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9-05-15 04:2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电教、实物、挂图、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选用学生能接受到的实际例子来引课,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心境,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竞赛等,融教学于游戏之中,寓问题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产生高度快乐的体验,以激发其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到草地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提问你看了这幅图想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羊走了一圈有多长?还有的学生提问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就特别有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自己竭力地去掩饰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分几个小组去试验,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试验结果时,前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容器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让他们相符呢?想想办法,在七嘴八舌的集体争论中找出原因、发现规律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大胆放手实践,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思维定势,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规律,为学生搭建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主动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让学生自由走篮球场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在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篮球场的周长,回到教室汇报测算的方法长+宽+长+宽;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最后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自主探索与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注重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这在低年级就已经显现出来。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快,另一些学生智力发展较迟缓,如果经常“一刀切”,学差生几乎尝试不到成功的乐趣,甚至会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勇气,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针对差异,精心设计,分类指导。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学差生回答,简单的习题让学差生板演,答对了,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求异创新,培育创造思维火花。另外,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要及时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探究的体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要重视探究的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深入探究过程和指导实践,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

第二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羊场镇大松树完小

一、课题提出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培养“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人才的目的,特提出小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探究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可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3、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常使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4、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是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培养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当,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情感等都得到了锻炼;体验自主探索与许多成功的喜悦,企业和已有的技艺,开启心智的窗户,一种学习的情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从问题和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经过同化、组合、探索,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四、目标定位

1、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潜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五、实施策略我通过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学习许多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评价”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质疑问难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质疑问难。问题老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我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⑴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⑵自学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

⑶辨析质疑。让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共性的难点,对教材中多关键字眼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辨析在联系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⑷常试质疑。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

2、组织探究

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目的,接下来就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⑴根据需要选用恰当地探究形式。

a、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b、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清晰的,结论更准确。c、班级集体探究。集体探究主要是要抓住中心议题和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可以让学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a、实践———发现。b、猜想———验证。c、观察———归纳。d、精思———领悟。e、对比———联想。f、查找———汇总。

3、明理内化 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重点、情感、态度,滋味方法及学习方法更清楚理解。⑵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理解教材,掌握关键点,解决了类似相关的问题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深化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形式开放,发掘学生的潜在素质:

a、理解方法的开放: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b、其其设计的开放:思路开阔、新颖有趣。c、实践应用的开发: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自然。

d、资源开发的开放:利用网络、活动、人文等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能力。

4、激励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以鼓励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对于充分肯定。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是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从而具备发展创新素质。

六、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教学模式。

2、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使课题试验策略更加完善。

3、在灵活运用、总结完善的同时,做好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对先进教学理念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与试验。

3、案例分析法。

4、经验积累总结。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张克信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由下面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问题导入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好奇心,提出探究主题。

第二阶段:尝试探究阶段--选择合理探究形式和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规律。

第三阶段:明理内化阶段--指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等学习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第四阶段:评价、实践阶段--反思评价过程,尝试运用知识,获得实践体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操作----发现----应用。猜想----验证。观察----归纳-----反思。类比-----联想。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尝试

[教学论文·小学体育]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学 校:临潼区北田街办北田小学 姓 名:王 欢 邮 编:710605 联系方式:***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临潼区北田小学 王欢

摘要:“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方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体育 探究 学习小学生 教师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创新实践精神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体育新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只有立足课堂转变观念,才能使每一位小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这几年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充分发掘和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问题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情景出发”的教学模式,有意识的使小学生带着明显的学习目的进入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这样一些手法:(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快速跑教学时,我先让小学生想象并讨论一下动物世界里驼鸟的跑步动作,小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动作的特点,使其受到启发掌握动作要领。(2)利用已学知识推理演绎创设问题情境,如滚翻教学时,让小学生联系滚动的技术动作,从中找出共同点,积极实践做出正确的动作。(3)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模仿动物爬行教学中,教师提供影象动画片让小学生观察蚂蚁等动物的爬行动作,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独立探究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留给小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与时间。

探究性学习倡导小学生的学习,是以已掌握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探究构建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给小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让小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小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时思考问题,主动去体验技术动作,通过一系列的自学程序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寻求自身问题的解决渠道和正确方法。以模仿动物爬行为例,许多农村小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有些动物,爬行根本无从谈起,教师积极引导小学生上网搜集图片资料等,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验得出正确结论。小学生不仅经过探究模仿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更浓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务必组织好学生,及时给予正确示范和必要的帮助以及探究方法的提示,特别是培养小学生独立运用上网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搜索查找、使用资料的意识。

三、引导小学生开展交流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教师要适时引导小学生自愿组成各种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如在跪跳起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跳起后站不稳,更有甚者根本就跳不起来。针对这些小学生比较突出的错误动作,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其纠正的方法,而是立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比较突出错误动作的练习任务,大伙积极地开始寻找错误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通过体验与思考迅速地找出解决错误动作的方法,此时教师在巡视时不做任何语言动作提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评出最佳共享。每一个小组都针对自己一组的问题选派一位代表发言指出错误原因与解决方法,让同伴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避免错误再次发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但充分挖掘发挥了每一位小学生的潜能,而且各种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四、积极评价,让小学生充分享受探究乐趣。

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评价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应用,对结果进行及时系统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种灵活的评价方法,以最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在进行低单杠教学时,让小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并为自己组里的每一位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动作完成出色的学生大家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一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小伙伴比自己做的好时就会积极主动寻找原因,然后改进动作并取得更好成绩。有个别小学生因体质差异完成动作困难时大家会及时给予保护帮助。通过小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及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找到自己动作的不足,充分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这样不仅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更好地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学习铺平道路。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小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经常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小学生参与具有生活背景的体育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利用课外延伸的方法,把课堂上一些没有来得及实施的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完成。比如在游戏老鹰捉小鸡教学时,我首先组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养殖厂小鸡,然后回家自己创编游戏内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评选出最佳并进行教学实践等。这样的延伸,不但最大限度拓展了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充分展示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获2009年西安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叁等奖);

(同时获2010年临潼区教学研究室论文评比贰等奖)。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探究性学习研究熊其军

探究性学习研究胥永华:

第五篇: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

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五宜”和“五不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自主探究成了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通过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学会学习,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叹自己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看不中用,以至于出现了探究活动中存在形式多,实质少等一些问题。有一些探究活动缺少实效,流于形式。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联系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宜” 与“不宜”,谈几点看法。

一、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的,它富有一定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也就是说探究的内容来源是广泛的、灵活的、开放的,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又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都是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也许是受上述原因影响,我们有的教师片面的认为“探究的内容越多越好,凡事都喜欢让学生进行探究”正因为如此,导致探究的内容太多,再加上如果每个知识点都要探究到位,势必会造成探究时学生非常费时,以至于造成一些探究课上不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完成任务,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其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认为探究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立足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内容。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A教师: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大小比较的一些方法,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等等)按照书本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是由于这堂课的内容都比较多,又比较重要,再加上这些内容又都比较适合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老师把这么多的内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逐一进行探究。结果,探究的效果受时间的影响,目标的达成度不高。教师和学生都被累得心力交瘁,课后又不得不花时间去补。

B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对教材重新划分,把“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分开,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充分,再加上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探究的内容变多为少,为实现人人能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以这么说,精选探究的内容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

二、探究的情境宜实不宜俏

探究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教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这样做就导致了部分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

案例:《9加几》

A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一边有9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另一边有5只鸭子。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在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跟着摇头晃脑,一曲结束,学生仍然沉醉于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之中,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

B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画面:一条小河,左边有9只小鸭,右边有5只小鸭。老师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很快列出算式9+5。

上述教学,A教师是在带着学生“绕圈子”,令他们云里雾里去,虽然说兴趣浓厚,但是这样的探究情境除了有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话外,对于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并没有多大效果。而B教师则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很快地提出了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因此,我们创设探究情境时不能只看表面的花俏,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而是要用务实的眼光去审视教学情境,削枝留干、精兵简政,简化情境中非数学因素,让探究情境由俏变实,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突出主题,省时增效。

三、探究的空间宜大不宜小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

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的方法,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A教师:先在课始讲了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面积,接着又出现了另外两个图形(如下),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一会儿,不少学生想出了办法。只要用剪刀将多的一部分剪下来,补到另一边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老师用课件示范,有了这么一个过程,学生似乎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学生从信封中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时,几乎每个人都能很快拿起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拼到另一边,成了一个长方形。非常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B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去计算它的面积。学生独立探究后进行交流,得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通过交流反馈,学生不但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计算。

上述教学过程,单单从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而言,A教师很显然是成功的。细细反思,这样无懈可击的教学。却隐隐另人担忧。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决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作任何预设的圈套。”我想,这是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好心的帮助,为学生设置了封闭、狭小的思维通道,他们顺利的进入了老师预设的框架中,得到知识学习的省时和高效。成就了“完美课堂”。其实,恰恰是这样的完美课堂断送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探究的能力,长此以往,后果是严重的。而B教师的教学虽说没有这样的严谨和流畅,但由于探究的空间比较大,学习过程却充满挑战,让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之后,感受到了豁然开朗,最终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期待的精彩课堂。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探究的空间应该是大一点好(至少应该是适度),而不应该太小,只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我们的学生才能象一棵茁壮成长的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间、阳光和雨露,也经历风吹雨打,最终成为硕果累累的禾苗。

四、探究的路径宜直不宜曲

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该等同与科学家的原始探究活动。以为只有学生付出了与前人大致相同的探究过程,才能算得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课。这种认识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无形之中增加了探究的难

度。使学生探究的路径变得弯曲,学生的探究的过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五、探究的结论宜宽不宜严。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智力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探究的成果也往往不是书本上有的一种或两种,其实探究的成果,也就是得到的结论应该是多样的。从这一点说,探究的过程就好比是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而决不可能是从一个端点出发向指定端点的线段。因此,我们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结论要求应该宽松些,只要能达到说明探究的目的即可。而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去要求和规范。如果对结论要求过严,那么,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整齐划一,思维完全预设在老师的框架内。那么,探究性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张扬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又能有什么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探究,只要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得到的探究结论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同。

案例5:教学《长方形的周长》

A教师:设计围绕着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展开,以这个结论作为教学的归宿和目的,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课堂教学难免束手束脚,在当学生说出(长+宽)×2时,教师心中的一口气总算放了下去,也满足于此,不再去追寻方法的多样化。

B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老师先让学猜生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进行探究,最终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①长+宽+长+宽②长+长+宽+宽③长×2+宽+宽

④长+长+宽×2⑤(长+宽)×2⑥长×2+宽×2

上面的每一种方法都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到的。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老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种思路。并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最终优化为书本上的方法:(长+宽)×2。又比如有一些探究活动,要通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测量、计算才能得到。因此,这其中存在着一些严密的因素,会影响结果的精确度,所以对探究的数据结论也要宽松些。比如圆的周长中圆周率的得出,只要是3倍多一些应该都是可以的。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条件、无原则的放宽,应该做到适度。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论文实践探究性学习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的整......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代写论文提供 写手上传 摘要:目前我国义务阶段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实现......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习惯的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多数会尽量满足,致使现在的孩子虚荣心重......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案(精选合集)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平移与旋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1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 在中小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

    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中,我们从“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出发,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探究性学习主......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都匀市甘塘邦水中心校参赛论文 李永芝 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初探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气氛都比较沉闷,课堂效果相对比较低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和质量,探究性课堂教学方式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