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业规范重庆市法律援助人员执
【法规名称】重庆市法律援助人员执业规范
【发文单位】重庆市司法局
【发文文号】
【发文时间】2010-10-1
【实施时间】2010-10-1
【正文】
重庆市法律援助人员执业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执业行为,明确法律援助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重庆市基层法律服务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法律援助机构专兼职工作人员、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员。
第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执业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二章 执业职责和范围
第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按照法定的义务、权限和程序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第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从事法律援助活动,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为法律援助受援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员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利用法律援助活动谋取自身利益。
第七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保守在法律援助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第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在规定或者与受援人约定的期间内办结。
第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适时向法律援助机构和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情况。
第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时,不得向受援人就案件的处理结果进行承诺。
第十一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建议受援人选择对其最有利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纠纷。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引导受援人依法以和解、调解的方式解决。
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应当注重仪表和礼貌,热情、文明、公正对待受援人、证人、司法人员。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依法可以提供下列法律援助服务:
(一)接待来访,解答有关法律事项的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提供法律意见;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受援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接受委托,参与调解、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办理涉及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具有法律执业或律师资格。
第三章 法律援助人员执业程序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发现下列情况,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回避:
(一)受援人对方是其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二)受援人对方已委托的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是其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
(三)法律援助人员已被确定为该案的证人;
(四)其他与受援人有利益冲突的情况。
第十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到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会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自诉人、民事和行政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时,应当事先准备会见提纲,并制作会见笔录。会见笔录应当经受援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捺手印。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人员调查取证,应当采取合法的途径和方式收集证据材料;对复制件、照片、副本、节录本等证据材料,应当由证据持有人或者见证人出具证词,并由其签章或签名;视听资料的收集,应当注明其来源和收集方式。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向个人或者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调查核实情况,应当制作调查笔录。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向司法、仲裁机关、单位提交证据材料,应当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注明提交日期。
第二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参加庭审活动,应当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说明或提出质疑,围绕案件的事实和性质发表代理意见,第二十一条 庭审活动结束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等提交书面辩护或代理意见。
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人员参加庭审活动应当制作记录。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案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在接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函次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辩护意见或代理词。
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案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交书面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四条 法律援助案件属于重大、复杂、疑难的,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案件办理情况。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发现法律援助案件符合有关终止的情形,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自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案卷材料,并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进行改正;对于材料不全的,应当及时进行补充。
第四章 委托关系的建立和终止
第二十七条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由法律援助人员所在单位与受援人或其监护人、法定代理人签署委托代理协议。
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的代理活动应当在受援人授权范围内进行。需特别授权的事项,应事先取得受援人的书面确认。
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不得同时接受与受援人有利益冲突的其他当事人的委托,为其办理法律事务。
第三十条 受援人要求法律援助人员从事法律和职业规范所禁止的活动,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拒绝。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事项结案后,法律援助委托代理关系相应终止。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法院审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以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作为法律援助结案的依据。
经仲裁的法律援助案件,以裁决书或调解书作为法律援助结案的依据。
其他形式的法律援助事项,履行法律援助委托协议约定的内容后,可以结案。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决定终止法律援助的,以终止法律援助决定书作为结案依据。
第三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决定终止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人员应及时终止其代理,并向受援人说明理由。
第五章 法律援助咨询和代书
第三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口头解释或者提供书面意见建议。对口头解释的应做好记录。
第三十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代拟法律文书,应当根据法律文书格式要求规范书写。
第六章 非诉讼法律援助
第三十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参与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法律援助时,应当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遵循便民、利民原则。
第三十七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非诉讼调解案件时,发现矛盾纠纷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防止措施并及时报告法律援助机构。
第三十八条 对难以继续用非诉讼方式化解的矛盾纠纷,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帮助和指导受援人将非诉讼事项转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解决。
第七章 诉讼与仲裁法律援助
第三十九条 法律援助人员不得伪造证据,不能为了诉讼意图或目的,非法改变证据的内容、形式或属性。
第四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不得向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提交明知是他人提供的虚假证据。
第四十一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遵守出庭时间、举证时限、提交法律文书期限及其他程序性规定。
第四十二条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尊重法庭、仲裁庭,服从审判长、仲裁员的主持,不得当庭评论审判人员、仲裁人员。
第四十三条 法律援助人员不得违反规定与司法、仲裁人员接触。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违反执业规范,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法律援助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违反本执业规范,情节严重,由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警告、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处罚,并责令其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范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法律援助人员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人员工作制度
一、法律援助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按时到岗值班,认真、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依法解答受援人法律问题。
二、法律援助人员对受援对象,应及时上报。
三、法律援助人员对所代理的援助案件,应认真负责,依法办案。结案后,应及时按卷宗要求整理装卷,统一交县法律援助中心存档。
四、法律援助人员要保守国家机密及委托人的个人隐私。
五、法律援助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援助事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费用、报酬、财物或可能产生的其他利益。
接待制度
一、对来访人员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服务周到;
二、对申请人,应认真询问,仔细审查申请材料和案件证据材料;
三、对提供材料不全的申请人,应详细解释,让其补办所缺材料。对证据不利,确无胜诉可能的申请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的做好工作;
四、听取咨询要认真,解答问题要圆满,应用法律要准
确。
登记制度
一、建立咨询来访登记本,对来访咨询者进行登记;
二、接待人员要认真做好接待登记;
三、接待人员要做一事一记;
四、登记主要内容包括:来访人的身份情况、申请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处理情况;
五、在接待中遇有重大紧急事项,要详细记录,并逐级向上汇报;
六、接待人员在登记时,对当事人的隐私要保密。
档案管理制
一、形成的工作内容记录要及时整理归档;
二、对登记申请法律援助的申请人情况要妥善保存并及时归档;
三、对承办人的法律援助业务形成的有关材料要按档案管理要求立卷归档并上报县法律援助中心。
信息报送制度
一、及时准确地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开展法律援助业务数据报表;
二、及时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报送典型援助案例的有关情况;
三、及时报送根据定期整理、综合分析法律援助工作中反映的社情民意形成的信息或调研文章;
四、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首问责任制
一、明确责任人。当事人来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负有为其服务的责任,必须做到使用文明、规范的用语;耐心听讲,认真受理,服务周到。
二、规范服务。属于受援范围的事项,能马上办理的即予办理,不能马上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其准备好相关材料;不属于受援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要耐心予以解释,并引导其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救济。
三、责任追究。责任人没有做到首问责任要求,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谈话告诫。责任人推诿或不作为,产生不良后果的,一经查实,给予公开批评教育。
第三篇:重庆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重庆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试行)
一、侦查阶段法律援助通知辩护案件归档含以下材料:
(一)通知辩护公函;
(二)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原件);
(三)委托代理/辩护协议;
(四)强制措施法律文书复印件;
(五)会见笔录;
(六)律师收集的证据材料;
(七)集体讨论记录;
(八)辩护意见;
(九)起诉意见书或撤销案件决定书;
(十)法律援助案件结案报告表(原件);
(十一)需要入卷归档的其他材料。
其中
(六)、(七)项材料为可选择项,如无相关材料,无需归档。
二、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援助通知辩护案件归档含以下材料:
(一)通知辩护公函;
(二)起诉意见书;
(三)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原件);
(四)委托代理/辩护协议;
(五)会见笔录;
(六)阅卷笔录及有关证据材料复印件;
(七)收集、调取证据申请书或证据材料;
(八)集体讨论记录;
(九)辩护意见;
(十)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或者撤销案件决定书;
(十一)法律援助案件结案报告表(原件);
(十二)需要入卷归档的其他材料。
其中
(七)、(八)项材料为可选择项,如无相关材料,无需归档。
三、人民法院通知强制医疗代理的案件按刑事类案件归档。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公函应作为案卷必备材料入卷归档。
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转交的法律援助申请按《重庆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第五、六、八条规定归档。
五、集团案件按一案一号编号,可根据归档材料情况合并装卷,不同案号但材料相同的,在合并装卷时只归档保存一份。
第四篇:法律援助人员工作制度
法律援助人员工作制度
一、法律援助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按时到岗值班,认真、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依法解答受援人法律问题,认真登录《法律援助来信来访登记本》和网站信息登录,并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服务问卷调查》。
二、法律援助人员对受援对象,应及时上报。街道法律援助站认为可以受理时,开具《联系单》与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系,由区法律援助中心统一立案并指定援助代理人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人员对所代理的援助案件,应认真负责,依法办案。结案后,应及时按卷宗要求整理装卷,统一交区法律援助中心存档。
四、法律援助人员要保守国家机密及委托人的个人隐私。
五、法律援助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援助事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费用、报酬、财物或可能产生的其他利益。
六、法律援助人员一般不得直接收执受援人的正本资料、原始证据。但确需收执,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材料不遭灭失。材料保管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那仁和布克牧场
2011年
第五篇:河南省2014执(从)业药师继续教育
药品风险管理与药物警戒
药品风险管理
华源欣弗事件: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用(欣弗)有效期内染菌导致多人注射后死亡(违反规定变更灭菌生产工艺) 上海华联甲氨喋啶混入尾料长春新碱导致部分白血病患儿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
“药品安全”是一相对的概念,任何药品的使用都可能存在风险
上市前药品评价存在局限性
批准上市的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论,基于上市前在规定适应证下对目标人群的效益大于风险的评论结论
上市前药品临床试验受试者样本量小、暴露时间相对短 受试样本在年龄、性别和种族上存在局限性
有关并发症、联合用药对用药效应的影响信息十分有限
药品在真实用药条件下、大范围人群应用时,可能发现特异质人群的高风险以及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实际或潜在药品风险。
药品注册管理
最大程度地预知风险的内涵(风险的性质、危害的程度、发生的条件、发展的趋势)
评估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风险/效益比的可接受性
当风险/效益小于1时,药品被准予上市是有条件的一这些条件可以理解为最初的关于产品的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目前最经济的药品上市后重要的负险管理手段,是药品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早期获取药品安全信号的唯一途径,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基础。
信号发现
未上市药品信号发现:药品审评前所做的临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所发现的不良反应。如某试验组,临床试验揭盲后,显示药品严重不良反应,肝损害。已上市药品信号发现:ADR主动报告系统。
风险评估
现场调查
确定风险
寻找原因
风险控制
药物警戒概念的提出,就是基于对药品可能潜在的各种风险隐患进行控制,是对药品从设计、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警戒,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内涵和外延的延伸。
药物警戒的范围
对临床前安全性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再评价 新药临床期间不良反应的分析和评估
不合格药品
用药错误
缺少药物功效报告
在科学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扩大适应症用药 急慢性中毒病例报告
药品致死率估计
药物滥用与误用
与化学药品、其他药品以及食品合并使用时不良的相互作用
药物警戒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上市前:药物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研究
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非预期的缺陷、质量问题监测、药物依赖型和滥用监测、药物中毒监测
药物警戒的目的 药物使用、认知方面:
在用药和所有与医疗及辅助治疗相关方面来改善对患者的护理与安全性
提高与用药有关的公众健康和安全
致力于药品效益、危害、有效性和风险的评估,促进安全、合理和更有效的用药
促进对药物警戒的认识、教育和临床训练以及与医务人员和公众有效的交流
研究、制度方面;
发现未知(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检测已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确定风险因素,探索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对药品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FDA风险管理模式药物警戒的意义 FDA上市前风险评估:上市前指南
FDA上市后风险评估:药物警戒规范与药物流行病学评估(药物警戒指南)
开发和使用风险最小化行动计划 药物警戒与药品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药物警戒与药品风险管理密切关系 共性日都贯穿于药物发展的始终,即从药物设计到药品上市使用全过程
药物警戒是药品风险管理的手段,药品风险管理手段主要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来发现和挖掘,药品安全风险信号—信号发现,对风险信号进行风险分析评价,风险评估,从而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近来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对于由被动到主动监测方法的需求,从而需要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的安全性管理。中国的安全管理需要来自SFDA、企业、学术界以及公众的一致努力。
临床试验中对科学的奉献
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中坚持基于发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