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大全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2015年12月01日07: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精准脱贫重在治本
精准脱贫重在治本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党的十九大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把全面小康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务必标本兼治、内外兼修,以真正“重里子”,切实“拔根子”,确保稳定“摘帽子”。
坚持“准”字当头,重在扶“本”。扶贫开发,关键在于精准精细,固本培元,决不能把脱贫攻坚搞成只重形式、重面子的“本子”工程、“数字”工程和形象工程。一是动态识别精准。在前期入户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动态管理,确保应入尽入,应退尽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二是因户施策精准。致力于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本着可行、可能、可操作的原则,因户制宜确定项目,确定产业项目建设计划及带户模式,实现项目兜底、精准带动。三是全面帮扶精准。坚持把全员参战作为抓扶贫、办民生、干事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遵循。四是脱贫成效精准。每一项工作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干完,都一一实现目标化体系、项目化管理。整合力量,兵团作战,强力推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由“阶段胜利”向“全线告捷”。
坚持“情”字贯穿,贵在用心。扶贫开发既是一项民生工作,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没有担当意识干不好,没有为民之情成不了。始终坚持把带着责任和感情投身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全员置身其中。以脱贫攻坚这项德政工程来凝聚人心、锻造队伍,激发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和为民情怀。二是全面奋战一线。包保干部要围绕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脱贫致富心气不高问题,与贫困群众、乡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成为一家人,拧成一条绳,怀揣一颗心。三是全程倾情奉献。在扶贫过程中,包保干部要做到样样上手,无微不至。
坚持“稳”字为基,难在拔根。切实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要抓住“里子”这个东西,从贫困根源出发,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切实把精力用在对付“贫困难点”上,切实在工作中解决“贫困难点”,让困难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确保脱贫致富,不返贫。一是与产业项目相捆绑。着眼致贫原因、基础条件、“三农”发展,强化资金、政策、技术扶持,建立扶贫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种子”效应,使贫困户真正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稳定脱贫。二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聚焦脱贫靶向的同时,牢固树立跳出扶贫看扶贫的思想,把脱贫目标定位在乡村振兴上,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与党的建设相促进。立足推进脱贫攻坚、建强基层组织,采取集中授课、经验交流和实地参观“三结合”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积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在区管干部调整过程中,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切实让心怀群众、善谋实干的优秀干部有舞台。
坚持“绿”字打底,成在发展。抓扶贫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补短板、促发展的过程,务必要站在全局发展战略的角度,坚持质量速度效益并重原则,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干当前、利长远。一是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生态+城市、功能+品位、城市+乡村”的建设发展理念,举力打造生态城乡,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点。二是打造生态名片。全面加强河湖、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建设,开展空气、水体、土壤“三大清洁”行动。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展现县域形象的发力点。三是突出绿色发展。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点,务求在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第三篇:创业,贵在坚持,重在实效!
创业,贵在坚持,重在实效!
坚持总结提高,使活动真正成为党员群众都满意的工程。我们村党总支将着力强化党总支和党员的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人民日报12月1日评论员文章: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课堂反馈 重在实效 贵在增值
课堂反馈
重在实效
贵在增值
——实效课堂建设中的思考
楚锦鹏
一、郑州十八中的实效教学研究简介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仍然是研究的主题。就十八中目前的具体实际来看,师生要成长,质量要提高,学校与发展,课堂教学的质量仍然是关键,实效教学的提法应运而生。
一)实效课堂目的——实现学生学习的增值
动力值——更想学 方法值——更会学
数量值——知识与技能获得更多
意义值——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更有意义
二)实效课堂的构建内容
教师实效教研
师生实效课堂
学生实效学习
师生实效作业
师生实效测试
三)构建实效课堂模式的实践
1、召开《实效课堂》课题交流会
2、实效教研
3、教学反馈会
4、邀请市教研员进行实效课堂诊断
5、教师论坛“实效课堂之我见” 6、35岁以下教师三全塑形工程暨“双拜师”活动
7、实施“艺术生的专业与文化课双优工程”实验
二、关于实效教学实践的思考
实效教学是指教学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更加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说实效教学首先必须是有效教学。
在实效教学研讨会上,就十八中的教学实际来说,老师们认为:教学要从实际 1 出发,课堂模式和实效相比,实效更为重要,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大胆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郑州市教育局倡导的道德课堂的“先学、展示、反馈”课堂模式,应该说为大家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范式,先学,展示,反馈,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帮助,都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十八中这些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尽快的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研究的突破口在哪里?促进学生学习增值的关键点在哪里?
对“先学、展示、反馈”的教学流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先学是基础为有效教学提供条件,展示是重点要讲究方法精心组织,反馈是关键环节需要策略和艺术。
重温崔允漷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观点:引起意向—明晰内容—调适行为—关注结果。不难发现,反馈不仅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调控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
三、对课堂反馈与评价的思考
课堂反馈与评价是教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课堂的法宝,是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学习增值的关键。
课堂上反馈与评价如影随形,没有评价的反馈是苍白的,没有效果;没有反馈的评价是空洞的,不可想象的。所以反馈即评价,评价即反馈。
一)教师要有主动运用反馈的意识,这也是一种教育理念
1、课堂教学关键在调适,以反馈与评价为依托
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的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但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需要教师准确的判断与选择,这考量教师的教育智慧,也依赖于课堂上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准确。
调控课堂气氛,调整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程,调配教学资源都是“调适”的应有之义,但它的实现依赖的是准确的反馈与适当的评价,能否实现学生学习的增值,也依赖于反馈与评价的有效。
2、充分认识课堂反馈的作用,主动运用反馈
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多向信息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 2 节和控制。只有准确的把握大量反馈信息,才能实现合理的决策,使调控有效,从而保证优化的教学效果。
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信息反馈与评价意识,并善于敏锐地、及时地搜集和捕捉学生学习的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证据,基于事实做出判断,或给予积极的回应,或进行适时的点拨,或激发思维的活性,或辅以价值的引领。
在现代化的课堂上,应该建立“全时空”反馈的意识,全程,全员,全方位。而不仅仅是把反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二)畅通信息渠道,选择反馈方式,提高技术含量
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能合理选择运用三种反馈形式:前置反馈,同步反馈,延时反馈。
前置反馈: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前,设计者根据前一个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对教学的背景、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等因素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前置反馈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和教学难点预测,对课前预习和先学情况的检查属于这一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的重要条件。
同步反馈:同步反馈就是课堂教学反馈,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老师教的反馈,教师根据这种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二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学生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三是学生之间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有利于合作交流,培养情感,对学生展示情况的点评,合作学习情况的指导等属于这一类。
延时反馈: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除了课堂教学反馈外,还有书面练习、作业和检测等等。
教师是把学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是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是延时反馈,促使学生再作深入分析。这三种不同实际的反馈,各有不同的效能,教师应重视教学的具体进程,有目的地灵活运
当然,同步反馈是最重要的反馈方式,也是研究的重点。信息反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多向的信息反馈组成互动的课堂。
三)善于运用反馈评价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需要与时俱进
1、眼中有“人”。一是及时、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例如:口答式提问,板演或笔头练习,察言观色,读懂学生的眼神等等。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学习效果,而不仅仅是完成教的任务。
二是既要充分扩大反馈的受益面,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体验,而是课堂反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既要重视普遍规律,又要重视典型问题。
2、心中有“术”。反馈讲次序,讲策略,有重点,努力使学生学习增值
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既有普遍性的,也有个性化的问题;既有一般性的问题,也有典型性的问题,既有本节学习的问题,也会有与前后学习有较多联系的问题,既有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也有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有需要对正确的认识及时强化的问题,也有错误的认识及时矫正的问题等等。
下棋要讲次序,面对诸多信息,那些更有价值,该以怎样的顺序加以反馈?是先正确后有瑕疵,还是同步呈现,抑或先错后对?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选择,有效地实施。
一般来讲,反馈应先易后难,先低后高,这种呈现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兴趣特点。
另一方面在策略选择上应注意:知识形成时,先入即为主;方法未定时,思辨出真知;巩固应用时,错误更有价。
3、胸中有“道”,善于利用课堂生成,做智慧型教师
善于利用教学中的“意外”,将它转换成课堂的一个亮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聪明的教师善于选择对目标达成有价值的反馈资源,以引发思辨为主要方法。在争辩中学生不仅能辨别错误,感悟方法优劣,更能通过争辩发展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促进情感发展。
课堂反馈是课堂学习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方面,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更多的拓展,教学反馈也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时间、途径和反馈方式方法上如何与时俱进,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研究任务。
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精髓,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善教,更在善导,在于能够“激励、唤醒和鼓舞”。
让我们共同努力!
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楚锦鹏
201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