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

时间:2019-05-12 16:4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

第一篇: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

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实践性。实践性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提升观察、思维、动手的能力。

2.合作性。探究性教学需要师生合作完成,主要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合作。

3.发展性。探究性教学是自主性与独立性并存的教学模式,是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解决,重在发现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追求发现而学,为追求自身发展而学,老师的教学是一种促进的作用。

二、探究性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1.通过探究性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实验操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研究的乐趣。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做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表达问题,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2.探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探究性教学的组织方式多以小组为主,教师会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在生物实验实践操作中,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的是在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大家会为了完成目标积极合作,努力沟通,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得到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每个学生有不用的解决方法,但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通常会通过商量以一个最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在不断交流和磨合中完成的。小组探究中也存在着竞争性和个体化的活动,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得以贯彻,让实验凝聚着小组学生的智慧,让群里效应在实验中得以有效发挥。在生物实验研究性小组学习中,学生会感受到群里的力量是个人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也享受着合作的快乐。

3.探究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合作的一个过程。课堂氛围的好坏能直接反应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探究性教学营造一个积极主动、轻松和谐的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情境、发现问题。在生物教学开始前,老师需要准备问题情境,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给学生营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与困惑,进而提出问题。再通过问题与实验的结合,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思考学习,在思考中发现问题。

2.通过问题提升学生探索欲。在探究性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的发表见解和观点,融入教学中,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3.收集资料、实验探究。当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后,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设想做好引导,收集一些资料,制定实验方向和方法。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捷的方法获取信息,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最后汇总资料,挑选有用资料,通过多种平台获取。

4.交流与评价。这是探究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展现实验和探究结果,同时,让学生自己对成果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老师总评价等肯定成绩,找出改进的地方,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提升探究能力。

四、总结

探究性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奠基作用,未来高中生物教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学校、老师、学生应当对这一学生方式给予重视,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模式。

作者:李素文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市华山中学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习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作者:曾祥慧 单位:广东省南雄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考虑课时的因素,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展教学活动,调整课堂教学的质量容量和难度,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学习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在学案的编制中,要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范围之内。再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现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案的设计上,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设置难度不一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模式为:前期备课———基体讨论———优化教案———教案讲授———教学反馈的备课过程。首先作为学科组组长,要召开学科教师就本学期讲授的内容进行研究,包括知识体系、讲授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流程等。通过小组研究,将教学的方案通过讨论、审查和审定之后确定终稿。教学将教案文本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近期的教学知识,学生可以读教学方案提出疑问。

3.学案的授课方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教师做到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正确的学习。授课方式多样化,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难易程度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指导和协作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概念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性,其次是采用归纳的方法总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二、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1.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学案的编写要依据课堂教学的时间、目标,符合学生的理解层次,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创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的模式不是知识点的堆积,而是对知识点的优化组合,由易到难,层级渐进和专项突破的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网络,整个课堂教学思路为:命题方向———知识总结———重点记忆———知识延伸———专项训练。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遗传学成为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考点结合实例考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相关概率的计算,推测后代中性状表现及概率、个体基因型和性状显隐性综合呈现等。

2.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缺陷,其教学效率不高。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结合基础知识、实验原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制定试验计划,规范操作实验,高效的完成实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素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如以细胞膜的制作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取材和操作等细节进行分析实验的效果。在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验。实验课程要改变以前以课本为标准的实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方式。因此,教师依据课本实验内容变换个别实验材料、条件完成相关实验要求。以细胞膜的制作为实验内容,可在实验的基础上鉴定红细胞的成分和功能,如蛋白质成分的鉴定,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以及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等。

三、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导学案模式使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但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作为科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完善。教案是教师个人的杰作,在编写教案的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编写教案,致使出现教材的目标与教学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难点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对于学生疑惑的问题要详细的解答,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知识点。

四、总结

总之,导学案还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断深入细致地研究挖掘出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使之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浩宇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

一、“先学后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生物人教版对每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都要明确的标注,重点难点层次分明,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在体系的编排上教材还穿插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知识链接、与生活的联系及技能训练等扩展知识,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适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有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兴趣和注意力转移较快,往往在“先学”中抓不住重点,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加强在“先学”的示范和指导。首先是“先学”。(1)开启学生思绪,创设教学生活情境;如果将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例创设成教学情境引入到教学中会收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盐》中有学生反映在家养花时发现有烂心的现象,爸爸说是有害虫,找点农药喷喷,但学生自己认为应该是缺少化肥。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这位学生将疑惑说出后,情境展示后,大多同学都很有同感,这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学生也引发了很热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明白了植物中的无机盐种类及其功能,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动笔划出重点;针对陈述性知识,学生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勾划重点,以此来增强理解,教师也可帮助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勾划。(3)图文结合;生物学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通常学生都喜欢看图,但终究无法揭示图中的隐含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与图中文字结合一起来挖掘隐藏知识。(4)通过实验,突破难点;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也是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途径。如在学习植物吸收水分作用时,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学习此节课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渗透作用和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课件,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点。(5)与教学模型相配合,解除教学疑点;对生物的形态结构全面的描述可以加深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一般教材中都配有挂图和模型,应充分将这些模型利用到生物教学中,解除“先学”中的教学疑点。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自学检测题来提高“先学”的效率,题型设计可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含有一定的思维量,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带着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其次是“后教”。

“后教”时由于学生在前期阅读和实验中都用去了大量时间,教师在“后教”的过程中只能采取精讲。在内容上教师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单纯是对量的要求,更主要体现在“质”。精讲语言在于对授课内容重点总结,教师要善于将生物活动的动态过程使用生物名词等学术性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且富有启发性。以此来启发学生探究生物的规律和本质。在精讲方法应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在后来的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利用生物现象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由原先的未知过渡到已知,学思结合,更为直观的感受生物学。

二、“先学后教”价值分析 1.摒弃传统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仍然是目前多所学校的主要方式,班级授课又称课堂教学,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教师按照班级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全面授课,这种班级式的教学能保证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且人数固定,方便教师展开集体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还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对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其人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事物一般都具有两面性,体现优越性的同时也透漏着局限性,如不利于因材施教;学习时间、内容和进程都较为固定,没有多余时间去接受全新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班级制教学比较注重统一,学生个别差异难以照顾周到。“先学后教”虽然在教学模式上也借助班级,但它改变了班级授制的时间、空间格局及教学结构流程,它在集体教学中融入了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创新。

2.对中国本土教学理论的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教学理论一直被边缘化,国外教学理论虽然逐渐磨合成“本土化”,但运用起来还是无法正确领略其精髓。因此,创造属于中国独有的教学理论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理论的构成和教学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先教后学”就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此理论正好源于中国本地,其教学模式正是对我国教学理论的贡献,虽然微小,但惠及了中国受教育者,它的实践也源自我国实际课堂教学,可以说其自身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

3.对课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深刻变革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由教师一手教出来的,教师设计了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获得知识,由此可以得出“先教后学”的教学观念。其实教师不能传授的知识还有很多,如为人处世态度、程序性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技能需要学生自行体验后内化才能了解,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获得。所以,要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利和责任是“先学后教”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往依赖性的学习状态。从“先学后教”主张的学习观中也可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它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解放,也与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相同。

4.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进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也和这点相同。此教学模式创设人不断的提醒教师,它不是单纯的字面意思,是要利用先学的成果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由此也可看出“以学定教”的内在运行机制。如果教师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告知完毕,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求知欲,课堂也逐渐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各种内在问题都不会暴露,从而教师也就错过了学生的成长,则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三、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4)教学方法:采取“先学后教”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5)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前要先有目的性的导入,通过对细胞增殖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看一个视频,向学生发起疑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你认为哪种物质可能是遗传物质?为什么你认为DNA更可能是遗传物质?教师:(设置悬念,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做准备)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遇到的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并向学生发起疑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观看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教师:你认为格里菲斯的实验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如果不能,你如何利用上述材料进一步改进,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学生:蛋白质和核酸,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因为这样的生物结构简单,含有的物质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容易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得出细菌因加热可能会失活,加热杀死的细菌能够使无毒细菌转化成有毒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其他小组有不同答案,得出细菌不会因加热而失活,因为细菌含有多种成分,必须把每种成分分离,分别与不同细菌混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即起到过渡的作用,又开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经典实验,重温探究过程,然后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教师再及时的将教材重点内容穿插进来,充分发挥“先教后学”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调查结果

关于上述教学案例,共向500名学生发起调查问卷,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主要针对“先学后教“模式学生是否感兴趣,兴趣调查表内容可设为:我很希望上生物课;我的思维在生物课上十分活跃;如果课前知道生物上不能上了,我会很高兴;上生物课时我经常希望快些下课;我很愿意解决难度较大的生物问题;我经常请教别人生物问题;我们生物老师的每一堂课都非常成功;我有时会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我喜欢所有课程等。从上述结果可看出,学生在应用“先学后教”后,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五、结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随着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先学后教”就是中国本土化教育理论,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潜力,课堂效率也有所提升,值得应用和推广。作者:罗丽亚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

第五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分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组的合理与否对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基本目标,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合理分布在各个组,各组间的实力要平均,在某些简单的课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组,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二)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工作要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安排每个学生的任务,使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完全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两个班级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年级两个成绩相差不大的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其设定为甲班和乙班,在甲班的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乙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同进行生物课本中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的教学。在甲班中,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八个人,有两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四个中等的同学以及两个班级中的后进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职责,或者让学生主动申请自己所愿意做的工作。让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进行讨论,根据学生自己对生长素的理解,提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可能造成的影响,然后每个组的发言人向教师传达本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间的交叉解决,例如在第一组中提出的问题先让其它小组试着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整个班级就成了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变多了,解决的问题也就多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在本章教学结束后,对甲、乙两个班进行小的测验,测验结果显示,甲班的平均成绩要比乙班高六分左右,而且甲班的其它学科的成绩也有普遍的提高。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分析

第一,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成绩。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发现,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十分明显。此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回答问题时更有自信,而且语言组织也变得更好,在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班级中,学生在日常中的互助行为明显增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虽然会出现很多的不同意见,学生之间也难免会有激烈的争吵,但是这对于学生都是有利的,这些关于知识的争吵和讨论,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第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也能吸收小组中其它同学的一些想法,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

四、总结

以上就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的分析。首先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然后根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积极影响。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这种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更多有关人员的努力,在教学中有效的开展这种教学方式。

作者:林青淑 单位: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第六篇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之外,更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生物教学更加高效。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因素。

1.教学设计之中融入生活因素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设计是组织开展好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将知识点渗透到各个环节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加大量的生活因素使教材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例如,在基因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选取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研究的意义、价值和广泛前景。从转基因蔬菜到动物克隆,基因工程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大量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补充信息,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再比如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遗传疾病入手作为教学案例,也能够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遗传规律入手,结合学生所见到生活中的一些同类型患者,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效果。

2.课堂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因素

在人教版高中思维课本中,每一章节的开头都有问题探究,这一设计能够有效推动探究型学习的开展,而且强化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一项目,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只有营造了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进行迁移,达到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技巧能力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蛋白质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向学生提问在超市购买食物时有没有关注包装上的成分说明,尤其是有没有关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通过这样的情景化教学将生活因素融入其中,学生学得更有兴趣。笔者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举例说明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并引导他们研究蛋白质在生命中的价值、意义,进而探究添加氨基酸制造食物的原因,有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整个教学探究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效。

3.实验设计之中融入生活因素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设计方面,课堂实验较多。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要点和规范流程的指导,还应当将实验与生活化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验,让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巩固生物学知识,提高参与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实验生活化设计中,教师应当从实验的器具、实验的内容、实验的目的等方面进行综合设置,尽可能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强化生物教学和生活的联系。

4.课外实践之中融入生活因素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依据这样的特点积极拓展教学活动,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生态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拓展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自主研究,在生活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对保持生态稳定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而且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许多内容的课外延伸都可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将学生带进这样的社会生活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

5.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当有效融入生活因素,给予教学更多的活力与魅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强化对教学效果的研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开展解决,让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实现更为紧密的融合。

作者:贾曙明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第七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教学,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身边熟悉事物的欲望,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愉快的环境下对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同时也能够对新知识加深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学习协助扩散的知识时,首先通过3dmax软件模拟出葡萄糖分子和红细胞,并通过Flash动画,向同学们展示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情景,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动态情景.通过这样具体、形象的展示,同学们就能理解什么是协助扩散并能更好的把握协助扩散的特征了.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动态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Flash动画的展示,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强化课堂上师生互动,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馈和总结,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或者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及时的解除学生对生物问题的疑惑,让学生以最快、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另外,利用电子白板授课,学生不再需要边听课,边记笔记,让学生们全心身的投入到课堂中,课下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在增进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内容时,就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生物实验:在三支试管中,以动态的形式分别注入2ml葡萄糖溶液、2mlATP注射液、2ml蒸馏水,然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已不具有荧光的萤火虫的发光器研磨成的粉末,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看到只有2mlATP注射液的试管中有淡黄色的荧光出现.根据电子白板展示的这个实验,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什么呢?问题2:我们平时所说的葡萄糖、脂肪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吗?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生物实验,并根据具体的生物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一旦学生对实验产生疑问,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回放,从而更好的强化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

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突破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高中生物关于遗传学的章节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仅仅通过图片、口述等方式是很难把微观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样就使得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欠佳.如果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这一问题了.例如,在遗传学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些诸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方面的微观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电子白板的多重层叠功能,进行多知识的对比,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大大促进了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

四、总结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其交互功能更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搭建有利的平台,同时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树立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说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作者:杨进福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省南安市第六中学

第八篇

一、内容选择不恰当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高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具有针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程都适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很多生物教师盲目推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把合作学习运用到生物课程的每一堂课中去,导致了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实际课堂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但是有质量的高中生物教学也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跟进,生物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性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独立性不高 合作学习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来获取某一问题的准确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一部分接受能力好的同学的优势,以这部分同学的进步带动其他同学的发展,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容易导致一部分同学过度依赖其他同学或教师的思考成果,盲目跟随别人的思路,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导致了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丧失。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教材中的重难点例如细胞的新陈代谢、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和遗传等内容时,教师要在听取交流结果前,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在课前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进行小组交流,不仅能保证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还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气氛不和谐

合作学习的弊端就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自制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纪律性比较差的同学以参与讨论为借口,与其他同学谈论一些与生物课程无关的问题,例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讨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讨论这个问题的声音还夹杂着其它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情况下也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因为制止的力度过大,反而会打消一些认真参与合作学习的同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往往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导致课堂气氛的不和谐,使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分组时有计划地在各个小组中安插纪律性较强的同学,对其他“投机取巧”的同学形成约束,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树立自己的“威信”,促进课堂秩序的有序和课堂气氛的和谐,使全体同学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四、效果评价不及时

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非常重要,它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是出于一些特殊的个人心理,学生对评价往往采取敷衍的态度,在实际评价中一律评优,使评价有名无实,对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起到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现象,生物教师应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评价的真实性。

五、结语

以上这些误区常常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误区出现的根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些误区的扩散,才能不断完善、补充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推动其朝着更新颖、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戴文懿 单位:贵州省贵阳一中

第九篇

一、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养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讲到了“生长素的发现”,这是学生学会研究方法的较好范例。教师要学会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施以良好的教学设计,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做成动态效果投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形成学生自己的推想,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推想与达尔文的推想进行比较,进而激励学生大胆的设计证明达尔文的推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各种推想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们的设计给予鼓励认可,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习和领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们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态度是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基础。实事求是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实验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的报告、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好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思路,学会实验对照,实验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实事求的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真正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会利用伟大生物学家的故事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了解生物学家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遵循以及坚韧不拔的科学意志、严谨细致的科学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们科学的实验态度树立良好榜样。

三、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比如:教师在讲授“细胞的癌变”时,可以联系实际讲到癌症的预防;在讲授“种群的特征”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生物科学活动,去试着调查公园山坡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各样的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比如:引导学生与当地卫生保健部门联合起来调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查遗传病,让学生们推测其遗传方式。这种类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过程,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方法。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这是学生们进行科学认识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们在参与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认知的必备环节。在教学观察中,要帮助学生们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手段,对观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从上至下等生物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方法,让他们学会了解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方法,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一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水平。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相信,只要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真正理解、准确把握科学素质的内涵,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方法、搭建丰富载体,努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高静波 单位: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十篇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我国虽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但是素质在我国高中学校的普及率并不高,部分高校仍旧采用“考试成绩第一”的应试教育。生物教师只注重重点考试内容,忽视学生学习生物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掌握生物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最终,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被扼杀,导致学生自主能力学习下降。

二、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一定方式启发学生,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融合了多种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特殊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使学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提高自我的创新和自主意识。另外,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更完整更积极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启发式教学应用分析

(一)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生物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向其阐述生物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培养其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情感教学启发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授道传业的人,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用来解决问题的人,表面上双方不存在情感上的联结。然而,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多,当代社会分工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亦然。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而有的学生则对教师比较反感。情感教育可以很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之间的罅隙,协同合作,努力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有个人情感上的需求。教师应多详细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为自己的针对性教学做好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能动意识。

(三)通过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

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单调的进行知识教学,同样应该重视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于生物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整合各方面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在课外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建立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自身一步步解决问题,加深知识在其头脑中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外教学将学生从课堂释放到大自然中,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通过亲身观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其课堂上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以互动合作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学校是一个融合了多种个体的集体,脱离集体的学习和生活难以维持。实践表明,集体合作中的学习趣味性更强,对学生的启发也更大。因此,在启发性教学中开展合作形式的互助学习十分重要。在集体合作中,学生之间自由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看法,学生可以综合各种观点建立自己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其之后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应和学生加强交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为其高效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我国教育形式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教学制度和政策亟待优化。启发式教学有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另外,启发式教学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各方需团结互助,学校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最终促进我国生物教学乃至整个教学事业的进步。

第二篇:生物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期 陈丽红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侧重于“观察→讨论→归纳”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三篇: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归纳生物的特征,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机器人跳舞视频,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观察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P3页观察与思考。1.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2.完成讨论题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2)、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生物的特征

阅读教材第4——7页,了解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四、拓展延伸

一个西瓜,一片树叶,一粒种子,它们是生物吗?一个鸡蛋呢?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五.小结本课

六、技能训练

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七、课堂练习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A、海葵 B、恐龙蛋化石 C、电动狗 D、珊瑚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大汗淋漓 D、馒头上长“白毛”

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A:应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遗传性

第四篇: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鲤鱼1条、花1盆、石头1块、黑板擦1块、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花(带有枯叶)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

3、设疑自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

(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

(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4、解疑合探

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3)、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能力。

5、质疑再探

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不能很好的解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疑惑。教师为质疑做准备:如: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1)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生物的特征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

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8、生物能进行呼吸

9、能够排除体内废物

10、对外界刺激有所反应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排除身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第五篇: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张本长

成员:苏英、李海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准备:(1)一只活泼的小鸟。

(2)一盆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生长的植物。(3)有多种生物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2.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物或标本。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那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得如此美丽吗?

(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奇趣无比的大自然。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本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请学生准备好纸和笔,观察一段多媒体片段。要求学生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并鼓励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

(多媒体演示)画面中有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追逐嬉戏的梅花鹿;有潺潺的流水,有突起的山石。有广阔的草原,草原中有奔腾的马群,有悠闲吃着牧草的牛、羊,还有冒着炊烟的蒙古包,蒙古包前停着的马车和水槽。有蔚蓝的大海,大海上有扬帆起航的船儿,不时从海面掠过的海鸥,在水中游弋的鱼儿、海蜇,还有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珊瑚虫„„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1)如记录了10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2)15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3)20种以上的请举手等。

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教师引导,怎样把生物和非生物区分开来的呢?(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教师引导启问:生命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出示小鸟):这是一只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是不是其他生物也具有这些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标本或实物,对照小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某组的讨论)教师点拨: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思考回答: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教师进一步引导,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是为了什么?(植物需要营养)过渡: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回答:小鸟需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憋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教师点拨: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并举例:小学自然课里讲菜窖里有大量的CO2,这就是蔬菜进行呼吸时释放出来的。教师强调:生物需要呼吸。

引导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发现的问题:小鸟要排废物。

点拨: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通过排尿、排汗、呼吸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激疑:植物呢?植物也出汗、排尿吗?(多媒体画面)画面上一棵小树,点击一片叶子,叶子变黄,叶片飘落下来。同时画外音:“落叶归根,我带着这点废物先走了。”

学生:哇,原来植物可以通过落叶,也可以通过呼吸排出废物的呀。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用小鸟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鸟受到惊吓就会飞走;打苍蝇时苍蝇也会飞走;小兔听到声音会逃走。教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什么是应激性呢?就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教师引导激疑:植物有没有这种特征呢?

(出示向一侧生长的植物)点拨:这就是植物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并再举例(向光生长):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如果放在窗台或阳台上的花不经常移动,就会长成这个样子。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

要求学生举出植物应激性的例子。

学生: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会合起来;向日葵的花会随着太阳转动„„ 教师再激疑:生物体还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1:小鸟会生蛋,蛋可以孵化出新的生命。生物体可以繁殖的。学生2:还有生物体都是可以长大的。

教师点拨: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但是不同的生物繁殖的方式不同。例如,玉米植物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而土豆等植物却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鸟类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通过产仔繁殖下一代。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生物体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正是生物体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教师补充: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提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讲解: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不属于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引申: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生物有许多特征,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能提出许多的问题,我们会从中受益无穷。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析点拨教材第2页“观察”的相关内容。1.要有明确的目的。2.可借助一些工具。

3.观察过程要有耐心,并要如实地记录。4.还要和别人交流。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用我们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

六、深化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课时作业”习题。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需要科学有生命的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观察物体→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下载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我想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1.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关注生物科学养成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

    生物的特征 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

    认识生物特征

    第一册生物的特性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 授课班级:初一(1)班 ??? 班级人数:60人 ??? 授课时间:2001年9月2日 ???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

    生物特征心得

    《生物的特征》的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 下丁家中学 陈凤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第一......

    关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关于生物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商城县河凤桥二中 梅光辉 我是一位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老师,对于“探究性教学”,之前的认识是很浅显的。上大学时,只是在教育学及生物教学的课......

    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题 生物的特征型新授个 性 化修 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初中生物第一课,教师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宜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