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方案
一、背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师习惯用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教师在发挥自身作用时就暴露出一些传统教学所特有的弊端。如教学上采用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当前的教学虽然对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师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重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练,但由于受教学环境的影响与局限,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学习方式单调,学习内容封闭,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迫切需要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据调查,初三学生对化学学科是比较喜欢的,喜欢化学的人数在众多学科中比率居第一位,不难看出,学生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对化学有兴趣,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等。那么部分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调查结果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如何学习,教师讲课枯燥无味且要求死记硬背的多,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教师剥夺,迫切希望教师还他们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化学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实验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现象,进而揭示物质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正因为如此,学生对化学学科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化学实验还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它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粉笔,黑板化学实验”和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许多老师认为,与其花费很大力气去完成课本上的验证实验,还不如多做几道与此有关的实验题目,更不用说改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了。如此恶性循环,所以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的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意识到,怎样学习是比学习什么更重要的问题,现代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化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自觉地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当今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有较大帮助。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实验过程并不重要,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来的快,去的也快。学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最后头脑里稀里糊涂,那有什么能力培养。新教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以往不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
三、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实验面之广博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以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结论,后用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再去做实验,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了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学生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先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由实践来检验课本知识,不盲从于权威。
2、将化学课堂搬进实验室
化学课本中大部分章节中都有实验,纯粹的黑板讲解和演示实验都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验——讨论——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观察、探究,体现了化学知识、原理源于实验的学科特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化学实验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将实验室作为教学课堂。
3、教学中渗透开放性实验课题
实验教学中还可有教师选定实验课题或利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自己设计、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全面地理解、运用实验原理,逐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4、改进实验装置使之更合理化
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本课题研究如何将这些实验改进,同时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四、概念的界定
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课程。开发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的研究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这些实验要经过科学研究的全部基本过程,既从研究动机和设计研究方法开始,经过反复实验和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个别的化学实验课的探究试点工作。开展中学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学习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月):对上学年准备阶段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汇报,继续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将诊断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并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针对存在或新出现的典型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与研究,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同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资料积累、效果检测等工作,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和重点,报课题组审批,经课题组讨论通过后,确定教学实践方案,撰写相关教案和论文。
根据实践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策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验方案,举行校及更大范围内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示范观摩课,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接受校、教研室中期评估验收。
3、结题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本阶段主要是整理教学实践资料,总结实验结果,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1)撰写相关的总结和论文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李呈利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探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 “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右图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 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2)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地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未来具有开拓精神的建设人才。
第三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本人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科学探究
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为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期盼着有更神奇的现象映入眼帘,能早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用“雨落红花现”、“魔棒点灯”、“瓷盘煎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另外在涉及到物质的性质时我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并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的锈蚀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探究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启迪了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用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怎样区分白糖、碱面、食盐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创设必要的实验情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
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我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的。【故事情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猜想】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问题】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但是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猜想】①用PH试纸测试②用石蕊做指示剂③用酚酞做指示剂④酸碱等体积混合⑤酸碱等质量混合。【学生探究】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指导。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交流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
四、注重对比型实验的分析
对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一些对比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讲前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晾干制作了五朵小花,一朵喷食醋,小花变红;第二朵喷水,小花不变色;第三朵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也不变色;第四朵先喷水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变成了红色。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们就会想到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喷了水的小花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为什会变红?这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老师顺势利导再补做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喷在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上,小花也变红了。通过对比和补充实验使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类比性。
五、增强实验的创新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去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例如:再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做酸和石蕊试液的反应,学生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因为酸溶液中有H+,Cl-、SO42-、NO3-和H2O等粒子,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始终处于茫然状态,只是机械的去死记现象。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在讲授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做然后提出问题,紧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下列试剂,H2O和NaCl、K2SO4、AgNO3的溶液、稀硫酸、稀盐酸,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变红。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把学生很快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化学实验神奇的功能,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注重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化学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贴近生活,探究生活,创设生活化学实验新模式也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到实验室外作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譬如在完成“金属”的教学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问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和他们一起探究,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学生就会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知道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市场出售的假黄金。从而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终于教育而不忠与教材,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类似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王祖浩,王程杰),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大泉源乡中学张宏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方法等是怎样的,师资及学校实验设备能否达到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实验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学习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探究化学探究实验新的活动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特点的实验新路子,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思考、动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圆满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9个小题,最后一题是建议或意见,凡是被调查的同学均可根据我校或自己的实际,填写对实验学习或实验活动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化学探究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附后)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范围包括大泉源中学2011级九年级32名学生,2012级九年级30名学生。调查比例为100%。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结果归纳
问卷调查显示:
1.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有兴趣的占30%,兴趣一般的占47%,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占23%。
2.能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的占49%,一般的占48%,不能提高兴趣的占3%。
3.做好化学实验靠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占57%,靠老师的讲授的占28%,靠简单的方法和捷径的占15%。
4.在实验操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时不会做的占67%,不敢做占25%,不想做的占8%。
5.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占37%,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占55%,看其他同学做实验的占6%,无目的玩实验器材的占2%。
6.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请老师指导的占55%,自己分析解决的占33%,忽略问题继续做的占8%。干脆不做的占4%。
7.对于实验教学方法,认为老师讲解不需要做的占5%,只需要老师演示就可以的占26%,同学示范,老师个别指导,自己亲自做的占69%。
8.你认为同学示范这种教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帮助时,有增强完成实验的信心的占47%,比同学做的更好的占7%,遇到问题容易交流的占46%。
9.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时,有的同学说:老师讲解要清晰,最好能让同学给我们示范,这样可以为我们完成实验树立信心;有的同学说:多一点提问,多一点引导;有的同学说:实验探究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老师不必要过细介绍过程,让我们自己想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和大家交流;有的同学说,让每个同学都会做,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实验竞赛之类的活动,调动大家的实验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有的同学说:实验时,划分小组时,应考虑实验能力强弱搭配,互相学习,有利于增强每一个同学的完成实验的信心;有的同学说,单独靠课堂时间来完成实验,有时时间不充余,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弥补实验没有彻底完成的缺憾;还有的同学提出,实验时不要手把手的教,给我们自己一点创新、探究的机会,让我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五、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提出一下处理措施:
1.化学实验探究课采用一点带面的方法,让学生示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化学实验在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一是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探究性实验,要完全放手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反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能什么都由老师包办代替,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探究,开个小灶,然后再由学生与大家一起提出问题,进行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论证和评估结果,交流实验探究的体会等。利用我们教师自己购买的摄像机等资源,为他们拍录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让学生看后找出自己在实验时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与互动中提高自身素质。洗去浮华、一改过去全由老师做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和学习态度,把课堂还给学生。留住真实,让课堂焕发出昂然的生机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是我们教学永恒的追求。
2.实验前后,老师只能起引导作用,个别指导,纠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千万不能以讲代做。
实验探究课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舞台,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作用,把这个课堂和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索,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老师只能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不能以演示代替学生探究,剥夺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权利。更不能以讲解来代替实验,如果这样做了,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原则。实验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缺乏,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甚至会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等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责怪学生,甚至严厉的批评学生,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应该给予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出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实验时所犯的错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顺利的、科学的完成所要探究的实验任务,体现成就感。
3.实验时充分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体现人生的价值。
过去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言堂现象,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老师所讲的一切,学生没有消化,体会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很难解决。在做实验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喜爱化学实验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探索化学规律。
按照课标要求,每周安排化学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单独靠化学课堂来完成教学和实验任务,针对我校的学情有时感到非常困难(部分学习程度好的没有问题),总感到有一些同学困难、跟不上。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的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一来为没有及时完成学习和实验任务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进一步学习。再者,也为部分学生根据生活或生产需要,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搞小发明,小创造提供有利的平台,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5.举办实验竞赛活动,以赛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习化学,不但要获得基本的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验的操作能力。在今后的活动课里,经常性开展一些知识和能力为一体的实验操作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成绩有促进作用。
化学探究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你协助完成以下的问题,来了解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学习现状。请你积极配合,谢谢合作!
1.你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吗?()。
A.非常有兴趣B.一般C.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
2.通过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吗?()。
A.能B.一般C.不能
3.你认为做好化学实验主要依靠()。
A.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B.靠老师的讲授
C.靠简单的方法和捷径
4.在实验操作中不做实验的原因是()。
A.不会做B.不敢做C.不想做
5.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你做实验的状态是()。
A.自己动手做实验B.与其他同学合作
C.看其他同学做实验D.无目的玩实验器材
6.当你遇到实验问题时,主要的处理方法是()。
A.请老师指导B.自己分析解决C.忽略问题继续做D.干脆不做
7.你较认同的实验教学方法是()。
A.认为老师讲解不需要做B.只需要老师演示就可以
C.同学示范,老师个别指导,自己亲自做
8.你认为同学示范这种教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帮助时,()。
A.有增强完成实验的信心B.比同学做的更好C.遇到问题容易交流
9.你对学校化学探究实验学习有那些建议和意见?
第五篇:大龙潭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研究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由于受陈旧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高耗、低效,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无主动性,自主创新意识淡薄等弊病。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我校决定以课堂为主阵地,确立“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课题,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创新教育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选题题的依据
1、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所在。语文探究性学习,在突出探究、加强实践、强调自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是通过问题切入,然后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期盼,借助实际生活经验,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问题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问题,学习者会调动观察后的感受、认识,会重新检索已读的信息资料,会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会发表自己对问题的倾向态度和见解,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学生会因为探究的收获变得充满自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步得到提高,诸如独立的人格意识、独立的精神意识、厚实的文化意识、真实的科学意识以及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等等,都会得到提升,从而,语文的能力也获得相应提高。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原则、策略以及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3、实践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理念,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实践。
4、操作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前两年研究形成的“小学语文情境尝试法”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步形成两个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1)小学低段(1——2年级):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2)小学中高段(3——6年级):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积极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和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通过研究,让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主动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主动性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通过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4、通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组织自主学习。诸如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调控、学习结果的反馈等。
2、如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体地说就是:在合作学习中怎样进行合理地分组、规范操作;学生是否有明确的任务;在学生交流、分享成果时教师是否真正起到为学生排出障碍和引导深化的作用。
3、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
4、“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的研究。
5、“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和操作模式的研究。
6、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研究课、成果展示、典型案例研究等。
7、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纲要》等,使课题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
2、调查法 开展调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学校现状、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存在的问题等,为下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3、行动研究法
积极开展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4、个案研究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分析,反思。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归纳整理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有益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七、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1、课题的领导小组 课题负责人:柏顺荣
2、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任宏云
副
组
长:施晓华
日常
事务:李洪光
低年级课题组组长:
施晓华
低年级课题组成员:
申丽芬
施美丽
矣琼花
高年级课题组组长:
任宏云
高年级课题组成员:
施惠琴
普丽芬
普娅梅 具体任务:
柏顺荣: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信息收集与处理,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指导。
任宏云:
负责中高年级(3——6)阅读教学教学模式研究。做好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收集阶段性的相关信息材料,组织完编写完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施晓华: 负责低年级(1——2)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做好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收集阶段性的相关信息材料,组织完编写完善小学低年级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模式。李洪光:负责课题申报、撰写研究方案计划,组织各种研讨活动的开展,收集相关信息材料,编写课题研究报告。申丽芬、施美丽、矣琼花、施惠琴、普丽芬、普娅玫:(1)、每人上研究课2-3节。
(2)、典型教案2个,典型案例1篇。(3)、相关教学论文1篇。
(4)、提供编写课堂教学模式和研究报告的相关信息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
(1)、确立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2)、成立学校课题组。
(3)、制定《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研究》施方案。(4)、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5)、调查原有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写出修改完善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7月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课、实践课。
(3)、操作运行,实施计划,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
(4)、阶段总结,2008年6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的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初步形成大龙潭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7---8月
(1)、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继续深入研究。
(2)、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4)、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5)、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八、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是否明显。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以问题为始,寻求答案为终。
3、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用自己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内容。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与人合作。
5、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善于思考,乐于创造。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1、典型案例若干篇。
2、相关论文若干篇。
3、课堂教学实录2——3节
3、研究报告。
4、构建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大龙潭小学课题研究活动日程安排
9月至10月:确立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计划,布置任务;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11至12月: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课、实验课:
1、时间:2007年12月26日(语文)
2、地点:大龙潭中心小学
3、活动内容:上午——研究课、实验课,下午——探讨、修改、完善大龙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课、实验课具体安排: 申丽芬
:低段说话写话课。施美丽
:低段识字教学课。施惠琴 :高年级2课时阅读教学课。
5、课题组成员上交材料:
《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稿及相关模式下的教案。2008年1月:初步形成《大龙潭小学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3月至4月(应用实践):(1)组织教师学习大龙潭小学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观摩相关模式下的课堂教学。①时间:3月19日(语文)②地点:中心小学 ③内容:学科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大龙潭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基本》。《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柏顺荣、任宏云 ④上实践应用课的教师
语文组作课教师:申丽芬
施美丽
施惠琴
普丽芬
(具体内容待定)⑤参会人员:学校领导班子、课题组成员、全乡语文教师
5月至6月:6月12日,阶段总结,进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展示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教案等)。
7月至8月: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补充,完善工作。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归档工作。
大龙潭小学教导处
二00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