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甬祥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30日)
尊敬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依然沉浸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喜庆之际的金秋时节,在中国科学院即将迎来建院60周年纪念日的时刻,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会,回顾总结中国科学院6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向胡锦涛总书记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刘延东国务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韩启德副委员长、万钢副主席、王志珍副主席、宋健同志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刘延东国务委员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为我院建院60周年发来的贺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院60年的发展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院今后的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院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到我院各项工作中去。
60年前,在新中国筹建之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将发展新中国科技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做出了建立中国科学院、以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加快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60年来,中国科学院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艰苦创业,到向科学进军的快速发展,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缅怀开创中国科学院的郭沫若、李四光、吴有训、竺可桢、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更加缅怀领导中国科学院不断开拓创新的胡耀邦、方毅、张稼夫、卢嘉锡等老领导。向在中国科学院60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张劲夫、周光召、钱学森、李昌、严东生等老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60年来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和在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60年来关心支持帮助中国科学院建设改革发展的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国际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导、关怀和支持。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召集千人大会,听取中国科学院报告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其后中央做出了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决策。周恩来同志指示,要“集中最优秀的科学力量和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科学研究方面。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陈毅、聂荣臻同志亲自指示和支持中国科学院成立高技术研究所。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派胡耀邦等到中国科学院进行治理整顿,尽最大可能纠正“左”的错误,解决困扰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为“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1977年,邓小平同志委托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了科教工作座谈会,做出了全面恢复科研秩序和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建院30周年茶话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中国科学院“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发现、使用人才”,表示要“继续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并亲自关怀黄昆、陈景润等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并在建成之日发表了“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论断。
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科学院建院45周年题词,要求“努力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提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研究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其后中央做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中国科学院先走一步、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大决策。199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再次题词,要求中国科学院“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站在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的战略高度,提高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能力,要坚持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技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当中发挥骨干作用、引领作用”,并要求中国科学院“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科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将国家战略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有机结合。建院之初,根据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中央确立了中国科学院以“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在十二年远景规划期间,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抓尖端科学技术,抓国民经济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抓基本研究”的战略部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央书记处明确了中国科学院“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办院方针。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把全院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办院方针。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确立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的新时期办院方针。
60年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前瞻,凝练科技目标,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布局。建院之初,迅速组建了一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相对齐全的布局。围绕“四大紧急措施”,开创了我国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等具有关键作用的新技术领域,形成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系统布局。改革开放之初,恢复和重建“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了学科齐全、侧重基础、侧重提高的科技布局。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进行了建院以来涉及面最广、意义最为深远的科技布局调整。按照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思路,重点加强重要前沿与交叉领域、多学科综合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人口健康研究、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调整、优化、新建研究机构设置,培育新的科技生长点。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发挥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做大事。重点领域方向从以学科为基础的科技布局,逐步聚焦到关系我国当前和长远持续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创新目标由跟踪为主向原始创新为主转变,由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为主转变;科研组织模式由分散研究为主向加强跨学科跨所力量的组织与凝聚转变,形成了矩阵式网格化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新模式。化学、物理、材料、数学、地学等主流学科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空间科技、交叉前沿等领域发展迅速,在先进功能晶体、激光物理、高温超导、生命进化、有机分子簇集、量子信息、神经科学、基因组测序、纳米科技等方向进入世界前沿。加强了大科学工程、科研装备体系、国家科学图书馆、科研与管理信息化、野外台站网络、植物园体系、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等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立足科技创新实践,凝聚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建院初期,广揽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了新中国绝大部分科技领军人物。在“科学的春天”中,率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晋升,恢复学部活动,率先向国外派遣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实行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晋升职称的特批制度,率先出台了我国第一个面向海外、以吸引和培养跨世纪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人才计划——“百人计划”。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实施了新时期人才战略和人才系统工程,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以激发创新活力、提供创新舞台为重点,大力培养青年人才;以建议和承担科技任务、提升战略眼光为重点,放手使用中年科技骨干;以带队伍指方向、培养青年人才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深科技专家作用;用创新事业和发展机会,大规模吸引和凝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建院以来,全国先后有900余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更为可喜的是,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培养造就了近千名新一代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他们中有600位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首席科学家或主要带头人,近700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00人在重要国际科学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建制向国防部门、工业部门、行业、地方、大学等输送了大批科技人才,有力支持了我国科研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发挥科技体制探索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十二年远景规划时期,向工业、国防和地方成建制转移了大批科研机构,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为学术领导核心,中国科学院、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地方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体系。1964年,中央讨论通过了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科学十四条》并以中央文件下发,确立了我国科研工作的基本制度,被誉为“科学宪法”。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率先设立了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率先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制度,率先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发展孕育出以联想集团等为代表的规模化高技术企业。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大幅凝练提升科技目标,分期分批推动研究所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岗位聘用制度,建立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和流动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体现绩效优先、以 “三元结构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形成了竞争择优的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按重大项目、重要方向和领域前沿三个层次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活动。改革资源配置制度,坚持目标引导、宏观调控、择优支持,基本形成了符合定位、导向明确、分类管理、鼓励竞争、注重绩效的资源配置体系,鼓励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资源,从根本上扭转了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资源短缺的局面。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重视质量、重视实质性贡献,建立了综合反映绩效、态势和需求的多信号反馈的评价体系,从奖励成果为主调整为奖励做出重大科技创新的个人与团队为主。改革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实现院所投资企业股权多元化。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科研行为规范,基本建立了“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坚持联合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建院后,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孕育和支持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国防工业等国家基础和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组织力量,全面开展与企业的合作,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随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入实施,全面加强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的联合合作,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东北振兴计划和科技援藏、科技支新等工程。与地方共建研究机构、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科技园,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与大学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承担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等。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建院初期,重点开展了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1974年,开展与德国马普学会的合作,开启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科技合作的大门。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中国科学院与美方签订了两国高能物理合作等协议,打开了中美科技合作的窗口。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合作对象不断拓展,从科研机构为主拓展到重要国际科技组织、研究型大学和跨国公司;合作方式不断丰富,从常规的交流互访发展到联合建立研究机构、联合组织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宽领域、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中国科学院已成为国际科技界一支十分活跃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团体。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广大院士,团结带领全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咨询和评议,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宏观决策,充分发挥了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如:组织和动员全国科学家制定国家十二年远景规划,参与历次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咨询工作,提出建立科学基金制度、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建立中国工程院、发展我国先进核能、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建议。
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构建了学部与实体有机结合的战略研究体系,持续深入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及18个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系统科学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从而引领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
60年来,中国科学院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创新贡献。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系统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解决了一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关键核心科技问题,如两弹一星关键核心科技问题,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应用系统与有效载荷等任务,应用卫星系列有效载荷等。国防科技创新方面成果丰硕。取得了一批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如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档数控技术与工业机器人,高性能晶体材料,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等。取得了一批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如沙坡头流沙治理,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关键技术,塔里木沙漠公路筑路技术和防护林建设,全国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青蒿素、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希普林等创新药物,生物农药与生物制剂,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可持续发展评价,主体功能区划,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歌德巴赫猜想,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人类基因组1%测序,水稻基因组与功能基因测序,铁基超导体,量子中继器,iPS干细胞全能性证明等。60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80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项,占总数的59%;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30项;国家发明奖一等奖4项。
伟大的事业育成伟大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院人,团结奋斗,奋勇攀登,形成了“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院风,“以创新为民为宗旨、以科教兴国为己任”的科技价值观,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积淀、结晶、升华,成为中国科学院独特的文化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院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是:
——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精神。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重托放在首位,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人生价值实现融入服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科技进步之中。
——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敢于质疑现有理论,敢于提出新的问题,敢于开辟新的方向。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吃苦、能攻关,不因困难而放弃,不因条件而退缩,不因挫折而气馁,敢于知难而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奋力创新攻坚。
——淡薄名利、团结协作的精神。甘于寂寞、潜心致研,客观评价自我,尊重合作伙伴,不争名、不逐利,不忽悠、不浮躁,团结共进,协力创新。
——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精神。诚实守信,严谨求实,提倡学术争鸣,尊重学术自由,信守科研道德,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尊重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
60年的创新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发展先进科技生产力为中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事业的发展凝聚人,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以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以合理的待遇激励人,以创新实践培养造就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认知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大胆革除一切阻碍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壁障,不断革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新知识,与社会各类创新要素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在联合合作中共同发展。必须高举科学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前瞻,引领未来。发展科学文化,鼓励科学原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回首过去,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已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今天,我们已站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
展望未来,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面临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紧迫的战略任务,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沿袭传统的无节制耗用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资源来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重大而紧迫的需求。
当今世界科技呈现出群体性突破的蓬勃之势,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与市场,将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国际竞争正在全面展开。我国必须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及早统筹谋划科技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空天海洋能力创新拓展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等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不断明晰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优势和主动权。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致力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创业人才,致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产业化,致力发挥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致力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引领我国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撑我国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到2020年,中国科学院将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创新跨越;培育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前沿交叉新兴学科生长点,在若干前沿交叉新兴方向与领域发挥先导作用;一批研究所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国际同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一流研究机构;凝聚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拥有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科技产业化领衔人才群体,向社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大幅提升对国家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持能力。总体实现“创新跨越、布局合理、四个一流、和谐有序、开放合作、持续发展” 目标,将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可依靠的“三个基地”和科学思想库,成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有效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撑科学发展、服务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国家研究机构。
当我们伟大祖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将迎来百年庆典。我们希望并坚信,当我们的后人回首这段历史的时候,每一个中国科学院人都能够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科学院留下了更加坚实、更加辉煌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重大贡献,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登上了世界之巅!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的进步、国家的需要在召唤和激励着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实现创新跨越的自信心、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奋勇前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庆祝建厂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建厂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金风送爽、秋实累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隆重集会,共同庆祝xxx建厂6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及全体员工,向莅临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xxx发展和壮大做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倾注全部智慧和力量的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月是金色的季节,是歌唱收获的季节。
此时此刻,每一位xxx人的心绪都难以平静。展开xxx60年发展的巨幅画卷,呈现出的是一代代xxx人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展现出的是xxx人为国家建设和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所做出的突出业绩;体现出的是xxx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奉献精神;折射出的是中国工具制造业的壮大和强盛……
岁月的长河永不停歇。今天,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60年前的那段历史的时候,依然让我们收获着前行的自信和力量。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夕,国家从战局和新中国整体工业规划出发,决定对沈阳的部分工厂进行北迁。刚刚组建不久的沈阳工具厂(xxx前身)是奉命北迁的工厂之一。当时,老一辈创业者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战时需要,以“冰天雪地斗严寒,迎难而上为国家”的豪迈激情,在紧急而又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团结奋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到2个月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北迁任务。北迁后,定名为东北机械十厂,后更名为xxx第xxx具厂。
1951年初,按照国家规划,为了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在苏联专家组的帮助下,我厂在全国机械行业中第一个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从苏联购置了350台先进设备和精密仪器。干部职工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限制以及语言上的障碍,经过短短4个月的改造,引进设备就全部投入使用,创造了工业史上的奇迹。经过技术改造,xxx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由以前仅能生产钻头、丝锥、板牙等几种工具,成为能够生产滚削刀具、拉削刀具、铣削刀具为主导的9大类、32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产品的国内第一大型工具厂。成功地将一个日伪留下的落后小厂,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工具厂,结束了高端工具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启了新中国工具制造史上崭新的一页。
翻开共和国工具制造业六十年的史册,作为中国工具行业的先驱,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国家工具制造业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获得无数荣耀,在中国工具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矢志不渝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
——按照国家不同时期工业发展战略部署,xxx人无私地肩负起了为共和国组建工具制造行业的重任,先后筹建、援建、帮建了xxx量具刃具厂、xxx第二工具厂、汉江工具厂、韶关工具厂、太原工具厂、贵阳工具厂等,为我国工具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特殊的、重大贡献。
——为了全面提高中国工具行业的制造水平,建立和完善刀具制造的技术规范,受国家相关部门的委托,xxx主持起草和修订了齿轮刀具、拉削刀具、螺纹刀具、铣削刀具、钻削刀具等70项国家标准,其中部分工具标准是我国首次颁布,从而建立了我国复杂刀具国家标准体系。
——在共和国工具制造史上xxx创造了一个又有一个第一:制造出第一把滚刀、第一把插齿刀、第一把剃齿刀、第一把拉刀……
与此同时,xxx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之最:制造出了直径最大、长度最长、重量最重的超级拉刀和镶片滚刀、制造出了精度级别最高的AAA级透平滚刀和AA级剃齿刀……
——为我国潜艇制造、宝钢工程、三峡工程、提速列车、航天航空、能源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各种重型、异型精密复杂刀具,替代了进口,部分项目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尤其是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从1982年起,xxx独家为上海桑塔纳轿车生产线提供高品质国产化配套刀具,包括齿轮刀具、拉削刀具,占国内同类刀具使用量的95%以上,无论是刀具质量还是性能都处于全国工具行业前茅。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汽车国产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居于全国工具行业领先地位的xxx,先后引进了美国格里森公司、德国英格索尔公司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使xxx产品不断升级,成为了享誉中外的品牌产品;花键拉刀获国家金奖,锥柄立铣刀、插齿刀获国家银奖;弧齿锥齿轮铣刀和转子槽铣刀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新产品;克林贝尔摆线等高齿锥齿轮铣刀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xxx牌产品获得“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名牌产品首选品牌”、“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等。至今“xxx”品牌仍雄居国内众多工具品牌榜首。
——企业先后荣获国家质量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荣誉。
——xxx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造就了无数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沈玉林、李凤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维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王同皓、市中青年专家邢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李万荣等10人、省劳模12人、市劳模23人……
——形成了独具xxx特色的企业文化,1956年创建的文学创作小组—“萌芽小组”立足基层,深入群众,勤于笔耕,创作了大量贴近广大职工生活和工作的作品,影响颇深。“萌芽小组”的成长过程曾受到茅盾、郭小川、刘白羽等文化巨匠的关怀和鼓励,并先后亲自来厂指导。
——在xxx发展历程中倾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鼓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xxx人的心田。长期以来,朱德、陈云、董必武、康克清、倪志福、彭佩云等中央领导对xxx的发展高度重视,先后来厂视察和指导工作,激励着一代代xxx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全部力量。
在xxx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风雨历程中,一代代xxx人困难面前不低头、顽强拼搏,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的进取精神,励志崛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着眼大局、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这种精神早已深深地融入xxx人的血脉中……
正是我们一如既往地秉承了企业悠久历史所独具的这种精神,从而使其指引着xxx人在前进的航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风浪和险阻,都毫不犹豫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xxx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冗员过多;体制、机制僵化;技术改造停滞不前;厂房设备陈旧;新厂建设半途搁置;产品结构不合理;历史债务沉重,企业连续十几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达156%,拖欠数月职工工资,职工苦不堪言,对企业前途忧心重重。加之xxx核心产品齿轮刀具与美国格里森公司合营,使企业产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企业产能减少和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资金流枯竭。在各种因素交错影响下,到2006年初,全厂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困境,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如果这些极为不利的因素继续桎梏着企业,那么,xxx极有可能走到尽头,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这将令人何等痛惜!此刻,冷静思索与焦虑不安、充满期待与灰心丧气、果断行动与坐以待毙……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必须改变,必须彻底的改变,这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xxx人心中的呐喊。只有锐意改革,企业才能涅槃重生。这是陷入困境的xxx唯一的突破口。
在主管部门xxx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制定了:实施并轨,精简冗员,减轻企业人员负担;组建新公司,承接国债项目,完善新厂建设;变现老xxx,处理金融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总体改制方案。由此掀起了xxx发展史上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改革攻坚战。
实施并轨,精简冗员,减轻企业人员负担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定下了有情操作、和谐改革的主基调。分析、找出了并轨工作的焦点、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缜密的并轨方案,实施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大限度化解阻力和矛盾,清除一切障碍,力求最大限度保证并轨职工合法权益和最大利益,让职工成为国企改革的受益者,保证了并轨工作顺利推进。
通过2006年6月、9月两次并轨,共有2347名职工在平稳、有序、可控的状态下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整个并轨过程未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没有当时的改制并轨工作,随后的组建新公司,承接国债项目,实现快速发展等工作都无从谈起。并轨工作对xxx近期乃至长远发展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并轨工作基本完成后,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和羁绊,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谋求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改制总体方案,从2006年9月份,xxx改革进程开始提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xxx第xxx具制造有限公司的组建。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旧体制的结束,新体制的开始,在xxx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规避了老xxx的债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全xxx有效资产,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还进一步加速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为企业长远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来说,我们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以谋大势的气魄和胆识,审时度势,抓住当前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瞄准国际工具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纵横交织的坐标上找准定位,才能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改制前,企业长期没有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厂房、装备老化,产品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巩固和强化xxx精密复杂刀具的核心技术、品牌和领先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公司积极申报《数控刀具、拉削刀具技改项目》、《高速高效数控刀具扩建项目》。得益于企业改制的成功,两个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并被批准。由此,拉开了xxx大规模技术改造、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的序幕。
几年来,企业共投资1.5亿元,引进了高端设备、仪器150台(套),关键工序、关键设备得到了更新和加强。通过调整改造使复杂刀具的制造水平、研发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复杂刀具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递增。
伴随着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入,在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xxx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精密复杂刀具和精密通用刀具制造技术。开发并批量生产了代表世界顶级重型燃气轮机核心制造技术—转子轮盘槽拉削技术的榫槽拉刀、高速齿轮滚刀、数控可转齿轮滚刀等多种复杂刀具,其精度、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填补国内空白,个别品种规格与进口产品比较切削性能相当,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2008年3月,与美国格里森公司合营的齿轮刀具厂,由于美方投资不到位,导致经营不善,市场萎缩,陷入无法经营的境地。为了尽快结束这种局面,经过与格里森公司多轮的艰苦谈判,最终收回了齿轮刀具生产和经营权。使流失了两年的齿轮刀具又回到了xxx的怀抱,至此完善了复杂刀具结构的xxx才真正迈入发展轨道。
同年xxx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刚刚搬迁至开发区的二工具科技有限公司并入xxx。为xxx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并为xxx实现整体搬迁改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009年9月历时6年之久新厂区全部建设完成。困境中的xxx人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为自己打造了一片新天地,为企业发展铸就了一个崭新的平台。9月28日,是一个值得所有xxx人难忘的日子,是一个注定要载入xxx发展史册的日子。全体xxx人在焕然一新的厂区举行了隆重简朴的开工庆典。实现了建厂以来的第二次搬迁改造。
60年前,老一辈xxx人历尽艰辛完成北迁,实施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开创了xxx在中国工具制造业纵横开阖的历史辉煌;60年后xxx人立志崛起又完成了一次整体搬迁,大规模技术改造已凸显成效,我们对再铸辉煌充满必胜的信心和期待。
高度决定视野。回顾xxx的发展历程,面对老一代xxx人开创的基业,我们有一百个、一千个理由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一个理由去迟疑、去退缩。在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时候,我们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带领职工去开辟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之路,重铸辉煌。几年以来,公司始终把打造全新xxx,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抓手,贯穿于企业改革全过程,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实践证明,企业制定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改制前的种种制约、不良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如今改制总体方案全面完成。制约企业发展的羁绊全部被清除,xxx的历史债务和职工内欠全部得到偿还,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企业连续几年以15—20%的速度在增长,职工的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
居高声自远。企业近年来的改革攻坚战,把xxx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企业在制造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显著提高。xxx向世人展示了企业的和谐之美、奋进之声。
现在,我们站在新厂区的土地上,仰望着国旗和厂旗在风中猎猎舞动,此时此刻,每一位xxx人的心绪都难以平静。近年来企业改革历程的感同身受,从一项项改革设想变成丰富多彩的发展实践,让今天的xxx人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回顾几年来极不平凡的改革历程,可以说:
改革是一场超越自我、攻坚前行的振兴之战;
改革是一次再塑形象、昂扬进取的跨越之旅;
改革是一项奋起追赶、惠及职工的利民之举;
改革是一曲努力晋位、追求卓越的奉献之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六十春秋,弹指一挥间;甲子轮回,期待再辉煌。
xxx人永远忘不了老一辈的无私奉献,为企业发展壮大所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一定要从优良传统中汲取滋养,永远鞭策前行,立志高远,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今天,xxx历史积淀给我们提供了奋进的动力,更感受到未来的召唤给予我们的激情力量。
面对新起点,新征程。xxx人深切地意识到:当前,工具制造行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只有超越了再超越,发展了再发展,才能无愧于时代的召唤,xxx才能健康、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为此公司,制定了改造、重组、上市的发展新战略。一是快速扩大企业规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个亿,把公司做大做强。二是继续坚持把调整产品结构作为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效益的重要支撑。使公司发展的更好。三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调整股本结构,实现股本多元化,转变机制,加快公司发展速度,争取上市。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将xxx打造成为引领国内工具制造业发展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我们拥有辉煌的过去,我们珍惜自己的现在,我们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今天的祝福将化作续写xxx传奇和辉煌的无穷力量,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紧跟时代的步伐,励精图治,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请老前辈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老一辈的重托,继承和发扬xxx精神,擎旗致远,在历史画卷上谱写新的篇章。
请员工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员工的期望,加倍努力,推动企业发展,为员工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提升员工福利。让员工充分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员工,再次向出席xxx建厂60年庆典的各位领导、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各位领导、前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让我们共同祝愿xxx的未来前程似锦,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县水土保持站建站6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县水土保持站建站60周年纪念会,溯往事,展今朝,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领导和省内外水土保持专家以及省市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欢聚革命圣地长汀,共商新时期福建水保防治工作良策。在此,我谨代表福建省水利厅,向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衷
心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100多年前,长汀河田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既是有名的“汀洲府”和“布衣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首府和发祥地。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辑畅行。据记载,河田原名“柳村”,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造成长汀河田严重水土流失,从此“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柳村”也因此改名“河田”,成为我国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之一,被称为“红色沙漠”和“火焰山”。从此,长汀河田人民世世代代饱尝极强度水土流失之苦。1940年12月,国民党福建省研究院在河田设立“土壤保肥试验区”,开展了科研、示范治理,进行了一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益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组建了水土保持机构,动员和带领河田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1983年,原省委书记项南深入长汀河田调查,指导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并总结群众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水土保持“三字经”。在项南同志的提议下,组织了“八大家”联合攻关,长汀人民实行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为辅以及以煤代柴等方式,创出一条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以封为主,封造管结合的新路子。此后,河田极强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为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央和省领导先后多次视察长汀河田并作重要指示。2000年,省委、省政府把“以长汀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列为15件为民办实事之一,进一步推进了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在历届长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水保科技人员和流失区群众的多年努力,长汀县河田开始由红变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7,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0~30提高到60~90,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8580t/km2·a下降到500~1000t/km2·a,大幅度减少泥沙下山;河床普遍刷深0.6~1.56m,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昔日的火焰山已经披上了绿装,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局面仍然十分严峻,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水土保持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新世纪,我们衷心希望长汀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广大水保科技工作者共同拼搏,努力开创长汀乃至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县水土保持站建站6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词
xxx(福建省水利厅35000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xx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xx县水土保持站建站60周年纪念会,溯往事,展今朝,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领导和省内外水土保持专家以及省市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欢聚革命圣地长汀,共商新时期福建水保防治工作良策。在此,我谨代表福建省水利厅,向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100多年前,长汀河田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既是有名的“汀洲府”和“布衣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首府和发祥地。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辑畅行。据记载,河田原名“柳村”,由于长期的人为破坏造成长汀河田严重水土流失,从此“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柳村”也因此改名“河田”,成为我国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之一,被称为“红色沙漠”和“火焰山”。从此,长汀河田人民世世代代饱尝极强度水土流失之苦。1940年12月,国民党福建省研究院在河田设立“土壤保肥试验区”,开展了科研、示范治理,进行了一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益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组建了水土保持机构,动员和带领河田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1983年,原省委书记项南深入长汀河田调查,指导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并总结群众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水土保持“三字经”。在项南同志的提议下,组织了“八大家”联合攻关,长汀人民实行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为辅以及以煤代柴等方式,创出一条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以封为主,封造管结合的新路子。此后,河田极强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为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央和省领导先后多次视察长汀河田并作重要指示。2000年,省委、省政府把“以长汀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列为15件为民办实事之一,进一步推进了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在历届长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水保科技人员和流失区群众的多年努力,长汀县河田开始由红变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7%,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0%~30%提高到60%~90%,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8580t/km2·a下降到500~1000t/km2·a,大幅度减少泥沙下山;河床普遍刷深0.6~1.56m,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昔日的火焰山已经披上了绿装,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局面仍然十分严峻,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水土保持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向新世纪,我们衷心希望长汀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广大水保科技工作者共同拼搏,努力开创长汀乃至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
最后,祝会议~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领导讲话
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领导讲话:
继往开来,改革创新,为争取更大的成绩而努力奋斗继往开来,改革创新,为争取更大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广东省新华书店协会会长黄思铭同志在——广东省新华书店协会会长黄思铭同志在广东省广东省新华书店协会会长黄思铭同志周年纪念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时刻,广东新华人满怀激情地迎来了广东省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全省新华人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代表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广大员工对在百忙中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60年来为广东新华书店的发展付出过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一代又一代新老员工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1949年11月7日,广东省第一家新华书店——广州新华书店在解放广州硝烟未散的北京路成立了。她伴随新中国、新广州前进的步伐,历经了沧桑巨变,深深扎根于改革开放的沃土,成长为广东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50年,根据国家出版总署的决定,广东省店统一了广东全省(含海南)和广西部分的分支店,同时,将广东人民出版社和新华印刷厂从省店中分立出去,新华书店成为专门组织出版物流通的事业单位,广东有了统一的新华书店系统。
1956年根据国家文化部的规定,省店将所属分支店交由地方文化行政管理机关领导和管理,同时,对全省536家私营图书企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全省图书发行业由多种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变成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图书发行由新华书店独家经营。1962年至1985年的23年间,根据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部署,广东新华书店又经历了两度集中统一管理和下放的过程,直到1985年,根据省财政厅和省出版总社联合发文精神,省店第三次将市、县新华书店的财权下放地方管理至今。“三权”管理的不断改革,对新华书店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新华书店得到较快发展。1994年,全国第一家超大型书店——广州购书中心开业,此后,大中型购书中心在全省各地纷纷拔地而起,我省新华书店系统当年以15.97亿元销售总额排名全国第一。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股份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省新华书店发扬“吃螃蟹”的精神,于1994年成立广东省新新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全国出版发行业中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党的十五大以后,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试点组建发行集团的部署,省新华书店以新新公司为基础,通过增资扩股,于1999年成立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出版行业成立的第一个股份制企业集团。,在整合省新华书店、省发行集团和省外文书店的基础上,形成省级统一的发行集团。党的十六大以后,全省新华书店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珠三角地区部分新华书店率先实行转企改制,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深圳市和广州市新华书店在党委政府推动下,各自整合属地出版发行资源,先后成立了出版发行集团;省发行集团按照长春同志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和信息系统建设。这些改革举措为我省新华书店系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0年前,新华书店一成立,即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建立覆盖全省的销售网点为目标,成为出版物发行行业的主渠道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全省新华书店从开始仅有26处销售网点,职工几百人,发展到如今已有网点1600多处,职工1.4万余人;全省新华书店总资产45.3亿元,净资产17.1亿元,销售总额53.3亿元,在全国处于前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新华书店在60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那就是“坚定的办店宗旨、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热情的服务、开拓进取的意识”,以及“诚信双效、求真务实、竭诚服务、恪尽职守”的广东省新华书店企业文化。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广东新华人继往开来的动力和源泉。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为广东新华书店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中央要求出版发行业率先完成转企改制,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出版发行集团;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联合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全省新华书店正面临新的历史转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新华书店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破解影响和制约新华书店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这个转折关头,全省新华书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关于“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有
线广电网络和新华书店重组整合”的要求,构建以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为标志的出版物流通新体制,加快全省出版发行业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和提高人民素质服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下面就新华书店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转企改制,建设合格的市场主体
今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地方新华书店必须在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省委省政府经过2年多时间对全省新华书店改革重组模式的调查研究,也将于近期发出有关通知和实施方案。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相比,我省的发行体制改革已经落在了后面。体制机制的落后,导致全省新华书店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发展缓慢。我们要尽快完成全省新华书店的转企改制任务,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二、联合重组,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城乡流通网络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都提出,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出版发行单位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一批重量级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实践证明,那些转企改制比较彻底、改革重组工作到位的发行集团,已经释放出强大的活力,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无论是总资产、净资产还是利润,都比改革重组前翻了几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说明新华书店联合重组符合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培育图书发行骨干企业和吸引战略投资者,壮大国有图书发行业的必由之路。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整体规划全省新华书店的战略重组工作,在有关通知和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市县新华书店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广东人历来有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广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而且我们坐拥经济强省的宝贵资源和区位优势,只要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就一定能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东新华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全省新华书店的联合重组,步入前列。
三、做强主业,为文化强省建设和提高人民素质服务做强主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视察时,指出新华书店要做强出版物发行主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能在市场开放过程中被边缘化。广东新华书店有着60年图书发行的光荣历史,做好图书发行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和外资大批进入出版物分销领域,凭着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与新华书店展开了全方位、激烈的竞争,特别是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使得民营书商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目前在我省一般图书市场中已经占有50%左右的份额。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首先,加强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在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和现代物流配送平台的过程中,规范连锁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现代流通的作用;其次,加强门店建设。新华书店太传统了,以致千店一面,不突破传统,不创新,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市场。通过创新传统的经营方式,建设集实体书店、电子书店、网上书店于一身的新型书店。第三,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各类政治读物、思想品德修养读物、农村读物的发行工作,组织多种读书和文化活动,营造书香社会。以全新的观念,先进的信息平台,现代化的销售终端,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立足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真正成为出版物市场中的主渠道。
四、优化结构,构建综合文化经营平台优化结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今年8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三个一批”的改革思路,其中对效益较差、资不抵债、发展难以为继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关闭退出一批”。长期以来,新华书店实行以教材发行扶持一般图书经营的模式,对教材发行的依赖性很大。开始,国家定期对中小学义务教材实行招标采购,降低了教材发行的利润空间,一部分新华书店就难以支撑,出现亏损。我们必须调整好经营结构,逐步摆脱对教材发行的依赖,发展多元经营和服务,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抗击市场风浪击打的能力。首先,在做好教材业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教辅读物、一般图书和文体用品等经营的力度,使它们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来源。其次,要将服务延伸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争取具有经营能力、能够产生效益的项目,取得相关投资和服务资格,成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第三,要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益,要规划建设新网点、新物业,实行综合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基础。把新华书店打造成综合文化经营平台,让它成为各种文化产品的集散地,广大读者文化消费的首选地,成为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心。
五、创新业态,向新的经营领域进军创新业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版物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为读者带来更多选择和体验。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出版物销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网络书店迅猛崛起,对新华书店的传统经营方式形成巨大挑战;读者俱乐部的逐渐兴起,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凝聚了一大批忠实顾客。全省新华书店要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提供新的文化产品销售和服务,包括音乐艺术培训、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等,把传统的新华书店打造成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充分挖掘多年积累的市场、客户等优势资源,敏锐捕捉新的市场机会,积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锻造全新业态的新华书店。
今天,在广东新华书店建店60周年之际,林雄常委、江海燕副秘书长亲临会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新华书店一贯的关心与支持,是对广东新华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新华书店是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革命品牌。我们必须发扬延安精神,用革命精神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使广东新华事业蒸蒸日上,擦亮新华书店这块金字招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读者、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