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

时间:2019-05-13 23: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

第一篇: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

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论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是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重大考验。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交管部门涉警舆论引导工作,对树立公安交警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当前公安交管部门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轻网络等新型媒体。当前,公安交管部门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报纸、电视主流媒体阵地,在队伍建设和警民关系构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交管部门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的认识,面对负面舆论,往往采取“捂盖子”、“不表态”的方式,被动应付,贻误时机,丧失了网络阵地,给公安交管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社会舆论引导手段单一。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一些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但没有降低舆论的“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还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有部分公安交管部门对社会舆论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引导,或者做官样文章、语焉不详,从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谣言满天飞,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

(三)反应速度较慢。个别公安交管部门对社会舆论的反应与舆论传播速度极不相称。在舆论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交管部门缺乏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未及时跟进,没有把握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丧失了处置先机。由于网络等媒体传播速度极快,短短一两天时间内舆论就会爆炸扩散,引发社会方方面面的反应。因此,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方面若是慢了一步、落后了一拍,就极易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正确引导舆论宣传,展示公安交警的良好形象

(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宣传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切实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重要作用。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使我们的舆论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因此,新闻媒体在涉及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

第二,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各级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在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更好地服务大局。

第三,讲求新闻宣传艺术。一是在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新闻作品要达到有效引导、感染受众的效果,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新闻宣传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二是在选择好时机上下功夫。舆论引导一定要适时、择时。同样的宣传内容在不同的时机推出,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选准、抓住适当的报道时机,才能有效地利用新闻资源,充分地表达媒体意见,从而发挥媒体的最大影响力。三是在把握好“度”上下功夫。舆论引导要持之有“度”,防止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使新闻宣传既有一个时期的侧重点,又保持基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四,推进新闻宣传改革创新。一是要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各级各类媒体要深入研究群众思想活动和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内容,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二是要创新舆论引导的手段方式。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避免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等现象,努力实现新闻宣传作品的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

(二)、处理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难以预料且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并且能够危害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带有公共危机性质。媒体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及时、客观、全面、真实地发布信息、沟通情况,促使危机转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第一,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监测预警系统,主要职能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前期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就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后果作出预告、实施重点监控,并制定预案;决策指挥系统,主要任务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迅速做出选择和反应,正确判断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并在处置新闻资源上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信息整合系统,就是整合优化新闻资源,对新闻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保障支持系统,主要是保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最终得以实现。

第二,以理性的态度及时报道危机真相。要注意抢夺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在突发事件产生后,新闻媒体要尽可能“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满足受众知情权。在第一时间让事实说话,比压制负面消息传播的办法更能够稳定社会,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以人文的关怀适度把握与引导舆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必须让受众在心理上接受。因此, 媒体应尽可能运用积极的报道来平衡危机事件给社会民众带来的心理伤害, 努力显现灾难、危机中的人性光辉, 彰显人文关怀。

第四,以“社会守望者”的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突发事件报道中, 媒体应从大局出发, 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为民众提供权威、实用的信息。要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与国家利益高度融合起来, 与政府部门保持通畅的信息联络渠道, 突出强调社会正义感、道义感和责任感,以“社会守望者”的使命感沉着冷静地应对危机。

(三)、加强新兴媒体建设

当前,随着卫星电视、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播客、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于一体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被不断突破,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抑制新兴媒体信息的虚假性、随意性,利用新兴媒体的便捷手段和内容来丰富、补充传统媒体的天然局限,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无疑是条共赢的道路。传统媒体必须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积极探索,按照新的媒介产业发展方式打造新的运作体制、运作架构。新兴媒体也应积极与传统媒体进行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层合作与互动。这样,既能促使其在自身领域有所发展,又能形成集约化的运作模式和宣传优势,从而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带来的是传播渠道的更新和传媒技术的飞跃,而新旧媒体的融合无疑将促进整个传媒行业更快更好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信息权威、采编正规、基础坚实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信息海量、即时互动的传播优势,通过立体式采访、专业化编制、多媒体集成、多终端推出,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实现内容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的共建共享共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技术联动平台,实现信息的畅通链接,催生新的传播业态和宣传载体,进一步健全立体交叉、功能互补的舆论引导网络,努力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二篇: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现

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x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x多公里,机动车约x万部,其中有牌的x万x千多部,无牌约有x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x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x公里的通车里程、x部的机动车和x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x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

第三篇: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X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X多公里,机动车约X万部,其中有牌的X万X千多部,无牌约有X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 X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X公里的通车里程、X部的机动车和X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X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 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是着力提高班子的示范作用。领导是队伍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实践者,只有领导自觉发挥榜样的力量,才能在队伍中产生感召力。要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形成具有坚定立场、高尚人格、廉明官德的坚强领导班子,以其公正的形象、团结的形象、亲和的形象凝聚警心,带动全体民警积极工作。

三是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谈话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务由集体研究决定,正职讲民主,副职讲集中,切实提高班子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是着力提高增强班子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民警的政治理论学习。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从经常性的思想教 育入手,组织民警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日常循序渐进的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良好氛围。

二是学英雄,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典型的先进事迹,民警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长期坚持开展的“远学任长霞、近学郑忠华”先进事迹活动,组织开展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英雄模范的事迹深入人心,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是必须强化“尚法”意识,真正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人民警察公正执法,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谋取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利,新时期,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必须守法、学法、知法、懂法,要针对当前公安交通执法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积极整改,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自觉性。同时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正确运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三)逐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我们应该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解决今年警力不足的实际问题。近年来某某县交警大队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得到某某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了交通管理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有会议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交通管理“政府牵头、交警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局面,有效地缓解了

警力不足的问题。

(四)抓好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队伍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从优待警是一项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重要工作,是从严治警的必要前提。我们要用足政策、争取政策,在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装备上保证、待遇上改善、舆论支持民警,分步骤、分层次全面推进从优待警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民警。大力推行热点岗位交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坚持唯绩是举,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立功嘉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把那些真正愿意干事、又能干事、业绩突出和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在队伍中营造起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以此激发广大民警的上进心。

二是在工作上爱护民警。要给民警配全配强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设备和防护装备,保证民警在自身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础上充分用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结合中队标准化管理和两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逐步完善“五小工程”,逐步改善民警的办公和值班休息条件,优化办公环境。同时要维护好民警执法权益,肯定和保护民警合法行为,减轻民警的心理压力。

三是在生活上体恤民警。要切实关心民警的身心健康,确保民警正常休假,定期组织民警体检,给患病民警及困难民警适当给予救济补助,对民警子女需入托、入学或爱人需要再就业的,要多方给予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购置图书、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提高民警的文化品位。四是进一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要结合公安中心工作和队伍实际,组织民警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民警思想情操,调整民警精神状态,增强民警身心健康;要注意发展民警中的文体活动人才,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新时期给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只有立足地区实际,正视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策下药、开拓管理,才是解决当前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舆论宣传和典型引导对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作用

舆论宣传和典型引导对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作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兴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尽快形成“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整个活动百花齐放、组织个人都见实效”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依然致力图开展创新争优,并将延续的执行创先争优活动。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积极份子,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后备军,作为大学生共产党员首先要明确知道了解创先争优是为了啥。

一是为了提升素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提升广大学生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提升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既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安排,更是提升广大党员自身素质的实践锻炼,我们要抓住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有利时机,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切实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本领,以素质的提升来确保和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

二是为了树好形象。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党的形象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人生追求和道德规范;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和进步的重要保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无论是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还是争当“五个强”优秀党务工作者,都要靠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来体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切实以作风的转变树立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是为了践行宗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最高要求、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落脚点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要继续深入开展“下基层、进万家”、“进村入户帮民富、访贫送暖促和谐”和“为民服务代理”等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创先争优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创先争优活动室我们党的特色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

法。要想创先争优活动取得良好的绩效,就要扩大创先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效果,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员,更应该延伸到党外群众,包括老人小孩,工人学生。就想商家的活动广告一样,扩大宣传才会有更好的收益。所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就要加大舆论宣传和典型引导。舆论是一种像一只无形的手,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主要是指人们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表达出自己观点的过程,且舆论的影响范围是巨大的,无形的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首先,要有舆论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要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并对此发表意见;其次,公众传递的是一种意见信息,必须要有一部分的相近意见能够汇集 ;再次,公众这种相近意见的汇集是自发的,不能依靠强制手段。舆论有几个特征:1,自发性:舆论是人心民意对某一现象、情况、意见的自发表达和反映,而且相关意见的汇集过程也是自发的;2,时评性:舆论往往是人们对社会中的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意见、看法,这些事件和问题一般是新近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变动的,它关涉到相当数量的人的利益,足够引起人们关注;3,公开性:人们对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看法是公开表达出来的,只有公开表达了,才能产生交流,只有通过交流,相近意见才能汇集,只有相近意见汇集,才能最终形成舆论;4,过程性:舆论的产生、发展、传播总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视讨论话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5,多元性: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等个性特征,都会形成不同的舆论圈,虽然这些舆论圈之间的界限未必分明,有时甚至互相重叠。舆论的力量在于公开性带来的“道义上的约束”。它表达的是

人心的向背和公论的是非。舆论可以制约权力组织,我们所熟知的关于越战的结束,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舆论有关;舆论可以推动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马克思说,舆论是“国家立法的最丰富、最可靠和生气勃勃的源泉”;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展示的英国各项工厂立法,几乎都伴随着关于某种舆论的形成并作用于立法的过程;舆论还能帮助实现普遍的社会监督,使被监督的机构、人物感到事件被公开而带来的无形的压力,从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

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确定活动的内容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活动具有针对性;在选择活动方式上,要坚持灵活多样和不断创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先争优是个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总是亮点和先进的积极的个人或者集体,利用社会媒体等舆论宣传机构,树立典型先进个例,引导广大群众,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成效。

身为大学生党员,积极的配合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定是我们的义务。严格的要求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成为榜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第一,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大学生入党是主求进步的表现,这种追求应该建立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上,应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基础上,努力把共产主义确立为人生的远大理想。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

动力,焕发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前进;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畏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只有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党和人民创造性的工作。第二,要关注现实,实现党的纲领。要深刻理解党在现阶段进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涵。第三,要把个人价值臵于社会价值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我们要端正生活态度。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乐观积极、意志坚定、面对现实、对自己高度负责任的。第五,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团结和带领身边的大学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第六,我们应该积极的参加每一项活动,带动大学生这个群体,用最积极的态度最热情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去感染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同学。胡强强 09教育技术学

第五篇:4浅谈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浅谈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特别是在发挥喉舌功能、正确引导舆论,服务发展大局、营造舆论氛围,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出现了各种新的矛盾和复杂问题。这些新情况的出现,无疑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因此,广播电视必须科学认识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洞察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大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优势,发挥好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发挥广播电视的自身优势

广播电视宣传是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有着其它媒体和工具所没有的独特优势。1.快捷传播的优势。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的传播不单有声音、有图像、有文字,而且具有同步和异步、进行现场直播、录播、广播或选播的功能。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起步,人民群众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状况更加复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人会因相同或不同的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2.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播电视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种载体和手段、渠道与方式,形成最优化、最大化的传输网络与覆盖体系,进行各种各样知识与信息的传输与播放。特别是有线数字电视和家庭轿车的普及后,更多的家庭通过广播电视广泛接受各种知识和信息,及时、正确、全面地得到政策法规的引导,实现自身的身心欢愉,这比其他媒体传播范围更广、作用更大、受众更多。

3.超兼容媒介的优势。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兼容多种传统和新型意识形态媒体的特性与优势,并且可以兼容各种巨大的社会信息。既可兼容书报刊传播,又可兼容影视音像等音视频点播;既可兼容证券、交通、气象等各类信息,又可兼容网上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通信业务等数据化传输。广播电视的兼容性,支持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强大渗透力和全面扩散性。

二、明确广播电视的宣传重点

广播电视首先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与教育功能不会改变。为此,广播电视必须增强喉舌意识,把体现主功能的新闻等节目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保证,并把它办好办活办出特色。同时,根据时代与受众需求,采制与传播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识类、科普常识类、文娱体育类、生活服务类等节目,使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加符合群众的客观需求和欣赏口味,以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时代性,为推进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1.注重理论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服务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心,搞好经济宣传,既是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内容,又是广播电视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广播电视要关注经济建设动态,解读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全面、客观、准确、生动地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把握正在发展、变革、进步的社会,形成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3.关注民生民情。广播电视要把镜头和视角更多地转向社会建设,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主题,从探索新形势下传播的内在规律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把话筒伸向受众,多用受众的语言,多联系受众身边的事例,多用受众喜

闻乐见的形式,办一些新栏目、好栏目,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给力加油。

三、强化广播电视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面对新的形势,广播电视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改进方法,提高实效性。

注重宣传重点创新。就是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营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注重宣传亮点创新。就是加强典型宣传,在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搞创新,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热情;注重宣传热点创新。当前,社会日趋多样化发展,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矛盾的交叉,必然导致热点问题的增多,在各种利益面前,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大。

因此,广播电视要适时适度地引导社会热点,以深度的报道、全新的视角、多样的栏目,做好释疑解惑、疏导情绪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多帮忙、不添乱、求实效,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善于创新,使广播电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四、树立广播电视发展理念

广播电视的影响力表现在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成为全民的共识,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这方面,广播电视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

树立责任理念。加强舆论引导,治理有害信息,旗帜鲜明地反对低俗化,提高公众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树立法治理念。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对采访和传播的节目内容承担法律责任;树立道德理念。遵守职业道德、提高道德修养,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树立市场理念。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紧密相关,如果没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价值,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价值就要受到影响;树立效益理念。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树立品牌理念。

五、传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广播电视作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在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随着市场、技术、媒介的细分和进步,广播电视的社会动员作用日显重要和突出。传统上,广播电视媒介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就极其巨大。在新信息传播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将会使此功能进一步加强,新闻节目如此,其他节目也如此。2.广播电视的多阶层化使广播电视在价值体系构建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新闻、专题和服务类节目的成年性,音乐、娱乐类节目的青年性,谈话类节目的社会多元性,网络广播电视和博客的前沿性等等,使得广播电视可以多个手段、多种渠道、多个层次,以及多次传播和到达。

3.通过新闻事件、谈话乃至音乐娱乐,始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公民意识、公共意识、法制精神、民主权利等社会价值信息,达到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作用。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政治形态如何构建,政治经济如何进步,广播电视都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李 峰

下载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