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
关于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 “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要求,深刻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体制,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到2020年,分批培育创建20个市级特色小镇,争创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0个左右。鼓励各县(市、区)培育发展县级特色小镇,原则上都要创成一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
(一)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按照产业发展“特而强”的要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和支柱,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1—
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坚持区域规划科学化。按照区域规划“融而优”的要求,立足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小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生态规划,突出功能集成,多规合一,合理界定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发展区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空间。
(三)坚持建设形态风格化。按照建设形态“精而美”的要求,充分体现小镇个性、内涵、魅力,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产业要有竞争力,文化要有传承力,建筑要有亲和力,生态要有自然力,体现区域差异性,形成“一镇一风格”。
(四)坚持功能建设集聚化。按照功能叠加“聚而合”的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建设高端、现代、引领发展的功能配套,打造高端的创新创业平台、现代的公共服务平台、引领发展的展示服务平台,提高资源要素吸附能力。
(五)坚持运作方式多元化。按照制度供给“活而新”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特色小镇,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作平台,营造支持小镇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重点任务
—2—
1、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重点打造产业小镇和旅游风情小镇。产业小镇重点聚焦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类产业。构建小镇大产业,每个小镇精准定位一个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旅游风情小镇依托我市独特的特色文化、历史遗存、乡土民俗、自然风光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推进特色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旅游品牌线路,打造全省旅游发展新亮点。
2、优化小镇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原则上特色小镇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园区或小城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严格划定小镇边界,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申报范围内规划建设用地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
3、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有机整合小镇内外的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注重小镇的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以
—3—
及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加强特色小镇道路绿化、生态隔离带、绿道绿廊和片林建设,构建“河林田湖共同体”系统生态格局,加强园林绿化、景点雕塑、旅游设施建设,营造功能齐全、亲水近绿的秀美风光,加强小镇人文精神塑造,打造独特景观文化,形成镇在景中、景在镇中的“高颜值”精品小镇。
4、彰显创新创业特色。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5、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特色小镇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小镇综合承载能力,所有特色小镇要按照3A级以上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服务功能标准规划建设。完善内部路网,打通外部交通连廊,提高特色小镇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供水设施建设,实现特色小镇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全覆盖。完善电力、燃气设施,推进集中供气、集中供热或新能源供热。加大特色小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网络提速降费,—4—
提高宽带普及率,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合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
6、强化重大项目投入。明确特色小镇建设主体,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和建设需求,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吸引央企、民企、外资等各类主体投入到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来,社会资本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谋划一批重点产业建设项目。3-5年内,新兴产业主导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类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创意创业、文化旅游、历史经典类的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主导产业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70%,第一年完成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以上投资均不含住宅项目。
三、创建程序
(一)组织申报。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对各地不平均分配名额,创建工作由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负责实施。市级特色小镇创建通知发放后,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发展实际,及时组织申报。申报方案做到“八明确”,即明确创建类型、四至范围、主导产业、功能定位、投资
—5—
主体、投资规模、推进机制、建设计划等,附概念性规划。同时提交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图、功能规划和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等,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
(二)分批审核。收到创建申请后,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专家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认证,分批对各特色小镇创建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创建建议名单,经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予以公布。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申报对象,原则上在市级特色小镇中择优产生。
(三)考核管理。加强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体系。对创建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年度考核合格的特色小镇兑现相应扶持政策,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市级特色小镇予以退出。开展特色小镇评选活动,在考核达标小镇中评出优秀特色小镇。
(四)验收命名。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培育,如期完成各项建设目标的特色小镇,经当地政府初验合格后,向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验收,报经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以市政府名义公布市级特色小镇名单。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命名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政策支持
(一)加强用地保障。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6—
要求,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经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等新业态产业,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后需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若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要求,可依法划拨供地。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特色产业项目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依法先行办理供地手续。
(二)强化财政扶持。对如期完成创建任务、经市验收合格并正式命名的大市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由市级财政补助500万元。为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对大市区列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市级财政采取预补助方式,前两年每年预拨付200万元,剩余部分待验收合格后拨付到位。对列入市创建名单,但3年内未能创建成功的特色小镇,收回补助资金。对大市区范围内创成国家级、省级的特色小镇,由市里再另行给予适当奖励。积极探索市县联动成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和特色小镇发展基金,综合运用补助、贴息、奖励等手段支持特色小镇引入各类基金、发行债券以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
(三)加大金融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模式,—7—
发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同作用,以市场化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建设。支持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用于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和省各类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申请长期低息贷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到特色小镇增设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探索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鼓励保险和证券机构通过债券、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投资。
(四)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特色小镇在各项改革中先行先试,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审批新机制、土地供应新模式。加大高端人才的招引力度,特色小镇引进的各类人才优先享受各项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具体工作由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组织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地要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定期上报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8—
(二)落实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是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培育计划,切不可政府大包大揽、一哄而上。要制定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组织编排重点项目,完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制定完善具体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服务机制,积极指导相关工作推行。
(三)加强督查推进。建立特色小镇联络员工作交流制度、统计报送制度和监测评估机制,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统计局建立特色小镇统计指标体系,采取季度通报和年度考核的办法,对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开展统一监测。强化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特色小镇创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
第二篇: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
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
一是制定明确的创建要求。
培育特色小镇,关键是牢固抓住特色小镇的定位。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而是培育新经济的新载体。产业定位方面,特色小镇要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历史经典等产业,明确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建设空间方面,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X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X平方公里左右。功能集成方面,特色小镇注重宜居、宜业、宜游的有机融合,具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注重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合理保护和开发。项目投资方面,在主攻产业内谋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原则上X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X亿元,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X亿元;市级特色小镇原则上X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X亿元(不含住宅项目),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X亿元;投资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占比不低于X%。总之,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小而美”。二是拓宽丰富的融资渠道。
创建期间,支持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各类省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市PPP融资支持基金等。支持特色小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特色小镇内旧村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三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单纯依靠政府,会出现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全部依靠市场又会产生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因此,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建设主体,鼓励由特色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或行业协会商会牵头,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平台。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做好市场运行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四是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
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应布局到同类特色小镇,增强特色产业集聚度。优先推荐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土地指标支持。国家相关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国家和省相关改革试点政策,特色小镇优先实施;鼓励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各项改革中先行先试。特色小镇引进人才享受《X市人才引进政策》所规定的各项政策。第三篇:区县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情况报告
区县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情况报告
特色小镇是我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自X年省、市启动建设特色小镇以来,我区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健机制、出政策、定方案、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全区有X个小镇列入省、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名单,产业涉及旅游、健康、金融、时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和X、花木等历史经典产业。其中,省级特色小镇X个,X小镇、X小镇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单位,X小镇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单位,省级特色小镇数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并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今年X小镇新增申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目前已通过省级实地初审,正在进行省级部门联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所做工作。X.深入谋划,精心设计。前期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特色小镇规划“必须高起点、准定位、领未来、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多功能叠加”的创建目标,积极借智借力,聘请了X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对全区特色小镇进行高起点、高水准的概念性规划编制和设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关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规划汇报,进行规划论证。各个小镇也根据创建工作实际进展和项目引入情况,适时优化完善规划内容,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目前,X个小镇的概念性规划均已基本定稿,X小镇、漓渚花木小镇详规已经编制完成,其余小镇详规正在抓紧编制中,规划面积共计约X平方公里。
X.重抓项目,强化投入。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是基础,投入是关键。X-X年全区X个特色小镇计划安排项目X余个,计划总投资X亿元。X年各小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其中,国有投资X.X亿元、非国有投资X.X亿元。X年各小镇计划安排项目共X个,当年计划投资逾X亿元。目前,X一期,X一期,X小镇的小镇客厅等项目已建成投用;X小镇东方山水二期、X小镇绿色大数据产业园、X小镇印染产业集聚三期等项目今年已开工建设;X小镇年产X万吨X包装物流自动化项目、书法小镇兰亭休闲文化度假村、养生小镇裸心谷休闲度假村、X时尚小镇小镇客厅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X.健全机制,扎实推进。为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我区每年年初制定下达区级特色小镇工作指导计划,X个小镇也分别制定工作计划,成立规划招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宣传推介等工作小组,形成区镇联动、全面推进的工作合力。今年各小镇还排定了工作任务清单,将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分解到月、落实到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同时,抓紧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工作推进会,交流亮点特色,协调困难问题;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按季度对小镇整体推进、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通报,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确保培育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X.宣传推介,提升名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对我区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小镇LOGO,举办中国·XX小镇“X文化论坛”、XX节X新品发布会、X节、漓渚兰花节等节庆活动,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小镇建设,不断扩大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X年以X小镇、酷玩小镇、书法小镇为主共接待了各地各部门考察团X多批次,游客约X万人次。中央、省市区媒体多次对我区小镇进行采访报道,小镇建设得到了中财办、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X.突出重点,招商引智。紧扣小镇定位、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积极开展资源对接、产业招商和人才引育,一大批优质项目纷纷签约落户。X小镇与精工集团等签订了投资X
亿元的XX产业基地及文化旅游项目,与会稽山酒业签订了投资X.X亿元的会稽山集聚搬迁项目;智汇小镇与盘古数据签订了投资X亿元的绿色大数据产业园项目;酷玩小镇与上海华昌集团签订了投资X亿元的东方山水二期项目;基金小镇与亿咖通科技签订了投资X亿元的亿咖通汽车智能系统项目;兰亭文创工艺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中。另外,X小镇、蓝印时尚小镇分别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X树人大学XX学院、高端纺织印染研究院,致力于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高端人才、应用专才的培养集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X.建设时间趋紧。根据省定方案,今年是特色小镇三年建设期的最后一年。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普遍反映三年建设时间明显偏紧。从省里发文到各地实际启动已是X年X月份,而小镇规划编制、论证、申报以及项目招商、论证、审批、落地等前期工作需耗费较长时间。同时,省定投资要求也较高,三年投资须X-X亿元(不含房地产),按核心建设区X平方公里摊算,投资强度在X-X万元/亩,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X.进度差异较大。从区内看,X个小镇培育创建进度差距明显。一方面总体进度较慢,与省里创建要求有较大距离;另一方面梯队分化明显,财政实力较强、项目投资较多的小镇,形象初步显现,而财力弱、项目少的小镇,进度明显落后。从区外看,贵州茅台酒镇、余杭梦想小镇、龙游红木小镇等优秀小镇由于基础好、特色强,早起步、善运营,已成为行业标杆。相比而言,我区小镇尚处在培育阶段,进度差距不小。
X.要素保障不足。在土地方面,近年来我区每年建设用地指标总量严重不足,用地指标难以充分保障特色小镇项目的落地需求,导致部分小镇出现“镇街等签约、项目等土地”的现象。在资金方面,传统融资模式无法适应小镇高投入、长周期、宽领域的投资要求,部分特色小镇以镇一级作为创建主体之一或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在财力保障上略显不足,影响建设进度。
X.体制机制偏弱。一是主体多元化。个别小镇由于情况特殊,工作界面尚未厘清,增加了难度甚至形成障碍。如X小镇规划市控,推进迟缓,保牌较难;X小镇“一镇两片”模式存在协调困难;酷玩小镇、X小镇、基金小镇建设涉及镇街和平台,职责分工、沟通协调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二是政府主导多。在缺乏类似乌镇的中青旅这种统一投资运营主体情况下,我们小镇创建政府主导较多,甚至变成政府主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年是特色小镇三年建设周期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我们将紧扣“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小镇创建导向,进一步找准定位、细化工作、强化举措、全力推进,争取量质并举,争获更多奖励,争创全省一流。重点是抓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X.重抓项目进度。一是明确任务要求。按照X年X区特色小镇工作计划,分类分批推进X个小镇建设项目,确保今年完成X亿元的市对区小镇投资考核任务,全面完成各小镇的三年建设投资任务,产业类投资比在X%以上,达到或超过省市验收要求。二是加快建设进度。督促各小镇细化落实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挂图作战、抢抓进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对已开工、续建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快进度;对已签约未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强督促,尽快开工;对意向招商项目,由一把手亲自对接,确保签约落地。三是加强项目入库、统计等基础工作。
X.全力争牌创优。今年,围绕“保牌、争牌、创优”的工作目标,一是全力抓保牌。确保已列入省级培育创建名单的小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争创一个省级示范小镇。二是全力抓争牌。全力以赴做好X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工作。目前,蓝印时尚小镇申报省级第三批培育创建名单已进入最后一关,即将通过省发改委主任会议审议揭榜。我们将重点关注动态进展,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全力争取列入第三批名单。三是全力抓创优。积极借鉴国内外知名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经验,立足定位、聚焦特色、致力标杆,深入谋划小镇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抓手,努力争创全省一流小镇。
X.加快全域改造。一是实施全域景区化改造。按照至少XA级、参照XA级的景区标准,部署开展X个小镇的全域景区化改造工作,重点抓好小镇域内企业、工厂去工业化和工业旅游改造,以及小镇外围和红线范围的景区改造,切实做好游线设计、设施配套、景点串联、节会推介、智慧旅游等工作,争取在年底前见到成效。二是注重小镇特色塑造。围绕“主题、功能、空间”三大环节,深化完善小镇规划设计,深度挖掘小镇特色活力和人文内涵,做深做足小镇特色文章,不断彰显独特魅力。三是加快小镇客厅建设。抓紧推进酷玩小镇客厅的规划建设,蓝印时尚小镇客厅力争在年底前建成投用。
X.理顺体制机制。一是理顺市与区、镇街与平台的协调关系。对于“跨区联创”、“两级管理”问题,积极向上汇报,尽早明确市区两级工作界面和分工侧重;对于镇街和平台“双重管理”问题,抓紧衔接协调,尽早明确所属镇街和属地平台的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二是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协作关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政府着重做好规划编制、政策引导、基础配套、要素保障、生态保护等工作,企业着重做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效益创造等工作。三是探索引入新的创建模式。借鉴乌镇等模式将小镇开发运营权交由民营企业负责,真正实行一体化、市场化运作。
X.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根据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需要,作专题项目用地申报、协调,切实保障用地需求;积极争取X小镇、酷玩小镇项目的省级土地指标补助。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交流进展,及时解决问题。加大信息通报力度,以《特色小镇建设专刊》形式对小镇建设情况进行定期通报,适时提请区人大进行督查指导。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创建等级、培育阶段、产业定位,制定差异化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组织开展“镇银”融资对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着力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篇: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
江西省特色小镇创建流程如下:
第一步:组织申报
1.申报范围:建制镇(不含城关镇)、创新创业平台
2.申报时间:
17、18年4月底集中申报
3.申报数量:
17、18年合计公布60个左右
4.申报方式:
17、18年4月底汇总上报各县申报材料,省直部门确定申报条件和评选程序
第二步:日常运行
1.县级政府为主: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编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项目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统计数据审核数据上报
2.企业为主:项目建设推进
第三步:动态监管
1.建立省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2.统一监测省特色小镇建设名单,观察名单(半通报、考核)1
特色小镇规划 | http://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3.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特色小镇(以统计数据、项目推进情况为依据)第四步:联动指导
1.省(负责前期辅导、协调指导、日常督查和协调政策落实)2.市(负责特色小镇规划、申报建设等工作的督促和指导)3.县(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第五步:期末验收
1.实地查看(2020年底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实地查看)2.审议(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验收意见,具体验收)2
特色小镇规划 | http://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五篇:教育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规定,**镇党委政府认真研读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建设要义,积极谋划小镇建设,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 加强指导
特色小镇是多种功能叠加重要平台,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为确保教育特色小镇健康有序顺利的推进,**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和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文化招商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文化资源整合办公室、综合协调办公室等部门。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二、高起点高标准 绘蓝图
“兵马未动”规划先行,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镇区做出控规与祥规图。邀请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对小镇产业规划与产业布局做课题研究与资源对接。确保规划权威性,力戒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学习借鉴 弯道超越
**教育特色小镇自启动创建以来,咬定目标,明思路、明家底、明路径,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先后到安徽毛坦厂中学、江苏殷村职教小镇考察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消化吸收,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崛起。
四、咬定目标 真抓实干
自特色小镇创建以来,**镇党委政府敢于担当,勇于亮剑,以问题问导向,以短板为抓手,多个瓶颈的难题一一破解。1、为大缓解大班额问题,收储华泰工具厂东临**实小7000多平米土地,计划建设60间教室教学综合楼,预计2019年暑假可投入使用。2、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目标不改,初心不忘。统筹协调20亩教育用地,用于建设15轨45个班级的第二中心幼儿园,也将于2019年暑假迎接新生。**镇中心中学北校区投入830万元建设学生餐厅、宿舍楼,目前已开始建设,预计2018年暑假可投入使用。
五、优化环境 提升承载力
2017年铺设自来水7500米,燃气管道 9600米,新建、改建下水道21000米,改建、新建镇区道路65000平方米,亮化工程安装路灯580盏。新植道路、绿化6000平方米,更换门头字号8000平方米,绘画文化墙2400 平方米,累计总投资 1.3亿元。
六、加大招引 补短板
针对**学前教育、国际教育的不足,招引优质教育资源的进入既是对不足的弥补又是对现有资源的提升。现正与上海昊禾教育科技集团、徐州幼教集团、加拿大瑞廉学校积极洽谈,其中瑞廉学校中方代表已实地考察我镇,表示将尽快促成项目落地。
七、困难与问题
(一)建议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推动。
(二)第二实验小学、高中师生公寓用地指标没有解决。
(三)教育特色小镇建设资金及其他解决方法路径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