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就校长的三项修炼:体验一体贴一体察
傅登顺 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呈现多元态势,多元社会又需要多元校长与之相匹配,这表面上是符合我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而事实上出现的却是“此起彼伏”的明星校长,“另起炉灶”的特色学校,“不断变换”的校长岗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校长队伍的稳定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其原因就是在造就校长过程中历练不充分和不全面所致。
一、体验是造就校长的基石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机遇和自身的努力,校长也不例外。据考证,迄今日本的公立中小学校长年龄多数在50岁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从现任的学校教头(相当于副校长)中通过晋升校长的考核后,选拔任用的。而教头职务,必须是具有14年以上的教育工作经验,年龄在37~50岁之间,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教委举行的选拔考试,在笔试合格后,还要进行面试和最后审查,全部通过后,还要参加教委举办的职前培训,才能得到任命。担任学校教头职务5年以上,在54岁之前才有资格参加晋升校长职务的考试。而晋升教头职务之前必须担任教育管理职务,普通教师要想担任教育管理职务,只有年龄在33~42岁之间,有7年以上教育经历的教师,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教育管理职务的晋升考试,考试分笔试与面试,考试合格者即进入5年期的作为教育职务候选者考查任用期,在此期间教育委员会将有计划地安排其在不同岗位上承担一些行政工作或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使用,并为其提供到国内外的相关机构进修的机会和参加教委举办的各种有针对性的进修活动,在考查任用期结束后,经教委任用审查委员会对其进修情况、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审查后,量才任命为学校教头或教头级的指导主事。在日本教师要成长为一名校长必须经历:普通教师——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头——校长的四级跳,而且每一级跳,不仅要通过严格考试、面试、考核,还要参加与之相关的严格培训,合格者才有资格量才任用。在国人看来,日本对校长的培养过程和选拔要求太苛刻,缺乏灵活性。而事实可能正相反,正是由于日本有了这样一套看似死板、苛刻的校长培养和选拔机制,才造就了日本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也可能正由于有了这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领头雁才确保了日本国基础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与日本中小学校长相比更年轻、更个性,更充满闯劲、干劲,本应该更有所作为,然而事实上“胆大校长”“糊涂校长”“滑头校长”时有出现,庸、懒、散等情况还比较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校长队伍的素质与稳定。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校长培养和选拔机制得到启示,日本在培养校长的过程中,被选拔者要在所有的学校管理岗位上亲力亲为,实现全方位地体验。而学校管理又有别于行政和其他部门的管理,更需要“内行管内行”,日本在校长的培养和选拔上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校长历练成“管理内行”中的高手,从而使培养出的校长能够在学校发展中想得更深,走得更远,在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校长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学校管理岗位认识不足,体验不深。校长的培养过程中,只有让校长对教育教学、对学生、对教师等以及相关的管理对象有了个人真切的体验,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育教学、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认知。日本校长任用中严格的审查制度和严密的挑选程序以及对年龄、资质限定,让选中者皆为有丰富体验的佼佼者。
二、体贴是造就校长的核心 体贴与体验不同,体贴是换位思考,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的设身处地的感受。体贴是教育情感产生的前提条件而教育是人的教育,离开了人教育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人的教育需要情感的投入,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的双向的情感互动,学生和教师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有梦想、有追求,而且会犯错的个体,需要用情感去化解,用体贴去融合。而成长中的“校长”就更需要在“管”的前提下,尽到体贴的责任。一是体贴规律。教育规律是隐含在教育现象背后的并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存在,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探索规律,出现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努力改进工作中的不足,这是体贴教育规律的正确态度。二是体贴学生。学生是一个具有个性的组合群体,也是成长中的群体,它们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校的引领、呵护、教育、训练下健康成长,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体贴学生的关键就是要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需、所求,满足学生所思、所需、所求。三是体贴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管理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更要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经常与教师谈心、交换意见;教师有了困难,要主动伸手援助;要设法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为教师创设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有不断学习与提升的机会,实现终身学习;为教师创设舒适的人文与工作环境,使教师轻装上阵、尽力而为。四是体贴家长。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也越来越高,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现实中绝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往往都是凭经验、凭感觉,会站在自我的角度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埋怨教师和学校的一些做法,教师和学校要通过主动沟通与体贴来化解矛盾,原则问题上要重视应该“引导”家长,可以通过设立家长咨询室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让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家庭,实现家长与学校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齐心协力的教育好孩子。体贴以感情为纽带,在教育教学的不同岗位上体验久了,理解多了,必然会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情感。日本之所以把培养校长的战线拉得那么长,与培养感情,促进从体验向体贴转换不无关系。选拔校长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选拔对象“体贴”程度竞争的过程。体贴,犹如主人爱车如亲人,到了摸清脾气、协调配合、运用自如的程度,自然一路畅通。
三、体察是造就校长的关键 体察,指的是超越自我和他人具体体验的视角,站在整体主旨的高度审视人、事、物、情、意、理。比体验、体贴更理性,更全面。在学校管理中,不仅要调动自身的体验储备,也要体贴参与事件的其他人的感受,更要跳出具体的所感所悟,摸索事物的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学校管理的规律、重点和方向。由此可见,体察是学校管理的“天眼”,主要任务是让感情和理性得以超越和升华。一名好校长必须具备高度的“体察”能力,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一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现实性。现实性主要指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家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三者之间的吻合,遵循国家目标是明智,符合当地现实是良策。学校发展要从原有基础出发,务实创新。二是制度出台的配套性。制度代表着规章、规矩、规范,制度除要具有严肃性之外,还要有配套性和可行性,目标需要制度来保障、落实与推进,制度建设要做到上要遵循,下要保底。所谓“上要遵循”就是要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下要保底”主要是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与改革。三是文化建设价值性。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因此要杜绝校园文化建设的功利性、肤浅性和随意性,学校文化建设往往需要深厚的积淀,需要几代校长的共同努力。校长要杜绝“投机取巧”“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等不良的工作态度,保持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本真。校长对学校管理的体察能力,不能满足于上任前的积淀,更需要上任后的磨炼。因此,走上校长岗位,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向学校管理的决策者、指挥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校的领袖和灵魂。校长要善于观察,要能够做到“看云识天气”,要经常观察并从学生、教师、家长中了解学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及时掌握学校发展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同时要放眼世界,了解和研究国家有关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了解和研究全球教育发展新潮流、新趋势,了解和研究省内外兄弟学校之间的一些新变化、新举措。为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要汲取经验,指定纲领,调整策略,抓住新机遇,才有新举措。使学校在发展道路上匀速前进。对此,就好像人们衡量驾驶技术高低的主要指标是驾驶员驾车过程的匀速程度,要做到驾驶过程不踩刹车并匀速靠的是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避之,其次是估计能力和对车子的掌控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平时驾驶中的体察积淀。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综合考量中,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目前中小学校长队伍这样三类校长比较引人注目,一是“强势校长”,一人说了算,下属必须绝对服从。二是“做事校长”,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三是“无事校长”,思维向外,热衷于交际、公关、表态,把学校管理责任推给副职。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说法,这三类校长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社会和学校基础的。日本有日本的国情和文化,它的校长培养和选拔体制只能当作一种有益的参考,但是要相信随着我国校长队伍专业化推行和完善,校长体验、体贴、体察的历练经历是不可少的。至于途径一定也是多元的。(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一课前体验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走进大自然,寻找对大自然感到奇怪的地方,并能在父母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问题。(注意安全)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大的问号,并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问号,你们是不是想要问为什么呀?想不想和他俩交朋友?孩子们,在我们身边其实藏着许许多多的问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大自然中的小问号”好吗?和孩子们一起边喊加油边做加油的动作。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1.大家好,我是绿色小问号,我住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人人都夸我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吧。
问题是:“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师:大家看过蚂蚁搬家吗?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吗?
(分组合作)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棒。
2.绿色小问号总结:小朋友们,其实蚂蚁搬家是很常见的事,许多小朋友都看过。有的看过就算了,而有的却会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要搬家呢?我认为,会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很棒,可会提问题的小朋友就更聪明了。我喜欢你们。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3.大家好,我是红色小问号。我比绿
色小问号还聪明,我也有很多的问题要问大家。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发现的问题最多,我的问题都听清楚了:我让你们到校园里自己去寻找大自然中的问题呢,师:在寻找更多的小问号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做到以下三点:
一、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合作,一起去寻找问题;
二、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三、要注意安全,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4.(引导学生到花园里去寻找问题,时间15分钟,前提: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5.反馈问题,讨论交流。
6.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都到校园里寻找了许多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交流找到的大自然的问号,说说寻找问号的过程、方法及趣事。
7.现在,红色小问号又出来了,他要来当评委,看看谁才是我们班的小小发现家。
8.找到问题的小朋友奖励一颗“智慧星”,能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奖励一颗“聪明星”。
红色小问号总结 :大家真棒,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二.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小朋友们,这节课大家交了两个朋友,高兴吗?大自然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在寻找和发现中,我们的知识就变得渊博起来,我们也将变得更加聪明了。也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大家加油了!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主题 美丽的小问号 [字号:大 中 小] 2012-12-09 阅读次数:495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主题内容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组儿童非常感兴趣的场景,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因此,本活动设计通过开展寻找小问号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况,获得更多关于动植物的更多知识,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品质。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研究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发现自然中的小问号的兴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卡片,一盆含羞草,智慧星和聪明星的奖励标志物。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
1.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大自然中感兴趣的动植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组走进大自然,探寻自然界中关于动植物的小问号,并记在问号卡上。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 唤醒生活
1.老师最喜欢旅游了,旅游过程中我拍了许多照片,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课件: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连绵起伏的群山,碧绿的草地······
2.看了这些照片,大家感觉怎样?(全班交流)是的,大自然的美丽无处不在,其实啊,我们的大自然不仅美丽而且还很神秘,它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问号精灵,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坐上旅游大巴去神奇的大自然里寻找美丽的问号精灵。(板书:美丽的小问号)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走近动物 寻找小问号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咱们的大巴开到了第一站:郊外的田野。(课件出示田野的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生:蚂蚁在忙着搬家。蜗牛在叶子上慢慢地爬。蝴蝶在飞……)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它们吗?
1.生提问:蚂蚁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师:你很会提问题,你就是我们班的智慧之星,奖励一颗智慧星。谁能解决问题呢,我会奖励他一颗聪明星。(1)全班交流。适时奖励积极动脑的同学。(2)老师揭示正确答案。
2.你还想问谁呢?生提问:蜗牛背着家跑不累吗?
(1)大家觉得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累不累啊?到底累不累,我们有机会去问问蜗牛先生吧,可是蜗牛先生为什么要背着房子跑呢?(2)小组交流。(3)生回答。
师小结:问号小精灵告诉我们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智慧,真是有趣极了。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吧!
3.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呢?生自由提问
(1)我也想问:蜻蜓是吃什么的呢?生答。(黄昏的时候捕食蚊子、飞蛾,是帮人类消灭害虫的益虫)
(2)蜻蜓小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蜻蜓小时候生活在水里和蜻蜓爸爸长得不一样,名字叫水虿,我们一起看看蜻蜓的幼虫。(课件出示蜻蜓的幼虫)
4.再来看看这是什么?(展示叶子上的小虫子)大家猜猜这是谁的幼虫?(蝴蝶)(1)真聪明,那又有谁知道蝴蝶是怎么从小虫子变成美丽的蝴蝶吗?(2)全班交流。
(3)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虫子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吧(课件演示蝴蝶蜕变的过程)看后请生谈体会,感受动物生命的神奇。
(4)你们还知道谁小时候跟爸爸妈妈长得不一样?(青蛙、蚕宝宝、蜻蜓)
5.一个个问号精灵让我们感受了动物生命的神奇,现在我们要上旅游大巴赶往下一站了。开到第二站:大森林。
(1)森林里住着很多动物,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说。(2)看来大家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我把一些动物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们要和我们做个小游戏呢,我手上拿着各种动物的卡片,我会发到小朋友手上,请拿到卡片的小朋友表演这种动物叫声和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比比谁猜得多。(牛、小鸡、小狗、小羊、小猫)(3)大家真能干,认识这么多动物,你们想跟它们成为朋友吗?(4)怎样才能跟动物交朋友呢?(爱护动物,不伤害他们……)
师小结:是的,动物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也是地球这个大家园的一分子,我们要关爱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活动二:走近植物 寻找小问号
1.请同学们坐上旅游大巴到下一站继续寻找美丽的小问号。旅游大巴动起来啦,开到第三站:植物园。植物园美极了,这里有好多奇特的植物,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可爱的植物,我们一起看看它,摸摸它,你发现了什么?
2.大家想知道含羞草的秘密吗? 喜欢含羞草的小朋友赶快向它提问吧!(生:你的家在哪里?你为什么这么害羞?……)
3.全班交流,师补充,感受含羞草的神奇。
4.我们的大自然里不仅有神奇的植物,还有很多厉害的植物呢,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展示猪笼草图片)指名说。
5.生提问:为什么叫猪笼草呢?猪笼草有什么本领呢?指名说。全班交流。
6.课件展示猪笼草捕捉昆虫的过程。生看后自由提问(猪笼草为什么要捉小虫子?猪笼草能吃掉虫子吗?······)
7.师补充介绍自然界中更多有趣的植物。(不开花就能结果的无花果;浑身披着铠甲的苍耳;自然界中的肉食植物捕蝇草等。)8.生听后自由提问。全班交流。
师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充满了神奇,还有许多问号小精灵等着你去发现呢!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探寻它们的秘密吧!
(三)深化感悟 引导生活
1.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你们还知道大自然里有哪些有趣的动植物呢?请讲讲它们的样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2.小组内交流,可以互相提问。3.全班交流,感受发现的乐趣。
4.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丽的小问号,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你们愿不愿意和大自然成为好朋友?
5.让我们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成为自然界的一分子,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朋友们,不要随意伤害那些有生命的小花,小草,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是这样绚丽多彩。
三、课后践行 内化感悟
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解决。课下请每位同学多多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大自然中的更多美丽的小问号,记录在你的问号卡上,和老师同学交流。相信,在寻找和发现中,我们的知识会变得丰富起来,我们也将会变得更加聪明。
美丽的小问号 2010-10-29 10:32:25| 分类: 教案设计|字号 订阅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那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里面住着7岁的小问号,大家都喜欢聪明、爱动脑筋的他。有一天,小问号要去看他那住在森林里的外婆。一路上,小问号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吗?
二、小问号问题1 小问号走呀走呀,他发现地上有一队蚂蚁,它们正在搬家呢!小问号就给我们提了第一个问题: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同学讨论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好。
三、小问号问题2 解决了小问号给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他接下来要出什么问题了。
小问号:同学们,其实蚂蚁搬家是很常见的事,许多小朋友都看过。有的看过就算了,而有的却会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要搬家呢?小问号认为,会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很棒,小问号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各位同学们自己到我们的校园里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发现的问题最多,小问号期待着你们的精彩问题哦!
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三点:
一、学会合作,一起去寻找问题;
二、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三、要注意安全,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引导学生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寻找问题,时间20分钟)
四、反馈问题,讨论交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到校园里寻找了许多的问题。现在,看看谁才是我们班的小小发现家。
(交流找到的大自然的问号,说说寻找问号的过程、方法及趣事。)
五、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解决。在寻找和发现中,我们的知识就变得丰富起来,我们也将变得更加聪明了。
第三篇:三项讨论一
中江县富兴镇初级中学校
举行“当前形势任务怎么看”大讨论 5月4日上午9:00,按照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我校在学校会议室举行“当前形势任务怎么看”大讨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全体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了讨论。
会议由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鄢天林同志主持,会议重点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王东明书记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以及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刘成鸣书记在全市2014“急难险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开展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省委“六个基本判断”、市委研判当前形势任务的认识,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拿出不怕风险的“闯劲”、迎难而上的“韧劲”、迎接挑战的“拼劲”,为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会上,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形势,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教育事业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各部门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稳定规模促发展,二是要丰富内涵谋发展,三是要建设特色促发展。
大家还就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学校实际作了发言。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整体稳定,但
恐怖、暴力等伤害民众的事件时有发生,维稳成本、压力增大,因此校园安全任务繁重;经济回暖,但结构调整是长期的过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毕业生就业;民生问题依然较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会影响师生的幸福感;示范校建设强力推进,提炼、推进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教学改革工作艰难推进,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因此转变教职工思想观念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招生工作仍然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此次学习和讨论,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更加明确,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包一校长
(Gropius, Walter)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及美国建筑学家和设计师。1883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对20世纪建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于柏林,1919年建立宝豪丝。在1928到1933年在柏林做建筑师,1933年移居伦敦,从1937年起定居美国,并建立自己的建筑学校。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宝豪丝》。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工学院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时期,他便致力研究使家具器皿等日用品和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瓦尔特(1883-1969)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者、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设计之家 >> 环艺设计 >> 建筑设计 >> 现代建筑大师系列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现代建筑大师系列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分享:
作者:设计之家
文章来源:设计之家收藏 时间:2006-6-20 14:43:08
123456>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1928年,他与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至1959年间,任协会副会长。1934年,他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1937年,他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和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鲍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强调在建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注:什么是“包豪斯”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分:
1、教学楼,2、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3、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第五篇:三项建设八个一活动
网发
合纪三建办发[ 2012]4号
合江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八个一”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纪委,各部门纪委(纪检组),县直机关纪工委,委局 机关各室:
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为 了促进我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有序推进、有效开 展,在“三项建设”活动第二阶段,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关于 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 层组织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合江县纪检监察系统“三 项建设”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认真 开展好“八个一”活动,做足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务求 “三项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三项建设”活动主题,重点解决纪检监察干部 队伍在思想观念、党性修养、素质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 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勤于学习、开拓创新,精于业务、科学 执纪,善于协调、破解难题的能力;进一步打造求真务实、勇 争一流,心系群众、执纪为民,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敢于担 当、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
二、活动内容
(一)听。开设“荔乡清风讲坛”,分设纪检讲坛、片区 讲坛和纪检大讲坛,实行“菜单式”点题学习,邀请上级领导、专家主讲一次专题,同时,由县纪委常委、室主任、业务骨干 轮流对全县纪检干部开展业务培训。
(二)读。开展“读廉政书籍、强宗旨意识”活动,确保 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人手一本廉政教育书籍,进一步在纪检监察 系统内形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三)看。组织观看一台廉政剧,保证每个纪检监察干部 都要得到一次集中的警示教育。
(四)诺。组织一次廉政执纪宣誓承诺,引导纪检干部进 一步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走。结合全县打造的三条“廉政文化示范带”,开 展一次“廉政之旅”活动,现场接受廉政教育。
(六)写。每名纪检干部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认真剖析,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文章。
(七)比。开展一场廉政论文写作竞赛,提升纪检监察干 部公文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廉政意识。
(八)查。深入查找一次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在理 想信念、党性修养、群众观念和能力素质、执纪水平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把问题找准、找足。
三、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对“三项建设”活动第二阶段工作以及“八 个一”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精心谋划安排,周密组织实施,确 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八个一”活动总结、图片资料 以及“三项建设”活动第二阶段总结请于2013年4月26日前 以书面形式报送县“三项建设”活动办公室。
合江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
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