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一、正确估价,充分肯定去年工作成绩
XX年,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目标,按照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求,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救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一口上下”的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成绩显著;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很好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还有慈善救助、住房救助、结对扶贫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广泛开展,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二是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去年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0大项,其中有许多与社会救助工作有关,到年底全部圆满完成。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超额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年底前,碧浪湖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150套廉租房全部建成;“星光计划”继续扎实推进,26个老年活动室建设圆满完成。三是重点难点工作有突破。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9%,提前完成省下达目标。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市共有173.4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筹集资金5452.64万元。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累计救助41807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45.39万元。还有市惠民医院的挂牌成立、各级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大病救助等,都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低保工作还须进一步完善,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建立低保对象红绿卡制度等,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力量和经费还没有完全到位,救助资源整合工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社会救助作为大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破难,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近几年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但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去年,市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全市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有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1.95%,说明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困难群体,要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解决市场化带来的差异和不公平问题。从这个趋势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创新破难为民服务,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如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破难,深化为民服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问题。在社会救助工作的理念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真正作为各级各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如何改变我们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方法,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政策上的衔接,从简单的零星社会救助,转变到按项目重点推进上,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社会救助工作的机制上,如何从原来的随意性救助向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度的长效服务转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不断探索。
三是完善体系建设,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各项制度也已基本到位。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时间不长,无论在政策制度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按照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如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上;在搭建基层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救助信息的畅通、共享,建立“一口上下”运行机制的探索上,还需要继续下功夫。二要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内容。在解决困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还要帮助解决医疗、教育、司法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从不同方面提供多种救助服务,加固社会“安全网”。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在继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精心部署,认真做好今年社会救助工作
今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目标任务很重,做好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抓好“九个救助”:一要强化认识救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二要落实责任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在加强资金、物资救助的同时,搞好生产自救,扩大救助网络工作平台,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完成好常规救助任务,又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创造亮点,形成特色。三要整合资源救助。在现有政府救助、社会性救助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构建完整有效的网络平台,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充分有效使用各种救助资源,确保社会救助不重复、不遗漏。四要营造氛围救助。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要加强宣传,抓典型抓示范,营造良好的救助工作氛围。五要带着感情救助。扶贫帮困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次思想升华,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高度,带着感情、充满真情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也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检验。六要实实在在救助。对明确的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任务,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对明确的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要一件件抓落实,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取信于民。七要不漏一人救助。对政策范围内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工作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深而又深,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八要健全机制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创新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努力构筑社会救助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九要夯实基础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县区、乡镇、街道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重点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富民惠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在完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和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
1.抓好基础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抓好基础是关键。去年我们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掌握了底数。在此基础上,今年要着力做好动态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随时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救助平台都建立了,但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继续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按照“六到位”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必需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把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群众观念强、工作得力的干部,充实到社会救助机构中来,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平台,使基层网络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2.抓好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市委、市政府又确定了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被列入的社会救助工作,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取信于民。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住房救助工作。继续实施廉租房制度,解决市区百户“双困户”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年内结顶。全面完成360户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医疗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健全合作医疗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切实缓解部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四是慈善超市建设。今年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和县区政府所在地的主要乡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慈善超市,为探索实物救助打好基础。另外,如继续推进示范老年活动室建设、实施法律援助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都要抓紧抓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我们必须抓紧抓好,但同时,还必须着眼于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健全协调机制。各级困难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加强政策、工作衔接和资源要素的配套。如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元旦春节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走访慰问等,办公室要积极参与,加强协调,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健全政策体系。三是健全督查机制。社会救助制度、政策的实施,关键要落实到为民解困这个基点。今年要组织对重点救助工作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抓进度,促落实,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水平。
第二篇: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一、正确估价,充分肯定去年工作成绩
2005年,全市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目标,按照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求,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会救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一口上下”的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成绩显著;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很好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还有慈善救助、住房救助、结对扶贫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广泛开展,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二是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去年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0大项,其中有许多与社会救助工作有关,到年底全部圆满完成。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超额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年底前,碧浪湖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150套廉租房全部建成;“星光计划”继续扎实推进,26个老年活动室建设圆满完成。三是重点难点工作有突破。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9%,提前完成省下达目标。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市共有173.4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筹集资金5452.64万元。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累计救助41807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45.39万元。还有市惠民医院的挂牌成立、各级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大病救助等,都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低保工作还须进一步完善,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建立低保对象红绿卡制度等,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力量和经费还没有完全到位,救助资源整合工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社会救助作为大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创新破难,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近几年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但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去年,市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全市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有5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1.95%,说明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困难群体,要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解决市场化带来的差异和不公平问题。从这个趋势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创新破难为民服务,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如何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破难,深化为民服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问题。在社会救助工作的理念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真正作为各级各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如何改变我们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方法,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政策上的衔接,从简单的零星社会救助,转变到按项目重点推进上,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社会救助工作的机制上,如何从原来的随意性救助向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制度的长效服务转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不断探索。
三是完善体系建设,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各项制度也已基本到位。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时间不长,无论在政策制度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按照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如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上;在搭建基层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救助信息的畅通、共享,建立“一口上下”运行机制的探索上,还需要继续下功夫。二要进一步拓展社会救助内容。在解决困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还要帮助解决医疗、教育、司法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从不同方面提供多种救助服务,加固社会“安全网”。三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在继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三、精心部署,认真做好今年社会救助工作
今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目标任务很重,做好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抓好“九个救助”:一要强化认识救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二要落实责任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在加强资金、物资救助的同时,搞好生产自救,扩大救助网络工作平台,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部门既要按照职责,完成好常规救助任务,又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创造亮点,形成特色。三要整合资源救助。在现有政府救助、社会性救助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构建完整有效的网络平台,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充分有效使用各种救助资源,确保社会救助不重复、不遗漏。四要营造氛围救助。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要加强宣传,抓典型抓示范,营造良好的救助工作氛围。五要带着感情救助。扶贫帮困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次思想升华,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坚持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高度,带着感情、充满真情地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也是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检验。六要实实在在救助。对明确的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任务,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对明确的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要一件件抓落实,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取信于民。七要不漏一人救助。对政策范围内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工作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深而又深,努力做到应救尽救、不漏一人,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八要健全机制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创新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努力构筑社会救助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九要夯实基础救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县区、乡镇、街道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夯实基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重点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富民惠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着力在完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和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
1.抓好基础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做好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抓好基础是关键。去年我们对全市困难群众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掌握了底数。在此基础上,今年要着力做好动态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随时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救助平台都建立了,但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继续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按照“六到位”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社会救助工作必需的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把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群众观念强、工作得力的干部,充实到社会救助机构中来,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平台,使基层网络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2.抓好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市委、市政府又确定了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被列入的社会救助工作,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抓好落实,取信于民。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二是住房救助工作。继续实施廉租房制度,解决市区百户“双困户”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年内结顶。全面完成360户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条医疗保障线”制度,进一步健全合作医疗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切实缓解部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四是慈善超市建设。今年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和县区政府所在地的主要乡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慈善超市,为探索实物救助打好基础。另外,如继续推进示范老年活动室建设、实施法律援助等为民办实事项目,都要抓紧抓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我们必须抓紧抓好,但同时,还必须着眼于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健全协调机制。各级困难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加强政策、工作衔接和资源要素的配套。如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元旦春节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走访慰问等,办公室要积极参与,加强协调,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健全政策体系。三是健全督查机制。社会救助制度、政策的实施,关键要落实到为民解困这个基点。今年要组织对重点救助工作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抓进度,促落实,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部门之间也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水平。
第三篇: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今天召开的会议,既是全市双拥领导小组会议,也是“五城同创”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领导小组会议。刚才董文健同志汇报了2003年全市双拥创建的主要情况,并对照全国双拥模范城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2004年的工作安排;大家对2004年各成员单位分工职责进行了讨论,请双拥办公室认真修改后,印发至各单位,抓好落实。下面,我就确保实现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目标,进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意义,排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党政军民一项共同的政治任务,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政治保证。双拥工作不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不是一般性、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涉及全党、全军和全国工作大局的长期战略任务,有着其它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争创双拥模范城活动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举措。目前,我市正处于加快推进沿江开发,力争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这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我市提出了“五城同创”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泰兴的整体形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可以有力地推动城市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形成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和团结文明的人文环境,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吸引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我市虽然已经连续两次获得了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但对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基本标准》和《江苏省评选推荐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我市的双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宣传教育上,先进典型宣传不够,部分乡镇双拥宣传氛围不浓郁。二是在组织体系上,少数系统和单位目前还无人从事双拥工作。有些单位由于人事变动、企业改制,双拥组织没有及时调整。三是在工作力度上,有的单位对双拥创建任务落实不力。有的单位服务公约或优待政策没有按要求明标立志,有的虽然标志上墙但形同虚设;有的对落实双拥任务无计划、无安排,更无工作进展;有些单位搞活动,办实事,忽视文字记载和图片搜集、资料的整理。四是在政策落实上,有些单位不能严格执行政策,自行降低执行标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市双拥创建的整体水平。今年是争创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关键之年,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就没有“门票”,成为泡影、空谈。所以,请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不是可抓可不抓,而是要举全市之力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
二、注重实效,争创特色,把争创的过程变成为优抚对象和部队办实事的过程
双拥工作只有结合地方特点创出特色、创出地方品牌,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有生机和活力。围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奋斗目标,各乡镇、部门和驻泰部队,要按照“浓郁氛围、注重实效、做强特色”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双拥工作,通过创建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1、抓发动,造声势,不断浓厚双拥创建氛围。
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是双拥创建工作不竭的力量源泉。今年,要着力抓好“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一是召开一次全市双拥创建动员大会。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落实双拥创建工作责任,树立创建必成的信心;二是组织一次全市青少年军警校演练比赛。市教育局要认真贯彻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方针,普及青少年军警校,抓好国防教育和军训,组织广大青少年为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三是办好一个栏目。市广电局要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双拥园地专栏,要认真抓好反映我市三年双拥创建工作情况专题片的拍摄,及时宣传双拥创建中的新人新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双拥创建工作开展;四是巩固好一个阵地。我市革命烈士纪念场所较多,民政局要抓好陵园的管理,组织好各类参观、祭扫、瞻仰活动,充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五是出好一本书。由宣传部牵头,教育局、民政局配合,将我市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编写成中小学生乡土教材,列入今年的发行计划,倡导英雄精神,弘扬革命传统。
2、动真情,办实事,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我市是革命老区,优抚对象数量多,按照优抚政策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双拥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今年,要重点抓好四项政策的到位:一是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政策到位,确保抚恤补助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民政局要做到及时调整,正确核算,财政局要保证此项经费的到位。二是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优惠政策到位。按照“政策照顾、小病补助、大病互助、重病救助”的要求,制定出台《泰兴市优抚对象小病补助办法》和《泰兴市重点优抚对象重病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卫生局要检查督促各医院建好门诊台帐,保证每个优抚对象都享受到“四优先”、“三减半”、“两减免”、“两优惠”的政策照顾。民政局、财政局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为5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住院医疗保险,确保参保率100%,保险责任理赔率100%。三是现役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政策到位,全面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所需的700万元列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确保优待金及时足额发放。四是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政策到位。全面推行自谋职业为主的安置办法,劳动局要加大退役士兵培训力度,不断拓宽退役士兵的就业渠道;税务、工商部门要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财政、税务部门要按时完成市政府下达的710万元安置保障金的统筹任务,确保退役士兵安置率100%、自谋职业率90%以上;市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维护稳定大局。
3、创特色,树品牌,打造双拥创建新优势。
要着力抓好科技拥军、法律拥军和“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三项工作,形成我市双拥创建工作的新亮点,提高我市双拥创建工作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一是科技拥军出效益。科技局、经贸局要把科技拥军的着力点牢牢锁定在军工产品上,不断加大军工产品特别是品牌产品科技投入力度,组织科技攻关,整合资源优势,变生产密集型为高科技密集型,确保军工产品信誉过硬,质量过硬,品牌过硬,为国防工业现代化再立新功;二是法律拥军出新招。司法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拥军网络,妥善处理军地纠纷,要在市法律援助中心设立法律援助站,督促各乡镇司法科设立涉军民事调解站;公安局要依法惩治侵害军人及其家庭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督促各乡镇派出所设立涉军案件受理站;市综治办要设立涉军维权办公室;人武部要设立涉军维权法律法规指导站;民政局要设立优抚安置政策咨询站。各站(室)要认真受理,及时办理,热情服务,确保结案率达95%以上;三是“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出成果。市人武部、组织部、民政局、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要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强化帮扶措施,培植帮扶典型。党政负责人率先垂范,倡导有能力的社会团体,有效益的公司、企业,富有爱心的个私业主积极参与扶优志愿活动,全年结对帮扶1600对,让所有的优抚对象和全市人民同步致富奔小康。
4、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合力推动双拥创建再上新台阶。
双拥创建工作是军地双方受益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今年,要围绕三个目标,落实好三项制度:一是围绕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目标,落实好军地联系和走访慰问制度。地方和军队要做到“无事常来往,有事勤商量”。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要组织好“军营一日”和重大节假日军地走访慰问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共谋创建大计;二是围绕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战斗力的目标,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制度。地方要时刻关心驻泰官兵的冷暖,及时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妥善安置随军随队家属就业,优先安排其子女就近入托入学,发挥好地方“后勤部”的作用。驻泰部队要把驻地当故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参与地方抢险救灾,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多作贡献,市人武部要按照军委江泽民主席“发扬杨根思精神,建设过硬连队”的要求,把杨根思民兵连打造成展示我市民兵和预备役风采的窗口;三是围绕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落实军民共建制度。共建单位要按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共建形式,不断丰富共建内容,不断拓展共建领域,使共建活动更具活力,更富时代特色。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提高双拥创建工作的领导水平和组织水平
双拥工作范围广、任务重、要求高,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乡镇、各单位、各驻泰部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双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实绩考评工作之中。要根据双拥创建标准和条件,把双拥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工作责任,严格工作考核,狠抓工作落实。2004年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已经讨论确定,各成员单位要从本部门、本系统的实际出发,按照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市双拥办是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有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完成双拥工作各项任务,检查督促各单位双拥工作的职责。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双拥办建设,支持双拥办工作,保证双拥办组织、人员和必要的经费落实到位。双拥办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密切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密切与驻军部队的联系,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双拥组织网络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使双拥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的新思路,修改完善有关双拥政策规定,提高双拥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断给双拥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让我们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确保实现我市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促进泰兴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泰部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四篇:在市就业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汇报了~年的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年的工作安排,通报了对区县的考核结果,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市地税局介绍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情况。总的来看,大家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是重视的,态度是积极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作为“五大民心工程”之首。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xx万人,新增劳务输出x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继续保持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形势不容乐观。全市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存在。据预测,~年全市预计城镇需要就业人员总量为xx万人,今年我市可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xx万。劳动者素质偏低与市场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更加明显。今年我市需要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达x万人。同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劳动力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大量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更为紧迫。
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而且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环节。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离开了就业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就谈不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地方失业率很高,人们不能安居乐业,也就谈不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关注民生的重中之重,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所在。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好了,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而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我们都要进一步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今年的工作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结合我市实际,努力实现新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确定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万的目标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在开发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规模。促进就业再就业,岗位是关键。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xxx书记在去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抓住“三个关键”、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发展经济,不断创造扩大就业机会。同时,要瞄准主攻方向,注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向社区建设要岗位。把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潜力所在,把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主攻方向,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向社区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二是向个体私营经济和非正规就业要岗位。我市已创建了“早餐工程”等一批再就业品牌,解决了一部分再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拾遗补缺找岗位,进行自我创业和灵活就业。三是向传统服务业要岗位。我市建陶,纺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行业从业人员比例很大,要下力气稳住这块重要阵地,并争取有更大的突破。要加大对现有服务性企业和新办服务企业扶持力度,拓展经营规模,将发展服务型企业作为就业和再就业的增长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多形式就业。四是向资产重组要岗位。要用好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并购、兼并、分块搞活、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二)在劳务输出上下功夫,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x万人,今年我们仍然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继续组织开展好“输出”工程。按照省政府“输出”工程的要求,积极构建“输出”工程的长效机制。二是要打造我市统一的劳务品牌。目前,**县已先后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十几个省市100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累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城务工就业环境。要以“帮扶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做好为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要加大监察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和企业用工规范情况专项检查,规范劳动合同,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高农民工待遇和保障水平。四是突出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纳入摆上工作日程。各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应对郊区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
第五篇: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依法治国方略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依法治市则是这一方略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具体实践和要求。在这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结束之前,我就推进我市依法治市进程,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我们把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以及和谐的创业环境作为市委的中心工作来抓。尤其是“平安丹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镇江市两级党委的肯定。依法治市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希望全市各级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平安丹阳”,加快依法治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1、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和平建设时期,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富足和平安。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有幸福感,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打造法治城市,创建“平安丹阳”,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应有之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率先、两步走、跻身苏南强市之林”的发展目标,既是一个率先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在经济综合实力上有显著提升,而且还要考虑到全市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考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3、依法治市、创建“平安丹阳”是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法治经济。只有用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经济行为,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才能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以“两个率先”为主题,为丹阳走向现代化界定了新的步骤,指明了新的航标。市委十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四年创新高”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明年工作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加大创建“平安丹阳”力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决不允许有任何非经济因素干扰和阻碍正常经济的运行。
二、努力提高依法治市的工作效能
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创建“平安丹阳”,关键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各成员单位要共同努力,密切协作。
1、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四五”普法的各项任务,切实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市的一个重要任务。法制宣传的对象是全民,重点是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在宣传策略和效果上要讲层次,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主要达到守法和维权的目的,使其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要承担什么义务,并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不仅要知晓一些基本法,更重要的是要能熟练掌握本行业、本部门行使职权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法律知识任前考试等有关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依法行政的过程其实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有效形式。要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特别是用法、护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做到公正司法、秉公执法。要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开展好“警校共建”、“检校共管”、“法律进社区”以及“青少年维权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对流动人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群众等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2、抓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政府及其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新体制。要认真贯彻依法制订出台的各项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守政府信用。司法机关要加快司法改革步伐,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以“公正执法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狠抓作风建设,要求司法干警坚守职责,公平公正,忠于法律,确保公正司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政府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大对各类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市场,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违法犯罪活动,净化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打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创法治名牌,使我们的法治环境成为有力的招商资源、重要的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
3、抓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一方面,各单位,尤其是各依法治市成员单位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各自的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确保我市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明年是我市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势必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大调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成员单位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满腔热情地服务改革。在招商引资、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中,要主动为投资者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及时宣传新政策、新法规,帮助投资者知法、守法、合法经营,同时,依法行政,阳光操作,严格规范各类收费和检查,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承诺。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要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司法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服务热线的作用,加大力度,对社会贫困人群、妇女、儿童、老人实施法律援助,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4、全力打造安全平台。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丹阳建成最安全地区”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平安丹阳”活动。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政法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自觉服从于经济建设,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
三、切实加强依法治市的制度建设
1、完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每年都要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小组成员,提供组织保证;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有关精神,指导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编制;选择主题,开设依法行政论坛,组织各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交流心得,形成共识。在实际运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一府两院”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依法治市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照“丹阳市2003-2005年各部委办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办法”,由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确保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
2、积极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开展。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使政府职能部门从大量的审批业务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快各类行业改革步伐,继续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大力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要公开化,杜绝暗箱操作,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平。同时,要强化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一方面,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宣传好各自的部门法,做好自己的工作,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在行业依法治理中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及时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做好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3、扎实做好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以村务公开为重点,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要结合社区建设,抓好“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要加强派出所、人民法院、司法所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尤其要配齐、配好各镇司法所所长,充分发挥他们在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调解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专职保安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划拨市公安局专项经费400万元,各镇专职保安要按要求配备,其报酬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公安局从专项经费中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补贴,其余由各镇统筹解决。专职保安人员月工资不低于450元,并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同志们,“四五”普法工作已经实施过半,成效显著。依法治市则是一项长期执政方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努力,希望大家能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立足本职,互相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把依法治市工作抓出新成效,形成新特色,为实现“两率先、两步走、跻身苏南强市之林”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法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