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三六五”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五项教育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在“三六五”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五项教育
我区正在推行的“三六五”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一般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这“三个阶段”,按照定向示标、自主学习、分组展示、探究总结、当堂训练、达标检测这“六个环节”进行,同时主张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自主合作教育、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孝心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这“五项教育”。
那么,在具体的“三六五”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进行“五项教育”呢?下面,本人想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分阶段、按环节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一、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具体到数学课,不要单纯地去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而是要在教师已给出的自学指导下,让学生明确任务,在一定的时控下进行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自学思考题。在自学指导中,要明确自学时间、内容、标准、学法、验收办法,而不是几道简单的预习提示题。该环节中教师的“教”是隐含的,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在此阶段,可结合教学内容的
实际情境和教学具体进程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孝心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
1、定向示标环节。
上课后,教师要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接着出示教学目标,以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他们主动快速围绕学习目标探索性地学习的良好习惯。
2、自主学习环节。
在揭示目标后,教师要及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在自学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使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读书、看书就好比在做考前准备,养成他们紧张、高效的学习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其自学能力。
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全过程精心地组织、指导。可用眼睛巡视,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尤其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
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以树立其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一阶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方法的主阵地,是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阶段先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阶段,要让大面积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板演不同的结果、答案。要将学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要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细化,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便于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充分利用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解决问题,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教师绝不参与,而只做补充更正讲解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真正实现“兵教兵”。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合理利用优生、中等生资源,还可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的发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此,自然也就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感恩、树立了信心。
1、分组展示环节。
在学生自学时间到时,教师可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展示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课本上的或导学稿上的内容,检测的方可以笔头练习为主。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在展示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展示的对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合作后仍存在的问题。同学在展示时,其余同学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为质疑做准备。
这时候教师可让小组内“合作学习”,即先进生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差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其实这也是“培尖”的有效措施。这样,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展示给予适当的评价,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有语言评价,如“这位同学能找出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真了不起!”也可有分数评价,如100分,这个100分既可以一人得100分,也可以几人共同得100分。还可有规范评价,如“我们再来看他们做的题,谁最认真、最规范、表现最棒!”这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紧张地学习,既养成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树立了其信心。
2、探究总结环节。
台上的学生在做展示,台下的学生做完检测题后,就要看台上展示的学生做题的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和规范性这五个方面有无问
题,准备参与质疑或更正。教师巡视学情,发现问题,二次备课,解疑释惑,归纳总结,形成结论。教师要“以学定教”,即通过分组展示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怎样教、“讲”多长时间。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归纳提升,形成结论。
教师应启发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更正,以便更多的了解学情,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差生来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差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要耐心地让学生“兵教兵”,教师不轻易地表态。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合作学习的习惯也养成了,自信心更从中得到了加强。
另外,在此环节,还要在学生“兵教兵”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信念信心教育。
三、当堂检测阶段。
这一阶段,是巩固双基,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的基础上。教师每节课必须有一套高质量、有梯度、高强度的综合训练题。要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
独立完成,像考试一样真实严格。营造有序、紧张的课堂氛围,并要求学生有错必纠,教师做到有错必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知识落实习惯,树立起他们更大的自信心。同时,在此阶段,也可结合训练检测题的实际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恩孝心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
1、当堂训练环节。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已经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经过分组展示、探究总结,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最后经过当堂训练这一环节达到强化的目的。当堂训练的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练习题,以培养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其良好的答题习惯。
2、达标检测环节。
本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达标测试,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师要精心设计达标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并且要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要鼓励学生自信,培养他们当堂独立完成检测题的习惯。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训练结束后,教师应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日
清工作,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知识落实习惯,树立起他们更大的自信心。
总之,这“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和“五项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在集体操作时,不应生搬硬套,必须实事求是,领会其精神实质,灵活运用。单纯就“五项教育”而言,总的原则是,前三项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后两项教育则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进行适当的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素材,使之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采取适宜的形式,潜移默化自然地渗透,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接受思想教育,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起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说说《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和《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陈氏定理等等。这些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
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田。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一点一滴地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地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寓德育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必须注意方法上的文道结合,做到自然贴切,使德育内容与课本的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环境教育是专题性教育,其着眼点应放在增强学生的意识上。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先进,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重心发生了偏离,使得资源危机已经降临,排放的废物也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污染物的种类、范围已不断增加、扩展。
在小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今天的环境教育,就是明天的环境质量。” 而环境教育是通过学校课程的实施来完成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渗透环保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益重视环保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讲授教科书上已有的的环保题材,而且要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生
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渗透环保内容,抓住契机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例如 :在教学小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同学们进行环保活动的情境:2009年我校被评为绿色学校,为了更好的保护学校内的花草树木,同学们决定在校内悬挂环保提示牌,四年级共3个班,每个班做了10块提示牌,一共做了几块提示牌?在作业中我设计的练习题也都与环保有关,如:学校每个月节约用水3.4吨,半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四(2)班同学们收集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18节,一周可收集多少节?这些应用题的内容说的就是同学们的环保行为,所以做起题来大家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环保意识。
二、选取密切联系环境的素材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应用题时:桌子有38张,凳子的张数是桌子的6.5倍,求凳子有多少张时,可先让学生说说桌子和凳子是用什么材
料做成的,当学生回答是用大树做成的时,在让学生计算出凳子有多少张后.我借助计算机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的目的及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除了森林的树木被砍,还有许多地方的树木被砍,草地被毁……同学们被电脑逼真的情景吸引了,从而激发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养成他们爱护植物的意识。
通过这些题的教学,使学生既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2011年7月
第三篇:如何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朱海燕
摘要: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营造创新氛围,设疑启智;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激发自主探究;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诱导发散思维。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辩证统一,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引导学生提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真正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营造创新氛围,设疑启智
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型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其中共同点是每一教学设计的步骤都要多提高有效信息量,多设立信息沟,循序渐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设计灵活多样、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的思考训练问题,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同来源的知识材料或信息中寻求多种不同的答案,提高学生积极多变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设疑启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这样在合作和竞争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同时训练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究不同结果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学生对设疑启智类问题产生强烈兴趣时,学生必会不怕困难、积极主动、身心放松地学习,此时英语教师要抓住时机,创造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氛围,强化文字、图片或影像等语言信息的刺激,创新教育教学的氛围自然营造成功。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激发自主探究
培养21世纪的人才,需要学生获得能够继续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天赋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地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用课堂更富有情境性,更自由开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预设中,准备创设新颖、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激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返璞归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采纳多种教学方法,拓宽多种教学途径,争取让每一名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锐意进取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独立,运用知识创造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诱导发散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非常著名的观点: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金字塔教学法等教育理论中也提出:质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给予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丰富想象,主动探索求异,让学生积极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大胆进行发散思维,对自己提升和创造。
1.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a large amount of)money on her clothes.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
2.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sure.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I 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的总结,并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新颖别致,同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在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再组织集体讨论,最后全班学生集思广益,归纳完整知识。比如一篇文章学完后,尝试在黑板上排出几个key words,鼓励学生去编一些内容。这样能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在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必会得以真正的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辩证统一,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引导学生提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真正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般而言,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但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还不够完善,要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和细心呵护。
二是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三要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育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参与,又必须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以外,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也可让学生来尝试参与,教者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第五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活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活动
唐华香
广西柳江县百朋中学
邮编 545102 摘要:课堂教学进行小组活动应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赏受到知识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真正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 小组活动 发展个性 注重反馈效应
英语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他直接影响语言交际活动的质量。为了适应新教材突出语言运用、全面发展个性能力的特点,就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之以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形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运用小组活动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关系
目前,一些地方仍然采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是被动的,“填鸭式”的知识接受者,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的舞台,这种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均能积极参与,不但提供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而且也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学习方面遇到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学生的各种能力均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成绩能大面积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均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教师从传播者变为指导者、观察者。教师主要
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开展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在开展此活动时所需运用与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二、丰富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英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并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语言。维持有效地课堂教学,学生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吸引力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而是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活动包括以下三点:
1、开展小组演示:新课标英语中编排了许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完整的方案后,教师选出最佳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把语言知识与实际意义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交际能力。
2、开展小组竞赛:开展小组竞赛方式能不断督促小组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正是小组之间的互动,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课堂潜力的有利渠道,在进行小组活动教学中,传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成员;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总的说来,教师扮演设计者、引导者、解释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这样,将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起到了点拔、补充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了前进的信心,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回了自信。
3、开展小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应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提高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成员阅读后,通过讨论、信息转换、口答、笔答、测验、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送给教师和学生。
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曾辟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注重反馈效应
实践证明,应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组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1)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行为和效果的反馈效应;(2)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又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3)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可解决因班级学生多,学生急于实践的欲望得到满足,学生积极性受挫等矛盾,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厌学转变为好学,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