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时间:2019-05-13 01: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第一篇: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杨 鹏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对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探究过程,大致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检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1.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韭菜是绿色的,而韮黄是黄色的,韮黄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同学们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我们从学校附近的蔬菜大棚以来一些韭菜分成均匀的两组,一组韭菜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如在人的性别决定这个实验中可提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还是有某种规律性?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小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4.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探究活动顺利完成。

探究试题:

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把盆栽的天竺葵方在黑暗中一昼夜。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h---4h。

3.见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是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1)步骤1的作用是:。(2)步骤4中酒精的作用是:。(3)这个实验说明了:。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体会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这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要求。大纲列出了一些参考课题,并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按照大纲的要求,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我真正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我们自觉、深入总结和思考。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教学是教师把课本讲得越详细越明白越好,就像一位母亲把饭都嚼碎了喂给婴儿吃一样,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乏主观能动性,结果使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太少,“缺乏自由与追问的风气”,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诱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中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构建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2、生物学探究性实验;

3、与生物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问题;

4、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科学前沿的生物学问题。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其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核心和重点,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鉴于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指导他们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来逐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分析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只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可行的,而且达到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同步实现的理想目标,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分析认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而且对改变学习者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三、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态度尚需转变。在研究性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目的和态度方面有所改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建议更强调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对此之外的教学活动如调查、走访、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等方面勉强应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学习中来,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旨在了解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成果的电教片也不感兴趣。总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获取现成知识和结论的现象还没有明显改变。

2、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水平不高。本次研究仅根据教材安排的课程题目进行的,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原因。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即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选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时间得不到保证。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在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4、获取信息的资源不足。由于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因而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查阅知识信息能力不足,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进而影响到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正常进程和效果。另外,家长和社会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进而也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

力。因此,研究性学习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教育主管部门关心和扶持,加强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培养学生科学地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通过一年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益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这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要求。大纲列出了一些参考课题,并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按照大纲的要求,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我真正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我们自觉、深入总结和思考。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教学是教师把课本讲得越详细越明白越好,就像一位母亲把饭都嚼碎了喂给婴儿吃一样,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乏主观能动性,结果使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太少,“缺乏自由与追问的风气”,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诱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中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构建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2、生物学探究性实验;

3、与生物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问题;

4、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科学前沿的生物学问题。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其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核心和重点,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鉴于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指导他们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来逐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分析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只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课堂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可行的,而且达到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同步实现的理想目标,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分析认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而且对改变学习者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三、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态度尚需转变。在研究性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目的和态度方面有所改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建议更强调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对此之外的教学活动如调查、走访、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等方面勉强应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学习中来,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旨在了解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成果的电教片也不感兴趣。总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获取现成知识和结论的现象还没有明显改变。

2、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水平不高。本次研究仅根据教材安排的课程题目进行的,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特www.xiexiebang.com长出发,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原因。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即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选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时间得不到保证。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在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往

往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4、获取信息的资源不足。由于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因而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查阅知识信息能力不足,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进而影响到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正常进程和效果。另外,家长和社会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进而也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研究性学习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教育主管部门关心和扶持,加强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培养学生科学地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通过一年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益。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时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有成功也有失败,课改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

材中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在合作中学的探

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

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疑惑、自主意识、方法论和反思。

探究活动的模式是指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

断、检验、结论、交流和评价等阶段。

理解探究学习的理论对指导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观念的转变,也是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

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需要。

二、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1.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坚持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继续做光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了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以往的生物实验,基本上是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重复。新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是探究实验,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新教材安排的实验多,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的过程中完成实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知识与技

能,培养探究能力。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两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

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生物科学的奥秘。

3.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三、“守住一条线”,确保探究性学习实施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

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

动难以完成。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跟上时

代的步伐。

第四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科:语

目:

作者单位:阳东县塘围中学

作者姓名:陈

写作时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豪 2009年3月12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 摘要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教学,我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五点:尊生学生,激发热情;根据实际,难易适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 关键词 】 《语文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难易适度、探究意识、体验感悟、思维拓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道、授业、解惑”这些传统思想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僵化,教师惯于牵着学生走,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一味灌输”,在知识时代及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与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不相适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是捉襟见肘的,必须有一种发自学生内在的精神解放,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学习实践是当前新课标实施中的迫切问题。我认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激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老师尊重学生是关键。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师生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敢于探究。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还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第 1 一次真好》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第一次有趣的事情。有一调皮学生却故意捣蛋,他说:“其实,最值得我去回乙的第一次,就是我的第一次接吻!”当时全班马上炸开了窝,把我气晕,七年级的学生竟然“体味”初吻,这不是在“造反”吗?但是我很快又平静下来了,心想:这是学生的个性,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我也应该尊重学生。于是我对每个学生的“第一次”作了点评,当点评“第一次接吻”时,我却话锋一转,说“其实吻有很多种,在西方国家吻和拥抱都是一种礼节,相信同学们都吻过自己的亲人,如爸妈等„„”然后用鼓励的口气说:“现在,我提个建议,不如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一下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吻是一种礼节,而在我国却还不真正成为礼节呢?”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净化了学生的一些不好的想法,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敢于去探究。

二、根据实际,难易适度

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把握好几个“度”,重视深度、把握难度、掌握时间度、提高效益度、关注参与度。由于初中生阅历不深,知识积累不够,要想在大范围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层推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句。” 胡适给北大的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 问题。”问题与质疑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产生问题,这是最符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也是最容易让学生培养探究意识。如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当讲解到“我从石架向下望,„„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我就让学生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文章的“我”,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当讲解到“‘听我说吧’,„„你能看见石架下面的那块岩石吗?”时,又让学生换位想一想“爸爸明知你不敢去做,为什么还这样做呢?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又提问“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这样换位思考,能让学生对提出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换位思考,就会让学生觉得想问题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就逐渐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达到培养提问的品质,从而达到培养探究意识的目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让学生乐于去探究。

四、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

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是情感的产物,作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有了真切的体验,对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有了透彻的感悟,才能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进而“会意”、“悟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字析句,换位移情等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读《春》,先由语言感受春天的信息,仔细观赏春天里风雨花草的声音、色彩、形状以及人的活动,渐渐地在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欣欣然的迎春图。继而由景象、人、事转入理性 思考,由个人感受上升到社会理性层面,问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春天像一首歌,唱出了鸟语花香,预示着人们的美好未来”;“春天像一台戏,展示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等。这就超越了文本固有的内涵。文本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表示要珍惜青春年华,进而醒悟“一年之计在少年”要扬起风帆向前去。这就由文本转入人生体验。哲学家加达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性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仅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这种最充分的资源整合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要忽视学生思维拓展,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越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可能可以分两步走。首先,由此及彼,逐步拓展。使如在学习《春》一课时,我按照课文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春特点,在学生基本认识春特点之后,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其他的季节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越味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春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其次,设计游戏,边玩边学。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在不贩游戏中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让班的一个男生扮演皇帝,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扮演骗子,其他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留意自己每一步都做着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在根本不存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理解皇帝的新装?”、“骗子是怎样使皇帝受骗的?”这样就把单调的语文知识融化于趣味的游戏之中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拓展,根据游戏从而得到答案,就变得爱学、乐学、会学。这样,学生在探究分析过程中也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伍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3、谢智昌:《面向中学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广东教学研究》。

第五篇: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尝试(共)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尝试

本溪市13中学 马逸云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为:创设问题→(课题)→理论探究(假说)→实验探究(佐证)→科学推断(结论)→迁移拓展(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的每一步发展总是和一系列著名的经典实验联系在一起。有鉴于此,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以实验证实或证伪假说猜想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启发兴趣、探索问题、阐述内容、解释原因、归纳总结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实验事实,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持久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规范并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极大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实验的探究性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是思维运行的动力和催化剂。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前探讨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而又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可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难易适度”,既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含有需要经过分析、探索、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才能得出结论的未知成分。显然,这种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处理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思维价值。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生物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提出探究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探究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时,实验探索如下:

实验(1):把大蒜根尖放入亚甲基蓝溶液中,观察根的颜色变化,根被染成蓝色(另取与根相同数量的大头针做对照)。

实验(2):把染色的根分为两等份,分别浸入CaCl2溶液和蒸馏水中,观察根的颜色变化,浸入CaCl2 溶液中的根褪色,溶液变蓝,浸入蒸馏水中颜色不变。

问:为什么用根尖作实验材料?为什么用亚甲基蓝溶液而不用无色溶液(便于肉眼观察)?根被染成蓝色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浸入CaCl2溶液中的根为什么变白了?CaCl2溶液为什么呈蓝色?从实验(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以上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除了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是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使实验现象鲜明、直观、讨论气氛宽松、热烈,为学生的心智和思维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脑力激荡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在未知领域自由驰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思维的不断发散和收敛中走向创造、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素养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得以提高。设置假说佐证、凸显实验的探究性

假说佐证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在进行新知识情境探索性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多种可能的结论假说以刺激和保持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自主探究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信息数据、亲自去感受、探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能的假设、进而设计佐证假说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遵循(延迟判断)的原则、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思维的空间。过程要展开、不要过早地给结论、使学生对实验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认识过程之后,推理要激活、不要呆板地找关系、说因果。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说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接近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使实验探究面向真实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保证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构建和思维的均衡发展。

假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假说的真理性还有待于实验的检验。通常构成假说的命题不能直接用实验证明、研究者要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导出新的结论,可检验命题、再设计实验证明之。佐证就是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实验手段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假说进行验证以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对假说加以筛选、并进行演绎、推理、判断,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实验程序如下:

例如、上述“根对离子的交换吸附”探究实验、由于受离子跨膜运输具有选择性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交换吸附也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吸附具有选择性”这只是一个推测性的假设、但如何证明交换吸附是否具有选择性呢?学生利用大蒜根尖、亚甲基蓝溶液、蒸馏水以及其他无机盐溶液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上述假设推断,最后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不管是植物必需元素K+、NH4+、Ca2+、Fe3+还是植物非必需元素如Ag+、Pb2+都可以和根表面的离子发生交换吸附、所以交换吸附无选择性。如此训练一番、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引发结论拓展、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结论拓展是对知识规律的巩固和活化、是思维生长和发散、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新“生长点”、提供一些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或灵活运用知识点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如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对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方案、设计出新的探究实验方案。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及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得实验探究教学真正具有伸展性和开放性。对于学生设计的新的探究性实验方案、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评价、多对他们“引”和“帮”、以防止学生的探究漫无边际、无限发散。在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应给予评判引导、点拨思路、提示方向、极力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以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新知识得以巩固和迁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可作过多限制、更不应对其学习过程作任何“预置”的“圈套”或超前指路。

例如,学生在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配错了层析液的比例、却发现分离效果优于正确配方、从而对课本配方的最优性产生了怀疑、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试验、找出最佳配方。而且学生还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它实验方案。用汽油做层析液,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圆形滤纸中心,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上述实验方案都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再如,在做完“蒸腾作用”的定性实验后、让学生解决如何“定量”测定蒸腾作用这一新的实验命题。结果学生提出了“称重法”、“量体积法”等多种方法,而且在方案设计和实施中掌握了不少知识和实验技巧。如“蒸腾强度”的概念,测量,实验仪器安装,对比实验,实验条件控制等。在教学“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学生按课本完成了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后,为了验证细胞膜、原生质层和液泡膜是否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将蔗糖溶液改为尿素溶液,重复实验过程,学生会发现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并未加清水而细胞就能自动复原,从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动手、动脑、入心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训练了思维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载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之我见(合集5篇)

    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探究性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实施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提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必须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

    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

    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实践性。实践性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提升观察、思维、动手的能力。 2.合作性。......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五篇材料]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减负”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减负”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减负”必须从自身做起。几年来,我在高中生物教......

    浅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李呈利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