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

时间:2019-05-13 23: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

第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

kunming.offcn.com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

然性推理问题

逻辑判断是很多同学在行测考试中久攻不下的内容,尤其是在遇到篇幅较多,条件关系复杂的必然性推理题目时更是容易头痛,逻辑判断这个大的题型下,掌握好必然性推理的方法,不仅事半功倍还会增加做题的趣味性,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哦,接下来昆明中公教育就通过下面这道题目看一下怎么解决吧。

【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

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 B.全队都达标了 C.省运会冠军达标 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

首先我们先确定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分析三位教授的发言存在什么关联,首先张教练说没有人达标,孙教练说有人能达标,他们两人的发言呈矛盾关系。

在发现这对矛盾后,我们可知张教练和孙教练说的话肯定是必然有一个为真。而题干告诉我们只有一位教练预测正确,我们就得知王教练的预测是不正确的。那其预测的矛盾就会是真的。那么省运会冠军且国家队队员不达标为真。

最后对照答案我们可以知道D选项,国家队队员未达标,正确。

一、分析题干力量大

各位同学,我们在做题时要先读清楚题目,有几个人说的正确几个人说的不正确,不能直接看题干而忽视了问题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要对题目中各个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有推出关系,矛盾关系,上下反对关系的内容,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信息连成一个网络。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接下来的解题。

二、抓住矛盾信息多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kunming.offcn.com

在试题中矛盾关系是出现次数最多,也是最好的帮手,通过矛盾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得出这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条件的真假性关系,还能给其他的条件一些提示。正如这道题正是由于矛盾,得出了其他条件的真假性,从而快速解题。

三、抓住一个就成功

很多同学喜欢在做题时刨根问底,但是我们每次都可以通过题干推出所有条件的真假性吗?正如这道题一样,其实是推不出的,因为我们只知道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没有达标,但是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人是否达标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在考试中也是这样,我们有些时候是可以求出所有的信息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我们只能得到部分信息,但是只要答案中已经给出了较为合适的选项,大家也要勇敢的选择,以免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耽误正常考试哦。

相信大家在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可以找到必然性推理的趣味,可以对大家关于逻辑判断必然性推理的做答上有所帮助,同时,昆明中公教育还会在后期继续发布相关技能贴为大家的其他部分内容的做答进行解析,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公教育哦。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昆明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解题四项基本原则

判断推理解题四项基本原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分为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四个部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一般考察35-40道题,题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占到了近三分之一,所以对于判断推理部分的备考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而这其中逻辑判断是整个判断推理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考察难度还是所占分数,都足以让考生对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进行钻研。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题干设置比较简单,考察的知识点也多与常识相关,故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行测考试中,可以稳定拿分的题型。至于图形推理类的题目属于题目难度不大,但是考察的规律较多,需要通过大量的题目来对规律进行熟悉。

对于判断推理,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困惑,觉得判断推理部分的题目有很大的难度,无论是解题效率还是解题的正确率都很难有所突破。其实判断推理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题目,并且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接下来专家就给各位考生介绍一些在解判断推理题目中常用到的一些解题原则。

一、不主观原则

判断推理的题目是一种相对来讲较为严谨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切忌随意的代入自己的主观判断。答案的得出要以题干中的内容为依据,随意加入的主观推测会偏离出题人的本意,尤其是在逻辑推理的题目,更是一种客观且严谨的题型,尤其要注意不主观原则。

例:

“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 A.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

B.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 C.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

D.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

【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是“由此”后面的内容,其依据是“结果显示”后面的内容。题干论证为:“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闪婚夫妻在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B项所提供的数据说明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最多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 30%,则根据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作为调查对象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即通过驳斥论据的科学性来削弱结论。A项偷换了概念,“离婚最快”与“离婚比例”不是一个概念;C项“感情融洽”不代表“不会离婚”,不能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进行主观推测。D项恋爱时间过长是比闪婚更重要的原因也不能代表闪婚不是重要原因。故都可排除。

二、就题论题原则

在逻辑题中,答案的得出一定是与题干能构建起立联系的,也就是我们的解题思路要就题论题,不要脱离题目或者说过度的探索题干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不是题目中所要考察或者说探讨的问题,我们最终选出的选项应该是能够直接与题干中所说的内容建立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起联系的,即为就题论题原则。

例:

一只兔子没命地狂奔,路遇狼。狼说,你跑那么急干嘛?兔子说,他们要逮住我,给我钉掌。狼说,他们要逮住钉掌的是骆驼,而不是你。兔子说,他们要是逮住我钉了掌,你看我还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骆驼。

下列哪一项最能支持兔子的观点? A.兔子一旦钉了掌就变成了骆驼 B.人一旦被冤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C.赵高指鹿为马

D.兔子终究是兔子,不是骆驼

【答案】A。解析:兔子说:他们要是逮住了我钉了账,你看我还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骆驼。意思为如果钉了掌,那就是骆驼了,股A项与其表述一致。BC项说到了人的情况,是更深层次的内容,但是和题干论述的问题并没有关联,没有做到就题论题,故都可排除。D项虽说说到了兔子骆驼,但是意思与题干不完全一致,故排除。

三、不纠结原则

在做定义判断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选项中有一个很强的干扰项混淆大家,这就要求考生能够迅速准确的抓住关键词进行快速的判断,不要过于纠结。被其中迷惑项干扰,将不是关键信息的内容添加到解题中从而造成自己的困扰,也就是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尤其是判断推理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之间的关键词的匹配。切忌想太多,坚持不纠结原则。

例:

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A.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愤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B.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C.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D.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人群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答案】D。解析:偶然防卫最核心的要点是“主观上以非法侵害为目的,客观上起到了防卫的效果”,D项中甲的溺水身亡明显不是由乙引起的,而是围观群众造成的,明显与题干的表述无关,故不属于偶然防卫。而ABC都没有明显问题,故选D。

四、相对最优原则

当有多个选项都符合题干中问题要求的时候,不能盲目或者随意的进行选择,而是要对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与这些选项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几个选项中有明显差别的地方,讲差异带回到题干中,看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到底与哪个选项表述更为接近则为正确选项。或者看哪一个选项符合题干中的要点较多,即为最优选项。

例: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贵州省某山区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该地区村民被迁往他乡 B.几百年前,中原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争,整体迁到南方,成为客家人 C.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为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移居山外 D.张三的父母家住三峡库区,由于修水库,其父母将家产变卖,来到上海与张三一起居住

【答案】A。解析:生态移民的定义要点是:①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使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②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③ 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B项躲避战争不符合①②;D项只是张三的父母迁出,而不是整体迁移,不符合③;AC两项的原因都符合题干,但是C项是当地村民自己决定移居山外的,而A项是村民被迁往他乡,所以A项更为符合。

专家认为,如果广大考生能够在平时练习时熟练的掌握、运用这些原则,则在考试中必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一举成公。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第三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猜题技巧(定稿)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猜题技巧

很多同学对逻辑判断部分吐槽不断,觉得必然性推理部分不学不会,学了费劲,而可能性推理是出题量越来越大,但学了也不会,准确率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今天,中公网校专家就给大家讲一下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技巧。

可能性推理,虽然看上去和片段阅读长得很像,但本质是逻辑题。故此,解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尺度,就是不能靠语感,要靠分析。那么我们解可能性推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他们内部的逻辑关系。而逻辑推理当中,不管主题怎么变,内容怎么变,推理的形式一定是论据——结论。如何找到论据和结论也就成了我们解题的成功关键。我们只要找到了片段中的论据和结论部分,基本上一道逻辑题目已经解出来一大半了, 也就是说即使一道题讲的什么没看懂,只要牢牢地抓住论据和结论,找到与论据、结论相关度最高的选项,基本上也是十蒙八准的。

首先结论很明显,就是主观得出的一个断定观点,所以当题干中出现 “由此”、“因此”、“某某认为”等表达观点的提示词,就标志着结论来了。当我们找到结论后,下一步就是去寻找论据。除了结论之外,一段文字会包含很多的文字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非对我们都有用,所以一定要筛选出有用的论据部分。论据也就是说得出这个结论的事实依据。所以,在结论以外的部分,哪一句跟结论有关,哪句就是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其他的都是为了迷惑大家。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举例说明:

例1.科学家对发掘于埃塞俄比亚哈达尔遗址的南方古猿足骨的第4根跖骨化石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他们据此认为,人类的祖先早在320万年前就开始像现代人一样用双脚行走中公教育版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只有分析第4根跖骨化石,才能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B.只有南方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

C.只有具有定性的弓形足,才能使用双脚行走

D.只有使用双脚行走,才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答案】:D

【中公解析】:根据刚才的分析,很显然“他们据此认为”是主观观点,也就是说“人类用双脚行走”为这段推理的结论。那么此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往前面寻找会发现,是因为发现了“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所以此句为论据。此题的论证结构为:有定型的弓形足——直立行走。那么显然我们支持这个论证,就要加强论据、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一定是在C、D之间选择。再根据论证中,想要由弓形足一定能够得出直立行走,所以D项的表述更为有力,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上面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告诉考生在拿到一道可能性推理题目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找到论据、结论,然后在选项中寻找和论据结论中有关联的选项,此题是加强型题目,我们就需要在论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建立有了弓形足就一定是直立行走这样一个联系,就可以直指D选项了。

刚才这道题目比较简短、直接,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依然是一道可能性推理加强型的题目:

例2.美国睡眠专家设计了一项测试,让志愿者在睡眠实验室里连续度过13个夜晚,关4个夜晚,志愿者毎晚能睡足8小时;接下来6天,他们的睡眠时间缩短至毎晚6小时;最后 3个晚上,志愿者出现“补觉”现象,每天要睡10小时,测试结果显示,持续几天睡眠不足后,志愿者各反应速度变慢。补觉后,虽然感觉头脑清醒一些,但仍行动迟缓、笨拙。由此可见,连续工作一周、睡眠不足后,用3个晚上补觉可以改善困倦的状况,但是不能改善缺觉对认知功能造成的累积影响中.公教育版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很多志愿者难以适应睡眠实验室的环境,晚上经常做梦

B.志愿者平时习惯的睡眠时间不等,平均睡眠时间为每晚6小时

C.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大脑功能扫描,发现大脑结构并无明显异常

D.补觉后让志愿者进行反应灵敏度测试,多数人的灵敏度明显低于平时

【答案】D

【中公解析】由题干中的“由此可见”可以得到本文的论点是“睡眠不足后补觉不能改善缺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依据此论点我们可以找到“补觉后仍行动迟缓、笨拙”为此结论的理论依据,故此推理为:补觉后仍行动迟缓、笨拙——补觉不能改善认知功能。根据我们总结出来的推理关系,可以发现与补觉和认知能力都有关的选项只有D,所以此题的答案也为D。

【点评】这道题在上道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因为论据和结论实际上都是在论证缺觉和认知能力的关系,我们只要找到这一个关键点依然可以迅速找出正确选项。

以上两道题目帮助同学们梳理了如何解可能性推理题目中的加强型,实际上削弱型也是同一个道理,下面再来看一个例题:

例3.某研究机构耗时9年,追踪调查6.3万名健康人士的饮食习惯,包括肉的消费量、肉类烹调方式以及肉类煮熟的程度等。研究小组按食用烤肉的量多少把研究对象分为5组,截至研究结束时,共有208人患上胰腺癌,他们大多集中在烤肉食用量最高的两组。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大量食用烤肉更容易患胰腺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表明,父母若有一人患胰腺癌,子女患该病的几率将提高30%

B.研究显示,长期食用煮食肉类和长期食用烤肉的人群相比,患胰腺癌的比例相当

C.调查数据表明,大量食用烤肉的人有98%都喜欢一边喝啤酒一边吃烤肉,并且常常熬夜

D.该研究中偏好半熟烤肉的人罹患胰腺癌的比例比偏好全熟烤肉的人高约60%

【答案】C

【中公解析】此题首先可以找到结论是“大量使用烤肉更容易患胰腺癌”,因为文中已经清晰标明“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文中其他部分跟此结论有关的是:“患癌的大部分集中在烤肉食用量最高的两组”。所以,此段文字的关系应为:患癌的大部分烤肉使用量大——大量使用烤肉容易患癌。本题是削弱型题目,所以比较四个选项,我们会发现,只有C选项和推出关系中的要点 “大量食用”以及“患癌”有关系,并且C选项是切断了大量食用和患癌之间的联系,表明了是由于别的原因引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关系推理法中的“另有他因”这一种削弱方法,所以本道题目选择C选项。

【点评】在可能性推理中,削弱的方式比加强更为复杂、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找到论据、结论,切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能够削弱的选项。当然,为了更好地解题,同学们也需要学习诸如“因果关系”“类比推理”“枚举归纳”等多种常见的典型论证模型。

以上,中公网校专家为大家介绍了如何解决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这类型的题目,好的方法还需要实践指导,所以同学们要运用以上方法多解题,多分析题干,反复分析同一道复杂题干来锻炼自己找到论据、结论的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第四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随着2018年的到来,许多考生都先后踏入了备战省考的行列。的确相对于国考,省考的难度总体有所降低,针对于所考省份相应的题型特点也更加明确,招考条件及岗位更匹配本省的考生特点,所以每年四月份的省考都是众多考生的主要目标。行测一直是该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种题型。在这其中,判断推理鉴于其规律性强、方法性强的特点,往往是考生们的必争题型。这也提示了广大考生,在复习判断推理这部分题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学习与积累,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归类题型,逐项突破

根据每年的真题情况来看,判断推理这种题型里面,又下设了四种小题型,分别是: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这四个小题型因考试形式不同,题量会有所不同。并且四种题型所调用的往往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虽然同样是逻辑部分的题目,也应该首先将题型归类,根据题型的特点来逐项复习、逐项备战。

1.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就以往真题来看,每年共考察10道题目,技巧性突出。主要分为必然性推理及可能性推理的考察。在这其中,必然性推理各位考生需要重点复习假言命题的内容,对于题干中表述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推出关系,应以准确表达。尤其是需要注意结合逆否命题及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这两个知识点往往是联合进行考察的。对于可能性推理,各位考生更应该重点把握。尤其在2017年真题中,10道题目中有9道题目都是针对可能性推理进行考察的。特别是加强型、削弱型的题目,更是重中之重。各位考生须明确题干的论证方式,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思路之后,再从选项中逐一筛选。

2.图形推理

就14-17年真题情况看,图形推理共考察5道题目,常考点广泛,考生切不可掉以轻心。题量虽然比其他题型较少,但是鉴于图形推理题目本身考点繁多,题目考察方式多元,所以 考生复习中尤其

要注意对常考点的把握。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图形推理本身考察各位考生的敏感性,所以建议前期复习时,一定要每天通过10-20道题目训练,来提升这种敏感性。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在往年考试中每年都占10道题目,题型以二项式、三项式、括号式为主,基本没有考察四项式。考生在复习类比推理时,千万不可只是一味造句排除。因为题目中虽然给出的词汇具有一定联系,往往可以造句,但是一味造句只会模糊词项间关系,造成错误。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从常考点两大关系、两大常识出发,来进行具体思考。两大关系即逻辑关系、言语关系;两大常识即经验常识、理论常识。

4.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在每年考试中都考察10道题目。鉴于定义判断这种题目会涉及多项学科,所以考生也可以广泛阅读这些学科材料,前期多加了解,方便进行选择。尤其是针对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是三年来每年都会涉及的学科,此外,对于心理学、犯罪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等知识也要予以注意。往往是针对单定义考察居多,多定义以2个、3个定义为主,基本不涉及4个定义以上的考察。

二.巧用真题,举一反三

真题是考生备考的主要内容,更像是风向标给考生的复习指明方向。但是有很多考生在复习初期对于理论知识还不熟悉的时候就开始刷历年真题,这样非但不能高效利用真题,还反倒影响了后期全真模拟时候的做题情况。所以各位考生明确真题的重要性之后,一定要有计划的利用真题。

考生可以收集2012年-2017年真题,建议在备考前可以拿出一套往年真题来摸底,明确自己目前的大致情况,尤其对于各种题型要充分分析,明确弱点。之后再开始针对弱项题型专项突破,在专项学习中往往也是会碰到和真题考点一致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各位考生巧用真题、举一反三,此时可以从这套真题入手分析,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并对常考点予以标注。掌握考点再开始针对考点展开详细学习,了解这种题型的常考方式以及具体的理论知识。在临考还有一个月时,每十天拿出一套真

题进行巩固题型提升,在临考前三天,拿出2016年、2017年真题来进行最后的全真模拟。每次的真题都要认真总结错题情况,尤其是了解学习方法和技巧之后,更要知道自己出错的原因,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尤其是针对判断推理这种题型,每年在逻辑判断考试中必然性和可能性并重,所以考生更是要注重分析选项设错情况,对于可能性推理各种加强、削弱方式要明确是如何进行的。图形推理当中多考察类比型和顺推型题目,尤其是会针对对称性、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元素组成等考点进行展开。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些常考点入手,加强针对性训练。类比推理的二项式题目重点分析词项间关系,对于概念间关系、顺承关系、词义关系、语法关系、功能关系、加工关系等内容加强学习,三项式题目可以适当造句进行排除。定义判断中诸如法学、金融学等定义要注意分析定义的核心成分,对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定义要能够明确定义的主特征。更可以从真题的被定义项着手,由浅入深了解类似的定义内容。

【例】题目中考察“随意想象”这个定义,考生除了了解该定义以外,还可以从“想象”、“不随意想象”等具体内容入手,进行积累学习。

三.切忌无序,盲目题海

针对省考进行详细而明确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复习周期因人而异,但是考生必须针对自己的复习时间,制定详细的三轮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完成。建议第一轮复习以摸清考点为主,在复习备考初期,明确自己的薄弱项之后,归类题目特点,逐项深入学习。第二轮复习可以以题海为主,并加强做题时间的训练。争取将题目分组,每组规定固定时间。第三轮复习以全真演练为主,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归元心态,加强时间内容的把握。

总得来说,判断推理相对于其他题型具有更强的技巧性,相对来说需要一个完整而长期的具体学习。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解各个题型特点,认真准备。

中公教育专家最后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直

言命题

行测真题行测答案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题库模拟试题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跟着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栏目来了解一下吧。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拿下公务员!最新消息>>>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 公职类考试中必然性推理是必学内容,包括: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而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考试频率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直言命题的考试重点 ——矛盾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一、直言命题含义

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一般表示为:所有S是P。

二、矛盾关系

1、矛盾含义及意义 矛盾: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白色的矛盾是非白色,而不是黑色,在于黑色和白色在一起不能构成颜色的全集,所以白色和非白色是矛盾的。意义:永远一真一假

2、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所有是与有些非 ‚所有非与有些是 ƒ某个是与某个非

三、考查题型及解体方法

1、题干命题为真,求假

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找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

例如,所有男孩儿都是喜欢足球的,命题为真,下列选项一定为假的是?正确答案就是有的男孩儿不是喜欢足球的,就可以了。

2、真假话问题

题型以真假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矛盾做题。例如,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答案】C。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故答案选C。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8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12月10日 2018年国家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确认及缴费入口汇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10月30日至11月8日)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

下载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有趣的必然性推理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