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切联系群众重在“联”贵在“系”
密切联系群众重在“联”贵在“系”
2011年07月13日-08:27
来源:湖南日报
钟义凡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变成了“蛙水关系”,有了利益就下水,没有利益就上岸;有的甚至变成了“油水关系”,隔层隔面,难以相融。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告诫全党:“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多年的基层党政领导工作实践,使我对此深有体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重在“联”,贵在“系”,要真正把群众当亲人,面对面倾听呼声,心贴心释疑解难,实打实解决问题,使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心相系、情相融、利相连。
决策要从群众中形成。隆回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广大群众的意愿作为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针对北部高海拔山区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弱的状况,我们把金银花作为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发动,群众很快由“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至今,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由不足2万亩发展到21万亩,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良种干金银花价格从每公斤4元提高到220元,小沙江、虎形山等金银花主产区由最贫困乡镇跃升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
能力要在群众中提升。越深入群众,我的感受越深:只有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加快金银花产业发展,我先后进行了20多次专题调研,连续9年把扶贫联系点定在虎形山瑶族乡的大托村、岩儿塘村和小沙江镇的光龙村、旺溪村,从而找到了制约金银花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成功争取隆回金银花录入《国家药典》,并被列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省金银花检测中心落户隆回;成立金银花研究所,帮助群众解决了金银花品种老化、产量低等难题;组织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20多个金银花深加工系列产品,其中,两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全县金银花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金银花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政绩要由群众来评价。近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以评选“最满意”和“不满意”公职人员和治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为重点的“两评一治”活动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干部群众心连心”等活动,把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群众对干部的“知名度”做为干部提拔重用和奖惩的硬指标,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爱戴的“进村狗不叫”干部。县金银花办高级工程师胡中常,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传授金银花栽培技术,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被评为“全国科技标兵”。桃洪镇党委书记何本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实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金银花南扩”战略,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作者系隆回县委书记)
第二篇:密切联系群众的“五个重在”
密切联系群众的“五个重在”
楚向红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牢不可摧。具体到每位党员干部身上,应重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地落到“以身作则”上。笔者认为,切实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五个重在”。
突出学以致用,重在树正气。本领并非天生,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获得。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态度,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对党员干部来讲,学习不只是个人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向群众多学一点,离科学决策就近一步,离工作失误就远一些。有的党员干部自恃学历高、有知识,看不起群众、不尊重群众,常常在工作中陷于被动。要务必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从群众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群众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推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同时,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要勤于思考,学会“吃透四面、做到四化”,即吃透上面,把上级精神具体化;吃透外面,把外地经验本地化;吃透下面,把基层创造理论化;吃透里面,把内部落实常态化。此外,还要着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掌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突出身心俱入,重在接地气。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不能待在机关里与外界隔绝,而必须迈开脚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要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坎,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社情民意了然于心,基层情况心中有数,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作为党员干部,要果敢、正直,说话办事从大局出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做好组织群众的工作,善于对群众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开展劝说、化解工作。要多与困难群众交朋友、结对子,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目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突出行胜于言,重在养锐气。党的宗旨、群众观念不是用来喊口号的,它需要每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干事的,群众最需要的也是实干的党员干部。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与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努力把心思放在为老百姓干实事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定
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的任务要加强督察、一抓到底,重点工作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要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深入群众、研究工作、抓好落实,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集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要正确处理成绩与缺点的关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表态,敢于向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
突出敢于担当,重在扬朝气。敢于担当,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又是一种群众感情。党的领导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必须坚决摒弃虚报浮夸、投机取巧等恶劣作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做到以实干和实绩取信于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利益。注重富民优先,既要做大财政“大盘子”,又要充实群众的“钱袋子”。注重改善民生,就要解决群众关切的就业、看病、上学等实际问题,让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广大群众。这既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群众工作的归宿点。同时,要真诚服务群众,既要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又要改善服务方式方法;既要降低行政成本,又要提高办事效率;既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又要承担好相关责任;既要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把该放开的放开放活。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更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把问题与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突出艰苦奋斗,重在聚廉气。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保持清廉本色,和群众同甘共苦,才能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有力推动党风政风改进,维护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特别是要杜绝奢靡之风,做到清正、清廉、清明。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各项规定,既要从自身做起,做改进作风的示范者;又要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做改进作风的推动者。要始终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严格执行党章和廉政准则,把住小事小节,自觉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真正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要建立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行使权力的过程成为实践党的宗旨、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只有党员干部时时处处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切实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02月28日)
第三篇:贵在坚持 重在认真
贵在坚持 重在认真
每个人都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但是真正能够成功的又有几个?每个人制定目标,拟定的计划都是美好的,都希望成功,但真正能坚持走下去的又有几个?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即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新事物、新思想。在现阶段,我们还有一部分同胞还处在精神迷茫,信仰缺失的状态,做事情浮躁,迷失了目标,忘记了理想,整天忙着追求时尚,追求名利,渴望一夜成名。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和认真就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法宝,他们始终提醒我们不要好高骛远,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不一定惊天动地,但贵在坚持。
有人说:做小事不会有大的收获,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淹没。而雷锋这位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人,却成为了影响我们几代人的道德丰碑。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显赫的出身,也不是因为他做出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信仰、德行与操守,不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从不索取回报,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他的“纯粹”即使在今天也让人热血沸腾。“做一件好事不难,但困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虽然雷锋同志的人生如流星般短暂,但是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将他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失业中去,这使他本来“渺小”而短暂的生命变得伟大而恒久,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接触的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代表着最鲜活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我们始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到村里,带着一腔热情,怀揣着在村里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随着工作的开展,发现我们的工作好像很“简单”,整理材料、打扫卫生,还有的时候只是帮群众开个证明几行字的事。这似乎和想象中广袤的农村大舞台相去甚远,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想在村里干一番“大事业”遇到的阻力大得惊人,乡亲们不理解,村里不支持,领导们不同意,几乎是孤军奋战。于是一些人开始失望了,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再用心为百姓们做事了,还有的人更彻底选择远离村官这个职业。
但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着不平凡的责任,在我们大学生村官眼中的 “小事”。可能对老百姓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少盖一个章,村民们可能就会因为手续不齐全而多跑很多冤枉路,少一份证明,就可能一个孩子因此申请不到助学贷款而失学。中国的老百姓们都是实在的,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支持你,你连开证明、整理材料都不愿意做,谈什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呢?谈什么干大事业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丈之堤地毁于蚁穴。只有用心坚持为老百姓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只有放下身板认真为老百姓服务,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只有像雷锋一样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来,才能够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做出一份不平凡的业绩来。
村委会作为一个村民自治组织,是我们展现当代大学生村官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作为一名服务者,我们既要树立服务意识,时刻以雷锋精神来鞭策自己,爱岗敬业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的事情做到热心办、马上办、办得好;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监督与管理,时刻做到自律、自警、自醒。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戒骄戒躁,严于律己,谦和带人,立足本职岗位工作,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时刻用心为老百姓服务,争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肥西县三河镇木兰社区书记助理 臧世超
第四篇: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
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
——来自苍溪精准扶贫一线的报告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与技能的贫乏,信心与斗志的缺乏。给钱送物、修路搭桥,基建式扶贫见效虽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就像无根之木,难以为继。
去年,按国定贫困线标准,“贫困县”苍溪规模识别贫困人口9.5万人。缺乏劳动力与生产技能成为制约脱贫的最大瓶颈。
9月下旬,记者在苍溪多个乡镇采访时发现,该县通过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抓住了要害、抓到了关键,去年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今年已实现1.5万人脱贫解困。
激发自我奋斗动能
国庆期间,岫云村支书李君没休假,他忙着在网上筹划爱心拍卖村里贫困残疾人养殖的土鸡。
残疾人基本生活有相关政策“兜底”,为何还搞爱心拍卖?
“扶贫不是捐钱给物,我反对那种填鸭式的扶贫。扶贫重在扶志,残疾人一样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实现有尊严的脱贫。”在李君看来,捐钱赠物只能扶一时,缺乏贫困主体的努力,只会导致富一时穷一世。
为何执着于此?李君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个懒汉,年轻力壮,却好吃懒做,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回村里分配相关补助时,他又属于扶持对象。村里老少爷们都反对,村干部也很为难。最可气的是,即使有了项目与资金,懒病不除,时间长了贫困依旧。“一定要调动贫困主体的积极性和信心,这样的扶贫才能长久。”
在岫云村试点开展的“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正是基于此类现象开展的爱心扶贫。李君发起成立的一村一品公司在山村收购原生态农产品,再销售到大城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贫困户实行收购价上浮一到两成,对残疾人和绝对贫困户实行爱心拍卖。
在岫云村,让记者感动的是,从老到少,甚至残疾人,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不等不靠,脚踏实地地努力着。去年,“远山结亲,以购代捐”实现合作农户人均增收1800元,超过全省平均。现在,这一模式已推广至50余个行政村,今年将实现3000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合作农户在2017年之内即可在全县提前脱贫。
“扶起贫困主体自主脱贫的‘志气’,就等于激活他们自我奋斗的‘动力’,这样的精准扶贫是双向努力,更加精准有效!”采访中,苍溪县委宣传部部长范舜华告诉记者。
扶贫扶志更要自强
红雨村是歧坪镇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典型的贫困村:直到去年,村上还没有一截水泥路,没有一项产业发展,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左右。
“没有水泥路,车进不来,养的猪要自己背到镇上卖,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些老弱病残越来越穷。”红雨村主任赵朝平告诉记者,县里扶贫资金有限,项目有限,一听说没水泥路,项目更没戏了。
与其坐等不如自强。转机来自于村里一位73岁的老人的无私行动。老人叫侯顺德。他把一生辛苦积蓄的养老钱24万捐出来,硬化了1公里的通村路。老人说:“路不通,这辈人穷,下辈人还要继续穷。”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各尽其能,拿钱出力。2014年,红雨村硬化村组路6公里,目前还剩下最后1公里多的路正在硬化。
“侯顺德被评为咱们镇的百姓好人,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大家现在不管是修路还是发展产业积极性都很高。”赵朝平说,村里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坐等帮扶不如自力更生。
在乡镇和县级单位广泛开展的“百姓好人榜”评选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发展前路:村支书宋富身患恶性肿瘤仍坚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退休干部杨胤恢每年交纳5000元党费支持家乡建设„„
有志者事竟成。百姓好人榜、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百姓帮扶队、百里示范走廊“五百工程”在苍溪县统筹推进。将送钱送物送项目与扶志送精神有机结合,使得当地扶贫工作更有效,也更长效。精准扶智增产增收
三川镇卧龙村村民程道洲最近准备“放手一搏”。今年8月,在县农业局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了猕猴桃种植技术后,他回来便将自己几十年的存款全拿了出来,准备大干一番,“以前没技术,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现在有农业局的指导,不怕干不好!”
想干,不敢干,不知道怎么干,是不少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苍溪县给出明确答案:治贫先治愚、扶贫贵扶智。
9月16日,该村的挂联部门县农业局为三川镇卧龙村、柳树村两个村的贫困户举办了“精准扶贫”实用技术培训会。技术专家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实际问题,提出推行“1户贫困户+1户资金户+1户技术户+n户劳力户”的办法,社员们“抱团”互助共同发展。
“大家都很激动,也有信心干好!”卧龙村村支书程道雄说,有了技术,再大的困难也不难了。
今年以来,苍溪县整合农业、就业、扶贫资金,对贫困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710人次,编印发放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手册2000册。组织的1300余人的春耕生产助耕队,深入到田间地头,确保一村有一个技术权威,一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通过培训农业新科技,苍溪智慧农业发展蓬勃,带动贫困户走向脱贫奔康的道路。
陵江镇金陵村村民何文国就尝到了新农技的甜头。在镇上农技人员指导下,地也不翻,苗也不疏,种上了“懒庄稼”。“算钱的话,总共增收了800多元。”何文国说,当时还担心种得密,苗不壮,“还是要相信技术,掌握了技术人轻松、粮增产。”
在苍溪柳池现代园区,农民只需点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就可以按“菜单”下地干活。智慧农业实现增产增收,每亩节约人工3/4,节水20%-30%,降低成本约2500元。在智慧园区打工的农民则可增收20%以上。石门乡村民胡修双告诉记者,现在农活比过去轻松多了,挣得也不少。
在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的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通过扶志与扶智两头发力,苍溪作出了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第五篇:制度:重在建设 贵在落实
制度:重在建设 贵在落实
制度是企业的家规,是所有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分析各类事故、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表象看多为偶然,实质暴露的是制度和监管的缺失。
制度重在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制度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制度功能的整合,提高制度体系的整体功效。强化制度建设,要注意三点:
一是制度必须要具有针对性。毛泽东同志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同样,我们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必须突出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就是我们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盲区,“矢”就是相关的制度规定。这些年来,我们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各个重点环节制定了不少制度,但为什么有的制度执行下来效果不好呢?除了落实不到位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制度缺乏针对性。不是制度这根“矢”天生有缺陷,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矢”来射现实问题这个“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没有真正把握住问题的规律性,并且在执行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因此,在制度建设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准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盲点,以系统的和全局的意识强化各项制度在执行环节的相互贯通,及时制定完善覆盖所有岗位和经营管理流程的制度、规程。
二是制度必须具有实用性。制度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种最合适的,也就是最实用的。实用主要是指制度要实实在在,切合企业管理现状,适合企业管理理念,符合绝大多数管理者的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假、大、空”式的辞语,少用伸缩性大的条文,增强制度表达的准确性。制度一旦制定出台,要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不能朝令夕改。同时,也要及时调整、修订制度中不适用的条文,不能怕麻烦,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劳永逸的,要善于调整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增加新的要求。对只管一时一事的制度要及时清理,该废止的就废止。在转发推行上级的有关制度和借鉴先进单位的管理制度上,要学会取舍,取其精华,并加以改进,舍弃不适用的。这就是所说的制度要实用的关键所在。
三是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制度作为一项行为准则,是要求各个层面的人身体力行的。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注意,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程序必须合法;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定性也要定量。规章制度还要体现以人为本,既要科学也要合理,要切实做到人性化管理。反思我们以前的有些制度,有的规定的条件太理想化,甚至不着边际,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却让普通老百姓去践行,明摆着不具有可操作性还要硬性推行,引起大家的反感甚至抵制。所以说,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另外,制度的制定,还要具体化、细化、量化,文字要通俗易懂,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尽可能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让每一个员工都会使用,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
制度贵在落实
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抓落实、见实效至关重要。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有了规章制度之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制度落实是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关键和保障,也是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风向标。在推进制度落实上,要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要加大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制度出台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贯彻落实。要采取印制
宣传贯彻手册、口袋书、摄制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丰富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载体;通过内部刊物、网站扩大制度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集中宣传贯彻和班前班后日常学习加深制度宣传贯彻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制度宣传贯彻,让每一个职工都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了解熟悉工作场所管理制度,并能够以此为准则,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要率先熟知制度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全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思想统一、服从指挥、自我管理、工作安全高效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制度的学习培训。增强职工执行制度意识,提高职工管理素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培训引导工作,要让职工不仅有做好工作的愿望,更要有规范管理、安全操作的本领。一个省级石油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大约在几百万元,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说不够多,关键是要保证培训的质量。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完善培训计划,灵活培训方式,增加案例培训比重,力求培训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保证制度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督办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制度是否健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各种制度是否熟知、制度执行的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执行的标准是否一致、执行的时限是否合乎要求等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的执行到位。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加强对制度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要通过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开展下访活动等,拓宽畅通监督渠道。四是要把落实制度与《员工守则》宣传贯彻及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企业众多的管理要素当中,文化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同时也是常常被忽视的。所以,要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就必须使全体员工都能认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都能具备履行制度的能力和素质,并自觉地贯彻和执行。这种认识和行为的高度一致就是文化。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而改变广大职工日常行为模式的过程,也是形成整体组织文化的过程。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在抓制度落实上一定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员工守则》宣传贯彻活动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认同我们所倡导的重要观念和价值,并转化为执行制度的自觉行为。
五是要在执行制度养成上下工夫。制度是为了规范某种行为而作出的规范性要求,而落实好这些要求,需要执行者养成长期、自觉的执行意识。因此,加强执行制度的养成教育也是我们抓制度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养成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为广大职工做出表率。其次,要加强制度执行的日常训练。因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而训练恰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要苦练基本功,还要将训练方式多样化,尽量安排一些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训练效果。第三,要明确层次目标,循序渐进。要区分开哪些制度是需要管理层熟知的、哪些制度是需要执行层掌握的,然后再分步骤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往往能帮助大家获取更多的自信,同时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通过坚持不懈的养成教育,力争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行事的观念,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习惯,减少工作差错,为企业实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