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羊场镇大松树完小
一、课题提出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培养“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人才的目的,特提出小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探究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可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3、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常使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4、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是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培养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当,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情感等都得到了锻炼;体验自主探索与许多成功的喜悦,企业和已有的技艺,开启心智的窗户,一种学习的情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从问题和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经过同化、组合、探索,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四、目标定位
1、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潜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五、实施策略我通过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学习许多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评价”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质疑问难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质疑问难。问题老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我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⑴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⑵自学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
⑶辨析质疑。让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共性的难点,对教材中多关键字眼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辨析在联系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⑷常试质疑。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
2、组织探究
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目的,接下来就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⑴根据需要选用恰当地探究形式。
a、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b、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清晰的,结论更准确。c、班级集体探究。集体探究主要是要抓住中心议题和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可以让学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a、实践———发现。b、猜想———验证。c、观察———归纳。d、精思———领悟。e、对比———联想。f、查找———汇总。
3、明理内化 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重点、情感、态度,滋味方法及学习方法更清楚理解。⑵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理解教材,掌握关键点,解决了类似相关的问题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深化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形式开放,发掘学生的潜在素质:
a、理解方法的开放: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b、其其设计的开放:思路开阔、新颖有趣。c、实践应用的开发: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自然。
d、资源开发的开放:利用网络、活动、人文等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能力。
4、激励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以鼓励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对于充分肯定。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是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从而具备发展创新素质。
六、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教学模式。
2、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使课题试验策略更加完善。
3、在灵活运用、总结完善的同时,做好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对先进教学理念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与试验。
3、案例分析法。
4、经验积累总结。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张克信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由下面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问题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好奇心,提出探究主题。
第二阶段:尝试探究阶段--选择合理探究形式和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第三阶段:明理内化阶段--指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等学习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第四阶段:评价、实践阶段--反思评价过程,尝试运用知识,获得实践体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操作----发现----应用。猜想----验证。观察----归纳-----反思。类比-----联想。
第三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平移与旋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课件设计方案: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1、师: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特别喜欢玩,今天咱们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有滑梯、缆车、摩天飞轮等的课件)。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别高兴,其实玩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在玩中有所发现,那就更棒了。再来观察这些游戏,仔细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2、指学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归纳为2类:平移与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2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小结: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者平移。
4、师:瞧,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表现出来。
2、学生表演:转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小结:我们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手势表示),用“-”表示,把围绕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用“0”表示。
五、判断练习
1、我们已经认识并亲身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判断吗?
2、出示课件:汽车行驶、钟表、风车等,学生判断。
六、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1、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办呢?
2、讲故事
下雨了,小蚂蚁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两只蚂蚁决定把房子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红蚂蚁说它走的路长,绿蚂蚁不服气,于是他们发生争吵,产生矛盾。到底谁走的路长呢?请大家给当判官评评理。
3、出示课件:两只蚂蚁就这样抬着房子一步一步的走到更安全的地方,房子在做什么运动?两只蚂蚁分别走了几个格子?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四人一组动手操作一下,蜻
蜓
红
绿
4、学生汇报,上前演示。
5、学生解疑:一样长。
6、师电脑操作演示红蚂蚁和绿蚂蚁走的路线,他们分别走了几格?(6格)
7、假如当时有只蜻蜓飞在屋顶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几格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蜻蜓也走了6格。
8、小结:两只蚂蚁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要找准一点,看这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七、填空练习
1、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会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离,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八、画图
师:我们既能判断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数出平移的距离,那么你们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形状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九、拓展创新
1、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体育健儿的风采、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大楼、艺术家设计的美丽图案)。
2、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相信他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十、总结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咱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平移与旋转
(2009——2010学)
阿尔乡九年制学校
李军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界定中数学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抽象概括和形成方法理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就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对探究性学习做的初步研究和探讨。【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旧的教育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及其熟练的程度,而是应该更具有探索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新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创建问题情景,使学生想要去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加足思维的“马力”。设计问题情境要力求体现“五性”
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 趣味性:富有趣味,吸引注意力,引发积极思考; 开放性:思路灵活,鼓励多样性,刺激发散思维; 差异性:层次分明,浅入到深出,吸引全体学生; 实践性:实际操作,寻求新方法,寻找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大纲修改稿,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从而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不要把问题的结构设计的太全,条件不也不要太明显,必须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结合有关的经验才能解决问题,特别重视开发性练习的设计。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上个星期,我校去春游,学校为我们五、六年级准备了380份食品,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每个年级可以分多少份?”学生读完题目之后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可以把380份平均分给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可以分得380÷2=190份”,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之后,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这时第二位学生站了起来说:“我不同意这种分发,请问:你怎么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相等呢?如果一个年级有180人,另一个年级有200人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已经有些辩论的味道了。我就顺势引导:“既然平均分不是很合理,那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认为就应该按照班级的人数来分,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就说:“实际上五年级有学生194人,六年级有学生186人。”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
二、提倡自主学习,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能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1、超前学习
自主学习中的超前学习有别与以往的课前预习,以往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简单地看一遍书,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但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又要详细讲解,预习与不预习效果相同,并且预习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预习工作往往不能正常完成。而超前学习有这样几个方面: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知识、做探索性或验证性小实验、达标检测。超前学习的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前公布,一般在前一课结束时告诉他们,使他们知道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在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自学课本知识。如阅读全文,先粗读,后精读。粗读了解知识的概况,了解本节要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精读,是对全文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细心体会概念、规律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这是超前学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课堂问题
教学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所谓课堂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新旧知识融合重组和内化,获得比超前学习更积极、更深层次的体验。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能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鼓励合作交流,激励学生共同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能揭示知识规律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发言要作分析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能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并且能突出重点。
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测量几种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合作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在测量、讨论中得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次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教师将知识的原始发现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再“因势利导”就更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了。
四、重视评价体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学生主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主动发展的动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验,并自觉将学习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教材的限制。以书本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这就往往使人误以为有了现成的结论和现成的论证,不经过什么思维就能直接地获得数学知识,于是教学中“满堂灌”便应运而生了,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它完全割裂了教学过程与人类科学探索过程的联系,也无视现代数学课程所强调的科学数学知识结构不单是内容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思想和方法的一致。
(二)错误的观念。这表现为受目前教育现状的限制,我往往会忽视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智能性,偏重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即不注重概念、原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的教学,而注重解题的训练,这样重机械模仿,轻联系变化;注重正确方法,轻深入分析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只能得到表面形式的知识,因此只能解答死套公式的数学题,稍有变化,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了。
(三)不良的习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存在着很多的不良习惯。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会很快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就会抢占了大部分的操作时间;而那部分思维比较慢的同学本来就不是很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甚至由于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失去了对活动的期待!再有由于活动本身的特点,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纪律相对要松散一些,那么个别学生就会利用这样的“真空”放飞自己,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实施的具体方法设想
为了防止和纠正以上出现的问题,突出探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去落实和体现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一)“主动探究”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把数学的发现过程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中,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解题的思维力度,教师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对解题过程的分析,讲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选择正确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三)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这其中要发挥教师特有的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认识、发现、改造和创新,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社会建设的强有力基础。【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探》北师大附小李颖
[3] 《辩证思考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
2005年第3期
[4] 甘致远《创设情境应突出“四性”》《小学数学教学》
2005年第4期
第五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情况:
在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8月起,我参与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验和探索。
实验初期,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在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定期上研究课,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以下成绩:
1、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验实施阶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行动研究法。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
2.文献资料法。利用北师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