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减负”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减负”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减负”必须从自身做起。几年来,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减轻学生负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依据会考标准实施教学 生物课从'94始高考不做要求,只参加每年一次由省级命题的统一会考。随这一变化,生物教学相应地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依据会考标准编制计划和实施教学。因为会考标准是各省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省实际所制定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目的及要求,也是各省每年会考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不但我自己研究“标准”,还引导学生学习“标准”,对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及技能等的不同要求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力争不偏“标准”,不超“标准”,不随意扩大知识范围,注重“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注重“能力、“技能”的培养。严格按“大纲”规定课时授课,不统一加班补课,也不过早结束课程改上新课。
二、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课堂教学是“减负”的关键。至于怎样改,用什么方式,应因人因内容、对象不同而异,笔者常用“引导阅读法”教学。不管用什么法,都要引导好“主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交给自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根据平时教学掌握的情况,每个学期的不同阶段,我都确定出本学科学习上的后进生,从多方面关心这些同学的学习。课堂上多巡回指导,多提问,对错误处多究原因,对试卷面批,鼓励他们多问,及时肯定微小的进步。对于个别放弃学习的除做思想工作外并家访以求相互配合。把学习后进生转化率作为各个阶段的硬指标来完成。
四、力排各种复习资料的干扰 由于改革了课堂教学,课后的练习题都能在课内完成,因此几年来生物不留课外作业。对于社会上泛滥的各种生物复习资料,一概拒之门外,对于少数同学持有的不同生物资料中的问题,我仅个别答疑,不集体讲解。保证学生统一持有的只有生物会考标准,在复习时让学生统一做该“标准”上的练习题。除高中二年级一学年只进行三次的常规考试外,平时也不进行章节过关测试。
生物教学中的这些做法只要持之以恒,不仅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积极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生物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物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学科知识,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河南大学教科院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 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生命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来认识生命,读懂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从而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出学生的精神来,因为精神的丰富就意味着生命的充实与完整,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学生在这种精神丰富的教育中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关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附庸,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生命发展体。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幸福的生活。
二、当前生命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 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都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并且刻不容缓。
三、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结合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走进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探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悦纳生命,真爱生命。例如:在讲到“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影像资料,同学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田野,各种花、草、树木,许多虫、鱼、鸟、兽,这时他们精神振奋,激情盎然,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讨论着各自熟悉的生物,欣赏着各种生命现象,才真正认识到,有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地球才显得生机勃勃、繁花似锦。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里,人类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2.引导学生欣赏生命。通过到植物园观赏植物,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观看有关“人与自然”影像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美感。学生感受到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洁、幽静、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动物那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遐想和启迪,让学生能体验生命的美与真。同时还要让他们欣赏人的美丽和丰富,青少年将面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他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了解自身的发育特点,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还需要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态度和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利用教材中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内容来进行尊重生命教育。例如:通过观看“地球与人”的影像资料,深深地触动学生,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从原始生命到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上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他们在地球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所以我们绝不可以任意扼杀任何一个生命,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我们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生命,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4.鼓励学生真爱生命。通过学习“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唤醒学生真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观看受精卵形成的影像资料,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人的生命就是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大约280天成为成熟胎儿,通过分娩一个新生命才来到世界上,在分娩的过程中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同时每个生命都有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其实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特别珍爱生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人类最珍贵的也是生命,生命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康生命的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身心,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2001(11).【2】 沈正元.教育,关注生命【J】.江苏教育,2002(8):6.【3】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实施教育,从而使学生面对差异同样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呢?一位教育人士说过:“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最后的无层。”我认为我们在承认差异的同时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以下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分层
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理解”、“应用”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二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比如掌握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方案:针对少数学习较好的同学提出列表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面对学习较差些的同学要求在植物细胞结构图上标出各结构的名称。这样同样是掌握细胞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在原有能力上获取了新知识,并得到提高。
二、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未知进行探索,从而真正进入主动思维状态,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设置疑问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过程可提出以下问题:动物细胞内氨基酸有几方面来源?新的氨基酸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转变成什么?一部分氨基酸通过什么作用转变成新的氨基酸?少数部分氨基酸是如何转化为尿素的? 上述设问,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既顺利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望题兴叹,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同时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感觉到过于简单。
再例如,学习“性状”这一段内容时,可以这样来设计: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在了解性状的定义的基础上,记住性状的概念,而对于相对性状的概念,只要求记忆,并能在给出的例子中找出相对性状即可;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不仅做到以上要求,还要自己能举例说明相对性状的概念;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还要从基因控制性状这一方面全面的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 1 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三、练习方式分层
练习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对极其个别学生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学习;对一些较普通级学生主要是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习作到常练常新。这样才能使尖子生吃饱,差生吃好,从而在教学中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四、课外辅导分层
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个别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于普通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内作业分层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会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善于发挥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体会.
生物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体会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这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要求。大纲列出了一些参考课题,并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按照大纲的要求,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我真正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我们自觉、深入总结和思考。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教学是教师把课本讲得越详细越明白越好,就像一位母亲把饭都嚼碎了喂给婴儿吃一样,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乏主观能动性,结果使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太少,“缺乏自由与追问的风气”,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诱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中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构建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2、生物学探究性实验;
3、与生物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问题;
4、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科学前沿的生物学问题。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其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核心和重点,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鉴于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指导他们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来逐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分析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只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可行的,而且达到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同步实现的理想目标,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分析认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而且对改变学习者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三、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态度尚需转变。在研究性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目的和态度方面有所改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建议更强调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对此之外的教学活动如调查、走访、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等方面勉强应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学习中来,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旨在了解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成果的电教片也不感兴趣。总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获取现成知识和结论的现象还没有明显改变。
2、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水平不高。本次研究仅根据教材安排的课程题目进行的,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原因。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即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选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时间得不到保证。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在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4、获取信息的资源不足。由于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因而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查阅知识信息能力不足,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进而影响到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正常进程和效果。另外,家长和社会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进而也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
力。因此,研究性学习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教育主管部门关心和扶持,加强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培养学生科学地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通过一年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益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这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要求。大纲列出了一些参考课题,并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按照大纲的要求,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我真正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我们自觉、深入总结和思考。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以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工作中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课改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教学是教师把课本讲得越详细越明白越好,就像一位母亲把饭都嚼碎了喂给婴儿吃一样,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乏主观能动性,结果使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太少,“缺乏自由与追问的风气”,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诱导学生透过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学习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中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健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构建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2、生物学探究性实验;
3、与生物学有关的多学科综合问题;
4、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5、科学前沿的生物学问题。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具体的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其次,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课堂教学内容是核心和重点,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鉴于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指导他们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来逐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分析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来看,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只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课堂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可行的,而且达到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同步实现的理想目标,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本研究分析认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而且对改变学习者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三、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学习态度尚需转变。在研究性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目的和态度方面有所改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建议更强调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对此之外的教学活动如调查、走访、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等方面勉强应付,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学习中来,对教师精心准备的旨在了解当代生命科学领域成果的电教片也不感兴趣。总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获取现成知识和结论的现象还没有明显改变。
2、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发的水平不高。本次研究仅根据教材安排的课程题目进行的,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和特www.xiexiebang.com长出发,这也是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原因。在今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尽量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即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选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时间得不到保证。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在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往
往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4、获取信息的资源不足。由于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限,因而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查阅知识信息能力不足,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热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进而影响到了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正常进程和效果。另外,家长和社会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进而也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研究性学习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教育主管部门关心和扶持,加强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培养学生科学地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通过一年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收益。
第五篇: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误区浅谈
白莲岩中心学校 徐 浒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现在使用最多手段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它虽然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缺点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误区,下面简单从以下几点谈谈我个的看法:
首先,想说说各个学科都存在的共同问题。
第一,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多媒体课件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只要点点鼠标就过去了,这样的话对某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课件就已经翻到下一页去了。同时多媒体上课的速度很快学生也来不及记录相关内容,导致一节下来学生只知道看了几个图片,而更本不知道本节课上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有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一节课PPT课件是主体,而老师起到辅助作用。也没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也未必比不要多媒体好到哪里去。
其次,在生物课中的问题。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上。虽然,各个学校都有班班通教学设备,提倡使用班班通,但是如果滥用,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了。刚开始,可能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但使用多了,就会使学生上课格式化,甚至感到枯燥乏味,有的时候反而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懒,连板书都不写!特别是在夏天的下午用多媒体上课会使学生感到困倦。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好!
第二,忌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刚刚开始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都喜欢制作布置非常漂亮的PPT课件,感觉这样好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实你错了,我们制作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不是比漂亮!课件布置的漂亮、“花”不是说你的课件制作的就好!课件的目的是为了够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而过于“花”的课件往往会被课件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所吸引,为美妙动人的音乐所倾倒,可是却把教师要阐述的主要问题忽略了,特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点缀更有魅力更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为了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要删除一切没有必要的东西,诸如按钮的声音,或一个漂亮的按钮,要知道它们只能是起到最基本的连接、烘托作用而不能让其太多的夺彩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不要忘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他的很多知识都从试验中来的,所以多媒体动画代替不了实验操作。刚刚使用多媒体的老师说:“多媒体,太神奇了,只要能想到的,它几乎都能做到!我们的实验就可以省略实验的麻烦、组织的困难、课堂纪律难管了!”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生物学教学离不开生物 学实验,在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每个实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才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要始终记住,不能把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东西随便搬到屏幕上去,更不能把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盲目地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虚拟。这是与当今倡导的体验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把各种实验简单地搬到电脑上,用几个按钮就完成!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变化,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合理正确的应用多媒体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多媒体很神奇,但不是神话,无论如何多媒体都无法取代教师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多媒体的应用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