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现如今,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将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则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针对这样的问题,亟于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自己去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本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做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其次,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的特点,适当增加补充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适当给学生机会,增加学生实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实验,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极大地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次,联系实际,可将一些实验设计为情景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热衷于对化学现象的探索。同时在此情景实验中,学生们也可增进彼此的友谊,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及时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收集材料、辅助教师进行课外实验、负责黑板报关于化学一栏最新研究成果的书写等等。如此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关于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
最后,对于一些不易成功的实验,可稍作改进产生明显效果,也可听取学生们有没有好的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对于一些实验可将其微型化,既节约又环保,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形成节约、环保的意识,对待化学药品不铺张浪费,对待化学废品不乱扔乱倒。另外,鼓励同学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化学实验,达到变废为宝,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以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增加课堂实验、设计情景实验及成立兴趣小组、有效改进化学实验”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总之不断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热情。参考文献
【1】 冯乔刚.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J].理化生教研,2011.NO.5 102 【2】 崔红莲,李洁.浅谈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补充[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Vol.24 No.6 Dec.2010 【3】 王义堂.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2011(3)【4】 裴宝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的尝试[J].现代阅读,NO.1 Jan.2012
第二篇: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郝坪乡中学 琚敏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主要从加强教师演示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改进创新等四个方面来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了几点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 改进方法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必要手段,化学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几年来,中考也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室里仪器由教师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册》,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因此,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抓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那么,如何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
点看法。
一.加强教师演示实验教学
一切知识都从感知开始,化学实验及其鲜明生动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兴趣诱发力。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都是化学的初学者,往往对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千变万化的化学的演示实验能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1]。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含有演示实验,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有些是靠实验推出重要的结论。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主干,它能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深刻地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的现象,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简单地说,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不仅能获取多方面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利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趣味性实验,如“美丽的喷泉”、“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在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形象、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引起注意,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2.运用边教边学的形式,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苏姆林斯基也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
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也是与他们动手的机会少有关。
化学实验的教学决不能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体会和感悟。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除了完成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外,还应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就地取材、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实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求知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修改,安排学生动手实验的“活动与探究”多达33个。然而,学生分组实验费时又麻烦,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学校条件稍差一些,仪器药品配备不齐全,实验员不到位,上学生实验课很难。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帮”我做实验,当分组实验仪器、药品不够时,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反应太快、实验现象瞬变且实验操作安全易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另一方面根据本实验较为安全易做,为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更有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以上的实验的改进,实验的现象明显,使学生掌握了实验要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结合实际,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现行化学教材和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通过选做实验,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这些化学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4.布置化学实验习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可供选择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学生通过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将进一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媒体是人的延伸。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看清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是无法听到的各种音响[3]。媒体的延
[2]
伸作用,可以把微观的物体放大,也可以把宏观的世界缩小。可以把时间相隔久远的事实和现象拉近,也可以把转瞬即逝的变化放慢。
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几乎所有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形象、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媒体的渲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刺激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习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后,因概念抽象难懂,许多学生认为化学是“第二外语”(像读英语一样——学生语),影响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氧化汞分解和水电解的动画课件,学生看到了想象中的分子如何分为原子、原子如何构成分子、原来看不到的,现在看到了,而且是活泼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如氧化汞分子分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汞,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经过讨论,总结出结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如氧气),有原子(如汞)。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又从动画演示中提出,每个氧分子含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分子表示为o2,许多氧分子(o2)聚在一起形成了氧气也是o2,所以o2就是氧气的化学式,可表示氧气,也表示1个氧分子,从而总结出化学式的两层含义:①表示该物质;②表示1个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汞:hg,其元素符号可表示三层含义:①该物质;②该元素;③该元素一个原子。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效率。
四、改进创新
达尔文说: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对实验的任何改进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改进原料
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实验可视性更明晰,另外,对于有些实验的材料,由于受条件或季节的影响,无法得到合适的原料,从而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由于课程在二三月份时学习,正值冬季,没有什么鲜花可以
做实验材料,我改用了一些干花瓣做原料,用酒精浸泡后,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受此启示,学生中有的将干紫草用酒精浸渍,紫草原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有的用杨梅汁,遇酸显红,遇碱显蓝。有的采来菜园的篱笆上干菜花,如丝瓜花浸泡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黄色。进一步的探究,怎样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这些试剂呢,经过讨论,探索,终于得出了较好的办法:将有关汁液用滤纸浸渍,凉干制得试纸,使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的以延伸。
2.改进过程
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理解,对实验的操作程序及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实验步骤更加合理,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进一下实验过程。例如: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在此探究活动中,学生设计的众多方案中有这样一例 :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但是对这样的设计方案过程中是否严密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因为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怎么知道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所以将实验过程做了一点改进: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实验证明,加热后,再滴加HCl,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使实验解除了疑问,排除了干扰,获得了准确的结论。
3.改进方法
有的实验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总之,有效的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学生积
极参与意识强烈,开动脑筋,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化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参考文献
[1]张东升.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2]蔡书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3(3)
[3]王永新.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原则与意识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9(9)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法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化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形成以课本为模板的照搬式化学实验方式。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对课本死记硬背的习惯,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或者是换一种方法试验。因此,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迫在眉睫。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以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实验的步骤和最终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缺少让学生亲自探索化学实验过程和揭示实验结果的内容,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其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照搬课本内容,直接给学生造成书上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做不做都一样的懒惰情绪,很少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
化学实验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只重视课本上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硬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做法。能由学生动手自己取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2.2 合理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该局限于课本上固有的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要敢于对书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便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由于白磷是剧毒品,在实验中取用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放在锥形瓶内,质量还未量好,白磷就自燃了。对此,教师可以取一小粒火柴头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置于天平上,接着对试管进行加热,待火柴头烧完后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许多实验都是转瞬即逝,没等学生仔细观察过程及结果的时候,实验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必须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化学反应过快或者是不适合教师做的实验,制成幻灯片或教学软件给学生放映。
2.3 改变验证性实验的传统做法
应试教育下的现行教材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增强实验理解性。所以教师应适当地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增强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少照搬书本上固有的问题及答案,提出新鲜的与实验相关问题,多让学生动脑,参与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分析、推理进行中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和装置提出改善意见。比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中是让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化学反应制取的。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提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其他的金属代替锌,或者用浓硫酸、浓盐酸做实验原料,并让学生利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实验原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与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正确的氢气实验室制法。
2.4 开辟多种多样的第二实验课堂
现阶段的学生都局限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少之又少。尽管课堂上的实验可以亲自动手完成,但是大多都有其固定的步骤和结果,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对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所以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势在必行。初中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又兼具理性可行性分析的最佳年龄段。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引领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做实验,并组织学生在班上表演其趣味化实验,有化学小魔术的效果。比如“空瓶生烟”“清水变色”,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结论
在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过程中深化实验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作为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记忆化学理论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徐峙晖.问题解决研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07(1):17-19
[2]周化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黄振英.初中化学课余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8):183-184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教学
罗岗中学:杜志勇
提起实验改进、实验创新,一些教师不知从何下手,我认为:对于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来说,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紧张,教师更多地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一些替代品来完成本来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如微型试验、用矿泉水瓶以及经过消毒处理的一次性注射器等来完成的某些实验,这些地区的教师们要尽量地想办法创造条件开足开全实验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就是通过直观的,丰富多彩的,奇妙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产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极大兴趣,从实验的探究中对理论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对初中课本中的几个化学实验的改进与自制提出本人的意见和方法。
一、改进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一)改进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课本114页图6—12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在操作时,倾倒二氧化碳要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实验不成功。影响实验效果。改进方法:
1、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大号漏斗、烧杯、阶梯蜡烛、集气瓶、玻璃片。
2、操作方法:漏斗用铁圈托住放入烧杯中,调整一定高度,将铁圈固定好。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伸入烧杯底部。将点燃的阶梯蜡烛放入烧杯中,然后将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漏斗里。
3、观察现象: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首先看到烧杯中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现象 非常明显。
4、优点: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如风吹或玻璃片拿取过快,造成二氧化碳飘逸出去的失误。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不会造成失误。
(二)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课本107页图6—7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在原来的装置上进行改进。
1、将提高酒精灯火焰温度的网罩,改用几根细铜丝,插入灯芯中就行了。这样可以提高火焰的温度,效果很好。
2、把干燥的木炭粉末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铺放进试管,改变用酒精将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粉末,拌成糊块状。小心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即可看到试管内壁有一层红色光亮的物质覆盖。这就是铜。
3、这样的改进优点是:①显著提高酒精灯温度,操作简便。②还原出来的铜直接观察得到,实验效果现象明显,一目了然。不会造成失误,避免了在实验操作中,温度达不到,反应慢,还原出来的铜混在混合物中看不见,实验效果不理想等现象的发生。
二、下面介绍自制二氧化碳灭火的简易装置和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一)自制二氧化碳灭火的简易装置
课本126页图7—9灭火器原理。该装置的缺陷是,瓶塞若拿不稳,控制不住瓶塞,当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瞬时增大,瓶塞就会冲出造成实验失败,许多老师做这个实验时都失败过。
1、取材:塑料瓶一个、玻璃管、橡皮胶导管一个、小号塑料瓶(能放进塑料瓶中的)并系上线。
2、制作:将塑料瓶盖打一个孔,用一段玻璃管插入孔中,用粘胶将其粘平,不漏气。
3、操作:将碳酸钠溶液适量放入塑料中,小塑料瓶装上浓盐酸,小心放入瓶中,旋紧瓶盖。点燃纸团或 花后,一手拿稳胶管,一手拿稳塑料瓶迅速倒置。即可看到大量气泡和水从管口喷出,把火扑灭。
4、优点:这样改进最关键的是安全,不必考虑瓶盖被冲掉,不会发生危险,一心灭火,确保实验成功。
(二)自制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我们知道,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根据这一原理,下面介绍该装置的制作。
1、取材:方形雪碧瓶一个、胶卷盒一个、玻璃管、气门阀开关一个、充气橡胶囊一个、蜡烛、面粉。
2、制作:雪碧瓶从中剪去,将底部约3厘米处剪去,分成二,底部变成一个盖,将塑料容器底部和胶卷盒底部,用烧红的玻璃棒各打一个孔。气门阀装在橡胶管之间,连接好装置。
3、操作:在胶卷盒中放入约两小匙干燥面粉,放入容器里,把点燃的蜡烛放入容器里。用盖将容器盖住。将橡皮胶囊先鼓大量空气使胶囊膨胀起来后,快速打开气阀开关,大量空气快速进入容器,把面粉冲起,瞬间发生较大的响声,同时看到有一团火球冲起。
4、优点: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好。
实验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阵地。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和各个栏目中,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时时不忘探究,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取知识为终极目标,更不是以授受为主要手段,而应是注重用已知知识去发现、获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但在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能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也不是所有的实验、所有的内容都要探究,更不能为探究而探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挑选和设计这些课程内容,为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
第五篇: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浅谈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摘要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灵活运用多种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关键词 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化学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不但是化学科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的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这些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具有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认知功能,培养学习化学的强烈的兴趣的动机功能,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功能,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文教育功能。
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室里仪器由教师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册》,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正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偶尔学生动了一下仪器,也被老师呵止,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一下,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不过瘾,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与有趣。
这种实验,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一句话,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没有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过程,也没有热心地对实验结果作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简单地说,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不仅能获取多方面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㈠、利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趣味性实验,如“美丽的喷泉”、“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在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形象、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引起注意,才能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㈡、利用多媒体,模拟或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演示实验的现象是不易观察,教师可借助模拟或投影演示实验,放大实验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特征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l)全面观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
(2)重点观察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为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
(3)对比观察 为了说明某些物质的不同性质,化学教学中常用实验对比,如镁、铝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这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实践证明,借助模拟或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㈢、运用边教边学的形式,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学生实验,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对每一课题实验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反应太快、实验现象瞬变且实验操作安全易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另一方面根据本实验较为安全易做,为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更有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以上的实验的改进,实验的现象明显,使学生掌握了实验要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㈣、结合实际,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现行化学教材和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通过选做实验,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这些化学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学生学完《化学肥料》这一课题知识后,可选做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钾、尿素等四种化学肥料的鉴别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方案。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㈤、布置化学实验习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习题既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成的学生实验,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可供选择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学生通过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将进一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㈥、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培养创造能力
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开辟化学园地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小实验、小制作;组织学生参观和访问、观看有关电教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如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实验时,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这些小小的制作、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研究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㈠、指导学生研究概括性实验,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用来揭示物质的性质、化学原理、基本理论等一系列实验,就是概括性实验。在进行这类实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显示的共同点,从不同的表象中找出相同的本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有明显作用。
㈡、指导学生研究推理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推理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化学知识,根据实验的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性的论述。在这类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用传统的“灌注”式解释了事,应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推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多方位的思维活动,要从反应条件、反应物量的关系等诸方面对实验进行研究。这样既加深了物质性质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㈢、指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严谨习惯
在学生做实验时,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的较大误差。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使学生在寻找产生误差原因的过程中增强对实验操作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经过实验过程的逐个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真正原因。这样能逐渐养成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㈣、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制订出解答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这类实验,能力要求高,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态度和方法起着其他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后,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要求,查阅有关材料,复习有关知识。教师在审阅设计方案时,应纠正其中错误,指出缺点,并选出几种简易、效果好又安全的实验方案进行典型介绍。在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时,教师也应认真指导。
以上所述,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角度来阐述了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做好指导,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形成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2004 张行涛 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法》 1996、1997 刘知新主编 《化学实验论》 《化学教学论》 2000、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 向兴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990
教育科学出版社《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 2003、8-9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 薛艳萍《浅谈学科素质培养》 2004、1-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陕西 席卫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