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推出法
推出法是利用小型推出装置对砖砌体中处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丁砖施加水平推力,用以间接推算出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推出法的测试步骤包括:测区选择、清砂浆缝、推出。
2、回弹法
回弹法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关系,通过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3、冻胀
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的温度是随大气温度而变化的,当土的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时,某些细粒土体将发生体积膨胀,称为冻胀现象。
4、碱骨科反应
碱骨科反应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碱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产生反应,生成含碱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称为碱骨料反应。
5、砂浆和易性
砂浆和易性指砂浆均匀铺砌在粗糙砖石或砌块基面上的容易程度,是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
6、钢材疲劳
在动力荷载、连续反复荷载或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过多时,应力低于极限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就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
7、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由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等原因,使建筑物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包括承载力、耐久性及整体稳定性不足的统称。
8、碳纤维加固
用碳纤维粘贴于构件表面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此法要求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5或C10。
9、强夯法
采用重量为10~40吨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以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10、托换法
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进行处理和加固改建。主要包括基础加宽法、墩式托换法、桩式托换法以及综合托换法。
11、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用防水卷材和沥青胶结材料胶合组成的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常被用于侵蚀性介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12、墙面爆灰
石灰膏中含有欠火、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或石灰熟化的时间不够,其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在墙面抹灰后继续熟化引起体积膨胀和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的现象称为墙面爆灰。
二、简答题
1、事故分析处理时,在初步调查研究基础上要做的进一步测试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1)对地基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对桩基进行必要的检测;
2)测定建筑中所用材料的实际性能;
3)对建筑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查,绘制裂缝图; 4)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5)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或现场加载试验。
2、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地基土质不均匀;
2)建筑物体型复杂; 3)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4)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5)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3、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1)加大断面补强法;
2)外贴钢板补强法; 3)粘结钢板法; 4)锚结钢板法;
5)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6)碳纤维布加固法; 7)预应力加固法。
4、砌体结构的裂缝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砌体结构缺陷有那些类型? 答: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有:1)荷载裂缝: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2)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是对称分布、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向下发展;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砌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2)正常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3)危及承载力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破坏。
5、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对场地工程地质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1)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3)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2)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1)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 2)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3)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1)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
2)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
3)建筑物周围地基中施工振动或挤压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4)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5)其他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础事故如特大洪水,特大地震等。
6、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为什么可以控制在0.3mm以内? 答: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接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mm,也就是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不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7、竖裂缝、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和砖墙砌体的影响性分别是什么?
答: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梁在中部受到弯矩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内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而混凝土梁中部弯矩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只要受力钢筋变形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就可以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当砖墙出现贯通的竖裂缝时,就表明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砖块已经整体破坏,意味着该墙体已经临近破坏。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通常都是由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梁端部受到剪力,由于所受剪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切的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梁构件中的剪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来承担的,因而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意味着混凝土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而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主要是因为砖块间的砂浆在应力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而主要受力材料砖块本身并未破坏,所以人们认为该墙并未临近破坏;
8、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哪些?
答:(1)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
9、试述钢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有哪些? 答: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
1)选用钢材的性能不合格; 2)矫正时引起的冷热硬化; 3)放样尺寸和孔中心的偏差;
4)切割边未作加工或加工未达到要求; 5)孔径误差;
6)冲孔未作加工,存在有硬化区和微裂纹; 7)构件的冷加工引起的钢材硬化和微裂纹; 8)构件的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等。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说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答: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有:
1)土方需要排水施工; 2)引起地基沉降; 3)引起地下室渗水; 4)对基础钢筋产生腐蚀;
5)因地下水渗流发生流土、潜蚀、管涌现象; 6)使地下结构物浮起;
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都会改变地基持力层的附加应力,造成地基沉降或上抬,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11、为什么新建建筑要与已建建筑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如果两者必须贴近,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通常建筑地基为正常固结土,在地基土的自重压力下,土体沉降已经稳定。建造建筑物后,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使土层压缩,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降稳定,地基处于新的固结状态。若在已有建筑物相邻处建造新的建筑物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它们的重力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已有建筑物的地基上,使已有建筑物产生新的局部附加沉降。在有软土地基的区域,相邻新建建筑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对已有房屋部分基础引起的附加沉降量会很大,且很不均匀,以致会引起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开裂,或者使已有建筑物的片筏基础或箱型基础整体倾斜,导致整幢房屋发生倾斜。当两者必须贴近,需要考虑相邻建筑物对沉降的影响,必须进行分层总和法的沉降验算,通过分析验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2、为什么说我国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至今仍是通病,它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防水工程中的缺陷是渗漏,它是渗水和漏水的总称。渗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被水渗透并扩散,出现水印(湿斑),或处于潮湿状态。漏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或局部区域内被较多水量渗入,并从孔、缝中漏出甚至出现冒水、涌水现象。从建设部抽查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渗漏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13、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有几种?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答: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有结构裂缝、防水层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三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在荷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房屋结构的过大不均匀沉降也是使屋面开裂的重要原因。结构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上下贯通。防水层温度裂缝是由于屋面在大气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雨雪和室内热源反复作用下发生,尤其在防水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防水混凝土内配筋不当时尤甚。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板端,进深较大的屋脊处等,裂缝一般很长而且多发生在冬季。防水层施工裂缝是由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体积收缩或养护不好引起。它分布不规则,长度不等,方向不一,宽度较细。对于宽度在0.1mm以上以及已有渗水现象的裂缝,应及时修补处理;对宽度在0.1mm以下,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及早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发展扩大。
对于稳定裂缝,可用环氧粘接剂、胶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用预热溶化的聚氯乙烯油膏或薄质石油沥青涂料覆盖修补,裂缝较大时加贴玻璃丝布。对于不稳定裂缝,可沿裂缝涂刷石灰乳化沥青、再生橡胶沥青等涂料。裂缝较大时,须将缝口凿成V字形,刷冷底子油,用沥青胶结材料作一胶二油或一布二油贴缝。
14、如何处理涂料饰面的老化?
答:涂料饰面的老化是一常见的弊病。视其严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对轻度老化者,应将表面污染物用水冲洗除去,待干后在上面重新涂刷面层;如老化程度更轻者,仅需更新面层。对中度老化者,应将老化部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或先将其铲除后再冲洗其表面,保存较完好的基体和涂层;将铲除部分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然后用与旧涂膜相同的涂料或可以结合的其它涂料更新涂饰。对重度老化者,应将旧涂料全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人工或用机械剔凿后,再清洗表面,待干后全部用聚合物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平整后,做新凃饰层。
15、裱糊壁纸时的空鼓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答:壁纸表面出现小块凸起,用手按压时,有弹性和与基体表面附着不实的感觉,敲击时有鼓音的现象叫壁纸空鼓。引起壁纸空鼓的原因主要有:1)粘贴壁纸时,赶压不得当;2)基体表面或壁纸底面,涂刷胶液厚薄不匀或漏刷;3)基体表面潮湿,含水率超过8%以上或表面不清洁;4)由于石膏板、白灰等基体强度不够,加之对其表面缺陷未处理好就进行粘贴。
对壁纸空鼓现象的处理一般采用鼓包注胶法,即对由于基体含有潮气或空气造成的空鼓先用刀子割开壁纸,将潮气或空气排净,待基体完全干燥后,再用医用注射器将胶液打入鼓包内压实,使之粘贴牢固。也可用电熨斗加热加压使胶液干结,但必须控制好温度,防止损坏壁纸面层。对壁纸内部含有胶液过多的情况,可先用医用注射器穿透壁纸抽出多余胶液后再压实即可。
第二篇: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班级:指导老师:姓名:学号:日期: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工程质量事故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和长期效益,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安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建筑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
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总有一些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有一些事故还很严重。为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对工程事故进行正确处理,工程相关人员必须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诊断与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即使未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尚可补救,但也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事后治理终究不是上策。只有事先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事前重在预防;事中认真分析,确保最佳处理方案;事后吸取教训。
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案情
某办公楼为清水楼板,楼板拆模后板底不平,为此监理特邀开发公司到现场检查,检查后认为板底确实不平,不能满足交验要求,要求施工队伍进行处理。因天棚底不是因为主体施工队伍施工造成的,所以项目部要求包工队负责处理天棚,达到交验条件。包工队采用方式为在天棚面局部凸凹较大的先用石膏掺乳白胶刮平处理之后再上水泥掺107胶刮平。项目部和驻工地监理对该方案均提出质疑,施工队称该方案在其它工程已经使用过,未出现问题。所以项目部同意使用。进入装修阶段,在刮大白时发现天棚有起皮现象,起皮位置大多在基层用石膏找平处,当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大白刮完之后在进行面漆施工时再次发现天棚面有起皮现象,至此,吉铁公安处要求将天棚水泥掺107胶刮层全部清除后重新刮大白。
二、原因分析
问题出现后,开发公司领导及监理非常重视,及时组织项目部及有关部门开会进行研究,先后召开了两次,开发公司、监理公司均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到现场勘察,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刮棚处理工艺存在问题,先刮石膏后刮水泥胶,水泥和石膏粘结强度不好造成起皮。
三、处理方案
将1、2号楼天棚处理层(石膏层和水泥掺107胶层)全部清掉,清至砼楼板,1号楼重新刮石膏一遍,大白两遍,并打砂纸喷乳胶漆;2号楼天棚清理后将凸凹不平用角磨机打磨,不再做其它处理。
案例二
一、案情
四川省某市玻璃厂1999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
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二、原因分析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 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的内容到形式都缺乏严肃性;而且这种技术鉴定缺乏委托方与承担方之间的有关目的、任务、质量要求等基本的书面约定,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技术鉴定工作的深度和技术质量。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研究,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束和水池继续运行,并在7月3日决定将水池蓄水至7m水深,使整个工程的安危事实上依赖于个人狭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上。
三、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以及负面社会影响,主要是由于违章进行工程鉴定、处理方案错误所至。从事工程鉴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应从此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鉴定方法与标准进行工程鉴定,即按照:客户委托,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检测验算;安全性、使用性鉴定评级;可靠性评级;出具鉴定报告及处理意见的基本鉴定程序规范、标准地进行工程鉴定。
案例三
一、案情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二、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三、处理方案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四
一、案情
某厂房为一层框架结构,条基,层高7.500M,框架柱截面600×500,柱距6000,C30商品砼,填充墙为M75小型砼空心砌块,内墙为加气砌块,粉刷完成后墙柱墙梁之间出现裂缝,且有扩展趋势,用砂浆重嵌后棉层刷防水外墙涂料一底二涂,一月后裂缝处气泡外突。
二、原因分析
单层厂房长宽比较大、基础埋深浅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砼与砌块二种材料涨缩系数不同、墙体拉接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三、处理方案
1、沉降稳定后(180天)沿梁、柱二侧300左右粉刷层凿除加设钢丝网片二道再做面层各工序。
2、沉降稳定后沿裂缝凿开,注永凝防水胶至密实,加刷外墙涂料一道。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一
↓
↓
↓
↓
↓
↓
↓
↓
↓
第三篇: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案例分析报告
根据案例“某输气管道工程,总长13公里。设计采用20号钢钢管,施工合同约定钢管由业主供货。施工过程中,工程师发现钢管焊接质量存在问题,在已完工程中总会有部分钢管焊接融合质量不好,很难满足无损探伤检查的质量要求。工程师责成承包商分析原因并进行质量缺陷修复。为抢进度承包商未停工整改,而是边施工边分析,查找造成焊接质量差的原因,直到该管道工程施工任务已完成90%,距合同规定的完工日期11月18日仅有30天时,才查出造成焊接质量不好的原因是这批管材中混入了不同型号的钢材。而此时,施工单位已对辅设好的管道进行了回填和地面恢复,并在需要护坡防护地段实施了护坡工程。”作为承包商应如何处理此问题,怎样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质量事故的责任鉴定和质量事故的分摊等做如下处理。
首先通过案冽分析可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业主提供的管材中混入了不同型号的钢材与施工方焊接技术等无关
程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的相关内容时引入案例分析,就教师所提供的质量事故案件进行分析。学生每5-8人分为一组,小组成员分工收集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进度、质量、目标控制工作内容、规程、标准等资料,然后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及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案例分析报告。分析讨论的内容包括: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质量事故责任的鉴定结论、质量事故责任的合同分担等。案例分析以启发学生发言为主,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总结。
第四篇:质量事故处理通报
质量事故处理通报
九月十七日上午,公司总师办质量管理人员在加工部生产现场向部门负责人了解、询问零部件加工质量相关问题时,得知加工部极个别员工由于质量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欠缺,发生两起质量责任事故。于当日下午总师办会同加工部负责人,事故当事人在生产部办公室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1,加工部摇臂钻工序操作工汪睿在加工制作一件DKB400锥度支架时,支架上的一个导轮套安装螺孔加工后与导轮套配合间隙偏大,不能满足工艺要求,造成该支架不合格。较为严重的是汪睿在未做自检和未告知本部门负责人及检验人员的情况下,不合格的支架分别转入了油漆和装配工序。通过对事故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经验,未将摇臂钻锁紧装置锁紧或支架固定不牢,钻孔时钻床或支架发生摆动导致螺孔尺寸不合格。
2,加工部摇臂钻工序操作工汪睿在加工一台DKM280FZ机工作台的接水孔时,因未认真查看工艺图纸和未对所选用的钻头进行验证而盲目作业,误将标准尺寸为φ24.3MM的接水孔加工成了φ28MM,导致工作台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操作工责任心不强,对常用的钻头未作醒目标识、存放不规范,钻孔时未对钻头尺寸进行验证。
事故发生后,技术部、加工部分别对不合格的锥度支架及工作台进行了技术鉴定,作出了补救、修复使用的结论。此次事故虽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但反应出员工质量意识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生产和检验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严,监督不够等薄弱环节。
为了严肃工艺纪律,教育本人,警示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规范,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源头的有效运作,公司决定:
1,对加工部员工汪睿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于20元经济处罚;
2,对质量管理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加工部经理陈金富给予通报批评;
3,对未能及时发现、检验(查)、造成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的品质保障部检验员张立停给予通报批评。
希望公司全体员工引以为戒,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生产源头的质量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工艺规范和检验标准,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宣贯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公司总师办
2011-9-24
第五篇:《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一
目的为加强公司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责任制,规范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增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严格生产工艺纪律,做好质量事故的记录和统计分析解剖工作,从而提高本公司的信誉和声誉,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二
适用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一切质量事故的管理。
三
职责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企业质量负责人属责任人。
四
内容
(一)定义
质量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有导致零配件、半成品、成品未满足行业标准、规范、设计文件或合同规定要求的过失和客户对公司产品质量的投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财产损失、信誉损失、停工返工和退赔的责任事故皆为质量事故。
1.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项:
2.生产作业流程、工艺错误;
3.生产指挥错误;
4.违反工艺纪律;
5.操作不认真负责;
6.检验员漏检错检;
7.人为导致设备故障、仪表仪器失准;
8.材料混杂或发错;
9.运输保管不善;
10.管理不善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11.制造质量及工装管理不善等。
(二)质量事故的划分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质量事故等级进行细化,具体如下:
1.特大质量事故:是指一次直接经济损失在8万元(含8万元)以上,或(和)给公司声誉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质量事故,媒体曝光和被商家清理出场的等。
2.重大质量事故:是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含3万元),8万元以下,或(和)给公司声誉造成恶劣影响的质量事故。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客户总成件退货或受到索赔罚款并已造成不良影响废品或返修工时在12小时/批以上的因质量事故造成不能完成月份、季度计划或质量指标的;媒体曝光和被商家清理出场的等。
3.严重质量事故:是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含1万元),3万元以下,或(和)给公司声誉造成较坏影响的质量事故。废品或返修工时在8小时/批上的;
4.较大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以上(含1千元),1万元以下,或(和)给公司声誉造成一定影响的质量事故。废品或返修工时在4小时/批上的;
5.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500元以上。
(三)质量事故的报告
1.所有质量事故的第一发现者必须在1小时内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现场尽可能做出减少质量事故损失的努力;
2.发生质量事故的部门负责人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公司总经理,并随后24小时内提交书面的质量事故报告书。
3.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不得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违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四)质量事故的调查
1.一般质量事故及质量问题,由现场质量检测员进行初步调查,报公司工程控制部。
2.较大质量事故,由工程控制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
3.重大、特大质量事故,由公司成立联合调查机构负责全权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
4.质量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5.事故调查机构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过程、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按规定要求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6.调查人员向发生质量事故的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索取有关材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违者给予记大过处分。
7.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统计按照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且必须按公司成本核算程序由财务部门进行损失核定。
(五)质量事故的处理
1.发生质量事故后,无论事故的大小,都应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质量事故发生后,由发生质量事故的部门根据事故的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对质量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公司品管部和企业领导。
3.对质量事故责任者或责任单位按照责任大小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公司《质量管理奖罚考核制度》进行处罚。
4.对质量事故相关责任领导和主要责任者还必须按照公司《质量管理奖罚考核制度》及责任的当事人和领导者以及连带责任的人员其绩效考核工资一律先行冻结,待质量事故认定后按承担责任大小给予处罚。
5.按规定进行经济处罚的款数,除事故赔偿费由财务归入成本外,扣罚的奖金、薪资等作为企业奖励基金,用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奖励表彰费用。
6.对发生质量事故或出现质量问题而隐瞒不报者,一旦查出,将加倍处罚。
7.质量事故处理完毕后,质量处理小组出具质量事故报告,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的内容分类:公司内过失造成的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事故发生时间、第一发现者姓名、事故性质、采取的补救措施、事故原因、损失价值、现场情况等;客户投诉导致的质量事故必须增加以下内容:质量事故基本情况(客户介绍、客户投诉、客户投诉处理)、调查结果及分析(投料生产发货过程、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引以为戒吸取教训、事故汇报、事故处理结果、纠正措施计划。
(六)质量事故的责任
1.操作者、检验员、管理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如实反映质量事故真相,凡弄虚作假、夸大、缩小和隐瞒事故,推卸责任者,加倍处罚。除经济上予以制裁外,视情况轻重,给予不同的行政处分。
2.质量事故的责任必须落实到人,不得含糊地定“XX小组”、“XX车间”等,填写清楚缺陷单和事故分析单,并注明清楚事故由哪一道工序引起。
3.由于工艺文件标准等相关文件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设计人员承担40%,审核人员承担20%,会签者承担10%,领导责任承担10%。
4.工艺出现差错:经首检发现,其质量责任由工艺技术人员承担40%,审核者承担20%,会签者承担10%,领导责任承担10%。
5.操作者造成的质量事故:
A.操作者不执行制度或工作不负责所造成的事故全部由操作者本人负责;
B.受命于领导各管理人员下达的与本人技术不相称的操作指令进行作业的,造成的质量事故,指令者承担60%,其他人员承担10%;
C.因不执行文明生产所规定的制度,导致局部质量事故的但不构成一般质量事故的,由当事人负责50%,其直接领导负连带责任15%;
D.操作者在生产中发现工艺问题,避免了损失,应有奖励,列入合理化建议申请奖励。
6.检验人员造成的质量事故:
A.检验员首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由检验员负50%责任、领导承担20%;
B.完工检后发现质量不合格,或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不合格而造成事故者,质检员承担30%责任、领导承担10%;
C.检验中未巡检或巡检错误造成质量事故,检验员负责50%责任、领导承担10%;
D.出厂后发现质量问题致用户退货、索赔、返修等造成的质量事故,检验人员负40%责任,品质主管承担20%责任,领导连带承担10%责任。
7.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在质量事故中的责任
A.因领导错误指挥或管理人员错误下达产品指令(包括不具备生产条件而强令下达生产指令),指使操作员违反要求,造成的事故由管理人员承担60%的责任,操作员承担10%责任。如操作员提出异议未被接受,由指挥者负责;
B.因管理混乱或管理员不重视质量,工序完工不交检造成的质量事故,由当事人承担60%,车间领导承担20%;
C.因管理混乱或管理员工作失误造成发材料(原材料必须有手续,无手续按错发处理)或外购等质量事故,由库房或当事人承担30%责任、领导承担10%;
D.凡采购员因工作失误,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标准件的工序无合格证,且不合格未经检验就投料,造成质量事故的,由采购员承担70%责任。如已交检,检验员工作失误,判断为合格造成事故的,由采购员承担30%,检验员承担50%的责任;
E.产品完工未检验开出合格证,就入库供货造成用户退货的,索赔等质量事故。由生产部门主管和品管部门主管以及其直接领导各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
8.因设备故障造成的质量事故:
A.因设备大修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未维修好就交付使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维修人员承担30%,主管承担15%、直接领导承担10%、领导责任承担5%;
B.因操作员对设备使用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故障而出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负全部责任
C.明知设备有故障停用,如操作员擅自动用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操作员全部负责;如管理员错误指挥造成的质量事故,由指挥者负60%责任,操作规程员负5%责任,如操作员事先提出异议未被接受,由指挥者负全部责任;
D.设备到大修期,由于种种原因未大修又未事先申报申请许可的而继续使用发生的质量和安全事故,由生产总监、生产经理、车间主任、设备主管共同承担责任。
(七)质量事故报批
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先检验员开出不合格品单或报废单,并及时通知车间主任(或工程控制部),同时逐级上报并按最终批复调查处理。
车间主任、生产经理或生产总监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判断,是否构成质量事故;如已构成质量事故,车间主任或生产经理应会同质检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分析;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明确原则,明确责任,找出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如事故责任不是车间,则质检员填写信息传递反馈单,并传相关部门处理。
由责任部门在三天内内填写“质量事故分析报告表”,一式三份;根据本制度处理规定填写好处理意见,转交公司领导签署意见;再转交行政部门依据领导签署意见,公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五
质量事故总结、原因分析及纠正
发生质量事故必须认证总结反省,吸取教训,引以为鉴,在公司内开展多方位的质量审计,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认识问题,书面形式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报质量安全管理部备案和验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