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

时间:2019-05-13 03: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

第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以为常地以“接受--记忆--复现”为学习方式,它与现代社会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相适应,对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不利。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学习人类已经发现的科学知识,而未重视让学生学习人类发现知识的方法,即只重视给学生真理,不重视教给他探求真理的钥匙,只“授之以鱼”,而没“授之以渔”。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二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重视。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点站,学习数学不应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数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的能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而在我国自古至今一直沿袭着教育传授制度,即后人在授业者的传授之下获取前人所掌握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较为被动。因此,往往在历届世界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我国选手都能获得较好成绩。但在创新、研究领域著称的诺贝尔奖者中我国至今尚无一人。所以当今教育,如何向传统的传授教育制度冲击与突破,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投身教育之改革。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在学生获取知识时,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知识的由来,从而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数学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所谓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能动的主体,是教“探究性地教”和学生“探究性地学”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教学”与“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习”。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等,即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展,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指导,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2、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内容:

1、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方法。

2、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环节与步骤

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良好氛围,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对问题主动、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新型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构建小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即从问题出发形成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

五、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按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科学有效地研究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开发创造潜能与发展智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本质关系,真正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本课题研究是向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重大挑战,更是落实新的学力观的重要载体。探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实“"教师探究性地教”,“学生探究性地学”,共同探索新知的研究。

所谓“教师探究性的教”,即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每一课、每一次活动。因而,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堂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渗透学生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指导、启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所谓“学生探究性地学”,即学生是探究的小主人,能在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探究氛围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具体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可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要重视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达到较为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情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

(二)激趣引思,唤起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是直接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动力因素之一。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激趣引思,采用设疑猜谜、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等

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新知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进入热学状态,启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三)启发诱导,自主探索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自己始终充当组织者和启发引导者,放手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通过质疑、猜想、验证、观察、交流、归纳,亲自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情感。

(四)练习反馈,体验成功之乐

这一教学过程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了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有趣味性。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破难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旧带新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力求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层次的练习,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强化,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体验做数学的成功之乐。

(五)总结升华,鼓励标新立异。

总结评价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问题,并用满腔热情的评价,用一些简洁而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想法很独特”、“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鼓励。鼓励学生能够标新立异,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加三颗星,是他们真正体验到标新立异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通过寻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研究,推进上海二期课改,在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等方面有所创新。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渐渐能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老师通过设计加强性的练习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他们的潜力,使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六、体会与反思:

本课题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形成课题研究思路,并围绕目标设计方案,形成“教师探究性地教”与“学生探究性地学”的总体思路,最后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形成研究成果,撰写出研究报告的。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通过在中、高年级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时,都收到一定的效果。如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向学生提出要求:上课时除了学会基本的知识内容,还要在预习或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两年来,不敢说所教的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但至少有一部分学生,当师生一起学了新授的内容后,他们总会举起小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是教师本想补充讲解的注意点,竟让学生提出了,较

为顺利地补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有的问题教师可能在备课时没考虑到的,经过及时讨论,既解决了所提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真好。总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完全可行。当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堂课中要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完全靠探究也是不行的,这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切地行之有效地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以达到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之目的。

在我们数学组,有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这点,在课堂教学中也能体现这点。然而也有教师怕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完不成教学任务。由此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其实,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它的宗旨是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能做到这三点,谁都能改革,怎么改革都行。因为我们所说的改革是在探究中改革,有探究就有改革,没有探究就没有改革。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所以,改革就是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策略中运行。而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那时,实践会告诉每一个教育改革者,没有哪一种教学改革比选用探究式更适合改革者的实际需要。

第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在科学技术不大发达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利大于弊,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如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它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篇: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

探究性学习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 参与 交流

《新课标》已经实施一个阶段了,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来看,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激,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形式的模式,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做简单剖析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 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以试题简便计算教学为例,当让学生尝试计算 9+3 时,班上30名学生有29名的计算结果都等于12。而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教师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在扳手指头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大数记在心里再加上小数的方法,个别学生运用“因为10+3=13,9比10少1,所以9+3=12”,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因此,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全员参与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识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创设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看哪组拼的图形多?比比拼拼看。”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拼成了长方形,有得拼成了四边形、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菱形,有一个小组拼出好多种图形,最后小组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和作学习,全员积极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讨论交流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里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

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要让学生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忽视讨论交流的针对性等问题。为使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发扬光大,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通过探究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第三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而且,在语文学科建设中,长期存在着没有阅读课的尴尬局面,这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明显不相符。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我们必须讲求读法,提高学习效率。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当然,在进行专题性阅读研究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将面临许多难题,面临许多考验。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但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暂时的困难,是不应该扼杀我们探究前进的脚步!

第四篇: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芷江县楠木坪小学

艾小平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开展

探究性学习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它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先生谈到探究性学习时说:“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在探究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教育学家施瓦布也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我们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有时,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动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这位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纷纷投入热烈地探究、讨论之中。小组交流过后,教师当小鲸鱼,请各位“海洋动物学家”给小鲸鱼解答,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告诉小鲸鱼:“因为你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接着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细心地讲了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看来真正读懂课文了。

有时,阅读理解中能统率全篇的问题(往往是课文题目),也成为探究目标。如《亲人》一课,统率全篇的问题就是“谁把谁当作亲人?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为了便于探究,围绕这一大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它分解成小目标:你怎么体会出——妈妈把老奶奶当作亲人?老奶奶把我和妈妈当作亲人?我把老奶奶当作亲人?

有时,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字也能成为探究的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围绕“装”这一探究目标,我们可以分解成小目标——

1、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除了陷阱很深,自己像狗,不容易被老山羊识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羊和狗是好朋友,这一点学生不仅从本课的文字中得知,而且早在一年级时读《小山羊》就知道了。会摇尾巴的狼“装”狗的目的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蒙骗老山羊,让老山羊认为自己就是狗,从而救他。)

2、狼怎样装狗?(学生从1、2两个问题的探究中认识到狼的狡猾)

3、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学生从探究中认识到老山羊的机警聪明、善于识别善恶和狼的凶恶本性。)

经过如此的探究,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狼一样的坏人往往善于伪装蒙骗,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被伪装所迷惑,善于识别,勇于揭露。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这个探究的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必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书目:

《语文教研·教法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滨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为了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堂提问艺术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研究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堂提问更加体现有效性。

二、依托课堂教学,改进提问方法。

在我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提问有效性差的现状,我们确定《小学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并向盐城市教育学会提出课题申请,并很快获批准。

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冯雷激校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开研究、探索实践。为了搞好本课题实验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滨海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在课题实施前期,课题组成员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形成“课前精心设计——课中巧妙提问——课后有效反思”的构想。

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结合小专题研究,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选调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展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组教师同课异构等,立足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和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于是,我们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滨海县实验小学2011党员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

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

2.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

我们认识到: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

3.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

三、立足学校实际,开拓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逐步探索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此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辅之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研究的面窄、一些教师存在观望态度等问题,我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扩大至全校60个班级所有学生及全校数学教师,取消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的划分。

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既避免了教师重复劳动的压力,又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初都要根据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研思路进行工作协调,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自我评价

两年来,课题组教师牢固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进步,现归纳如下: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逐步明晰了该课题研究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问题形成和解决过程中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4.阶段性研究成果

1.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发表于《数学大世界》 2011.5 2.周友利

《<小学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案》 2011.9 3.谢佐洋

《小学低年级评比栏的设计与应用》发表于《学校管理》 2013.3 4.王月香

《数学早读也能读出精彩》发表于《新课程》教研版

5.李如清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表于《学生方法报》 2011年4月9日 第14期

6.李如清

《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7.高晓娟

《班主任工作语言艺术》 发表于《教育前沿》 2008.5 8.高晓娟

《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发表于《小学时代》2011.6 9.周友利

《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11.9

10.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的有效性策略》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1.3 11.周友利

《让学生思维在建模思想中碰撞》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 12.周友利

《再谈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获盐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1.12 13.周友利

《大胆讲授又何妨》在省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县级评选中获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局2011.12 14.谢佐洋

荣获2012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 15.谢佐洋

《苦肉计》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 16.谢佐洋

荣获2012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三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 17.周友利

《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新课程》学术教育编辑部2010.9 18.周友利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艺术》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12 19.周友利

《默默学习快乐成长——我的专业化成长点滴谈》获“教师职业精神”征文比赛

一等奖 滨海县教育工会2013.3 20.李如清

《小学数学提问技巧》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 21.周晓丽

《合作让课堂绽放光彩》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 22.周晓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 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 23.周晓丽

《生活也是一种资源》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三等奖 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与困难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困惑与困难:

1.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对提问不够重视,提问的随意性大,提问、发问时不注意方法和技巧。

2.部分老师对一些研究方法的操作不够规范,致使研究走了不少弯路。3.教师积累的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整理和归档。

六、下一阶段的任务:

1.继续狠抓课堂教学。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课题组成员的引领作用,建立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帮扶计划,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提问”上下功夫,研究优秀案例,借鉴好的方法和策略,转化为每一位教师基本能力。

2.强化学习质量。以同伴互助为主,同时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法。利用每周星期二集体学习或备课时间互相研讨交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请专家指导,同时就近多与兄弟学校交流经验。

3.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效性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课题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课题组将在各级教研机构的领导下,在全体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将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下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第二阶段性计划 围绕课题目标,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盘锦市特殊教育学校 于 冰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内容摘要: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张克信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情况[5篇范文]

    课题研究情况: 在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8月起,我参与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验和探索。 实验初期,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剖析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滨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滨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