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施工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
建筑施工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防范
班级:XX 姓名:XX 指导老师:XX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逐年提高,施工安全问题也逐年减少。但建筑施工安全仍不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国家各种建筑工程法律,地方法规的相继出台,安全监管部门对建筑行业监督力度的加大,我国建筑安全水平将会得到提高。本文阐述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安全施工 事故原因 安全防范 建议措施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几年楼市的火爆,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展开,然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的却是更多的建筑施工事故。如:2008年6月27日下午,常州阳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人员在新建工地约2 0 米高的楼面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东北角支模架突然坍塌,造成5 人死亡、9 人受伤的事故。2000年6月19日,常州市新北区一建筑工地发生吊装钢丝绳断裂扬击事故,致使1 名吊装工不幸身亡等等。这些事故无不凸显我们在建筑行业安全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往的这些事故都在提醒人们建筑施工事故不容小视,百年大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在以经济基础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兼顾安全,重视安全,每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 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总的来说,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2.1生产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2施工技术复杂
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2.3施工环境
建筑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各种建筑施工设施在施工现场的随意摆放。各种线路的穿插,以及施工设备的老化等。这样的复杂多变的环境都给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
2.4机械化程度低
建筑机械化师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建筑机械代替手工劳动,以完成工程任务。它对于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起着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国由于工业化水平有限,很多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所以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安全事故。
三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现状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处于伤亡事故多发的状态,事故的发生率和人员的伤亡人数长期位居我国生产性行业的第二位。据有关的统计,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建筑施工伤亡事故630起,每年事故死亡人数1500余人。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伤亡事故和人数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平均死亡人数仍在千人左右。这些教训同样也反映出我们的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企业能够对安全方面的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向一些在安全管理上有经验、较为成功的建筑企业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但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利益而忽略了“以人文本”的理念,出了问题不能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导致事故的重复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在发生事故后,我们应当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形成人机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体系。以此防患于未然,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使安全与经济和谐相处。
四 建筑施工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频频发生的事故,这不仅给国家、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更给无数施工工人及其家庭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对大量这类事故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施工常见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建设项目众多,但整体的市场秩序却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比如:一些政府部门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本地区的建筑市场进行有力的领导和监督,使整个地区的建筑市场秩序处于混乱的状态,出现了虚假招标,或将工程承包给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等违法行为。而这些企业都是利益之上,对于安全问题存有侥幸或是无所谓的心理。没出事,则庆幸。出了问题则一味的对上隐瞒,尽量用金钱自己私下了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企业将会无法有力的约束自身,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整个建筑市场的秩序是否规范对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市场秩序更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
4.2 建设单位管理漏洞
建设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方,如何处理好自身利益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开展好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一些建筑单位,只一味的重视利益,接到建设项目后便开始招募工人,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或培训就直接开始工作。还有一些单位,一味的赶工期或压缩工程造价成本,忽视了对于施工中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或是纸上写一套,实际做一套,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工人购置劳保用品,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网,甚至没有专职的安全人员进行管理等。所有这些都为施工中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使得施工工人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就开展工作。4.3监管部门未尽职责
一些建筑单位为了逃避监管,未按照规定进行监管申报,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监管部门没有尽到自身的职责,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性审核就予以通过。一些监管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就很淡薄,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常用的法律法规或规范不够熟悉,根本无法承担起监督管理的工作。一些监督管理部门法治理念出现错位,认为自身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收取的有质量监督费,从事安全监管未收取任何费用,责、权、利不统一。强调经费不足,放弃安全监管权。其二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对安全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只有处罚建议权,无实质处罚权。因而监管不力,流于形式。其三是从事安全监督的人员未经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对监督职责、权力、规程不明确。
4.4 施工人员安全素质较差
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较差,这也使得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一些工人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劝阻不够重视,仍然仅凭自身的经验工作,最终酿成了惨剧。另外,大多数施工人员由于规范和利益发生冲突,对于安全员的提醒或者是警告不以为然,对于科学的管理不屑一顾,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同时,施工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差,对于企业未给与的却应该给予的安全保护设备,成无所谓的态度,出了事故后不经过正规处理渠道解决,而大多数都是进行私了,这也助长了企业不重视安全的这种行为。对于这一现象,企业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
4.5 以下结合一实际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事故经过:2006年9月21日,湖南省永州市某县粮食局酒店正在拆改施工的两层楼房突然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92万元。该酒店位于县粮食局院内,建于1998年5月,为两层砖混结构,房屋长15.24 m,宽7.74 m,每层均为3间,建筑面积约230m2,所有墙体均为240mm砖墙,二层楼面及屋顶为预制空心板。该房屋未经有资质的单位设计,也没有办理报建和质量安全报监等相关手续。2006年9月初,酒店实际负责人因经营需要,决定对酒店进行局部拆除改建、重新装修,并将拆改、装修工程包给无资质的私人劳务队。该劳务队队长按照要求,口头描述了自己的施工方案,并于2006年9月2日开始施工。9月21日下午,劳务队队长在现场指挥4名施工人员在2楼干活,2名施工人员在1层干活。17时左右,1名施工人员在队长的安排下修凿砖柱(剩余墙体)时,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屋面梁和整个屋面板全部倒塌,施工人员被埋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该县粮食局局长、纪委书记、施工承包人等5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粮食局副局长、办公室主任、房产局局长等4名责任人受到记过、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责成县粮食局、房产局向县政府作书面检查。4.5.1 直接原因:
1)凿除砖柱和墙体的过程中,由于受敲打导致砖柱内部结构受损,降低了其整体性、稳定性和承载力。经验算该砖柱上的集中荷载171.35 kN,其强度和稳定性均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按该砖柱(剩余墙体)宽度5O0~600 mm(凿改后表面凹凸不平),取其中间值其宽度为550 mm,而梁在此砖柱(剩余墙体)中间(包括梁垫)宽为300mm。因此,其每边仅有125 mm长供新增梁支承,显然该支承长度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由于上述缘故导致了二层柱(剩余墙体)、屋面梁和整个屋面板全面倒塌,并砸垮二层结构梁板。
2)该装修工程未向房产管理部门申报,雇请无上岗证的人员从事作业。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冒险盲目拆除承重墙体,造成房屋结构发生变化,所有砖柱梁板柱遭到破坏,使整栋房屋失稳坍塌。4.5.2 间接原因:
1)酒店实际经营管理负责人,在酒店装修工程中,未进行施工设计,未履行报批手续,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将酒店拆建、装修工程包给无资质的个人进行施工;在拆改时发现房屋屋顶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后,未加以制止,也没有请技术鉴定部门鉴定评审。对装修拆改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违章操作和冒险作业行为及承包人、劳务队长的违章指挥行为熟视无睹)未加制止。
2)县粮食局对酒店管理不到位。该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酒店由局办公室负责管理,但自从酒店由个人承包后,局办公室没有履行对酒店的日常管理责任。当酒店负责人提出装修要求时,局长主持召开党委会议进行研究,会上仅研究了装修资金问题,对装修工程应办理报批手续和明确酒店装修分管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等具体问题均未涉及。其次,粮食局在组织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所失职。2OO6年9月16日,县消防大队到酒店检查时,粮食局副局长作为陪同检查的局领导,对消防大队提出装修要报批等注意事项,既未向局长汇报或在局相关会议上提出要求,也未督促酒店承包人采取相应整改措施。9月18日局长到装修现场检查,对拆除了间墙改变原来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未作认真检查,未向酒店承包人提出办理装修工程报批手续等具体要求。再次,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意识淡薄。4.5.3 事故教训:
1)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督促施工、建设、监理单位等各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严格“三同时”的审查。对没有按要求报审、报批的,要坚决停止施工。2)重点强化安全职责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对于重大技术措施应严格执行审批各案制度。3)加强装修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装修施工严禁拆改工程结构,即防止因结构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建筑拆除工程是比较复杂、危险的工作,拆除前,一定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分析原设计结构的受力情况,并实际查看当前结构变形及受损情况。从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的上岗证,并且是在有安全稳妥的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改造。4)明确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规,对工程进行承包时要选用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并保证安全投入,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五 安全防范对策
5.1 规范建筑市场
从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加以把关。通过整顿建筑市场,将市场行为严重不规范和不符合质量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彻底清出建筑市场,形成一个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严格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落实《建筑市场廉政准入规则》,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凡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进入招标,严格检验投标企业的资质,查明该企业有无不良记录,是否在建设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彻底禁止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投标企业中标后,坚持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在工程竣工时一并检查验收。建议中标企业在施工前向安全监督部门缴纳一定数量的安全施工保证金。用经济手段约束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安全、稳定、廉洁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5.2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而企业往往觉察不到。因此,能够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就能够使企业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事实上,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往往欲速不达,一旦酿成事故更是追悔莫及。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以人为本,就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切实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因此,企业要本着讲政治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树立“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最大的效益”和“安全就是效益、事故就是损失”的思想,认真把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5.2.1 预防为主,安全生产
我国的安全生产总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于将建筑施工安全也是一样。要想安全与效益兼得,就必须走预防之路,企业可以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引进先进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管理理念或技术,通过预防的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例如:企业可以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观。5.2.2 加大安全投入 这里的安全投入,一是指加大对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及劳动者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为生产中关键的安全设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导入科技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加大对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对于已经到了报废期的设备坚决淘汰,引进新的设备新的技术,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在进行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要坚持“三同时”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二是指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壮大安全技术队伍和丰富人才储备。
5.3 加强对从事安全管理及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培训,经培训合格的,方可上岗工作。同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坚持严格执法,依法监督管理。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思想意识,安全法制观念等等。第二,安全教育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要选择有代表性,能引起建筑从业人员警醒的事故案例。第三,安全教育的主题应该是一线的工人。因此,我们应该让工人唱主角,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结合实际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威信。
5.4 增强从业者安全人机意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我认为这种理论学科应该广泛的传入到我们的施工人员心中,特别是每个管理者的心中。因为它可以很好的平衡利益与安全,让我们得到双赢。具体做法,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安排他们不同的岗位,而不是仅仅根据他们的技能,每个人对工种环境的适应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出现在他们最合适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安全生产。其次,生产施工设备的厂商应当积极研发有利于保护人身安全的设备,每个施工设施都存在它的危险区域,我们应该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标出醒目的标识或是设立隔离的装置,既能保护施工人员,又不影响正常施工。再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施工环境,对于不按规定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现场限期整改,为施工人员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作业心情。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助于提高人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了解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大量事实证明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疲劳作业,导致出现一些操作失误,引发事故的发生,同时设备的连续工作也会发生漏电,滑落等事故。因此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工作时间都有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总的来说,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了解施工者的工作状态,安排其的工作。而施工者则要注意合理的利用机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这样,才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的同时又不影响工程的进度。
六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程建设到处都是。然而,对于安全科学领域,我国基础薄弱,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施工中的事故原因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从业人员的粗心大意,从业人员一般都凭借自己的经验,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未按规范操作,对机器的操作不当,对于安全人员的告诫至若惘然,为安全事故留下隐患。二,机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标示的不妥当。建筑施工单位,为节约资金对建筑设备不进行年检,导致设备上的警示标示磨损,设备已过保险期仍然在使用,这都给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不仅仅要加强管理,同时应当注意人机的结合理念,在实现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才能在创造最大利益的同时把代价降到最低。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保障企业的利益。
第二篇: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二)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三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6、事故责任分析与处理意见
事故责任分析 直接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
领导责任者
事故责任 、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8、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措施 防护措施 应急措施
1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三是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2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 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 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 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应急措施 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以及预案的实施演练
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 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到位 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 具体技术措施 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4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电气隔离 5安全电压42、36、24、12、6V 6屏护和安全距离 7连锁保护 5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本质安全技术 2限制机械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6安全防护措施。6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7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行业可分为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措施、冶金安全技术措施、建筑安全技术措施、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措施、旅游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引起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坏或减轻其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称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该类技术措施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常用的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①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第三篇:建筑施工工程事故分析案例
模板工程事故
第一节 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群死群伤,这些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在设计、计算方面,以下问题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1、部分项目计算方法不正确,荷载的取值和验算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对泵送砼、砼浇筑方法等影响因素考虑不周,未按最不利原则确定荷载组合。
2、个别项目计算书内容与实际不符,设计计算直接利用其他项目的计算成果,存在“张冠李戴”现象。
3、大部分项目未对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支撑体系的立杆直接搭设在楼面上的,也没有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对局部受力状况也未验算。
4、计算模式与实际搭设状况不一致。如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方案中立杆接长按对接接头考虑,但实际搭设中立杆接长采用搭接,立杆顶部基本未设置可调顶托,普遍存在直接利用横杆和扣件承受荷载的搭设形式,计算时按立杆轴向受力计算而未考虑偏心受力影响,现场也没有对偏心受力杆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5、相当部分的工程项目计算书中钢管截面特性是按照标准钢管取值,而目前市场上流通使用的钢管壁厚基本上达不到规范要求,计算时未考虑钢管壁厚不足所带来的钢管承载力下降这种不利因素。
6、有不少施工企业错把计算书当成施工方案,文字成了方案的主要表达方式,很少有图或没有图。由于文字表述不够直观,设计意图难以表达清楚,令操作人员无所适从,任意搭设,导致不同水平的施工人员搭设的支撑系统不一样,不能像工程图纸那样,不论哪个施工企业施工,建成的建筑物是完全一样的。
二、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有的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钢管、扣件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测证明等相关资料不全。进场的钢管、扣件使用前,未能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抽样送检。
2、钢管、扣件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周转次数较多,再加上保护意识不强,外观质量差,部分磨损、锈蚀、变形、开裂的钢管、扣件仍在使用。
3、现场使用的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基本上都存在负偏差。
在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中,扣件常常发生断裂,钢管因壁厚很薄发生严重变形。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在构造措施上,以下问题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1、水平杆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主节点处没有水平杆。很多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是由于水平杆件缺失造成的。例如: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坍塌事故和江宁“9.01”模板坍塌事故中,主节点处缺少水平杆件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扫地杆、垫板和底座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模板支撑体系未按照规范要求设扫地杆、垫木和底座。
3、立杆接长采用搭接不符合规范要求,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有的立杆顶部没有采用U型可调支托,而是在立杆顶部采用立杆搭接。这种做法不仅因立杆偏心额外增加了弯矩,而且会因为搭接扣件的抗滑力小于上部立杆承受的荷载,使得上部立杆向下滑动,从而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坍塌。
4、有的工程将梁的荷载先传到梁下的横向短水平杆,再由该水平杆传给立杆。这种做法不仅额外增加了水平杆的弯矩,而且扣件的抗滑力未必能满足荷载要求,极易导致梁下扣件的滑脱,从而引发坍塌事故。
正确的做法是应将钢管立杆直接顶在梁下,如图1所示。严禁通过水平杆将梁的荷载传到立杆上。
梁侧向支撑顶部纵横向水平杆加密梁下立杆
图1 梁下立杆的正确做法
5、有的支撑体系未设置剪刀撑或剪刀撑设置不符合要求,使得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差,导致事故发生。
6、施工顺序不符合要求。不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的墙柱和梁板同时浇筑,使模板支撑体系没有抗击水平里的支撑点,导致事故发生。
在施工中,墙、柱应先浇注,等墙、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足以抵抗梁、板模板体系施工中产生的水平荷载后,再浇注梁、板混凝土。
施工时,水平杆应和墙、柱顶紧、拉牢,做可靠连接,防止模板支撑体系产生位移。
7、主、次梁和板下的立杆间距不统一、纵横不成行,导致梁下立杆没有水平横杆连接,缺少了侧向水平支撑,而梁下立杆受力最大,致使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事故案例印证了大多数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是从梁的部位开始的。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成倍数(图2)或相等(图3)。
图2 板下立杆间距是梁下立杆间距的倍数
图3 梁下立杆间距与板下立杆间距相等
8、立杆、水平杆件、剪刀撑三维尺寸间距过大,是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重要原因。
9、模板支撑体系不与周围墙、柱以及架体按照规范要求连接或连接不符合要求,是造成整体失稳、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模板支撑体系缺少和已经浇筑完成的墙、柱以及周围架体的固结,不能抗击侧向水平力,致使架体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
模板支撑体系应按如下要求进行施工:
1)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10、模板支撑体系顶部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加设水平拉杆,导致模板支撑体系首先从顶部失稳破坏,造成坍塌。
模板支撑体系顶部加设水平拉杆,可以减少立杆长细比,增强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从立杆弯矩图可以看出,立杆顶部弯矩最大,最容易发生破坏,造成整体失稳破坏,导致坍塌事故。
正是因为立杆顶部弯矩最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作了如下规定:
(1)当高度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2)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四、管理不到位是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1、部分施工企业对高支模体系的搭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把关不严,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督促落实不到位;部分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未认真履行职责,对现场搭设的支撑体系不符合规定,存在隐患的问题未按“三定”要求督促整改。
2、不少监理单位对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基本上只是履行签字手续,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查,也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核意见;对支撑体系搭设过程监控不到位,未严格按照规范和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组织验收;对监理过程发现的安全隐患也未能及时地督促整改、制止和报告。
3、部分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粗糙,未突出工程施工特点,针对性和指导性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脱离工程实际,未附施工平面图和构造大样,对支撑体系搭设工艺叙述不清,不能起到有效指导施工的作用。
4、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一般仅交底到班组长,具体搭设人员基本无交底,且交底内容也仅是一般性的安全注意事项,没有对支撑架体搭设工艺、关键工序和主要构造技术参数进行交底,因此搭设中随意性很大,具体搭设人员无法按方案要求搭设,从搭设开始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给后期的整改带来很多麻烦。
5、高支模体系的搭设队伍和搭设人员资格不符要求。目前,由于模板工程基本上由模板专业队伍承包,高支模体系的搭设也基本由木工完成,多数搭设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未能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要求,不能有效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给高支模体系埋下不安全因素。
6、有的项目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有的项目虽经专家组论证审查,但专家组的意见建议未能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得到改进和完善,也未能在搭设过程中逐项落实。
7、模板工程未严格按照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专项验收,部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验收仅履行签字手续而已,而有的项目就根本未正式组织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验收程序形同虚设。
针对以上几方面原因,今后在施工中,高大模板工程应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第二节 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案例
案例
一、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演播大厅坍塌6死35伤
2000年10月25日上午10时10分,某电视台演播中心裙楼工地发生一起重大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大演播厅舞台在浇筑顶部混凝土施工中,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大演播厅舞台屋盖坍塌,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70.7815万元。
图9-1 事故现场底部
摄 影 者:佚名
图9-2 事故现场顶部 摄 影 者:佚名
图 片 ID:17510398 图9-3 抢救伤员 摄 影 者:高梅及
一、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
1、支架搭设不合理,特别是水平连系杆严重不够,三维尺寸过大以及底部未设扫地杆,从而主次梁交叉区域单杆受荷过大,引起立杆局部失稳。
2、梁底模的木杆放置方向不妥,大梁梁底立杆的水平连系杆不够,承载力不足,加剧了局部失稳。
3、屋盖下模板支架与周围结构固定与连系不足,加大了顶部晃动。
事故的间接原因:
1、施工组织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失去有效控制,模板支架搭设无图纸,无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无自检、互检等手续,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搭设开始时无施工方案,有施工方案后未按要求进行搭设,支架搭设严重脱离原设计方案要求、致使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空间强度和刚度不足等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混乱,对大型或复杂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模板施工未按程序进行,支架搭设开始后送交工地的施工方案中有关模板支架设计方案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大样图和相关的详细说明,且无计算书;支架施工方案传递无记录,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技术上的重要原因。
3、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工程监理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即同意施工,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就签发了浇捣令,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4、在上部浇筑屋盖混凝土情况下,民工在模板支撑下部进行支架加固是造成事故伤亡人员扩大的原因之一。
5、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个别领导不深入基层,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有法有规不依。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对民工未认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6、施工现场支架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7、建筑管理部门对该建筑工程执法监督和检查指导不力;建设管理部门对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二、对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
l、施工单位项目部副经理具体负责大演播厅舞台工程,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决定按常规搭设顶部模板支架,在知道支架三维尺寸与施工方案不符时,不与工程技术人员商量,擅自决定继续按原尺寸施工,盲目自信,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2、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违反规定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认可,没有监督对模扳支撑系统的验收,对施工方的违规行为没有下达停工令,无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上岗,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3、施工员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民工搭设支架,对事故的发生应负重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4、其他9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行政处分。
案例
二、共享空间21米高支模系统坍塌8死3伤
2008年4月30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某市国际商业广场B区东部裙楼中庭部天井共享空间浇注顶盖混凝土时,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导致约21米高的整个支模系统坍塌,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损失339.4万元。该工程建设单位擅自将中庭顶盖由轻钢网架结构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 片 ID:108255046 摄 影 者:龙弘涛
图9-4 事故发生在裙楼中庭部天井共享空间
图 片 ID:107400281 摄 影 者:龙弘涛
图9-5 救援现场
直接原因:
天井顶盖支模架搭设材料的质量和搭设方式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立杆钢管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荷载要求,致使支模架整体失稳,形成重大不安全状态;天井浇筑施工中出现局部塌陷时,现场施工负责人没有立即撤离天井屋面作业人员,违章指挥支模工冒险作业。
间接原因: 法律法规意识淡漠,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行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失职,施工、监理单位对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既不纠正,也不报告,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危险作业无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组织混乱,高支模搭设无专项设计、没组织论证审查,不按规定组织技术和安全交底,现场作业人员更换频繁,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素质低下;教育培训不落实,支模架作业搭设人员无特种作业资格证,支模架搭设作业人员未经岗前安全教育,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缺少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监管工作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力,监管力度不大,监管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了违法行为也未能依法处置。
责任追究:
2008年7月17日,对该国际商业广场B区项目部经理、项目部东天井施工负责人、监理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等8人追究刑事责任;对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监理公司挂靠项目部总监等11人追究行政责任;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8家相关责任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行政问责。
案例
三、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坍塌8死21伤
2005年9月5日22时10分左右,北京市西城区西西工程4号地项目,现浇空心板厚550mm,折算板厚376mm,支模高度21m,在进行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发当时,作业面距地相当于六层楼高,四十余名工人坠落后,造成8人死亡、2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据悉,该事故是北京市十几年来最严重的建筑安全重大事故之一。
图 片 ID:47720412
摄 影 者:李石磊
图9-6 事发工地外面看安全网防护很到位
摄影者:佚名
图9-7 坍塌的模板支撑体系
事故原因: 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编制简单,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实际搭设模板支架杆顶部伸出长度过大。
造成本次事故间接原因是: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差;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部分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现场管理人员违反规程。
对单位的处理:
1、建议建设部分别给予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降低一级施工企业资质和一级建设监理资质;
2、取消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该市建筑市场招投标资格12个月;
3、责成该施工企业立刻对其在北京市所属的施工项目全面停工整顿;
4、提请河北省建设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处理。法院对有关人员的终审判处: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查明:在4号地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工程项目部土建总工程师李XX作为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审核人,在该方案尚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便要求劳务队按该方案搭设模板支架。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杨XX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存在问题,但其对违反工作程序的施工搭建行为未采取措施,从而使模板支撑体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程项目部经理胡XX在模板支架施工方案未经监理方书面批准且支架搭建工程未经监理方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对违反程序进行的模板支架施工不予制止,并组织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吕XX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在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未经审批、已搭建的模板支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默许项目部进行模板支架施工。项目监理员吴XX未认真履行职责,在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未经审批、已搭建的模板支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施工方已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情况下,不予制止。
由于李XX等五人上述违规行为,导致2005年9月5日22时许,在进行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现场施工工人8人死亡、21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法院依法判处:4号地项目土建总工程师李XX,被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项目部总工程师杨XX、项目经理胡XX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监理人员吕XX和吴XX均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案例
四、24米高的演讲厅舞台屋面板坍塌7死7伤
2007年2月14日15时35分左右,某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浇筑演讲厅舞台屋面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坍塌,坍塌面积约450M²,坍塌高度约24 M,14名施工人员被埋,共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
摄影者:佚名 图9-8 事故现场全貌
图 片 ID:79025379
摄 影 者:张爱林
图9-9 24米高的演讲厅舞台坍塌现场
事故原因:
1、高大模板支架在搭设时,没有设置水平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严重不足。加上连墙件的数量和设置方式未达到要求,致使模板支架整体不稳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没有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存在一系列重大原则性错误。
3、高大模板支架搭设前,施工单位没有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技术交底。
4、模板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没有取得工程监理组同意就进行混凝土浇注。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5、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只宜担任一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时,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3项。事故发生时,该工程监理组总监理工程师担任了7个建设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6、监理人员发现了立杆间距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无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等问题,但没有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汇报,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也没有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事故有关责任者被依法处以重罚
1、工程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分别被处以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该市建筑管理处因对二期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在市建设系统内被通报批评。
2、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被建议移送到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三级项目经理资质。
3、施工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施工人员的资格,并被建议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项目部经理被吊销一级项目经理资质,同时被处以20万元的行政处罚。
5、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了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且终身不予注册,并按照《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给予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6、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监理员资格,处以罚款4.5万元的行政处罚。
7、监理公司的负责人,被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8、安全生产责任人,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9、项目部架子工班长被企业解聘,并进行经济处罚。
案例
五、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垮塌7死17伤
2007年9月6日14时10分,某市太阳城二期家居广场中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垮塌,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
图 片 ID: 91581464
摄 影 者: 梁鹏
图9-10 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垮塌现场
事故原因:
一是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方案要求现浇梁下立杆间距为0.4m×0.4m,实际搭设1.3m×1.3m,并且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二是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力,未及时制止施工人员违规作业行为。
三是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施工工序错误,造成局部受力集中,超过模板支撑系统承载能力。
案例
六、擅自变更搭设方案,顶盖坍塌16死5伤
2003年10月7日10时20分,某市益华商业广场工地在中庭顶盖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35万元。
来源:羊城晚报
饶新一
摄
图9-11 事故坍塌现场
一、事故经过
2003年10月7日10时20分左右,益华广场工地中庭顶盖在浇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突
2然坍塌(中庭面积为466.7m。,塌坍面离地高度32.6m),正在中庭顶盖天面施工的2 1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及有关单位人员被困在倒塌的钢筋混凝土、高支模顶架、模板之中。事故共造成1 6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2人轻伤)。
该模板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不足,将原设计采用Ф48管改为碗扣式钢管搭设。整个顶架实际搭设与原设计严重不符。顶架搭设后未经检查验收,也未经监理公司验收审批就进行顶盖混凝土浇注施工。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直接原因
导致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庭高支模顶架存在重大问题,搭设方案不完善,搭设施工在没有办理变更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原搭设方案,与原设计不相符,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支模支架的稳定,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
原为满堂的高支模支架,由于设置了两个物料提升架、一个垃圾道和一个水池,实际搭设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左右,另外三分之一面积的支架立杆未落地,而是支承在支架横杆上,特别是第⑨轴大梁有近一半处于这种支承状态。C轴大梁下支架立杆有三分之二未落地,C、D轴间的立杆基本未落地,而是支承在支架横杆上,使支架在⑧、⑨轴大梁方向形成一个下部窄、上部宽、宽出部分处于不可靠的支承状态的支架。实际搭设的支架,没有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
与各层楼盖的连接措施不当,只与原施工脚手架随意连接;更为严重的是支架顶部7米多高范围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保证支架的侧向稳定,使支架基本处于侧向自由状态;
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增加了支架的不稳定性;
大梁下设计设置4个立杆,实际搭设只设置了3个立杆,其中中间立杆采用胶篾绑扎,降低了支架的承载力;
支架最危险的部位——C轴大梁下的立杆,不仅由原设计设置4个改为2个,而且2个立杆中1根未落地,支承在支架的横杆上,在楼面荷载的作用下,C轴大梁下的立杆首先失去稳定,导致整个支架失稳破坏,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整体坍塌。(二)事故间接原因
1.施工总承包单位:虽设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岗位责任制存在层级衰减,不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属下各公司以及班组、工人);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提出整改的隐患问题,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公司没有足够重视设备、设施、施工材料等的更新投入,使搭设高支模顶架时材料不足,加上监督管理不力,安全教育跟不上,部分管理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盲目改变原高支模顶架施工方案,不按规范要求施工;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其场地、天气等因素,使施工工期十分紧张,导致日夜赶工,疏忽了施工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责任人不明确,不按程序变更项目经理。
2、具体承建该工程的施工单位:该公司虽然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没有抓落实,管理混乱。高支模顶架施工过程中,没有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方案设计及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员明知施工与设计严重不符,不跟进,不制止,任由违规蛮干现象发生,严重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未经监理验收审批,强行实施顶盖混凝土浇注;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拖而不决,整改不力。
3、监理公司:该公司在对项目实施监理过程中,明知模架未验收审批,未能及时制止顶盖浇注混凝土施工活动,存有严重的失职行为。
4、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该站在实施安全监督工作中,没有履行好职责,监督不力。在高支模顶架搭设过程中,虽进行过两次监督检查,但未发现模架架设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对施工现场蛮干施工,管理混乱等问题,虽有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暂缓施工,进行整改,但没有跟踪落实,致使施工单位继续违规施工。
5、区人民政府及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检查、督促不力,对存在的问题监管不到位。
综上所述,“10.7”特大坍塌事故是一起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和安全管理不善,监理、监督不到位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案例
七、模板支撑体系倒塌 1死4伤
2007年8月25日上午,某大学城一在建工地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倒塌,5名施工工人从高空摔下,被埋在水泥浆和钢管中。受伤工人被救出送往医院救治,其中一人在医院抢救过程中死亡。
图 片 ID:90751587 摄 影 者:钟桂林 图9-12 坍塌的事故现场
案例
八、大学剧院舞台屋面模板坍塌4死20伤
2002年7月25日,某大学新校区的剧院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0人受伤。
该剧院为框架结构,平面为东西长70m,南北长47.5m,呈椭圆形,屋面系双曲椭圆形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板厚110mm,屋面标高最高处为27.9m,最低处为22.8m。
摄影者:佚名
图9-13 坍塌的剧院舞台屋面
事故原因:
1.技术方面
屋面模板施工前虽然施工单位编制了简单的支模施工方案,但施工班组未按要求搭设,项目经理也没有认真按方案进行检查,明知搭设不符合方案要求,却同意浇筑混凝土。
模板支架不仅间距、步距、剪刀撑等搭设存在严重问题,且钢管、扣件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单位也未经检验就使用。
2.管理方面
建设单位及监理失职。该屋面模板方案由施工单位报监理审批,自5月份开始搭设,到7月24日浇筑混凝土止,始终未获监理审批。但自开始浇筑混凝土直到发生事故时,监理人员始终在施工现场,既没提出模板支架不合格需进行整改,也未对模板支架方案尚未经监理审批就浇筑混凝土进行制止,且对现场租用钢管、扣件材质不合格也未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未尽管理及监督责任。
没有事先对施工队伍资质进行了解。混凝土模板虽然应由木工制作安装,但其支架采用了钢管、扣件材料,且高度达27m,实质上等于搭设一满堂钢管扣件脚手架,必须由具有架子工资质的队伍搭设,并应按钢管扣件脚手架规范进行验收。而该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完全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案例
九、支模架质量低劣,屋面板坍塌13死16伤
2003年2月18日19时45分左右,某研发中心工地在浇筑屋面顶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生支模架和正在浇筑的屋面板坍塌事故,导致13人死亡、16人受伤。
来源:人民网 梁臻 史训峰 摄
图9-14 坍塌事故现场
一、事故经过
支模架于2003年1月6日开始搭设,于2003年2月18日11时30分开始由南向北泵送浇筑六层屋面板混凝土,19时45分左右,在浇捣梁板混凝土时,突然发生梁板支模架和己浇筑的六层屋面顶板坍塌,当场死亡12人,受伤17人,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
1、模板支架的搭设极不规范、随意性大,不符合标准要求。立杆横向缺失水平杆连接,随意扩大立杆步距和水平距,无连柱(墙)杆,无纵横扫地杆和垫板,纵向、横向水平剪刀撑缺失。
2、模板支架大量使用劣质旧钢管和旧扣件。经对现场钢管和扣件的抽样检测,扣件100%为不合格,钢管50%为不合格。
3、未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模板支架设计及书面施工方案,违反有关规定布置搭设支模架。
4、在搭设过程中没有认真对支模架搭设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搭设模板支模架后,未经验收合格就违反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混凝土浇灌。(二)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片面强调工程施工进度,图纸的提供比较滞后,对施工单位违规施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在没有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先行组织施工,整个工程边设计边施工。
2、施工单位支模架搭设人员均没有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支模架搭设不规范。
3、施工单位没有对搭设支模架使用的钢管和扣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使用的钢管、扣件缺乏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等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
4、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监理不力。选派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现场监理活动,签署监理文件,默许进行支模架搭设和混凝土浇灌。
5、建设单位在前一年大学新校区“7.25”支模架坍塌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没有认真吸取教训,监管不严,督促不力。
6、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在业主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同意该工程桩基先行施工;在未办理施工质量与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图纸未经审查批准的情况下,发放±0.00以下施工许可证(副本)。对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不规范的行为没有加以制止。
案例
十、污水消化池模板支撑体系倒塌6人死亡
2005年12月14日,某污水处理厂1号污水消化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注污水消化池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共造成6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有7名工人被混凝土掩埋。当地政府组织公安、消防、医疗、工程技术人员二百余人动用了起重机、铲车、切割机等设备全力抢救,15日晨3时,一名工人获救,其他6人不幸遇难。
图 片 ID: 56377508
摄 影 者: 严杰
图9-15 污水消化池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现场
案例
十一、厂房模板支撑体系坍塌3死7伤
2008年12月21日,某金属网带有限公司扩建厂房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模板支撑体系不稳定,柱与梁板同时浇注,拉结不牢,导致施工的厂房顶层结构脚手架发生倒塌事故,事故当天1死9伤,其后又有2名伤员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3名工人事发时均被埋在刚刚浇灌的混凝土下,时间最长的超过四个小时。
整栋厂房从侧面看为“凸”字形,发生事故部位为顶部约9米高的部分。
摄影者:佚名
图9-16 厂房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现场
图 片 ID:122830252 摄 影 者:裴鑫
图9-17 柱与梁板同时浇注是事故原因之一
案例
十二、违章工程坍塌1死13伤
2005年4月17日下午16 :00左右,某实业有限公司扩建生产用房工地,在浇捣屋面板砼时,由于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梁板柱同时浇注而发生整体倒塌,造成 13名工人受伤,1名工人死亡。
图 片 ID:38885056 图9-18 模板倒塌事故现场
图 片 ID:39371562 图9-19 坍塌的混凝土
案例
十三、支撑系统失稳破坏,厂房坍塌7死38伤
2003年8月9日下午6时05分,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栋正在施工的两层仓库突然坍塌,造成7人死亡、38人受伤。
图 片 ID:12780337 摄 影 者:张国俊 图9-20 厂房坍塌事故现场
图 片 ID:12780363
摄 影 者:张国俊
图9-21 第二天拍摄的吞噬7条人命的工地
一、事故经过
2003年6月底,村民林某和其侄子在未办理任何土地、规划、建设手续且未经勘察、设计的情况下,雇用民工,仅凭一张仓库平面示意图就动工兴建,施工现场由林某负责管理,钢筋、水泥、模板、混凝土等分项工程由谭某等7人承包。
7月22日浇筑二层楼板,7天后就拆除一层模板用于二层模板施工。
8月9日,民工开始浇筑屋面板混凝土,当日下午6时05分,大约完成屋面板20%的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引起屋面板突然发生坍塌,致使整个建筑整体坍塌,当时在现场共有80名民工,其中一楼有1 2名民工在粉刷一层墙面,屋面有68名民工进行混凝土浇筑,发生事故时有45名施工人员被埋在坍塌的建筑物下面。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直接原因
经技术鉴定组多次到事故现场进行察看、取证,并就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工程结构体系选择不合理,浇灌屋面混凝土时,在施工动荷载的作用下,支撑系统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屋面坍塌,继而对二层楼面造成严重的冲击和震动,加上砖柱施工质量低劣,抗剪和抗弯能力差,砖柱严重错位断裂,导致竖向承载体系全面破坏,引发了整体倒塌(详见附件2)。
(二)事故间接原因
1、该工程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土地、规划审批手续,无施工许可、无勘察、无设计(即没有设计依据、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等任何设计文件),严重违反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属明显的非法占地、违法抢建项目;
2、该工程包给没有任何专业常识的个人承建,直接雇佣民工按一张平面示意图盲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任何施工技术资料和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施工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无检验,偷工减料,野蛮施工,施工质量极其低劣,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高林村村两委对村民非法占地违法建房没有履行监督、检查、制止、上报的职责;
5、区、镇政府及市、区有关部门对城乡结合部非法占地、违法建房监督、查处不力。综上所述,本起事故是一起因村民非法占地、违法抢建、无勘察、无设计、野蛮施工,有关单位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而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法院判决结果:
7名肇事者中的林某与其侄子是房东。林某为赶工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雇用未经培训的外来民工,非法占地,违法建房,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被检察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起诉,一审被判有期徒刑7年。林某侄子参与非法占地建房并盲目组织施工,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有期徒刑7年。
其余5名被告均为包工头。他们违法承包工程,施工期间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至5年。
同时被告人还应赔偿35名原告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人民币34万多元。对15名负有重要责任的行政管理人员,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篇: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工作开展情况
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工作总结
为保障施工生产安全,进一步消除施工现场事故隐患,我项目部编制开展了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施工安全生产状况
在项目部的深入落实,强化管理整治下,安全生产工作进展顺利,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能及时的落实到位,完成整改。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隐患事故。
二、方案工作开展情况
1、在工作方案开展期间我项目部组织开展了的自查自纠整改工作,针对安全生产的各项安全隐患做了全面的排查,建立隐患档案,对隐患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及经费,专人负责记录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隐患的彻底整改,消除。
2、项目部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相关的消防、防火、用电等专项教育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加强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防范措施及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合格。
3、针对重大危险作业,如基坑开挖,高空作业,模板脚手架体系的施工进行了专项的交底、教育培训,并对脚手架等重大危险源施工节点进行了安全条件验收,保障验收合格,满足安全条件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作业。
4、开展安全隐患宣传活动,来引导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安全生产氛围。在现场悬挂了安全警示标语及各类宣传资料,并将安全知识及应急急救常识通过图画、文字的方式已图册张贴出来,让施工人员更易的观看。
5、项目部成立了预防重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小组,由项目领导带班,安质部牵头,各部门配合定期开展检查,并落实整改。
6、与管理人员和施工队逐层签订施工生产安全责任书,确落实各个工区及部室的责任人和职责,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并建立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奖惩。
7、现场配备好消防器材,对方木、木模、等材料分类堆放,做好材料标识及防火警示标牌。易燃易爆品存放入专用的库房内,做好防护警示,落实责任人进行专人管理。
8、完善现场消防器材的配置,及时检查更换损坏或失效的器材,完善消防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现场消防物资准备齐全,到位。
9、组织农民工进行了分部分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学习,作业安全防护、防护用品佩戴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个人作业防护与隐患防范安全知识,学习了应急预案,使作业人员了解如何应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自救知识等。
10、进行了消防、防汛应急演练,通过事故应急预案的实践,提高人员的现场应变及实际指挥行动能力,完善预案及演练上的不足之处。
11、做好动火作业的审批工作,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消防防护措施到位,监护人做好监督工作。
12、对民工宿舍及食堂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杜绝违规使用电气设备,乱接电线等情况,食堂做好煤气瓶的防护隔离,落实宿舍消防责任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常见的隐患问题分析及防范措施
针对《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重大特大事故工作方案》开展期间的安全隐患问题,我项目部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 隐患问题:
1、因现场砌筑施工,对预留洞口部分临边防护栏杆拆除后未及时恢复。
2、现场个别配电箱接地采用螺纹钢作为接地材料
整改情况
1、已督促施工队对拆除的临边防护栏杆进行恢复工作。
2、项目机电部已对现场临时用电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接地进行整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项目及时进行了跟踪整改,并进行了专人台账记录。对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制定了防范措施,坚决杜绝隐患问题的再次发生,并举一反三进行了防范。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此次安全生产工作活动,我项目部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同时也总结得出了一些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控制措施。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隐患问题随着施工进展也时刻在变动,需要形成动态的、常态化的管理,认真对待、提前预防。下一步工作将继续形成的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档案,对隐患问题做好跟踪记录,确保隐患问题无遗漏、不拖延得到彻底消除。同时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及时发现隐患,提前整改防范,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隐患事故,完成本的安全生产目标。
第五篇:塔式起重机常见事故和原因
7塔式起重机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案例
7.1 塔式起重机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7.1.1 常见的塔式起重机事故类型
多年来,尽管发生的塔式起重机事故成百上千起,造成的伤害也不尽相同,但仔细加以归纳总结,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 倾翻。由于地基基础松软或不平,起重量限制器或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失灵,使塔身整体倾倒或造成塔式起重机起重臂、平衡臂和塔帽倾翻坠地,以及塔式起重机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操作不符合规程,也容易引发倾翻事故。
⑵ 断(折)臂。超力矩起吊、动臂限位失灵而过卷、起重机倾倒等原因均可造成折断臂事故。此外,当制造质量有问题,长期缺乏维护,臂节出现裂纹,超载,紧急制动产生振动等,也容易发生此类事故。
⑶ 脱、断钩。指重物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如吊物绑扎方法不当、吊钩无防脱装置、钩口变形、防脱装置失效等使重物脱落。此外,由于吊钩钢材制造缺陷或疲劳产生裂缝,当荷载过大或紧急制动时,吊钩发生断裂,从而引起断钩事故。
⑷ 断绳。指起升绳或吊装用绳破断造成重物失落事故。超载起吊,起升限位开关失灵,偏拉斜吊以及钢丝绳超过报废标准继续使用是造成断绳的主要原因。
从以上塔式起重机经常发生的几种事故类型可以看出,一旦发生事故,都足以造成机毁人亡,损失巨大。因此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7.1.2 造成塔式起重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⑴ 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1)超负荷使用造成塔式起重机事故
超过额定起重力矩,力矩限制器损坏、拆除、没有调整或没有定期校核造成力矩限位失灵引发事故。此类事故发生较多,事故后引发的损害也较大。众所周知,塔式起重机司机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司机认为塔式起重机都有一定的保险系数,超载一点也没有关系。殊不知塔式起重机的保险系数是为了适应不同工况而设立的。一次超载没关系,两次超载没有发生事故,不仅感觉不到事故隐患正在萌发,反而作为一种经验,甚至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臂端规定吊1吨,我吊2吨都没事”。而不知灾难正悄悄的降临。
点评:力矩限制器是塔式起重机最关键的安全装置,应定期保养、调整校核;不能擅自调整,损坏或拆除。
2)违规安装、拆卸造成事故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及顶升、落节是一项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施工作业前,有关操作人员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制订施工方案,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如安装、拆卸顺序,各部件的连接与紧固,平衡重的安装、拆卸次序,顶升、降落时油缸上部的平衡的调整,套架滚轮与塔身间隙的调整,顶升横梁与塔身踏步的安放位置,下支座与塔身的连接与拆卸,顶升、降落时回转的定位,及套架上两个爬爪的提、放与看护等环节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点评: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顶升、降落也是塔式起重机发生事故较多的环节,应特别重视,并由专人负责。3)基础不符合要求引发事故
①未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地耐力测试,因地基承载力不够造成塔式起重机倾翻; ②未按说明书要求施工,地基太小不能满足塔式起重机各种工况的稳定性; ③地脚螺栓自制达不到说明书规定要求,地脚螺栓断裂引发塔式起重机倾翻;
④地脚螺栓与基础钢筋焊接。因地脚螺栓材质大部分是45#钢或40Cr,焊接部位易脆断。
4)塔式起重机附着不当引发事故 ①超过独立高度没有安装附着。
②附着点以上塔式起重机独立起升高度超出说明书要求; ③附着杆、附着间距不经计算、设计,随意加大。
5)塔式起重机位置布置不当、施工组织不合理引发事故
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因为前期考虑不周,致使塔式起重机位置布置不合理,多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相互干涉,因而造成钢结构相互碰撞变形引发事故。另外,很多塔式起重机投入使用后,相邻建筑物由于施工进度较快,很快超过塔式起重机工作高度,或者在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施工进度过快,塔式起重机无法及时附着顶升,外墙防护脚手架高度超过塔式起重机有效起升高度,因而吊重物与脚手架碰撞造成高空坠物伤人。
点评:塔式起重机使用安全管理应该贯穿在工程的全过程中,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之时便加以综合考虑。
⑵ 塔式起重机疲劳、使用保养不当造成事故
1)钢结构疲劳造成关键部位母材产生裂纹或关键焊缝产生裂纹
疲劳裂纹的产生有多种因素,与设计、制造、材料有关,但大多数裂纹的产生与长期超负荷使用关系密切,是逐渐积累的结果。随着我国建筑业技术的革命,工程建设速度突飞猛进,3天一层楼不再是神话,过去几年完成的工程变为几个月完成,如此快的节奏更应该重视设备的规范操作和保养工作。钢结构疲劳起初只是很小的裂纹,慢慢延伸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事故,如果我们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避免此类事故。容易发生疲劳的部位主要有:基础节与底梁的连接处,斜撑杆以上的加强节或标准节的主肢或连接套处焊缝、塔身变截面处、上下支座、回转塔身、塔顶下部主肢或耳板等。
点评:钢结构及焊缝疲劳引发事故也是较多的环节。使用多年以上的设备因疲劳发生事故较多,很多事故是疲劳和违规操作结合发生的。2)销轴脱落引发事故
①销轴窜动剪断开口销引发销轴脱落; ②安装时未装或用铁丝代替开口销;
③不装压板或开口销,将销轴与结构焊接;(因销轴可焊性差,在震动冲击下很容易开焊,导致销轴脱落);
④轴端挡板紧固螺栓不用弹簧垫或紧固不牢长期震动而脱落,压板不起作用导致销轴脱落;
⑤臂架接头处三角挡板因多次拆卸发生变形或开焊,导致臂架销轴脱落。3)钢丝绳断裂引发事故
①钢丝绳断丝、断股未及时发现、更换; ②吊钩突然落地,吊钩、小车等处滑轮防脱绳装置没有或损坏,引发钢丝绳脱槽,从而挤断钢丝绳;
③高度限位不起作用,吊钩碰小车横梁拉断钢丝绳。④其他安全装置损坏、拆除或失灵引发事故
如制动器、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回转限位、变幅限位、大车行走限位等。⑤标准节螺栓松动
近几年,在对塔式起重机进行检查时,好几次发现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松动,有的螺帽用手都能拧进,用手轻轻一抬,还能感觉到螺栓的轴向窜动,这标明螺栓已松动到了没有受力的地步。
塔身好比是塔式起重机的“躯干”,起到支承上部工作部件的作用,主要承受顶部工作部件传来的轴向压力、水平力、弯矩和扭矩,是由一节一节的标准节在工地现场靠塔式起重机自身的顶升装置加节安装达到所需工作高度。前面所说的螺栓松动是针对标准节节间采用螺栓套管连接形式的塔身,目前大多数塔式起重机厂家的中小型塔式起重机(60t·m及以下)都采用这种连接形式,且螺栓均为高强度螺栓。
塔身标准节连接螺栓是不允许出现松动的,其危害极为严重。《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第2.2.2.2条明文规定:“连接螺栓必须采用扭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装配技术要求拧紧”,这类塔式起重机的使用说明书中也做出了同样的要求。螺栓松动后,当弯矩在该螺栓方位的标准节主肢中产生拉力时,将使两标准节接触面产生间隙。对高度为30m未附着的塔式起重机,在下部第二、三节标准节连接处产生0.1mm的间隙,在吊臂根部处的水平位移将增大2mm,如果多个接触面产生间隙,则塔身变形急剧增加,对塔身受力更为不利,甚至酿成倒塔事故。螺栓松动后,在塔式起重机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本应固接在一起的两个标准节的接触面必将产生轴向往复移动,原本无冲击荷载的螺栓连接结构间产生冲击荷载,螺栓及连接结构中的荷载效应大幅度升高,极易导致螺栓及连接结构的破损,甚至塔身折断。由此可见,对标准节连接螺栓松动未及时发现或置之不管是非常危险的!
7.3 事故预防
7.3.1提高设计制造质量
⑴ 在塔式起重机设计中,应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规范要求的安全保险和限位装置齐全,改善作业环境。首先,塔式起重机生产厂家和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应对所设计的塔式起重机进行回访,征求使用单位和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意见,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塔式起重机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从设计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塔式起重机安全性能;其次,风速仪、各种信号仪表、通讯设备、安全指示灯、照明灯、防雷接地装置、电缆专用护套及固定卡,地基、基础及附着装置固定部位、钢筋混凝土的要求等应在设计中予以标注;再次,应改善驾驶室工作环境。外壳设计应考虑保温隔热措施,驾驶室内安装空调(风扇和暖风)装置;设计悬挂灭火器、水杯的专用支架等设施;在驾驶室侧壁不影响视线处印刷精美的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起重特性曲线、吊装作业“十不准”等,方便塔式起重机司机学习,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⑵ 塔式起重机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生产,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出厂验收,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7.3.2 加强安拆和运输管理 ⑴ 严格产品安装测试、交接手续及产品保修。塔式起重机初次安装后应由厂家对限位、保险装置调试完毕后,与使用单位签定交接验收手续。产品使用中,生产厂家要经常回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塔式起重机使用中的问题,及时提供合格的原厂零配件。
⑵ 安拆要由专业队伍进行,安装拆除方案要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安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变化,作业过程中天气突变或风力超过规定风级时,要在固定好标准节及上部结构后停止作业。运输时尽量避免因碰撞等原因造成塔式起重机结构损伤。7.3.3 加强检查验收使用管理工作
⑴ 塔式起重机地基基础施工要保证质量。地基处在软卧土层的要采取加固措施,可以换土或加深塔式起重机基础或采取其他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基础施工要精心,钢筋绑扎隐蔽工程要进行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完毕外观检查应没有露筋、孔洞等严重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应达到厂家要求。地脚螺栓要用原厂产品且保证位置、标高准确。
⑵ 根据作业环境采取防护措施,涉及外电防护和多塔作业要有专门的安全措施。
⑶ 对限位保险装置、螺栓紧固情况、连接销轴情况、钢丝绳情况、吊钩情况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 塔式起重机不用时应将电机、安全防护装置、旋转结构配件放置在仓库内,架体结构用苫布覆盖,避免发生损坏。
7.3.4 加强对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监管
⑴ 加强对塔式起重机的档案管理。新购入塔式起重机要经过审查备案后方可安装,杜绝三无产品投入使用;塔式起重机产权转移要有相应的登记手续;对塔式起重机的原始资料,产权单位(个人),使用单位,检测、维修及事故记录要建档保存。对使用多年或需要转手的塔式起重机要对本体质量全面检测,可对型材、焊缝质量外观检查,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探伤。
⑵ 加强对安拆队伍的监督管理,无安全资质证书的企业不得从事安拆作业;
⑶ 塔式起重机安装后应及时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塔式起重机不得投入使用;
⑷ 加大对事故的处理力度。塔式起重机事故要查清事故原因,落实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相关人员要接受安全教育,严防同类事故的发生,发生机械事故的塔式起重机不得随意维修并投入使用。
⑸ 加强操作人员管理, 塔式起重机司机、司索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加强教育提高技能。
7.4 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2002年某月某日,某建筑工地一台正在吊运钢管的塔式起重机,突然发出了沉闷的响声,人们举目望去,只见往日笔直的塔式起重机歪了,塔式起重机的吊钩上还吊着一捆钢管,在半空中摇荡。塔式起重机发生事故了。
发生事故的是QTZ5012自升式塔式起重机。该塔式起重机起重臂装了46m长,塔身已升至90m高,装有6道附着装置,最高一道附着装置距起重臂杆铰点22m,事故就发生在这一道附着装置上。在这一道附着装置上,一根附着杆的调节丝杆被扭弯,调节丝杆上连接耳板也被扭弯,但这两点都没有断,造成塔身被拉向建筑物,使得这一道附着框梁上方的塔身严重歪斜,塔顶位置偏离垂线达0.9m之多。当时塔式起重机的作业任务是吊运脚手架的钢管,将建筑物楼顶的钢管吊运至12层的裙房楼面上,起吊点在起重机臂杆12m处,卸料点在起重机臂杆38m处,起吊的钢管重量估算在2.5t。塔式起重机倾斜后,塔式起重机的吊钩上还吊着一捆钢管,悬空在12层的裙房楼面上方。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及检测分析,这起事故主要是因塔式起重机违章超载所引起的,事故主要原因为:
1.该塔式起重机的起重特性表上表明,吊2.5t重物时的幅度应控制在26m之内,要吊至38m处是严重超载的。若超载,塔式起重机的起重力矩限位器应该起保护作用,经检查,起重力矩限位器是完好的,在超出限定力矩范围时,能切断吊钩向上、小车变幅向外的电源,保证不超载。经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小车制动器失效。正常时,当力矩限位器切断小车向外的电源,小车制动器制动,小车就会停下。
2.起重臂的方向与塔身不垂直,是塔式起重机受力最不利的方向。弯矩产生的载荷主要作用在一根附着杆上,超载形成的巨大压力使此附着杆应力急剧增大,超过屈服应力极限;最后,形成最薄弱的危险断面,在附着杆的调节丝杆发生了向上塑变弯曲,造成事故。
塔式起重机设计载荷力矩为630kN.m,46m处设计载荷力矩为598kN.m;出事时实际载荷力矩达1150kN.m,超载达92.3%。调节丝杆的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屈服强度为360N / ㎜2。超载引起附着杆的压力增大,经检验丝杆的制作、热处理有缺陷,达不到应有的强度;耳板的制作、焊接质量也有缺陷,先发生塑变弯曲再引起丝杆弯曲。因有两点弯曲,一点先塑变,起重臂杆更倾斜,力矩加大,加剧另一点弯曲,经观察后者的因素更大些。
3.施工企业疏于现场使用管理。安全员未定期对塔式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和保养。事发前,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安全员和塔式起重机管理员都不在施工岗位,造成塔式起重机操作司机施工估计能力不足,不能控制起吊重量和幅度,违章超载。事故后经检测发现丝杆的制作、热处理有缺陷;耳板的制作、焊接质量也有缺陷,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变幅小车制动器失效,施工现场也无管理记录档案。
注:塔式起重机因附着不当引发事故不算少数,除本次事故分析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随意加长附着杆长度:塔式起重机附着杆出厂长度一般都是生产厂家按说明书提供的标准距离设计生产的,但在实际使用当中,经常出现附着距离远远超过这一标准距离。这时,很多使用单位都是简单地把原来的附着杆给加长来进行附着,这样就加大了杆件的长细比,降低了强度从而引发事故。
2、安装附着杆时,销轴固定不牢,使用过程中销轴脱落引发事故。
案例二: 2002年某月某日晚上,某工地上发生了一起塔式起重机在安装过程中折塔且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该塔式起重机的概况:水平臂架、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型号为QTZ63,额定起重力矩为63t.m,最大起重量为6t,工作幅度从2.5m到48m,起升高度为41m。事故经过
2002年某月某日上午,该塔式起重机开始进行安装。晚上18时,塔身升高达12m后,开始安装平衡臂及其配重。晚上20时,4名安装工在平衡臂尾端作业,第2块配重刚安装完毕,当准备安装第3块配重时,该塔式起重机突然从回转机构与顶升套架联接处折断,塔顶、平衡臂、2t配重、拉杆及这四名安装工同时坠落,造成设备损坏,两名安装工当场死亡,另外两名安装工重伤的重大事故。事故分析
事故调查组成员到事故现场勘察调查,确定了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严重违反安装程序进行作业是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
1.按照该塔式起重机的安装程序,必须在用16根M18螺栓将下支座与顶升套架连接好、用8根M30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标准节连接好后才能吊装平衡臂、起重臂及配重。而事故发生时,该塔式起重机处于顶升状态,下支座与标准节之间没用M30高强度螺栓连接上,这时从平衡臂传来的倾翻力矩全部集中在连接下支座与顶升套架的16根M18非高强度螺栓上。
2.按照该塔式起重机的安装程序,吊装配重应在安装好平衡臂和起重臂后才能进行。而事故发生时,起重臂尚未安装,就开始吊装配重。这样,配重对塔身产生了巨大的倾翻力矩,使得连接下支座与顶升套架的16根M18螺栓承受着很大的轴向拉力。
由于连接下支座与顶升套架的16根M18非高强度螺栓承受着由平衡臂和配重传来的巨大轴向拉力,并达到了其破坏强度,导致了这些螺栓中有的螺栓螺纹被扫平,有的螺栓被拉断,继而引起该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以上部分坠落。
(二)安装单位无资格证、安装人员无上岗证是造成这一事故的次要原因。
该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单位没有取得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资格证,安装人员没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且该塔式起重机安装前,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所在地区的地、市以上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备案。因此,该塔式起重机属于严重违章安装。
案例三
一、事故慨况及经过
1986年某月某日8时,某工地上的一台塔式起重机遇风倾覆报废,直接经济损失22.09万元。
这台塔式起重机倾覆的原因,经当地区人民检察院调查,并请有关专家鉴定,主要是塔式起重机拆除两道附着装置后未及时落塔节。直接责任人为该公司主管生产和安全的副经理,以及该公司生产科副科长。
1985年9月23日,生产科副科长负责本公司两个塔式起重机拆装班的工作。同年10月14日,生产科副科长决定拆除五路居工地上配合42号楼施工的QT—80型012号塔式起重机的第2道和第3道附着装置(锚固)。副经理得知后,未对生产科副科长在拆除作业中的安全等问题提出任何要求。10月16日,012号塔式起重机投停后,生产科副科长安排拆装人员将012号塔的第3道、第2道附着装置相继拆除。拆除后未按规定及时落塔节,使该塔第一道附着装置距塔身与塔臂交点达48.6米,严重违反了该塔式起重机使用技术规范所要求不得超过27米的规定。而副经理、生产科副科长却对此视而不见,不管不问。同年12月25日,该公司劳保科负责人向生产科副科长汇报了012号塔的险况,26日上级公司安全检查部门在该公司召开的安全检查汇报会上,又明确向生产科副科长提出塔式起重机的险况问题,指出:五路居工地012号塔拆了两道附着装置,没落塔节,放了两个多月之久,处于危险状态,应赶紧落节,或采取措施。被告人生产科副科长对此竟置若罔闻,致使该塔式起重机于1986年1月3日8时遇风倾覆报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09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副经理、生产科副科长身为主管安全生产和具体负责拆装班工作的负责人,疏于职守,在拆除塔式起重机两道附着装置后的2个多月中,明知塔式起重机随时都有倾覆危险的险情,不责令作业班组排除危险,而是采取不管的态度。当上级安全部门指出后,仍无动于衷,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最终造成012号塔式起重机遇风倾覆报废的后果,副经理、生产科副科长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案例四
某中学高中校区某施工段工程施工中,2005年3月21日某施工单位委派杜某(塔式起重机司机)、吴某(塔式起重机维修工)、李某(塔式起重机维修工)三人负责塔式起重机使用、维修和管理。李某在更换塔式起重机钢丝绳(起重钢丝绳)的过程中,从30多米高的起重臂下坠落到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经过
3月20日下午快下班时,塔式起重机司机杜某发现塔式起重机主钢丝绳(起重钢丝绳)有问题,即报告维修工吴某和李某,三人协商决定21日上午予以更换。3月21日上午7时17分,杜某、吴某、李某三人到了工地,7时20分,三人一起爬上了塔式起重机,准备好锤、螺丝刀、安全带等工具,戴好安全帽,约定好信号,敲打一锤,检修专用小车往前开;敲打二锤,检修专用小车往回等,开始检修后没有按规定规定穿戴安全带,吴某和李某就坐上小车往起重臂端更换主钢丝绳。当小车行进到距臂端还有2米时(终端距塔式起重机操作室50米,也就是起重臂长50米)小车停下,吴某和李某就按约定的信号告诉杜某:“小车没有到位,还要向前行走才能更换主钢丝绳”。稍后为了安全起见,吴某和李某通知杜某往回开到检修平台,两人检查小车刹车部分情况后,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肉眼看刹车片也无安全隐患现象存在,就通知杜某再次往起重臂端前进,杜某用二档开机送吴某和李某往前,当小车行到48米处再次停车,而后并自行向后滑行约三米再次停下。这时吴某和李某就叫杜某用慢档缓慢将他们送到位后。小车到位后,吴某用小车上的钢丝绳将小车和起重臂固定好,然后两人一起工作,约九时,才将旧的主钢丝绳拆卸下来。拆好后,吴某就松开固定小车的钢丝绳,并发出信号(连续敲击两下),请杜某开小车回来,杜某也鸣号回应,但杜某还未正式开机后,小车已不受控制自行往回滑行,而且速度比原来还快一倍以上。当小车滑行距操作室约25米处时,杜某就开机想把小车控制住,但无效。后来,小车滑行距操作室10米处时,杜某就切断总电源,想让小车紧急停下,仍然无效。杜某看见小车继续滑行至距操作室5~6米处时,站在小车上李某这时向上跳跃,想伸手抓攀起重臂架的角钢,此时由于小车的速度过快,李某未能抓住起重臂上的角钢,反而身体被拉出小车外,造成李某从30多米高的起重臂上下坠落于塔式起重机基础南面的挡土砖墙上(高约1米的24砖墙),从而造成一起无可挽回的重大事故,而一直站在小车内的吴某则平安无事(他是待小车碰撞到防撞装置停下,才慢慢爬下塔式起重机)。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并对事故原因展开多方面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主要原因
在高空作业时,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系安全带,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次要原因
检修前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教育,是造成这次事故的次要原因。
3、施工因素:
本工程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单位虽然具备一定资质,属塔式起重机施工专业队伍,但是笔者在事故现场了解到,在事故发生前,塔式起重机施工专业队存在违章操作事实。
4、管理因素
本工程自开工之日起,总包单位的项目经理部和监理单位就进驻现场,但在事故调查中了解到,在事故发生的前的两天内,尽管管理人员采取了形式交底措施,但由于是周末,现场总包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单位人员放松了过程控制,没能及时发现施工队的违章操作并采取措施,应该说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不够强,均有着不可推卸的部分责任。案例五
某建筑工地,一台QT20塔式起重机在两名起重维修人员更换钢丝绳过程中,变幅小车突然脱轨倾翻,造成两人当场坠落死亡的严重事故。
事故经过
这台QT20型塔式起重机是固定式、上回转以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最大为19.6kN,额定起重力矩196kNm,起升高度25m,幅度为 2~25m,变幅速度20m/min,起重臂采用正三角形结构,上肢为无缝钢管,下肢轨道为两根槽钢。小车采用倒梯形结构,四只车轮在起重臂上肢槽钢轨道上前后行走,实现小车变幅。该塔式起重机是1992年制造,1993年投入使用的。1997年12月10日,在更换主卷扬起升钢丝绳过程中,两名起重维修人员从设置在变幅小车上并与小车一同移动的安全工作平台上坠落下来造成了两人当场死亡的严重事故。经现场检查发现,小车脱轨倾翻后,悬挂在变幅钢丝绳上。经勘查分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变幅小车上的安全工作平台受人体重力作用倾斜,小车车轮从轨道中滑出,而安全保险轴失效,导致小车脱轨倾翻,造成两人从平台中摔出,从25米高空坠落至地面的人身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1)设计及制造不规范
QT20型固定、上回转塔式起重机,是介于QT16及QTZ25塔式起重机中的一种非标准的过渡型产品。经检查,在该市建筑工地上使用的各类QT20塔式起重机,图纸资料不全,而且均未经过有关有权设计、鉴定部门认可。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较多。比如,这台塔式起重机制造厂家提供的变幅小车图纸中,有安全工作平台,但未设计防脱落措施。GB5144―85《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3.1.2条规定要求变幅小车“应设置使防止小车运行时脱轨的装置,即使轴裂断,小车也不应有跌落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设计上存在明显的严重缺陷。在该塔式起重机制造单位制作过程中发现这一缺陷后,也补焊了两根预防倾翻安全轴销,但由于轴销与小车车轮距离偏大,不能起到防止倾翻的作用。
(2)车轮磨损失修
小车车轮公称直径为Φ95mm,现场测量四只车轮直径为:Φ94.5、Φ92、Φ84和Φ83.5,由此可见车轮严重磨损且不均匀,造成小车走偏。同时,测量中还发现Φ84车轮轴向外移量为5mm,使得小车轮距从942mm增大为947mm。脱轨处的轨道的外侧宽度原为955mm,而实际测量值为951.5mm。可见,轮距的变大及轨距的偏小而形成了小车受力倾斜脱轨的内在隐患。
(3)安全工作平台超载
在该塔式起重机的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安全工作平台的承载能力不大于100公斤,而实际两个人的体重超过130公斤,加之其它受力因素(现场已无法测定)形成了变幅小车的倾翻力矩。
(4)拦杆焊接不牢、维修人员未系安全带
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1.5条规定,“因在空中润滑或维修,而在臂架上设置的拦杆,其扶手应能悬挂安全带挂钩,并应能承受 4.5kN的载荷而不破坏”。据现场检查及目击者反映。维修人员未系安全带。在倾翻过程中,死者抓住小车安全工作平台上的拦杆,而拦杆在受力过程中脱焊,一同坠落至地面。
案例六 事故简介:
某城建公司承包修建一单位住宅楼工程,城建公司又将工程发包给本公司职工张某。在工程建设中,张某私下找公司负责人联系借用吊车吊运塔式起重机。某日,公司会计兼小车驾驶员李某把吊车开到工地。汽车吊驾驶员王某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运至工地。公司安装人员开始组装塔身。当日下午3点,汽车吊驾驶员王某提出下班,理由是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灯。但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某不同意,派人找来汽油,让大家继续组装塔式起重机晚8点,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被首尾倒装,无法与塔基对接。在安装人员的建议下,张某和吊车驾驶员王某叫来几个民工,运用钢丝悬挂重物、人拉钢丝使塔身移动的简易方法扭转塔身。由于无法掌握平衡,塔身突然倒塌,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从业人员违章操作导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安全生产法佛16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本案中,工程施工工地没有制定基本的安全措施,所用的汽车吊也不具备承担吊装任务的功能。由此可见,城建公司没有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也没有加强劳动安全管理,完全是违法施工作业》。同时,根据按全生产法第35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本案中,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吊车驾驶员及其他作业人员也都存在违章作业问题。此外,该案中的施工作业还违反了国家有关特种作业安全管理的规定。起重机械作业属于特种作业,其驾驶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根据《安全生产法》第23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本案中,汽车吊驾驶员王某未经特种作业专业培训,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无证驾驶吊车。这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七 事故简介:
1989年某月某日,某住宅公司在外环北路12街区工地,在拆卸施工用的QT80塔式起重机时,发生了塔式起重机上部结构(包括塔顶、上下回转支座、司机室、平衡臂总成、起重臂总成、顶升套架等)突然坠落的重大事故,有2人重伤。事故现场情况
塔式起重机的顶升油缸活塞杆断裂、顶升机构的横梁(即扁担梁)坠落地面;顶升部分(上部结构)重量约25T,沿塔身自由坠落2.5m左右,平衡臂钢丝绳拉断;平衡重块坠落地面,塔顶前倾15°-20°左右,起重臂前倾、搭搁在塔式起重机前面建筑物的雨搭上;上下两层工作平台被砸落;下支座与顶升套架之间两组螺栓被拉断。事故原因分析
(1)根据现场调查,当事人口述情况,事故前的塔式起重机状态为:
塔身最顶部标准节已从顶升套架内推出到引进小车上,而起重小车位置离吊臂根部为L/3处,顶升油缸活塞杆外伸约1.4-1.5cm,顶升横梁位于下一标准节下部踏步内。套架爬爪既不是在水平位置,也不在垂直位置,而是在与水平线大约45°角位置,爬爪端部顶在标准节踏步的上部外侧边缘上,左右爬爪情况对称。
(2)事故发生时的情况
当最顶部标准节挂在引进小车上推出顶升套架外侧后,操作者操纵液压系统欲使套架(连同顶升的上部全部重量)下落,油缸和活塞杆缩回,带动顶升套架下落,但爬爪的端部正巧顶在标准节踏步上部外侧的边角上,使下落的顶升套架受阻。因此顶升套架上的油缸筒不能下移。活塞杆只能向上收缩带起顶升横梁,使横梁两端销轴抬起脱离标准节踏步凹槽,此时油缸活塞杆所承受的压力(即被顶升部件的重量)几乎全部落在套架爬爪上。而爬爪只是其端部顶在标准节踏步外侧的上端,无法长时间承受顶升的全部重量(约22.5T),所以套架连同其上面的重量急速下滑直至塔式起重机下支座与塔身标准节相撞而停止,自由下降大约2.5m。这一巨大冲击,引起平衡臂拉绳绷断,平衡臂以臂根铰点为轴心急速摆动落下,打在上、下平台和液压油箱上,使上、下平台坠落,油箱变形;同时,平衡重块下落。塔顶下支座坠落到塔身上,造成塔顶下支座与顶升套架间的两组联结螺栓拉断,吊臂下坠,落在邻近建筑物的雨搭上。事故结论
顶升套架正常下降时,操作者应将套架爬爪提到垂直或脱离标准节踏步的位置上,而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顶升套架下降时,爬爪顶在标准节踏步的上边角使顶升套架下降瞬时受阻,造成了这起重大事故。
注:这种事故就是我们所说的“墩塔”,是顶升过程当中最为严重的事故,一旦出现墩塔事故,肯定是机毁人亡,后果不堪设想。上述事故只是造成墩塔原因的一种,另外顶升横梁没有摆放好就开始顶升,以及标准节尺寸误差太大,致使下降过程中顶升套架卡滞等都会造成墩塔事故。因此,在顶升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顶升梁位置是否准确,套架滚轮与标准节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套架与塔身各相对运动部分是否干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案例八 事故简介
2004年,某建筑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驾驶室坠落到地面,塔式起重机司机连同驾驶室一同坠落,司机当场死亡。
事故现场情况:塔式起重机驾驶室坠落到地面上,现场有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时施工。从现场看,塔式起重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各塔式起重机之间存在干涉现象。同时,塔式起重机驾驶室固定不够牢固。驾驶室底部铁板大约有2mm厚,固定在塔式起重机上的时候,没有采取其他办法加固,只是简单地用四个螺栓与塔式起重机连接,因此驾驶室无法承受较大的水平外力。
事故原因分析:
一、塔式起重机位置不合理,没有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发生事故的塔式起重机与临近的另外一台塔式起重机安全距离不够,致使当一台塔式起重机驾驶室转到靠近另外一台塔式起重机方向时,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能够碰到这台塔式起重机的驾驶室。事故发生时,正是这台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把事故塔式起重机的驾驶室给碰掉了。
二、塔式起重机驾驶室固定不牢固、固定方式不合理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次要原因。从现场坠落在地的驾驶室来看,底部螺栓孔处的铁皮已经撕裂,造成螺栓无法固定,致使驾驶室连同司机一同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