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涉外警务概论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涉外警务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公安机关实行出国(境)审批发证的管理对象不包括()
A.省长 B.事业单位在职处级领导干部C.公安机关离休厅级干部 D.人民检察院退休处级干部 2.华侨李某因回国探亲而短期入境,他拥有的合法权益是()A.入境无须签证 B.在宾馆住宿无须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
C.入境后住在亲友家无须办理暂住登记 D.入境前无须申领护照 3.在我国,外国人入境的最终许可为()
A.护照 B.入境签证C.入境查验证明 D.外交机关颁发的相关证明 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办理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是指()
A.持有D字签证的 B.持有F字签证的C.持有G字签证的 D.持有C字签证的外国人 5.出入境管理处罚的拘留最高期限为()A.5日 B.10日C.15日 D.20日
6.A国军用船舶对B国渔船可以行使紧追权的区域为()A.B国内水海域 B.B国毗连区 C.公海 D.C国领海 7.负责重大涉外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是()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 C.省级公安机关 D.公安部 8.不准出境对象的确定,一般由()A.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B.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C.省级公安机关批准 D.公安部批准 9.一般来说,领事特权与外交特权两者的关系可表述为()A.前者高于后者 B.前者等同于后者 C.前者低于后者 D.无可比性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犯罪的是()
A.走私枪支犯罪 B.抢劫杀人犯罪 C.窃取国家重要机密犯罪 D.海盗罪 11.根据我国《引渡法》的规定,引渡的执行机关是()A.公安机关 B.海关 C.边防检查机关 D.人民法院 12.刑事司法协助体系属于国际警务合作的()A.协调系统 B.协作系统 C.辅助系统 D.主导系统 13.第三次国际刑警大会召开的时间是()A.1923年 B.1936年 C.1946年 D.1956年 14.国际刑警组织通讯网络的结构分为()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5.国际刑警组织亚洲地区分部的通讯中转站设在()A.中国北京 B.泰国曼古 C.日本东京 D.中国香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6.中外警务合作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办理国际犯罪案件上的合作 B.交换国际犯罪情报 C.执法人员培训 D.警察业务工作经验交流 E.警用技术开发与交流
17.在我国,护照的替代证件有()A.旅行证 B.海员证C.入出境通行证 D.居留证E.签证 18.根据申请人身份的不同,签证可分为()
A.外交签证 B.公务签证C.普通签证 D.领事签证E.礼遇签证 19.治安拘留与出入境拘留的区别在于()
A.适用法律不同 B.裁决权限不同C.处罚幅度不同 D.申诉和裁决期限不同E.诉讼程序不同 20.我国出入境管理机关对违法的中国公民具体适用的制裁措施主要包括()A.警告 B.罚款C.拘留 D.限期离境E.遣送出境
21.我国对外国人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的主要制裁方法有()A.不准入境 B.强制治疗C.罚款 D.限制人身自由E.责令出境
22.外国犯罪嫌疑人在我国领域外实施了危害我国国家利益的犯罪活动时,我国有效行使管辖权的主要途径有()
A.入境时或入境后抓获犯罪嫌疑人 B.引渡犯罪嫌疑人到我国
C.到外国直接抓捕犯罪嫌疑人 D.缺席审判E.请求犯罪嫌疑人所在国追究其刑事责任
23.根据国际引渡实践和中外双方引渡条约的规定,确定引渡对象的基本因素有()A.时间因素 B.罪行因素C.国籍因素 D.地域因素E.年龄因素
24.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犯罪嫌疑人的请求,乙国根据双方签订的引渡条约将犯罪嫌疑人引渡给甲国,甲国的引渡属于()
A.向外引渡 B.向内引渡C.诉讼引渡 D.执行引渡E.正式引渡 25.在我国,驱逐出境的特征有()
A.适用对象的特定性B.适用内容的独特性C.适用形式的灵活性 D.适用程序的复杂性E.制裁手段的替代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居留 答:是指合法进入一国国境的外国人,根据该国的法律、法规在该国境内停留或居住。27.国境制度 答:又称为边境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国境的安全秩序、居民的生活便利以及与邻国的睦邻关系而制定的法律制度。
28.地域管辖 答:又称为区域管辖或者地区管辖。是指以犯罪地为标准来划分同级公安机关之间对刑事案件的管辖权,即在本辖区内办理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9.领事 答:是根据双边协议,由一国政府派驻另一国家的某一城市,在一定区域内保护本国国家和公民权益的政府代表。
30.联合侦查 答: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警察机关,围绕特定的跨国犯罪案件,联合开展调查取证,缉捕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一种合作形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涉外警务处置的特征。
答:①构成因素的涉外性②违法主体的复杂性③法律依据的多元性④管辖原则的国际性⑤执法程序的特殊性⑥刑罚适用的灵活性⑦国家管辖的双重性⑧管辖效力的域外性 32.简述积极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
答:①因出生而产生②因婚姻而产生③因收养而产生④因入籍而产生。33.简述涉外警务行政处罚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涉外警务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违反涉外公安行政管理法规的外国人活外国组织,依法实施的行政制裁。是公安机关的重要涉外警务执法行为。
特点:①处罚措施的复合性②处罚权限的多样性③寻求救济方式的自由性。34.简述边境贩毒的特点。
答:①边境贩毒突出;边境贩毒问题是中国反毒斗争的主要问题。②毒品贩运大宗化;③内外勾结;④武装贩毒突出,抗拒缉捕。
35.简述国际刑警组织体系内的协助程序。
答:①国家中心局将请求合作的文件转送本国的侦查机关,予以具体查证核实。②侦查机关查证核实后,将结果报告本国国家中心局。③国家中心局将核查结果回复国际刑警总部或有关国家中心局。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6.(本题15分)试述暂缓出境措施。
答:暂缓出境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涉外刑事案件处置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出境行为实施限制的一种强制手段,也称为限制出境或不准出境
暂缓出境的适用对象:有三种情形之一的外国人,不准出境,①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②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③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行为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
暂缓出境的实施方法:①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案件了结之前,不准离境②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的方法,或责令其提交财产担保,或者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准予出境③扣留当事人的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但应当注意在护照或其他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内处理,同时发给扣留证件的证明手续④通过口岸边防机关进行控制,阻止其出境。37.(本题10分)试述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控制对策。
答:①各国应当加强相互间有关预防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控制措施和情报的交流,各国应加强对国际有组织犯罪情报的收集、存储及交换工作②在联合国范围和国际刑警组织范围内召开双边、多边的国际性研讨会,对专业执法人员进行培训③发展多聚道和多层次的合作,在打击和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方面鼓励开展双边的、多边的包括区域间和全球的合作④充分发挥现有惩治犯罪机制的功能,充分发挥国际刑警组织协调和打击犯罪的作用,以便在侦查、查证和逮捕犯罪嫌疑人方面,对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作出贡献⑤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活动方式和内部组织机构非常复杂,各国处理这类犯罪的立法和司法措施也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篇: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第 1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质(原料)B.形(样式)
第 2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C.饰(佩带的饰物)D.画(图案)E.色(颜色)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政策
32.“大一统”意识 33.血亲五服制 31.引经注律 35.祖先崇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39.简述汉字的特点。40.简述禅宗的传播。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第 3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4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5 页
第三篇:美术教师考试简答和名词解释
1.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顾恺之等(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如谢赫的《古画品录》(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a、气韵生动: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3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a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b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C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4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阎立本乃世家弟子,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6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7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原因在于: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1).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A.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B.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C.画家传记及作品。(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A.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B.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C.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9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10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试述董源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的风格特色?(1)主要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山势平缓。(2)山间多画杂树,灌木丛生,山下平沙浅渚。(3)采用密密的线和点表示山的凹凸,并不突出山石的外轮廓线。(4)画风平淡天真,显示一种抒情性的优美。
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两宋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差异及特点:在两宋时期,中国山水、花鸟画更为繁荣昌盛。首先山水、花鸟画已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画家都擅长山水、花鸟画。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依循意形合一的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大势。所谓大势,就是大体的位置。认为画画的布局是和下围棋的道理相仿。下围棋要用松,开始时,起手要宽,先着眼于通盘之局,然后再注意小处。画画也是如此,不经营好大势,其他就谈不上。(2)讲究开合。所谓“开合”,也可叫“分合”,简单地说,“开”就是“放”、起或生发,“合”就是收、结或收拾的意思。“开合”方式灵活多样。有下开上合,左开右合的,另外,也有开而无合的。其实,这种无合也是有合的,只是把合的位置放在画面之外罢了。(3)注意主客体关系。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在画面布局景物时,不是平均分配,要有主次、重心。画人物,要以人物为主,以物为客;画花鸟,要以花鸟为主,以其他物象为客。主客配合要和谐、做到“多样的统一”。从画面来说,由于画面的下半部在视角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所以一般主体大多布置在这个地方。(4)注重虚实。所谓虚实,就是指画面上的疏密、浓淡、聚散。远近、大小就是虚实的一种形象。一般地说,近景形象画得比较大,比较详细而用墨较浓,可称为实;远景的形象画得比较小,比较简略而用墨较淡,可视为虚。中国画的空白更是一种特有的虚。这种虚,不着一点笔墨和颜色,有着特殊的意境。(5)注重款题。中国画上题字大约始宋元。题诗和题字的内容往往可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思想。款题的字数多少,行数的长短、单双、横写或直写,都要和布局的虚实相配合,款题的字体也要与画相配合。就是说,工笔画要用楷书,写意画要用行书或草书题款。在大幅的画上题款要用大字、小幅画上要用小字配合。山石苍劲,宜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如画的色、墨较淡,款题的字也要用淡墨来写。款题写好后,须在其下面加盖印章。印章和款题的关系也和款题与画的关系一样,要求彼此协调统一。所以,中国国画画面中的款题、印章也是画的一部分,构成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南宋四家 代表人物是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 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刘松年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马远 艺术上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闺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夏圭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夏圭还善画巨型长卷,如《溪山清远图》。
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思潮在花鸟画创作方面的表现?(1)从心理因素看,中国古代文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多具有为功名事业进取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具有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的心里素质,而在为功名事业进取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是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心理因素的践踏,长期的心里积郁便需要寻求某种途径宣泄排泄,梅兰竹菊等之类的花卉多具有自己的个性,如梅的耐寒,兰的幽香,竹的挺拔,菊的熬霜。因此古代文人经常借用这些植物的个性,将其个性人格化,来宣泄他们的心理积郁表达他们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等文人品格的赞扬。(2)从表达技巧来看,中国古代文人都谙熟于毛笔书写文字,而梅兰竹菊一类植物的生长结构,非常便于以书写文字的笔法去表现。
吴门画派的影响:“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他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文雅典丽,笔墨蕴籍含蓄,风骨秀逸。文徵明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唐寅的作品以工
细为主,又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书法秀逸遒劲,风格洒脱,雅俗共赏,深受欢迎。他也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鸟兼工的画家,并因生活跌宕多趣,风流不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文、唐的画友仇英,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所绘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四家之一。“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董其昌绘画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答:其山水画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化的表现力,把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运动的笔势做意象组合,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与实,追求画面含蓄性,笔墨柔和秀润,风格明净秀媚。影响:扭转了明代浙派和院体风格与士大夫审美观背道而驰的局面;提出了“南北宗论”,其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四王与四僧的对比?答(1):四王重临古,重对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承传总结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2)而四僧在继承借鉴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情感意趣的同时,不拘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用灵活自如的笔墨独抒灵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四僧的出现,冲破了清初四王摹古习气充斥画坛的沉闷气氛,给清初画坛带来了生机。
八大山人的画风特点是什么?答:其画笔意恣纵,不拘成法,奇崛诡异,博大精深,转益多师,集众家笔墨之大成,并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高度净化、简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写意新阶段,其花鸟画成就异常突出,最富个性,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似而神完气足。试简述北京四合院的特色:答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南。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无论多少进,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石涛在画史上的地位如何?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为中国画向近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水画经过唐宋元明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重负,石涛时代,绘画基本上笼罩在明末董其昌倡导的“南北宗论”影响之中,摹古之风盛行,绘画千人一面,而石涛强调“我自用我法”,在其千古一唱的《石涛画语录》中大声疾呼:“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力倡画家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中国绘画新纪元奠定了深厚基础。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答: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答: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人物龙凤帛画》: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战国)。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
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平。什么是画像石、画像砖。答: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构。画像石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简述《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意义。答: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的作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答: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在其《画禅室随笔》中,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阎立本的绘画特点? 答:阎立本绘画代表初唐美术的新水平,绘画擅长人物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多取材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他的绘画创作毕生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帝国的强盛,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歌颂。今存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周昉人物画的特点?答: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隋唐五代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形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品。通知集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政治性创造活动,宗教美术在前代民族美术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贵族阶层对美术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中有着集中的体现。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黄筌的下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花素。唐朝美术超过了以前各代,是封建社会美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对亚洲甚至欧洲某些国家的美术发展也产生相当的影响。
简介宋代的画院制度?答:宫廷画院专门机构的制度创自五代,至宋而规律完备,尤以北宋南宋时期为最,在历史上小、呈现繁荣景象.宫廷画阮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创作机构。也有培养人才的任务。宋代初期,画院大抵沿五代西蜀南唐旧制加扩大画家地位渐有提高,按职位设学正、艺学、持诏、祉侯、供举、及画学生等名目。徽宗时期翰林书画院正式成为科学制度的一部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木、屋木六科,画家入院需经过考试,考入后按家庭出身分为“士流”“杂流”。画院分设不同学习科目,按期考核决定升迁,画家可以观摩宫廷收藏名画,服饰上不只能穿绯紫,且能佩鱼,给予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待遇,画院画家创作中作以宫廷道释壁画,、政治题材及肖像、装点宫廷的花鸟山水为主,需在皇帝的支配下。画院在艺术上的取士标准士“以不仿前人,画物之情态形象,俱若自然,笔韵高箭为上”“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技者为上”。画院有强调形象撒谎那个的精确刻画,对放逸者常指责为不合法度,过分的强调拘谨工致,有时也跟着画家的创造。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013年试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得分:分
1.公共事业管理
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只会、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寻租
指通过非生产活动来维护既得利益或追求新的利益的企业行为或个人行为。
3.外部效应
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却会给
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
4.文化事业管理
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
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5.项目风险
指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6.公共需要: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
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7.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地情况。
8.公共事业组织
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或有关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9.上级补助收入
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的主管
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
10.正外部性
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或消费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并且受益者无需花费任何代价。
二、简答题(共35分,每小题7分)得分:分
1.根据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当前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几个方面?
(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
(2)通过指导和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
(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
(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
2.请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转轨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必须着重于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三方
面关系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级政府)的统筹决策权。(2)加强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3)加强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
3.1997年日本开始推行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独立行政法人”制度。请简述什么是独立行政法人化。
独立行政法人化就是将不必要由行政组织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而直接管理,但又不能完全交由民间组织管理的事务和事业,转由拥有较大自主权、可以引入企业运行方式的独立行政法人完成。
4.从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的实践来看,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世界各国政府之所以普遍担负起管理公共事业的主要责任,原因是什么?
(1)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2)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
(3)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市场无法保障社会的公正;市场经济克服不了其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公共事业社会化的改革要求政府加强管理。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当然,我们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和管理,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包揽一切社会公共事业,也不表明私营部门不能介入公共事业的管理。
5.请简述混合管理型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的优点。
优点:(1)机构的领导人主要由政府任命,能够充分体现政府意志,贯彻政府目标。
(2)社会体育组织主要负责体育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一般采用公司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共同管理的模式能够更有效地与各类体育组织沟通合作。
6.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7分)
(1)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从而使人们更容易分享文明进步的果实。
(2)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3)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才能有效的解决公共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国家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7.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7分)
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教育系统以及某些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才、物、事、时间和信息。内容包括教育预测、教育决策、教育计划、教育组织、教育评价。
(1)教育预测。是教育管理过程的第一步。是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并掌握规律,然后根据现有情况,寻找提高工作质量、学生素质和教育投资效益的最佳方案,并以此作为制定教育发展方略的依据。
(2)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合理的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预测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目标、教育行动方案、教育政策等进行选
择。
(3)教育计划。是实施教育决策的行动纲领。教育决策是根据教育决策对未来发展进行的设想和规划,是教育决策的具体化和系统化,是教育决策实施的重要中介环节。
(4)教育组合字。教育组织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保障要素,同时也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核心。
(5)教育评价。就是系统地收集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反馈环节。
8.简述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基本问题。(7分)
(1)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2)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卫生事业由于其固有的公共产品性和正外部性,理所当然的事高度社会化的.我国卫生室及管理体制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使得我国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
(3)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公费、劳保医疗上的问题。第一,国家和企业包的过多,享受医疗费用减免的范围和成都过宽,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第二,缺少费用控制机制,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难以控制医疗费的快速上涨。
(4)价格机制不健全。工资制度僵硬死板,根本没有起到调节配置为省人力资源的作用。
(5)管理方式混乱。我国习惯上用卫生行政管理代替卫生经营管理和医学规范管理,导致经济规律被忽视,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医疗师范想想大量存在。
9.简述社会主导型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7分)
这是以当今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社会运转和管理模式。
一、主要特点:(1)在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都采取民办关注,主张体育自治;(2)在社会体育运转机制方面,都以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位基本活动单位开展各种形式娱乐、健身和体育竞赛;(3)在社会体育运行调控方面,都以法律为准则。(4)在体育资源配置方面,都以体育市场大小为依据。(5)在国家体育的政治职能、目标、战略、政策和手段方面,风行有宏观控制的社会自我协调。
二、优点:第一,它植根于人们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一遇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第二,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第三,社会主导型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在决策中体现了高度的民主。
三、缺点:由于体育社团及私人机构代表了特定的利益群体,在体育事业管理的利益分配、沟通与写作方面不够协调,甚至发生争吵和相互抵制,这直接阻碍了政府力图提升国家形象的体育目标的实现。
10.请简述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公共事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确保公共事业组织履行公管责任的需要;治理公益失灵的客观要求。
11.医疗规范管理的基本措施是对医疗卫生活动的直接管理,主要有两种途
径,请简述分别是哪两种途径。
一是依靠个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的业务管理部门,二是通过政府立法,使医学规范上升为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医学规范的落实。
第五篇: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1年4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
A.理论品质
C.理论核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C.物是感觉的集合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D)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A.客观性
C.社会性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是(D)
═════════════════════════════════════════-本套试题共分6页,当前页是第1页-B.理论基础 D.理论内涵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B.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B.变动性 D.能动性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C)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B)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B)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A.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A.生产力
C.生产方式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D)
A.特殊的资本
C.一般等价物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B.普通的商品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B)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A)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D)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C)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
A.价值尺度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C)
A.法院
C.议会或国会
A.购买阶段
C.销售阶段
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检察机构 D.政府 B.生产阶段 D.流通阶段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B.流通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20.公式W„P„W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B)2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C)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2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B)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C)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 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4.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B)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25.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C)
A.维护了全社会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维护了全体资本家的利益 D.维护了全体私有者的利益
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B)
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
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
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29.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C.按需分配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B.工人运动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按劳分配 D.市场经济体制 28.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A)3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 C D)
A.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A B D)
A.感觉
C.概念
A.军队和法庭
C.艺术和道德 B.知觉 D.表象 B.哲学和宗教 D.逻辑学和语言学 B.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A B C)34.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 C)
3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 C)
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
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36.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有(A C D)
A.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37.商业资本的作用有(A B C D)
A.促进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C.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A.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利率政策
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B.帮助产业资本家节省流通费用 D.缩短流通时间 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D.利率政策 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 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 B.对社会经济的计划管理与调节 D.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流通资本 D.商品资本 3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 B C)39.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A C D)40.共产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主要有(A B C 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4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指顺应社会历史潮流、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一切社会力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
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
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
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
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
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心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
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其他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源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4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相关。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文化教
育的普及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等,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答:(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
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