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三中
王勤功
邮编:748100
【摘要】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创造积极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生物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物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生命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学科知识,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价值 河南大学教科院刘济良教授曾说:“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是唤醒人的生 命意识的一项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生命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理论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生命的尊重,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
生命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来认识生命,读懂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从而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引出学生的精神来,因为精神的丰富就意味着生命的充实与完整,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学生在这种精神丰富的教育中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关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附庸,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生命发展体。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幸福的生活。
二、当前生命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据统计,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 数已占犯罪总数的30%。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跳.楼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事实都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并且刻不容缓。
三、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1.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结合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生物的过程中走进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探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悦纳生命,真爱生命。例如:在讲到“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影像资料,同学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田野,各种花、草、树木,许多虫、鱼、鸟、兽,这时他们精神振奋,激情盎然,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讨论着各自熟悉的生物,欣赏着各种生命现象,才真正认识到,有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地球才显得生机勃勃、繁花似锦。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里,人类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生物和生活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2.引导学生欣赏生命。通过到植物园观赏植物,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观看有关“人与自然”影像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美感。学生感受到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清洁、幽静、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动物那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遐想和启迪,让学生能体验生命的美与真。同时还要让他们欣赏人的美丽和丰富,青少年将面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他们需要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了解自身的发育特点,了解赖以生存的环境,还需要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态度和情感,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利用教材中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内容来进行尊重生命教育。例如:通过观看“地球与人”的影像资料,深深地触动学生,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从原始生命到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上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他们在地球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所以我们绝不可以任意扼杀任何一个生命,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我们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生命,从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4.鼓励学生真爱生命。通过学习“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唤醒学生真爱生命的情感。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观看受精卵形成的影像资料,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中,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人的生命就是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的。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大约280天成为成熟胎儿,通过分娩一个新生命才来到世界上,在分娩的过程中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同时每个生命都有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其实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特别珍爱生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人类最珍贵的也是生命,生命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康生命的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身心,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2001(11).【2】 沈正元.教育,关注生命【J】.江苏教育,2002(8):6.【3】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
第二篇:在生物教学中实施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减负”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减负”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减负”必须从自身做起。几年来,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减轻学生负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依据会考标准实施教学 生物课从'94始高考不做要求,只参加每年一次由省级命题的统一会考。随这一变化,生物教学相应地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依据会考标准编制计划和实施教学。因为会考标准是各省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省实际所制定的,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目的及要求,也是各省每年会考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不但我自己研究“标准”,还引导学生学习“标准”,对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及技能等的不同要求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力争不偏“标准”,不超“标准”,不随意扩大知识范围,注重“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注重“能力、“技能”的培养。严格按“大纲”规定课时授课,不统一加班补课,也不过早结束课程改上新课。
二、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课堂教学是“减负”的关键。至于怎样改,用什么方式,应因人因内容、对象不同而异,笔者常用“引导阅读法”教学。不管用什么法,都要引导好“主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交给自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根据平时教学掌握的情况,每个学期的不同阶段,我都确定出本学科学习上的后进生,从多方面关心这些同学的学习。课堂上多巡回指导,多提问,对错误处多究原因,对试卷面批,鼓励他们多问,及时肯定微小的进步。对于个别放弃学习的除做思想工作外并家访以求相互配合。把学习后进生转化率作为各个阶段的硬指标来完成。
四、力排各种复习资料的干扰 由于改革了课堂教学,课后的练习题都能在课内完成,因此几年来生物不留课外作业。对于社会上泛滥的各种生物复习资料,一概拒之门外,对于少数同学持有的不同生物资料中的问题,我仅个别答疑,不集体讲解。保证学生统一持有的只有生物会考标准,在复习时让学生统一做该“标准”上的练习题。除高中二年级一学年只进行三次的常规考试外,平时也不进行章节过关测试。
生物教学中的这些做法只要持之以恒,不仅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近年来,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生命教育课中,应该渗透到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生物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生物课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理解每个生命在生物圈中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生生不息。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启迪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在《生物的进化》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就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使学生不但了解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过程,而且使每一个学生理解人必须通过自己主观的努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否则会被时代淘汰的道理。作为在校学生就要学会做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权力,多给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等。人的生命在生理层面上具有自组织性,精神层面上具有自由性,可见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因此课堂上要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若没有了自主也就剥夺了生命的自由属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积极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和沉默;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变得随波逐流。如此课堂也是无生命活力的课堂。
人类能够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这皆源于人有无限向上的生命。教学中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战胜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体味生命的意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动物之灵的人类,在走向文明的生活之中,不乏竞争,但更多的应是合作。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其实更多的应是合作,竞争不应该是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而是要达到利己亦惠人的双赢结果。
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如马由多趾演变为适于奔跑的单蹄。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高度特化的生物类型往往由于不能适应而灭绝,如爱尔兰鹿,由于过分发达的角对生存弊多利少,以至终于灭绝。对寄生或固着生活方式的适应,也可使机体某些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退化。如有一种深海寄生鱼,雄体寄生在雌体上,雄体消化器官退化,唯有精巢特别膨大,以保证种族繁衍。
通过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和理解及对人的进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可贵性,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增强人类的生命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第四篇: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实施教育,从而使学生面对差异同样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呢?一位教育人士说过:“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最后的无层。”我认为我们在承认差异的同时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以下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分层
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理解”、“应用”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二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比如掌握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方案:针对少数学习较好的同学提出列表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面对学习较差些的同学要求在植物细胞结构图上标出各结构的名称。这样同样是掌握细胞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在原有能力上获取了新知识,并得到提高。
二、课堂教学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未知进行探索,从而真正进入主动思维状态,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设置疑问时,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例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过程可提出以下问题:动物细胞内氨基酸有几方面来源?新的氨基酸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转变成什么?一部分氨基酸通过什么作用转变成新的氨基酸?少数部分氨基酸是如何转化为尿素的? 上述设问,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既顺利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至于望题兴叹,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同时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感觉到过于简单。
再例如,学习“性状”这一段内容时,可以这样来设计: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在了解性状的定义的基础上,记住性状的概念,而对于相对性状的概念,只要求记忆,并能在给出的例子中找出相对性状即可;要求中等层次的学生,不仅做到以上要求,还要自己能举例说明相对性状的概念;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还要从基因控制性状这一方面全面的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 1 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三、练习方式分层
练习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方式应该是不同的。对极其个别学生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学习;对一些较普通级学生主要是新旧知识易混点采用对比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习作到常练常新。这样才能使尖子生吃饱,差生吃好,从而在教学中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四、课外辅导分层
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个别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于普通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内作业分层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会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综合题和提高题。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善于发挥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
浅谈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
覃翠瑛
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初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是生物课,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播,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课堂渗透
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阵地,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这些内容向学生渗透“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在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这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1.关注生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众多的生命个体彰显着勃勃生机。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呢?我结合教材中“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引领学生去关注这一问题: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而不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因此,教育学生关注生命,要树立正确而科学的生命观;同时,还要对各种生命体的产生、存在与演化及其相互关系等加以综合研究。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 不能形成原始生命。在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地球上现存的各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和地球上的其他许多动物一样,人的生命也是从一个很小的受精卵开始的。男性的精子经过千辛万苦和女性的卵细胞在输卵管里相遇并结合后,便形成了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分裂并进入母亲的子宫内,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接受胎盘和脐带为其提供的养料和氧气发育成胎儿。胚胎在子宫内一般生活280天左右,期间,母亲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系统的生理负担加重,发育成熟的胎儿经母亲分娩来到人间。新的生命便在母亲的痛苦与欣喜中诞生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要善待母亲,感恩母亲,感恩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这也是生物教学中值得高扬的主题。
2.尊重生命
人生没有回程的旅途,生命不会让你去了再来。人一生中有所作为,往往是在青春期打下的基础。因此,尊重生命,首先一定要自尊、自爱,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什么说青春期是生命的春天,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黄金时期?其实教材“青春期发育”内容中就能找到答案。教学时,只要师生们通过分析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和图片,就不难认识青春期的特点: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等。不可小视的是师生们还补充列举了一些名人、伟人的实例,它能极好的使学生意识到青春期是美丽的,我们应以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青春之美妙与青春之活力,使生命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尊重。
3.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好的。健康和长寿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然而疾病、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灾害却不断地向人类袭来。更可悲的是许多人为的灾难也在摧残着鲜活的生命!毒品,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今天,毒品,像一个幽灵,正在悄悄地向我们伸出魔掌,威胁着许多风华正茂的青年,吞噬着那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人们的生命。鉴于此,对青少年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是我们做教师的义不容辞之责。于是我在教学“健康地生活”内容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这个主题,让学生知道了毒品的种类很多,是成瘾性极强的物质,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吸毒和贩毒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所以,青少年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生命之树永放光芒!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我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县里举办的禁毒展览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毒品对人身心健康的损害及对社会的危害,明确了健康地生活对生命的重大意义,从而树立自觉抵制毒品,珍爱生命的强烈意识。
4.欣赏生命
地球孕育着生命,地球是生命的家园。我们要善待地球,欣赏生命。学生通过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了解到从1978年起,我国先后确立了“三北”防护林等十多项大型生态工程,使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了较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现在这些生态工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外读内容——“生物圈2号”实验,知道了“生物圈2号”是美国科学家模拟地球这个自然生物圈而设计的人造生物圈,“生物圈2号”实验没有获得成功。“生物圈2号”的研究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与人类生活的地球类似的环境条件,也进一步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更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好地球,要从爱护身边的动植物做起; 3 保护好地球,要从保护好周边环境做起;保护好地球,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5.成全生命
人在成长中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或给予他人帮助,但没有什么帮助比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更重大,更有意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大量提倡无偿献血”等知识后,学生明白了: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健康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恢复健康,使他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也是我们社会需要大力提倡的风尚。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尽管我们的年龄还达不到献血的要求,但我们任然可以为无偿献血事业做些宣传,以增强社会的献血意识,为生命储备一份精彩的礼物,让生命之树常青!我还结合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的知识,向学生们补充介绍器官移植这项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器官移植是世上最美好的接力。通过器官捐献,爱心得以传递,生命得以延续!这就是成全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6.敬畏生命
只有当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教材“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中有一段“猿向人过渡”的大致过程,学生通过学习由衷地对人类祖先那划时代的选择产生了敬畏心理。古生物学证实,在距今1000——3000万年的非洲森林中,人类还与大猩猩等类人猿是一个物种,作为森林古猿树栖在热带丛林中。后来,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最早祖先的一些古猿选择了充满挑战的地面生活,而进化为现代类人猿的祖先的 一些古猿依然过着“安逸舒适”的树栖生活。虽然这一选择不是人类主观意志的决断,但却使人类的生命摆脱了野蛮,一步步迈向高度文明的境界。人类的正确选择,不仅能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且也为他人描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添上闪亮的一笔。
二、实验渗透。
生物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不可避免要拿生物做实验,因此实验课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实验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不选择珍稀物种,尽量不用动植物活体,或实验中不伤害活体,注意动物的善后处理,实验之后把其放归自然,给学生留下珍惜生命的印象。如在做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或青蛙后肢的蹼内)的血液流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将小鱼、青蛙、鼠妇放回大自然(或放生),做“探究鱼鳍的作用”时让学生用纱布和绳子捆扎鱼鳍的方法来代替剪掉鱼鳍的方法。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明白,科学不能随随便便地牺牲一些生命来换取,从而在学生心中播下要珍惜生命的种子。
三、课外活动渗透。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如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后,让学生将玉米种子带回家,感受健康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都具备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植物在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种子;通过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感受生命成长的不易。
四、利用各种纪念日渗透
利用各种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如利用“3.12”植树节、“4.1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 际禁毒日、“12.1”预防艾滋病日等,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救救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救餐桌上的野生动物”、“救救大鲵”等系列竞赛活动,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尊重、爱惜生命,关爱其他生命,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物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意味着不仅要向学生传播有关生命的孕育、发展及其活动规律等科学知识,还要在实际行动中注重生命教育思想的落实。生命教育不能靠堆砌的理论说教,而应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关于生命的启蒙教育与引领,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呵护生命的尊严,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不断探求,去把握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增添生命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携手,去享受丰盈而灿烂的生命!
作者简介:
覃翠瑛,女,土家族,生于1966年3月30日,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任教初中生物学。曾参与国家、省、州、县各级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有10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