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时间:2019-05-13 23: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第一篇:“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了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拔穷根”,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愿望,根据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扶贫办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政策,蕉坝镇严格按照“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原则,利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充分尊重贫困农民意愿,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直接扶持发展“短、平、快”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专项扶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做法:

1.扶持对象范围 除兜底户以外的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可向村(居)委会申请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专项扶持。

2.扶持的主要内容 重点扶持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精品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种植和山羊养殖,生猪养殖,家禽(鸡、鸭、鹅)养殖,野生蜂蜜养殖等项目。

3.扶持的补助标准 对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中所需采购的生产物资等方面进行补助,户均补助总额不超过4000元。

4.项目的申报程序 各村(居)委会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性调查摸底,做到户户见面,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帮助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产业,提出申请扶持的规模及内容,并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调查摸底统计表》。在调查摸底时,各村(居)可以引导贫困户申请实施同一产业,鼓励整村推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申请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的贫困户不得以现有的产业规模作为申请内容,但可以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申请新增规模。实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的目的是建立生产奖励机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而不是“想方设法”给贫困户补助。

各村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调查摸底统计表》后,进行汇总上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在审查各村(居)委会调查摸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汇总表》,以及编制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实施方案,并向县扶贫办进行项目申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接到项目申报后,根据项目申报情况进行审查审批。项目通过审批后,乡镇就可以按照申报实施方案实施。

5.扶持的项目实施 乡(镇)要严格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不得超标补助,申报内容规模、补助标准、补助金额须完全对应。对实施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的,由乡(镇)集体研究直接组织统一采购,采购合同作为财政大平台拨付资金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组织发放采购物资,登记物资发放花名册,作为乡级报账的重要依据。采购资金超过补助标准的,由贫困户自筹或其他途径解决;对在一定区域内分别实施不同产业的,可由贫困户自行采购,村(居)要明确专人(村包组干部)现场核实物资到位情况,出具《现场验收书》,并要求贫困户签字按手模印确认,作为项目验收和资金直接补助的重要依据。

各村(居)委会完成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村级验收后,实施总结,提交现场验收书等资料,申请乡(镇)验收。

乡(镇)根据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实施方案,镇扶贫办组织财政所、畜牧站等有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按照要求填写好现场验收书等相关资料,做好验收总结,申请县级验收。

县扶贫办组织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申请验收的乡镇进行县级验收,检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出具县级验收意见。

6.项目的资金补助 县财政局以县级验收意见为依据,对农户自行采购物资实施项目的实行直接补助。县财政局通过财政大平台,直接将补助资金转入项目户的涉农补贴一折通账户;对乡(镇)统一采购物资组织实施项目的,采购补助资金部分在采购资料完整的前提下,采购合同供货方提供有效发票申请支付资金,县财政大平台直接支付供货方账户;扣除采购资金后,补助资金有结余的,直接补助到项目户的涉农补贴一折通账户。

7.项目取得的成果 2017年蕉坝镇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扶持贫困户342户,补助资金131.6万元。其中“因户施策”养牛贫困户13户,养牛19头,补助资金5.2万元;养猪贫困户329户,养猪1264头,补助资金126.4万元。生猪当年饲养当年出栏,能增加经济收入;饲养牛当年不能出?冢?可以不计经济收入。猪按110千克出栏,价格按本地猪肉36元/千克计算,除去养猪成本,贫困户每头猪可获得经济收入2000元,全镇“因户施策”1264头猪,可获得经济收入252.8万元。蕉坝镇2017年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802.5元。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蕉坝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46313)

第二篇:贫困户入社增收脱贫协议

脱贫增收双方带动协议书

甲方:唐河县金桃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社)

乙方(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的作用,帮助 县 乡(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早日摆脱贫困,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制定本协议书。

一、增收投入及展望

目标:利用荒山造林,避免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实现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双丰收。

概算:每户贫困户入社,需要种植2亩成品桃树,每亩220棵左右,其中费用:开山1000元∕亩,购进苗木800元∕亩,荒山承包费100元∕亩∕年,除草、打药、修枝、施肥、摘果1200元∕亩∕年,四年2亩桃树总成本控制在14000元左右。

投入:增收到户贫困户需要总投入本金5000元,合作社投入9000元,总计14000元,再利用政府扶持贫困户小额贷款3万元,确保四年桃树总成本得到控制实施。

效益:每年每户贫困户分红3300元,3年共计9900元。展望:此时合作社总规模力争达到5000余亩,带动用工量(修枝、施肥、摘桃等)2万人次,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及贫困户250余户,达到规模经营,实现预期效益增收。

二、带动方式

在甲、乙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乙方以入股的方式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交甲方扩大经营使用,甲方根据乙方入股的金额,按对乙方进行红利分配(分红按照不低于年利率7%计算),共计分配三年,每年年初支付当年红利,带动农户增收。三年期满之后甲方将专项贷款本金足额交回丙方,并不再向乙方分红。

三、甲方权利和义务

1、负责提供有贫困户亲笔签名确认的具体带动贫困户名单。

2、自愿带动乙方参与致富项目开发。在产业开发中,品种的选择、生产管理的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的信息提供等给予乙方无偿的帮助或优惠服务。

3、如甲方同时经营购销业务的,对乙方的项目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在保护价格之上则随行就市,按当时产品的市场价格收购。

4、有义务接受乙方对脱贫增收带动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5、负责根据贷款总额度提供足值、有效、合规的担保措施,无足额担保时,可采取三户企业联保的方式,并向丙方提供相关资料、办理相应的担保手续。

6、无条件承担到期全额归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本金及承诺兑现乙方每年红利分配金额。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甲方履行脱贫增收带动职责情况有监督检查的权利。

2、享有甲方每年的红利分配金额(共计三年)。

3、负责向丙方提供必要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料。

4、负责配合政府督促回收到期贷款。

五、资金总额、期限

乙方自愿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入股甲方公司 元,(小写:)借款期限 年。(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六、借款支付

乙方同意由政府指定的单位将资金交付给甲方。

七、偿还方式

甲方负责借款本金回收,并将委托资金存入县政府指定的承办单位账户,提供《河南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还款明细表》,由银行负责到期扣收。

八、违约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的,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违约金,违约金额按违约资金总额的10%计算,该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守约方实际损失的,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所有实际损失。

九、其他约定

1、本协议不因任何一方单位名称或领导、经办人变更而改变。

2、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3、本协议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存二份。甲 方(公章):

乙 方(公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负责人(签字):年 月

第三篇:综合施策促进农民增收

综合施策促进农民增收

吴晓文

2011年第6期 ——社会建设

近年来,武穴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统筹城乡,综合施策,运用政策引领增收、内部挖潜增收、拓展来源增收等举措,想方设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据统计,武穴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继2009年突破5000元大关后,2010年又增加到5700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开阔思路,依靠政策促增收

党的农村政策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根本保障。我市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落实政策,稳固基础促增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农民利益。我市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资金全部归口,市级统发,以“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2010年,全市共计发放各种补贴498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90.5元,稳定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二是用足政策,拉动建设促增收。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一大批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整合使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库区移民等项目资金,放大项目建设效益;开展市直部门单位驻点包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手拉手等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城镇资源向农村流动。2010年,市财政共计安排“三农”支出11200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6479万元,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全市共实施涉农项目45个,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2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状况,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三是创新举措,激活源头促增收。我市注重发挥政策的“引擎”作用,有效激活创业创收潜能。结合市情,市里相继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促农、强农政策性文件。围绕农村、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整合产业资金,调整建设重点,着力引导向农村、农业倾斜;调整贷款结构,协调金融机构增大贷款总量,拓展担保形式,扩大授信额度;定期召开银企、银园、银政联席会,增进合作,促进融资;开创性搭建促进农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创建了全省县市级首家农业担保公司,创立了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基金。2010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农业发展资金达5.6亿元。

二、转变方式,挖掘潜力促增收

农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挖掘农业内部潜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武穴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调优结构上规模。我市紧紧围绕粮食、棉花、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等农副产品,着力把品质调优,规模调大。全市已形成7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棉、100万头生猪、40万亩双低油菜、15万亩水产、3万亩生姜山药的生产规模。武穴已经成为全国双低油菜生产大市,生猪供应大市,也是湖北省双低油菜生产大市、水产大市和畜牧大市。2010年仅水产生产一项就促进农民人均增收80元。二是盘长链条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关键。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扶优、扶强、扶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主要抓手,实现大中小并举,多种经济成分齐上,着力推进油菜、生猪、水产、生姜山药等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黄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安置就业9600余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协会)50余家,带动农户2万余户。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以上。三是因地制宜显特色。我市始终把兴办特色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大幅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如培育了以朱木桥、龙潭为代表的一批工业村,以魏高邑、泉塘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村,以郭应龙、龟山为代表的一批种养村,以龙坪、梅川、石佛寺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集镇。四是科技支撑树品牌。我市坚持依靠科技打造农业品牌,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鼓励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狠抓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评估认定、质量认证、品牌申报和商标注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全市完成农作物无公害地认证面积50多万亩,获“三品”认证企业发展到35家、品种45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2个,总数居全省县(市)前列,黄冈之首。如福康油脂生产的“接福牌”一级双低菜籽油,是目前全国唯一通过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的双低菜籽油品牌。

三、更新理念,拓展来源促增收

为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我市确立“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城乡统筹兴农村”的新理念,着眼从农业外部寻求促进农民增长的新路径。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扩大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我市在落实“工业立市”过程中,注重以工业化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坚持抓园区招商、抓骨干产业、抓集群经济、抓产品品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已发展到190多家,形成以广济药业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以祥云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华新、亚东为代表的建材产业集群,以玉柴多菱、海铭星为代表的机械和船舶制造产业集群。武穴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华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湖北最大的农机动力制造基地和鄂东造船基地,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多亿元。二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城这一层,重点推进“两区一带”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强化产业支撑,鼓动农民进城上镇创业就业。如面积43平方公里的田镇工业区已初具规模,2011年可望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城东新区建设基本框架已拉开,城区面积将扩展7平方公里以上;沿江经济带将新老城区、经济开发区、田镇工业新区融为一体,汇聚全市80%以上的规模企业,带动了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农民向市区转移。在镇这一层,重点以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通过强化承载功能,带动产业繁荣,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局面,使小城镇成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1亿多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如梅川、花桥等中心镇每年吸纳能力在4000人以上,减少农民富农民。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最快捷的途径。我市确立以劳务品牌带动劳务经济的战略,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开展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初步形成武穴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劳务品牌。年劳务输出14.8万人,现金收入近5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培训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实现培训农民工4万人、新增转移就业和返乡再就业2万人以上。■

(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副书记)

第四篇:以合作社为载体 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以合作社为载体 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简报(第06期)

蓝田乡和龙江镇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思路,采取“一村一社”扶贫措施,以合作社为载体,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了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三赢。

蓝田乡:发展合作社,走产业化扶贫路子

2010年10月,蓝田乡省级贫困村红星村、蓝田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省级补助资金各15万元共30万元,以入股形式与蓝田乡新星村联合组建了龙门县瑶乡淮山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合作社,走特色产业扶贫路子。

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引进、试验、推广淮山种植,并推行“五统一”的标准化种植,即:统一提供优质种苗、统一购买专用定向管、统一技术培训和服务、统一种植规程、统一回收淮山”,从而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成功带动75户贫困户种植淮山,开辟了130亩的淮山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全乡淮山种植面积达380亩。

在扶贫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脱困、户脱贫,把合作社纯收入的60%作为合作社成员村委会分红,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同时,全力扶持75户贫困户(红星村22户、蓝田村30户、新星村23户)每户种植2亩以上淮山,单此一项,每年能为每户贫困户增加1.2万元以上纯收入。合作社的这一扶贫方式既为农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又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今年,合作社筹划建设淮山产品深加工厂,拉长产业链,提升淮山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进一步推进蓝田瑶族乡及周边地区淮山种植、加工产业向规范化和高质化发展,全力将淮山打造成“一乡一品”品牌。

龙江镇岭咀村:实践合作社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龙江镇岭咀村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实践“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大力推动大棚蔬菜种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今年3月,岭咀村搭建起了21个镀锌管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大小约240平方米,形成了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的大棚优质蔬菜种植基地,打好了产业化扶贫基础。考虑到贫困户欠缺种植技术和种植信心,不敢贸然种植的问题,岭咀村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把16个大棚租给同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5个大棚低价租给有意愿、积极性较高的贫困户种植,实现了一举三得。一是每年增加了8千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合作社雇佣贫困户种植蔬菜,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并为贫困户下来种植大棚蔬菜累计了经验和技术;三是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解决贫困户种植欠技术和销售难题。合作社为种植大棚蔬菜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化肥、种子和技术指导,还和贫困户签订了购销合同,进行契约式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由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一条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产业链,使贫困户放心种植,大胆参与,示范带动更多贫困户加入种植行列,不断推动岭咀村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建成的大棚中已种植下紫色菜心、反季节青瓜等优良品种。预计每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贫困户一年可脱贫,三年可奔富。

下来,龙江镇准备将优质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利好的势头不断向全镇辐射,通过对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减少大棚租金、组织技术培训、免费推广优良品种等方法,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镇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使合作社与贫困户找到一条可持续增收与“双赢”的好路子。

第五篇:2018**村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

**县**镇**村

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委脱贫攻坚工作,使**村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2018**村因人因户精准脱贫工作计划,做到因人施策,有的放矢,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以解决**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全委之力,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二、基本情况

(一)贫困户现状:**镇**村共有贫困户120户221人,其中,因学致贫4户16人,因病致贫37户73人,因残致贫4户8人,因灾致贫2户2人,缺劳力致贫37户57人,缺土地致贫36户65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滞后。该村驻地多数为盐碱地,土质较差,居住分散且远离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由于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差,找不到发展思路,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小农意识强烈,生产生活较为传统,农业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三是缺资金,缺项目,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由于客观条件制约,筹资投劳难度大,一些大项目、重点项目难以惠及,仅仅依靠乡镇,社会事业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四是青壮年外出,劳动力缺乏。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由于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严重缺乏。五是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大多数家庭中有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或者残疾人,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同时,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帮扶措施和计划

从**村的客观情况出发,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计划开展以下帮扶工作。

(一)因学致贫帮扶措施

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雨露计划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应贷尽贷,确保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学业不受影响,能如期毕业。

(二)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帮扶措施

对因病致贫的对象,要按规定实行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医疗精准扶贫,确保看得起病,不因病加重负担。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联系医疗保健机构,有针对性的开展因病贫困农户的病后护理、休养调理、养生方面的讲座、宣传。积极为因病、因灾、因残贫困户联系相关部门协调优抚资金,对符合低保政策条件的贫困户积极为其申请办理低保,树立因病、因灾、因残贫困户生活信心。

(三)缺劳力致贫帮扶措施

对缺劳力对象采取产业项目扶持、协调贫困户进行土地发包增加贫困户收益,鼓励多户进行合作生产等措施来解决劳动力缺乏,大力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业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四)缺土地致贫帮扶措施

对缺土地致贫的贫困户帮扶措施:一是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种植,调动农户积极生产兴趣;二是通过承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三是改变原有种植模式,解放思想,调整种植产业;四是转变剩余劳动力,鼓励进城务工;五是大力发展庭院种植和养殖业;六是通过产业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相关要求

(一)积极协调、精心安排,全力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切实落实好工作方案中各项内容。

(二)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帮扶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下载“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