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当前,我矿即将实现安全生产十二周年,并向着更长安全周期奋进,今年6月又是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在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我们要突出“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主旋律,形成全矿“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为矿井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不仅需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而且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和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
在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观点,杜绝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孤立的思想,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如何,必须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此外,由于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
3、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在安全生产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然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哪起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然根源。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粗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安全管理,就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
第二篇: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学(范文模版)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学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社会心理学
作者:牛振华 发表:2010-05-03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包含了管理学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基本职能,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流,其一是以数量分析为主的作业研究(即狭义的管理科),其二就是以行为方法为主的行为科学。在行为科学的方法中,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管理学说的内涵(参见图1)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心理学和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人将心理学和数学、经济学一起列为管理学的三大基础。
图1:管理学说的内涵
但仅从安全生产管理上来看,我国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以“安全心理学”为关键词只检索到1,112条记录,与“安全生产”检索到的641,726条相比,在数量上不可同日而语。在已经出版的安全心理学的著作中,安全心理学侧重于普通心理学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感觉、直觉、意识、注意、记忆、情绪、能力、人格等方面,心理学的其他细分领域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较少。
本文将从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入手,介绍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解决建议,希望能为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这些问题包括:
之一:安全意识能决定安全行为吗?
——谈谈安全管理中的行为与态度
之二:出事故就是因为运气不好?
——从自我认知谈安全生产管理
之三:大家都违章了,我怎么办?
——群体如何影响安违章行为
之四:提高待遇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吗?
——从行为塑造谈安全管理
过度合理化
之一
安全意识能决定安全行为吗?
——谈谈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行为与态度 “我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这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一个员工出现了不安全行为,我们也会首先挖掘他的“深层次原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中都在强调“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中也提出要“以强化安全意识……为着眼点”。这些对意识、认识、态度等的要求中都包含着一个假设:意识决定我们的行为。但在心理学家看来,并不是这么简单。
实际上,行为往往也能影响我们的意识[1]。
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员工严重违反了安全规定,屡教不改,我们会让他当众做检查,为什么写了检查不行,还要当众念一遍呢,因为我们都相信,语言会变成信念。宣誓也是这个道理。人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看起来是言行不一的,当他反复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逐渐增强自己对这件事的信心。
除了语言外,其他行为也是如此。一个员工如果主动参加安全活动,积极学习安全知识,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即使他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受到领导重用、学会一技之长等等,他也会更加注重日常行为中的安全,因为积极的行为会增强我们的意识。行为改变意识,意味着“我们怎么做,就会怎么想”,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20世纪50年代后期,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这种理论指出个体可能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与态度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不舒服感),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状态,个体会调整自己的态度。
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做出重要抉择后,往往会过高的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我们当众表态要遵守安全规程不再违纪时,我们会更加相信自己说的话,和私下表态相比,我们更可能“说到做到”。
了解了这个现象,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重要做些什么呢?
一、塑造良好安全行为从小事做起
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他先到一个社区,希望住户在门前立一块“安全驾驶”的牌子,只有17%的人同意了。在另一个社区,先请住户支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在两周以后,再到这些住户家里要求立“安全驾驶”的牌子,结果76%的都同意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登门槛现象(foot-in-the-door phenomenon)的存在,这是说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更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
对于一个没有良好安全习惯的老员工,一次性的要求他严格遵守新的安全管理制度,会比较困难,而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最好可以引导他主动做出一些非常简单的安全行为,这样会大大降低其贯彻其他安全管理要求的难度。一个员工接受了一个安全行为要求,会内化为他的态度(安全意识),新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当他接受了一系列安全要求,他也就会“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同时,我们要注意,人们很少会内化被迫的行为。如果员工感到他的安全行为是被什么外力驱使的,比如因为被人监视或是为了逃避惩罚等,这些行为很难内化为个人的态度,真正提升安全意识,也很难有持续的作用。当外在的力量消失时,不安全行为还会出现,而且可能会更加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赞成以强制性罚款来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二、给员工机会以充分表达“我要安全” 前面已经提到了,我们有种朴素的认识:当众承诺会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会用宣誓、当众表态、在大会上检讨等方法加强承诺。心理学家也发现,如果一个人的话语不是受贿或被迫的时候,语言更容易成为信念。
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虚伪的人往往是鄙视的,因此我们有言行一致的倾向。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可以“创造”员工表达安全意愿的机会,员工通过表达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增强对安全意识。这种表达途径既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口头表达可以是在小组会议上每个人轮流发言,书面表达可以通过安全征文比赛或安全口号征集。在这些活动中,员工主动参加了活动——也许只是为了奖品,但这种行为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将员工的书面承诺公开出来,比如优秀的征文作品摘录在黑板报上或印刷成册,将员工提出的安全口号张贴在显著位置,都可以提高安全承诺。
有趣的是,领导在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也会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因为他们在说服别人的同时,也在说服自己。召开安全会议次数和讲话次数越多的领导,将可能越重视安全。
三、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充满期待
能让员工安全操作另一个方法是,真的认为他们可以这样做。这并不是说关在屋子里空想,就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在说另一个心理学现象: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这个现象最早在教育中被发现,有人从班里随机挑了四个学生,并告诉老师他们智力超常,这几个孩子在一段时间后的IQ测试成绩出现了飞跃。这个过程中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在这里不在赘述,我们安全管理人员了解这个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一旦认定了某些员工工作散漫,经常违章,我们就会引发他们工作散漫和违章的行为去支持我们的观点。比如,当他们积极工作遵章守纪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无意”的忽略掉,他们的违章行为比其他人的会更加“严重”。这些都可能增加他们违规操作的风险。
我们的期望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如果我们对员工能够达到较高的安全操作水平充满期待,也会引发他们更加高效、安全的工作。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同样影响意识,所以我们的安全管理文件中并不会只要求提升安全意识,而是同时做出具体的行动部署。就像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的那样“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如果要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提高安全意识是必要的,但最好从今天就开始行动。
之二
出事故就是因为运气不好?
——从自我认知谈安全生产管理
有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吗?”能够理性思考的人肯定会对此嗤之以鼻,因为这样的问题太过荒谬,而心理学研究发现,无论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有多么不同,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这种现象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会影响我们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对事故隐患的判定以及对自己安全行为水平的判断。
首先,这种现象会使我们在解释事情结果时发生偏差:成功者往往认为成功源自自己的能力,而失败者会则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金融风暴来临,没有受到影响的企业大都说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一贯稳健的投资策略”,而受到冲击的企业则会说这是“黑天鹅”事件。同样道理,没有发生事故的企业会认为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水平高,而发生事故的企业自己大都认为自己“运气太差”了。
其次,这种现象也会使我们产生盲目乐观(illusory optimism)情绪,比如认为“我不会发生事故”或者“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亚当·斯密曾说“对自己好运的荒谬的推断”,源自“绝大多数人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负的幻想”(Spiegel,1971,P243)。盲目乐观情绪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虚幻的乐观会增加我们的脆弱性,降低对事故隐患的警惕性,降低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评价,低估事故危害。
自我服务偏见的第三个结果是虚假普遍性(false consensus effect)和虚假独特性(false uniqueness effect)。举个例子,当一个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时,他可能会想“其他人也都是这样干的,也都没事儿”,某个单位没有执行管理要求时可能也会认为“别的单位也都差不多”,这就是虚假普遍性,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同样,我们做得不错或取得成绩时就会出现虚假独特性效应,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
自我服务偏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心理特征,其在缓解焦虑情绪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自我服务偏见所造成的盲目乐观常常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导因素之一,虚假普遍性效应也是 “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自我服务偏见是人类本性中傲慢的体现,傲慢位列神学中“七宗罪”之首,如果生产安全事故也可以列出“几宗罪”的话,傲慢(或者盲目乐观、盲目自信)也可以列在首位。既然自我服务偏见可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减少这种影响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一、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理性了解自我
自我认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包括对个体身心状态的认知、体察、监控,常专用来指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而在这里,我借用这个概念是想强调我们对自我认识的意义。自从苏格拉底提出“人,认识你自己”之后,就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理性地认识自我对控制、塑造行为的重要意义。我们并不是经济学家眼中里的“理性人”,而恰恰相反,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认为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但也可能是,我们只是在解释自己的行为。能够了解自己行为中非意识成分并加以控制,可能是保证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有效措施。
二、提高员工的自尊
尽管有研究证明,高自尊受到挑战时可能造成恶劣后果,但更多的结论指向高自尊的人会更加主动、乐观和愉快,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更优秀。自尊不仅是自我尊重,高自尊的人还能够敏锐地了解到集体对他的期望,同时渴望被集体接受,因此更加努力的工作。他们更可能遵守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履行安全责任,完成管理要求。
培养员工的自尊就可以提高其遵章守纪的主动性和完成安全要求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尊的塑造一是要找到自尊的支点,即找到突出的优点和长处,这要求管理人员努力发现员工的优点和长处同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加以强化;二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将自尊建立在个人品质、工作能力等内部因素上。这样的自尊也会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幸福感,提高工作满意度,而高工作满意度往往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
三、激发安全行为的自我效能感
在自我概念中,与自我服务偏见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自我效能感。斯坦福的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认为通过遵守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履行安全要求能够达到使自己获得安全的目的,而不是把出事故归结为运气不好,他们就更容易做到安全生产。
激发安全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四种方法,第一是成就表现(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因为履行安全行为而避免了事故,得到的正反馈(表扬或其它方式的激励),他会加强这种行为,而这种经验会提高他对履行安全行为能够获得安全的自我认识,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安全行为和更高的安全意识。
第二是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因为直接在工作中获得的安全经验往往是消极的(因为安全行为而避免事故),所以替代性经验就更加重要,通过观察其它人安全行为和安全结果、不安全行为和生产事故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加清晰地建立起对安全行为的自我效能。具体的说,就是可以通过对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推广和对事故案例的学习来建立“替代性经验”,比如员工看到和自己一样违规的人发生了事故,而事故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难以接受的痛苦,他可能会将这些案例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第三是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言语劝说并不简单等于我们常说的“说服教育”,而是泛指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引导等,我们常用的安全管理手段,例如培训、会议、文件等基本都可以划入“言语劝说”的范畴。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言语劝说简便易行,可使用的材料丰富,但相对于前两种方式,效果并不很理想。
第四是情绪唤醒(emotional arousal),与事故相关的恐惧情绪和与安全相关的平静幸福的感觉会增加员工的安全行为。在员工的操作台旁摆上全家福的照片,就可以唤起员工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从而增加安全行为,与之相对应的是,交警将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予以公布,也可以唤起司机对事故的恐惧情绪,以减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对自我服务偏见非常强的人,这种方法可能效果不大。安全生产管理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理论和所有管理学类似,非常庞杂,即便仅仅是和“自我”相关的内容,也是如此。我们对事故原因的判断还可能因为“基本归因错误”,我们还可能有“事后聪明偏见”,心理学家还发现了“过度自信现象”,高自信的人(能力超群和能力不足的人——企业中的领导们都有超群的能力)更可能出现过度自信,对事情的判断远远偏离事情本身,甚至比一般人偏离得更远,这些都和安全生产管理相关,但篇幅所限,在此不能一一探讨。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既需要足够乐观的精神支撑希望,同时也要以悲观的心态以增强对隐患的警惕,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但就像300年前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那样:“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真理,也只能是部分真理而已。”
之三
大家都违章了,我怎么办?
——群体如何影响违章行为
我一直在设想一种完美的安全生产管理“理想状态”:工厂中从领导到员工,每个人都高度重视生产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预先考虑可能涉及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每个流程都有完整的安全操作要求,每个人都严格遵照要求完成工作,员工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规违纪为耻,新入职的员工偶尔违纪都会感受到老员工鄙夷的目光……在这种“理想状态”中,安全行为已经提高到群体服从的高度,这种服从行为的产生,是由群体压力来支撑的,群体内的服从可能会优先于道德而成为群体内的行为规范。
我们生活在群体社会中,特别是东方文明是集体文化导向的,一个工厂也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群体,我们要考察工厂中工人的安全行为,不能忽略群体的影响——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一般称为安全文化。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和只有一个人时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就是群体影响的结果,同时,个体也在影响着群体。我们希望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工厂中建立起“我要安全”的行为规范,但实际上,群体工作本身就可能导致更多的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的不安全因素”。
我们在集体中可能出现更多违规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集体性质的工作会降低我们努力工作的热情。在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中,每个人只完成工作的一小部分,工作是没有挑战性的,同时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能力相近,这种条件下,群体中的每个人的责任感会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出现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我们有理由相信,懈怠工作的员工更不容易遵守安全管理要求而出现违章作业行为。其次,集体中工作的个体容易弱化自我意识,从而丧失自律性。在集体中会使人产生匿名感,比如认为“没有人知道我这么做了”或者“这不是我做的,是大家一起做的”,匿名感会弱化自我意识,罗杰斯在1989年所作的实验证明无自我意识、去个体化的人更加不自控,也更不自律。自律是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特性。
除此之外,从众压力也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违章行为,人们都有让群体接纳、认可自己要的需求,所以会按照群体的行为规范去做,这产生了从众现象。但从众现象本身是中性的,并不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只有当群体中大多数人有不安全行为时,从众现象会加剧这种行为的扩散,造成更大的隐患。但当大多数人遵守安全规程时,从众现象也会使更多的人这样做。
现代的工业化生产不可避免集体劳动现象,如何在这种群体中降低违章发生的可能呢。
第一是加强自我意识。就像上一篇提到的那样,自我意识对我们认识自己、加强自律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意识强的个体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在群体情境中,仍会坚持自己对安全的认识,履行安全承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言行一致性。加强自我意识,突出个人身份,加强自我觉察,能够有效缓解个体受到的集体影响。人们在镜子或摄像机前,往往会表现得更加出众,也许在每个操作台前放一面镜子,员工会更大程度上遵守安全规程。
第二是减少工作小组的人数,明确每个人的情况。当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对小组的价值时,他们倾向于更自律的工作,这种自律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保证他们更安全的工作。明确每个人的情况也能够使员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在员工工作台上放置家庭照片,就是这样使其意识到自己相对别人的独特性,使员工认为“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我为了我的生活奋斗”,这也增强了员工的自律性。
第三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接受评价。安全检查和考核并不能不停地进行,但我们可以创造一种环境,使员工感受到评价的氛围。我们对评价的担忧——“评价顾忌”会使我们表现得更优秀,也会增加工作中的自律性,从而增加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是在伴随着生产活动发生的,较高的工作效率、高自律、优异的工作表现往往和更好的安全行为及更低的违章率相关。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所要求的集体工作环境会天然的产生不利因素。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因素,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更加安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集体的工作环境也有一些有利因素,比如大多数人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的时候,从众效应会放大这种影响,达到安全管理要求。[1] 这里的意识,并不是心理学意义的意识,而更倾向于是态度。
第三篇:浅谈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力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执行力
-----安全生产组:李英杰 安全生产管理是任何生产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安全控制,即 人、物、环境控制。我认为,安全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各级组织及安全管理人员对待安全工作的执行力上,其执行力的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和物的管理
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中,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自古至今,只要是人的问题处理好了,其他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在安全管理上就需要建立全面细致的人员管理网络,比如讲各级安全机构及人员的配臵,做到层层有人把关、层层有人监督,由上而下形成顺畅的执行通道,而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就要信守诺言、说到做到、贵在诚信。如果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犯了错误就走门子、找关系、递条子,以逃脱处罚,导致工作的失误、失败。
二、责任问题
勇于承担责任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稀缺的品格资源、价值昂贵。我们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过失总结时,大部分人几乎一致性的在推卸责任,似乎全然没有自己的责任,这真是一种悲哀。社会和国家一样,都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的领袖和民众,而企业则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这方面的管理问题主要是责任不清,大锅饭。在这种状态下,按照明哲保身的国人惯例,肯定是能推则推,但是,如果我们把责任下放到人、下放到每一个角落,使单位职工的责任和利益挂钩,什么样的位臵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清清楚楚,也就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目标量化到人,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这样的话则执行力就会大不一样。
三、环境控制
安全生产的环境不安全因素控制是一种细、实管理,“人 莫不忽于细微,以致其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成功者不积硅步 何以致千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即管理上必须从小处着手,其执行力应覆盖到细枝末梢,这就需要“细”和“实”。安全源于精细,事故出自随意。古人说,“明者见于末微、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意思是:明智的人在事故发生前就有了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避开了;灾祸本来就大多藏于隐蔽不易发现的地方,而突发在人的忽略之处,这话对于我们抓好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纵观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未被重视,最终导致事故发生,酿成惨剧。如果相关责任人能见微知著,提前排查出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完全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对各种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同时也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
我们时常说人生苦短,然而一个缺乏安全意识、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生存环境,将会使本来短暂的人生变的更加渺茫,使生命变的更加脆弱。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保证人身安全是我们安全管理人员的本职所在,这就是“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当然,只要我们谨小慎微、防微杜渐,认真排查隐患、堵塞漏洞,加强安全自控能力,强化安全思想防御体系,远离违章,加强安全管理中的执行力,就会“避危于无形”。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古哲学家阿基米德就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现在我要讲:有了一张上下同心的安全网、有了一种顺畅的执行力,就会换来生产的平安、职工的平安、社会的平安与发展。
第四篇:安全生产管理
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摘 要: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理管理至关重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与进度。本文就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浅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成本 进度 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组成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变的特性。而施工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高效益的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投入,建成使建设方满意的合格产品,并使自己获得合理的回报。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自身的特性,其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实现的,而各种管理手段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如施工质量差而导致返工,从而造成人工、材料、机械的二次支出,施工成本的增加及工期的拖延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谈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
1施工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的重要问题,而且实施低成本控制战略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目标成本制定了不知多少个,可工程成本始终没有降下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光喊低成本战略,而缺乏低成本战术。总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而缺乏可操作性,使目标始终无法实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采购前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多种符合条件的材料,并从价格、质量、发货速度和数量等多方面进行比较,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1.2要控制材料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1.3控制由工程变更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效率影响和消耗量增加,并做好由工程变更造成的工期延长的索赔。
1.4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1.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1.6施工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2施工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度高,多功能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来源有:
2.1人的因素
工程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人,参与建设的人员的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理行为、职业道德、身体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要避免产生失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发挥“人是第一因素”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有合格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
2.2材料因素
工程项目是由各种建筑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构成的实体,这些构成物本身的质量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对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筑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对到场的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帐,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等,并防止因运输路途的保管不正确而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许多材料只有制造单位的有关资料,还不能确定其是否适用的,必须进行试验。施工企业应填写好建筑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材料规格、用途以及施工承包商的试验情况。还要说明材料预计到货日期。上述材料报验单应连同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和材料自检试验报告,一并送监理审核。
2.3机械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对工程项目设备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购置、检查验收、安装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应根据设备的施工适用性、技术先进、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如疏浚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疏浚面积、深度等因素,分别选择抓斗式、链斗式、吸扬式等不同形式的挖泥船。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已确定的机械设备形式,来选定具体的机械。如堆石坝施工所采用的振动碾,其性能参数主要是压实功能和生产能力,在已选定牵引式振动碾的情况下,应选择能够在规定的铺筑厚度下,振动碾压6~8遍以后,就能使填筑坝料的密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振动碾。2.4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的因素
施工方案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工艺先进与否, 均会对施工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施工实践中,由于施工方案考虑得不周、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 质量下降,增加投资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方法的控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施工方案应随工程的进展而不断细化和深化;其次在施工方案选择时,对主要的施工项目要事先拟订几个可行的方案,找出主要矛盾,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的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如新工艺、大跨度、高大结构部位等,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2.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有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及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因素包括施工所用的规程、规范、设计图纸及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签证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温度等。这些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尤其是某些环境因素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控制,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3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进度失控,必然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拖延工期后赶进度,建设的直接费用将会增加,工程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在关键时刻(如截流、下闸蓄水)赶不上工期,错过有利的施工机会,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如果工期大幅度拖延,工程不能按期投产受益,这种损失将是巨大的,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延误工期固然会导致经济损失,盲目地、不协调地加快工程进度,同样也是片面的,也会增加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工程建设各部位的施工进度统一步调,与资金投入、设备供应、材料供应以及移民征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并适应现场气候、水文、气象等自然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进度控制就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主要文件有合同文件、进度计划、现场的管理性文件(如现场指令)等。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应拟订确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可把整个施工过程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逐阶段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总工期按期或提前实现;按分包单位分解,确定各分标的阶段性进度目标,严格审核各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各分包单位协调作业,保证工期的顺利完成;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相互之间的交接日期,为了下一道工序按时作业、保证工程进度,应不在本工序造成延误。工序的管理是项目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掌握各道工序的完成质量及时间,能够控制各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按工程工期及进度目标,将施工总进度分解成逐年、逐季、逐月进度计划,短期进度计划是长期进度计划的具体落实与保证。
4安全管理
在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如近年来,有许多工地因施工人员的一小小的烟头而引起大火,导致工程质量大受影响;因施工人员不系安全带而发生坠落事件等。加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第一头等大事。
4.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网络,坚持以项目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委员会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制定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2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贯穿整个施工生产全过程,覆盖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因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要对新进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4.3安全检查
施工企业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等方式,通过检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5结 语
综合来说,施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多方面,施工企业应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管理实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安全生产管理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分析了我公司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及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的基本因素,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管理 保证措施
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是指导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搞好安全生产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多发、基础差的问题仍很突出。通过学习国务院《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就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认真开展新员工的入厂安全教育,做到教育有记录有考核,新员工入厂安全教育率达100%。同时,利用会议、录像、演练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级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教育普及率达100%。每年的“5.31”日为公司安全日,6月份为安全月,11.9消防日,公司都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
3.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4.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出台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停送电安全管理规定、设备操作牌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确认规定、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规定、氧气、乙炔使用安全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规定、起重机械、吊具索具、钢丝绳的安全检查与管理规定、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交接班制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等,此外我们还不断的完善了《安全操作规程》。如增加了永磁起重器及电动平车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了岗位人员操作;并于去年9月份修订了《危险作业审批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危险作业要求,明确作业审批流程。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
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认真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管理与定期检查维护工作,特种设备年检合格率达100%。做好重点部位高压配电室、油库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运行。
3.物料: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钢管,备品备件、工具等规范放置严格要求。
4.职业卫生:积极开展预防工伤职业病活动,去年组织公司有害作业工种人员健康体检(7人),并建立了体检档案。按照岗位特点和要求配置了相应的防护用具;同时,针对室外作业人员和喷漆作业人员的作业性质,参照国家标准和要求给予此类人员增补了防暑降温费和保健费,对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5.科学与技术:我公司引进了两条先进的石油套管生产线但同时也带来了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从安全管理制度入手,对原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逐个进行修订与整理,使之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目前以完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以及对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同时,从规范管理的角度,逐步屡清工作流程,建立了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及流程,编制了公司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2、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3、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a.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成立专门部门主管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购置安全教育书籍(班组级),下发到班组,要求班组每周组织学习1次,每次2小时,认真学习掌握各自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知识等内容。
b.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公司设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由总经理任主任,由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任
副主任,成员由生产计划部、技术质量部、设备保障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市场部、采购部部门负责人组成。各生产班组和设备维修班设不脱产的班组安全员。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基础管理部,负责安委会会议的组织及日常管理事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生产考核指标进行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指标逐级考核,形成安全工作人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c.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积极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迎接总公司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开展吊装作业专项监督检查。责任部门想方设法,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检查中的问题积极落实整改。安全生产自查,对公司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条件、危险点、易燃易爆场所、特种设备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作业现场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并做好记录。开展安全生产改进活动,对查出的隐患进行督促、指导整改,对短时间内无法整改问题制定了安全控制措施。
d.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e.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f.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通过学习国务院《通知》精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及时的指导。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首航科学技术开发公司 李红光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