。当我们在读一本书时,遇到精彩的语段可以反复诵读甚至抄写背诵。老师期待你们的佳作哦!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共读的这篇只是这本书中众多精彩故事之一,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比如(出示课件)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细致地读完《稻草人》。
五、明确方法,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指名说
希望这节课对大家以后的阅读有所帮助,在阅读路上越走越轻松。下课!
第三篇:读书方法指导课教案2
读书方法指导课教案
徐溜镇中心小学 金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的读书方法,从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自己的方法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通过读书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安排:
(一)名言导入:
1、学生出示课前布置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二)初识读书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读书方法
2、教师总结并补充。
(三)再识读书方法
1、教师讲述古人读书的诸多方法作补充。
2、教师讲述名人读书的诸多方法作补充
(四)具体指导、师生探究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具体指导读书方法。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要快速的读一遍,解决好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有哪些生字是自己不能解决得,有哪些又是通过与同学交流可以解决得,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个提示来读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注意重点解决我提到的问题。
生:读课文,认真圈画。
师:(检查)课文有17个自然段;生字中的“崛”通过自己查字典解决、“铿、锵”需要教师讲解。
师:解决完最基本的问题,下面再来读课文,还是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次的问题就要更加深入一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笔写下来;同时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画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说先是自己利用工具书解决、和同学交流解决,最后解决不了的在提出来问老师。
生:读课文,写大意,划词句。
师:(检查)课文主要写得是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事;主要涉及到的人物有:周恩来、伯父、魏校长、中国妇女、巡警、洋人,等;不明白的词语有:诸生、衣衫褴褛、灯红酒绿,等;不理解的句子有:为什么洋人“得意洋洋”?为什么中国巡警不帮中国那个中国妇女?等。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解答不明白的词语)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不明白的句子,我想放一放,等老
师和大家一块了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同学们会觉得更容易理解。师:关于背景的的几个提示问题:
1、周恩来的生平经历 2、12岁的周恩来为什么离开家乡去东北?他的伯父又是谁?
3、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而去东北?当时的东北是一个什么情况?
师:逐件解决以上的问题,在一步步的揭示答案中让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周恩来当时的情况,了解东北的社会状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租界、巡警”等带有时代特色的词语,理解中国巡警为什么不帮中国妇女,理解洋人肇事后为什么还得意洋洋。
师:再来读课文,带着自己对于课文的背景的了解再来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进去,读出自己的感情,试着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情。
师:出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师:重点阅读课文最后的部分,让学生重分感受到当时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可贵与可敬。
师:拓展练习: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生:回答,并写下来。
师:梳理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
1、读课文,解决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问题
3、了解背景,深读课文,解决问题
4、重点段落解析,体会文章精髓
5、回顾体会,拓展练习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是要做到适合自已。
(五)总结
第四篇:读书方法指导
第十一周读书指导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圣经》说,每早晨都是新的!确实,清晨有甘露,滋润万物,校园的清晨,有琅琅的读书声,润泽心田。
在这美好的清晨,我们又相聚在这里,我们师生一起来探讨怎样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常有老师对同学们说:要多读书,多读书能开扩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力,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似乎多读书就能解决一切的语文问题。事实上,多读书的收获比这更丰硕,培根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总之读书能改变我们,使我们整个儿人变得聪明又智慧。
听到这儿,同学们不禁要问了,书我们没少读呀,早上也读,中午也读,为什么我的阅读能力不见提高,作文呢还在原来的水平?至于明智,聪慧,精确更不见影儿?
其实,凡事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读书也是这样。
如果把书比做一方土地,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要想有收获,首先得耕耘。怎样耕耘呢?
1、用心。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心要宁静,眼要专一,要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同学们,问问自己吧,做到这一点了吗?当你读书的时候,外面的声响是否干扰了你,走过的人影是否吸引了你?如果是,那么至于看书,你还没入门。需要努力。
2、反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所以呀,当你挑到一本好书之后,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地读。看到书名,你可以猜想这本书会写什么内容。读完第一遍,你可以试着讲说故事大意。读完第二遍,你可以品味欣赏精彩语段,甚至可以把这些背下来。读完第三遍,你可以思考,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读第四遍,你还可以接着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当然,你还可以读下去,继续寻找,继续发现。至于这种方法,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如果愿意,俗语说,人勤地不懒,如此耕耘,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最后希望每个同学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好少年,让书充实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像清晨那样美好!谢谢!
第五篇:初中生读书方法指导
初中生读书方法指导
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活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作为初中生,我们每天都要读书。通过我的观察,不少同学读书只是把老师要求记忆的内容读会背就算完成任务,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状态,学习的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读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结合我们的学习实际,读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读教材——利用目录,连点成线。
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都有它的知识脉络,尤其是理科,只是的前后联系更强,每一个单元也是如此,而目录就是对这种结构体系脉络最好的体现。我们在学习一个单元后,对照目录,看能不能根据目录把每一节需要读记的概念、法则、性质、公使定理、习题类型及其解题方法等内容会议出来,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翻书再看看,如果能和同学相互再说一遍效果更好,或者自己默写一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么对某一小节的内容如何利用目录呢?每一小节的目录其实就是老师讲课的各个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自编一个“补充目录”会使你兴趣盎然的。例如:人教版《历史》课本第三册21课清代的文化——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清代小说:1《聊斋志异》蒲松龄2┅┅
清代诗歌:1《已亥杂诗》龚自珍2┅┅
清代绘画:1扬州八怪2八大山人3
京剧:1四大徽班2┅┅
我们在读这些目录的时候,一方面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了检查,另一方面所学的内容自然而然形成了系统。
二、读试卷——分门别类,温故知新。
不管是小测验还是月考、中考、末考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检查,其中每一道题都有命题老师特别的用意,一份好的试卷是对测试范围之内的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思想、方法等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因此,试卷上的每一个试题都是茫茫题海中的精粹的展示,所以说读捐资是我们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要想读好“卷子”首先要订好卷子。准备文科、理科两个文件夹,在扉页上贴上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英雄人物的照片,下面写上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座右铭,再加上其他的修饰,总而言之,当我们打开这个文件夹三时候,一方面使我们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另一方面使我们满怀豪情斗志昂扬。第二页,分科写上目录。如: 数学:
P1第一周教研试卷: 9月7日92分
P2第一章单元测验:9月20日87分
P3第一次月考试卷:9月30日90分
┅┅
每一科的试卷集中在一起,科与科之间用色卡进行区分,以便于查阅。其次,每一份试卷在老师批改后自己必须进行试卷分析,错题订正。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试题分级,在题号前用★表示,★的多少表示其难易程度,★越多代表越难,用这种方式便于我们有重点的读卷子。对于易错题,我们可用一个错题本进行记录,先把题目抄下,隔几天之后再做,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三,我们不要到考前再去读卷,要“周周读,天天翻”。即每周都要在周六周日评读,在小天天浏览,这样就会达到既深刻认识及时巩固,又节约时间,温故知新。
三、读课外书——多读书,读好书。
文科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的提高仅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大的阅读面和阅读量,需要相当的阅读积累。因此周日假期尽可能多读书,读好书:
1经典名著,名家名篇。2历史小说,人物传记。3科普读物。4智力游戏竞赛指导。5学习方法心得体会类。6杂文,散文,美文欣赏。7新闻时事方面的报纸杂志等。
在读这些课外书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时间的控制。从大的方面来说,七八年级的学生宜多看,九年级学生应少看,从小的方面讲,节假日宜多看,在校时宜少看。
2、写读书笔记。如果我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那么所读的书将会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淡忘,并且读过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分析,认识上会停留在表面。为了从读书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就需要些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写故事梗概,可以写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把你最欣赏的段落摘抄下来,过一段时间之后,看看自己的笔迹,你会对度过的内容产生会议,看看自己的感想,你会得到更深一层的认识与收获。
3、把握“评读”与“略读”的关系。对于经典著作、名家名篇要评读,优美的段落及诗词还要背诵,而有的内容尤其是小说类则只需要略读,我们更重视的是对文章所体现的思想的认同和欣赏。
另外,“尽信书不如无书”。一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各类书籍良莠不齐,其内容的积极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印刷质量均不能保证;二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经典的作品,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三是因为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所以在读书时不能一味盲从,把书上的一切都当作至理名言,完完全全遵照执行,而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要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批判性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