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

时间:2019-05-13 03:5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

第一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2012年度计划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 马池玉

我申报并获得立项的课题《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已经在去年四月份进行了开题。现将这项课题2012年的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一、在2012年3-7月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是通过第一轮复习,全体学生的具休反应与去年、前年的毕业生进行纵向对比,比较得出优缺点。并做好记录。

其次,通过5—6月分的模拟考试,统计好成绩与往界结业生的模拟成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支持。

第三,从8月份起我们将进行再次探究如下:

二、8月初进行两个探究实验研究“

一、对等量关系的探究”、“

二、对数量关系的探究”;

三、11月分,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三次实验探究总结具体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并写出论文。

2012年4月

第二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内容摘要: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本人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谈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科学探究

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探究型教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把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过程,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教。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实验情景,激发好奇心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为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初中学生而言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学生会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学殿堂,期盼着有更神奇的现象映入眼帘,能早日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用“雨落红花现”、“魔棒点灯”、“瓷盘煎鸡蛋”、“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学生急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特高,兴趣很浓。另外在涉及到物质的性质时我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自主积极获取知识,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并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金属的锈蚀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探究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启迪了思维,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用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怎样区分白糖、碱面、食盐等。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创设必要的实验情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

候。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我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的。【故事情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猜想】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问题】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但是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猜想】①用PH试纸测试②用石蕊做指示剂③用酚酞做指示剂④酸碱等体积混合⑤酸碱等质量混合。【学生探究】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指导。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交流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

四、注重对比型实验的分析

对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有助于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一些对比性的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讲前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晾干制作了五朵小花,一朵喷食醋,小花变红;第二朵喷水,小花不变色;第三朵直接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也不变色;第四朵先喷水再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小花变成了红色。通过实验对比学生们就会想到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么喷了水的小花放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为什会变红?这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老师顺势利导再补做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喷在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上,小花也变红了。通过对比和补充实验使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利用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借助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类比性。

五、增强实验的创新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实验的旁观者,结果的接受者,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牢牢的束缚,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同时,由于思考的被动性,对于部分实验细节无法全面去感知,准确描述。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例如:再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做酸和石蕊试液的反应,学生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因为酸溶液中有H+,Cl-、SO42-、NO3-和H2O等粒子,到底是哪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始终处于茫然状态,只是机械的去死记现象。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在讲授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做然后提出问题,紧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下列试剂,H2O和NaCl、K2SO4、AgNO3的溶液、稀硫酸、稀盐酸,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变红。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把学生很快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化学实验神奇的功能,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注重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化学知识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贴近生活,探究生活,创设生活化学实验新模式也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到实验室外作实验,在生活中学化学”,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譬如在完成“金属”的教学后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问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和他们一起探究,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学生就会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知道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市场出售的假黄金。从而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终于教育而不忠与教材,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类似课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王祖浩,王程杰),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阶段总结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 马池玉

从开题到现在,通过学习和实践,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已成为积极投身教改的所有教师的共识。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主体本身参与课堂的全面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探讨教学模式时,不应该仅仅从教学行为上去考虑教学过程而应该从揭示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并使其与客观教学规律辩证地统一起来。教学系统应该由五个教学心理要素组成,并且对应着五个教学行为要素,即“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及时反馈,促进同化”、“积极探索,认真观察”、“精心研究,活跃思维”、“广泛运用,加强迁移”。其中,“情境--情意”要素和“反馈--同化”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适时地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通过及时的反馈评价,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同化,达到高层次的目标认知结构,以保证最佳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化学课实验课中运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指导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课堂活动形式采用探究--讨论式法是比较可取的。理由有四:

首先,探究--讨论法的运用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探究的理论思想。该教学思想可以准确地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其模式为“自探—共讨”。关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探究--讨论式法中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点拨、掌舵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商讨和辩论中掌握知识,探求真理。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中,变学生机械接受课本提供的现成结论的状况为学生能够提出“是不是”和主动分析“为什么”,以批判的精神接受知识的过程。关于“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在一节讨论课中,几个揭示教材核心的讨论题,就是贯穿整节课的训练主线。在讨论中,学生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见解,必须首先对化学知识、原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对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评论等。惟有如此,讨论者才能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下。长期训练,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就会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其次,采用探究--讨论式法比较适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特征来看,思维中的抽象逻辑较为充分,在与具体形象成分的辩证统一中,渐占绝对优势。随着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进行着从经验型到逻辑型和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并逐步形成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在思维活动中,他们能够看到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讨论课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究--讨论,不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实现教学目标,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一步,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形成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形象的树立。此时期,他们愿意在同伴面前充分展示自己,树立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当代中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展示意识都比较强烈,这也是探究--讨论课能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探究--讨论教学法的功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探究--讨论前的准备促使学生主动地把握教材,同时积极搜寻资料,加强化学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理性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讨论中,为了做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激烈的论辩中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等,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讨论后,学生不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化学知识,同时对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思维深刻性的增强,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社会、对现实等各方面的认识也会进一步深化,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升华。

第四,课堂探究--讨论式法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对某一化学现象(或某一个基本实验)进行观察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甚至是陈旧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求异及发散思维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学生有能力依据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分析,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发表有水平的见解。在探究--讨论中,通过对相关实验信息的收集、重新组合,通过积极联想、逻辑推理等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时侯,让学生先回忆生物中呼吸的原理,然后进行大胆的提出猜想,把这学生的猜想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得出他们猜想的依据是否成立。这就有意识地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思想和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法,还会产生很多对学生非常有益的连带效果。比如: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的树立;勇于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等等。这些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长久而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式法,既能充分地体现探究—讨论教学思想,又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而且能较好地完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它是一种较好的课堂组织方式。根据我们实验的教学实践,在中学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式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溉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诱导、适时的点拨,使“诱”和“思”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探究--讨论式法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同时,教师更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和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要适时、适当地予以肯定和点拨。教师要以恰当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其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讨论法教学一般的程序是: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目;在学生对教材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实验事实,经过观察分析,通过讨论,掌握重点、认清难点、提高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把握教材,提高能力。探究--讨论式教学特别强调要有计划、有准备。虽然此教学法可操作性很强,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如果总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出现,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其效果,特别是教学的进度。因此,应该注意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按学生座位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也可以根据学生观点的不同,分成不同的派别,各派之间进行辩论;还可以按班级原有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师课前发布的预习提纲分头进行准备,课上推荐代表进行发言,等等。形式上的变化,使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也避免了讨论时冷场和耗时太多现象的出现,同时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

我们通过探究--讨论式法的第一阶段实验,优化了探究实验课的结构,建立了该模式的雏型,并深入探讨了模式的要素和结构,充分研究分层施教与把握整体的课堂教学结构,特别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研究把学习者转化为实验的设计者,仿佛探究的问题就是自己提出来的,整个探究实验是自己完成的。

2011年11月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中探究性教学

李呈利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探究,进行研究性实验,而化学实验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拓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 “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右图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 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2)对你所推测的气体,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作为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会逐渐地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未来具有开拓精神的建设人才。

第五篇: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郝坪乡中学 琚敏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主要从加强教师演示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改进创新等四个方面来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了几点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 改进方法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必要手段,化学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中考也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室里仪器由教师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册》,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因此,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抓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那么,如何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

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演示实验教学

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化学实验及其鲜明生动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兴趣诱发力。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都是化学的初学者,往往对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千变万化的化学的演示实验能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1]。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含有演示实验,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有些是靠实验推出重要的结论。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主干,它能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深刻地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的现象,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简单地说,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不仅能获取多方面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利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趣味性实验,如“美丽的喷泉”、“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在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形象、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引起注意,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2.运用边教边学的形式,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苏姆林斯基也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

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也是与他们动手的机会少有关。

化学实验的教学决不能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体会和感悟。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除了完成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外,还应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就地取材、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实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求知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修改,安排学生动手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多达33个。然而,学生分组实验费时又麻烦,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学校条件稍差一些,仪器药品配备不齐全,实验员不到位,上学生实验课很难。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帮”我做实验,当分组实验仪器、药品不够时,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反应太快、实验现象瞬变且实验操作安全易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另一方面根据本实验较为安全易做,为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更有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以上的实验的改进,实验的现象明显,使学生掌握了实验要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结合实际,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现行化学教材和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通过选做实验,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这些化学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4.布置化学实验习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可供选择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学生通过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将进一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媒体是人的延伸。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看清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是无法听到的各种音响[3]。媒体的延

[2]

伸作用,可以把微观的物体放大,也可以把宏观的世界缩小。可以把时间相隔久远的事实和现象拉近,也可以把转瞬即逝的变化放慢。

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几乎所有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媒体的渲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刺激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习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后,因概念抽象难懂,许多学生认为化学是“第二外语”(像读英语一样——学生语),影响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氧化汞分解和水电解的动画课件,学生看到了想象中的分子如何分为原子、原子如何构成分子、原来看不到的,现在看到了,而且是活泼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如氧化汞分子分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汞,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经过讨论,总结出结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如氧气),有原子(如汞)。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又从动画演示中提出,每个氧分子含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分子表示为o2,许多氧分子(o2)聚在一起形成了氧气也是o2,所以o2就是氧气的化学式,可表示氧气,也表示1个氧分子,从而总结出化学式的两层含义:①表示该物质;②表示1个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汞:hg,其元素符号可表示三层含义:①该物质;②该元素;③该元素一个原子。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效率。

四、改进创新

达尔文说: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对实验的任何改进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改进原料

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实验可视性更明晰,另外,对于有些实验的材料,由于受条件或季节的影响,无法得到合适的原料,从而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由于课程在二三月份时学习,正值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

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了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进一步的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呢,经过讨论,探索,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的以延伸。

2.改进过程

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一下实验过程。例如: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在此探究活动中,学生设计的众多方案中有这样一例 :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对这样的设计方案过程中是否严密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因为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怎么知道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所以将实验过程做了一点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实验证明,加热后,再滴加HCl,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使实验解除了疑问,排除了干扰,获得了准确的结论。

3.改进方法

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总之,有效的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学生积

极参与意识强烈,开动脑筋,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化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参考文献

[1]张东升.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2]蔡书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3]王永新.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原则与意识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9(9)

下载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合集5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课程要求下生物教学的方向,多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增强探究性实验数量,扎扎实实搞好“探究性实......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问卷调查报告 大泉源乡中学张宏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冉伟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现如今,......

    关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探析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版块,它对于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相关教师应该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加以重视和探索,重视基本实验......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大全5篇)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作好铺垫。要想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