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广播的历史和现状急需广播再现当日辉煌
农村广播的历史和现状急需广播再现当日辉煌 2010-08-03 11:12 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主题定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部署:那就是确定30年改革再起步,由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完善农村基础建设由此提上日程。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和着服务“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节拍,农村广播正迈开大步向千家万户走来。
全面建
二、农村广播的历史和现状急需广播再现当日辉煌
农村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够传播信息、舆论监督、提供娱乐等。从建国到1957年开始,农村有线广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从50年代中期起到“文革”期间,农村有线广播发挥的主要是政治功能、宣传功能。“文革”结束至90年代初期,农村有线广播的各项社会功能逐步恢复,政治意味消减,并突出了经济建设功能。农村有线广播紧扣农民的需求,精办节目,因而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基本上发挥了传播信息、宣传整合、提供娱乐等多项功能,是建国以来农村有线广播社会功能发挥最全面的一个时期。农村有线广播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一直独领风骚,是农民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在中国农村改革、包产到户重组中起到了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当时可村村通广播,乡乡有放大站,并有专人负责维护。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农村广播逐步走向了衰败。90年代中期,农村广播彻底瘫痪。90年代后期,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兴起,各地广播电视部门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并迅速的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当地广电部门工作重心都向有线电视转移,对农村有线广播的投入逐步减少,最终导致了全国只有极个别地区保留了农村广播系统。
上世纪我国所建设的农村广播网是采用定压240V传输的定压广播系统,每个乡镇都建有放大站(后改为广播电视站)。随着广播电视及有线电视事业20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覆盖面大、技术成熟的广播电视网络。
现阶段发展农村广播,就是利用现有有线CATV网络电视系统中87~108MHZ这一广播专用频段,来传输农村广播信号,传输网络不需要任何改造,无需二次投资。借助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市、县、乡村的三级广播信号传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两网合一”。基于现有成熟的广播电视网络作为信号传输载体,实现广播电视双入户,这成为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三、中国农村的重要地位急需农村广播重新响起来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村人口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我国农村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60%,可见农村在中国版图上的份量之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广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学普遍认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在出口衰退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就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中国,强大的内需和广大的市场恰恰来自于广袤的农村和9亿中国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了,城镇化进程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将推动投资和消费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农民将成为保证中国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腹地。从人类历史上看,中国农村的大发展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造城运动”和“致富运动”。
要创新农村建设,就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开展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让久违了的农村广播真真切切地响起来,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上一个新台阶。这不仅是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中国农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高,农村市场势必会成为未来一个宠大的消费市场,农民消费也会成为一个宠大的消费群体,广大农民急需科学技术、致富信息、文化娱乐、法律知识等,现在急需有一个专门“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话”的广播,这对进一步落实党的“三农”政策,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为信息渠道来源之一的农村广播,也随之成为农民茶余饭后的新话题。
五、农村广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广电总局一度提出“广播发展年”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其基本思想就是把农村调频广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城市与农村、广播与电视“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发展农村广播,使农村广播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真正使农村广播的发展水平满足农村的需求,使之符合广播电视协调发展的要求。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民获得了空前的生产自主权和生活自由度,农村基层组织影响和服务农民的手段、渠道却越来越少。特别是行政村撤并后,村子大了,地域广了,人口多了,事务杂了,要求高了,村民大会却开不了,上门工作又不方便,这时农村广播室成了基层组织管理事务,农民群众了解村务的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应对农村突发事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5.12特大地震灾害,广播成为唯一的传播渠道,灾区的民众时时听到来自中央的声音,来自各级政府的声音,广播保障了抗震救灾中秩序的稳定,信息的凝聚,合力的形成,可以说大地震中的广播信号就是永不间断的生命线。
与此相似的还有2008年年初的雪灾,也同样也使广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广播成了被困在高速路上的司机和深山里的农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要是有个高音喇叭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这是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中一个从死神魔爪下逃出的农民发出的呼喊和叹息。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井喷事故,死亡234人,震惊中外。这是天灾,也是人祸。说是人祸,是因为有很多人是在“事故发生后“而不知道”事故已经发生”而枉死的。《中国新闻周刊》的一段文字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据开县官员称.虽然当晚即组织干部通知村民撤离,但因为没有防毒面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换家挨户通知。当地农村已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数农家又没有电话,无法及时得到通知。
农村广播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因此,农村广播的存在很必要。目前,农村广播在传播实效性方面比电视传播更快、更便捷,无论哪里发生新闻事件,只需打电话到电台,马上就能口播出来,也可以采用新闻记者现场播报的方式,这些优势是目前有些电视台无可比拟的。农村广播不但承担社会宣传的作用,同时,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的主流媒体,肩负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
六、部分省市农村广播电台和有线调频广播建设后效果良好
目前,全国已有浙江、山西、河南、安徽、陕西、山东、河北、甘肃等省相继创办了农村广播电台,收到良好效果。农村广播再次成为村民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的便捷型、性价比高的工具,农村广播具有其他宣传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维护农民权益的道路上,农村广播是一道绿色的墙,带给您最好的保障,在推进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广播是一座七彩的桥,带给您最新的思想,在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中,农村广播是一条金色的路,与您携手奔向小康,山西农村广播隆重开播以后如是说。
“亲爱的村民们,中寨村广播站开始广播了:近几天天气晴好,大家要抢抓田间管理,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秋熟作物要十黄九收……”早晨7时,云南省西部龙陵县碧寨乡中寨村的广播准时响起来,为村民送上“精神早餐”。村民们说:“以前村里的广播只是一些通知,现在的广播节目有听头了,介绍的生产技术,致富信息听得懂、用得上。”
2007—2008年,浙江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投资数亿元搞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在原有的CATV网络基础上增加调频广播,部分行政村都建有广播室,80%的农户能收听到有线广播,各村重要街道、大型活动场所、各企(事)业单位安装街道喇叭数百只,完成了项村、武陵、红光等4个移民安置村的广播室的建设,并力争在2008年奥运会前,全镇各行政村全部建有广播室,广播信号可以实行三级控制,充分发挥有线广播的桥梁、喉舌作用,使其成为“和谐家园”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载体。
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全镇46个自然村共安装72个调频广播,全镇广播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溪东村就安装了21个调频广播,实现了村村响广播。
浙江省仕阳镇在原有广播村村响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广播进自然村和在行政村推行一村多调频广播的广播村村响建设。仕阳各村,无论是村民经常集聚的村巷口,或是人口相对分散的农户家庭,处处看到调频广播的“身影”。广播安装后收听到的信息多了,村里也热闹多了。许多村干部表示,村里安装调频广播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给新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便利。广播装上后,无论村民走到那里都可以听见,有事情、有工作在广播上通知大家就都听到了,不用天天往农田里找人,彻底改变了以往靠“两条腿、一张嘴”的工作方式。以往仕阳镇只有广播站有一个调频广播,广播覆盖面太窄,工作紧急通知非常不便,特别是台风、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尤其不便。现在每村安装了调频广播,广播覆盖面广,收听的人多了,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方便和服务群众,而且还可以通过广播及时向村民传播信息,特别是对那些农户分散,传达上级精神以及紧急通知不顺畅的村庄,在抗台、抢险、救灾、消防、防火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浙江婺城区箬阳乡大应村是该区最南端的一个偏僻山村,到市区需要驱车2个半小时,全村300多人口,以生产毛竹和种植高山蔬菜为主业,人均收入较低。前几年,由于信息不畅曾发生高山蔬菜无法销售的情况,能通上有线广播,了解山外情况,变得十分迫切。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最终使该地农村广播村村响起来。实现全覆盖后,各乡镇领导不定期进入广播站,通过广播与农民朋友进行零距离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了农村广播村村响,长期响,优质响。
农村广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基础建设,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设小康社会的节拍,农村广播正迈开大步向千家万户走来。
第二篇:广播发展的历史
广播事业的诞生可以大概分为六个阶段:实验性广播电台出现;第一批广播电台诞生;无线电行业的利益纠纷;广播广告的发明;商营广播网的建立和国际广播的出现。
其中,在第一阶段,“广播”(broadcasting)一词首先在一战中开始使用,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试验广播电台的杰出代表。1909年,在加利福利亚洲的圣何塞市,工程和无线电学院的赫罗德开始播出预定节目,每周一次,内容有音乐和新闻,在欧美许多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业余电台。
在第二阶段,1920年4月,西屋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康拉德开始试验播放自制的节目,收到良好的效果。1920年10月27日,负责颁发电台执照的美国商业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性电台的呼号——KDKA,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利用美国大选的时机,大张旗鼓的开始了定期广播,使其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规广播电台,该日也被认为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在世界各国中,广播事业的分别历史主要可以从美国、英国、德国、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拉丁美洲、欠发达国家等不同的国家爱和地区进行考虑。
中国使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末,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内设电政司,掌管无线电和电报、电话事宜。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借用日本张姓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无线电台的台长刘瀚于1926年建成并于10月1日广播的电台。
创办于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广播电台是南京国民政府创办的,1932年,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当时在亚洲是首屈一指。据全盛时期的1947年12月统计,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共42座,全国收音机大约有100万架。
中国共产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是在连年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它来源于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的时期内,广播电台隶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广播事业脱离新华社的领导,扩充成立中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949年12月5日,改名为广播事业局,习惯上成为中央广播事业局,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长期的管理机构。同时,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正式喉舌。
建国后的广播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七年”间(1949-1966)的广播电视事业、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转型时期(1992-2004),其中,不同的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特点就很多了,打上来太麻烦了,你自己可以翻阅。
参考资料是郭镇之的《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版。这本书网上应该能找得到的吧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篇:农村广播情况调研1
党校学习调研文章
关于农村有线广播的情况调查及思考
宜都市第九期中青班学员谭成元
5月16日、17日,根据党校的安排,我组到农村进行调查,并和农民“三同”,在活动期间,我们主要针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这次我们所到的村是地处清江库区的宜都市五眼泉乡的鸡头山村,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觉。
一、鸡头山村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鸡头山村由原鸡头山、范家洲、毛家沱三村合并,现有8个村民小组,876户,2936人,版图面积12.7km2,耕地2586亩(其中水田1577亩、旱地1009亩),2003年农村人平纯收入2700多元。村办企业有钙粉厂、船队、渔池500亩。该村公益事业发展富有实效,按照“八化”目标逐步落实。一是农田灌溉自流化,该村主干渠基本“三面光”,能自流灌溉,旱涝保收;二是人口饮水自来化,该村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天窖供水相结合,争取上级投入,仅去年就解决了60户天窖饮水,饮水自来化达到90%以上;三是通车公路晴雨化,村内公路到村到户,基本上晴雨化,正在实施村内5.7km水泥路建设;四是村民住宅楼房化,村民楼房已达到85%以上;五是通讯设施网络化,村民安装电话超过600门,电视普及率100%,广播喇叭30只、覆盖率达95%;六是电网布局标准化,全村完成了电网改造,电价统一;七是经济发展规模化,该村粮、柑、桑、渔、养并头齐进,发展柑桔2000亩,桑700亩,精养渔池500亩,每年出栏牲猪3000头;八是全面小康现代化,最终实现经济繁荣,共同富裕奔小康。
通过对鸡头山村两天的深入调查和亲身感受,该村公益事业发展给我几点启示。
——村级班子团结、齐心,一心为村民着想,把村民的要求放在首位,愿意为村民办实事,会为村民办实事,村民信任村级班子,拥护班子的决议,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使得公益事业能够顺利发展,村干部一班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战斗力,公益事业有人牵头办。村支书袁道安,当村干部30多年,在当地享有较高威望,工作思路清晰,富有为民办实事的责任心。
——村级经济实力强,公益事业发展投入有保障。该村集体企业每年上交10多万元,大部分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如5.7km村道水泥硬化,除争取项目资金外,村配套投资10多万元,这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村是不敢想的。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库区移民政策向上争取资金,在村级积累中确立了专项经费渠道,农村公益事业经费有了统一规定的制度保障,且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由于制度的明确界定,又能够保证专款专用,避免了屡建屡垮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明确赋予村民议事权,保证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实效性。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把关,保证了公益事业建设的实效性。该村每年计划办几件实事,全部交由96名村民代表决策,并推举村民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和材料把关,所办的公益事业都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搞花架子工程。村民由过去只负担不议事,转变为先议事再负担,在兴办公益事业上有了法律和政策保障的发言权。村办集体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是“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具体运作。特别是“一事一议”制度实行得好的地方,再没有什么“花架子工程”、“政绩工程”、“奉命工程”了。同时也融洽了干群关系。大家议事的过程,就是农民群众自我宣传、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村民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干群同心,一改过去“村干部上门要,老百姓不愿交,干群关系紧张”的不文明局面。
由于职业原因,我主要对该村的广播电视情况进行了着重调查。
该村广播始于六十年代,因其传输方式简单,乡、村干部使用方便,又有“被动收听”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宠爱,有的地方出现了争装广播的感人现象。可是,自从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有线广播逐渐走入低谷,使得农村有线广播遭受严重冲击,普遍滑坡。主要原因是由于忽视了农村有线广播网络的维护整顿、常年失修、锈断严重,加上农村建房热、农电整网等,使原有用户线路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严重影响了广播入户率和通响率,乡村的舌簧喇叭和高音喇叭都成了“哑巴”。
广播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有些地方的广播网络趋于瘫痪状态。农民就不需要广播了吗?这次在鸡头山村调查的结论是否定的。
2001年,在“三个代表”学教期间,村里下发的征求意见稿,群众提的最多的就是广播不通,要求整网。该村多方筹集资金两万余元,修复三台250瓦扩音机,架设线路十多公里,添置三十只高音喇叭,使广播恢复畅通,全村95%的农户都能听到广播声音。村党支部不定期召开广播大会,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农业科技,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深受农民的喜欢。在调查时,我们问及此事,农民告诉笔者,每当高音喇叭一响,我们就知道村里有重要事情,都自觉到室外去听,并及时相互转告,广播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看到这可喜的现象,我们对该村进行了全面了解,总结了该村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公益事业的经验,在此,本人想以点带面,谈谈新时期如何搞好农村广播。
二、农村广播存在的问题
这次调查的鸡头山村是我市搞得比较好的一个村,就全市来说,广播事业发展不容乐观,与其他公益事业相比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乡(镇)、村干部对农村有线广播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乡(镇)、村广播站的主要任务是转播上级台的广播节目,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本乡本村的广播自办节目,负责架设维护和管理乡村的广播网络和播出设备,保证线路畅通和设备的正常运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我市,广大农村群众对有线广播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急需从广播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农科知识,以及本乡本土的各种农事、农情。一些乡村领导对农村有线广播的性质、任务和作用认识不清,或片面认为广播工作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事情。多数乡村广播维护资金投入极少,有些历年来分文没有投入。
——农村有线广播维护经费缺乏。我市农村有线广播馈电线,普遍建设于六、七十年代,早已锈烂不堪,有些杆线一碰即断。乡村广播站机房设备,80%为六十年代产品,不仅达不到原来的技术指标,而且连正常播出都难以维持。乡村财力很难拨出资金用于广播设备、线路维护更新改造,加上农村有线广播维护费收取又发生了困难。因此农村有线广播成了无源之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设备老化,网络破损,用广播与养广播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农村有线广播的严重滑坡。
——管理体制不顺。1990年,我市广播站其管理体制也由“以条为主”改为“以块为主”,即乡镇站人事、财务和事业管理由当地政府负责,县广电局负责乡镇站的业务指导。管理体制转换后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有的乡镇“应管不善管”,而主管部门“会管不便管”;年初下达的工作指标和任务,年终检查考核难以实施,由于无制约措施,很难有效地调动乡镇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管理上的空档。为一些乡镇有线广播网的滑坡瘫痪埋下了祸根。可以说在最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管理的时候弱化了行业管理。部分乡镇站的线务员、值机员实际上早已脱离了广播岗位,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分田到户,农村由集体经济转化为个体经济,大规模的集体活动越来越少,有线广播的号召作用也逐步淡化,加上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投资兴建、恢复村级广播室,同时,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变更,在“转移支付”项目中没有这项开支,即使兴建了,也无法保障后期的维护和运行费用。
——信息渠道的多样化,随着电视的逐步普及,人们更喜欢这种新闻性、娱乐性趣味性都佳的传媒方式,使得广播的地位逐步下降,险些退出“历史舞台”。
三、新时期农村广播发展思路
在这次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我市农村有线广播实际,按照广电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要扭转我市农村有线广播的严重滑坡现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有线广播工作的领导。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广播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乡、村广播站、室人员和事业建设的管理,我市农村有线广播才能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
乡镇管理千头万绪,乡镇领导工作繁重。但我们认为,只要乡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有线广播的重要性和其在农村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就会积极支持乡镇广播工作。按照广播事业发展要求,适当增加对乡镇广播事业的投入,促进我市农村有线广播巩固提高。例如潘家湾乡、陆城街道办事处历年来对农村广播比较重视,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得到切实的保障,数年来坚持确保农村广播的畅通,维持了总体水平的稳定。
(二)改革管理体制,改“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1、调整乡村广播室管理体制。
自九十年代初实行的乡镇广电站管理体制,即:“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已日渐明显,农村有线广播的严重滑坡,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2000年12月,我市对现有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体制作适当调整,乡镇广播电视站作为市广播电视局的派出机构,在市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相应的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维护和服务工作,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为农村广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村级广播室来说,不可能做到专人专职,可以借鉴办广播初期的管理方法,每村安排一名兼职的维护员,由广电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后上岗,其报酬由乡级或村级财务统一支付。
2、结合我市的实际,适当调整的操作原则。
在改革中求生存,从改革中求发展,是对我市乡镇广电站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我市乡镇广电站人员所存在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实际现状,参照兄弟市(市)的改革经验进行适当调整。一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聘用制、合同制和任期制等形式,在用工问题上打破铁饭碗、大锅饭。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把经济效益与工作业绩挂钩,实施严明的考核、考评制度,以绩效论留任,创造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潜力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入流动机制,通过竞争上岗、竞争保岗、轮岗交流,使人员在流动中找准最佳位置,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作劝退(内部退养),辞退下岗等措施分流。所精减人员的编制数,视乡镇广电事业的发展需要,逐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予以补充,在人员配置上坚持宁缺勿滥原则。对村级广播维护员也应遵循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来胜任这项工作。
在人员结构进行整顿的基础上,第二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员经费。按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总体原则,人员工资等经费划归市广电局发放。按现有
管理体制是市财政定额包干,不足部分由我局承担,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弊端,乡镇广电站人员可否参照我市乡镇文化员的供给关系是由市财政全额拨给。
上述涉及的人员、经费问题是适当调整乡镇广电站的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市委、市府的重视支持下,上述两个实质性问题,才能得到较彻底的理顺解决。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农村有线广播维修经费得到落实。
根据我们这次调查分析,我市农村有线广播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线广播站内设备、乡镇馈电线路更新改造以及日常维护资金十分匮乏。虽然部分乡村也挤出一点资金,市广电局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也支援一些物资用于农村有线广播的更新改造,但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为此,建议市府下文,把农村广播事业纳入“一事一议”的范围,并确保落实。农村广播经费继续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政策,是农村广播坚持其性质和作用的前提下,走出困境,获得继续发展动力的重要保证。据调查反馈,只要把广播办好,群众对自购喇叭、并出适当的维修费还是拥护的。
(四)采用光缆传输和小调频技术,促进我市乡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小调频技术是农村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政策,可以减少和简化农村有线广播的投入和维护,也是农村有线广播升级换代的根本所在。到目前为止,我市乡镇以下馈电线共缆传输尚属空白,小调频已经在陆城街道办事处部分村应用,但远远落后于我们周边的落后于其他县市,为此要抓住当前以至今后有线电视发展的大好机遇,从根本上解决好乡镇广播电视共缆传输的观念、意识和经费投向,针对各乡镇的经济条件、广播网络基础状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共缆传输模式和小调频方式。以电视带广播,促进农村有线广播的巩固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网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使我市农村有线广播注入新的生机和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第四篇:“农村法制广播学校”讲稿之三
--------------分割线-------------------
注:
你说,风起的时候我们还要一起走过。如果我的白裙子会说话,你猜错它会说些什么。
爱情如 果这般纯白。亲爱的,你猜我该是多么欣喜。
“农村法制广播学校”讲稿之三
学习森林法规依法进行林业生产
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指导法治实践。三台县XX镇(乡)农村法制广播学校现在开始播音。
农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的是涉林典型案例剖析。愿通过这三个案例的学习,能够对您依法进行林业生产经营有所帮助。
一、栗某、冯某教唆滥伐林木的共同犯罪案
[案情]
2002年4月初,某镇林业站站长栗某指使该镇某村支部书记冯某砍伐该村山上的杂木出售给自己做木材生意的亲戚王某。冯某明知无采伐许可,却雇用本村村民马某砍伐杂木,称有采伐手续,并谈好报酬为每根5元。马某组织村民上山砍伐杂木340根,计31立方米。在转运下山时被群众发现并举报。
[评析]
该案栗某、冯某构成滥伐林木罪共同犯罪,其中栗某为--------------分割线-------------------
教唆犯,马某无罪。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人。在主观上,教唆犯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在客观上,教唆犯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受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且无教唆之罪的人。受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教唆之罪,与教唆犯构成该罪的共同犯罪。
违反森林保护法律、法规任意采伐本人所有的林木,数量较大的,构成滥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未经过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客观要件为:(1)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任意砍伐本人或本单位所有的林木。
(3)砍伐数量较大,林木蓄积达10~20立方米。
滥伐林木罪与盗伐林木罪的区别为:(1)犯罪客体不同,滥伐林木侵害单一客体,即国家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盗伐林木罪侵害双重客体,即国家、单位或他人的林木所有权和国家森林采伐管理制度。(2)犯罪对象不同,两者的砍伐对象虽然都是林木,但其法律权属不同,滥伐林木罪砍伐的对象是行为人具有所有权(林权)的林木,或依有关法律规定取得采伐权的林木;而盗伐林木罪砍伐的对象是行为人不具有所有权或采伐权的林木。(3)客观方面要素不同。首先,违法的内容不同,滥伐林木罪违反了《森林法》规定的森林及林木的砍伐管理制度,表现为无采伐许可证任意砍伐自己的林木或虽有采伐许可证但不按照其许可的内容实施采伐;盗
伐林木罪在违反上述制度的同时,也违反了林权保护制度,表现为背着林木权利人无证砍伐。其次,成立犯罪的结果条件不同,即砍伐林木的数量要求不同。(4)主观方面的故意内容不同,滥伐林木罪行为人是明知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盗伐林木罪行为人是明知采伐的林木是本人不具有所有权的,有非法占有财产权的目的。
本案行为人栗某身为林业站站长,明知无证砍伐集体林木行为的违法犯罪性质,但出于为亲戚帮忙,指使村支书冯某实施无证砍伐集体林木行为,已构成教唆滥伐林木。冯某明知无采伐许可,却对雇工马某谎称有采伐许可手续,冯某雇用马某等人砍伐树木的行为不能成立教唆滥伐,冯某是以欺骗的手段实现滥伐,马某等人不知其行为性质,冯某应对被雇用人马某等人的砍伐行为负责。
从案情来看,不能证明栗某、冯某非法占有砍伐林木的故意。实践中,村支书等农村基层领导以村集体的名义对村集体财产做出处分的现象十分普遍,冯某的行为即属于此类情形,作为村支书,非法组织人员砍伐村集体的林木,构成滥伐林木,滥伐数量达到31立方米,成立滥伐林木罪。
二、高某破坏生产经营案
[案情]
犯罪嫌疑人高某眼看本村其他村民在承包的土地上栽种苹果,收入颇丰,非常嫉妒,常为此事对他人产生不满。2000年12月10日至2001年4月9日,高某为发泄自己的愤懑,乘夜间果园无人看管之机,多次窜入本村及邻村26户的苹果园里,锯毁1年生至6年生的苹果树1573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200元。
高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评析]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出于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两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破坏生产经营罪以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犯罪目的为主观构成要件;故意毁坏财物罪无此主观要件。(2)客观方面,破坏生产经营罪的行为对象是作为生产要素的物,比如,投入使用的机器设备,种植的庄稼、果树,等等;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对象只要是有主物,可以具有使用价值,也可以只具有价值。破坏生产经营罪以行为构成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以毁坏行为造成数额较大(1000~3000元为起点)的财产损失或严重情节构成犯罪。
本案中,行为人嫉妒他人种植苹果收入高,以破坏他人果树来使自己狭隘的心理达到平衡,主观目的非常典型;锯毁苹果树直接破坏了苹果生产。因此,高某的行为应当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三、温某在森林防火期乱扔烟头导致重大森林火灾案
[案情]
2002年3月8日,某县还处于森林防火戒严期(三台县的森林防火戒严期是1月1日至5月31日)。当日下午14时许,该县见桥村村民温某在山上乱丢烟头,酿成重大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6210亩。扑火过程中2名群众烧伤,直接经济损失78.31万元。
[评析]
温某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犯罪构成为:(1)犯罪客体为公共安全;(2)犯罪客观方面首先是行为人实施了引发火灾的失火行为,其次是火灾酿成严重后果;(3)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重大森林火灾的危险,由于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引起重大森林火灾。
本案当事人温某作为一个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预见到在森林防火戒严期在山林乱丢烟头的危险性,然而他还是乱丢烟头,因为他的疏忽,引发了森林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温某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第五篇:农村广播经济发展作用调查报告(精选)
农村广播对溪南村经济发展作用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广播以其普及性、收听便利、快速的传播速度而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村广播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入手,探讨农村广播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广播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广播;农村经济;促进发展;调查报告
一、小型加工企业模式的崛起
利用放假的时间在自己住的溪南村兜了一圈,才发现村子里多了很多的小型服装包袋加工厂。连自己的邻居也在楼下开了这样的一家服装包袋加工厂。
张阿姨告诉我说,多年来她都一直在泉州一家外资服装加工企业打工。前年10月,她业了,只好回家。原本打算到其他地方再找一家服装加工厂,但是一直没着落。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她听了村里的财经广播。里面有提到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在农村里开个小型加工厂的创业模式,给了她启发。她想“我有做衣服的技术,还不如自己当老板。” 回家后,她先走遍了几个村区进行了市场调查,经过反复对比,最后把落脚点定在了自己家的一楼。因为她家刚好处在几条道路的交界处,可顺利通往县城和附近的村区。尤其是距离一些大工厂都比较近。于是,她购回两台电动缝纫机,贴出“定做衣服,翻新旧衣,补衣服换拉链” 的店告示。从去年开张以来,由于收费合理、做工精细、取件准时,引来不少顾客,特别是附近农民工的欢迎。张阿姨说: “刚开始创业,有些时候一天要为50多个农民工和居民缝补衣服,每件收3-5 元不等,加上量体裁衣等,每天有100 多元的纯收入。”后来由于业务的发展,张阿姨就开始与附近的包袋工厂进行了合作,开始揽收一些包袋的加工生意。
由于张阿姨的成功,村里的农村合作办,就把她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播向附近的村区进行了宣传,并得到了很广泛的响应。于是才有了先后崛起的农村小型加工经济模式。她们的业务越做越广,已经和泉州及晋江的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
农村小型加工经济模式的成功建设,农村合作办的广播形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村干部老柯感慨地谈到:“农村有线广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广播节目主要突出了经济建设功能,在20年前是农村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当时可村村通广播,乡乡有放大站,并有专人负责维护。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农村广播逐步走向了衰败。当地广电部门工作重心都向有线电视转移,对农村有线广播的投入逐步减少,最终导致了只有极个别地区保留了农村广播系统。这次能够发挥好广播的经济功能,都是由于村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
目前,村部已经下大力气用于设备的改善和广播站点的设置。并征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开
设广播内容。比中午吃饭时间的‘生财有道’就是当时促进张阿姨产生创业灵感的节目。”农村广播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因此,农村广播的存在很必要。目前,农村广播在传播实效性方面比电视传播更快、更便捷,无论哪里发生新闻事件,只需打电话到电台,马上就能口播出来,也可以采用新闻记者现场播报的方式,这些优势是目前有些电视台无可比拟的。农村广播不但承担社会宣传的作用,同时,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的主流媒体,肩负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1】。
二、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悄然增长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
【2】在此,农村广播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具。溪南村的农村广播除了在村子里基础。
“生财有道”中发挥着积极的效应。据村长介绍,今年年底,他们还将一个站点设置在了村子后面面的蔬菜种植园基地。蔬菜种植园基地是刚刚由农村合作社组织,村民自愿捐出土地,合作种植蔬菜的新种植模式。统一种植出来的蔬菜既可用为自家食用,又可将多余的蔬菜集中卖到农贸市场中去的模式。比较适应当前大部分农民不愿意耕种,而又希望自己出钱出地让别人帮忙种植的需要。如果,蔬菜卖上好价格,自己可以不用付钱给农工,还可以自己赚上一笔,还可以按收割季节享受蔬菜。如果,蔬菜没有卖出好价钱,则自己按合同付出一定补工费,但自己同时仍可按收割季节享受蔬菜。这种创新的种植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因此,大家都希望每个蔬菜的季节都能有个好收成和好卖成。当然,按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该蔬菜市场供不应求,市场潜力极大。因为,好收成成了主要的解决问题。
将广播站点设置在蔬菜种植园基地附近,而且广播采用当地的方言。因为种植的小工,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留守农村妇女,用方言广播她们比较适听。比如,每天早上9:00,广播的内容为“咱厝人爱打拼,咱厝地好收成”,主要广播内容为讲述一些催人奋进的顺口溜,如“闽南的四边拢是海,青山绿水随阮来,美丽山河咱所爱,毋通乎人来破坏。闽南是生咱的所在,感念感恩在阮心内, 出情意付出爱,代代花蕊代代栽。”就是宣传大家感恩大地,付出真爱才有回报。遇到快下雨,广播就念:“天乌乌,卜落雨。榉锄头,巡水路。海龙王,要娶莫。龟吹萧,鳖打鼓。火荧挑灯来照路,田鲵榉旗唤辛苦,水蛙杠轿目吐吐。”大家在这样一个轻松有趣的劳动环境中自力耕生,自主创业,其乐融融。
今年1月份,刚好赶上芹菜收割。但是在收割前几天却没有看到有人下地收割,大家集中在广播站点下,正认真听着“科学采芹菜经济收益高”的广播:
“芹菜的采收期较长,连根采收是广大种植户普遍采用的收方法之一。省工省时,便于收获,批量销售时采用该方法为宜。
采收前1 天先在畦内灌水,等地面稍干时。在早晨植株含水量大、脆嫩时连根挖起,洗净根部黏附的泥土,摘去枯黄腐烂叶片,扎捆包装上市。
间拔采收。一般在田间栽培密度大、植株生长不整齐,市场价格较高时,可采用间拔的采收方法。采收分2—3 次进行,间拔长大的、具有商品价值的成株上市。留下小株继续生长,待长大后再间拔上市。为了便于农事操作,也可以采用隔行采收的方式,但是没有前者的方式效果好。
叶柄分批采收。随着人们生活节凑的加快,买后就能立即食用的净菜需要量逐渐增加。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需求更大。而芹菜只要管理得当,分茬分批采收规格一致的叶柄,不但可以实现一种多收。还可以增加种植收入。当每株芹菜的叶柄长出7—10支、长40 厘米以上时采收。采收时,用一只手扶住根颈部,用另一只手擗下叶柄。也可以用小刀割取,一次要采下所有长40 厘米以上的叶柄。一般可收3—4次,直至保护设施内温度太低,不能生长时为止。擗叶操作要小心,防止折断叶柄,影响商品品质。芹菜采收叶柄后,应立即去除所有病、老、黄叶柄,然后喷洒一次杀菌剂。待新叶长出3—4 片时,再酌情浇一次肥水。该方法较适宜秋延迟栽培和越冬保护地栽培的芹菜。采收越晚价格越高,所以应尽量晚采,安排在接近元旦和春节时采收,以增加收入。
割收。如果当地蔬菜紧缺,价格较高时,可考虑采用割收。在芹菜长成后,用割刀割取地上部分扎捆上市,割茬在生长点以上不要将生长点割除,造成死苗。割后清理枯叶,并进行浅中耕松土。3—4 天后,植株伤口愈合,待新芽长出9—10 厘米高时,浇水追肥1 次,20 天后再连根挖采。”
原来村长从《农村科学实验室》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为了增加芹菜的经济效益,他特别通过广播向大家进行宣传。在宣传结束后,他还和其他一些村干部一起到田地里指导大家采摘芹菜。在今年的春节里,芹菜就卖出了好价格。同时也为下一期家产品的种植做好了基础准备。
此外,村部还到其他乡村里通过农村广播加大对本村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从而树立了溪南村农产品的形象。今年就有很多其他村的村民赶到我们这里进行购买。可以说,溪南村农村广播对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的增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现今农村广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事业要发展,首先要有人才。”村干部老柯谈道“现在主持广播的只有两三个有兴趣的中老年人,年青人都不喜欢做这样的一行业余活动。但如果仅是作为业余活动,又不符合经济形势的发展。如果这个职位能设为专职的行业,有专聘的人才,才能保证广播站生命的发展和延续。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最担心的还这一两年广播站所取得的成绩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以后怎样发展还是挺头痛的事情。因此,希望国家能够为这样一些特殊作用的职位做一些考虑,吸引各多的优秀广播人才过来。农村广播事业如今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人力、物力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力每况愈下。目前,村里广播的自创收入低,政府机关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足,因此农村广播的设施简陋、老化,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就导致了农民对广播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农村广播却存在套数少、信号弱、节目少,极大影响了农村广播的发展。”
在电视、报纸和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的挤压下,广播电台尤其是直接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听众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下滑、发展举步维艰。办活农村广播节目,就必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把科学知识、文化精品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农民,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广播的投资力度,确保农村广播建设经费的专款专用。其次,农村广播要寻求新的发展,就要寻得市场的发展空间,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找准自己的听众定位、特点、创新节目设计,打造精品栏目,增强农村广播节目的凝聚力,从而争取得更多的农民大众成为自己的忠实听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广播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上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探索出农村广播新的发展思路是每位新闻人都应该有的责任。农村广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基础建设,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1】 见百度百科,“农村广播”相关条文。
【2】 见百度百科,“新农村建设”相关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